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浪潮已逝
Kapag Wala na ang mga Alon,浪潮退去之后(台),湧浪之後(港),浪退之时,When the Waves Are Gone
导演:拉夫·迪亚兹
主演:约翰·洛伊·克鲁兹,罗尼·拉扎罗,沙梅恩·布埃诺卡米诺,唐·梅尔文·邦加林
类型:电影地区:菲律宾,丹麦,葡萄牙,法国语言:菲律宾语年份:2022
简介: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以发起「禁毒」战争而扬名天下,他引起的反毒浪潮滥杀无辜者不计其数,但他却以此「创举」受到国内上上下下的拥戴。赫尔斯·帕普兰中尉是当局首屈一指的探员,当权者如何以残酷不仁的手段剔除「眼中钉」,他都看得一清二楚。他现正站在道德分叉路进退两难,就算他避得过良心的责备,也逃不了奇怪的皮肤病。在涌浪之后..详细 >
过于直白的隐喻,简单明了的剧情,用时间来讲述「当浪潮退去之后」。
竟然看出影像的韵律,远景预示空间的敞开,除了刚拿到酷刑刀具时手部特写,直白的指涉与注视下,其中展现的明明是身体却近乎感知不到身体。室内场景的固定镜头表现出沉稳的力量,狂热施洗的俯角与平视的银屑癣的受洗,还有呢喃、舞蹈和争吵,视角竟也惊人地相似。系统的暴力折射并作用在每个个体,背后还是拉夫·迪亚兹式恐怖化的宏大叙事,像是以警察角度书写的菲律宾暴力史。叙事的蓄势,后半小时的决斗和两具尸体并未指向任何恐怖的消解,折返的脚踏意味深长地将其延续。4.2
#Venezia2022# 有些直截了当,在迪亚兹序列里比较容易进入,人物有种荒诞的滑稽感,同时人物的“假嗨”与虚空的归宿又联系起身体和国家的老去与衰败。数字化的胶片画面比较柔和渐变,同时又有些非常规的视觉效果,比如过曝和重叠,共同营造一种末日的环境,印象深刻的还有临近结尾的手持主观镜头。
迪亚兹适合去写情景喜剧
#2022台北金馬影展
#HIIFF2022 待重看
#HIIFF 2022 重新看拉夫·迪亚兹
警察与牛皮癣与窒息洗礼
感觉还可以吧,挺好看的,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再看的
#HIIFF 这导演都这么拍长片吗?真的有点长啊喂..
3.5有点薄了,他甚至连一场搏斗都不给他,而他其实也没那么敢跟他打。这两货说是跳舞,就是摆一摆。
3.5
于海南,放了很大希望,只能说纯从个人观感出发,不喜欢这部作品呈现出来的以漫长的舞台剧方式表达的直白裸露的政治意图,可以接受高度概念化的表达,也可以接受政治寓言,但《当浪潮已逝》我多方面看着不对味…
免疫失调代表曾经精神崩溃过
比他以前的作品更直接的政治表態,最後演員直接F了菲律賓。攝影和黑白的反差構圖方面精緻。港譯「湧浪之後」^o^
挺好 就是有点困
固定長鏡,固定長鏡,還是固定長鏡;尾聲處出現全片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手持鏡頭,模擬Primo主觀視角;少量斜角鏡頭刻畫心理;黑白膠片與光影想及Béla Tarr;零配樂,環境音作為提示和徵兆;「Fuck the country!」#hkaff19
“不要做政治电影 而是要策略性地做政治电影”
个体矛盾折射政体黑暗,疾病和怪癖隐喻国家的溃烂,比较直白,情节又偏弱,属于表里都不够丰满。
补标,#4th HIIFF#去年年底在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看的,居然忘记标注了。这是迪亚兹序列里唯一一部我看进去并且表示自己基本能看懂的电影。相较他的其他作品,这部真的完全不晦涩,甚至很多表达非常直白(但因为这直白而被某些短评批评,这件事是令我意想不到的)。借用复仇和杀戮,从一个警察的角度出发去批判整个菲律宾社会。黑白影调弥漫着赤裸裸的残忍。看了两遍,两遍都睡着了。真是冗长的三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