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发人深思的影片,心之界限到底在哪里、如何跨越这个界限,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考量的问题。
自制呼吸机这条线贯穿于整部影片之中,随着这个想法的提出、实施、中断、完成,村里人之间的相处状态也随之发生改变,心与心之间的界限也由小变大,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关键在于不信任、不理解、不沟通,这也正是影片中所想要表达的“心之界限”之所在,而突破此种界限局限的方法,就是信任、理解、沟通。
当人们之间没有了沟通上的障碍,心不设防,给予他人更多的信任、尊重和理解,遇上再多的困难也不怕,因为人们的心之界限在缩小、缩短。
不知道看完整部片子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是善良严肃的老村长?
还是坚韧执着的喜儿?
不过于我而言,最欣赏的其实还是憨厚正直的王富贵。
因为对于阿圣一家,老村长有作为一村家长的责任,喜儿有作为病人妻子的义务,但王富贵却只是一个本可以默然无视的路人。
但他的善良不允许他对眼前悲惨的一家人冷眼旁观,所以他不仅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而且还甘愿顶着村人的误解和嘲笑为阿圣全力制作呼吸机。
不得不说这样的人物形象在设定上有点憨傻,但就是这样一个憨憨傻傻的人物,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原本的善良与可爱。
在这个“明星效应”突出的时代,很多影片都会用明星大腕和流量小花们来撑起一部电影的门户,而这部影片中的所有人物都不着丝毫的明星痕迹,观众仿佛在看一个真人故事。
诚然,明星演绎的故事的确能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和喜爱,可真正震撼人们心灵、洗涤灵魂、发人深省的,却是一个个真人真事。
影片中各个人物的台词并不华丽,就连充当“情感纽带”的老村长也没有华美、文艺的言论,朴实无华的语言好似狂风暴雨,涤荡着人们的灵魂,这就是真挚与真实的力量。
电影的剧情都是由角色推动的,《心之界限》摒弃了刻意灌输和神化塑造,每一个角色都是实实在在的人,都有自己的执念,在其位谋其身,特别老村长的性格和命运,将一腔热血藏在了中庸的处事之下,完全跳脱传统村官的思维和形象,揭下了“神格”的脸谱,变成了普通人。
最后阿胜爸的死,成为了推动剧情的关键情节,让乡邻的被感化有了合理性,最后的奇迹变成了真的,跳出了电影,来到了现实,感动了作为观众的我。
本片以朴实而不浮夸的写实手法反映当代一级贫穷线的农村医疗现状,仿佛活脱脱乡村版的《我不是药神》。
发生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一个偏远山村,妻子喜儿为了挽救丈夫性命,到处凑钱给丈夫治病,并得到村民的帮助,共同自制自行车版“山寨呼吸机”,为丈夫延续生命的故事。
本片的开门见山就是怒江的夏和冬,滚滚江水,一片恬静的画面,看似景色宜人、风光无限好,其实作者想要以此来表达,人世间的人情冷世故,生老病死,在大自然面前看来都不过是一粒尘埃。
无论作为当事人的你是何等痛苦、无助还是不堪,怒江仿佛就像一个无情的上帝一般看着你,依然川流不息,花开花落,不会为了谁改变,也不会为了谁掉一滴泪,从侧更是表达了人的渺小与脆弱。
故事以怒江作为线索,每一次的出现,都像似给人类微微希望中的一击重击,将之逼上绝望之地。
从该村到县城唯一的路子就是那条摇摇晃晃横跨怒江的索道,每日上面都有千千万万的人从上面滑过,也有千千万万的人不惜在上面丢了性命。
怒江还像昨天一样川流不息,江面宛如一条闪烁发光的银带,依旧缭绕在山脚下。
美丽却又这般无情,作者想要表达一级贫穷线的农村交通是如此不发达,犹如与世界隔绝一样,如果遇上重大疾病,可能面对这无情的滚滚江水,也只能束手无策了。
第三次出现怒江的时候,更是把整个剧情推入了高潮。
村里人们开始想法子自己自制“山寨呼吸机”保住喜儿丈夫的性命。
喜儿丈夫的父亲为了给儿子制作“山寨呼吸机”横跨怒江去到县城买马达机,本着兴高采烈儿子终于要得救了,开开心心准备横跨怒江返回小村庄的时候,就在滑索上,在怒江的正上方,顶着烈日,听着江水滚滚的声音,被装在袋子里吊在脖子上的马达活生生的勒死了。
仿佛怒江跟喜儿开了场玩笑一般,活生生的人,一个年过半百的人,居然是黑头人送白头人。
故事的最后出现了经典的一幕喜儿在温泉里沐浴,那条怒江孕育的温泉,喜儿浸泡在里面,与自我对话和沉思。
真实又冷酷地告诉观众当下我国农村医疗现状,以及贫困地区的人们在得了不治之症后所面临的生活和道德上的双重困境,作者更是想要告诉我,比鬼神更可怕,其实是人心。
这两天演员范冰冰因逃税被罚款引起网络热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院线电影的票房成绩,冰冰虽然发文致歉,许多观众的心却凉了,影视工作还是应当回归本质,《心之界限》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这虽然是一部网络平台播出的电影,但却相对完整朴实地讲好了一个故事,没有华丽特效,没有流量明星——淳朴与真诚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
故事发生在云南怒江边的一个小山村,一个四口之家里,男青年阿圣患上重病,需要借助呼吸机来维持生命,老父老母与妻子阿喜四处借钱为他治病,最后因无法负担治疗费用,在村民富贵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制作呼吸机的故事。
此间,围绕阿喜、富贵和另一个叫阿柱的青年之间的矛盾冲突,小村子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自制呼吸机?
一般人听来何其荒谬,居然是有真实原型的。
电影题材的选择,反映了当今许多社会底层家庭,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的无奈,与电影《我不是药神》所要表达的主题不谋而合。
在角色的塑造方面,本片尽量做到真实还原具有典型性,如沉默寡言爱子心切,为购买电机奔波心力憔悴死在吊索上的老父亲,还有关心则乱、听风是雨,因为一点闲言碎语就大吵大闹的老母亲,一个个的村民,都是真实存在的形象。
女主角阿喜是一个典型的农村青年主妇,为了给丈夫治病她想尽办法四处借钱,在被小人诬陷后,从起初的默默忍受,到后来的情感崩溃与爆发,再到最后的还原本真,一个真实的心路历程。
倔犟地忍着眼泪一边按呼吸球一边给丈夫喂粥,深夜在村口泉水中呐喊哭泣,看着因为误会自己一再拒绝进食的丈夫终于控制不住情绪生气崩溃,也许有这么一分钟,她也想过一了百了,但内心的善还是让她坚持到了最后。
富贵是一个妻子过世多年单身父亲,曾经与阿喜有过一段情,为人正直善良内心坦荡,毫不犹豫把压箱底的钱借给阿喜,他是自制呼吸机的倡议者和执行者,出钱出力出材料,却也因为这份坦荡没有避嫌,而被小人构陷,导致全村人都疏远孤立他。
他虽坦荡却也有尊严和脾气,以至于受不了闲言碎语被村民挑衅发生冲突,但电影的最后,他还是完成了呼吸机,也向村民们证明了自己的品格。
全片最不和谐的人物阿柱,一个自私的单身汉,恋慕阿喜已久,借钱给阿喜是因为希望能拥有她。
在阿圣从医院被接回,家人打算放弃后,阿柱被村长指派去筹备棺木,言语举止中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欣喜,但富贵的呼吸机计划却打破了他的念想,于是他怀恨在心,污蔑阿喜和富贵有染,怂恿阿喜的婆婆把富贵赶走,自己接过了做呼吸机的活却一再拖延,还在阿喜上门询问进度时,企图侵犯她。
他借出了钱也算行了善,但目的不纯、行为不端却让他的“善”变了味,最后也落得苦果自食。
可以看出这部电影的核心宗旨还是“扬善”,批判只是小插曲,贯穿全片的老村长便是一个表率,他出面为阿喜家做担保借钱,动员村民轮班照顾阿圣,安抚阿柱和富贵,虽说也有一些乡村基层干部为做好工作“和稀泥”的无奈之举,但本质上体现了淳朴的善意,片子最后他的一句“我们可都是喝的一条江的水啊,为什么我们的心就那么冰凉呢?
”是在这部电影之上,对这个社会发出的质问。
在物欲膨胀的今天,人心的界限为什么越隔越远了呢?
这部片子通过这样一个朴实的故事,期望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这个日渐冰冷的世界,带来一丝暖意,救人命,更救人心。
制作成本受限,让这部电影无法登陆院线,在整体上亦仍有瑕疵,但在如此前提下,真诚叙事,言之有物,并能合理升华,已是不易。
该片在诸多国际影展中入围和获奖,积攒了不错的口碑,除爱奇艺平台外,还将陆续在美国ICN,加拿大有限电视、CCTV6等多个海内外平台播出,但愿这部有诚意的作品,能够让更多人看到。
秦子陵2018.10.4
生活中时不时有这样一群讨厌的人,整天叽叽喳喳议论别人,妄加猜想四处传播:穿的好看的女孩子在她们口中是不检点;穿的不好的又成了穷鬼;别人的举止神态一言一行都要琢磨个透,自认为看出什么蛛丝马迹马上大声嚷嚷。
明明是流言,还有不少人相信,听多了即使没有看到也信以为真,给自己树立一个假想敌、心中不满的发泄口。
流言一旦开启就很难制止,轻微的会让受害者心中添堵,严重的简直生不如此每天活在他人异样眼光、指指点点的冷暴力中。
这个电影的村民简直就是这种流言杀人犯的写照。
农村里的人伦道德在封闭的环境下还比较严格,妇女的言行界限狭窄。
病患阿圣老婆喜儿只是为了给丈夫多一点机会,与其他男人多相处了一会儿,流言的大风就吹起来了,没看见的人也觉得自己是见证者,最清楚事实真相的人。
打人要承担责任,说话却不用,更何况许多人共同说的话?
法律制止得了真刀实枪的伤害,阻止不了流言散弹的攻击。
喜儿从未做错什么,就同许许多多流言受害者一样被攻击的体无完肤。
在农村,这样关于自己不检点的流言更是无形之刀,把自己的付出与希望通通否认变成无尽的委屈和羞愤。
给丈夫治病受到的委屈没有让她倒下,流言与白眼却让她痛哭,没有人去考证,没有人相信事实连自己的丈夫也不相信,这是最最痛苦的。
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是事实澄清后传播流言的人也就散了,好像不需要任何赔偿,喜儿的贞操道德受到侮辱时的煎熬和他们毫无关系,议论他人不用在乎事实与尺度,满足自己的娱乐好奇心就够了。
这样的人,法律不会制裁他们,但自己应该站出来,哪怕是无赖的争辩,也要让他们尝尝哑巴吃亏的难受。
以德报怨是对善者的残酷,对施暴者的仁慈。
人际关系就像一座黑暗森林,每个人都是带枪的猎人,人际关系中必须小心,总是有着或多或少的陷阱,影片中流言传播始作俑者者受到的惩罚, 掉入自己设下的陷害他人的陷阱, 听信并二次传播者立马又把自己放到了正义的一边。
柱子受到排挤并不能让人完全高兴,因为那一群不知自己手持刀刃的人不知何时又会把尖刀戳进别人心口。
农村是日常可见的聚居区,农村与城市不同,农村的舆论话题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整个村子讨论的热门话题。
很多时候,农村的舆论具有一定的“偏见性”,大家在农闲时间所聊的话题,往往是不符合事实情况的。
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突然想到了《最爱》,部分农村居民所表现出的无知与愚昧令人心痛。
但是,这确实在农村生活中切切实实存在的问题。
农村的舆论在客观事实面前往往是不堪一击的,但是这种舆论却左右着左邻右舍对某个人的看法,甚至会诱发肢体冲突。
我们总以为自己生活在不幸中,我们埋怨生活的种种不幸。
抱怨着天气、工作。
抱怨着自己的家庭、或者老公或者妻子孩子。
可是我总觉得这些大家都在经历的事情算不上真正的苦难,你真的见识过世界上的诸多苦难吗?
昨天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心之界限》的点映,里面种种不幸都让我觉得如果叫我经历上了,分分钟活不下去。
我不知道要怎样表达自己对电影中喜儿这个角色的看法,我只觉得这样一个年轻的女人,在面对这样可以说以后已经不能托付了的,甚至还会成为自己一生的累赘的丈夫的时候,她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与隐忍让我很是敬佩,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女青年,其实我是有点不理解她的做法的,在大家都觉得阿圣已经活不了的时候,是什么让她坚持甚至去作践自己的去挨家挨户的借钱,又是什么,让她在面对这样铺天盖地的误解中能保持一个不放弃的态度,是爱吗?
是责任吗?
我想,没有什么原因,这就是一种本能吧, 现在的社会变得很快,经济的飞速发展,已经让很多人独立了起来,这些站起来的人中间,就有很多的女性,她们的思想,她们的行为举止,都与喜儿那样的女性简直是两个世界的。
现在女性的地位已经大大提高,女人不再是生娃的工具,不愿意只是蜗居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照顾下班回家的男人和孩子,女性们现在都秉持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理念纷纷投身于职场,并且宣扬着让男人们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去吧,其实这样的思想我是认同的,那么是不是就代表着喜儿这样的我们就不提倡了?
不是的,我想说,在喜儿的身上,我们可以学的就是她作为妻子对丈夫的不抛弃,不放弃,对公婆孝敬尊敬等等。
时代总是在发展,女性的地位会愈来愈高,直至真正的男女平等,可是像喜儿这种对待夫家的态度确实有很大部分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吧。
很多情感学家喜欢讲女人贴上“感情动物”的标签。
女人在生活中所需要的情感往往多于男性,其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女性缺乏一种安全感。
在影片中,喜儿的坚持是可以理解为她对阿圣的爱。
丈夫是她安全感的来源,是她内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使阿圣只能躺在床上,但是阿圣只要还能呼吸、还能听得到她讲话,那么她依然能够拥有阿圣这个心灵支柱。
女的坚持与爱很多时候都是无私的,她不计代价的去为阿圣争取每一个活着的希望,这是女性在生活中的付出,凸显了女性的伟大。
需要更多的这样真实朴实的片子来冲击我们的视野!期待善良这东西能传播开来。
很好的题材,而影片的表现一般,看完印象最深刻的是老汉拿羊换电机,回村的路上被坠死在铁锁上的场景。全村人的朴实善良与愚昧无知,让人突然感慨万千……
不得不说,我们拍这类题材的故事片还是非常有一套的。
几个朋友给我介绍的,感觉确实非常的感人,支持一下吧!
拍得很电视剧化,也很小家子气,偏向于现实却显得不够现实,开始怒江的镜头看到后来完全没有意义,片中还出现了前后色调不一致的地方,都让整部电影的质量大打折扣,结尾用现实事例也与影片人性等主题缺乏联系。同样是关于呼吸机的电影《一呼一吸》就更好地融合了爱情和纪念等元素,格局要大很多。
一部很棒的片子,内容很走心,推荐一下大家看一下吧
深有感触,人在疾病面前是多么渺小。疾病无情,人有情。
人性的拷问对比是一个不错的分析方式,它能够让一些隐藏的真实暴露在人们的面前。这部影片中有两个人物颇具比较意义:王富贵与柱子,二者的光明磊落与口蜜腹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其实也是人性的美和丑、善和恶的拷问与对照。人性本善,可面对如今繁杂的各种诱惑,善良的光亮似乎变得越来越微弱,而丑恶的嘴脸却慢慢浮出水面,这也让很多人产生“好人没有好报”的想法。哲学理论中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是充满曲折的,总体趋势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那么反观这部影片,善良的正面必将战胜和取代丑恶的反面,这也是哲学上所说的“必然之势”。
不要去窥探人心,不要去试探人性
看了一个电影啊!还是感觉还可以的啊!可以的啊!
这是一部有细节的电影,有个场景不晓得有没有人注意到,就是阿圣刚回家的时候,家里人村里人都在院子里,商量给他做棺材挖墓地,他的氧气管突然掉了,那个瞬间,我在他表情里捕捉到了解脱,生命已经无路可走的悲悯情愫,真的挺触动我
一直很喜欢看有关人性的电影,这部依旧很苦很深刻,有人建议用方言,不过个人觉得方言还需要是了解那个地方的文化的人才能听懂,普通话也挺好
这部影片还可以,很朴实动人,现在国产片很难有这种描绘现实而又深刻的片子,值得一看。
剧情不错,演技赞,新颖不落俗套,导演赞赞赞。但是有些细节有点让人出戏,不过不影响怎个观影。
女主应该找个公村妇女演会更入戏些
老父亲的演绎很到位与老母亲行成了强烈的对比。富贵与其他人比起来感觉就是两个层面的人,反而有些不真实,而柱子的演绎也很贴合人物的设定。以前怎么样以后会怎么样不用去想象。生死相依与不离不弃难道就是导演想说的心之界限?片子里美好多于丑陋,挖掘的深度与广度还是有所欠缺
小众题材电影 电影本身故事就很不错的 推荐去看看
因为村长是妹爷来的,
像山一样坚强的电影
我是看到妹爷才看的,可以看出他的演技挺好的,支持一下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