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顾美人拉进《逆水寒》的大坑,到现在还没爬出来,竟然还爬墙到《康熙秘史》去了,金牛意志实在薄弱,美人能量不可小觑。
前头的秘史是让马景涛宁静给恶心跑的,这部秘史的剧情……还是没法看,有极品帅哥也没法看。
然而,竟然没有快进却一集一集把狗血剧情一看到底,这跟美人帅哥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了,倒跟精致漂亮的戏装服饰多少有点关系。
看到最后,康熙不是那个千古一帝,纳兰也不是那个一人而已的词人,鳌拜也不是那个不可一世的权臣……反正谁都不是谁。
结果谁都不是谁了,反而谁也都是谁了(舌头打结)。
先放下无数个“倘若”,倘若他们跟历史没嘛关系,倘若有那么一个时空,倘若有那么一个有大志又小气的皇帝,一个不甘心当奴才的奴才,一个死活看不上皇帝偏偏看上侍卫的女孩儿,一撮心怀鬼胎的王爷,一群见风使舵的大臣……倘若——这故事还是挺好看的,只是全都太离谱。
这故事基本可以形容为“奴才养成记录”。
大约没人天生就喜欢当奴才的,所以各有各的不甘心。
但是到剧终的时候,养成的奴才飞黄腾达,养不成的抑郁而终。
不甘心的全都甘心了,不服气的全都服气了,连皇帝大人最后也成了江山的奴才,甚至连从头到尾都强项的纳兰性德也认输了。
再PS,这编的不合逻辑,明明是被小心眼儿的皇上气死的嘛!
但是在这狗血剧情里有一个亮点,亮得异常——“小奴才”曹寅。
在我看来,这个角色如果不是剧中唯一丰满可信的角色,至少也是最丰满可信的。
这个曹寅,跟历史上的曹寅与多大相似不在讨论之列,但这是个标准典型的小奴才。
这个“小”,首先是年纪,出场时候才十几岁,一脸稚气。
其次是阅历、身份,生下来就是奴才,从小跟在皇帝身边,基本是个小书僮,只是伺候的主子实在太大。
再有,这个“小”,也是指心智、心机。
这小奴才出场时候非常可爱,小小年纪,一边跟青梅竹马(怎么老想起这个词?
)的小皇上混兄弟,一边给恩重如山威重如山的太皇太后当卧底,在恩威并施的太皇太后跟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翻脸象翻书的皇帝“兄弟”面前察言观色小心翼翼,稍一个不留神两边都会砍他的头,然而哄高兴了哪一边也都有天大的恩典。
两边都背叛,可背叛哪边又都过意不去,把个小奴才给难的!
这时候的小奴才天真未泯,虽然是奴才可是生来就是高级奴才,仗着皇上的后台难免高级奴才的骄矜。
然而见到闻名已久的才子,即便是刚打过架,也满不在乎地拉着人家玩结拜。
偶尔喝高了,也敢跟纳兰拍肩膀说,皇上的诗好是好,可有咱俩在,他,老三。
但是小奴才一天天长大了,奴性越来越成熟,人性也退化得越来越干净。
在皇上身边一场一场的风雨之中,他渐渐了解了皇帝也了解了自己。
他想要的非常简单,第一是性命,第二是前程,这两样都来自于他侍奉的主子,来自于他对主子的忠心,也来自于不顾一切的自保。
他永远都不会象纳兰性德那样在付出忠心的同时,还硬是想要留下一点“自己”,对曹寅来说“自己”是不存在的,也不需要存在,“自己”的存在只会带来麻烦甚至是杀身之祸。
纳兰性德倒一次霉,曹寅就长一份记性,有这样一个反面教材时时刻刻耳提面命,曹寅便顺利地在奴才养成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原本“小”的心智心机,也在宫廷内外的暴风骤雨中日臻成熟,早先一出事就没头苍蝇似地满头冒汗,后来眼珠一转便计上心来。
早先因为当卧底而良心不安痛哭流涕,后来拿朋友顶雷眼睛也不眨。
小奴才并没有变得大奸大恶,但是可以想见,如果需要,如果为了自保,为了前程,这小奴才完全做得出来。
如果危难之际他没能把端敏格格带出宫,他肯定会杀死自己的心上人,我相信——他下得去手。
小奴才很好命,阴错阳差和心上人喜结连理。
皇上奖赏了他的忠心,小奴才如愿以偿,揣着免死诏书外放做官,奴才终于熬成了主子。
而老早跟皇上赌气把免死诏书丢进火里的纳兰性德,这时候却耗尽了一生的才气、志气和脾气,油干灯尽,黯然撒手。
奴才养成,这过程与结局令人郁闷,却无比真实。
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社会适应良好。
相信会有很多年轻人在走出校门之后,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如此巨大,社会远比他们想象得复杂得多。
如何适应?
在生活的大潮中,人们不停地被挤压、冲撞,不停地被磨掉棱角,为了开拓前进的道路,为了受伤的时候不致命。
棱角磨掉了,适应良好,心理健康,身体也健康,生活工作两如意。
磨不掉,或者是棱角伤人,或者是自己撞个粉碎。
自古以来,那些留下不朽名篇的诗人们,想想大都是体制中的不得意者,或者干脆就是体制外人,社会适应不良,心理不健康。
然而就是这批社会适应不良的人,拒绝同流合污,守着自己的理想,把目光投向体制之外,投向人的内心。
这批心理不健康的人,用诗词歌赋文章发泄着他们的不健康,他们虽然黯然离世,辞章却永远不朽。
而我们,有幸可以欣赏他们优美的华章,来溶解自己的不健康。
此刻竟有说不出的感激,感激这些心理不健康的人由着自己不健康,感激他们没有更积极地去适应社会,感激他们选择用辞章来宣泄不健康。
嗯……这情绪似乎也算不健康。
最后PS一下,小奴才不知谁演的,长的不是我的那杯茶,但是——演得真棒!
听说这部剧塑造的纳兰非常惹人喜爱,特意来看,结果却觉得这戏里的纳兰完全就是个神经病啊……就像生活中的某些人,明明是情商低,还自诩耿直。
很多事明明可以有更好的解决方式,非要跟人家硬对着干。
而与此同时,这个纳兰初出茅庐就对朝政有着非凡的见解,跟低情商很不匹配。
此外,该剧十年前拍的,也不算十分久远,但是化妆、摄像、片头片尾曲的质量之差令人发指,比很多20年前的片子还要粗糙落伍。
女演员整个眼皮涂满粉色紫色的带闪粉眼影,机位一平移就能看出明显的晃动,片头片尾曲更是难听得匪夷所思。
至于剧情,有些地方曲折巧妙,有些地方又很不合理,比如鳌拜这种板上钉钉的奸臣,编剧写成了一个忠臣,结局又不违背历史,算得上很有新意。
仔细想想,我们都不是亲历者,谁又敢说事实一定如史官所写呢。
相比起一般的八点档电视剧,还算可以看看。
每次看所谓的历史大剧都有这种感觉,终于看完了,这种剧已经被拍成思维定势了,不管有多少内容,都是40集以上,不过比起一些更加恶劣的又臭又长的片子来说,康熙秘史从内容的饱和度上来说还算过得去,起码还是能够吸引我看完。
但是,尤导的秘史系列真是越拍越不靠谱了,孝庄秘史的一炮走红使他抱住了秘史这棵摇钱树,像个街头撰写野史的写手一样,把几百年前的皇帝从地里挖出来,从头到脚地重新包装一遍。
凡是知道点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康熙秘史虚构的不是一点,鳌拜是功臣,皇后与惠妃在生太子与大阿哥前还有过2个孩子…要是真有人把这部剧当历史正剧来看,那尤导可真是误国误民了。
有人说这部剧拍的像康熙情史,这话不假,可也不全对。
康熙对青格儿的爱确实是来的太牵强,但这戏里还有一个更大的情圣,那就是纳兰性德,他对惠儿、青格儿的爱,远比康熙对她们的爱来得深切得多,那可是爱得死去活来的。
所以,这部戏,更完整地说是少年康熙与纳兰性德的情史。
从演员的甄选来看,大多还是符合其形象的,除了索额图外,这索额图应与明珠年龄不差上下,但在这部戏里,这位索额图实在是年轻啊,跟皇帝差不多大的样子。
道具和服装倒也还是不错的,尤导的硬件设施还是有经济基础支撑的。
抛开剧本的瑕疵和漏洞不说,这部戏,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夏雨,不愧为影帝,把康熙从稚嫩少年成长到一代帝王的心路历程、思想挣扎、运筹帷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了。
其实,这部戏让我感触最深的地方也在于此,让我看到了如何从一个人成长为一代帝王,要做一个好皇帝真的就不能是人,要无情、冷酷,即使对自己的女人也不例外,要心思慎密,才能驾驭群臣,要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小我(虽然是由很多虚构情节体现出来的,但那些虚构的情节还是体现了中心思想的)在很多情况下根本不能顾及亲情,仅这一点,还真是让我觉得,女人真是不适合作皇帝,武则天真是不一般。
读史可以知兴替,现今社会的人也是一样的,个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就是从无知单纯到成熟老辣的过程,年轻的我们不会想到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如此冷酷无情,垂暮之年的我们也会暗自嘲笑当年我们的年少轻狂。
现在的社会给了每个人公平的机会去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不管是过了几百年也好,几千年也好,终究还是人类社会,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有阴谋有算计,要真的想站在世界之巅,就必须经过这个痛苦的蜕变,失去很多很多,最终才能化蛹成蝶。
康熙完成了他的蜕变,是帝王,最终成就千古霸业。
看完这部剧,很难不爱上公子。
他有满腔的抱负、满腹的经纶才华,他浪漫柔情、文武双全。
当那么一个戏外戴着耳机轻跳舞步的帅小伙,一走进戏里,居然能让你恍惚间以为已经穿越到历史中。
能做到这些,有演员自身气质与角色的契合,更有演员对角色的精准解读及完美诠释...... 钟汉良之后,再无纳兰公子,这句话一点不为过。
在网络上找出这部剧,并点开第一集时,我哪想到会一次快进也没点就看到了最后。
公子的结局,历史已经给了定数。
但当那一刻来临,还是会觉得太过突然和仓促。
于是,这一点遗憾,留存至今,不敢再点开看第二遍。
挂羊头卖狗肉的感觉,都是那样的人物,却和历史相差十万八千里。
要不是冲着钟纳兰,打死也不看!
善始善终,当恶搞剧看完罢了。
这个戏除了钟汉良谁都记不住,因为钟汉良的纳兰容若,这辈子每次看到纳兰容若这四个字心都好痛“………………………………………………”…………………………………………x…………………………………………………………………………………………464546464573464645464649464554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 电视信号很糟糕 到处都是马赛克黑夜彩虹完了 升空高飞又没看到结局 想念家有儿女了没什么好的节目 BTV9最近在播一个片头诡异的电视剧<以朋友的名义>片子似乎有点老 颜色特灰暗 歌声也特壮烈和凄惨 因为有夏雨 我便多看了几眼讲的是三个男人 好哥们 在社会中渐渐长大 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年少时候的纯真 洒脱 热情 真诚 在社会轮盘中转了又转 那感情还会依旧么背叛 生意场上 罗杰 背弃朋友的信任 那一句要想成功就不能心软要手狠 听得我直冒冷汗仗义 结婚的前一天 出车祸 酒后开车 海波替方山顶罪 入狱两年眼睁睁的看着朋友着个词 被金钱 被利益 撕破扯烂但我仍然相信 这故事的结局 一定会是个团圆可那就必然要经历现在 一针一线 将碎片缝起来这是一部不错的片子 像个多棱镜 折射出了太多关于朋友的故事也许每个故事都照出一种人 有你 也有我PS 刹那想起来另一部电视剧 康熙秘史 也是夏雨演的但我想说的也是关于朋友的话题康熙亲政之前 遇到的一切困难 成为把纳蓝性德 曹寅 明珠 青格尔 索额图团结在一起的契机他们几乎共同出生入死 为康熙亲征的道路 为大清国的未来形势 立下汗马功劳他们曾经只是个御前侍卫 是个后宫中的小丫头 他们曾经是简简单单的朋友最终 却在亲政后 沉迷于荣华 沉迷于宫里宫外各种争斗 为权力而争 为财富而争 为女人而争为什么 在追求的过程中 在没有得到之前 人与人之间就会很简单为什么 在追求的终点前 在已经拥有以后 人与人之间反而复杂了难道 大家只是相濡以沫的鱼 终究要相忘于江湖嘛
若不是钟汉良,应该是不会看这部戏的剧情完全颠覆了我对历史的认知看完后,却爱上了心比天高的纳兰,爱他的才华,爱他的坦诚,爱他的敢作敢为
钟汉良最符合我心中纳兰容若的形象了。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这剧其实挺狗血,各种虐。
不过为了钟汉良还是坚持看完纳兰公子cut。
喜欢的词人被喜欢的演员所演绎,是影迷的幸运,可惜小哇演技确实欠点儿火候。
惠儿,青格儿演得不错。
唉,“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如果按《西风独自凉》的内容演一部小哇主演容若的影视剧就好了,不过又恐落了俗套。
第一次看康熙秘史这部剧的时候,还是上初中的时候,演员钟汉良在剧中饰演的是纳兰性德这个人物,不得不说钟汉良把纳兰演绎的很好。
剧中的纳兰深情,有才华、有抱负,因为种种原因没能与自己的表妹在一起,最后与自己深爱的沈宛也相守不过几年后,就离开了人世。
再次接触纳兰性德这个人物,是在一本类似于纳兰性德生平史的书中,也是在那本书中知道了,原来康熙秘史剧中的出现过的那些词,真的是纳兰写的,也是从那时起自己喜欢上了纳兰的词。
或许他留存于世上的词真的不算多,但每一首读起来,都能够让人感同深受。
最让大众知道的那句大概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不过我最喜欢的一句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有纳兰,才有四星,情节有点扯。
秘史系列中的一部,为了钟汉良版的纳兰公子来的,剧情也是狗血,全程虐纳兰,31岁卒,然而钟汉良对于纳兰容若的塑造,在影视剧里已成经典,夏雨的角色不讨喜,虽为康熙秘史却主要在说纳兰,不过演技没话说,喜欢胡静,这样的电视剧现在尽也看不到了
我冲女主看的
啊!纳兰容若!
诋毁了康熙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怎么会这么小肚鸡肠呢。不只红颜薄命,其实帅气的男子,命也很短。喜欢纳兰的诗
纳兰容若,哭死,恨死夏康熙了!
纳兰的才情真的很好
看到辫子戏就想吐
戏说成分太高了,演员表现都不错,但角色定位很迷……
狗血之最了吧。。。反正本来就不很待见公子嘛╮(╯▽╰)╭
改叫纳兰传吧。。。钟汉良的纳兰真的堪称经典。。。
两天时间没日没夜看完 只为你 钟汉良的纳兰性德 完美到无以复加
哇这么好看的剧为什么这么低
这部剧没想象中的那么好看,之前错过了这部剧,现在再看这个,真心感觉很不舒服!无论从剧情还是剪辑!尤其对纳兰性德的改编部分,特别不喜欢!可惜了钟汉良的演技!
尤小刚的秘史系列还是孝庄秘史好啊。。。但是,钟纳兰太完美了!
要多憋屈有多憋屈,我谢谢你啊,导演
钟汉良的纳兰容若算是经典形象。不过这剧制作还是有点粗糙,连现场收音话筒都拍进去了。
小哇在内地取得如此成绩是有原因的。他的眼神里全是戏,为奴为子的身不由己,不因皇权父威而屈服的桀骜不驯,正直,忠义,那一刻所想要展现的东西,眼神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鳌拜不是叛臣。千百年来有多少造反的鳌拜?所谓康熙秘史,政权,情爱比重相当,钟汉良无疑是关注的重点
太戳了....主题曲悲剧..女主角更悲剧.....我擦,那么美的词,被那女主的普通话念得那么戳.....
钟汉良演出了纳兰公子的文人气息,温润如玉,教科书中纳兰都用钟汉良的剧照。可惜夏雨的康熙咋看都像个北京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