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演捉妖师的演员古装很帅很有味道,很像冯绍峰,就差点运气就可以红的,女主角样貌挺独特演技也不错。
我觉得还是挺好看的,可惜最后太老套,如果猫妖丑一点,让号称爱上灵魂的书生爱不了丑陋容貌下的灵魂,爱的是有皮囊的灵魂那才有意思哈哈。
这个剧情太过天真,真相应该像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始终亲不下变成猪八戒的紫霞
电影《美人皮》评分还可以,再加上又是聊斋系列的,就去看了。
海报还是很吸引人的,但看后还是有些失望的。
剧情整体结构虽完整,故事情节紧凑,但猫妖的演员王艺潼真的没有那股魅劲,那种猫性,个人觉得长得有些老,在剧中不时地显露猫的样子也没特别的用处。
和捉妖道士的一番对话,本以为她虽是妖但是只好妖,不会伤及无辜,但在后面的剧情中她一直在吸取男子的精元,没有说那些男子是坏人啊,这岂不就是捉妖道士说的伤及无辜,为祸人间。
后面又对男主书生说捉妖道士灭她全族之类的,原以为她有什么苦衷或是从未伤人,却也不是。
女主张予曦镜头也不多,和男主书生之间的感情倒是很感人,他们互相之间的感情是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不是因为外表长相,而是内在的善良,有情有义,和那份才华,这就是电影要表达的主题吧。
美人在骨不在皮,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和素质,提高自己的才华,而不是光靠外在皮囊。
女主和猫妖换皮本应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可最后确是以武打片中练功旋转的模式呈现,看着不像是换皮而是“换头”了,有些失望。
不过换皮后的张予曦和捉妖道士之间最后的那场打戏还是很精彩的。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很平淡,没有想象中的好看。
和聊斋有关的记忆我遗失了好多,听到连城的名字如同在耳边嗡鸣的蚊子,想要抓住却每次都不得要领。
最后,在百度帮助下,对原作有了大致了解。
故事人物和原作没有太多变化,乔生散尽家财为去世的前县令送葬,与连城心心相惜,反派王化成阻拦,乔生舍命割下胸口肉,宾娘插足,顾生助攻,最后功德圆满有情人终成眷属。
也许是为了添加灵异感,宾娘成了猫妖,因家族灭门与道士的顾生发生恩怨纠纷。
问题根源老套至极,人妖相恋不得世间认可。
顾生俨然成了世俗化身,除魔卫道,一路追踪斩杀猫妖。
因为没有编剧首肯,几次失手,实乃败笔,缺少角色成长。
乔生与连城的感情没有铺垫十分突兀,仅仅因为一次救场,乔生这样的白面书生倾心于连城难以说通。
故事女主应该是宾娘,但乔生爱上连城本末倒置,连城出场或戏份远不如宾娘。
最为致命的是,本剧脱离现实,缺少生活气息。
乔生以何营生?
为何对连城恋恋不忘?
连城是大家闺秀,又怎样身染恶疾?
几位演员都忙着谈恋爱,推剧情,整体观感这份爱情如空中楼阁,不够真实。
更可怕的是,故事立意变成了画皮,你爱的是她的脸?
还是她的心?
故事结局,连城也没把脸换回来,两人一猫的结束就像导演不愿得罪任何观众的私货,毕竟大家都在一起了。
初看脸盲男主演员是王九胜,演员表出才晓得是韩栋。
宾娘颜值不如连城这该是选角的问题故意而为之。
由《聊斋志异-连城》短篇小说改编的网络电影《美人皮》上线,熟悉《聊斋》故事的人们,不由得会由片名想起《画皮》系列电影的改编套路。
此次原著小说改编,基本保留了原著小说的故事框架,增添了“人妖殊途”爱恋的杂糅,不是以往熟悉的“人鬼殊途”恋。
本片没有哗众取宠,在基本的剧情推动下,完整讲述了一场关于“才子佳人”的生死恋故事。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爱情是两情相悦的长相厮守,还是在物质利益面前丧失本性的色相迷恋?
该片中,乔生(韩栋饰),一个正直善良的书生,凭着他仗义热情的本性,不为美色所惑,坚持爱情至上,与连城(张予曦饰)演绎了一场生死恋。
作为一只背负全家葬送于人妖之恋悲剧之下的宾娘(王艺曈饰),明知有母亲临终之际的谆谆告诫:“千万不要动情!
”,可依然在爱情诱惑之下,迷失了妖性。
爱情的真谛是什么?
一、杂糅改编是否需要依靠文学性内涵支撑影片一开场,捉妖人紧追着,猫妖的化身宾娘,一直追赶。
作为猫妖的宾娘反问了捉妖人一句:“何苦要赶尽杀绝?
”捉妖人答复自然是人妖不能两立。
这种根植于我们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的文化基因,让我们有很强的的代入感。
法海追着白素贞,不顾白素贞和许仙之间的真实发生的爱情,这种佛家大义凛然,容不下人间不该发生,超出已知伦理的爱恋,就像卫道者的宣言一样,强大的让你没有任何辩解的余地,只有咬紧牙关,引颈就戮了。
从宾娘被乔生救命,到一路呵护送到宁城,这一路上,宾娘由一只吸食好色之徒精血的猫妖,变成爱上书呆子的乔生。
还真应了一句:爱情可以随时随地发生,没有界限,种族之别。
影视剧的套路,就是要超乎你认为理所当然的发展。
等到宾娘遇见被王化成这个浪荡子欺负的表妹连城,谁知连城早已和乔生锦绣和诗作相配,芳心暗许。
中间夹杂了一个就像梁山伯祝英台之间的浪荡子王化成。
国产电影的这种脸谱化的坏人形象,就像王化成集中体,这种一出场就自带吃喝嫖赌,无恶不作之徒,很契合观众自我优越感的观影心理。
他有恃无恐地调戏连城,明目张胆地说自己贪图美色。
原著小说中的王化成是,在自私自利本性之下,靠婚约来要挟连城,这至少有点现实主义思想,控诉封建纲常的意思。
影视剧改编,基本上面目全非,就是典型的富二代强抢民女的霸道欺凌。
影片中讽刺连城的父亲史孝廉将女儿当做巴结奉承权贵的牺牲品,小说中是史孝廉看重乔生的文采,和不惜为救治女儿割下一钱心头肉的用情至深。
在审美疲劳的观众看来,这种见怪不怪的浅显道理,早就烂大街了。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做一些无聊,简单的拼凑。
美人,不是像韩国看齐,那种人造美女只得其粗糙的表面,根本触及不了深层次的内心。
二、《聊斋》IP,儒家文化基因的延续需要新的诠释由《聊斋》经典文学改编的电影数不胜数,但是艺术水准,层次可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影视化再造,不是一板一眼的将文学作品变成可视化,更需要加入新时期新思想。
1970年由台湾导演胡金铨拍摄的《侠女》,将聊斋的文学内涵和影视艺术的优势高度结合,真正拍摄出了国产儒学的意境。
影片讲述的关于落魄书生帮助忠臣遗孤,面对强势的东厂阉人,拍出了那种破败消极的儒家没落感。
那种拍摄期间坐等三年芦苇长成的苦心,营造的萧杀败落的荒芜感,诗一样的镜头画面。
同样是出自《聊斋》的故事,导演的立意就决定了一部作品的出路和定位。
商业化浪潮之下的电影,行业水准必不可少,一味想着圈钱,未免太过俗气。
香港导演徐克拍摄的电影系列《倩女幽魂》,至今都是影坛争相模仿的教科书级惊悚加悬疑电影。
这种一脉相承的鬼怪题材的电影已经存在多年,为什么还会有《美人皮》这种鸡肋之作?
对比《美人皮》中的乔生,这种早已经提不起观众兴趣的“低能”白面书生,一腔热血,又手无缚鸡之力之力的却种男人,还真是一种“缺钙”的表现。
儒家文化,不仅仅是片面,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自怜自艾。
儒家文化里还有“墨家”一脉,侠的精神。
根据《聊斋》小说拍摄的系列电影《画皮》,最起码在视觉奇观上对得起观众,剧情改编适应现代观众的口味。
一部好的电影,必须在立意上要推陈出新,不然就成了范范之作,浪费影视资源。
三、网络电影水平有及格线吗?
粗制滥造,一向是网络电影的标签。
但无论怎么说,电影还是要有一定的及格线,圈钱也要有底线。
《美人皮》糅合了早已形成的电影形象,给人一种流水线产品的感觉。
影片中宾娘这只猫精对乔生动心,因爱生妒。
用借着帮助连城达到和王化成断绝婚约的契机,达到欢颜的目的。
想着和乔生二人,会因为她披着连城的相貌结合在一起。
这是对爱情真谛的一种误读,宾娘至死都不明白她的爱情只不过是她以为的样子,两情相悦才是爱情的本来面目。
对比同类型题材的网络电影,《美人皮》是及格的。
这里借用蒲松龄先生关于《连城》的评价:异史氏曰:“一笑之知,许之以身,世人或议其痴;彼田横五百人,岂尽愚哉!
此知希之贵,贤豪所以感结而不能自已也。
顾茫茫海内,遂使锦绣才人,仅倾心于蛾眉之一笑也,亦可慨矣!
”
乔生和连城心意相通,可猫妖偏偏喜欢上乔生你多次助我,我以为你是世间最好的男子,我保护你,我帮助你,可看到你为连城取胸前肉的那一刻,我心都要碎了若你和他人两心同,却又何苦惹我错付情衷。
你说你和她心意相通,却为何看不懂我的心意?
我以为你爱她的皮囊,我千方百计讨来她的皮囊,我以为你会喜欢我,我错了,你和她的爱情那么坚不可摧,我能为你做的,就是保你一生平安,和她长相厮守
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曾经这样说。
在聊斋故事中有很多这样的悲剧,电影《美人皮》改编自聊斋《连城》却增加了更多情感纠葛和善恶冲突,最终真爱冲破了一切。
电影中乔生是一个善良的贫穷书生,他救了猫妖宾娘,宾娘感恩想要委身于他。
乔生却对史孝廉的女儿连城一见倾心。
连城同样爱慕乔生。
原本两人你情我愿又是书画相知可以喜结连理。
但连城父亲史孝廉却要将连城许配给盐商的儿子王化成。
于是一系列的悲剧发生了。
人妖不能在一起,灵魂相知的一对同样很难冲破世间壁垒。
1 人妖不能相爱相守,人间真情也受阻宾娘原本是一个猫妖,因家族惨遭捉妖师灭族,独留自己逃了出来,又被书生乔生所救。
想想看,一个孤苦无依的弱女子,哪怕是流浪猫,遇见对自己有善意的人总是有一些感激之情。
更何况是一个俊秀正直的书生?
宾娘因此喜欢上了乔生,但她似乎也并不懂得爱情,只是一味用猫妖的方式去魅惑书生。
哪知一心圣贤书的书生极为反感这种行为,男女授受不亲女子岂能如此轻薄。
心中自有圣贤书伦理道德,当后来得知宾娘是猫妖,也是断然不可能接受她的爱情的。
毕竟人妖殊途,宾娘一厢情愿爱情的开始就注定了悲剧的色彩。
其实人间的悲剧又哪里只有人妖不能相爱这样的壁垒呢,就算是书生配才女看似佳偶天成的爱情,也会遇见重重阻碍。
史孝廉的女儿连城,风华绝代知书达礼,一心找一个懂得诗画的灵魂伴侣。
她请父亲帮忙进行诗画招亲,其实就是想遇见当初曾经倾慕的一个书生。
谁知这个书生就是乔生,乔生对她也是一见倾心。
两人诗画传情,又从绢帕中的刺绣表达爱意,真是一对人间好眷侣。
可是让宾娘妒忌的这对人间情侣同样遇见艰难的阻碍。
连城的父亲推翻前面的约定,执意要让连城嫁给盐商的儿子王化成,应该是贪图对方的金钱和势力。
连城伤心病重,奄奄一息。
乔生愿献上心头肉救连城。
看见心爱的人愿意为另一个人如此牺牲,宾娘心如刀割。
她痛苦地做他们吐露心声的联络人。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以身相许。
多少戏文判词中这样说。
可还是有很多痴男怨女这样坠入情网,连城乔生如此,旁边的宾娘也是如此。
2 我独自挣扎善恶间宾娘从一开始的色诱乔生,到后来听到连城对乔生的爱慕之情,错愕又心生妒忌。
看起来情绪一直在变化,让人感觉她可能会做出对连城和乔生不利的事情。
毕竟在满眼是爱的连城和乔生这里,仿佛除了单纯的爱情,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
很难仿佛身边人,尤其是自己的姐妹宾娘。
当一个女人遇见爱情时,闺蜜似乎是非常危险的生物。
既然成为闺蜜,必然有价值观相近相似之处,很可能会爱上同一个人,这时候最亲近熟悉的闺蜜就最容易伤害你。
宾娘从一开始对爱情的懵懂看似色诱却也有可能是无知,到后来陷入单恋,被连城乔生的爱折磨的妒火中烧。
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一面做着善人,帮助他们牵线。
连城约乔生,她去通知。
乔生为连城献出心头肉,她假装无心告诉连城。
她在帮两人牵线传递消息的时候是善意的心头也是在滴血的。
毕竟乔生并不是为了她付出,两人几乎不可能在一起。
一面忍不住要做恶。
她一边被捉妖师追杀,拼命挣扎保留自己的性命。
另一边受到了乔生的刺激,乔生知道她的身份后开始怀疑她说的话是不是真的,还是另有所图。
她做了一个决定,哄骗连城换上自己的面皮,这样连城就可以如愿和乔生在一起了。
可事实上,宾娘想的是乔生一定爱上的是连城的美貌最终会相信自己。
她为了自己的爱情,几乎走火入魔一直在善恶间挣扎,一时帮助连城乔生彼此心意相通。
一时又想要替换连城和乔生相守。
3 原来你是灵魂真爱,我只能为你牺牲所有乔生原本准备连城私奔,却没想到来见她的其实是换了面容的宾娘,正当他们准备离开。
受到欺骗的连城出现了,她执意说自己才是连城。
乔生不信连城,要和美貌的宾娘一起走。
谁知捉妖师及时赶到揭穿了宾娘的把戏,乔生才知道离开的宾娘身躯是连城,他悲痛欲绝伴随连城而去。
原来爱情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眼看着心爱的人离开人世,宾娘痛不欲生,她这才相信真情原来是灵魂之爱而不是简单的外貌就可以获取。
她不接受捉妖师的劝告,放弃自己的多年修行,给乔生和连城还魂丹,让他们回到人间。
自己却化成一只猫再也不能修炼人形。
4 现代主义人物内心充满冲突的宾娘追爱痛古典悲剧美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是著名的悲剧作品,里面有俄狄浦斯王对抗杀父娶母的诅咒,却又倒在诅咒命运中。
看似无奈接受命运的安排却有着不畏艰难的可贵品质。
有一种悲剧美!
王国维说悲剧是壮美和崇高,教化和解脱。
红楼梦是悲剧中之悲剧,她无疑是美的。
比较戏剧对诙谐讽刺的热痛,悲剧更需要我们对人性中苦难伤痛的共鸣与理解。
当悲剧感发人的情绪,比如恐惧和悲悯,就会让人有精神洗涤和解脱之美学价值。
严格说,美人皮这部电影的剧情已经和聊斋里的连城内容大不相同。
这里的不同恰恰在于,充满矛盾冲突宾娘追爱的美剧美。
宾娘时而善解人意侠义心肠,时而却又妒火中烧,即将黑化的样子。
这个内涵是过去的连城故事中不曾有的人物形象,有一种现代主义对心理活动内在真实的描绘感。
虽然没有刻意视角去描摹,却真真切切能感受到宾娘的内心挣扎。
正因她一次次想追爱,又隐忍善意帮助连城和乔生。
最后受到乔生和捉妖师的刺激而选择放手一搏。
这才是现代人所了解的人性真实面,没有绝对崇高完美的人格,没有一尘不变不求回报的付出。
可悲的是,当宾娘渐渐明白真爱到底是什么,也到了她要为爱牺牲的时候了。
宾娘蜕变信爱的过程就是悲剧美不断升华的过程,从挣扎冲突甚至黑化到最后升华到极致为爱牺牲。
写在后面爱情究竟是什么,是爱容颜 是大难临头各自飞还是至死不渝很多时候,我们在相爱之初都相信永远不变,至死不渝,但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日子走着走着就散了。
没有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没有家人的阻挠,甚至都没有外遇出轨。
那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不再相信爱情了,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平淡日子里耗费了激情,日积月累的小事最后成为婚姻中的惊涛骇浪。
谁说爱情变成了亲情,亲情是很难拆散的却也是容易被忽略的。
爱情可以分开,却也不容易被忽略。
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和聊斋故事一样,有人鬼情未了,或至死不渝的考验。
但消耗激情的日子是一把杀猪刀,可能改变了我们爱的初衷。
这时候,多在日常的岁月中提醒一下自己的初心吧,当初为什么走在一起?
曾经冲破什么障碍,又看到过谁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还有谁终身没有找到挚爱的人。
宾娘在善恶生死间追爱,给予我们思考,是让我们珍惜今生今世与爱人的真情!
《画皮》珠玉在前,《美人皮》立意颇新却仍瑜不掩瑕?
值得看吗?
由韩栋、张予曦、王艺瞳主演的网络电影《美人皮》一经上线,很快突破千万点击率,热度讨论度仍在增加中。
《美人皮》虽说改编自《聊斋志异·连城》,从方式上看,明显是《连城》与《画皮》的复合式改编,将两个原本独立的故事进行整合,保留了《连城》的人物关系,又结合影版《画皮》的换脸、舍丹救人等情节,加入了猫妖的元素,形成了一部新作品,讲述人与妖跨种族、纠缠爱恋的故事。
聊斋题材已经被改编无数,更有范文芳版《连城》、周迅版《画皮》珠玉在前,观众对聊斋故事早已熟悉的情况下,是否又是旧酒装新瓶?
不妨客观地从导演拍摄层面分析《美人皮》的优缺点,从三位主角演技、“看脸世界”中容貌与爱情的关系之主题,对比蒲松龄的原著精神、所引杜丽娘的典故,细致鉴定一番这部电影到底值得看吗?
从布光、细节、镜像表达客观分析《美人皮》优劣值得一提的是,与普遍古装影剧不同,《美人皮》没有加磨皮滤镜。
演员的妆容、皮肤状态皆真实呈现,正是这点,让布光方式变得格外重要,也就是常说的打光。
聊斋中女鬼女妖各各美艳不可方物,对演员的容貌要求很高,而完美的光不仅可表达情绪,还可弥补演员面部的轻微瑕疵。
《美人皮》大部分场景采用平调布光,淡化了明暗对比的效果,使整个画面中的光均匀分布。
因此,平调布光会强化补光的效果,使得主光和背光等主要光源不会被注意到。
如这个双人对话场景,亮度整体偏高,完全看不到前景中连城脸上的阴影。
即使是近距离,强化后的补光效果也能使人物有光滑、干净的质感。
这种光线可带来极佳的可视范围,给了演员和摄影机极大的自由,即使是多机位,也不用额外调整灯光,相对来说,比较省事。
但不代表适用于一切场面,有的室外戏,还需额外补光,如乔俊煜拉住即将落水的连城一幕,光没有打好,河水的反光下人物显黑,暴露了妆容的缺陷:卧蚕、泪沟、粉感厚重。
同理,猫妖的面部特写更明显,补光不足显出额头、眼下凹凸不平的妆容不服帖之感,细节不佳。
细节对电影整体效果有很大影响,比如中国古代背景,却选用一只英短蓝猫来演猫妖原型,十分出戏。
偶尔几个画面用了明暗对比强烈的布光方式,但用意不明。
这种布光强化人物主体与背景的对比,一明一暗,用来表示人物的内心,或暗示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如此布光,加之诡异的角度,似乎暗示这是反派在阴谋算计。
但剧情中他只是坚守自己信念的除妖师,这画面也不过是听闻猫妖换皮后吃惊的一幕。
不免有情绪措置之感。
除了打光的缺点,其他视听方面中规中矩,三次镜像运用较为完整,镜子是电影中常用来映射真实内心、自我认同感的意象。
镜中映出猫妖本来面貌,下一秒转头却是正常的美人。
第二次镜子出现在换皮成功后,两人同出现在镜中,猫妖露出十分满意的笑容,与连城逃婚的欣喜,镜中尽显两人各怀心思。
第三次照镜则是代表猫妖的自我认同感,此时的笑是甜美而非邪魅,反应出她内心天真认为自己拥有了这副容貌,便可拥有爱情。
借三次镜像反射出猫妖从兽性变人心,值得肯定。
猫妖“神”与美人“皮”的成功塑造,男主存在感弱两位猫妖的演技各有千秋,张予曦前半部戏份不算多,故事始终跟随着王艺瞳的猫妖展开,从戏份与情节推动作用上看,张予曦其实是女二,不过她换皮后有两场戏十分惊艳。
一是穿上红嫁衣媚劲儿十足,勾人的姿态,将猫妖的神与美人的皮融合得很好。
二是结尾先微微歪头再摆正、落泪,似乎有些不解的样子,这个是猫会做的小动作,细节抓得到位。
整体上看,张予曦的脸型、五官、气质要比王艺瞳更贴近妖的形象,但王艺瞳的演技更流畅、成熟,情感表达上更有层次一些。
尤其是她各与两人争论爱情与容貌关系时,看向连城那疑惑又认真的眼神,及两次诘问乔俊煜“若她相貌丑陋不堪?
”时演出了层次感。
猫妖的善、妒、痴也在王艺瞳的演技中立体了起来。
而男主角韩栋,在这部电影中存在感非常低,书生的刻板形象,毫无特色与新意。
一大段爱情观“用说的”而不是“用演的”,对情节推动无帮助,只流于割肉的表面情节,看似痴情连城又对猫妖频显关心,人物行为无说服力。
我认为很大原因在于导演没有用心去探寻蒲松龄笔下的书生形象,蒲松龄的书生有浪漫型、傻气型、痴情型、可怜型、武艺型,性格也各有不同,并不是千篇一律。
集正直、浪漫、痴情、傻气、可怜于一身的形象,反而没有记忆点,很快会被观众遗忘。
韩栋虽演技不错,但挑到的好角色很少,印象中,还是新版《笑傲江湖》中贱兮兮的田伯光演得最“活”。
“看脸世界”中爱情与皮囊的关系,对比蒲松龄原著与杜丽娘典故 好的改编作品,无论方式是忠于原著、复合或是取意,都多少要与原著作者的观念相合,或从中升华,这也是一部电影的主旨、内核。
那么《美人皮》既然是改编自蒲松龄的聊斋,它是否继承或升华了原著的本来精神呢?
众所周知,聊斋每个故事的结尾,蒲松龄都会有一句“异史氏曰”来作评,即概括一下他讲此故事的用意。
在《连城》的最后,是这样写的:异史氏曰:“一笑之知,许之以身,世人或议其痴;彼田横五百人,岂尽愚哉!
此知希之贵,贤豪所以感结而不能自已也。
顾茫茫海内,遂使锦绣才人,仅倾心于蛾眉之一笑也,亦可慨矣!
”
这段话的意思是,嫣然一笑的相知,于是以身相许,世上有人会说这种人痴,那田横五百壮士,难道都是愚夫吗?
这是因为“知遇”的稀奇和珍贵,贤人豪杰感恩戴德而不能自已。
茫茫四海之内,因为没有知己,所以锦绣人才,只能倾心于蛾眉一笑,真是可悲啊!
我认为可用“知遇知心”四字概括,这既是《连城》所传达的连城与乔生的爱情本质,又是作者对现实无奈、知音难觅的叹恨,所以即使结局连城与乔生大团圆,故事中却充满了信任与死亡的考验,志怪的形式下,内部蕴含着现实主义精神,又带有诗意、悲剧美的古典特质。
看似写鬼写妖,实际还是写人心。
对比《美人皮》中猫妖的主要动机,即她困惑爱情与容貌的关系,而乔俊煜给出的回答,就是这部电影中,导演所表达的爱情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这段台词出自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题记。
原意指杜丽娘的情在不知觉中激发,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因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因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因为情复生的人,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
简而言之,情拥有超越生死的强大力量。
半句都没有提到容貌的关联。
据《美人皮》的主线情节来看,猫妖错以为乔俊煜爱的是连城的样貌,只要获得连城皮囊,变可得到乔俊煜的爱,这是动机。
如题所示,“皮”是本片的关键字。
的确,猫妖差一点骗到了乔俊煜。
他显然没有凭借自己的“知遇知心”认出真正的连城,这就说明他与连城并不是凭眼神、凭心灵来相认,还是看脸识人。
之所以认出,是除妖师来,猫妖在打斗中显出原型,乔俊煜这才恍然大悟,去找一旁吐血的连城。
所以,他是靠外在因素认出心爱之人的,那么,蒲松龄所寄的知遇知心,在这则完全站不住脚。
至于乔俊煜话中“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那一段就意涵方面,对应本片,更是没有说服力。
本片的中心始终围绕着“容貌”、“皮囊”与爱情的关系,根本不能体现乔俊煜对连城的爱情之强大。
我认为,在这个“看脸”的现实世界中,导演有意聚焦谈论容貌与爱情的关系这主旨,立意颇佳,但摒弃原著精神且不说,所引典故作为台词,却没有考究其实际含义,若观众对《牡丹亭》题记原意不理解,单凭字面看似深情、文艺,却实在有误导、文不达意之嫌!
本文首发于【影视剧材优选】
01.悬疑奇幻爱情电影《美人皮》由麦贯之执导,韩栋、张予曦、王艺曈、李若天、肖向飞、陶慧敏等主演。
最开始对这个电影是抱有偏见的,原因有二。
一,网大的电影一向成本比较小,改编电影更是剧情尴尬。
但这种悬疑奇幻电影,剧情和特效缺一不可。
二,女主角张予曦美艳有余,但邪气不足。
张予曦打开知名度的作品,应该是今年的一部网剧《韫色过浓》。
观众看完之后感叹,从此小说里的女主有了脸。
说的就是张予曦饰演的富家小姐很成功。
演技暂且不论,至少颜值气质都很符合。
让端庄霸气的富家小姐去演一个邪气又美艳的猫妖?
导演的选角也真是很有勇气,或者说赌了一把。
如果张予曦演得好,那自然会让观众在低期待下,获得更好的观影感受。
但如果演的不好,冲着张予曦这张脸,也能把矛盾点转移到剧情和导演身上。
不过看了电影之后,对《美人皮》这部电影是有改观的。
不能说这是一部好电影,毕竟豆瓣评分只有5.8.但是,如果放在大范围来看,这部电影至少无功无过。
要是放在网大电影里比较,这部电影也算是一部佳作。
至少比起从前的粗制滥造,是有进步的。
小成本电影,能拍成这样,而且是有进步的。
那就值得观众的肯定,或者说是值得一看。
几位演员的演技都很出色,尤其是两位女演员,张予曦和王艺瞳。
正常身份和猫妖之间的切换处理的很好。
没有什么大浓妆、黑气特效,纯靠眼神。
再加上张予曦那张美艳的脸,足以让观众被迷惑住。
但是,特效就一般,猫妖现原形的时候,就是脸上带了个面具估计。
02.可能是为了过审,和原本的《聊斋志异》里的故事有些不同。
宾娘变成了猫妖,乔生的朋友顾生,也变成了捉妖师顾仕杰。
所以剧情上总有些仙侠爱情片的感觉。
可导演的拍摄手法,又总是给人一种聊斋老电影的感觉。
看的时候会有点别扭,如果更喜欢看老电影的人可能不太习惯。
但是一些没怎么看过老电影的小朋友,可能会觉得很新奇。
为了衬托演员颜值,服道化做的也还不错,网大这一点一直做的很好。
不过,导演可能有点别的想法,有的镜头不仅怼脸拍还不加滤镜。
张予曦和王艺瞳两个小姐姐,长得不错,但是也经不住这么拍。
剧情上只能说不尴尬,至少比起前段时间的《倩女幽魂》,还是不错的。
无功无过的剧情,有些浪费演员的颜值和演技。
从角色设定到剧情走向,都让观众觉得可预知。
就是,看到猫妖被救了,就知道她一定会喜欢上乔俊昱。
看到纨绔子弟王化成,就知道他一定会当街欺辱良家妇女。
最后也一定是他,做了史连城和乔俊昱之间的绊脚石。
看到猫妖讲述自己的哥哥和捉妖师的妹妹为爱殉情。
就知道后面肯定是猫妖也为爱殉情,然后捉妖师开始反省自己的错。
唯一一点没想到的,大约就是大结局。
结局的时候,竟然是宾娘的身体和乔俊昱在一起了。
按常理来说,既然男女主角是史连城和乔俊昱。
那就应该安排他们在一起,而不是宾娘和乔俊昱在一起。
虽然宾娘的身体里装的是史连城的灵魂,但总是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而且,最后乔俊昱和史连城竟然收养了猫妖作为宠物。
是怎么克服的这种心理障碍?
猫妖可是差一点害的他们分开,甚至差点害死他们。
如果猫妖还能化为人形,那就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小三!
这都能忍?
电影不错,符合我对电影的期待,如果有下一部电影的话,希望下次原班人马,爱了爱了,乔生和连城心意相通,可猫妖偏偏喜欢上乔生你多次助我,我以为你是世间最好的男子,我保护你,我帮助你,可看到你为连城取胸前肉的那一刻,我心都要碎了若你和他人两心同,却又何苦惹我错付情衷。
你说你和她心意相通,却为何看不懂我的心意?
我以为你爱她的皮囊,我千方百计讨来她的皮囊,我以为你会喜欢我,我错了,你和她的爱情那么坚不可摧,我能为你做的,就是保你一生平安,和她长相厮守
开头有猫妖与捉妖师的打斗展开,人与妖之间,谁才是真正可怕的,为一己私欲,赶尽杀绝,捉妖师只为猫妖的哥哥和他的妹妹产生了真爱,害得他们双双殉情,导致猫妖全族被灭,猫妖的母亲,觉得是猫妖哥哥,为人爱蒙蔽了双眼,害了家族。
熟知人爱更是执着。
故事从乔生救了受伤的猫妖,猫妖幻化成美艳女子,想与书生交好被拒,后一同前往晋宁城猫妖的前生乃宾娘,是史孝廉的侄女,在街上,史家小姐连城被知府少爷王化成欺负,乔生挺生与连城一见倾心。
自古以来,情爱皆由心起,一往情深。
生者可以死!
死者可以生,与这容貌家室,皆无关系。
在关键时刻,宾娘与连城换脸后,依然没有得到乔生的心,才知人爱的不是皮囊,而是才华。
个人是喜欢猫妖敢爱敢恨的,对不爱自己的人的执着,不亚于人对不爱自己的人的执着,如猫妖说谁懂猫妖的心,最后乔生被王化成所杀,宾娘愿以千年真元换乔生的命,恢复原型,再无法修炼成人,这种大无畏的献身精神,连城和乔生的爱,只沉浸在他们的世界里,不知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乔生为连城割心头肉做药引,连城的父亲不愿意告知,王化成硬要娶连城,都是因果循环。
王不是贪恋连城的美色,就不会引得猫妖了,纨绔子弟,罪不至死。
一切都是此等爱情,心心向往,面容不过是浅陋的外在。
最后将自身千年修炼用于乔生身上,成全了乔公子与连城。
这才是大爱,我喜欢猫妖,不喜欢连城,爱的如此自私。
看似为爱付出,自己的容貌也可舍弃,其实爱的过于执着就会伤害到周边人了。
结局还算好的,乔生和连城,与幻化猫型的宾娘和睦融融生活在一起。
真爱
主题曲倾城
原本并没有多大期待的小成本电影,但由于原著的强大,竟然出人意料的可看。
唉
把编剧和韩栋打包开除了吧
要不就是加强紧张与刺激感,要不就是可以更深入的讨论人性的弱点。
啧啧啧,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一副网络电影的风格。拍得令我喜出望外
朋友在看,跟着看了一下,老套的故事,人与妖换灵魂,我是喜欢聊斋题材的,但是剧情怎么也提不起兴趣
就剧情来讲 挺流畅的 我觉得女主不是张予曦哈哈哈
还不错,可以看。聊斋有很多好故事,希望多多影视化。
聊斋志异
毕竟王思聪前女友的作品,三星以资鼓励,实在想不到今天看的居然是首映。。。
聊斋的善良路,妖可向善,最后的喵挺可爱的。
演员怎么这么老
开始真的以为是烂片,在网大里算很好了 剧情不雷 演技在线 古典气息不错
为爱不要命,变脸不变心。琼瑶版妖猫传。
这是多少套路拼到一起啊
爱情版妖猫传
打发时间
张予曦真美,我觉得这电影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