作为诞生最早类型电影,恐怖片凭藉着人类恐惧情结和恐怖心理的先天性,不仅被赋予了最广泛的受众,也因此成为了最具活力的类型电影之一。
黑暗恐惧、科技恐慌、精神异常、肉欲迷失抑或宗教信仰,这些恐怖片元素无一不直指人心。
恐怖电影之所以能保持长青,便是源自世人潜意识中对邪恶事物既惊恐又向往的矛盾性。
九十年代以降,恐怖类型片的内容和题材日趋繁杂。
至新千年后,网络黑洞、媒体暴力、恐怖主义以及金融海啸等新形式的恐怖元素逐步登上了历史潮流,代替了被玩坏了的狼人与吸血鬼。
但是像灵异、变态杀人狂或者基因变异等老牌恐怖元素仍然生生不息,而且目前的趋势是在淡化早期恐怖电影所寄托的精神内核的同时,提升观影的猎奇效果、增加观感体验。
带来这股恐怖新浪潮的,正是以温子仁和伊莱·罗斯为代表的「嗜血帮」(The Splat Pack)。
在灵异文化盛行的亚洲,擅长于鬼魂事件中糅入母爱亲情。
作为马来西亚籍华裔,温子仁自然深谙如何把握灵异题材之道。
种族的差别令他的恐怖观迥异于伊莱·罗斯等人对血浆和肢解的恶趣味,而是更喜爱在悬念迭生中一步步制造心理惊恐。
《招魂》是温子仁继《电锯惊魂》系列和《潜伏》之后又一部备受好评的作品,也堪称是新千年灵异类恐怖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总体观感而言,《招魂》有一定的局限性,故事无非是《驱魔人》的翻版,而「驱魔」加「古宅」的老套元素亦一应俱全。
同时,影片好几处有明显的致敬痕迹,布景、服饰、画面质感也展现出七八十年代的复古风。
在这样的处理手法下,要说《招魂》有多么吓人倒还真不至于,然而在温子仁满满的诚意下,全片的质量应属相当不俗。
个人觉得温导令人欣赏的地方有二——其一:从日常的行为中堆叠气氛。
有个心理学名词叫做「孤岛心理」,意为人们会在信任渐失的现实中逐步孤立、脱离集体。
运用到恐怖片中,便是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亲切的事物往往会成为被恶灵附身的东西,比如各种玩偶,本片伊始的「安娜贝尔娃娃」即是典型的例子,之后出现的八音盒也同为此理。
不仅是物件,温子仁在营造恐怖气氛时还擅长从很普通的行为入手。
最显见的例子就是佩伦一家搬入宅子后姐妹之间以及母亲与小女儿之间玩的几场捉迷藏,通过游戏的关键动作「拍手」慢慢带出了藏在衣柜里的异灵。
此后,三女儿睡着时脚部被拖拽、四女儿的多次梦游、母亲身上不断出现的淤青更是加剧了宅子里的阴森诡异。
直到恶魔现身衣柜上方,一家人的心理防线终告崩溃。
其二:在传统的基础上玩出个性。
以「驱魔」为例,温子仁镜头下的驱魔并非单纯的驱魔,更有为人解惑的过程。
传统的驱魔电影,基本不解释恶灵的由来,而温子仁却在驱魔过程中加入了恶灵附身的来龙去脉,再联系到本片原本就改编自真实事件,从而在提升了故事可信度的同时,使恐怖效果也得以倍增。
更值得一提的是,《招魂》中的驱魔过程也远非传统的十字架加圣水那么敷衍了事。
摄像、录音、监听等现代化设备一齐上阵;沃伦夫妇在驱魔之前需要请示当地的神父,甚至还要得到梵蒂冈教廷的批准。
这些都在无形之中丰富了灵异类恐怖片的科学性(你也可以认为是伪科学性)、趣味性和可看性。
当然,佩伦一家战胜恶灵的契机仍是「母爱亲情」,佩伦夫人用对丈夫以及五个女儿的爱赶走了附身的魔鬼,虽然显得老套,可也能自圆其说。
说到底,恐惧和爱都源自人心。
便如片尾引用的艾德·沃伦说的那句话:「邪恶的力量非常强大,至今犹是。
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恶魔和上帝确实存在。
对我们凡人而言,我们的命运取决于选择站在哪一边。
」
经历了多年的磨合与历练,从名噪一时的《电锯惊魂》到铩羽而归的《死寂》,詹姆斯·温用一部极具商业说服力的《招魂》迎来了自己在好莱坞的华丽蜕变!
作为一部好莱坞恐怖电影,本片也继承了导演本人对恐怖人偶角色的一贯恶趣味,那个丑陋的叫安娜贝尔的娃娃,其渗人度绝对是其指导的众电影中最过分的一个。
然而《招魂》在血浆上始终保持着克制,所谓恶灵现身的镜头,全片实则也只三两处而已,无论篇幅和比重都不算重。
更多时候,电影终究还是发力于情绪的建造与传递。
特别要称赞的是,在以一个光明结尾成功完成主线剧情后,自以为熟悉导演的观众都做好了再来一个俗套又必然的反转结局的准备,可是温子仁偏偏就让影片干净利落地结束了。
于是这部被誉为真实历史上,两位驱魔人经历的最可怕最棘手的灵异事件,以当事人零死亡的结果,完美收关。
当我们夸温子仁的时候,是说他东西合璧,融会贯通,既有东方的底蕴,又能有西方的皮相,更熟知好莱坞那一套工业化体系,也就是既能排个吓人的电影,又能做到行文逻辑,让被吓到的观众不觉得如鲠在喉的不适。
但当我们这么夸他的时候,很多人会自然而然的以为温子仁,这位亚裔恐怖大师,是在西方拍东方的故事,即便角色、故事背景等都是美国人,但不会有抵触,观众还能代入其中,被惊吓到。
然而实际上,这么多称赞声中的温子仁,并不是总是在用所谓的亚洲思维在拍片。
说实话吧,其实《招魂》在这里,在中国,能吓到几个人?
即便把里面的真实背景全都细细看一遍,很多人其实依旧难以代入其中。
简单来说,《招魂》体现的是温子仁西方恐怖片的功力,是从《驱魔人》里传承下来的风格,所以他结局不能反转,因为如果驱魔没有成功,西方的观众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进而愤怒不屑多余害怕。
这就是文化的隔阂问题了。
在你观看这边片子之前,要问三个问题:你信所谓基督教么?
你相信自己本身有原罪么?
你又了解多少基督教对邪恶的定义?
我们被《死寂》的舌头吓到,被《招魂》的阴灵吓到,是因为我们作为动摇的唯物主义者,坚定的不可知论者,潜意识的相信这些东西是有可能存在,且有可能遇到的。
但是相对的,你又不相信基督教,你又不相信自己有原罪,更不明白有些事情怎么就是邪恶的了。
就好像这部电影:我们也有官方认证的宗教人士,但你相信官方认证的驱魔人么?
你相信一个女鬼要害你,仅仅是通过附身?
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驱逐么?
难道不是应该直接消灭么?
这部电影的唯一的东方的味道就在于事情发生了,没有像其他欧美恐怖片一样,总要用几个镜头叙述一下邪恶反派的来龙去脉,而是直接告诉你这种事情就是不小心踩到的口香糖。
24:20 熊孩子陷害老妈的捉迷藏游戏啊,后面衣橱里面拍手那儿开始我认真进入了剧情。
28:02 克里斯汀被鬼抓脚,这里这妹子太大胆了,还敢大半夜往床下看。
36:34 鬼说你敢关我,老子把你撂倒了简直小菜。
39:10 妹子别再梦游了,吓死姐了。
64:30这里是比较关键的情节,为后面的高潮部分做好了铺垫。
卡罗琳和女鬼的亲密接触……所谓“我一口大姨妈喷死你”!
68:22男警官作死,此处有鬼出没请注意提前安抚好自己的小心脏73:00女驱魔人掉进地下室,这里是个小高潮,真的吓到我了。
从这里开始整部剧高潮迭起,小萝莉捡的八音盒太吓人了。
76:52 这里女驱魔人已经安全了,在我终于松口气儿的时候,下一个高潮又来了,看一看和上一次的时间间隔,基本上喘气儿机会也没给我。
南希是个好姑娘她很萌,鬼你别欺负她。
81:12 朱迪,也就是两个驱魔人的女儿,十分可爱的小萝莉,真的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啊,胆子太大了家里都是鬼还敢乱跑,差点玩儿脱了。
86:57 这儿就是64:30做了铺垫的高潮,卡罗琳被附身,带着两个女儿回旧宅,从这里开始全程高能,要不是我妈在我旁边看电视我中间有好几次差点儿把电脑脱手砸掉地下。
每个人的G点不同,上面的是我总结出来的比较吓人的或者比较关键的情节,但是很多地方就算有了心理准备还是会被吓尿。
也可能有的部分大家会觉得一般吓人,我只是总结了我比较印象深刻和我认为比较关键的部分。
片子的起因完全是旧宅的女主人诅咒霸占了她土地的人。
这要搁中国,估计拆迁大队都要遭殃了。
整部片子简直就是中国人的咆哮啊。
“我让你们丫的住大房子!!!
我让你们丫的买得起这么大的房子!!!
老子TM三代人的钱都不够买个三居室的你们丫的住别墅!!!!
烧烧烧烧!!!!
烧!
烧!!
烧!!!!
”下面来谈谈整部电影吧。
我看到介绍是个讲凶宅的故事而且是真人真事儿改编的就有了兴趣。
因为近些日子一直在看贰十三写的《凶宅笔记》 。
我就很好奇这种一看就知道拍出来必是烂片败票房的题材是怎么成了北美票房冠军并且被大家夸得天花乱坠的。
我查了查,IMBD上面的评分是7.8,烂番茄新鲜度达85% ,CinemaScore上观众评分为A-,这对于恐怖片来说无疑是很高的评价了。
说实话一部恐怖片在我看来没什么期许,或者正是因为没有期许所以这部影片给了我惊喜。
在之前我的印象里恐怖片还停留在【为了想吓人而恐怖结果制造了搞笑气氛】的阶段。
因为我去电影院看的国产恐怖片基本上都是哆嗦着进去哈哈大笑着出来的。
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看笔仙,看了40分钟之后她就开始低头刷微博了,然后直到最后一声鬼叫结束她有点昏昏沉沉的抬起头,问我,结束了吗?
其实这部片子也是慢热,不得不说我要感谢腾讯视频的高清效果,因为在前面我还能盯着帕特里克额头上的坑嘲笑他(真爱粉别喷,他很可爱)。
但是到了卡罗琳和女儿一起玩儿捉迷藏,衣橱里突然有人拍了两下手那个情节之后,我前一秒还在嘲笑演员脸上的痘痘的表情直接僵了,不不,我是吓尿了。
全片印象最深也是让我决定给这影片5星的情节是个不太起眼细节,也可能大家都不会记得。
就是28:02时候,克里斯汀被鬼抓脚,然后她看到了门后有东西。
在这里她没有大叫,而是颤颤巍巍着哽咽地喊了一声“南希”。
这种效果让我感觉非常真实,一般来讲,只要是恐怖片一看到鬼里面的人物立刻就会大喊大叫,对,这是本能。
但是在这个情节里克里斯汀先是被抓了脚惊醒,又看了床下,最终看到门后的东西,在这过程里她已经惊恐到了极点。
在惊恐到极点的时候,人会发生语言障碍,甚至有失语症的情况。
我觉得这里导演的细节处理的相当的好,气氛营造到了极致,人物情绪十分写实。
后来南希被叫醒,走到门后,门突然关上,这时克里斯汀终于崩溃的尖叫出声,将情绪完全发泄出来,观众的点也被带到了恰当的地方,所以让我感觉很过瘾。
在前半部分情节有些拖沓,可能是在做铺垫,但是不得不说太冗长了,可以讲得更简洁。
能感觉到导演确实想讲好这个故事,所以在很认真的交代旧宅以及旧宅主人的背景,只不过如果烘托的时间太久观众会没有耐心。
就好比前戏做得太长对方就会不耐烦企图快点高潮一样,然后就会被按快进键。
有些不足的就是男主人太出戏了,最后女主人被附身的时候大家集体嘴炮企图唤回她的本体,男主人一段很深情的台词说的面无表情,先生你这样我会怀疑你们要离婚了好吗?
还有就是虎头蛇尾,高潮淋漓尽致,突然就欢天喜地大结局了,能不能给我一点时间做一个悲伤的表情啊最起码?
整体来说,我非常喜欢这部影片,它吓得我看完之后的第二天才敢写影评。
简直是轮圆了一耳光抽到了国产恐怖片的脸上。
唉,国产恐怖片还得加油啊。
解释一下所有出现的鬼。
不想被剧透的可以不往下看。
衣柜里的鬼,八音盒里出现的小男孩,女驱魔师掉进地下室之后看到的胖子,和警官作死的时候看到的口中一直念叨着“是她逼我的”女佣人。
这差不多就是所有出现的鬼了。
首先是衣橱里的鬼,她是附身在卡罗琳身上并且杀死自己孩子并且诅咒占领她土地的旧宅的女主人。
哦对,上吊的也是她。
女吊死鬼,还把自己7天大的孩子献祭给撒旦了,烧死的。
在熊孩子八音盒里出现的小正太就是熊孩子口中所说的罗伊,大概也是被附身在他母亲身上的旧宅女主人所杀。
至于小正太被附身的妈妈,应该就是女驱魔师在地下室里看到的胖女人。
这是我猜的,因为只有她和小正太出现在了八音盒里面。
警官所看到的那个口中念念有词的女佣人大也是被旧宅女主人所害。
男驱魔师有提到那些搬进旧宅的人最终都由于女主人的诅咒死于非命。
而女驱魔师在河中错看成了自家小女儿朱迪的那个鬼,是被淹死的一个小男孩。
女佣人是在吊死女的诅咒后土地上工作,然后被逼自杀的。
因为女吊死鬼的土地有200英亩,拍卖的时候是分开拍卖的,所以淹死的小男孩和女佣人都不是在这座宅子里死的。
PS:我觉得片尾曲比正片还要恐怖……可能是音乐太吓人了。
片尾103分钟多一点那里有个细节,十字架放倒了。
因为被吓了一跳所以我就手忙脚乱的关了网页。
猜测还会有第二部,感觉娃娃才是重头戏啊。
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恐怖片,专门挑了半价票日,想着这天人多会不那么怕,要不然万一整个放映大厅空空荡荡就不好了。
结果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半数以上的座位被占满,从头到尾十分欢乐,其乐融融,大大降低了恐怖感。
只要努力不去想这些观众有可能都是变出来的就行。
一开场女娃娃的半个头突然出现在银幕上,本来鸦雀无声的大厅里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一个MM被惊吓到的低呼:"Oh my god",一下子全场爆笑。
之后每到故弄玄虚/真的吓人/轻松好笑的桥段,都会有规模大小不等的惊叫/尖叫/轻笑/大笑出现,能立刻把人拉回现实世界,少了代入感,就不那么恐怖了。
尽管我还是需要不时闭眼或半睁着眼才存活下来。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选择在拥挤的电影厅里看恐怖片就不是那么太好的主意。
有个大叔每次在人群骚动的时候都要更大声地“shh....." 可见他是多郁闷,他一定是想好好到电影院充分享受声光电的全方位效果的,结果被一群大妈大姐小妹妹们活活的破坏了气氛。
话说回来,电影没有想象中吓人。
没有牛逼的情节,没有悲剧的结尾,也没有太多鬼现身。
太多影评有些过誉。
不过它也没什么硬伤,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小女儿们都很漂亮(眼镜妹看着眼熟后来看评论才想起来是lie to me里面的女儿),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并不让人觉得虚度。
只是不大可能会让人禁不住回想。
没有像SAW第一部,最后那个躺在地上的背景男突然站起来的场景带来的震撼。
当然也是类型不同,否则就会变成《神探狄仁杰》,演到后来狄大人身边的新面孔不是卧底都不好意思跟观众打招呼。
结构合理,叙述合理。
首先没觉得这个电影有多恐怖,剧情也就是个超自然现象的初级版本,到了最后本来以为会有什么反转或者出人意料,事实证明我是想多了,影片最后可以用虎头蛇尾来形容,以至于我看完正部电影过了没几天就忘记了大半的情节,是的,我写影评的时候还要看下简介来回忆其中的情节,在我看来是我所看的惊悚片中比较平实的一部作品,倒也不是我的口味重,只是它的点可能没有刺激到我,所以我没有与之产生必要的化学反应或者共鸣。
所以我的综合评价是还不够“诡异”,但是也可以看看,处于中等水平吧。
我想说的是,就趴在大衣柜上忽然蹿下来那只鬼,不要太像蜘蛛侠好吗?
作为一个鬼,身手那么矫健,这样对吗?
对吗?
--说点正经的:《招魂》这部电影逆袭了众多好莱坞大片连坐两周北美票房榜冠军,让它立马又被扣上了神圣的帽子,害多少中国观众一面在电脑前苦逼兮兮的等种子,一面紧捏小手重温着《电锯》系列和《潜伏》。
事实上,《招魂》增的介末的流逼吗?
WTF!
好想送温导去趟日本!
这部电影很适合那些没怎么看过鬼片的人,因为导演把所有鬼片里比较新鲜的手法都用在这一部里面了。
所以看的时候觉得时时处处都似曾相识,什么真实故事改编啊,郊外古老的大别野啊,杀死自己孩子的冤魂啊,神秘兮兮的捉鬼人啊,长相惊悚的鬼娃娃啊,半夜有人拽你脚啊,跟你在屋里玩捉迷藏啊,卧室放置的录像机啊,镜子里能看到背后灵啊,被封起来的地下室啊,孩子们都先疯后傻啊……等等一应俱全,罗列程度之狠,简直就像是鬼片中的《小时代》。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鬼影实录》、《驱魔人》,甚至《第四类接触》这些最近几年比较火的鬼片,你就都不用看了,基本上就是取各家所长。
鬼本人也没怎么露面,有幸露了一两面的鬼,最后却没派上什么用场。
与之最接近的就是《美国恐怖故事》第一季,老房子,好多鬼,大家一起玩!
最后小盆友们就玩丢了……感觉还没有兰可儿坐电梯的故事吓人呢。
不过话虽如此,能在北美被各大媒体力赞,还一直创高票房,肯定也不会是《笔仙》那种国产恐怖片所能企及的,尤其最近一直没有什么制作精良的鬼片问世,所以《招魂》还是有资格充当久旱甘霖的。
说它不吓人,也只是因为他的惊吓点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但让你不由自主的想捂几次眼睛的功力还是有的。
影片改编自恐怖小说《真实故事:黑暗之屋光之屋》,据说片中的鬼娃娃安娜贝尔是真实存在的,不过长的还跟20年前《鬼娃新娘》里的那一位无异,只不过那一位比较忙活,一直到处乱窜,这次这位比较内敛,以至于从头到尾压根没它什么事。
据说真实事件中买了这位鬼娃娃的朋友也是发现鬼娃娃会自己到处移动,电影中也是这样表现的,从开始的一点点的位移,到后来干脆直接自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去了,于是驱魔师自己也被吓的够呛,更从中总结出了各种经验以便后面一次大型驱魔的顺利展开。
在国外生活的朋友总说这部电影代入感很强,我想之所以东方的朋友不觉得吓人是因为这里没人会住郊区的大HOUSE吧。
大家在遇到鬼之前就先被房价吓死了好吗?
所以发生在打house里的点点滴滴,在我们看来像是天上人间,遥不可及,就别提带入了。
要说带入感强,还是那些喜欢藏在公司卫生间,或者是你被子里的日本鬼比较容易被带入。
由于具体的恐怖点说出来会剧透了,所以只讲两个笑点好了,一个是小朋友有个能看到小男鬼的音乐盒,音乐盒打开是棒棒糖一样一圈一圈转圈圈的图案,跟《电锯惊魂》里那位脸上的红脸蛋的形状一样,但由于那个造型已经在《康熙来了》里被陈汉典糟蹋了,所以再看到它时真的很容易笑场。
还有就是被称为全片最恐怖的一幕,梦游的小孩发现鬼在衣柜顶上趴着一跃而下跳到了小萝莉的身上,但恕我直言,鬼的动作是在太矫健了,趴着的姿势又太像蜘蛛侠……所以…北美的朋友们,你们到底在尖叫神马?
个人认为,看鬼片其实不适合去电影院,因为一群人一起尖叫总难免会出戏,还是选个下着雨的星期天,在自家电视或者电脑上默默的看完吧,这样还可以让住在你背后的那位和你一起看。
(文/宋小卡)原文:http://ent.163.com/13/0728/22/94TDKR3700034R78.html在线看:http://film.qq.com/topic/2013/Conjuring.html
鬼屋和驱魔作为惊悚类影片两大支柱,成为恐怖片永垂不朽的来源。
而且鬼屋又可以顺理成章的过度到鬼附身什么的,更惹导演青睐,想当年我第一部看的超少女玲子就一下把整个学校当成个鬼屋,害的我一个夏天晚上都缩在被子里不敢动弹,唯恐吸引黑暗中虎视眈眈的凶鬼恶灵,昨晚看了这部片子后,不幸半夜醒来,脑子里回荡着刚才的恐怖梦境,一方面很想把梦里的恐怖创意记下来,一方面又想起了电影里那只栖息在衣橱上方的厉鬼,于是作罢,并且不敢大声咳嗽。
我认清了自己还是和小时候一样的怂。
言归正传,心得奉上:一、荒郊野外置业。
影片一开头,年轻夫妇带着一群儿女,欢天喜地搬家到偏僻郊外,房子很大,楼上楼下,周围很荒,除了日光只有月光。
搬家的背景都是差不多,出现经济危机的中产阶级,中介登了一堆广告才发现个大便宜,谁有钱能搬到荒山野岭呢。
这也导致他们在发现苗头不对时,还要忍住怀疑继续观察。
都是没钱惹的祸啊!
二、人员配置有标准模板。
男女猪脚是一夫一妻,都处于青壮年时期,老公在外打拼,妻子专职主妇。
一般妻子面容姣好,这样花容失色时也富有看点。
老公精壮男子,这样确保一家几口还可以先死撑几天。
萝莉女儿是标配,借以满足观众们的S M情结。
数量上是至少一个,质量上必须萌到让观众不愿吐槽。
她一头小卷毛,皮肤白又嫩,爱抱个布娃娃什么的。
家里还可以配置狗狗一条,不过这种情况下,一般是被无情牺牲掉。
三、房屋构造有讲究。
外国小别墅多为木质结构,随便那斧头凿一凿就能砍出个大洞,然后发现别有玄机,主角们惊喜发现,正常居室外还附送密室,密室里蛛网罗布,通常没有灯,只能划火柴,内有家具杂物若干,脏的好比出土文物。
或者更直接来个荒废的地下室,仄仄楼梯通到地面,线路是一定老化的,关键时候又一定只能划火柴。
主角们虽然财政紧缩,但房间都有好几个,起居室厨房卫生间卧室,多的让人找不到北。
四、氛围营造有载体。
由于片子至少都是90分钟,从头到尾都是鬼出没就没办法体现戏剧张弛有度、骨肉丰满的强大结构了,大牌出场前都是先要找人暖场的。
于是屋子里老跟西伯利亚寒流来似的寒冷,但这种情况大家又很固执的只披一件单薄睡衣。
屋子的钟对某个点情有独钟,到凌晨某个点就主动打卡下班了。
电视机、收音机什么的此时接替钟表打卡上夜班,哗哗的响起来吓你一跳,软环境营造完后,开始第三类接触了,身娇体弱的孩子们是软柿子,其中要有一个孩子忽然多了个看不见的朋友,让妈妈们担心TA是不是应该去看心理医生了。
孩子们的屋里开始阴风阵阵了,门也猛然开关,而且一关起来大人都开不了。
随着孩子们犀利的尖叫声,人鬼对对碰正式拉开帷幕。
大人们也开始大呼,我也看见鬼了!
五、正邪冲突剑拔弩张。
伴随成年人意识自己可能被房产中介摆了一道时,鬼怪们就开始粉墨登场了,他们念力惊人,能把个成年人拖的到处跑,他们不喜欢抛头露面,只喜欢偶露真容,当主角划完第一根火柴,什么也没看见,划完第二根火柴,什么也没看见,再划亮第三根火柴时,哥特风的鬼脸乍然出现在火苗后面,以达到吓死爹的效果。
主角们总归要来到地下室或密室这样的地方送死,想要逃跑时,门又突然关起,害的他们哭爹喊娘,惊动了配偶或爹妈,开始步入全家总动员的下一步。
六、神父闪亮登场。
开始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这个时候,神父们要发挥余热了。
已经被折磨数日身心俱疲的主角们无事不登三宝殿,求神父大人排忧解难。
伟光正的神父们经过一番调查,发现房屋发生过非正常死亡事件,要么是“邪魔附身,男子发狂怒杀全家老小!
”要么是“惨绝人寰,变态地主老农迫害人民群众!
”导致屋里怨念深重,大魔头死后还在作威作福,不讲道理要取阳间人民性命,被迫害死的亡魂虽通常无害人之意,但总是努力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向阳间人民哭诉悲惨遭遇。
七、或配有驱魔情节。
偷懒的,直接以全家老小逃出生天皆大欢喜结束,精益求精的,往往还要给其中一名主角玩鬼上身的戏码,这时候前面出现的神父戏份增多,积极驱魔,驱魔过程又可分为二,求圆满的,邪不胜正,魔鬼被收服,求深刻的,神父杀身成仁,舍己救人,不管哪一种结局,主角一家人都个个手脚健全,大家经历一番生死,抱头痛哭,亲情得到了升华。
《招魂》野心足够大的上乘恐怖片!
鬼王温子仁的片子很少让人失望,不同于大部分传统欧美恐怖片,《招魂》没有反转、没有血腥、没有一惊一乍。
前半段用一个个细节做足了恐怖氛围的营造,让后半段的所有诡异事件显得既出其不意又合情合理!
看似在帮助别人的主角夫妇,何尝又不是同命相连的受害者呢?
风中的人形床单、黑暗中耳旁苍白的双手都成为了经典的恐怖画面!
8分!
推荐!
ps:其实全片最大的恐怖点是“真实事件改编”!
《招魂》的故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伪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将这种假假真真的效果做足。
作为一部典型的美国恐怖片,搬家、闹鬼、驱魔,这些都显得中规中矩。
近几年来,恐怖片市场逐渐没落,不仅主旨不再鲜明,而且纯粹的生理惊悚越来越多,无法造成心理上的共鸣与思想上的延伸。
比如泰国恐怖片《旧情不散》,为了让人们思考一个关于“爱情中是否存在自由选择”的深刻主题而拍了一部恐怖片,却交了份烂剧本,直让人惋惜。
再说到去年和今年的恐怖片,更是惨不忍睹,只剩特效和拙劣的化妆技巧。
能够脱颖而出的,少之又少。
相比之下,《招魂》这份规规矩矩的答卷,反而让人看到制作导演和剧组人员的真心诚意、良苦用心。
这是浮躁的恐怖片市场,乃至电影行业需要学习的地方。
如果无法做出一个新颖独到的电影,那也可以向旧时代经典影片们致敬,拿出诚意来完成一部致敬片的拍摄。
这是一部以现代手法拍摄的旧时代恐怖片。
我们在受着惊吓的同时,还可以好好欣赏一下那时候美国人们的穿衣风格、生活习惯等等,有点像时光旅行。
演员的演技都可圈可点,阵容也算强大。
不论是时代、拍摄手法,还是故事结构,《招魂》都像是在刻意让人重温和回味纯正的经典恐怖片。
所以这场旧时代恐怖片的视听盛宴,绝对不容错过。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看了这部号称年度最恐怖的电影,居然没被吓到【好样的,各种恐怖元素很足,但结尾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温哥基本动用了所有可以吓到人的元素,驱魔的部分较弱,魔鬼都是强大的,怎么这么快就被赶走了呢?
结尾稍显单薄,驱魔片段可以更深入些,好不容易碰上这么一只恶灵,应该大战个三百回合。惊悚程度不错。
一点都不恐怖的恐怖片,剧情混乱,情节老套,不知高分从何而来。
招魂系列一定要当作爱情片看
看完后只想说詹大导现在拍片越来越商业化且越来越没水准,完全找不到拍《电锯惊魂》和《死寂》时的灵气了,取而代之的是毫无亮点的剧情和被无数恐怖片用烂的镜头,电影唯一优秀的也就那海报了。还有能再别搞驱魔小组什么的了好么。
也没有吹得那么恐怖,温子仁只是完成了一次精致的恐怖桥段大杂烩而已,改变真实事件很讨巧,发展成系列确实有前途,不过对我来说,2013年最喜欢的恐怖片还是《阴儿房2》。7/10
除了无力的结尾,节奏和吓人的桥段都是恐怖片中的上乘。
这片算是学院派恐怖片?有点水呀
看完后发现自己身上有淤青,胃一阵收紧。。。
看完全片也不明白《招魂》为什么会在今年夏天大热。用音响、灯光、剪辑这些好莱坞最喜欢把玩的三流手段反复敲打观众的神经反射弧,而且洋娃娃、八音盒、冤魂附体、十字架、圣水、驱魔等俗套的设置也走不出美式恐怖片老路子。。
我傻逼看它
衰烂尾
把鬼屋和驱魔合在一部电影
除了海报,体无完肤。
好看,其实全部设计都不新鲜,但气氛做得很足,(还是我太久没看恐怖片了)印象最深是那地下室的拍手。最后母亲那段不会觉得恶俗是真被感动了,完成度很高的一部恐怖片
没啥新意,跟驱魔人有点像。整个作品都不恐怖,不过倒是把某人吓出后遗症了……
魔鬼学家好酷!
本能的感觉到按照设定鬼魂好像可以破坏热力学第二定律啊,好想抓几只鬼做个锅炉试试。。。。。。
神神叨叨,故事讲得稀碎
开头看见狗狗不肯进屋,就知道这屋子肯定有事~~据说狗狗猫猫的能看见或者能感觉到异类,而人类却看不到。。8过那个娃娃那么难看搞得有点看不下去。。最近是没什么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