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奇幻人生

Stranger than Fiction,口白人生(台),离奇过小说(港),笔下求生,天马行空

主演:威尔·法瑞尔,艾玛·汤普森,达斯汀·霍夫曼,玛吉·吉伦哈尔,奎恩·拉提法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奇幻人生》剧照

奇幻人生 剧照 NO.1奇幻人生 剧照 NO.2奇幻人生 剧照 NO.3奇幻人生 剧照 NO.4奇幻人生 剧照 NO.5奇幻人生 剧照 NO.6奇幻人生 剧照 NO.13奇幻人生 剧照 NO.14奇幻人生 剧照 NO.15奇幻人生 剧照 NO.16奇幻人生 剧照 NO.17奇幻人生 剧照 NO.18奇幻人生 剧照 NO.19奇幻人生 剧照 NO.20

《奇幻人生》剧情介绍

奇幻人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他——Harold Crick(威尔·法瑞尔 Will Ferrell 饰)是一个国税局的审计员,每天过着极具规律性的单调生活,一把旁白的声音却打破了这一切——他发现耳边常常响起某个人的说话,她能洞悉自己每日的生活规律,甚至能预测他不久将来的死去,他深深惶恐。 她——Karen Eiffel(艾玛·汤普森 Emma Thompson 饰)是一个作家,性格悲观颓唐,从来不让笔下的主角逃过死去命运,正为如何安排主人公死得伟大而烦恼。她不知道,笔下的那个男主角,和现实生活的他完全重合,而男主角死去的剧情,将一一在他身上应验。 然而,当他得知自己的人生被他人设计,但可以死得其所获得生命的价值时,他再也没有惊恐和反抗,而是坦然接受这一切。他的选择让作家开始了新的顿悟,故事也随之峰回路转。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亲·爱恶种再见,成人杂志淑女飘飘拳双人单身露营恶魔军团救救我第二季超级洛佩兹第一企鹅!琼斯的自由国度双面玛莎男人要自爱闹婚记如果我爱你人间课堂阿尔法:狼伴归途剑影喋血霍家拳之精武英雄借来的100天不能没有家金色琴弦3乌云背后的幸福线警报器轰轰战队冒险者余生,请多指教橘子汽水伊夫圣罗兰传喜临门Anne-Happy重装警察

《奇幻人生》长篇影评

 1 ) 非常奇幻

一位国税审计员,过着一板一眼的生活,有一天要去查一位面包店女老板的帐,对她一见钟情,并慢慢的追求她,终于搞到手了。

其实原本一成不变的生活,很难改变,是因为在他的耳边总有一个女性的声音令他无法忍受,经过多方咨询调查,终于发现这是一位女作家的声音,他在描述主人公的生活,并且丝毫不差,最恐怖的是他知道第二天就要死亡,而且可以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他义无反顾的去承担了,奇幻的事他没有死,因为作家改了结局,悲剧变成了喜剧,传世经典也无法铸成了。

说到底,你撇去故事新颖的结构不谈,它只是讲述了一个俗套的道理,在死前你会做些什么,我认为是做好平常身边的每一件事,你的本职工作,关心一下你的朋友,对你的爱人互诉衷肠。

其实也是你每天都要做的事。

 2 ) 未來已經安排,只是尚未發生

Harold Crick,一名稅務局公務員,每天用數字精確著自己的生活,按部就班,一成不變。

他的這種生活状态,令創造他的“上帝”,──悲情小說家Karen Eiffel,也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妥善地安排他死於非命。

直到有一天,Harold Crick知道他的創造主Karen Eiffel正在給他安排死亡,意識到這樣行尸走肉的生活也是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人生不應該這樣匆匆結束。

他不願坐以待斃,走進了吉它店……這一部风格奇怪的電影,看上去怪誕不堪卻非常寫實,我們自刻板的Harold Crick和像患強迫症的Karen Eiffel身上,都會瞥見自己的影子,發出會心微笑。

影片涉及我以前曾經討論過的內容:“未來已經安排,只是尚未發生。

”到底有沒有命運?

在命運面前,是接受命運?

還是通過自身努力改寫命運?

或和那個“上帝”共同譜寫自己的命運?

像Harold Crick那樣?

 3 ) 奇幻人生:创造不是一切

一个虚构的故事,竟然是真的,面临生死,又该如何取舍,舍生取义,最后皆大欢喜。

这个电影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作家和她的主人公相遇的故事。

笔下的世界与现实合二为一,此时是追求一部伟大的作品还是拯救一个生命却令作品不再完美,电影选择了不完美的作品,选择了生活,就如同一个呆板职员摆脱死寂生活,珍惜不完美生活里每一个感动的瞬间,重获新生,获得活着的意义。

在西方,创造曾经是只属于上帝的恩典,而人类只有顺从,模仿,《我的名字是红》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创造成了一种罪过,人们惟有匍匐于神的脚下,亦步亦趋,否则便是不够谦卑。

而所有艺术的生命都在创造。

经由艺术家之手的造物还非得是活生生的,艺术家往往以自己的生命注入其中,使作品获得生命,永世流传。

梅菲斯特与魔鬼作交易,艺术家也是与魔鬼做交易的人,与孤独为伴,牺牲人世的欢愉,呕心沥血,方才把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灌注手中的作品。

艺术家是被拣选的人,获得天赋,但不是用来弘扬上帝的恩典,反而是篡权夺位,去创造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这本该上帝行使的职权,所以难免心有惴惴吧。

不过尼采发出的上帝已死的声音已经百多年,他们大概不会再有这样的禁忌吧。

电影里的女作家,风格是每本书的主人公最后的结局都是死亡。

写了8本,10年没出新作,第9本,写出事了,主人公找上门了,原来她写的事情,都是正在进行时,甚至她的笔,还决定了这个主人公人生的走向。

作家的创造的威力就这样成了一个问题。

文字不仅呈现于纸上,故事也将延续在生活里。

这把作家的那支笔抬到空前的高度。

创造,创造出一个人。

创造,杀死一个人。

早已经无畏地走在创造的这条大道上的作家,又开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这样的两难境地对人类的创造力提出了质疑,它是使人变得更好,还是相反,我们选择继续弘扬自己的创造力,还是关心一下别的什么?

人类应该是地球上最有创造力的物种,在最现代化的国家,一个国税局的白领,却过着一种单调乏味的生活,除了数数——这也是一种职业病——此外别无爱好,周而复始,数数,生活,上班,他的生活全部由数字组成,定时定点,上班作息。

在这个通过人类的创造力,已经发展的极为充分的现代社会,主人公却失去了活着的意义——除了数字,他的生活里空无一物。

我们应该创造的到底是什么。

是那些“进步”的生活吗?

或者,“进步”的匆匆可以稍慢些,令我们意识到更重要的,只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关心,而这也是被我们遗失的。

这就是电影所要告诉我们的。

作家选择了给救人的主人公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更珍惜身边的人,记住每一个温暖的瞬间,生活好好继续下去。

当人类意识到自己的创造力,兴奋、跃跃欲试,甚至因此如同穿上了红舞鞋,而停不下来,这时候,他们就会渐渐陶醉于自己的能力,陶醉于作为造物主的力量,却失去真正重要的东西——爱与关心。

停下来,不要那么完美。

作家为她的书选了这样的结局。

为了写这本书她曾经那么不快乐,其实她可以快乐一点。

并且她做到了。

 4 ) 谁又不是老天爷笔下的人物呢!

奇幻人生 (2006)7.82006 / 美国 / 剧情 喜剧 爱情 奇幻 / 马克·福斯特 / 威尔·法瑞尔 艾玛·汤普森这是一部2006年的冷门科幻喜剧片佳作,片名《奇幻人生》,但是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直译成《笔下求生》,这个名字简单直白又满满的悬疑感!

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却非常有创意,脑洞大开!

说的是男主耳边总是听到一个女声的旁白,诉说着自己的点点滴滴。

最终男主发现,自己就是这个女作家笔下的人物,也就是说,自己的未来就是掌控在这个作家的笔下。

让人遗憾的是,当男主发现自己是这个女作家笔下的人物的时候,又了解到,这个女作家只写悲剧,也就是说,她曾经的作品中的主角最终都被她写挂了!

于是男主到处去寻觅着这个女作家,最终还真被他找到了。

但是,此时的女作家已经完成了她的这部作品,只是还没有发布而已。

男主拿到了底稿,果不其然,男主最终被女作家写挂了!

当男主看了底稿,也觉得这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貌似书中的男主不死不足以撑起这部电影似的!

于是,男主也彻底放飞了自我,改变了自己刻板无趣的生活,也寻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最终,男主为了救一个小男孩,被公交车撞飞,男主最终…nonono,最终没挂,虽然被撞的全身打满了石膏,毕竟还保住了性命!

因为,女作家最终良心发现,把结局改了,所以这就成了一部“从此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的大团圆结局的美丽童话喜剧片!

其实,我们谁又不是老天爷笔下的故事人物呢?!

我们兢兢业业,小心翼翼的一路走来,总想把事情做得完美,然而,经常会发现,无论如何努力,结局总是不尽人意!

反而,有时候放飞自我,却又佳作天成!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幻想过,反正我小时候总是幻想自己是一部作品里的人物,我现在的生活都是自己的回忆!

突然某一天一睁眼,我就回到了我的“现实”,一个成年人,拥有该拥有的一切!

事实证明,现在的每一天的睁眼,都来到了我儿时想象中的“现实”,我好像已经拥有了一切,有车有房,有妻有儿…但是我仿佛又一无所有,我的理想,我的抱负,我的追求…啥都不是!

本片虽然是一部小众电影,但是里面明星却是很多!

男主威尔法瑞尔是著名喜剧演员,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王牌大贱谍》和《非亲兄弟》;女主是《蝙蝠侠黑暗骑士》里的瑞秋;还有老戏骨《毕业生》、《雨人》的达斯汀霍夫曼;还有女作家和她的黑人助理都很眼熟。

总体还是挺有创意的一部喜剧片,推荐指数⭐️⭐️⭐️🌟

 5 ) 他就是那一本小说中的主任人公

一个人8年如一日的生活中每天几点起,每天干什么都是格式化的,突然有一天他听到一个声音。

每一步都按这个声音去做,他很苦恼,最后才知道原来是一名作家在写一本小说,而他就是那一本小说中的主任人公。

他和小说里的主人公命运是高度一致。

真是一个奇葩的故事。

他经过了很多的纠结,最终他看到了小说的文稿,发现这是一部伟大的小说,而作者要把他写死。

他也欣然接受了让作者写死他。

他因为知道马上就要死了,所以他改变了自己以往的生活方式,大胆的追求他喜欢的女友,大胆的去生活,过了过了他幸福的一段时光。

然后被作者写车祸了,影片到他被车撞了之后没写到最终结局。

不管最后他是不是死了,他的一生最后一段时间是值得的。

而以前的时光,虽然他活着其实已经死了。

 6 ) 一支笔,奇幻人生谁成全了谁?

不知道应该如何描述对这电影的喜爱,从片头精准的计数搭配着巧妙的卡通“注释”开始,我就知道这是符合我胃口的。

音乐、俏皮的闷不住找乐子的数字们,痴癫的艾玛•汤普生,谨小慎微的法瑞尔,老道的达斯汀,都是我中意很久的了。

生活原本就索然无味,小说家基本的职责就是制造惊喜,读者也许可以循着作家已成签字的笔墨去改造生活,这当然是皆大欢喜。

可是无厘头的发现作者与圆形开始共同创造着故事,哈罗德提供最井井有条、毫无新意的素材,也就提供了一万个惊喜登场的空洞。

而伊芙,则在这样规整的白板上,狠狠地、卖力的、淘空自己灵魂的花费笔墨打下一个又一个痕迹,让这条笔直的线开始变得曲折有趣、凹凸有致。

Little did he know,他毫不知晓。

心里在说,Oh, my god, son of bitch这不是以前学英语最讨厌的倒装句么?

现在却显得那么的曼妙有趣。

哈罗德毫不知晓,有人在一笔一划的书写他的人生,决定他的生死,伊芙也毫不知晓,她书写的是真实的人生,并要决定他的生死。

上帝的wristwatch拨错了,让哈罗德听见那充满修辞的他本人的人生注解。

感叹的是编剧,可以让原本令人纳闷的骑单车的小孩、巴士司机,合乎时宜的出现,又能顺其自然的完成伊芙要哈罗德,这个男主人公死去的结局里。

伊芙的所有小说主人公都得死,她对死亡是如此着迷,千方百计的此岸沿着,对前面生活细节冗长、细微但甜美的描述,就是为了让他死去。

也许,就是因为她没发现自己对生活的畏惧、对真实的畏惧、以及对无畏的畏惧。

无畏的哈罗德在看完“他”的小说之后(伊芙最后描述他死去的章节是草稿)平静的接收着,告诉她应该这样写完,主人公只有这样死去才是一部杰作。

然后第二天“以身赴死”。

这样才令伊芙发现,写作并非是那么的无关痛痒。

没错,你描述他人的人生,别总是说得很轻松。

最终哈罗德没死,不然就不称其为喜剧了,伊芙终于换了一件女人味的衣服,终于有点女人味的开始和人打交道,并且心存感激了。

哈罗的成全了伊芙让她变得鲜活,伊芙成全了哈罗德让他still alive,编剧成全了我们的慈悲,这个故事成全了这部影片,故事中的故事成全了这个故事,生活本身是谁成全了谁?

最后一如既往的温馨提示 :生活中有这样那样的琐碎,这样那样的关爱,这样那样的缘分会拯救我们的性命,要做就做那种连上帝都不忍心他死去的人。

每个演员都那么精准,包括最后那个麻木的医生……如果颁发最佳演员奖,我会颁给那个可爱的、不说话却暗自抱怨着的、用自己的方式顽抗着烦闷的生活的,最后却在紧要关头牺牲自己堵住主人的动脉而救了哈罗德一命的手表,它是那样的有人情味,并且勇敢甚至胜过人类,它教唆哈罗德去挣脱规矩的铁链,促成了这一系列美好。

硬要说遗憾,就说最后霍夫曼跳入泳池时的一身赘肉,让我唏嘘扼腕——他真的老了。

 7 ) 理性与感性之间——《奇幻人生 》Stranger than Fiction观感

《奇幻人生 》Stranger than Fiction,一部开头很有创意的影片。

主人公 Harold Crick,一个审计员,每天过着简单单调的生活,一个与数字打交道的人,生活里也充满着数字,刷牙的次数,走路的步伐,每天准时到达公交车站,有一天,表不准了,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这是一个讲述一个循规蹈矩、超级理性的人,却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旁白,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在叙述着自己的生活,异常的精准,直到有一天,这个声音告诉他,他即将死去。

而这个声音居然真实存在着,是一个作家,她的性格悲观,她笔下的每一个主人公都是以死亡结局,没有一个逃脱。

而恰巧,主人公Harold Crick就是他笔下真实的男主角,而她的这部作品,就是那个旁白的声音,她作品里的主人公,居然就这么真实的存在着,这个主人公在他笔下也会死去,只是作家在苦恼,如何让他死去。

当男主人公发现自己即将死去的时候,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简单理性的生活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他开始和朋友一起吃饭,开始想要做却一直没做的事情——学习吉他,开始追求爱情。

当他后来找到了作家,看到了作家笔下他的结局,他没有惊慌,而是选择坦然的去面对,这个选择,却让作家顿悟。

最后,故事以另外一种结局结束。

什么是最重要的事看完这部片子,又让我对“最重要的事”有了新的想法。

在《时间管理》课程中,“重要的事”总是会被提到,但是,这个概念却很难说清楚。

我们每天会面对很多我应该做的事情,心中还有那些个我想做的事情。

但是,当我们意识到死亡即将来临的时候,因为没有无限期的明天,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我需要做的事儿,而重要的事情就变成了我想做的事情。

就像电影里的男主人公,理性的工作,查账,计算,精准无比。

但是,当他意识到死亡即将到来的时候,他想做的事情却变成了学吉他和追求心爱的女人,而其他的那些事情变得不太重要。

他的生命也从此发生了转变,不再数数字,不再过那样循规蹈矩的生活,活出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难道,只有当死亡即将降临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吗?

活在当下的勇气刚开始的时候,觉得结尾有点俗套。

因为,能被我想到的结局,一定不是精彩的结局。

我在看的时候就在想,这主人公到最后是死了呢还是活着呢?

当主人公和作家见面后,他们发现真实的Harold Crick存在在这个世界上,那作家到底是让他死还是活呢?

看完,发现是个欢喜结局,对我的冲击不是特别的大。

就像剧中的评价,是okay,而不是great。

有时候就是这样,皆大欢喜了,冲击力就弱了。

就好像《步步惊心》,最后的结局虐的要死,看了以后久久不能平静,有些人就说,为什么不能让若曦活着,为什么不能让她嫁给十四爷种种的话,我当时也很困惑,但是在贴吧里看到了一个网友改版的版本:“若曦没有拒绝皇帝的赐婚,嫁给了十四爷”,结局是好了,但是,这部小说立刻变得索然无味,不禁感叹。

什么是好的文学作品,自有评价。

这部影片,结尾虽然是ok,而不是great,但是最后作家的观点,却值得思索。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即将死去,你可以让他去死。

但是这个人,明知道自己即将死去,也知道未来发生的事情,但是他还坦然的面对生活,坦然的面对死亡,这样的人,难道不应该让他活下来么(在他的作品里,也是现实)“结果,Harold Crick活了下来,作家的文稿最后一个字”die“,在打最后一个字母的时候听了下来,主人公的小命保住了,虽然命悬一线,但是最终,还是幸运的存活,而救了他一命的,还是他的手表,他过去循规蹈矩日子的象征。

看到这里,我不禁在想,这个理由,真的可以让作家做这样重大的决定,改变她作品的结局?

想想,确实值得。

不是因为他面对死亡时生活态度的转变,而是那种活在当下的勇气。

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所以认真过好每一天,然后坦然的去面对即将到来的命运。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死的,只不过,没有那么强烈的感知而已,这种感知,只有在即将面对死亡时候,才会越发强烈。

人生匆匆数十载,说快也快,说慢也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感觉死亡还远,所以对当下的每一天,就没有那么珍惜。

而我们这样正常人的生活,在有些人眼里,确是那样的求之不得,弥足珍贵。

复旦大学女教师于娟在她的《此生未完成》里写到,”活着就是王道“,多简单的愿望,只是活着。

如果没有活在当下的状态,哪有坦然面对死亡的勇气?

就冲这一点,作家让Harold Crick活下来,就是值得的。

是,这样的人,确实值得活下来。

有时候,当我们坦然面对某些事情的时候,往往就峰回路转了。

理性与感性之间当一个声音以旁白的角度在叙述你的生活的时候,会不会有一种异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跳出自己的生活,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生活的时候,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我真的是这个样子么?

我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

是真实的自己吗?

会不会想冲着那个旁白的叙述大喊甚至大骂:”说谁呢你“这个影片的独特之处也就在于此,这种表现手法,也让我陷入一种思考。

有时候,是不是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自己?

看待自己的生活呢?

主人公是个特别理性的人,他的生活里充满了机械、精准、数字。

虽然看上去循规蹈矩,但是精确,精准,高效。

我是一个GTD践行者,我的生活中其实就充满了各种理性,我的信条之一就是”做事靠系统,不是凭感觉“,典型的蓝色性格,金牛座。

但这种靠系统的理性,其实也缺乏浪漫色彩和想象力,有时候,系统的存在会让我对外界事物缺乏敏感,甚至有些迟钝和麻木。

这世界上绝对没有一种观点是对或者错,理性点还是感性点,还是随性点,其实都没有明确的界限。

但是,如果理性的人多一些感性,也许就多了一份对外界的感知。

没错,我就是一普通青年,但是,如果生活中多一些文艺,多一些213,也是不错的。

那样的人才显得丰满,既不死板,也不那么矫情。

今天早晨在街旁上发了这么一条消息:”玩了街旁后,认识了几位感官很敏锐的朋友,他们拥有独特的视角和嗅觉,连带着自己也变得敏锐起来。

”这些朋友和我不一样,有点小文艺,有点小个性。

每天除了好吃好玩外,还有小个性,大吐槽。

一张普通的用手机拍的图片,视角也很独特,看上去很带感。

一杯普通的芝士绿茶,却有着自己独到的喝法。

刚开始没觉得什么,但是有一天,和朋友在图书馆安静的环境下,喝着芝士绿茶的时候,才有切身体会,忽然发现以前很迟钝,很麻木。

当人对外界的感知麻木的时候,思维往往会陷入僵化,即使再怎么刺激,也一如既往。

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不要提了。

其实作为培训师,需要更多的灵感和创造力,如果自己是麻木的,也是危险的。

当然,我永远信奉中庸之道,凡事过犹不及,感性和理性之间,总是要有个平衡。

别忘了,在这个故事的结尾,救了主人公一命的,是那块象征着理性的手表的碎片。

 8 ) 生活就是选择,存在先于本质

克拉克是一位很有生活规律的国家审计员。

每天过着都是同样的生活,到处都充满着数字和计量。

其实我们跟克拉克都差不多。

上学的要上学,每天上的课程可能你不喜欢,但是你已经习惯了;上班的要上班,每天上班的内容可能你不喜欢,但是你已经习惯了;退休的要退休,退休之后的活动可能你不喜欢,但是你已经习惯了;甚至连上学上班退休这样一个过程你都不喜欢,但是你已经习惯了,别无选择。

文学教授开导克拉克,让他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克拉克弹起了吉他,泡上了从哈佛退学的面包女郎,做了很多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得到了快乐。

就在这个看似很好的开头,艾芙(作家,在我看来,她似乎象征上帝)却安排克拉克失去这一些,来完成她一部伟大的作品。

克拉克就是这样“被安排”着,连死亡都是被安排,丝毫没有任何自主性。

后来克拉克发现这一些,也读完了艾芙的作品,也认为在这个时候安排自己死亡,足以成就一部伟大的作品。

这一次,他是自愿受死的。

这一次,他是自己选择的,没有半点被安排。

表面上他是无可奈何,所有东西都是作者所安排,即使如此,也是自己所选择,用自己的死来成就一部作品。

他成功地与自己的命运作出抗争,这一次,他是无论如何都能够取得胜利的。

最后作品的结局修改了,不再是遭遇横祸,而是大难不死。

是克拉克选择了,也是艾芙选择了。

艾芙也突破了自己,突破了只有死亡这样一个结局才能成就伟大的作品。

活着就是活着,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选择,都能作出选择,即使面对死亡这种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仍然能够作出选择,我们能够选择去死,而不是无可奈何地接受死亡。

存在先于本质,我们都能够选择,也必须承担就此而来的责任。

 9 ) .

原谅我看着男主角的一举一动便想起之前在网络上看过的韩国做的关于倒霉熊的动画他们长得都是那样的憨态可掬不像憨豆先生那样夸张只是有些木讷有些笨拙有些单纯还有会闭着眼睛慢慢弹着吉他低声唱歌总之这个男人令我喜欢...不知道整个电影诉说的是不是就是所谓的西方的中产阶级生活但是 我总是觉得影片有种说不出的不一样整个电影的场景包括那主人公的家 简洁到了极致让我怀疑他是不是住在旅馆里甚至女作家空旷的犹如她枯竭的灵感一样的办公室还有那个教授充满设计感和舒适感的办公室所有一切都是那样的规则 简洁其实 你也可以说是单调...很喜欢其中的几幕画面男主人公知道自己已经要死了 并把书那给教授看的那个夜晚他躺在床上 头顶昏暗的红色光芒和如那个如神抵光环般的床架耳边响起舒服又有些神圣感的音乐...教授拿到书后 一直等到夜晚 独自一人 身着整装在昏暗的灯光下静静的读着他喜欢的女作家的手稿在那个办公室里 他竟穿着鞋子...

 10 ) 没人觉得这个故事有点怪么?

"This is a story about a man named Harold Crick and his wristwatch.”电影开始既给观众一种小说式的开端,当然这就是电影中女作家作品的开端,这却不像《指环王》的开端那样,电影开始并伴随着旁白的类似“很久很久以前。。。

”,我想这种构思是巧妙的,独特的。

但观看完这部作品,还是会有奇怪的感觉,以下略作记录,期待其他人的解答。

当女作家在打字机上打上“The phone rang”时,她的电话响起来。

当她打上“The phone rang again”时,电话再次响起。

当打上“The phone rang a third time”时,电话响起了第三次。

是否女作家的新作品中自己也在其中担当了某个角色,所以“the phone”是她家的电话,否则为何作品的文字会指向她的电话。

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是“男教师”要求男主角赴死,因为这是女作家最好的作品,结尾只有他去死才会完美。

难道没人觉得这是一种很自私的想法么?

男教师还讲了一大堆大义凌然的说话,大意是“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看到男主角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却要他欣然赴死,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接受的。

男主角看了作品,最后还是做出了赴死的决定,实在感觉突兀,难道因为作品实在是太好了,所以自己要牺牲自己去应景么?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要说,这本来就是一本充满奇幻色彩的电影,既然真实的人都能成为作品中的角色,为什么电影中的角色不能做出那些事情来?

我倒是觉得不能这样认为,有些不存在的东西当然可以去幻想,去设计,因为那不存在任何逻辑关系,但是人是真实的,情节应该自然而然的产生,应该有因果逻辑关系。

比如一个好人突然变成杀人魔王,那必定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可能是年少时的经历,亦或是心理压抑的爆发,但绝不会是莫名其妙的突然转换。

男主角依然赴死的决定,抛弃一切的决定就给人这种突兀的感觉,不像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再有为了作品完美而去让人赴死,这是多么自私的行为啊,一部经典作品和一条人命,孰轻孰重还不明显么?

对于死亡这么重要的事情,难道这一大批当事人就没有想办法解决么?

男主角已经看到了作品的结局,难道不能提前去阻止小孩子避免车祸么?

也就是说,男主角难道必须死这部作品才是经典么,如果男主角不死,这部作品就不能那么写了么?

好吧,可能又有人要说我太认真,太理性了,不过,我觉得对于热爱生活的人,生命绝对是最重要的事情,怎么会那么儿戏的做出赴死的决定,就为了成全某个不认识的作家的经典作品,而很有可能仅仅是应景且没有起到任何实质作用。

作家最后没有把男主角写死,不是因为他是“真实的”,而因为“他知道可以不死却还要赴死”。

突然发现人命在他们眼中就那么不值钱么,不让他死不是因为那是一条活生生的人命,而是因为他的做法感动了她。

是不是我会错了意,这其实是讲人性的复杂与丑陋的?

最后要吐槽一下病房那场戏,男主角的女朋友进入病房看男主角时,作为正常的人,怎么也不会那么表现吧,完全没有焦急、心痛等等感觉,反而异常的平静。

《奇幻人生》短评

这么高分凭什么,这碗鸡汤太一般了吧

2分钟前
  • 王神爱
  • 较差

一句话总结:奇怪的好电影。从开篇一直到中间三十多分钟的时候我才隐约发现他可能是艾玛笔下的一个人物,也就是说我也跟着他一样被那个奇怪的女人声音困扰着。而这个声音只有自己听得到,多么苦逼的一件事儿。让我想起了村上的小说《电视人》:人对自身存在总要有参照物才能认知。

4分钟前
  • 益暄
  • 推荐

后半部分不再巧妙

7分钟前
  • hitlike
  • 还行

很新奇的一部

9分钟前
  • Wan
  • 较差

那么有创意又有范的电影啊,都被结局毁了!!

12分钟前
  • MUYAN
  • 还行

女作家小说的烂尾,抗辩双方可分别提出相对的理由:一曰现实的人文精神(真实的生命远比作品流芳百世重要),一曰艺术家可悲地向世俗妥协(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不是喊了那么久?)。那么电影本身的烂尾,莫非是一种以身作则的行为艺术?多么牛鼻哄哄的上半场,多么乏善可陈的结局

17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同样是作者与主人公的故事,却不如改编剧本来的荒诞有趣,但是胜在温馨有爱

19分钟前
  • 爱琴海Emily
  • 还行

2010.06.14 @ Home真感人的片子 风趣又不失温情本人很残忍的会选择男主死去 如果我可以

21分钟前
  • C.
  • 力荐

看了前面二十分钟 拍摄手法一般 男主女主形象不够 剧情和恋恋书中人有同工 所以无法让我坚持看下去 剧情也太过牵强 让男主去找作家解决自己的问题???? 不和逻辑!故意让两个主角相遇

22分钟前
  • CABARET
  • 较差

故事构思很有新意,有想象力,但是总觉得哪里少了那么一点力。男主面对自己要被“写死”的这件事,态度和反应不是那么强烈,所以整个影片没有那么震撼。不过最后的结尾到是没有想到,算是峰回路转。就是片子拍的太平了,不那么抓人

24分钟前
  • 雨路
  • 还行

这种编剧写不出剧本然后把自己加进去的故事真的蛮无趣的。。。

28分钟前
  • La Cotiere
  • 较差

3.5星。创意佳,造势足,意识动人,只可惜结尾提供的死法不足以服人,完全没能压住阵仗。

30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正是這個摒棄 “詩意與意義重大” 的戲中戲結局,賦予了故事以人性和溫情。如果發現了真相的Harold轉而憤怒并反抗,那麼也許只剩下宿命論支配中的懸疑,作家放棄了“偉大” 的悲劇而成全了平凡人的喜劇,才讓影片像一顆曲奇,有著幸福的味道。

34分钟前
  • 阿Q
  • 还行

书写命运的人,请给我写个峰回路转,或者直接让我意外挂,我没有勇气在知道真相后坦然面对死去。又是部狂彪演技的戏。

39分钟前
  • vritti
  • 推荐

【奇幻,古怪精灵,悲喜剧,爱情,美好的创意。】自己的命运却别另外一个陌生人在书写着,电影将这种不可能变得神奇而美好。

41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这么无聊的故事不应该被写成书,更不应该被拍成电影。。。

45分钟前
  • 368
  • 较差

根基糟糕疯,毁灭了前面的几十分钟。拍这部电影简直是自暴自弃。编剧是哪位?待在黑名单别出来了。

50分钟前
  • norve
  • 很差

女主角比在蜘蛛侠时看着舒服多了。

53分钟前
  • AGPの黄昏
  • 还行

好莱坞非处方药:宿命大补丸,需配合奇幻类型心灵鸡汤服用。特征:创意场景肠衣,有时需借助道具,颗粒虽苦,效果甜,对待失败者有神效。常见主治医生:金·凯瑞、尼古拉斯·凯奇、威尔·法瑞尔、亚当·桑德勒、本·斯蒂勒等。

5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大爱 达斯丁霍夫曼 嘿嘿~~~ 虽然可以预测 但是还是喜欢这样的结局 若能预知死亡 是不是 就会让自己的生命 改变的更好

60分钟前
  • 無需男人姐有手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