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堀北真希,所以看了这部电影。
最初只是看了有关于电影的几张海报几幅图片,但是夜的造型,尤其是最后的那张照片,真的帅气又冷峻。
我爱你,我一直在你身边,但是我们永远不能见面。
这样的情感,这样的守护,是第二人格对主人格无条件的爱与守护。
小的时候也看过一些双重人格的电影电视剧,第二人格往往都是主人格受压抑的产物,有好有坏,但是看了之后,不禁羡慕,自己孤独的时候、受伤的时候,总是也希望能分裂出第二人格来陪伴自己,守护自己,不过, 一直没成功而已。
作为家庭里的唯一的孩子,有的时候真的希望自己身边有一个能陪伴自己的人,不要每次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玩游戏,不是每次害怕都是自己一个人硬撑,有一个看不见的只属于自己的人格,陪伴自己,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吧。
奈特(日语发音)等于Knight,在英语中是骑士的意思,骑士,守护自己的公主,那样的坚持和认真,最后同样愿意为了这份守护而牺牲自己,那是怎样一种爱,我爱你,一直都爱你。
李斯特的《叹息》贯穿电影,悠扬的音乐,舒缓的剧情,简单的人物,勾勒出一个舞台,只属于三个人的舞台,那里有爱情,有守护,有牺牲,有坚持,即普通又伟大,爱自己,爱他人。
奈特是帅气的,她孤独,冷酷,港是平凡的,她单纯,简单,软弱又坚强,修是诚恳地。
无论怎样的情感,在这现实中,始终都要面对生活中总总的不尽人意,种种的挫折和压力,港在奈特的守护下慢慢成长,但是她种有一天会离开这种呵护,自己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奈特面对的是一样的情况,港总有一天要走自己的生活,而奈特存在的意义就是守护港,没有了这份守护,他存在的意义又在何方,而自己如果一味的去阻挠港获得幸福,又同样失去了自己是为了港获得幸福而存在的意义,所以奈特选择的牺牲。
修的复读以及家人的压力,使他的生活阴云密布,但是他对港的感情是真实的,即使面对港的人格分裂问题,很多人不喜欢修,因为他看起来呆板又木讷,不过换个角度看看,也是个帅气的男孩,看到他对港的坚持,对自己爱好的坚持,对奈特的承诺,就知道他也不是一个坏男孩。
平平淡淡的节奏,平平淡淡的日子,在平凡中坚持自己的坚持,最后总是会有阳光灿烂。
奈特离开了,夜已经过去了,剩下的,就是白天,希望刚和修能够幸福的在一起,为了奈特的牺牲,为了奈特的心愿。
不能在一起的恋人,逝去的最爱自己的自己,曾经的过往,在成长之后,都必须选择继续前进。
A.縱使時光相隔百年遙。
仍感你心近在咫尺。
所謂情書。
那麼大概我們的確應該是在討論壹本書吧。
無關收發。
那麼書寫時候的情分用了幾帕就不必深究。
空間的交織。
時間的沉澱。
無數必然的巧合讓人心顫。
曾經。
我愛戀的男子提到時無間。
一如空無間。
痛苦中的沉靜安寧讓人強大。
我中意可可含量高的巧克力。
《東京少女》。
B.擬重疊的雙重標準。
感性的理性分子。
如果連我們都不能成為平行線。
那麼。
如果問起來。
一定都有個因由。
偶然這個說法不過是糊弄人的。
聳人聽聞或者平淡無奇。
我說。
有底線。
無極限。
冥冥之中的按圖索驥。
說出來實在了無生趣。
更無必要取專業角度。
啦啦同學說。
原來每個人到頭都只是愛自己。
我說。
每個人心裏都住著一個《東京少年》。
http://ashleyvivian.spaces.live.com/blog/cns!A2D218B02B27E74F!898.entry
我们都是双重的吗?
时间都是旋转的吗?
伤痛都是凝固的吗?
夜,她是说走就走的吗?
美奈都,不是你的错。
修,你的眼里怎么满是懵懂?
那面镜子,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吗?
这,就是苹果和邮箱垒成的东京少年。
夜我们同食一只苹果夜我们同写这一封信夜 你是我的黑夜我是你的白昼夜当黑夜爱上白昼她们注定不能够相见虽然你比任何人都要爱我只是 我们终不能在一起
本人一向不喜欢这样冗长沉闷的片子,尤其是日系中比较抑郁的。
但是今天突然看了,看完了之后还有点感慨,所以上来酸一下。
堀北真希演技太强大了,第一次在野猪里看到她,发现这个女孩子其实蛮漂亮的为什么要演成那样奇怪的个性呢?
看完东京后,我才知道她其实是一个演技很高超的演员,她彻底地把主角的心理阴暗面表现出来,每个眼神都那么到位。
因为前些日子拍了写真,我发现其实演员或者模特他们的表现力都是一般人所没有的,要好好学习,因为我很喜欢拍照片。
然后我想起这些年我们越发自恋的倾向,身边的人也开始释放自我,喜欢自我表现,自拍就是经典的例子,有些人据说特别喜欢照镜子,我就特别喜欢把自己的日志或者照片一看再看,有点像老人了。
但是还是百看不厌,甚至越来越喜欢。
我在想为什么日剧中好多都有这样的阴暗表现呢?
看了还蛮怪异的那种片子也特别多,是因为日本国家的特征吗?
看到许多阴暗一面,人性的压抑面和特殊的发泄方式,有时会怀疑看这些会不会心理障碍,所以每每都要深呼吸,然后作好心理准备再看,你们会这样吗?
又见『双重人格』。
少女在幼时去游乐园的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导致父母双亡,这童年的极度阴影使得少女的心中分裂成了两个人格——清纯温柔的A和男性化的B。
少女认为童年的车祸是自己害死了父母,便将这部分的黑暗记忆统统封存给人格B。
人格B只在夜晚出现,与人格A通过日夜交替的书信联系(笔友),并经常在重要时刻作为柔弱的人格A的保护者出现。
人格A失去了童年的记忆,却可以像个普通人一样生活,天真美好。
这一切,却因为少年C的出现而发生了改变。
少年C爱上了少女(人格A),却遭到了少女(人格B)的排斥。
好在少年C的父亲是脑科的医学专家,经过一系列事件后终于搞清楚了少女『双重人格』的真相。
最后,少女(人格B)与少年C展开了最终的对峙——少年终于让少女(人格B)意识到后者自己其实正是破坏少女(人格A)人生幸福的最大阻碍。
经过痛苦的思想挣扎,少女(人格B)正视现实、并决定退出——最后的最后,少女(人格B)自我消亡,而少女(人格A)与少年C恢复了正常的恋爱。
我的评价:倘若从治疗的角度而言,这个疗愈的过程其实并非彻底的成功——因为从电影最后的镜头来看,少女(人格A)其实还是没有能够了解到整个事情的真相 ——也就是说,编剧并没有将两个人格和谐地交融,而是让人格B『自杀』——只剩下人格A的少女虽然可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终究还是残缺的。
从这个角度而言,这种『残缺』其实也是代表了现代社会普遍的一种『逃避主义』情绪。
从而引发出悖论:其实,就算你不是『多重人格』,你也会很难看清楚整个世界的真相——抑或是,你又如何判断偶而分裂的你自己就不是『多重人格』?
以上。
---http://www.leeforce.com
不做评论,对此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 《维诺尼卡的双重生活》来看,http://www.douban.com/subject/1291877/?i=0欢迎发表看法
早就知道是一部人格分裂的片子可是为了可爱的小崛还是忍了下来,认真的看完。
只打到3星的分数,实在是因为影片太过简单,看到头就猜到尾,甚至到最后小崛拥抱自己那段也挺没新意的,这是实话。
我想导演想告诉我们的不过就是我们心底的某处可能都会存在着另一个性格的自己,并且深爱着我们。
一个甜美,一个冷酷,这两种人格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
我承认崛北的演技还是不错的,尤其那个冷冽的眼神,拿捏得真是不错。
可是架不住太多虚晃的情景,两种人格准备融合的时候我实在是看不下去,快进了,虽然画面是那麽的美妙。
最后男性人格的那张照片真是不错。
我自始至终都觉得主人格其实潜意识里根本就知道那个night就是自己的这个事实,只是装作不知道而已。
讲故事的手法也需要再探究一下,虽然是从三个人不同的角度来叙述,不过,最后那块night和修的记忆有点混杂,修的记忆讲了一半就转到冷酷的night了。。
总有些混乱的感觉
因为少年这两个字,下了这部电影。
没有看之前的评论,没有看简介,简简单单地开始。
从最初的一头雾水渐渐看出端倪,渐渐感动,也渐渐感概——关于依靠,也关于爱情。
一直觉得凡事靠自己是一件特牛逼的事,可真等到只有自己的时候,却是极可悲的。
不得不竖起身上的刺,把自己圈进一个安全的领域,门牌号上写着“坚强”。
小说或是电影中这样的人,特别是这样的女生,才可能遇到那个真心的骑士,不被认为是怪人避而远之,而是愿意冒着未知的危险和挑战,保护到底。
按照定义,这才算真正的爱情吧,因为爱你,所以不放弃,所以,都值得。
在东京少年里看了少年崛北真希,要是自己爱上自己可真方便啊。
最理解自己的人,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人,永远见不到面的人, 纯粹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完全不会涉及到肉体,因为和爱人共用一个肉体啊。
这样不是很好吗?
又一个苹果情节日本的苹果怎么都这么红吗?
带着伊甸园的邪恶
和自己谈一场永不分手的恋爱。
演技一般剧情无趣。
看人吧这片子。
maki的男性人格大爱
自從爸爸媽媽離開我之後 我以為我已經習慣不能喜歡的人相見了。但卻依然沒有習慣寂寞。為甚麼神要把人心造得那麼脆弱呢? Minato 我好想見伱。好想見伱。好想見伱。08/10/3
四星给Maki,我以为她永远只能演邻家妹妹,我错了。
女主生硬男主路人,剧情无聊骗我青春
说不上什么,如果没有人和我讲起,我想我也不会记得。
就是精神分裂。。。白天不懂夜的黑
算了,不容易。宽容一点吧。。。
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局的电影我不喜欢……不过至少也没看到中途就不想看了~
三流电影
啊啊啊,明知道那个是人格分裂,是男人来的,可是就是口水不断……好帅好帅的女人啊啊啊啊啊……胸部啊……大家无视我吧……
还是觉得她演男人很灵~
我们体内都有一个深爱着自己的自己吧~以及对苹果重燃爱意
@2009-04-09 23:43:35
关乎自我保护。
花样少男少女里的感觉好些。东京少年演得不怎么样。
继续坚持看完吧。
唯美的自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