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余生的第一天

Le premier jour du reste de ta vie,你余生的第一天,The First Day of the Rest of Your Life

主演:雅克·冈布兰,扎布·布雷特曼,皮奥·马麦,马克-安德烈·格隆丁,黛博拉·弗朗索瓦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08

《余生的第一天》剧照

余生的第一天 剧照 NO.1余生的第一天 剧照 NO.2余生的第一天 剧照 NO.3余生的第一天 剧照 NO.4余生的第一天 剧照 NO.5余生的第一天 剧照 NO.6余生的第一天 剧照 NO.13余生的第一天 剧照 NO.14余生的第一天 剧照 NO.15余生的第一天 剧照 NO.16余生的第一天 剧照 NO.17余生的第一天 剧照 NO.18余生的第一天 剧照 NO.19余生的第一天 剧照 NO.20

《余生的第一天》剧情介绍

余生的第一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杜瓦尔家是居住在法国某市郊区的五口之家,身为出租车司机的罗伯特(Jacques Gamblin 饰)和妻子玛丽—让内(Zabou Breitman 饰)共同抚养三个儿女长大。长子阿尔贝(Pio Marmaï 饰)早年离家,在外独闯生活;次子拉菲尔(Marc-André Grondin 饰)是一个似乎对凡事都无所谓的散漫青年;最小的女儿弗洛尔(Déborah François 饰)从乖乖女变成叛逆少女,她的反叛时常令母亲不高兴。阿尔贝的离开让玛丽分外伤心,在此之后她转而求学,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随着时间的流逝,父母、子女、兄妹彼此各有各的心事,然似乎总有什么将他们的关系拉远…… 本片荣获2009年法国凯撒电影节最佳剪辑、最佳新人男主角(Marc-André Grondin)和最佳新人女主角(Déborah François)三项大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光之战纪-ZUERST-吉尔莫女孩第七季遭遇海明威毒蛇王后第一季零的焦点幸福又见彩虹你好呀!亲爱的伦敦进击的夫人女子无畏第四季医生的假日哀愁灰姑娘搜索110米栏的天空重案组第三季爷们儿点Y医生:外科医生加地秀树第五季轻熟女时代独自夜归的女孩危机伺伏光影传奇母爱杀机四度空间新活死人之夜悲伤较量复仇之渊彼岸花天在上真实故事绝地突围红颜容

《余生的第一天》长篇影评

 1 ) 风趣温暖的家庭画册

影片的五位主演在接受幕后采访时,首先被问到的问题都是:你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是否与影片中的相似?

母亲和老大都坚定地给出了否定。

而扮演小妹的Déborah François则认为这部电影展现了真实生活的片断和点滴,并将其形容为一幅family portrait。

观看的过程中屡次扬起嘴角,在最后Perfect Day响起时也难免眼眶微湿。

以家庭录像展现美好时光固然不足为奇,但当母亲熄灭投影,四人沉默于渐暗的光线中时,作为观众的我还是不免小有感触。

很喜欢父亲去世前的那个夏夜,一家人围坐谈笑的情节。

(这种以露天晚餐为形式的亲友小聚,已经被我思维定式化为法国人的专属。

)对比此前某次家人团聚时一个个愤然离席的场面,这似乎是印象中全家人唯一和睦的时光。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动情的话,接着马上切了一个远景将其打住,给出一种戛然而止的微妙。

影片的结构其实很清晰,从一家五口12年间的生活截取五个时间点,分别以一位家庭成员作为叙事中心,从而铺陈开一家人的故事。

印象中上一部达到如此时间跨度的电影是关于两口子的[周围的事]。

妄自推断,以“编年史”来叙述五口人的故事难度更高,着实不容易深刻。

而[余生的第一天]说也不长的110分钟却让我感到异常充实并且亮点颇多。

似乎也没有法国电影惯有的“絮叨”,行云流水,惊喜不小。

五个角色各自的性格特征也很到位。

看完全片后再回过头去看第一幕,关于怎么处理家里那条狗的争执,老大Al的强硬固执,老二Raph怠惰散漫,其实在一开始就显露无疑。

之后,小妹Fleur的迷茫叛逆,还有母亲的中年危机,并未踏入陈词滥调,倒都表现得可圈可点。

至于老爸,偷偷给女儿点烟又边教育吸烟“不好”,在儿子的演出现场作老顽童状,自然十分惹人喜爱。

深情一刻,是在母亲的病床前,看到了另一个男人写的字条,小心地藏好,又深深地吻了妻子的手。

而在父亲的角色这里,还带进一个横跨三代人的父子矛盾。

而在此不得不提爷爷这个有些傲慢自恃的老头,面对了人到中年的儿子指责其从不在乎自己的发泄后,在孙子的婚礼上悄然死去。

懊悔而无助的父亲因此执意中断儿子的婚礼,又因此引发了这一对父子长达两年的矛盾。

父亲的爱通常是无言的,现实便是如此。

责怪爷爷家中没有一张自己的照片的父亲,在其死后才发现曾被随身携带的自己儿时的相片。

而后来,Al无意间坐上了父亲开的出租车,父子恩怨便冰释在一瞬间。

父亲看诊时那位医生开的不合时宜的玩笑,无关痛痒,却好似父亲罹患癌症这一悲剧情节的调剂和缓冲,保持了影片整体的明亮色调。

Fleur初夜前看到的儿时的自己,Raph一段没有下文的艳遇,以及父亲对于儿时的回忆,都是影片颇有亮点的插曲。

影片在细节之处和表现手法方面,下足功夫却又不至画蛇添足,这一点绝对值得肯定。

演员方面,对我来说也算是小有惊喜。

大哥Pio Marmaï是个新人。

扮演母亲的是Zabou Breitman,其06年的一部执导作品[l’Homme de Sa Vie](他和她的男人)我非常喜欢,此次算是得以见识其庐山真面目。

小妹Déborah François来自比利时,从达登内的[孩子]中走出,可以说是一支潜力股。

而来自魁北克的老二Marc-André Grondin,在05年的另一部家庭电影[C.R.A.Z.Y]中令人眼前一亮,只是此次Raph在剧中最后年近三十,这么来说Grondin似乎还略显稚嫩。

另外,影片的配乐不错。

作为主题曲的le Premier Jour令人印象深刻。

 2 ) 希望家庭没有让你太失望

关于家庭的电影总是让人深思,看到争吵就像看到昨天歇斯底里的自己,看到和解就会酝酿怎样去跟妈妈说对不起,看到结局就会想跟每一个家人说我爱你,说无论过了多久我都希望你快乐。

但等到片尾曲结束,你从电影中抽离,再次面对家人的时候,"对不起"和"我爱你"却再也出不了口。

这部电影中几乎囊括了家庭中的各种问题,长子的分离,次子的拖延症,小女儿的成长与叛逆,父母人到中年的感情问题以及父亲与他的父亲之间长久的分歧。

一瓶红酒、一条破洞牛仔裤……似乎什么都能让人争吵起来,但谁都知道真正的原因跟红酒、跟牛仔裤什么关系都没有,那只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积攒起来的对抗,年轻人总是怀着幻想说喜欢,成年人总是面对现实说应该。

年轻人永远都不会听信经验之谈,即使因为错误的选择摔得头破血流也会咬牙坚持,等走完这一程才知道生活的样子,等他再回头讲述经验的时候,他也变成了跟他讲经验的大人。

而他的孩子,也会说出他当初说过的那番话。

生活根本没有什么真理,有的只是不同年龄的人。

只是家庭虽然琐碎得令人奔溃,却仍然有那么多人愿意投入其中的原因,或许就是不管有什么分歧你都会在家人有需要的时候站在他身后甚至护在他身前,不管有过怎样的争吵你都能在对上家人投来的目光时笑着冰释前嫌,不管经过了多久的分离你仍然能在家人围坐的餐桌上感受到片刻温馨和安宁。

或许在无数次的争吵和和解之后大家终于看开了生活的琐碎,了解到彼此的珍贵,这个家庭终于守得花开见月明,携手平和得面对生活,也不失为一个大团圆结局了。

想想在你死去的时候能有人捧着你的骨灰撒向心向往之的大海,因为闻到你生前的气息而泪流满面,又何尝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父母对我的爱和付出,但我总是无法面对父亲的否定。

从争吵到逃避到理解,我成长得特别慢,甚至到了今天我依然试图躲在精神的舒适区,希望不要去为生活琐事烦恼,不要去苛责家人,不要为毫无意义的事情而出离愤怒。

妈妈说我永远长不大,我倒觉得我自己看开了很多事情,不再为一点小的得失影响自己的情绪,而是学着去珍惜亲人、朋友,珍惜能为自己和身边人带来快乐的每个时刻。

电影里爸爸说能养育三个孩子,见证他们的成长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我不确定我的父亲是否也有感受到这样的幸福,只是我希望他有,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的某个时刻,我都希望他能因为这个家庭而欣慰。

也希望所有在家庭琐碎中的父母和子女,都能从中感受到哪怕片刻的幸福。

 3 ) 我们和昨天的自己擦肩而过

这是一部法国电影,《余生的第一天》。

首先是一条狗的一生。

一条跟他们生活了十八年的狗。

在这一段我知道了一个小常识:狗活一岁相当于人在世上活七年,所以这只狗实际上有126岁。

它被埋在了一棵树下。

几个特殊的日期构成了电影的段落,就是这样的节奏,不紧不慢的展开叙述。

大儿子在某一天离开家独立;二儿子在某一天梦见了曾经心仪女孩的电话号码;小女儿在某一天给出了自己的初夜;爸爸在某一天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妈妈在某一天和自己的驾考官发生暧昧关系。

大儿子独自生活在爷爷提供的公寓里,并在这里邂逅了自己的爱人。

让我感动的是,他躺在床上看电视时,儿时和弟弟一起模仿电视剧剧情时的情景重现,俩人在不同空间里的有着相同的默契。

镜头剪辑的很自然。

这应该是兄弟俩多年的习惯,才会在看节目时扮演固定角色,说着不知道说了多少遍的台词。

哥哥在重复少时的情景时,不经意间就和过去的自己打了个照面,在他的房间里,和弟弟踢足球,还要带着妹妹一起在男孩堆里混。

喧闹的童年。

这个时候的弟弟,打开已经空荡荡的哥哥的房间,离开时再顺便用手比划比划曾经在门框上的横线。

兄弟俩之间的小把戏,小竞争,比比谁长得快,谁长得高。

共同生活的记号那么鲜明,想抹都抹不掉。

我的弟弟也在家里的门框上划过一道道线,妈妈义正词严的无效阻止后,也就任他去了。

从上初中开始,直到今天,他马上就要进入高三的考场,那些线条增高的速度似乎慢了下来。

在我上高中,一年只能回一次家的情况下,我能清楚地知道线条变化的情况。

在没有我见证的情况下,他依然倔强的慢慢的长成一个男子汉,开始学会开一些小玩笑,不时的讽刺我,当然我也可以心安理得的把所有的重东西交给他,有他走在我身边,我很安心。

时间又过去好几年。

这些年里他们是怎样过的电影没有交代。

整部片子还是顺着时间走的。

小女儿长成了16岁的叛逆姑娘。

画着烟熏妆,听着垃圾摇滚乐,开始学会抽烟,也认识了自己心仪的男生,准确的说,应该是一个已经21岁还在上高中的大男生。

在她决定把自己交给男朋友的时候,她回过头去看见了年幼的自己,柔弱胆怯的自己。

而门一关,她就彻底和从前的自己告别。

就在这一天,她在日记里写道:我余生的第一天。

我们是不是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

斯嘉丽说:tomorrow is another day,纪伯伦说:活着吧,如同今日是末日一样,《American Beauty》里有一句台词:“今天是你余生的第一天?

每一天都是如此,除了你死了的那一天。

”这是不是都是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

我们是不是也曾经对自己说过:这就是我余生的第一天。

这样说的时候,我们不免有些荡气回肠,有些破釜沉舟的魄力和不顾一切的勇气。

当然,真正能下决心改变自己的人很少。

就像留着长头发的老二,过惯了懒散的生活,依赖着父母,有极好的音乐天赋和品酒的能力,但是总是抱着游戏人生的态度。

终于有一天,他开始改变了,对着镜子剪掉了飘逸的长发,还能够厉害的尝出爷爷珍贵的红酒,精准的表达。

整日为孩子操心的妈妈,心力交瘁,看起来总是很疲惫。

她看起来还算年轻,身材虽然还是保持的很好,但是皱纹已经泄露了她的年龄。

就在她人生的某一天,她也想有些不同,就和自己的驾考官之间有了暧昧。

其实,她只是想和从前一样,有丈夫珍惜她,有孩子围着她,而不是一个个离她而去。

当车祸后,一家人围着她,儿子女儿,丈夫,一切和从前一样,她就满意的笑了,虽然脸上的伤很狼狈。

这就像我们生活的某一天,每一天都没有刻意安排。

在日常生活里,情节的推动依靠每个人各种形式的反抗。

在电影里,导演设置了爷爷这一角色。

刻板苛刻的老人不怎么招儿子孙子喜欢。

他有一个癖好:每次见面都要在沙漏漏完后开始说话,他们需要沉默一分钟的时间。

他说的那句话很经典:你需要和时间面对面。

很文艺范的电影。

法国的电影看的很少,偶尔看到这样一部,心里的感动无以言说。

影片的最后,父亲已经离开人世,一家人看着原来的家庭录影,回忆着之前的生活,但是,现在,他们的身边少了一个人。

总是优雅的法国。

在这部电影里我看见了激烈的父子争执,亲情的对抗,但最终都化解在血缘的纽带里。

儿子和父亲最终和解,可以愉快的一起用餐交谈。

一切都会过去。

要是我们每天给自己拍一张照片,若干年后,哗啦啦翻过去,终于清晰的看见,自己是怎样慢慢变成今天的样子。

这个时候我们也就诚实地和时间面对面了。

和时间面对面的时候,就像今天是the first day of the rest life,我们和昨天的自己说再见吧。

不管是曾经留恋的美好的月亮,可爱的淘气的总是欺负自己的弟弟,妈妈哄着入睡的夜晚,和爸爸的争吵和反抗,曾经辉煌的考试,偷偷瞄过的男生,暧昧的瞬间。

 4 ) 去爱吧,就像没有受过伤一样。

《余生的第一天》。

红酒局后,半梦半醒间看一部电影,倒是很适合。

法国人的电影就是可以这样,开一瓶红酒,然后死去。

恩,那是一瓶奥比昂。

去爱吧,就像没有受过伤一样。

去爱吧,就像没有受过伤一样。

去爱吧,就像没有受过伤一样。

去爱吧,就像没有受过伤一样。

去爱吧,就像没有受过伤一样。

去爱吧,就像没有受过伤一样。

去爱吧,就像没有受过伤一样。

 5 ) 别开玩笑,家庭很重要

整部电影围绕的是一个家庭和三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出现与父母矛盾的话题展开。

中间过程似乎有点冗长,有些部分其实可以适当删减。

喜欢片尾,人总是在离别时醒悟,总在将要分手时才能相处融洽,或许已知时日不多,才悔当初为何没有敞开心扉解决矛盾。

父母是孩子们的保护伞,因为是义务所以总觉理所当然,吵架便会放大他们的所有不好,其实回头看看他们一直都在那,从未离开过我们,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

片中能看出欧美普遍的家庭现象就是孩子长大总想搬出去住,并且也不会赡养父母,大儿子是个不错的医生,至少片中看来收入还算不错有着高级办公室,但老爸依旧开自己的出租车,孩子们都搬出去时他们注定要在自己的房子孤独终老。

片尾父亲得知时日不多,最后一次家庭晚餐时对孩子们说,“别开玩笑,家庭很重要,看着你们三个长大,是我最幸福的事。

能有孩子是最美好的经历。

”尽管曾矛盾至深,摔门争吵打巴掌,但都因为爱才会这样做不是吗,尽管偶尔他们也有错。

最后面向大海,妈妈 2个儿子 一个女儿,偶尔觉得家里多几个成员事件如此幸福的事,开心能分享痛苦能依靠。

非常喜欢最后的片尾曲。

 6 ) 非名人的“私人生活史”

初看片名,喜欢得很,以为这部法国电影会伴有深深的存在主义的味道,就好像《别忘记你会死》、《死后方生》、《人总是要死的》等……在我的记忆中,此类作品要么讲人在意识到死亡这种意义消解体后的荒谬感,要么谈及如何对生命时光进行筹划,要么表明应该承担自身抉择的责任等的问题。

不过这部法国电影讲的却不是此类故事。

它是一部关于一个普通法国家庭当中六名家庭成员的“私人生活史”,当中有笑有泪,有悲有喜,人物真实饱满,感情细腻,确是一部值得推荐全家人一起收看的温情大片。

在这六名家庭成员的故事中,我最喜欢小女儿Fleur的故事:Fleur在16岁生日那天把第一次给了小混混萨夏,在完事以后,萨夏离她而去,Fleur为自己的决定感到万分后悔,觉得人生宝贵的第一次或许应该献给Eric,于是她在日记本中记录下“余生的第一天”……很多年以后的某天,Fleur彻夜不归,她妈妈在整理女儿Fleur的房间时意外发现了那本日记本,偷偷撬开那本日记本后,她这才知晓自己女儿的成长史:原来Fleur后来去找Eric了,而Eric后来又喜欢上别的女孩,后来Fleur又因为太过伤心,居然通过与陌生人上床的办法来逃避痛苦,再到后来,Fleur怀孕了,后来又堕胎了……堕胎的时候,陪伴在Fleur身边的是她的女性朋友,而不是她的妈妈,Fleur自问“那个Fetus(胚胎)去哪里了?

”身旁无人回答,于是Fleur只能自答“去垃圾桶那里了吗?

”我不太了解别人的生活状况,但就我个人而言,我的父母基本上是不知道我的个人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的。

其实不是我不想说,而是他们根本不会坐下来和我聊天,也不会尝试去了解我对生活的看法,尽管也有可能是我不够主动,但我想责任在父母。

甚至很多时候,我都会想是否我的想法和生活经历就不值一提呢,抑或是我们的社会太过于内敛,太缺乏那种西方电影当中常见的家庭温暖呢?

我找不到答案,所以只能搪塞给自己一句:我不出名。

在过去的一年,我拥有很多时光能够和我父亲单独吃饭。

他是一个非常内敛的人,但慢慢地在我的追问下,他会讲他很多的生活经历,讲他青年时期在四会当知青时的故事,讲他九二年当上副经理时的工资,讲他后来怎样下岗了然后又重新再就业,讲他现在的工作表现和公司中的人际纠纷处理,还会讲到我们家族的历史以及宗亲关系……在很多个瞬间,我在聆听我爸爸讲这些故事的时候都会发现他脸上会有一种欢愉的亮光,我想他一定是很开心,他一定很开心能与我分享他的生活经历;也有很多个瞬间,我都感受到原来静静地聆听本身就是一种关爱,原来能够找到一个愿意静静听你讲述过去的故事的人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二十几年来,我第一次说服我自己:我应该有个孩子。

在电影《余生的第一天》的结尾部分,有一个场面感人至深:故事当中的“爸爸”在餐台上面对着夫人和三个子女深情地讲:“看着你们三个长大是我经历过最美好的事情”。

那一刻,我想类似的话一定也深埋在我父母的心底的。

最后,引用一下鲍曼的话,他说对死亡的反应有两种策略,一种是现代的,一种是后现代的。

后现代的策略是一种解构“不朽”的策略,它会使到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引人注目的中心,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提升到只为“伟人”预留的位置上。

而我想这种后现代策略也必定适用于“私人生活史”,并非只有名人才能讲述他的“私人生活史”。

所以,一起聆听和书写吧!

 7 ) 传统主流价值观之下的欧、美融合

这部电影真正的审美意味在于它通过探索传统家庭对人性、对人的情感的压抑,来呈现个体对命运的抗衡,由此产生质疑,做出突破,人性之美便随之破土而出,在这样极大地震撼了人的心灵之后用真情维护了传统主流的价值观。

该片既有法国片一贯的对人的生活状态的描述,又运用了美国式的叙事法则,展现出了更加复杂和多重的人性与人的情感。

 8 ) 余生的第一天

知道怎么走吗?别担心走错了路?你走错过吗?突然间 发现自己迷路了,周围没有人盼着能看见辆出租车?或者这就是家庭的力量。。。

举重若轻的化解着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但很多时候的冲突或许都只是因为一时的冲动之后却又碍于情面,可是血终究浓于水没有什么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真的这一段的对话给我留下的很深的印象父亲巧妙的回答足以打动所有人看完这个片,尤其是最后的那些零散回忆的片段往往就会联想到自己生活中有那么多看似迈不过去的坎儿实际上都只是余生的第一天的开始就像面对黑白喜事究竟是应该缅怀过去还是应该庆祝当下的幸福或许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是生活不会因此而停滞关于爱情,关于老去生活中总是有太多的痛苦和不安这一切都没有一个标准的解决方案或者这个片儿太理想化但真的生活中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当一家人重新坐在一起所有的问题都已经被时间所冲淡。。。。。。

 9 ) 余生的第一天

前半部分 觉得很糟心 想象着自己以后也要围绕着家庭 孩子 丈夫团团转的生活 感到恐惧。

从故事中的妈妈被车撞后 一家人似乎都打开了心扉。

爸爸和儿子讲述自己学生时代的趣事这段让我感到很和谐很温暖。

结尾父亲去世 又将氛围带向忧伤。

生活就是这样,痛苦 难过 孤独等等占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 这样才显得幸福快乐的可贵

 10 ) 《余生的第一天》:生活的滋味与气息

(芷宁写于2009年5月22日)关注家庭生活的法片总以细腻自然的笔触暗涌出繁复微妙的情愫,在叙事时,每个生命体所需面临的问题一个也不少,如生老病死、矛盾隔阂、迷失叛逆,却都以相对淡然恬静的手法真切再现,不激烈,不造作,也不故作深沉。

显然这些滋味也没放过《余生的第一天》里的这家人,在导演雷米·贝桑松的解构下,故事呈现出可人的原味,有如微风拂过水面,带来些许漾开的波纹和水晕。

演员的表演舒展自如,仿佛水过无痕,却能将心绪的千山万壑全景再现,如当家庭矛盾被激化或和解后,大都经由围坐餐桌的这家人的几句言语、几个神情就已达意,颇有水到渠成之感。

尽管借用家庭录像带的手法已被很多影片用过,然而用在这部影片里似乎很妥当,伊始晃动的手拍就令专属于家庭的暖暖气流扑面而来,继而主创们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度和再现功力便汩汩而出,其中不乏细腻动人之处。

如父亲罗贝尔(雅克·甘布林饰演)死后,母亲玛丽-让娜(扎布·布雷特曼饰演)将他身前的工作载体——TAXI默默地罩起来;再如,母亲独自坐在副驾驶座上,将父亲的吹气腰垫置于鼻端下方,并打开塞子,心醉地眷恋着那里面存有的丈夫的气息……片中所述的家庭事件较琐碎,所幸采用了灵活的光影语汇来梳理整合,如个人事件与家庭故事的交织并叙,表现主题意图的画面叠加,涌动情境的个性化对白,营造氛围和心绪流露的应景配乐(顺便一说,该片的OST不俗,既贴合剧情,还具备角色所经历过的时代感),于是该片结构看似跳跃而随性,实则内里清晰,主要选取了五口之家生活中最重要的那几天交汇呈现,并加以流畅的剪辑,使得影片内容充实且具有相当的观赏性。

在1988年8月24日这天,杜瓦尔家的长子阿尔贝带着家中18岁的老狗去人道安乐,此时有着艺术家气质的次子拉斐尔也刚18岁,小妹费洛尔在狗狗坟前说道:“没有你,从此这个家再也不会像原来一样了”。

这话也像是对大哥阿尔贝说的,已工作三年的阿尔贝选择了离家独立生活。

入夜,阿尔贝在小家、拉斐尔在老家,同时重复着电视播出的一部老西部片的对白,此时一段记忆被接入,少年时兄弟对此片台词动作的模仿——这段充满生活气息的回忆,令影片顿时弥漫出生活和感怀的味道。

接下来影片跳转至1993年12月3日,这天小妹费洛尔(黛博拉·弗朗索瓦饰演)16岁。

这是注定晦涩的一天,费洛尔从女孩成为女人,却经历糟糕,大哥和父亲起了争执,还打了二哥……影片用一个颇具意味的场景表述了小妹彼时的心路,当她正要关上卧室门时,眼前幻化出了还是小女孩的自己站在门外看着她关上门,并在门外看到血从门缝底下溢出……这天,费洛尔在日记里写道——“这是我余生的第一天”。

成长的苦闷和酸涩是必修课,现轮到了费洛尔,这不是化个烟薰妆、穿着颓废就能轻松混过的时段。

二哥拉斐尔也曾搬出去独立过,在遭遇心碎后就撤回了家,在影片即将结束时终又搬了出去。

许是该角色性格拖拉的缘故,他的历程也在不同时段以倒叙或插叙的方式来体现,一见钟情所得到的电话号码,需得借助多年后的陡然想起才能付诸实践,然而打过去却已是物是人非。

祖父的去世和爱情的无望,让拉斐尔颓然到差点“像个婴孩”。

有关母亲的境况,其实一直出现在所有家人的每一天,只是对她于衰老的恐慌多了点表现。

当然,她通过日记本了解到女儿经历的章节,被拿捏的更为出彩一些,也是影片的动人处之一:母亲从那些逐渐从明朗走向阴颓的文字里,从女儿隐瞒着的经历中,如失恋、堕胎,了解到不被家人所知的费洛尔。

而导演也将费洛尔的种种遭遇依次填充在同一个空间里,每次出现都带着深深的伤口或决绝的神情,其中母亲犹如看到堕胎后的女儿席地对坐、落泪并无助地问她“要将它放到垃圾桶里吗”的场景更为惊心。

父亲罗贝尔的故事也穿插在家人的每一天,而他的心结还沦陷于和自己父亲的隔阂中,在老父亲离世后,罗贝尔才发现了那份“明贬实爱”不善表达的情感,心绪产生了难以言表的变化,于是当长子婚事遭遇祖父去世,关于婚宴是否继续的问题,成为了这家人最大的争端。

影片在最后一天里着墨于罗贝尔,当开了30年计程车的他打算退休时,这位生于1945年的男人却要以55岁的年纪离开人世了。

就像生命中的那些如常和无常,罗贝尔和长子和解于去世前的四个月,次子此时也已走出了阴影,做起了餐厅葡萄酒推介,而这项品评红酒的技艺曾是罗贝尔抱怨老爸不肯传授给他的,老头却传给了孙子。

小女儿终于走出了苦涩,收获了爱情,懂事地为父亲送上护腰气垫……似乎人类家庭总在重复着类似的戏码,如代代必有的亲子隔阂,有时候对子女难以讲述的事,却能和孙辈轻松谈及,为人子女时,总讨厌父母的出言贬低和强势干涉,可一旦升级为父母就又不自觉地变得嘴苦且强势,“家庭是扼杀感情的机器”,还是维系亲情的纽带,实际上,兼而有之。

有死亡必有新生,这是生命的规律,目送母亲将父亲的骨灰洒向大海后不久,片尾,费洛尔拿着验孕笔,感触良多,此时Etienne Daho的一首《Le premier jour du reste de ta vie》响起,歌曲亲切温和、略带忧伤又蕴含希望,籍由观影的余味,能一直听下去,直至字幕结束。

(若听片尾曲Etienne Daho的《Le premier jour du reste de ta vie》,可去http://nicolew.blog.hexun.com/33002462_d.html。

《余生的第一天》短评

可惜我的心不够平静

5分钟前
  • 蓝嘤
  • 还行

配乐太泛滥,影响观影情绪,感觉不太像法国电影。

10分钟前
  • 较差

法国电影烂起来真是没有下限,歌倒是不错

12分钟前
  • 流克纳
  • 很差

主题是人类养孩子这事是好的。。。亲情不变。。。爱的需求。。。。观后感神马的。不痛不痒。主题与预期。。。两极。。。绝症者的意识流神马的。。。

13分钟前
  • 灰块
  • 很差

法国teenage,无感

18分钟前
  • Mr.GOOD
  • 还行

1-3-2010@pipi6.5/7。我只看得到美男。。。

20分钟前
  • 陳迦陵
  • 还行

平凡人的一生。

23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还行

越来越喜欢法国电影的节奏和气氛了……

26分钟前
  • 小歌和音
  • 力荐

每一个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任何开心的或是悲伤的经历 汇成了整个家庭中父母的爱和所有家庭成员的回忆

27分钟前
  • 李察得
  • 推荐

看完电影就删,仿佛毫不留恋,即使再美好的东西,因为它的“随时可以再获得”就变得廉价。放回到当年两片VCD放到烂,台词都跟着念出,笑到出了眼泪,只敢一个人在房间里飙高音的日子来对比。我什么时候老了。

32分钟前
  • 闻人林
  • 力荐

余生的第一天+天伦之旅=男人后半辈子可遇见的悲剧

37分钟前
  • Myonlystar
  • 还行

我给六颗星

40分钟前
  • Wendy
  • 力荐

背景音乐好听

42分钟前
  • Eliane
  • 还行

亲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到最后我们都没有什么理由,到最后我们都彼此宽恕。这种爱既真实也浪漫。just a perfect day 我们失去了,也获得了。

46分钟前
  • Major Tom
  • 推荐

法国片有时候真是难找到共鸣...

50分钟前
  • leonid
  • 较差

home sweet home

51分钟前
  • 擦肩而過™懶
  • 推荐

家庭成长的缩影。

53分钟前
  • 泰坦
  • 还行

一家五口,都有各自的煩惱;五個日子,標誌著每人餘生的第一天。大哥具責任感,經常挑戰父親權威,率先離開家庭,到最後卻懷疑日子過得毫無意義。二哥遊手好閒,總把事情拖到第二天才做,暗戀某個女孩卻把對方的電話號碼弄丟了。小妹由乖巧女兒漸變反叛少女,與母親關係日漸緊張,家裡沒有人記得她的生日,她就一頭栽進壞人的懷抱。母親步向更年期,擔心魅力不再,偷偷想著出軌,希望在其他男人的目光裡拾回自信。父親是的士司機,煙癮總是戒不掉,以為日子過得還不錯,卻得了絕症。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成長路總是顛簸難走,他們這一家,可能正是無數家庭的寫照。

55分钟前
  • 阿蚊
  • 还行

都长这么帅让我怎么能不给高分呢

57分钟前
  • Z-Zytka 菜菜
  • 力荐

对于法国人来说,家人的爱在争吵与和解中得到升华;而对于中国人,更多的是在和平与顺从中积蓄仇恨。有的时候是因为自由给的太少,距离拉得太近,反而让彼此之间越来越远。

5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