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城》——如此简单的故事,没有任何的悬念,却是如此的悲伤。
看到梁听说徐并不是她爸爸的亲生女儿的时候,我在想他是否在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因为我感觉到他对她的爱了。
他说:“直到我在医院看到受伤的淑珍,我突然发现她是不是周的女儿已经无所谓了,她是我的太太,是我的亲人,她跟我的爸爸妈妈、妹妹奶奶一样,都是我的亲人。
”有着这么深痛仇恨记忆的人,是否就注定了他没有爱的权利,没有爱的自由了呢?
看着他守在她的身边,从她烧伤的皮肤由疙疙瘩瘩到完好如初,这该是很长的一个过程吧。
他就这样守在她的身边,为她带上戒指,为她擦身,为她按摩。
待她如亲人,该是有爱的吧。
仇恨结束了,爱情来了吗?
喜欢舒琪的角色,很简单的人,说话不经大脑的,却是《伤城》里最为快乐,最为容易满足的人。
金爱上她,变了,“好还是不好?
”“好。
”喜欢片头的香港夜景,喜欢片子里的音乐,喜欢梁沉静而又忧郁的眼神,喜欢徐开朗甜蜜的笑,喜欢金真诚的告白,喜欢舒满足的笑。
仇恨,杀戮,阴谋,诡计充斥着貌似温暖的平安夜去电影院之前没看影评和影介,对电影一无所知。
本以为金,梁,徐啊什么的一干人应该会搞个文艺片出来吧。
然后电影开始也是平安夜大party,两个男人在一起谈论其中一个男人的女人。
标准的文艺片场景,文艺片对白。
但之后让我大跌眼镜的是竟然出现了爆炸,性虐,谋杀,自杀,虐囚等等暴力血腥的场面,连上两个小时之后的黄金甲,我要在这里再次强烈呼吁电影分级。
说电影本身吧,两个女人,舒淇是个傻疯的啤酒妹,除了在澳门的小餐厅,明白梁朝伟是凶手的那一刻,一直非常开心。
老徐在那次致命的爆炸之前,除了恐惧和怀疑,也对和梁朝伟的爱情非常享受。
傻警探杜汶泽对侦查一窍不通,被梁朝伟轻易骗过,发现问题之前,也是异常愉悦。
而看看聪明人,当金城武开始调查妻子的死,发现妻子出轨,发现老徐爸爸的死,发现生死拍档就是凶手,他喝得烂醉,麻醉自己。
梁朝伟则从来不见开怀,虽然他也笑。
让我想起的还有黄金甲的李小曼,在知道自己的小情人和自己是一个妈的时候,痛彻心肺,妄图一死了之。
而之前的她,“如果太子殿下去青州的话,一定要带上小婵,那就我们俩人。
”一无所知的确幸福。
这个世界,不是你的,不是我的,没道理没必要也没可能知道那么多。
有些事情没有道理,那就让他没有道理。
有的时候,知道了反而比不知道更惴惴不安。
去看伤城,给自己的理由是为了舒淇,后来经指点又加了一条,为了证明金城同学真的不比周迅差。
OK,还好,舒淇又是演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30岁发嗲一样迷倒众生。
金城同学确实发挥出色,不知道是不是对手梁老师实力很强,所谓百米飞人大战,定是越有竞争的刺激才越有成绩。
城中尽能见到邵氏的影子,如果大家都不是片尾字幕一出来就鸟兽散,能看到后期的很多工作都是在邵氏完成的。
刘伟强从邵氏入行,还是非常念旧情。
淑珍老爸就是由当年邵氏巨星岳华扮演的,而当年几乎是邵氏的头牌演员狄龙的儿子谭俊彦,则在电影开始时一闪而过。
中间的TVB演员也不少,包括港姐曹敏莉,她的同一场戏中还有TVB高层梁家树的女儿梁靖琪。
近年来从大银幕退到TVB的尹扬明(虽然烂片无数,但当年他是多么意气风发啊),已经老到演开门即被杀的黑帮老大副手了。
就算是那个特有型,最后被设计和淑珍同归于尽的变态强奸犯,也是TVB艺员出身,后来转投ATV的ATV头牌小生陈宝辕。
黄伊汶本来是一个很放得开的女演员,可惜在里面戏份不够多,一开始就割腕。
而杜汶泽同学,因为配音不够生动,让他的表演打了很多折扣,他算是中间的喜剧元素吧。
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梁和金城二人在医院的走廊上,背后玻璃之外的夕阳满天,那算是这个灰蓝调子电影最鲜亮之处了。
更好玩的是,舒淇那场在家门口对金城大叫“来搞我啊”的戏,如果没记错的话,该是〈美少年之恋〉中冯德伦家的外景,最后一个镜头中,舒淇去探望冯德伦,呵呵,近十年后,又轮回来了。
喜欢伤城的配乐,陈光荣的配乐非常纯熟,几首名曲也用得适当,电子音乐中的二胡也非常亮耳,突然忘了,这片子还有艾回的投资,所以音乐好也就不稀奇了,片尾曲没听到滨崎步的,但是何韵诗已唱得足够劲道。
如果只有一张票子可选择的话,那就选伤城吧。
我很久没有这么正儿八经坐下来好好看一部电影了,呯呯砰砰的动作片和灾难片不算,那些是不太需要动脑筋的。
像《伤城》这样的片子,因为它的阵容和知名度,不知不觉让我有一种严肃的感觉,逼得我不得不拿出肃穆的态度去对待。
熬完两个小时,微微潮湿一下眼睛,删片,腾空间给下一部电影,我想,不管下部是什么,应该都会更好。
我总喜欢问人家“好不好”,一本书好不好看,一部电影好不好看,一堂课好不好上。。。
其实很多时候答案我们都知道,只是忍不住想看看对方愁眉苦脸的搞怪表情。
《伤城》,我的两个朋友都看过,她们的回答都是“不好看”。
“好看”有很多种原因,“不好看”当然也有,有时候因为剧情不好,有时候因为演员不好,有时候可能仅仅因为你不喜欢某个演员甚至某个小配角的声音,很多很多。。。
《伤城》不好看,可能因为它对我们这些人来说太遥远,也太肤浅了。
复仇、错杀、忏悔、失去、迷惘、拥有、自我终结和自我救赎,刘正熙和丘建邦两个人用不同的方式处理痛苦,看起来很像一部有起因、有结局,过程足够曲折离奇的畅销小说,一个正面模板,一个反面教材。
如果你今天仍然单纯透明,且生活从来都不曾带给你什么痕迹的话,这部电影,绝对是可以让你狠狠心痛一下的,稍微多愁善感一点的可能会抑郁个几天。
就像当年我看完《泰坦尼克号》很气愤得质问我老娘那么感人的电影为什么她一点感觉都没有一样,当时的她,早就领受过更大的伤痛,那些爱情和生离死别,不过是小小道具棚里的一场戏,真正的悲剧,从来无法在银幕上被演绎。
这样一说,怕又是要招来许多人的反对了,他们会说明明看电影只是一种消遣,其实大可不必在里面找什么深刻的道理,偏有人喜欢这样分析那样领悟,把美好的心情和意境都破坏掉了。
我倒也明白这种心情,有时看一本书,旁人的评价平平,偏偏自己发现了一两处闪光点,细细发掘,突然有了新的领悟,就着急的好像挖到了宝的小孩一样迫不及待要拿出来现;有时看一些朋友的影评,虽然文字质朴,可是感情真切动人,也是能得到许多回应的,这是我们最幸福也最愉悦的时刻,内心的触动是最珍贵的宝藏。
而今日此时我看《伤城》,写下的也是我这一刻真实的感受,即使有所不同,也和大家一样,都雕刻住了时光。
情节一般,演技不够出彩,节奏有点慢,更重要的是,我不喜欢这个故事。
导演有权利把人间百态展示给观众看,可是观众也有权利选择喜欢的表达方式。
我的人生里没有那么多仇恨,也不想在仇恨以后用更多的伤害去填补,何况我相信,每一件事并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我们应该可以选择更好的,更好地活下去,更好地珍惜身边的人,更好地爱自己。。。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想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我们幸福,不管过去经历过多少坎坷,此刻灿烂的活着才对得起他们。
空口说谅解、忘却和超脱的确容易,而做起来太难,有些话说得再多也没有用,如果自己不能解脱,唐僧再世都无济于事。
伤或不伤,关乎一个人的经历和智慧,走得路多了,再伤也会平复;自己想得通了,再痛也会愈合。
我并不觉得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伤城》,反倒是每个人都有一个画地为牢的笼子,走出来,海阔天空;走不出来,那你就真的成了自己的“伤城”了。
那时,我发现自己不知觉中爱上了酒, 无论是红酒、啤酒、还是白酒,喝下去,是一种释放感。
突然想起一句话,酒的好喝,正是因为它难喝。
一个23岁的女孩子在回答一个男人:“你要喝些什么饮料?
咖啡?
果汁?
茶?
”“我喜欢喝酒。
”男人惊愕,女孩望向窗外,一片迷人的夜色。
................................................走进影院,开始体味酒的甘苦。
城市里,找不到自己可以永久歇息的位置,不,在坟场,不过也只是自己一厢情愿而已,谁知道呢,墓里的人是否已经真的解脱。
记得曾经说过,愈夜愈迷人,当全城都是绚丽的灯光,都是激荡的乐曲,将会上演最妖娆的戏剧。
今晚,温暖的黄色迎来了欢乐的平安夜,今夜,夜光灿烂,每个人脸上的是浓浓的笑意,干下一杯,“merry chrisemas!
”没来得及体味这种欢愉,天空刷地变成幽暗。
情意绵绵的恋人用鲜血浸染最圣洁的私处!
温和冷静的警察用鲜血溶解最汹涌的内心!
沉默无语的女人用鲜血除去最无解的生命!
瞬间,大火侵蚀了一个角落;瞬间,酒精隔原体成了瘾君子;瞬间,爱会变成血腥。
这是平安之夜,影片上映不到30分钟,却隐隐约约感觉到城市在无力呻吟。
剩下的时间,将城市的伤痛一滴滴地用刀割出来。
昏黄的色调里,是大火在努力使痛苦尽快湮灭,一分钟不到,鲜血淹没了这个曾经欢笑的小木屋,男人,女人,小孩的瞳孔依旧睁得很大,只有惊讶,因为来不及看清那把狰狞的刀,鲜血已经泉涌。
狞笑的是两个扭曲的面孔,惊恐的是躲在角落洞视一切的10岁男童,身子在小心翼翼地颤抖。
警察局前,一扇正义之门,却看到刚刚扭曲的面孔在得意地笑,谁在告诉这个年幼的心灵,这个世界不需要正义。
身分从此消失,一个刚刚温热的名字,成了一生的代号。
男人一路跟随女人,和她看同一部电影,和她吃同一道菜,和她走同一条路,最后,女人成为了男人的妻子,男人为女人找来她一直钟爱的相机,男人把女人紧紧相拥,我们羡慕女人的幸福。
同样温暖的家,男人把女人迷晕,打开煤气,当计划中的电话响起,女人倒在了爱与恨的地狱。
两个老迈的男人,总是不敢打开门,就这样过了很多年。
这一次,是自己的女婿过来,打开门后,是令人惊讶的过往重现。
连捅数刀后,用坚硬的铜像重击头部,每一次的打击,回响震彻;用刀重重地将脸庞刻出血痕,顿时想到了嗜血的蜈蚣。
身影逐渐清晰,冷漠的面孔在扭曲,依稀辨认不出年代。
佛像的脸庞在滴血。
男人仿佛想起了什么,病床前,温柔地抹擦妻子的手,为妻子轻轻擦拭身上唯一一处能出汗的地方。
妻子挣开了眼,“你有爱过我吗?
”“有。
”别过头,惨白的脸上流下了眼泪。
心电图停止了曲线的跳动,直线在此时让人恐惧。
枪声震鸣,丈夫用鲜血作为仪式,告别这个已经没有了亲情的城市。
突然而来的重锤,突然而来的大火,突然而来的玻璃爆破,突然而来的爆炸,突然而来的枪声,灰暗,在这个城市不停地蔓延。
投影机毫无感情地不停地上映着这残酷的一幕幕,来不及躲闪,数次想要逃离这样真实的画面,却无法动弹,继续忍受这种煎熬。
这只是一部电影么?
其实我们真得那么伤过,其实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城市,其实我们在不停地寻找解脱,寻找中,我们找到一个和我们很类似的面孔,同样受过伤痛,同样在自我拯救。
平凡的警察,平凡地谈着恋爱,遭遇着恋爱的平淡,竟然平淡最后换来是鲜血染满了白色的床单,三道口子的执著不断在脑海里重现,用酒精去麻痹,用答案来寻求解脱。
直到遇到了一份纯粹的爱情,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幸福,在幸福中慢慢忘记伤痛,可是,伤痛总是在不断上映,在身边,在眼里,再次陷入了好友的鲜血伤痛中。
如何,我们还能如何,跪下来,向上天上诉,让这个城市留下点美丽吧。
幸好,大部分人都只是一个普通人,幸好,影片让普通人带上了一点亮色,幸好,我看到了一种自我的娱乐。
混沌的督察,用最愚蠢的方式竟然可以让二奶和妻子平安相处,总是迷迷糊糊地被玩弄,总是硬着头皮去解决问题。
友人说,估计是这家伙的老爸殉职了,才让他继承警察的职位的。
我不以为然,也许人有时候并不需要那么清醒,浑噩一些或许可以忘记本该有的伤痛。
天真的啤酒妹,也会遇上所爱的人总是忘记自己,只有醉了才找得到自己的床,甚至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替身。
也许可以笑笑地接受让自己难堪不已的钱,也许可以装做无所谓被客人打的伤,但,依旧渴望那一份迟来的温暖,相拥,即使世界已经倒塌。
美丽的笑容,期待着消除那一颗冰冷的心…...........................................................................甘苦的酒精,也许才是人生。
花了大概一百分鐘去看《傷城》其實已很奢侈,再為它多寫幾筆實在不值。
不過,造為反面教材,有幾點還是需要錄之而自訓。
首先,本片作為一部類型商業片,犯上了多心的毛病。
編導既要佈置懸疑鬥智殺局,又要講人怎麼從傷痛中復甦,還故意要保留相當程度的通俗娛樂性(比如是杜汶澤、舒淇的戲份和不必要的飛車追逐等等),於是到頭來三不像,顯得很低智。
其中劇本裡最大的缺憾在於,編導為了講梁朝偉的傷痛而決定從一開始就暴露他為兇手的身份,欲把他要殺人的背後原因成為全片懸疑的主線。
如果編導能給觀眾一個意料之外的答案,或者本片可化腐朽為神奇,可惜結果是老掉牙的「報仇」,而且編導太沒耐性,線索披露得太早、太呆板,使人毫不意外,甚至沒有高潮。
再者,電影也不能滿足宣傳海報上「雙雄」式鬥智鬥力的觀眾期待。
梁和金的交流在全片都很表面,既沒有友情也沒有共鳴,他倆的關係幾乎不能被形容。
而且在金對兇殺案展開調查時,梁也沒有任何對抗的舉動,完全是各做各的,兩人對於查得出真相與被查出都像沒有所謂一樣。
還有對香港從傷痛復甦的隱喻,也未免太一廂情願了,不是一兩個城市大遠景鏡頭就扣得起來的。
(這點得特別跟自己說一次,筆者對於隱喻其實也很天真)於是,沒有懸疑、沒有衝突、沒有關係、當然也沒有耐性寫人物,更遑論是情調。
只有一件接一件的事件,連故弄玄虛的能力也欠奉,還說寫了7稿才拍,我真的不明白。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伤心的故事。
阿头的故事是仇恨。
童年遭遇灭门惨剧,失去亲人失去名字,活着的每一天就是为了复仇。
阿邦的故事是寻找。
相恋5年的女友突然自杀,没有留下一字一句,瞬间的坍塌让曾经的好警官陷入酒精麻醉里,生活的全部便是寻找一个并不美好的答案。
淑珍的故事是欺骗。
一个无可挑剔的丈夫,自小富足无忧的生活。
而这一切都是幻境。
外衣剥落后,内里的真实却是一个残忍的谎言。
好象只有啤酒妹的故事没有伤心。
虽然住在破旧狭小的房子,每晚工作都要应付客人的骚扰,可那都是外物的烦恼。
她的心简单透明,喜欢了,就去爱。
爱了,就傻傻的向前,哪怕会受伤也不回头。
于是,当阿头和淑珍两个注定伤心的人碰撞在一起,结果只有毁灭。
而幸运的阿邦遇到了啤酒妹,最终被抚慰了全部伤痕。
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这个很大的城市里,就象电影里90%的夜色一样让人有点伤心,可没有人值得恨,在一旁观望着,都有些可怜,宿命的因果酿这一出悲喜,因此都可以原谅。
如果阿头放弃了复仇,他和淑珍便不会相遇。
如果淑珍没有发现真相,那么醒来后,虚假的幸福也可以延续一辈子。
如果阿邦不够聪明,啤酒妹不够天真,这一切便不会发生。
而那样就成了另一个故事。
没有死亡和欺骗,却难说没有伤心。
所以大抵这个电影在说的,是一座城市的悲喜。
二胡、低音钢琴、苍凉嘶哑的男声,灰蓝的清早,迷离的夜。
黑白与色彩的擦肩而过,流水一样的镜头转接。
所有的伏线都已埋好,只等层层剥茧逼近真相。
而真相大白后,死者已死,生者继续。
却念念不忘结尾时,阿头那滴稍瞬即逝的眼泪。
它来的太迟,消失的太快,却象水晶,让人们看到了那颗来不及的心。
当阿邦和啤酒妹在露台举杯,希望的美正冲淡夜色。
而那都是以后的事了。
故事散场,或兴奋或沉默的起身,从四方聚在这个电影厅里的人们很快又都流散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故事总在上演,主角也许是你,也可能是我。
唯一不变的是这个大大的城市,它永远沉默的观望着每一个故事的开始和结束。
而那么久的黑夜之后,太阳总会照常升起。
告别伤城,伤心过后,总还有很多很好的事。
梁朝伟伤心吗?
或者换个问题:他到底爱不爱他的妻子?
不爱,爱的话他不会杀了她,他知道杀错了人在医院的守护,也只是基于正常的良心发现。
也许有人说他的恨超过了他的爱,那他的报复是为了什么?
用来抚平自己心中的仇恨,为了自己以后好好的活下去,他爱的是自己,所以设出这样一个局,让其余的人都死,自己平安无事。
这样的爱恨,实在是虚无,即使他不知道老婆并不是仇人的女儿,他也可以去自杀了,他的人生就在这个局中,杀了他老婆,结束这场戏,我觉得他也没有继续生存的理由。
他对阿邦说,她是不是谁的女儿已经不重要了,她是我的妻子,与我的爸爸妈妈,妹妹奶奶一样,是我的亲人。
根本就是一句废话。
对他来说也许这不重要,可是对淑珍来说,她如何面对杀了自己父亲的丈夫?
这也不重要吗?
金城武伤心吗?
他的人生,是在找寻悲惨事件的真相,而真相带来的,只能给他更深的伤害。
是自己付出的爱被背叛的伤害,而不是自己爱的人离开带来的伤心。
而他们都执着于这伤害之中。
淑珍即使活着,也无法医好梁朝伟的伤。
舒琪再甜再腻,金城武也没有少喝一杯。
这才是电影的真相。
酒之所以好喝是因为它难喝。
愈是执着于其中,愈是走不出伤害的城堡。
没有什么不能面对的,我们,不能生活在过去。
其实这个故事挺老套的。
其实老套的故事也有它的存在性。
很多故事都是说的这么一个故事。
其实就老老实实地很老套地拍这个老套的故事,未必不好。
《伤城》伤就伤在不肯好好讲故事,整部电影叙事方式掌控节奏剪辑音乐全都乱七八糟,通篇全是自作聪明的哀哭而不伤,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用无数个画外音加强所谓的叙事制造所谓的深度。
还有那句让人大脑抽搐的八点档哲理台词:“知道酒为什么好喝吗?
酒的好喝正是因为它的难喝。
”拜托,就随便翻一翻古龙的小说,捡这个大酒鬼剔牙缝的句子,都好过现在这句。
现在这句所谓经典弥漫着便秘的气息!
一开头的神神叨叨就让我浑身发冷,结束前的那段更让我吐血三升——靠,你还再跟我玩命运的擦身这套把戏!
把衣服都擦破了,把整出破戏都擦破了,也没有看到火花!
归结起来,《伤城》讲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取一个普通名字的重要性,它的好处是可以让你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去,然后你再窜出来,在仇人头上轰出一朵花。
是很早就想看的电影,很早就有不同的人约着去看。
而这一次真的坐在电影院里,是借了某女的东风。
手上堆着林林总总的东西:大抱枕,围巾手套,鸡块薯条。
故事,也还是个老套的故事,从线索到发展到结局,似乎都是港片一贯的路线。
如果真的要找出那么一点不同,抱歉我实在讲不出。
倒是理出三条线来,勉为其难地算是称做三线合一罢。
1:刻骨铭心的家仇,,这是主线。
陈伟强精心策划的复仇之旅完美无缺。
而他和周淑贞的邂逅,也是苦心孤诣地经营了很多年,只为那复仇的火焰越来越浓烈,盖过威士忌,盖过那一抹他对她的真爱。
他是爱她的罢,但恨的力量更强大。
当他知道周淑贞并不是仇人的亲生女时,他有短暂的挣扎与动摇,从喧哗的人群中抽丝剥茧- 他想到将死的她; 他想到已是他太太的她; 他想到她…… 他只是想着,却没有行动。
仇恨已经把他呆滞化,他甚至看到她在冲天的爆炸和火焰中支离破碎,他仍然没有动。
他已经失去所有的亲人; 他也在失去最后一个亲人。
2:阿邦的酒结,这是辅线。
淋漓的血,自杀的女友。
他难以摆脱这其中不明不白的惶惑。
她为何而死?
她为谁而死?
酒的好喝之处在于它难喝。
变做酒鬼的他纵酒狂饮,始终难以摆脱女友死去的郁结。
而唯一的线索,就是平安夜的晚上,她独身在那家酒吧里,坐了三个小时,喝了四杯威士忌。
然后她自杀了,左右手腕上都是蔓延的血光。
私人一直觉得啤酒女的出现是为了平衡剧情。
于是加了使命给她:她查出自杀女友的死因以及生前冤孽。。。。
3:仍然是冤孽到头。
片首就出现的案件,犯罪人三年后竟然也以复仇面目出现,机关算劲却被陈伟强趁机利用,复又做了冤死魂(在真相大白之前)。
P.S:答应了众人要写出2000千字的评论出来,其实在影片结束时人们纷纷散场的时候,我一个字都想不出。
惦记着手机拍的照片,惦记着没接的电话以及没还的债。
终于在饱睡了一觉/大喝了鸡汤/为水仙换水之后,我坐在这里回想起那么一个都是内伤的城,阴暗浓郁得能把人吞没。
这个终年被黑云压着的城啊,你若觉得伤,人何以堪!
挑刺成性的我,仍然有抱憾: 1:直觉中,那个相机应该以更有用的姿态出现,比如拍下陈伟强的作为过程,然后她一早就知道,在对自己下手之前。
2:既然说起圣诞,片尾的时候为何不加一段华丽光鲜的圣诞景呢,该死的不该死的,都已经血污模糊了,仍然处处是众众的无知的欢歌与纵欲。
这伤了的城,如失了威风的猛兽,嘶哑着喉咙,看夜幕落下。
重温,按现在的合拍片标准来看,可以打四星了,2006年底本地一家新影城开张时看的,圣诞节前后,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的节日氛围似乎近在眼前,好快,转眼快12年了,金城武和梁朝伟合作的几部戏,《重庆森林》>《伤城》>《赤壁》>《摆渡人》,以前一直觉得梁朝伟的国际影帝接班人应该是金城武,不太会是张震,小武还是差几部过硬的作品,不然通杀中日韩,张震呢,运气、努力程度更多,而且是资深影二代。
与期望有落差 离经典有距离
刚上映的时候我绝对看过,当时觉得还不错,现在一点也想不起来,算一什么片呢?
我知道银河印象那帮人信佛
很无聊的片子
氛围挺马修斯卡德的,但就是差点意思,不够无间道,也不够王家卫
情节有点奇怪
不知为何这个范儿让人想起了不夜城和王家卫=。=“人为什么喝酒,因为它难喝。”..除去动作部分之外,除去无间道的内蕴之外,除去服务女性观众的选角之外,就是这么一句装13的话撑起了这个侦探型的故事。
多年前看过的吧,记得有徐静蕾,讲的什么?哪天来重温下好了。。
一起凶杀案(幕后凶手是梁朝伟,金城武在故事中扮演侦探)引起的各种复杂曲折的谜团/风波/血案。一些摄影美术不错有质感/美感,但作为传统故事片叙事拖沓无趣且混乱(?)且逻辑上有荒谬的地方。
unbelievable stupid
真的很伤人。
除了画面构图还算尚可外其他方面基本尽力做到了平庸
为小武多加了一颗心,故事真不怎么样
虽然剧情很老套 但是看在两男主角的份上给4星~
梁朝伟和徐静蕾都起了两个韩国人的名字
一个城市不会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所以伤城并不存在。单纯喜欢滨崎步唱的《Secret》@Home
看第二遍时还是觉得不好看
黄金铁三角拿出了足够的态度和诚意,整个影片的气氛渲染的也不错,可惜剧情太弱,不堪一击。
还可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