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是个泪点很高的人,但好久都没有这么一部电影让我哭得稀里哗啦的了。
觉得自己和女主的人生很像,庸庸碌碌省吃俭用了一辈子,明明努力做到了业绩最好却还是赚不到钱,没怎么享受过生活,面对喜欢的人也不敢表白。
但又总害怕自己会像女主一样,突然某天得知自己得了绝症。
如果真的是这样,我大概也会像女主一样把自己的存款全部取出来,然后去旅游,花光它们!
就是看到现在的物价这么贵,我的存款怕是也支持不了几天4000美金一晚的贵价酒店……女主在喝着香槟看着烤鸡的时候,我真是无比艳羡,同时BGM还是我超爱的feeling good。
而后的剧情让人啼笑因飞,女主因为花钱过于大方结果导致大家都误以为她是达官贵人(真是太讽刺了),毕竟又是坐直升机又是住总统套房又是给N多小费又是在高级餐厅点了一堆菜。
恰好还因为比较能吃而受到了主厨的青睐(这不就是罗丹的情人里的大鼻子法国帅哥吗!
)。
她勇敢地滑雪、勇敢地跳伞、勇敢地做了很多自己从来不敢尝试的事情。
她和主厨手挽手沟通着怎么做出好吃的美食(后续制作美食的过程真的拍得太好了,就像小森林一样,我就懒得截图了,大家自己去看原片)。
并最终她在赌场上大杀四方,我也在想,要是我得了绝症,命运却让我在赌桌上赢了一大笔钱,我竟不知这是命运的残忍还是仁慈。
而后特别mean的Ms.Gunther在得知女主命不久矣后也暗自垂泪, 这让我也看到了人性复杂的一面, 尤其是她在说完You are a woman with distinction and courage,说完就抱住了女主,我一时百感交集。
而不管是参议院、女小三、让人讨厌的马修,都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的无奈,这其中的政治隐喻会比较有意思,更加让电影引人入胜。
You should be with people you love。
在得到这句话后,我为他俩迟迟见不到面而暗自捉急,但看到的是男主翻越雪山为了找到她的决心。
喜欢女主在华灯之下毅然转身离开的身影最后最后,我真的太喜欢女主说的接下来的一段话了,因为这段话我真的哭得稀里哗啦:
希望我们也能像她这么勇敢,像她这么幸运,能够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对比现在龌龊的好莱坞政治正确,这部经典作品的男女主、男女配都无比养眼,你可以说女主不算主流的大美女,却无法否认她的端庄自信美丽,看起来极为舒坦。
而黑美人鱼和棕雪公主,唉,真不是肤色歧视,真的人不好看啊。
而且同样是歌手出身,人家的演技和好莱坞这些新星的演技一比……我真的不想吐槽了……即使最后结局是免不了烂俗的大团圆,但整个配色、剧情、场景都十分的一流,现在哪里找得到这样的影视作品哟
"为什么是我?
为什么总是我?
"常言道,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偏找苦命人。
一个人身上的苦难受的已经够多了,可上天好像还觉得不够,总是要让他,受尽折磨,并且还不是苦尽甘来。
在开始女主有着美好的愿望,美好的生活,为了喜欢的人,想减个肥,想要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一直都乐观积极的生活着。
可是,突然有一天她被查出来得了绝症,她不可置信,可现实又让她不得不信。
夜晚中,她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看着报告,那一刻她又在想些什么?
期间,我特别喜欢女主说的一句话:"我不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睡不着觉。
"敏感的人会因为别人无足轻重的一句话而辗转反侧,在意别人就意味着要活着别人的标准和期待中,就永远无法拥有自由。
最近我也在看一本书,叫做《被讨厌的勇气》,想要自由就要破除害怕被讨厌的勇气,我希望自己拥有这种勇气。
回到电影里,因为得了绝症的原因,女主选择了享受人生,这么多年来她兢兢业业,压抑着自己,反倒是因为病症的原因让她放开了自己。
她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吃一直想吃的食物,见到了喜欢的厨师,也做了自己不敢做的事。
在死亡面前,一切都显得不重要了,所以她选择了及时行乐,不留一丝遗憾。
回到现实中,我们亦是如此。
为了碎银几两,一丝不敢懈怠。
害怕吃不上饭,交不起房租,攒不到钱,孝顺不了父母,一步步长大,变成自己所不喜欢的样子,大多数人都是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却无能为力,这亦是人生。
多变且复杂,爱着又恨着。
《最后的假期》巧妙融合幽默与温情,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讲述了一个面对生命倒计时的女人,决定用积蓄进行一场梦寐以求的奢华旅行,反而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否极泰来的故事。
但是如果是我的话我就会多找几家医院确认病情,女主直接就相信了🤣电影中的每个笑点都设计得恰到好处,让我在欢笑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不羁,同时也没有回避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展现出一种在逆境中依然乐观向前的生活态度。
作为一部商业片,却在娱乐性与深度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让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生命的重量。
影片的结尾略显煽情,但这点小小的“刻意”似乎成了全片情感累积的必然释放,让人在泪光中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这种瑕不掩瑜的处理,反而更加真实地触碰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还没看过的朋友,抽个时间快乐一下吧🌈🏖️#人气创作计划#
俗套,鸡汤?谁不是活在世俗上,谁不是靠着信仰生。
自从懂事起,我就时常问自己,我们一辈子都在追求各种东西,好成绩好工作好感情。
到头来又要追求什么呢?这部电影不是告诉你要存很多钱最后才能潇洒花那么多。
而是很多人,花了一生来追求钱,却不懂追求钱是为了什么。
钱是让你过好人生的工具,是不让自己留遗憾的工具,而不是信仰和动力。
我认为的好人生就是不留遗憾的人生,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工作,是为了将来不留遗憾。
但是如果选择了没有努力学习工作那条路,那坦然接受当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富人之外更有富人,世界第一富人也有属于他的压力。
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让自己想要的不留遗憾那就是好的人生有时候不得不想到我的偶像,她好像也是个典型的存在主义者,和电影女主一样喜欢刺激运动,喜欢想玩想玩,想花就花,没有按世人给的剧本走,有人评价她人生烂,但也有很多人评价她人生有趣。
是啊,人生走好了没,只有自己知道,不是吗
我太爱这个片子了,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种让人又笑又哭,温馨满满,又积极向上,优雅淡然的片子了。
可能有点儿女主光环和爽文视觉,但come on,人生活着已经很艰难,看点儿开心的不好吗?
女主角是在被误诊之后,意识到没有多久剩余时间之后,才开始享受生活。
但其实,就算没有疾病的因素,人生的意外性还是很大的。
天灾人祸,各种各种......谁也无法确保自己可以安然地老去。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和女主的情况也没有相差多少。
当女主在杂货店扣扣搜搜地用coupon, 回家给邻居小孩做鸡腿大餐,自己却吃减脂餐的时候,仿佛看到了自己。
明明生活地很辛苦,却还总是苛刻自己。
点外卖各个平台比价,还要用上所有红包.....出去玩能走路到的,即使累了,也不打车;租房子总是看重性价比,其他方便的电梯房不选,宁愿住楼梯房六楼的老破小。
但是奇怪的是,当女主决定放纵人生,潇洒一把的时候,金钱也没有想象中的快速流失。
在赌场稍微运气几把,就赢了10万美元。
而且还认识了参议员、企业家、大厨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
所以啊,对自己好点儿,不会怎么样。
应该向李白学习,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态度。
现在精制的工业糖精偶像剧,很久没有心动的感觉。
但女主和男主笨拙的恋爱方式却这么让人心动,女生只会买男生卖的烤炉,也不管家里是否用得上,男生克服恐高症,飞到异国他乡来找女主。
在迷茫、沮丧的时候,记得要对自己好点儿,每天都过得精彩,不曾起舞的日子,是对生命的辜负。
王颖(wayne wang)是最早进入好莱坞做导演的华裔导演,他拍过许多著名的影片,但他本人似乎并没有那么有名。
我甚至以为他是她。
Wayne Wang是last holiday的导演,他真的是一个好莱坞导演,last holiday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喜剧片,故事简单到侮辱观众的智商,但那句老话“看戏的是傻子”不是没有道理的——你就尽情的侮辱我吧……女主在一次无意跌倒之后被发现有脑部疾病,专家说她只有三个礼拜的生命了……这一个多么普通的女人,在超市做售货员,对生活充满了期待,做做饭,单单恋,有自己的朋友。
这三个礼拜要怎么过呢?
她一想,算了,豁出去了,去梦想之地花光所有的钱。
所谓置之死地大概就是这样的,反正没有未来了……经济舱太挤,前面的那位老兄都快坐到她腿上了,空乘说,“我们也提供头等舱服务。
”“多少钱?
”于是她就去头等舱了。
下了飞机发现出租车很难等,算了,反正是最后一次,咱打直升飞机飞的去。
酒店的人都很惊讶,这谁啊?
上一次打飞的直落房顶的是“Elton John ,Sir Elton John”今天这谁啊……好不容易从楼顶下到lobby check in,那姑娘说,“夫人,您来早了,房间还没有为您准备好。
”女主刚有点失望,姑娘又说,“不过我们现在有总统套房可以为您服务,一晚4000刀。
”“你看我眨眼了吗?
”于是,女主住进了酒店的总统套房。
反正是最后一次了,就好好打扮,好好吃,好好玩吧。
进了餐厅,恨不得说一句,“把你们这儿最贵的都给老娘上一份。
”就这样,大厨出场了,你猜那是谁?
哈哈,最著名的法国男人,大鼻子情圣!
去Casino,连中三把,又赢了一万多刀……这个没有背景的贵妇震了全场。
贴身服务员受人之托来查贵妇的底,却发现了贵妇写好的遗书,“你看到这封信时,……这里是我葬礼所需的花费,我希望是火化……”我靠,我就在这儿崩溃的。
因为是最后的假期,她做了许多梦想的事儿。
死线给了她勇气。
死线当然是假的,勇气才是真的,勇气改变了一切。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觉得很幸福。
最喜欢那段byrd滑雪的情景,很high,很自由,沉浸在雪的世界,像飞起来一样。
Byrd说:我浪费了太多时间不敢说想说的,也许是因为害怕,你们知道那种顾虑,你低着头,不停地后退,然后突然有一天你抬头看天,然后想:我怎么就到这地步了?
怎么会呢?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我们担心的事情根本就不值得我们担心。
确实是捏,放不开自己,学不会洒脱,似乎就会担忧很多,其实不值得把时间花在这上面。
有时候,遵循直觉,去做一件想做的事情,心无杂念地沉浸其中,不在乎得失,不计较名利,就是这样。
整个基调就比较轻松。
看看那个医生的样子,就知道这个诊断肯定不准确。
所以也就不必为Georgia担心。
其实片中的喜剧成分并不多,但还是很乐见一群势利眼围着一个貌似成功人士的小人物团团转,也算是满足了如我般酸葡萄心理的人群吧。
所谓上流社会看上去不过是一群虚伪的人互相利用的组织形式。
当突然出现一个花钱如流水的陌生人时,整个社交重心就完全转向了她,因为对于这些目的性极强的社交家来说,她意味着的是一个随时有利可图却尚未开采的金矿。
自诩为书生意气,所以自然是粪土当年万户侯。
抱持着无商不奸的想法的我,对有钱人有本能的抵触情绪。
那些开着敞篷法拉利招摇过市的人一定没什么文化。
朋友笑笑对我说,会有这种想法的人兜里一定没什么钱。
回来说电影,片子的发展过于理想化,自从Georgia到了Karlovy Vary后,一切的一切都过于顺利,把自己的老板耍的团团转不说,还几乎完全凭借个人魅力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虽说有钱的因素,但这样的自信满满、落落大方,让人很难相信这只是一个得了绝症的销售员。
最后还是大团圆结局,爱情事业双丰收。
告诉了我们胖女孩也有春天。
电影频道看到的《最后的假期》,还真的蛮符合现在的情况,最后的假期,后天就要回学校了。
开始以为,这可能讲述的是假期的故事,当看到,乔治亚坐直升机,住总统套房,肆无忌惮的花钱,推测女主是得到一笔横财,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女主被误诊命不久矣,想在生命尽头来临之际花光自己所有的钱。
影片的基调是充满愉悦的而且具有喜剧色彩,从女主得知自己患病,辞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女主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喜悦,只是偶尔流露出淡淡的忧愁,希望自己的生命可以不要这么短暂。
她所表现出来的是积极乐观的态度,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住最豪华的总统套房,把自己打扮成国际范的女人,真诚的赞美着迪迪埃主厨,用她自己的钱去实现她的愿望,我想即便她真的死去,也不会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懊悔。
当克里根在晚宴上揭露乔治亚的身份,他以为大家的反应都会和他一样,鄙视只是厨具部员工的乔治亚,认为以往她的行为都只不过是哗众取宠,但是让他自己都想不到的是,乔治亚不卑不亢的承认自己的身份,她说,我以前的生活都是低着头走着,可是当有一天我抬起头,我发现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给我的启示,我一直不愿意去发表自己的看法,隐藏自己,默默地当着包子,虽然每一次都会心有不甘,但是却没有勇气去表达自己,做我想做的事情,这样的自己不要再做了,从现在开始,不要怕事情,要勇敢的争取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不希望在我临死之时会有懊悔,会有遗憾
其实,故事真的挺简单的,而且一开始也就猜到,端端该是误诊的结果但是,真的,看到电影里的桥段,会忍不住真心地大声笑,因为,这便是我们该面对生活的样子呀?
Georgia是一个很老实很本分的中年女子,她有一本册子,叫做Book of posibilities...上面有她所有的心愿她是一个本性很纯然的女子,不顶撞上司、去唱诗、照顾邻居、喜欢厨艺直到不小心地一次撞到头,被一个二手的机器检查出得了一种只剩下三周生命的病于是,一切开始改变!
她取出了所有的积蓄,开始了自己的最后之旅虽然舍不得,但是乐观,是她的本质于是一场很奇特的相遇,就像是《白痴游戏》里的桥段一样,被误认为是什么特殊的人物却因为她自己一贯的直爽,和最后那点直抒胸臆的勇气,她几乎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同而当她被公司的老板揭穿曾经的身份后,她留下了一句I'm sorry却又不计前嫌地坐在冰冷高楼台阶上劝说想去自杀的他!
最后的最后,当然是喜剧结尾啦Book of posibiities变成了Book of realities!
这才是生活的本义!
我欣赏她自信的那一面U R certainly somebody...Yes, U R!
典型的美式小品,轻喜轻快。以“如果人生还剩三星期怎么办”为依托讨论人生应该充实精彩度过每一天。
真心是俗套快乐又美好,圣诞节(新年)有自己的魔法~#我没有存到住4000美元一晚总统套的钱,连潇洒的去死都死不起……
movie kinda like无情讽刺中产 如果说轻松喜剧片也有启示的话 那就是各种条条框框都是人类设定的 正如路也是人走出来的一样 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感觉一般….
典型好莱坞喜剧片
期望较高,本以为能有遗愿清单或最爽的一天的水准,但除大鼻子偶有闪光外,其余过于标准化。可作为无事休闲时观看。
才知道这个电影原先是准备给加拿大喜剧演员John Candy的,直到Latfiah加盟才和经纪人建议把片子改成性转,才最终有了这样的制作。华裔导演拍非裔女性在欧洲他乡的故事,由始至终散发的自信、“存在主义”以及励志实在是太温暖人心;它其实也领先如今的许多电影,大胆地将空间交由女性探索。不过看到成本到了4500万,不免想到这种“feel good”也是金钱的堆砌吧,唉~
我本来不喜欢天使电影,但是这部真的很好看
很舒服的爆米花电影!
我喜欢这个
可怜的芜菁,没人喜欢她们当然如果你是松露或椎茸生活会好过得多但是芜菁会更受欢迎因为她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其他的蔬菜,未到一煮就坏了只有芜菁,滋味更甚怎么开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结束
好莱坞老式喜剧,适合电影初级者
遗愿清单喜剧版,Queen依然是Queen。因为是喜剧吧?深度就没能表现出来了。
逐渐喜欢王颖了 这种喜剧片的情感还不落俗套
很励志
有时候你不得不感慨,在某些影片中,确实是有文化输出的。挺讽刺的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一个售货员几年的工作资产居然够支持她直接如此的挥霍,不同国家的收入代差啊。资本还是在其中运作,当两个经济舱的很产生摩擦,他大声斥责时,我以为真的会表达出人们的矛盾不是来自于对方,而是资本更想挣钱。可画面随机就换到了头等舱。我看过不少真实温情令人动容的片子,但这部片子绝对不够,虚伪的面具。最后一看导演,一个香港华裔。
唉,工资水平没法比
Fancy
看不下去
风行的版本 Bon appétit 翻译成“完美的开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