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误判

誤判,The Prosecutor,Misjudgement

主演:甄子丹,张智霖,许冠文,吴镇宇,张天赋,郑则仕,刘江,喻亢,栢天男,林家熙,陈欣妍,冯皓扬,朱栢康,吕良伟,郑浩南,蔡思贝,黄智雯,张建声,汪明荃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24

《误判》剧照

误判 剧照 NO.1误判 剧照 NO.2误判 剧照 NO.3误判 剧照 NO.4误判 剧照 NO.5误判 剧照 NO.6误判 剧照 NO.13误判 剧照 NO.14误判 剧照 NO.15误判 剧照 NO.16误判 剧照 NO.17误判 剧照 NO.18误判 剧照 NO.19误判 剧照 NO.20

《误判》剧情介绍

误判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起贩毒冤案让被告人面临27年牢狱之灾,曾是干探的检控官霍子豪(甄子丹 饰)凭其敏锐触觉和执着,抽丝剥茧展开调查,明面上的口舌之争,暗地里的殊死搏斗一触即发,最终庭审日在即,霍子豪能否击碎不公,极限翻案?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PhilWang:WanginThere,Baby!杀戒谱写明日的照相馆激战交易所第一季闯入者生死夏令营神医大道公前传宇宙尽头鹿鼎记机智的上半场画梦师传奇濠河边上的女人致命勘探如果从没爱过你卡戴珊家族第三季送葬人性福演算法第二季十三追梦实习手册致亲爱的孤独者吹响悠风号2白巷里猪头,我的车咧?西出玉门蜜丝炸弹大嫂归来燃烧风城大佬第二季英雄第一季郡主万福

《误判》长篇影评

 1 ) 香港电影2010年代的想象力

【虹膜】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历数了香港电影90年代以来的历任银幕嘴替。

但我想补充的一点是:这些嘴替们也各自代表着各自时代港片的想象力。

黄子华是2020年代的嘴替,这个时代的想象力,体现为我所定义的“丧类型”,体现为丧的情绪笼罩下的某种社会性的群体积极,体现为在各个角落观察、发现和重新连接(rewiring)的行动力。

甄子丹是2010年代的嘴替,但只是三大嘴替之一,他和另外两位嘴替郭富城、古天乐一样,都体现为西装革履的型男公务员形象,供职于香港社会的信誉机构:香港警队与廉政公署(ICAC)。

2010年代的想象力,体现为那些高度地缘政治性(高度紧张甚至逼近窒息)的警匪片,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郭富城的《寒战》系列、古天乐的《反贪风暴》系列以及甄子丹的《怒火·重案》。

这种想象力并未随着某些现实事件戛然而止,但确实已经告一段落,其标志不止是黄子华和“丧类型”的崛起,还有这种想象力自身的告别战:在2021年,《反贪风暴5》及《怒火·重案》的同步出现,尤其是陆志廉这个角色的死亡,宣告了2010年代想象力的完结。

我不否认这种想象力会随时重启,甄子丹最新的《误判》就是一例,他的角色也从警察转向了律政司检控官。

但《误判》无论如何都还停留在2010年代想象力当中,除了甄子丹仍然扮演前述的西装革履的公务员形象之外,更在于这部电影的深层主题:香港的安全。

借助于一场栽赃性的误判及其无罪辩护,《误判》在某种程度上传达了对过往某些事件的态度,且再次强调了官方意义上的“港人团结”。

在2010年代的想象力中,所谓的危险是四面八方的、渗透性的,而围绕应对的态度,这类影片的想象中总会产生一种决然的分裂,一种可以称之为“决断主义”(decisionism)的分裂。

这种分裂,在《寒战》系列中被清晰地划分为警队内部的鹰牌和鸽派,前者为了实现安全的目的不惜化身为恐怖分子,执行着“奥姆真理教”教众那样的决断原则。

这种张力随即在《怒火·重案》中达到了最大化,昔日重案组的精英,张崇邦和邱刚敖已然黑白之路各选一条,他们必然要在你死我活的终局遭遇,团结已经不再可能。

问题在于,甄子丹刚刚以《怒火·重案》终结了这种官方团结的可能,又再次以《误判》重启了这种可能,尽管他的职业从警队滑向了律政司,但在同杨官、包鼎和昔日警队成员的“劝服”过程中,这种团结再次诡异地达成。

《误判》是一部假想的代表香港官方“纠偏”的电影,它假设了一种仍然可以自保的能力、一种能够自我捍卫的能力,一种在“警队失灵”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靠律法守住最后一道岗的能力。

但任谁都知道,这种能力早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打鸡血的空壳。

事实上,这种“官方式的自信”,在整个2010年代的港片叙事中一直被塑造,但也一直在缩水。

首先是信誉单位从政府过渡到警队和廉政公署,但在警队分裂和廉政公署被炸毁(表现为陆志廉的死亡)之后,这种自信转向了律政司。

2010年代的想象力一直在寻找新的锚定点,就如甄子丹也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年龄,来追求新的职业转型。

但《误判》中这种转向文职、转向律政的努力,并不足以让观众相信其叙事上的自信,也不能相信其传达的官方团结:即使是面对一个典型的冤案,我们也很难理解包鼎这个体制滚刀肉为何能够突然醒悟,也很难理解杨官这位疑似大贪污犯的上司突然间迷途知返。

如果这确实发生了,也是基于甄子丹这位2010年代银幕嘴替的说服力,他的手段无非是两类:大义凛然的说辞(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演了《叶问》系列)以及刚硬凌厉的拳头。

文的不行就用武的,后者总比前者更管用——尽管他的西装型男视觉远不如郭富城和古天乐,但一旦亮出拳头这个杀手锏,后两个人捆绑起来也不是他对手。

说甄子丹是2010年代的银幕“嘴替”,也稍有夸大之嫌,毕竟在这种想象力当中,郭富城是基于策略的当代儒家,甄子丹则是一个暴力冷酷的当代法家。

甄子丹的武术设计纵然是《误判》一片的亮点,但这也仅仅是其立身之本,单纯赞美这一点并无意义,毕竟这不代表想象力本身,只代表粗暴(粗糙)冷硬的解决问题方式。

影片真正的问题仍然出在文戏上:在关于“香港安全”这一问题的威胁和环境构造上,《误判》的反思低于2010年代想象力的平均水平。

由于将肇因归结在大东、笙哥和欧柏文这些跨境毒贩身上,这里的“威胁”并不具有其实质属性,被控告贩毒的少年事件也就仅仅成为了“偶然”,丧失了冤案本身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误判》不可能指向任何社会性的实质,它的终极表述仍然是:香港这个社会里总有些纯粹恶劣的害群之马。

放眼剧作上,推进叙事的关键并不在于霍子豪的穷追猛打,而在于反派一路送人头送线索,霍子豪这个铮铮铁骨、文武双全的“律政英雄”,最终意外地建立在对手的智障之上。

这就是影片的根本问题,假如不是反派要杀死当事人的爷爷(马伯),霍子豪就很难继续推进线索,如果不是大东和笙哥将陈国荣逼到绝境,他也不会投案自首成为推翻误判的关键。

在这一呈现于2020年代的2010年代想象力中,所有的角色都暴露出其设计意义上的工具性,很难在情感上触动观众。

无论张智霖扮演的欧博文、吕良伟扮演的笙哥、郑浩南扮演的大东还是刘江扮演的马伯,都是香港电影迄今以来最套路的角色。

作为编剧+导演,甄子丹无法打破这一框架,因为他本就是这一想象力框架中的一员。

他的资历、他的身份、他的形象,都让他只能延续这样的套路,只能打肿脸一样地自我相信,这种生硬且充满悖反的说(打)服和团结,不但发生在片中的香港律政司系统当中,也发生在角色背后的银幕属性:作为香港法律代言人的霍子豪和作为民族英雄的叶问之间。

如果《寒战3》仍能顺利推出,我尚期待还会有一些积极性的思考(也即对2010年代的想象力进行一个完整的总结)。

但在《误判》当中,这种思考已经呈现出绝对的匮乏,这种匮乏的根源,在于它仍然是一种官方意义上的口号团结和自圆其说,无论其叙事还是情感,都无法落实到现实层面,无法落实到市民或者所谓的诸众(multitude)。

2010年代的想象力仍然站在香港的官方位置,甄子丹作为嘴替也无非是这样一个西装革履且大义凛然的公务员形象。

但2020年的想象力已然呈现出新的样貌,即抛弃官方位置、官方叙事和官方话语,使用一种来自底层的视点和声音来重新关联起香港的“诸众”。

《浊水漂流》《正义回廊》《年少日记》《白日青春》《窄路微尘》《白日之下》《毒舌律师》以及《破·地狱》等一片整齐的四字电影都属于此类。

2010年代的想象力仍然停留在最后的英雄气短(诠释为嘴硬和拳头硬),制造出一种为港为民的乌托邦式想象,然而民众已经不再信赖它。

新的想象力,即2020年代的想象力,是基于丧文化和重新连接的微观社会学,而非那些套路修辞的商业类型片,即便隐喻仍然是后者的杀手锏。

《误判》证明的并非甄子丹雄风犹在,而恰恰是他的过时——他作为2010年代的银幕嘴替,已经同他所代表的(同时也是郭富城和古天乐代表的)类型及想象力一起过时。

这个过时的原因无需多说:他是个生活在绝对光明下的人物,而现在港片需要的,则是理解这个时代投射出的阴影。

我们能从2020年代的想象力中解读这个时代的生存和死亡,但2010年代的想象力已经变得空洞且没有太多力量,追不上当下的情绪。

于是甄子丹与黄子华之间的更替、地缘政治类型到丧类型的过渡,都不过是香港电影跟随历史和时间演化的必然结果。

这种想象力转变的内核,可以表达为从“我们能保护自己”到“我们能超度自己”,把希望寄托在他人或官方的“保护”,不如实现自身意义的“超度”。

毕竟,在经历了如此的实质性痛苦之后,“保护”这样的话语究竟还有何种意义?

尽管如此,2010年代的想象力仍有机会逼近“保护”和“超度”之间的临界值,达到一种勉强触及2020年代想象力的边沿状态,但在这一点上,《误判》没能做到。

在最近几年的影片中,却有几部影片能做到或勉强做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另一位嘴替古天乐主演的《九龙城寨》。

这是一部高度漫画主义的影片,一方面借用九龙城寨这个真实地理/历史空间实现了《寒战》式的地缘政治叙述,另一方面以城寨的诸众以及城寨的微观社会学逼近了自身的极限,《九龙城寨》的积极在于试图谋求一种新式想象力,即便它未能全然实现。

而《误判》的遗憾,在于它基本没有任何这方面的尝试和努力,它仍然停留在2010年代想象力的套路和教条里,停留在那个十年如一日的甄子丹身上,全然不知道这个世界或文化上发生的种种变化。

 2 ) 《誤判》:理想主義的冤案翻供,宇宙最強的服老轉型

撇除去年網大感濃厚的《喬峰傳》不談,作為甄子丹久違再度自導自演的作品,各方面都比預期好,本以為會是一部文武混搭詭異的律政片,殊不知甄子丹拍此片完全是以劇情片的角度出發,能理解是因為年齡考量而將動作戲大量精簡,但也正因為這點,所以比起過往拍片總是以動作片角度為出發,這回挑戰了嚴謹的律政題材,以真人真事為基底,拍出了甄子丹導演生涯至今最工整、流暢、紮實的劇情片。

以真人真事為基底上演一場理想主義濃厚的港式主旋律輸出,案件著重於為背黑鍋的毒品車手翻供,藉此抓出藏身在後的運毒集團,法庭戲意外拍的像喜劇,尤其剛好又有《破地獄》的許冠文和朱栢康在現場,你來我往的鬥嘴更有種串戲的荒誕感,雖然就是很單純的理想主義輸出,但意外不排斥這種正義獲得伸張的雞湯爽文,一方面也是因為這次真感受到了丹哥在文戲敘事上的用心,另一方面文武戲的比例調控也做到了均勻的五五開,能感覺出跟長期合作的葉偉信取經不少。

題材本身所呈現出的理想主義價值觀輸出,可與子華神的《毒蛇大狀》形成呼應,只不過主角換成了文武雙全的丹哥,從警察轉戰檢察,到後方為案情的起訴把關,人設本身對應到演員自身的衰老,但謹守崗位的初心是不變的。

動作戲從開場的警匪倉庫槍戰,到街頭多人巷戰,再到夜店多人打鬥,以及片末高潮的地鐵車廂搏鬥,將以往量大管飽的動作場面縮編成4場精簡的動作精華,動作戲的大量精簡更讓片中每場動作戲顯的極其珍貴。

也許量少不管飽了,但是品質以及創意依舊是夠的,開場的槍戰場面極其罕見地嘗試了第一人稱長鏡頭視角,增強了槍戰的身歷其境感;街頭多人巷戰想起了《殺破狼》,張天賦作為動作新人在這場戲以一敵多的突圍場面極其驚艷,也看到了香港動作電影後繼有人的可能性;片末的地鐵車廂大戰在有限空間內結合車廂內的實物,將近戰搏鬥的痛感以及空間的侷限性所產生層層遞進的威脅感拉抬至最高點。

動作指導大內貴仁以及甄家班團隊在MMA這個領域上的精益求精,配上61歲丹哥的體能狀態,最後的地鐵車廂大戰無疑又開創全新的經典硬核動作場面,佩服丹哥的勇猛,也感嘆丹哥的不再年輕,剛好今天也看了成龍大哥70歲狀態的動作電影,更加能體會動作明星必須得服老的淒涼感。

整體來說是質量過關的律政劇情片,甄子丹的轉型到了這部可說是非常成功,期待《導火線2》也能有紮實的故事作為基底去襯托那日益珍貴的動作場面。

PS:鄭則仕在本片依舊能有這麼多戲份與丹哥同台,從《葉問2》看他倆合作到現在,看著看著真有些感動🥹。

★★★★#誤判 #甄子丹 #張智霖 #張天賦 #鄭則仕 #吳鎮宇 #許冠文 #朱栢康 #呂良偉

 3 ) 甄子丹又一次展示了什么叫牛逼的时装动作片

综合格斗+日本杀阵基本形成了这部的动作美学特色,开场半密室枪战第一人称视角射击、老少组合械斗巷战黑帮、停车场飞檐走壁救老伯、酒吧天台一挑百航拍长镜头,行云流水、花样百出的同时又保证了爆裂感,最后一场boss战更是充分发挥了港铁密闭空间和喻亢身形魁梧的特质,堪比升级版《突袭2》,营造气势压制后致敬《黄飞鸿92龙行天下》的逆转爽感非常到位,再次证明了甄家班的世界级地位,也让我找回了看《杀破狼》《导火线》《一个人的武林》乃至于《怒火》的感觉。

更难得的是文戏同样有足够饱和的观赏性,同《毒舌律师》一样将“法律面前,穷人含撚”的简单贫富对立讲得张力十足,没有沦为动作的陪衬。

张智霖的斯文败类非常够味,吕良伟梦回《跛豪》《上海皇帝》,郑则仕吴镇宇同样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就是丹叔文戏还是短板,不过比《怒火》里的“灰色地带论”好多了。

PS:甄子丹、张智霖、吴镇宇、许冠文、郑则仕、吕良伟、郑浩南,香港演艺界最会保养的人一半在这了吧。

 4 ) 他正在打一百个人

好多莫名其妙的镜头,导演对蒙太奇的滥用简直灾难。

还有反派看似成竹在胸,结果全是草包啊。

欧泊文被大佬威胁羞辱后一脸冷笑,还曾经对手下说“他们做事太粗鲁,你是聪明人”,让人以为他有啥后手,结果就是一直被大佬当替罪羊,那前面三次脱罪、一副利用漏洞把司法系统玩得团团转的样子是怎么做到的啊?

笙大佬派杀手杀死马老伯,现场没有任何监控证人痕迹,滴水不漏的样子,派欧泊文去法庭也是一副“你只管上庭,我搞定法庭外的所有事”的口吻,也好像有天大后手,结果直接跑路了,就连跑路都失败被警察截胡。

大佬派死士开货车去撞押送证人的警车,死士还没确认结果就先急吼吼自杀了,而且警车上三个人居然一个都没死甚至连重伤、失去意识都没有。

主角甚至还能干翻一车面包人。

那个前面很关键的反派精英女律师,后面直接消失没交代了。

他们律所到处接经济犯罪案,接大企业的大单子,好像在布局什么大盘一样,结果后面也没交代了。

感觉编剧极力想给大家塑造反派很有手段、幕后有靠山黑手大boss的印象,但是笔力不行写不出来,让所有戏眼都落空,于是观众的期待也一脚踩空。

另外主角满嘴法治,但搞定全场的还是兄弟义气(警队的和检察院的,甚至和上级打架打出来的)和超高武力值啊(就这主角还感叹他老了,所以要退到检察院继续守护法律)。

哦还有“怎么打都不会死”的主角光环加成。

全片唯一让我有较大情绪起伏的就是那句“他正在打一百个人,哦不是他正在被一百个人打”。

其实这句话才是真正的点题啊。

 5 ) 懂打又懂法的甄子丹,你爱了吗

整体下来跟近几年香港量产的动作片差不多,但甄导出手赋予了更多魅力。

律政+警匪的创作模式确实给剧情增色不少,让电影在黑白两道的对垒中还挑了一根线搭在了司法上,披露香港社会治安混乱的同时还暗讽了律政司的腐怠。

而打戏的设计更为亮眼,甄子丹酒吧露台一挑一百的混战和地铁大乱斗也都是拳拳到肉的紧张精彩,还有喜感十足的吴镇宇单挑甄子丹,也让我莫名其妙笑了一下。

不过我今年的打戏最爽奖还是颁给《九龙城寨》。

此外,开头误判环节的各种诡辩有《毒舌律师》之貌,但结尾重审却急转直下为了空喊正义口号式的陈词,让地铁大乱斗绷满的气一下泄走,实在可惜,也反映了电影动作片的本质。

甄子丹在《怒火》被谢霆锋实力抢戏后终于在《误判》做回主角,虽然他在正派武打领域已是轻车熟路级别,但这回既有打架经验又有律辩知识的他更有魅力。

误判 (2024)6.92024 / 中国香港 中国大陆 / 剧情 动作 犯罪 / 甄子丹 / 甄子丹 张智霖

 6 ) 誤判

繼元彪嘅《執法先鋒》同埋成龍嘅《飛龍猛將》邊做大狀邊打到飛起之後,連宇宙最強隔咗幾十年都玩埋一份。

宇宙最強今次呢個角色可謂勁過Marvel嘅超級英雄,又做差佬又做大狀,直頭係又嘥口水又驚佢會打到脫水,從條街打到去酒吧,又試從酒吧打到入地鐵,見佢一把年紀打到咁,都咪話唔服咗佢。

法庭戲節奏把控得唔錯,今次加埋肥貓同老許記間唔中搞吓笑緩和氣氛,都算係咁啦。

動作戲依然係套戲嘅膽,特別係最尾嘅地鐵大戰,設計得緊張刺激。

難得仲有動作片過吓癮,呢套我係收貨嘅。

PS:香港警察原來仲有委任證嘅。

綜合評分:7/10

 7 ) 武戏文唱,老牌电影人的诚意!

自成龙《熊猫计划》后,又在影院看到一个“老”动作演员的作品,看着这些伴着我成长的动作明星们一个个在荧幕里托角色之口说出自己老了打不动了,未免有些唏嘘。

但不同于成龙,而今六十出头的甄子丹虽然说自己老了,没法“打头阵”了,但是在电影实际表现上,主打一个口嫌身正,从电影开幕开始,接连四场打戏,贯彻了他一贯街头感十足的动作设计风格,可以说是做到了量大管饱,诚意十足。

终于又能从电影院看到不会把抬手,击拳,受击恨不得剪出十几个镜头来掩饰演员本身挥拳无力的动作片,就冲这点,这片就值得一看。

但电影也不是完美的,甄子丹一贯的文戏表现弱,把打戏穿插在一段段并不算精彩的文戏之中,来调度电影的节奏与情绪。

武戏文唱,这招取巧,但算不上不高明,未免有是为了这盘醋包了这顿饺子之感。

片中庭审的对峙内容并不出彩,吴镇宇的客串我以为会带来一些惊喜,但可惜并没有,影片没有把这其中的紧张感拍出来,未免有些可惜。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甄子丹自导自演的一部他舒适区内的作品,看得出,对于打戏的镜头调度甄导是很有想法,活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增进代入感也用的很克制。

这是一部符合我对甄子丹一切期待的电影,唯一的遗憾,大抵就是全片没有一个像谢霆锋邹兆龙洪金宝那样可以跟甄子丹打到尽兴的对手。

另外……张智霖五十几岁的人了,怎么能帅成这个样子!

 8 ) 甄子丹之所以为甄子丹,黄子华之所以为黄子华

刚好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朋友微信问我:这戏怎么样?

我说:还行。

你有看去年黄子华的「毒舌大状」吗?

朋友回:看过。

我说:就当是那部的动作片版吧。

我认为电影改编是还可以的。

主角的背景塑造,加入前警察的背景,能让片中大篇幅的打斗戏符合逻辑,也更有甄子丹自己的特色。

很难不把这部戏和「毒舌大状」联想在一起,观影过程中,我甚至觉得甄子丹是不是羡慕黄子华的去年打下的亮眼成绩和赢得的社会尊重,也想来借底伸张公义的这份热度,和黄子华一样赢得高于电影明星光环的、来自于社会来自于普通人民那份敬意。

非常大逆不道地说一句,无论黄子华还是甄子丹,两位的文戏都是没什么演技的。

两位的台词功底都麻麻地,断句习惯在不应该断的地方停顿,像在想接下来的台词。

黄子华一直在演自己。

这三年连续3部突出重围的近期香港电影“神作”,无论「饭气攻心」、「毒舌大状」、「破 地狱」,在一定程度上,他都是在演某种程度上的自己——一个心中仍有火(但不多)、郁郁不得志的、爱钱的、既想理想主义又不得不非常现实的普通小市民形象。

而“白开水”式的演技,还能让他3部戏都大获成功,我觉得大概靠的还是黄子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对复杂人性的理解、对底层阶级的共情,以及迎面生活时那一种“糟糕但我接受了”的苍凉气质。

可以说,就是这种“接地气”的真诚——他可以是任何一个普通的都市小市民,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在「毒舌大状」里,黑社会只是被生活逼得无路可走的小喽啰,被冤入狱的倒霉蛋是除了出卖色相一无所有的穷家女,就连那个看似攀上高枝的情夫也不过是上层富豪随时可以丢弃的入赘凤凰男。

黄子华演的主角虽然是律师,也只不过是打工人,职业看似光鲜,实则还是在给有钱人做牛马。

前期也不得不顺从于有钱人的游戏规则,半掩着良心在夹缝里苟活。

而甄子丹是“浪漫”的,是那种没有吃过什么底层的苦的那种浪漫。

在「误判」里,黑社会是在游艇上做着都上千万白粉生意的大boss,动不动就有上百个西装暴徒在寸土寸金的中环CBD楼顶酒吧打群架(又一幕经典的“我要打十个”,这个架打得该有多贵啊)。

就连被冤入狱的那个倒霉蛋,都有突出的绘画天赋。

而甄子丹演的主角有个曾经很厉害的爸爸(演员真的是甄子丹的爸爸),司法世家,跑去做警察,然后说不干就不干,立马回昂贵的大学读昂贵的法律,然后转做律政司,这种“丝滑”的转变,并不是普通人能有的。

但对于没有体会过普通阶层生活不易的人来说,这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事。

(还有,穿着价值不菲的西装三件套,坐没什么人的地铁,这是香港耶拜托。

)虽然主角一直在强调,他老了抓不动贼了,才来做检方工作,事实上他隔三差五就在“我要打十个”。

他一个意气风发的中年人,整天热血沸腾时不时给别人灌鸡汤,毫无半点生活的疲惫或者英雄迟暮的沧桑感。

(还有,和吴镇宇房子里打架的桥段看得我黑人问号,道理我都懂,但是能不能不要拍得这么男人至死是少年外带莫名其妙,你们是读法律的啊救命)甚至在与高层们喝酒时,能如此不识时务地说出这一口酒抵得上穷苦人一个月的生活费,这波体恤真的未免太浮于表面了。

在「误判」看来穷人的苦仅仅是吃得差,住的差,没有钱。

而真正的穷苦可能更多是被“越穷越倒霉”折磨的窒息感,底层混乱无序所叠加的多重伤害,以及眼里无光的那种绝望感。

「误判」希望做到“又要……又要……”,法庭戏要精彩,动作戏要刺激。

其实文戏部分编剧做得还行,能让人看进去,但是因为需要穿插大篇幅的动作戏,情绪常常会断掉,强行把观众从思考故事转为感官刺激。

文戏需要做得好,是需要细节和铺垫的,但是因为这里需要把很大一部分时间让给武戏,导致文戏对故事及深意的探讨浮于表面,故事推进靠反派团体“降智”,比如跑去杀掉倒霉蛋的爷爷这就没什么逻辑,摆明了告诉全世界倒霉蛋就是被陷害的嘛(就这水平,这些boss这些年是怎么做成这些刀尖舔血的生意的?

),但是不降智就没办法推进剧情。

拆掉武戏,文戏的弊端就会非常明显。

但是好在是甄子丹的戏,武戏的动作流畅加分,可以让人忽略掉文戏的羸弱(再说如果没有武戏不就成了低配版的「毒舌大状」了吗?

)总之,电影能看,作为商业片娱乐一下周末,是还不错的选择,毕竟故事的过程不算压抑,结尾时正道的光还是撒在了好人的脸上。

 9 ) 检控官不能放弃对正义的执着

本片称得上是近些年来拍得极其出彩的律政题材电影,同时巧妙地结合了犯罪和动作的元素。

故事的主线是身为检控管的霍子豪出于内心对于正义的执着,对已经做出宣判结果的案件重启审查,极力还原真相,给予被误判的少年以清白。

其实案件本身的具体内容并不是全片的重点,但自始至终都给观众带来很强烈的神秘感,会产生究竟是不是有更强大的幕后黑手再暗中操纵着宣判审理的全过程。

果然,在第一次宣布判决结果后没多久,真正的幕后大佬就悉数登场了,甚至于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怪事,比如马伯突然就被人残害了。

这一块的叙事稍微快了很多,让观众们有些猝不及防。

不过那一波三折的剧情还是能时刻吊着观众们的胃口,让观众们在一次次纳闷之后产生想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终于正义战胜了邪恶,冤案得以昭雪,坏人也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蒙冤的人也逐渐恢复了名誉,重回了正常的生活。

这一切真的要感谢始终坚持正义的霍检控官。

另外,本片当中的各场打戏也特别值得大力称赞,子丹哥的武打动作一如既往地是那么拳拳到肉,他贡献的那一场场打斗场面都很有视觉冲击力,尤其是结尾处在地铁这么狭小空间里与罪犯的搏斗对决,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10 ) 【转】颠倒现实的《误判》

【转】原创 阿罗汉 阿罗汉不约 2024年12月28日 21:48 广东

我一向很喜欢看甄子丹的电影,强健有力、正直勇敢的荧幕英雄形象一直鼓舞人心。

此次的《误判》一如既往的精彩。

电影讲述了一名底层青年马志杰将住址借给他人代收包裹以赚取一点生活费。

但没想到此次收到的包裹是一公斤可卡因,马志杰被以贩毒罪检控。

马志杰是无辜的,但主动为他提供援助的律师认真分析案情后,告诉他胜诉机会渺茫,最好还是尽快认罪,这样可以减轻刑罚。

然而,这援助律师其实很有猫腻,正是毒贩(借他地址的第二被告)为马志杰再次设的圈套。

于是马志杰承认贩毒。

甄子丹扮演的律政司检控官霍子豪发现了其中的疑点,他怀疑马志杰是无辜的,真正的毒贩是第二被告。

但是他并没有证据,而且马志杰自己已经承认罪行。

对于已经板上钉钉的结果,霍子豪顽强寻找新的线索和证人,鼓励马志杰上诉。

过程中还要对抗律政司内部上级的敌意,以及来自法庭的偏见。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马志杰最终沉冤得雪。

这个事的反差在于,律政司的职责在于将嫌疑人定罪,而作为检控官的霍子豪发现了案情疑点,不顾律政司的声誉和上司的压力,坚持为嫌疑人洗脱冤屈。

社会当下追求公平正义的理想与艰难现实之间的反差,令这种剧情的设定十分打动人心。

电影结束,影院退场的灯光亮起,寥落的几个观众久久没有起身离去。

荧幕上闪现出“本剧由真实事件改编”,更是为观众的内心增加了惆怅和沉重。

我很好奇真实案件的情况,于是查了一下,还真是真实案件,也真的是改编。

然而,让人略感不快甚至有些愤怒的是,电影《误判》的改编却是完全颠倒了事实。

电影的原型事件是香港2016年发生的马家健案。

马家健当年20岁,无案底。

工友洪志谦借用马家健的住址用于收取一份快递包裹。

2016年10月19日,一份来自巴西的快递包裹向马家健家中地址投递,洪志谦告诉马家健,邮政会送来一份领取通知单,但马家健不必自己去取包裹,到时候把领取单交给他即可。

10月26日,马家健告诉洪志谦已收到领取单。

洪志谦便指使马家健在地铁站与他交付领取单。

最后经两次更换会面地点后,一位叫阿强(Ah Keung )的人受洪志谦委托来取走了领取单。

马家健还问这位阿强索要了1000元。

后来在法庭诉讼中,检方认为这1000元是马家健协助贩毒的报酬,但马家健声称这不是报酬,而是与洪志谦赌球,洪志谦赌输了对他的欠债。

但这个包裹早已被海关跟踪,这份来自巴西的包裹藏有一公斤毒品。

11月3日,马家健在家中被拘捕,受控贩毒罪。

案件相关方的真实角色如下:大律师张晓惠、师爷陈强利,与电影角色一致,受真正的毒贩洪志谦家人指使,刻意诱导马家健承认有罪。

律政司检控负责人梁卓然。

与电影角色霍子豪截然相反,法官屡屡提醒案情疑点,他理应知晓案情蹊跷,却始终坚持检控马家健贩毒罪。

2017年8月28日,由于大律师张晓惠、师爷陈强利的诱导,马家健在香港东区裁判法院认罪。

按照香港法律体系,重罪将由高等法院判刑,于是案件将转至高等法院等候判决。

此时,马家健才发现案件的进展与张晓惠、陈强利所说不一致,自己将被判重罪,于是决定翻供。

2017年11月21日,案件在香港高等法院开庭,马家健推翻之前的认罪。

审讯过程中,高等法院法官陈庆伟发现了案情疑点,怀疑马家健此前的认罪极有可能是受胁迫和误导,于是多次提醒检控方。

甚至措辞强烈的提出:案件“dubious background facts(事实十分可疑)”, 评论检控方的指控“doesn’t seem right to me(在我看来是错误的)”。

法官质疑被告律师团队有将罪责推给马家健,以换取洪开脱,认为控方应撤控,否则若最终达到罪成裁决将会非常荒谬。

并为此决定法庭延期两天,要求检控官重新考虑立场。

这些艰难的过程都被记录在后来上诉法庭的判决书中。

但检控官态度十分坚决。

案件历经两年拉扯,2019年4月,陪审团以5:2裁定马家健贩毒罪成立,判刑23年。

那么到底是谁帮助了马家健翻案呢?

是香港大学法学院首席讲师张达明(Eric T. M. Cheung )。

2021年7月,上诉法庭裁决马家健无罪释放。

至此,马家健已受冤服刑5年!

与此同时,律师张晓惠、师爷陈强利被控串谋妨碍司法公众案。

媒体挖掘出了很多黑历史。

在后续司法程序中,陈强利到2023年9月认罪,被判处监禁3年。

而张晓惠官司打到今年3月,最终脱罪。

了解真实案件之后,再看电影声称的“依据真实事件改编”,怎么看都觉得滑稽和令人反感。

影视剧固然可以天马行空,但颠倒现实虚构后声称“依据真实事件改编”,对观众的误导就很严重了。

因为宣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权力,影视作品确实无形中就会潜移默化的改变理念。

比如我身边有人就是认为平安夜就是外国人杀中国人,比如他们就是认为美国大兵动不动就举手投降,我们才能勇敢的以胸口挡枪(一不小心暴露了我的阶级出身)。

影片还刻意营造一种97前后的政治分别。

电影中大法官喝着十几万一瓶的红酒,面对律政司司长都高人一等的姿态,以及洋洋自得的宣称只有97年前和自己相识的人才有资格称他为大老爷。

这些情节,自然奉迎了香港这些年来法治秩序变动的一系列现实。

而且,还有一个与Eric T. M. Cheung——这位真正帮助马家健洗刷冤屈的港大法学院首席讲师——有关的事实令影片不得不做如此颠倒黑白的改编。

于是,现实中的英雄在荧幕上被隐藏了,而现实中的“坏人”变成了荧幕上的英雄。

真正帮助马家健洗刷冤屈的是谨守理性的法官、是提供援助的法学院教授、是香港依然拥有着的新闻自由和新闻媒体。

与在内地票房翻红反差巨大,《误判》在香港的票房十分惨淡,号称耗资3亿元的巨制,12月21日香港首映,截至目前,刚过300万元。

与之相比,制作成本1500万的《破·地狱》上映44天,香港地区累计票房已达1.3亿港元。

这个结果或许并不令人意外!

毕竟真实案情摆在那里。

只要了解了真相,人们当然知道,我们应当信赖法治而不是祈愿检察官的正义感,我们生存在现实中,而不是生活在宣传里。

参考:马家健案判决书案号:CACC 297/2019https://legalref.judiciary.hk/lrs/common/search/search_result_detail_frame.jsp?DIS=137806&QS=%28CACC%7C297%2F2019%29%7C%28CACC%2C297%2F2019%29&TP=JU

《误判》短评

本来值四星,但地铁都打停了,特警、武警的还没到,这就不很不中国,得扣分

7分钟前
  • 田文和等待
  • 还行

剧本太大男主金手指,原以为甄子丹转去律政司是弃武从文了,结果变成了升级版的武讼师,以一敌百的戏也敢拍?好吧61岁花甲老人再就业,基本就没其他人什么事了。电影倒是提供了香港法制的一个有趣切口,能窥见步步为营的司法纠错。

1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甄子丹肉眼可见的老了,武戏已然失去了从前的利落与爽感,但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能接受也得接受。好在文戏还算是撑起来了,整体节奏称得上紧凑,给个三星没任何毛病。

13分钟前
  • 南宫非攻
  • 还行

香港律政司的宣传片,相当于内地的检察院。这个案子感觉非常小题大做,生硬地加了贩毒集团一条线和几场可有可无的打戏,念了很多口号才凑成一部电影,文戏挺电视剧的。甄子丹西装暴徒的武打设计还算可以,郑则仕,吴镇宇,许冠文老几位的戏都很舒服,要看一定看粤语。

15分钟前
  • 麻绳
  • 还行

国语配音太垃圾了,坐在电影院真是如坐针毡!有史以来第一次提前离场!

17分钟前
  • 蕻空加油!
  • 很差

凡是有傻逼逻辑的一律零星,傻逼也看出甄子丹演的检控官是在帮当事人,但当事人一开口就是你怎么帮得到我,他的爷爷更是开口就骂。反人类啊,零分!

22分钟前
  • 留白
  • 很差

勉强还行(主要是行在最后一场地铁动作戏反派死于脚底板受伤一下子联想到《武侠》整个人笑到不行)

27分钟前
  • 外苏
  • 还行

文不能测字,武不能傍身。

28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较差

新晋地铁战神

33分钟前
  • 落雨燊
  • 还行

好吓人,代收快递被判27年;更吓人的是,这事真实发生过。文戏律政+打戏飞檐 55开,不会武功的警察不是好检察官,导火线和杀破狼的甄子丹回来啦。文戏最好看的一场,是丹哥和许冠文在法庭那段,是真会演。打戏有五六场,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开头第一人称视角,和最后列车关灯那段沉浸体验,列车上飞来飞去,飞天绞技,张力拉得满满的。丹哥里面说“膝盖废了,跑不动了”,突然的泪目措不及防。即便这样打出来也比好多20岁的小伙帅,我觉得怎么吹都不为过。一定看粤语,一定看大屏幕。

38分钟前
  • WIKI魏
  • 推荐

7.0|一部兼具爽感与缺憾的律政动作片。甄子丹首次挑战检察官角色,地铁车厢近身格斗戏依旧凌厉生猛,延续了其标志性的实战美学。张智霖饰演的邪魅律师堪称惊喜,优雅表象与阴狠内核形成强烈反差,可惜角色弧光稍欠雕琢。 影片以真实冤案为基底,通过双线叙事展现司法程序漏洞与个体抗争,法庭质证环节的针锋相对颇具戏剧张力。但部分情节推进依赖巧合,权谋设计略显粗糙,削弱了律政题材应有的逻辑缜密度。值得称道的是对司法效率与公正的辩证思考,天秤微颤的镜头语言颇具隐喻意味。 总体瑕瑜互见,作为类型片虽未突破框架,但硬核动作与律政悬疑的嫁接仍值回票价。若能将文戏打磨得更具深度,或可成为港产片新标杆。

39分钟前
  • 天鹏
  • 还行

主打的还是甄子丹的动作戏,剧情上比较简单没有太多层次

40分钟前
  • LOVEYOUMORE
  • 很差

对本片抱有任何动作类型片期待的人都应该转身就走,因为你绝对不想在年末看见一部无笑料纯享版《第二十条》。甄子丹在本片中的形象简直伟光正到如同一尊铁打的雕像,不仅公开顶撞上司并且直接和大领导打成一片:如果对方不讲理,我将重拳出击!甄子丹对动作场面的想象力太差了,号称以一敌百的大场面是帐篷代替甄子丹完成的,既然不知道怎么拍,干脆躲起来一顿喷烟雾敷衍了事。最后一场电车连战给人的感觉只有硬、莽、痛,完全看不出一个以动作戏码见长的演员所应该具备的空间意识,如果将扶手、座椅、车窗、隧道这些物理上的动作设计点位交到洪金宝或者郑保瑞手上,不知道要连贯多少倍。现在只有一团乱战,遍地玻璃,蛮力血腥,大内贵仁也救不了。大量密集的文戏,一度怀疑是《寒战》路数,结果证明我高看他了,他不过是想拍一部律政司暖心宣传片。

43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较差

还好,甄子丹还是能打的。不过律政司居然没黑的???才知道有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

48分钟前
  • Amy
  • 推荐

子丹终于有了自己的子弹列车。没想到打戏这么重,这么下本,其他主旋律部分没什么太大意思但也玩得下去。(最大的BUG大概是,小伙子收人家一千蚊借地址收快递这么蠢且明知犯法的事,被抓后居然还能全程表现得义正言辞好像自己全是被冤枉的一样)

50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奇奇怪怪 无力吐槽

51分钟前
  • 愉快幻觉🕳🎧
  • 较差

做了警察再去做律师,仍然守不住公义,璀璨的明灯是要打出来的。只要蒙眼执剑的女神握不住天平,这世界就永远需要瞎眼的夜魔侠在黑夜守望!

55分钟前
  • 影启缘末
  • 还行

叶问重生之我在21世纪香港当律师。就问你见没见过这么能打的律师吧(×)。不禁令人疑惑这到底是司法片还是动作片啊😰

56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开始的法庭戏和查证据还挺精彩的,后来就感觉强行为了安排打戏,毒贩也不带脑了。后面剧情的发展就全用打戏推进,用打戏做了电影的高潮。我本来还很期待法庭上甄子丹和张智霖的继续对决,结果张智霖这个角色也写得虎头蛇尾。但是开头的打戏和停车场救爷爷的戏还有年轻警察的巷战打戏拍得令人印象深刻。但冷静下来想想,检察官做辩护律师的事,辩护律师全程打酱油,真的很吊诡。

60分钟前
  • 森夏
  • 还行

半部《毒舌大状》+半部《导火线》。

1小时前
  • Leo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