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芯悅转变1.家长谈话 这个大多数人也都能理解2.悔过书 这部分也能理解3.父亲去世后很多人觉得莫名其妙 我个人理解 她被李咏蓝放弃过一次 又是单亲家庭 突然来的丧亲之痛 她已经没有勇气再面对另外一个人的抛弃 所以她可能违心而别扭的说出“我们不联系等30岁还没结婚再继续”却没想到李咏蓝说的是好 然后真的消失了 如果当时她硬抓着不放手我觉得李芯悅是会妥协复合的4.上一次的失望我觉得也是让李芯悅故意在29岁结婚的原因 她想再给李咏蓝最后一个机会 但是在说宣言yes ido的时候 李咏蓝只是用嘴型小声的说了一句 而不是像之前校园里那场大雨的吻她 也是她彻底死心了吧大家没有发现吗 李芯悅不论男朋友还是未婚夫 都没有一个正面清晰的镜头 就说明男人根本不重要!
李芯悅就是太害怕被抛弃了 而女女的爱情在这个社会也很困难坚持 才如此纠结反而我觉得李咏蓝没像她说的那么爱 她只不过在执着于当时的感情是不是爱情罢了 才会在电影记者采访那样说 还有在婚礼那天问了两次是不是爱情从他们家长谈话后就可以看得出 李咏蓝家庭条件不错 父亲也很宠着她 假装训斥还带了零食 而李芯悅一回家就先是给父亲换鞋拿烟灰缸去阳台 去厨房拿碗筷 一套动作麻利又自然 她没资格任性
意外的很好看,也挺感人。
看到演職員表裡,導演也是編劇甚至還是剪輯就能看出她們對這部電影有多用心了吧,完全能感受到她們為這部電影付出了多少心血,不管是鏡頭的運用還是一些氛圍的營造,甚至是兩個女生之間的張力都做的很好。
另一方面,不管導演怎麼說,我都覺得這很大概率是她自己的半自傳,雖然她沒有承認,但是戲裡戲外都表現的也太明顯了吧,一個電影係的女生畢了業之後從事了影視行業,拍的第一部電影是關於自己中學時期的初戀,而拍的目的是想知道關於中學這段戀情,自己和當時的戀人是否真的有同樣的感覺,這不就是戲裡戲外的互文嘛,要說這不是導演自己的故事我是真不信,要不然她怎麼會花這麼多心思去拍這部電影,故事還說的這麼細膩?
感情又這麼熱切又真摯,最後婚禮更是把複雜的情緒和感情表現的非常的好。
而且,導演還只拍了自己的視角,自己在這段關係裡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對方基本上也只是出現在我的視角內,所以我們很難知道到底李芯悅是怎麼想的,因為導演不想去編一些答案出來,導演的目的就是電影裡借女主口說的,她只拍她感受到的這段戀情,她不知道的事,她不會加進去,觀眾也不會知道,我們只能像電影裡的女主一樣去猜,自己去思考,到底為什麼走到了這一步,到底這段感情在兩個人心裡的分量是一樣的嗎?
最後特別要說,最後婚禮那場戲拍的真的很美,也很感人,兩位女生的演技也在這一段達到了一個高峰,就是眼裡都是戲,而且感情既真摯又到位,再配上那首插曲,真的很加分,而且這個處理其實已經是很童話了,把幻想和現實不斷穿插,兩個女生用眼神達成了共識,女主自己也終於暫時釋懷了。
就像電影名字一樣,這不是一個單純的女同的電影,而只是一部愛情電影,喜歡你不是因為你是女生,喜歡你是因為是你,無關性別。
真的感人
我看完好难受,无论是电影里还是现实中……如果结局就是电影的核心,我认为是成功的。
我喜欢你是你,就算你去和男人交往、kiss、做了。
当你云淡风轻的当着我的面说出来,我都不会怨恨你,因为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即便你在中学时没勇气,选择去忏悔,我也不会埋怨你,因为这是我一个人做的,与你无关,因为先说喜欢你、爱你的人是我。
我只有你一个好朋友。
后来去结婚,和其他男人组建家庭我都会祝福你,恭喜你。
因为我喜欢你可以成为你。
李芯悦与李咏蓝的家庭是不同的。
李芯悦的家庭破碎而又经济负担重,母亲走了,还有弟弟妹妹要照顾,只有爸爸一个人赚钱养家,而且爸爸开厂的积蓄还被朋友骗了。
李咏蓝的家庭是幸福的,爸爸妈妈很爱她,尤其是爸爸假装训他那段,根本舍不得,爸爸的职业也挣到钱,经济条件也不错。
李芯悦的父亲虽说也爱她,可是她得到的真的很有限,连她最爱的蛋糕在爸爸去世时都只吃过2次。
对于爱的方面我觉得李芯悦是更勇敢的。
对于她的家庭环境,同一件事她是要比李咏蓝承受的更多,付出更多的代价。
李芯悦很爱李咏蓝是无疑的,李咏蓝也爱李芯悦,可是太怂了,也没那么坚定。
李芯悦给了李咏蓝3次机会,可是她一次也没勇敢的坚定过一回。
她们用在雨中亲吻的方式来反抗,(李咏蓝追出去,先亲的,这里我承认也佩服蓝姐的勇气,这里蓝姐是勇敢的)李芯悦在她亲吻了自己后,毫不犹豫的回吻了她。
显然只要她上前走向自己,自己会毫不犹豫的跟上她。
但是事情发生后,李咏蓝怂了写了悔过书,上台念了。
李芯悦第一次感受到了她的不坚定,和她并没有那么信任自己对她的爱,老师诈她们说对方都写了,其实李芯悦最后还是没写,所以她举起空白的悔过书撕了转头走了,有多失望难过!
李咏蓝的悔过书也还在继续念。
后来她们重逢,看得出来,彼此还是爱对方的,那么李芯悦说自己谈恋爱了和男的,没等她问出口抢先说“做了”。
这里啊,我是觉得没有做,是试她,激她,她想看看她的反应,她心里还有没有她,她不确定李咏蓝对自己还有没有感觉。
得到反应,自己就立刻起身要走。
毕竟么,镜头都没有,只有一个给电话号码镜头,可能就是连牵都没牵,只是试着聊了聊,想放下李咏蓝试着和男的交往,但是发现根本放不下,然后就分了。
反而是李咏蓝是真的和男的做了。
第二次,李芯悦父亲去世,她第一个给她打电话这很明显了,而且是下意识的,李芯悦说了“我不知道为什么第一个就打给你了”。
还有啊,我那个恨啊,在医院你倒是抱抱李芯悦啊。
李芯悦故作坚强说“我还好”,原生家庭不好的人,就是这样。
浴室里,她吻了自己,哭声果然变小了。
李芯悦说30岁如果彼此还单身就在一起,在试你会不会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陪着自己。
你倒好,说了好就转身走了,你又选择了逃避。
你转头后那一刻她哭的很大声,你又丢下她了。
失去至亲,最爱的人又丢下了自己,你猜这时候她又多心痛?
多绝望?
可她还是想再给你一次机会机会,她还是放不下你。
第三次结婚,她想逼你一下,提前结婚是故意的,我用结婚来逼你向我走一步。
你怕失去我,那么你就和我表白说爱我,我一定会和你在重新一起,如果这次你还是选择逃避,那么这一次你就永远失去我了。
换衣服时为什么不走?
因为还想再看看你,你是她第一个爱的人,她盯着你眼波流转,多渴望能听到你对她说“我爱你”。
说实话,李芯悦的婚纱和李咏蓝的伴娘服看起来是一对,而且就叫了一个伴娘。
我亲手为你挑上我们的婚服,你也还是没有对我说出“爱我”。
2人对视的那个画面和她们俩结婚有什么区别啊?
根本没区别,就差一个身份,李咏蓝对李芯悦说一句“我爱你”。
李咏蓝如果说出来,李芯悦一定会不顾一切跟她走。
你倒好,直接躺平牵着她把她送给男人了。
她问你为什么来?
你如果实事求是回答说爱她,你反问她时,她一定会说爱你,而不是违心的说朋友。
很明显在你说朋友时,她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你说是朋友,那她也没法开口说是爱人了。
但是她早对你说过那句最真挚纯粹的“我爱你”。
为什么说李芯悦没有再主动对李咏蓝说爱她呢?
很简单,她就是想让李咏蓝迈出那一步不再逃避。
不然就算李芯悦说了爱她,在一起之后再遇到问题李咏蓝也还是会逃避,只有李咏蓝勇敢坚定了,她们再在一起才不会分开,不会重蹈覆辙。
还是那句话,李咏蓝只要迈出那一步,李芯悦就会坚定的毫不犹豫的跟随她,甚至会向她走99步或者更多,十几年前李芯悦已经用行动表过态了!
每一段李芯悦的情感,与脸上的表情都值得细细品位。
她嘴上说着违心的话,可是眼神与真挚的感情出卖不了啊。
李咏蓝啊,宁可自残式的伤害自己,也没勇气去解决问题,面对自己最爱的人。
一次又一次错过自己最爱的人,直到最后永远错过。
牵了!
抱了!
亲了!
做了!
朋友?
呵呵,自欺欺人罢了!
朋友不会每时每刻控制不住心心念念想对方,结婚时看着对方说我愿意,不会有性欲。
她们都心知肚明,可是她们没勇气说出口。
我真的看的很心塞!
很痛啊!
痛的我看了几百部,第一次为这个写了影评。
我记得的不多,再看一遍会更全面完善准确些,但是我不想被二次伤害啊!
今天推荐一部国产片,两个女孩从学生时代相爱,后来被迫分开,偶遇后的她们相约30岁还单身的话就结婚,结果30岁还没到,其中一个就结婚了,另一个是伴娘...片名:《喜欢你是你》小蓝接到电话,对方说我要结婚了,你来当伴娘吧!
对方是她的初恋女友,两个人说好如果到了30岁还没结婚,她们两个就结婚。
结果,她的初恋女友小悦,要结婚了!
学生时代的她们,是一对好朋友,小蓝暗恋上了老师,被众人发现了。
小悦也没有安慰她,直接把嘴凑到她耳边说“我喜欢你啊笨蛋!
”一脸茫然的小蓝坐在地上不知所措。
小蓝得知了小悦在暗恋她,刚开始很别扭,但两个人在相处时,她发现对方能够带给她快乐,一种谁也无法给予的快乐!
小蓝回忆着跟小悦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发自内心地笑了。
不知不觉中,她们有说不完的话。
两个人在模仿影视人物时,来电了。
呼吸越来越急促时,小悦亲吻了上去。
结果,第一次,没有经验的她们,把彼此的嘴亲肿了!
去到学校,她们发现学校中的一对les被校长训斥,全校都知道了,小悦开始恐慌,故意躲着小蓝。
但小蓝还是觉得她们的爱就是爱情,用自己攒的钱买戒指。
而小悦认为她们之间只不过是朋友间的打闹罢了,上了大学,工作后肯定会忘记这件事。
所以她愤怒地把戒指扔进了水池里。
小蓝追出去后,在操场上强吻了小悦,刚开始小悦又害怕又抗拒,但看见小蓝的勇敢后,她主动抱着小蓝亲吻了起来。
学校让她们写悔过书。
小蓝对着话筒说这段感情是错误的,自己也认识到了错误...但小悦撕掉了悔过书,她被小蓝的认错打败了,她早已在悔过书里承担了所有责任,保护着小蓝,就像当初的手机事件一样!
小悦离开了学校并且搬家了。
小蓝像疯了一样寻找,但毫无音讯,她一个人在天台祝小悦生日快乐,一个人回忆着过往的点滴。
有一天,她们相遇了,但小悦有了男朋友,小蓝在伤心下也跟一个男孩发生了关系。
再次相遇,物是人非,小悦的父亲去世了,而她也跟男友分手了。
小蓝说,我们复合吧!
小悦说,如果30岁了我们彼此都还单身,我们就结婚吧。
这一瞬,我想起了南康白起,他曾对娶妻结婚的男友说,我等你到35岁!
可35岁还没来,南康就跳入了湘江自尽,他说“我永远都到不了35岁,所以我会永远等你!
”
结果,30岁还未到,小悦就结婚了,小蓝是伴娘。
小蓝给小悦戴上了当年的戒指,和她十指紧扣送她到婚礼台,就像当初她们戴着头纱走向教堂一样。
小蓝亲手把最爱的人送给了别人,小悦也把最爱的人留给了别人。
冲破不了世俗,只好绑架了自己,把对你的爱困在过去。
最后一幕,如鲠在喉,她们哭了,我也哭了她们再也没有了操场上狂吻彼此的勇气了,但那一幕成了她们这一生最美的回忆,就像过去的那个人,成了我们心底的秘密!
读者互动:如果你深爱的她结婚,你会当伴娘吗?
文章出自叨叨姐的公众号“les拉拉百合电影社区”回复第一集可看上千部le片,转载请说明出处!
看了几个影评大部分都是负面的。
那我写一个凑巧真实的吧!
在我观影过程中几度大哭。
哭的点分别是分手、重逢、约定不见面、婚礼。
因为这拍的就是我人生第一段感情的几乎真实写照。
虽然事不一样但极为相似的校园恋情。
当然我从没有怀疑过它不是爱情。
特别有几个点特别的相似。
在确认关系前的暧昧模糊,到确认关系后对世俗眼光的畏惧,再到眼看着她和她男朋友出现在我的面前,到毕业到工作到她叫我去参加她的婚礼。
我们也曾彼此许诺如若几岁没有结婚那我们就一起。
但最终我作为嘉宾出现在她的婚礼上。
她看到我进门牵着我的手突然一下泪湿了眼眶,我叫她别哭妆花了不好看了。
我们单独拍了一张婚礼合照。
我只能说虽然电影情节确实抓马了一点。
但故事都源于生活,生活又总是无常。
没有那么多自洽的逻辑可寻。
它可能就是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生故事!
只是加了点戏剧手法罢了。
让我不禁勾起了回忆。
她在我很长一段人生中都是我最爱的人。
借用导演片尾花絮里说的话:我没有后悔爱上这个女孩,她在我心里也始终都会有个特别的地方,希望她幸福。
细腻唯美的画面描写了属于两个女孩的爱情,单纯而美好。
两位女主的颜都很抓我,最喜欢那个沉入水里的画面。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念书的时候,几位好友曾经拥有的那些少女情愫。
当时作为旁观者的我,有不解,有困惑,也有新奇和对她们的勇敢的暗暗敬佩,最后都化为了一如既往的愉快相处。
如今她们结婚的结婚,恋爱的恋爱,回到了符合大众期待的生活里。
如果看到这部电影,是否会会心一笑,确认曾经勇敢,真挚的自己呢。
前三十分钟很唯美很好看,后半段从两个爸爸谈话那里就开始不对劲了。
什么叫是因为她们没有试过男人,一旦试了回不去了???
恶心的想吐。
一时间不懂导演到底是喜欢百合还是看不起百合。
还有她们两个这么久了竟然都没确定关系,那个李芯悦先表白,然后竟然说他俩是朋友!!?
看到这我心梗了。
无法理解,后面那个操场上的吻更逻辑不通了,虽然很唯美,但竟然放过狠话了就要有放狠话的决心,这样显得前面那一段很没可笑。。。
因为李芯悦有男朋友了和别人做了所以她也复刻一遍…6,还是在洗衣房…后面李芯悦她爸去世时她旁边的是她弟弟妹妹吗?
出现的好突兀呀,前面感觉都没提到呢。
李咏蓝是怎么能在别人洗澡的时候说出我们复合吧这几句话的,李芯悦又是怎么能说出那句经典的30岁的?
不会她觉得很浪漫吧?
到底是谁有义务等你,李咏蓝纯纯恋爱脑工具人罢了可能导演想复刻《那些年》,就连女主都是照着陈妍希找的,侧脸巨像,短发女生也是越看越好看的程度,可惜剧情差了点最后竟然找李咏蓝做伴娘,非要恶心别人吗?
我不理解,最后都要结婚了还搞幻视,对爱情好不尊重啊救命
评论电影好看不好看只是看受众群体对一部电影的基调或者表现形式是否认同 这部电影我觉得还可以看看 是因为剧情还不错 抛开这部电影导演对画面的审美 (很一般)场景的构图 拍摄手法 剪辑 和一些灵感类技术层面的问题 至少这部电影剧情人物我看进去了 (虽然有些片段我看到了很多部同性题材电影的类似剧情)但后面还是也感动到了 最害怕就是看到有些电影 场景色调氛围都在线 却念着很白痴的对白 幸亏这部电影台词我可以接受 故事是这样的: 在高中时期 长发悦是普遍的大众性格的女生 她认为自己对短发咏有好感 所以她就是表白了 (我觉得基于长发悦当时这样的性格 把喜欢说出来并不是一件很难做出来的事)短发咏的性格明显有棱有角 (从她父母对她的态度来看 从她连续做了这么多年的班长来看 她是要强的 属于那种 你越不给我 我就越要 没人告诉我 我就非得自己找到一个答案的性格)短发咏得知长发悦喜欢她后 质疑过她的表白 试图逃避过这种误会 但毕竟她们是朋友很久了 首先是不可能一下子做到不理人的 其次高中时期是没有像成年之后那样的情感麻木的 青春就是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 促使她想要关注长发悦所以关注之后 会累积感情 投入感情 建立关系 一开始她们只是因为喜欢对方而做一些很自然亲密的举动 但当看到有同样一对同学被老师谈话 甚至被批评时 得到周围同学对她们不友好的谈论后 普遍性格的长发悦柔软的心动摇了 她害怕自己受到这样的眼光后给一直想再次证明自己却还未成功的爸爸压力和烦恼 所以她想停止这份感情 在教室短发咏送长发悦💍 长发悦对短发咏说 也许修女说得对 这只是错把友情当做爱情 但短发咏 (前面说了 越不给我 我越要的性格)已经投入很多并且习惯了这段关系了 她这么要强是一定会对这段关系念念不忘的 (而且先说出离开的那个人是有情绪缓冲的 被迫接受这个人一下子情绪没有地方放 是很容易做出冲动的事 或者执着在某个念头里 )所以短发咏冲出去当着所有人的面亲了长发悦 但是长发悦我觉得还是很勇的 在性格如此柔弱的状态下 她还是能回应和配合对方这个举动 这就说明了 她确实被世俗整动摇了 但是当时还是更偏向于自己的内心的 长发悦第二次勇是在写悔过书的时候 短发咏也许是由于听到了学校的人欺骗她长发悦已经写好了悔过书+自己是风纪委员多重因素下 也写了一份 说自己和长发悦没有亲密关系 (她应该以为长发悦也是按照这个规格写的悔过 所以自己也这样写了 )殊不知长发悦写的是一个人负责 和短发咏无关 所以导致了长发悦的消失(试问她不消失还能怎么办?
哈哈哈 短发咏的悔过已经不承认了 她的悔过又说都是自己单方面行为 但凡是个正常人 也知道是不能再呆下去了)长发悦本来就是柔软的人 动摇的心勇敢坚定过又被摧毁了 经历过这么多次 她也知道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没办法跟短发咏一样这么坚硬 她还有弟弟妹妹 还要照顾她爸爸的情绪 所以她交男朋友很正常了呀 电影给出的男朋友和老公都是背影 也在暗示 长发悦其实早已经不憧憬爱情了 只是在走该走的人生程序罢了 但是我绝对她心里是一直有短发咏的 在街上遇到也未必是巧合 (从长发悦在短发咏家里看蓝宇 短发咏睡着她悄悄说我爱你来看 我发现长发悦很喜欢做一些短发咏豪不知情的感慨 所以也许在不联系的时间里 长发悦都是悄悄关注着短发咏的也不一定 因为从教室💍那一次以后她收起来了很多 生怕表达太多对自己来说会更加难以释怀 因为她知道以她的处境和人生观是必须要释怀的)在游泳池短发咏和长发悦把两年没聊的天聊了 得知长发悦交了男朋友之后 短发咏大概是觉得关系很难修复了 但是又会很想念对方 于是要求长发悦送她一样东西 (我很喜欢短发咏对感情的认真和执着 这种执着让我觉得她身上没有世俗的风尘味 入社会之后 保留一些自己还能保留的韧性和坚持我觉得挺好的)总之我觉得长发悦可能想过无数遍她们的未来了 但还是觉得不长久 会有很多不确定和阻碍 自己对自己也没这个信心能好好处理 所以她还是要和短发咏做好朋友 至于短发咏就是蛮执着的一女的 本着不成功便成仁的理念读长发悦喜欢的专业 (连她妈妈都因为知道她在某段时间里过得并不快乐而在房间里偷偷替她哭)甚至她也不尝试认识新的人(除了卷毛男的意外)靠回忆和30岁的约定来到29岁 在长发悦结婚之前又旧地重游了一遍校园 看到十几年前的戒指原来一直放在失物柜里 她又鼓起了一次勇气 于是在长发悦结婚那天告诉长发悦 并且想要长发悦给她们高中时期的关系一个肯定 长发悦在悄悄给她戴上💍之后 短发咏也终于可以把跟长发悦的爱情安置好在一个位置并且向前看了 长发悦的人生可以说是也就这样了 短发咏在长发悦肯定她之后 带着这份感慨继续向前走了 当然 我认为她们在电影里看不到的未来几十年里会依然相互安慰和扶持
香港十多年來也沒一部女同志電影,《喜歡妳是妳》自然成為女同圈、電影圈的關注點,談善言多次飾演女同志角色,具備陰陽同體的元素。
兩位導演Casting過二百人最後選擇了談善言與楊偲泳的組合,談的最大對手是陳漢娜,電影的選角坦白講是不錯的,有新鮮感、拍攝的濾光、柔光的處理使得電影青春怡人。
電影有可惜的地方,先是拍攝用了兩年時間堆砌,據知拍了一些激情的素材、李詠藍為了買戒指而慳錢食熱狗的情節、亦有刪除了李芯悅與男友的相識片段、亦刪除了夢境的段落等等,影片變得支離破碎、片段化。
勿打沉年輕導演 部份支持LGBT的份子認為電影是父權、異性戀霸權、矮化女同志的情慾,網上有不少評論針對價值觀的討論演變成筆戰,看到有男性導演就說是異性戀植入,忽略了女性導演的角色,就是太不公平。
這絕對不是創作者想見到的局面,事實上海外就有不少掌握到拍女同情慾電影的男性導演,性別不是原罪。
更有些評論將兩位導演猛烈批評。
新導演就是幼苗,特別是打滾多少年才圓夢,不應該一下子打沉,沒有人天生懂拍戲,不是一開始就驚為天人,再加上現在的導演出身不再是紅褲仔,第一部片就成為導演是一種壓力,幸運的是兩位導演都可以找到電影學院的老師幫忙,不恥下問,才有現在的版本。
而不是是是旦旦自己解決事情,電影縱有不足但尚有誠意,老實講大部份人對導演的了解很皮毛,在創意媒體學院畢業後終於等到一個機會,應該為他們能圓夢而高興。
坊間的評論人的評論大部份都沒有建設性,並不是想大家進步,觀眾也不是絕對的,評論也要有操守與道德,點出問題,禮貌討論,而不是帶著自己的性別身份投射作爭拗點。
對楊潮凱與吳詠珊來說,他們也不過三十多歲,還有未來的路,可以做的是少些沒意義的批評,未來如何可持續發展才是大方向,要對人有希望的。
要食誠實豆沙包 坦言,在香港當前的影視創作下難以有女同志電影的出現,所以特別愛惜與關心這部電影的口碑與反響。
儘管導演們也不希望標籤為同性戀電影,可是片尾卻有一段訪問,顯得虛偽,新導演在創作上亦有制肘,電影的成品未必是他們所希望呈現的,所以最初創作定位為青春電影,務求填補千禧年成長的記憶、書寫屬於八十後一代人的中學生活。
在同性戀關係與成長之間,電影做不到平衡比重,結果故事側重在李詠藍的角度,包括她的性經驗、要找一個答案,在李芯悅的生命裡進進出出、甚至要找她圓夢,而她失去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目標、她的成長中彷如只有一段情,做什麼也被其左右。
而現在版本的李芯悅在描寫上亦是蒼白無力,面對無從的人生,背負家庭與責任,她被迫低頭面對現實,走一條所謂正常的路。
同一時間台灣的《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也是一段舊戀人重逢的故事,女主角怡敏同樣選擇走正常的路,但最後選擇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直視情慾、找尋自我。
《喜歡妳是妳》是不誠實的,正所謂有比較有傷害,芯悅走進婚姻的世界絕對不會快樂,她只會迷失自己,亦會傷害了丈夫的感情。
在她的人生軌跡中一次又一次的妥協,沒法面對真正的自己。
在電影中難掩一個迂腐的世界,電影創作上可以跳出框架、給予觀眾希望與快樂,很可惜做不到。
看完電影後倒是思考了很多芯悅與詠藍之間的關係,導演與演員放出的片段與訪問大致補回刪剪的情節,重組她們之間的故事。
所謂青春片最初是想拍類似《流金歲月》描寫兩個女生在各自在向上流動的路的歧路,無論變成怎樣也是好朋友。
在《喜歡妳是妳》上半部描寫了她們相愛、分手、懵懂而朦朧的感情關係,在中學後她們發生了什麼,有什麼轉變?
對芯悅來說最大的改變是爸爸離世要擔起頭家,所以不能夠再任性讀電影系,要轉行。
以兩個女生的性格來說,詠藍是幼稚、任性的、她的人生一直也很順暢,無牽無掛,而芯悅的青春在中學階段已完,她要投身社會供養弟妹,要找靠山。
兩者來至的社會階層也有所分別,亦影響她們的選擇,可是電影在中學階段後選擇以她們兩度重逢而搞出大龍鳳,是失焦的,結果芯悅千夫所指,青春電影不一定拍愛情、而她們重逢亦稱不上是成長,她們的成長只不過是逃避與瑣碎的事情而已,刻畫得不深刻。
而在細節上又似是疑非隱喻了責任與包袱,例如是芯悅戴上父親的手錶,又例如詠藍戴由中學一直戴的手錶。
即使在細節上有所暗示,也不代表蒙混過關代表成長的部份。
關注性行為、破處的隱喻、與男同學的內衣混洗只帶出了低俗的一面,亦難怪支持性別平權的人會大造文章。
在拍電影時可能會給人誤解,即使《翠絲》(李駿碩導演)以姜皓文為跨性別人士也會予人獵奇、不舒服的感覺,在創作上是需要多一重考慮的,明顯兩位導演不太明白同志關係,亦不能夠完全責怪他們,他們只是添加了外人對同性戀的疑問,並沒有好好的消化與疏理她們的掙扎什麼,然後拋出莫名奇妙的對白,有些對白挺好笑與尷尬的。
電影裡零碎的剪接不是蒙太奇效果,而是不知何去何從的拼湊,想法看來是以電視劇的方式處理,最終拼湊而成。
當更多的片段出現就能夠理解創作者的想法,什麼要加什麼要減,要盡量控制在某個時間,可以多放幾場而放棄質素。
導演也是有所顧忌與平衡的,結果幾方面都要妥協,對電影發展不太健康,亦因而導致電影的定位模糊,同志不同志、愛情不愛情、青春不要臉。
現在的港式青春戲大多數停留在中年人回望青春、哀悼青春,如《哪一天我們會飛》、《王家欣》以四十路心態看中學階段的往事,這部就是三十歲以後的故事,但青春電影應該是什麼?
六、七十年代的青春片都是寫年輕人墮落、同時也有活力與喜劇的粵語長片,八十年代有以運動為主題與開心少女組的青春片,千禧年後黃真真一套玩食屎的電影大行其道,陰公與羞恥的。
青春片由說教味變成販賣肉體、販賣低俗的片種。
在這個時勢的香港要拍青春片難上加難,當下學校與教改的衝擊,學生心裡的創傷與難言之隱。
屬於時代的青春片是需要正能量與bonding的,告訴年輕人成年人在他們身邊,同時讓成年人也有所療癒與找出口。
至少不是賣苦情戲、賣些事不關己、置身事外的電影。
至少在《喜歡妳是妳》當中,兩個女生最需要的是理解與支持,但成人世界沒有真正給任何人空間,甚至視她們為不認真、玩玩下,認為她們會改變,結果誤人一世。
芯悅、芯悅丈夫與詠藍全是輸家。
對校園制度的陰影 在這部電影最大的感觸是校園的環境,成世人流流長總會遇上幾個教畜人渣。
當兩位編導三十幾歲人拍校園片,呈現出來的是對校園生活的又驚又喜,喜見的是中學生應該談戀愛。
只要不影響到學業就無問題,很多成年人一生最後悔的事是中學無拍拖經驗。
然而有些中學卻打壓學生拍拖,拍拖見訓導是司空見慣的事。
有些人會 發展地下情,但學校沒有秘密,誰人眉來眼去一定會知。
然後有些同學被人估性取向,在戲中的保守校園並不是作大的,現實中有機構做調查發現香港的性教育不足,其中包含到對性傾向的教育,只懂用NO,用壓制的手段反對學生拍拖。
在影片開頭李詠藍強調自己是填鴨式教育的出品,可能是一種控訴,假如在開放點的學校,非教會學校、非傳統名校根本不會太在意同性戀。
迂腐的教育禍害了一對戀人,也將思想籠罩社會。
即使多年後學校仍然要搜書包、搜手機、現在的學校部份容許學生帶手機上學,但前題要鎖上,又有些要把手機放在校務處。
在以往的年代對手機的敏感度與今日有所不同,儘管當時的電話落後得多。
在這部片出現的老師都是呆板、不近人情、捧打鴛鴦的,除了開頭詠藍暗戀的男老師有近鏡與面目以外,其它老師都是無臉人、不就是一副八婆、高高在上的嚴師樣。
一點人性化的理解也沒有,看來兩位導演對校園的印象是有陰影與恐懼、不安的。
正因為這樣,當兩位女主角嘗試衝破枷鎖,豁出去激吻、拷問聖母像是有衝擊力與挑戰禁忌的。
當多年後天主教教會驅趕同志出教會,這部電影對信仰的拷問留下了伏筆、同時有些片段亦留下了瑕想,如女性的接觸,在愛情世界的遺憾與缺失,李詠藍成為導演嘗試為故事繪上色彩,不需要再尋找答案了,答案一早已寫好。
戲裡戲外的世界也是破碎,天長地久或曾經擁有都是注定的,這部電影留給世人的意義是除了兩個女生很美外,還有的是我們的社會在目前仍然擺脫不了刻板的標準與無知而衝口而出的話:對同性戀的嘲弄、取笑、口不對心。
即使導演不想被定義為同志電影,這部電影本身的條件已經給予這種先入為主的取態,事實上可以大方接受的,不過怕被定義與會影響票房也可以理解的,這就是香港社會多年來的原地踏步,令人無語。
同志電影早已是大勢所趨,香港的同志運動亦很需要電影帶出話題,默默鼓勵人站出來,推動社會發展,同時同志電影也需要願景的,所以《喜歡妳是妳》只是一小步而已。
相爱很难,相守更难。
大柔光我确实不太喜欢。还停留在用肉体疼痛表现内心痛苦的层面,高中生时期的感情幼稚一点我还能接受,一直到三十岁还用很梦幻手法表现未免太表面。
感觉人物心理的变化没有表现出来呀
把李芯悦性转一下 没有任何别扭感 还会荣获渣男称号
五星支持.我更喜欢后面部分的节奏,够快,能表达的也更为深刻。每个人都有需要和无知的青春和解的时刻。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有雨中接吻和最后蓝问悦是不是故意在三十岁前结婚,悦没有明确回答,但那一瞬间,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人们总是会为遗憾难过,一份需要经营的情感是预测不到结尾的,可总会因为无法开场而难过,无法开场意味着连失败的结尾也不会有。没有谁对谁错的,青春是拿来试错的,而青春里的那个人,回过头隔着这么多年也已经彼此难以共融了,朋友都是需要保持联系的,不然价值观容易起冲突……但无法否认的是,当年的无知,在那一刻都是真挚的热烈的感触,能够感受就是幸福的事情。大家隔着彼此尴尬的往事,能会心地觉得幸福已经很难得很足够。
“够胆钟意 但唔够胆去爱”真的是挺凄美的注脚。谈善言一直都是我心水的演员,也真的很适合这个角色,演学生不违和,演蕾丝也很符合,就从气质上来说也挺不直的,整套戏拍的也很唯美,很动人。很多段落和意象也很不错,比如耳环扎耳洞那里我就很喜欢……可惜的是段落之间的断裂感还是有点强,即使是通过回忆的方式来诉说,但依旧略显残缺,有私心加分也只能给到四星了~P.S.:居然联合导演是TVB以前那个杨潮凯啊,整体还挺不错的~
港片还是得靠喜剧~主角心路历程应该再细致点
粤语版看起来超级舒服这评分为啥和彼女一样也是这么低的太奇怪了吧两位女主颜值超高眼里有戏青春题材该触碰的点也都摸到了真厉害从女校开始到一方害怕退缩结婚结束结婚就像一个魔咒一样每对相爱的人如果最后走不进婚姻就会分手校园学生都很宽容反倒依然是老师家长群体对早恋的群体围追堵截现实已经不是同性恋不被允许而是恋爱就不被允许太喜欢雨中操场拥吻那段心悦本来在那时带着气突然大庭广众被强吻不甘心又吻了回来心境变化非常有趣想要抓住她又不舍得放手检讨书那段是有点痛一方真的在忏悔一方将责任全部承担其实从两人家境看得出就是一个温室小花一个过早成熟要担起全家责任觉悟本来已经很不一样即使有着不切实际的电影梦想来家庭原因也很难达成但庆幸的是两人对花样年华的诠释那段虽然生涩也依然充满魅力纠结于自己是否你生命中的配角其实任谁都是
徒劳无功 怎么hk拍《叔叔》就可以婚后再约 拍这种就纯纯恋爱 女校中学都是犯错 最后还是要嫁人 女同也可以骗婚!也骗姬!
完全能猜到的剧情走向,还是骗到我的眼泪了。爱到底是什么。
人家不喜欢你的时候,你非要“唤醒”人家;人家正视这份感情的时候,你又非要做个“懂事”的人了……谁没有苦衷啊?只是没想到喜欢你这个人竟然成了最大的难言之隐。影片本身无功无过,但是柔光大滤镜,唯美不唯美不知道,晃眼睛是真的,而且以后的导演请不要再安排男的给女本子“疗愈”了好吗?是被伤心了,不是被摘除了脑子。
談善言加分,鼓勵一下新導演與年輕人,不用太嚴厲。過多音樂,父女對談就對談,不需要太多配樂。當成GL/soft porn看看兩個女生接吻挺唯美的,再者是共鳴吧,在香港教育界很多教畜,看到女生的叛逆要反禮教,可是徒勞無功。說故事的技巧是欠奉,故事框架簡單,一看預告就知大部份結局。在性身份/角色方面有些對傳統的嘲弄都幾難聽,最後21世紀還要回去禮教之中,想像力與突破力守舊。 不過香港的環境也一樣守舊,唉。
3.5
这么细腻深情的电影还不到7分?豆瓣的装逼侠真的快烂透了
香港导演退化到连同性片都不会拍了哈哈哈哈哈笑到我
青春是早晚会结束的存档回忆,总想着如果又一次的青春会怎么样,不敢说再一次的时候不再想遇见你,那些欢喜有,深刻有,一辈子的印记有,但再一次时,希望遇到一个平平淡淡一路走下去的人,一起十年二十年不会走散的人,三十岁前弄丢了,三十岁以后再遇见也来得及,站在三十岁末尾看清楚的你和未来的你,希望你幸福,然后忘记所有发生过的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一定老死不相往来。老演员们看着好熟悉,好喜欢。我想表白孩子她妈妈。😅 这个“很不真实”的结局,是想消失的人知道,坚持从事电影业的自己,仍然爱她,不管她怎样了。
又一部be美学,细腻真实,这故事在东亚真挺多的
还是希望放过吧,有过共同回忆就算啦,结尾真是迷
戴上迎合世俗的假面像佩戴故障的名表,不合时机的感情是那口最渴求却最苦涩的昂贵起司蛋糕。少年一腔孤勇的芯悦成了承担责任、恐惧世俗的避险者,曾经怯懦被动的咏蓝反而坚持着痴心做了守梦人。纯L权衡利弊选择了跟男的结婚,BI却有了情感洁癖等了十几年。听似drama,其实现实也就差不多阴差阳错、事与愿违吧。最后的“爱人结婚了,伴侣不是我”真的很土,脑内提前播放《嘉宾》,但还是看得鼻酸了。最难过的不是不能在一起,而是曾经患得患失说自己是你世界配角的人,把你带进她的世界后又放弃,把你变成隔离在外的真正配角。(突然意识到我看差不多剧情的异性恋电影只想吐槽和翻白眼是因为我不信,如果是两位女性,我才能全心投入相信她们双向真情的厚度和持续性。)ps、为发泄情绪报复而找男的do的剧情太呕了,这段很讨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