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的不是电影的情节,而是平平淡淡如同微风吹过不留痕迹的青春,虽风起风过没有一点痕迹,却有真实的感觉难以放下。
青春都是拿来挥霍,最后再拿来回忆。
如今的自己不在年少,但还是被另类的青春波动的泪流满面。
结尾于一没有去到香港,没有可以和冰在一块,却选择了去做一名船员,像麦哲伦那样环游世界,这是他的青春梦。
他追上了自己的梦却丢了喜欢的人。
冰没有如同愿望那般和于一在一起,永远在一起,最后的她选择了出国留学然后在香港成为白领,最终抓到的只有一份工作,丢失了梦却最终找到了于一对他的情。
他们互相都喜欢着对方,却无法在一起了,因为他们丢失了青春,失去了在一起的时机。
有时一个人躺在草坪上纠结,为何青春抓不住,却还要那般轰轰烈烈,会有那么纯洁不掺杂生活的“我喜欢你”,明明最终要失去,最终不能活成青春里自己的样子,却还是会在青春里义无反顾,那时的自己好真。
如果可以,只想做那个不懂大人世界,不懂生活的少年。
最终时间推着他们成长,冰终于理解那句话,“有时候大人的世界小孩不懂”,她也成为大人,有时候长大只是突然的事情,假小子的冰也会给父亲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面对喜欢自己要离开的男孩也有眼泪,不再那么决绝的拒绝。
看到那个本子的时候眼泪已经夺眶而出,青春单纯的只是把我有的都给你。
紫薇并没有逃脱命运,但遇到了真心喜欢的管哥,想和他平平淡淡的活下去,于一再错失时机后才意识到对冰的情感,他们都面对生活没有骄傲下去,把自己融入了生活,即使美如他们的青春,也留有遗憾。
二十多岁男生最穷的时候,却也是女生最美的年纪。
我能遇到自己真心喜欢的女生不是遗憾而是自己的幸运。
喜欢的那个人会永远都在我心里。
我喜欢你,贯穿整个青春。
你一直在我的世界里。
“我谢谢你陪我一起经历的时光,虽然青春留给我们一些永远都抹不去的伤,但是,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愿意变成那个曾经的少年,远方的你应该也是一样的吧” 。
最后的这几句话说透了多少八零后的心声,对于刚刚告别青春不久的八零后们,可能或多或少对自己逝去的青春留有一些遗憾,至今挥之不去。
有时真的好想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曾经的那个少年,陪着她,她望着我,珍惜爱情、友情、师生情,悔恨当初的任性与放纵。
青春应该就是要大胆去爱、去拼、去闯,哪怕最后没有结果也不会留有遗憾。
下午和阿妈一起看的。
我所生活的地方和故事中的设定很像,某个国企矿区,有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医院,俱乐部,电影院。
在奶奶家后面也有一个技术学校,我的妈妈就是那所技校毕业。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杨北冰和于一看流星,北冰拿着天文望远镜的时候,妈妈告诉我,那时候光拿死工资的国企工人不可能有闲钱买望远镜的,除非她的父母当官,果然,影片后面交代了北冰的父亲是个国企主任,还开了一家餐馆。
我觉得这个细节设定的很好。
影片中的杨北冰很像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在我们眼里她是个小混混,做事干脆利索,个子很小,但整个人很有气场,对于我的同学,我仅知道这些,卜冠今演出了这种感觉,她所塑造人物很立体,对不同的人表现的态度不同,比如对于一的态度,以及将紫薇设定位情敌时对她的态度,和情敌人设解除后对她的态度,我认为卜冠今拿捏的很好。
电影的一大亮点就是演员们的演技,我个人被卜冠今圈粉了(*/∇\*) 李梦塑造的紫薇的形象也很好,带点神秘,令人琢磨不透,外表柔弱,内心强大,并不是那么好惹的,从紫薇与杨北冰初见,和“大字报事件”发生后的一些事情处理就可以看出。
在性格上紫薇与北冰相比就成熟稳重的很多,如果说北冰处于青春期中期,那么,我认为紫薇处于青春期介于青年期之间。
紫薇和北冰都不是等闲之辈,所以她们才惺惺相惜,成为好朋友,她们身上都有一种侠气。
“1996年,那一年我十八岁。
” 抽烟,酗酒,逃课,打群架,拉帮结派,扭迪斯科,我不知道有多少80后人的青春是这样度过的。
如果有,也只是一场呼啸而过的风,最多给人吹痛脸庞的感觉。
就像小女生杨北冰的眼神,再怎么凌厉也不能真的杀人。
而杨北冰们的青春,是呼啸而过的大卡车,载着单纯与懵懂,也搭乘了黑帮与暴力。
于是这个青春片,没有同居、堕胎情节,而有了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有了月黑风高杀人夜。
他们的青春散发着荷尔蒙,也笼上了死亡气息。
于是这呼啸而过的卡车,可以让年轻美丽的紫薇,瞬间香消玉殒。
没有一个一线明星参演,比周冬雨还小不点的女生卜冠今,贡献了上好的演技。
一喜一怒,一惊一乍,系堆眼角,全在眉梢。
这个矮个的假小子,冲冠一怒,为红颜,也为蓝颜,多少让人感受到青春的燃情。
这个小姑娘会红的。
小流氓白宇宙南下广东之前,找杨北冰告别的场景,成就影片很动人的一幕。
白宇宙掏出一个摘录本,一脸风轻云淡,这是我混了几年江湖积攒的人脉,以后打架,你就别去了,他们替你。
上面全是黑道头目们的联系方式。
然后跨上摩托,扬长而去,镜头给了他涕泗横流、放声痛哭的大特写。
真正对你好的,肯定不是你的男神或女神,而是你忽略的备胎。
被匕首连捅,被打手群殴,男主最后还是活了过来。
你才发现,这究竟是青春片,而不是黑帮片。
毕竟还是要给青春留点美的念想和好的未来。
前部分拍得很燃情,后面落入了大俗套。
无赖成富商,学霸做海员,然后曾经沧海的女主,幡然醒悟,选择辞职,然后像郝思嘉寻找白瑞德一样,重启新的生活,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1996年,那一年我也十六岁。
我在一所县城中学读高二,我在直径为五十公里的圆圈内,整整生活了十六年,那时偶尔抽烟但不成瘾,喝酒但不酗酒,会迟到但绝不敢逃课,类聚群分而不打群架,不去蹦迪但学跳霹雳舞,过着很单色的青春。
每天想入非非,但想得最多的是,考出去,离开这个小县城。
那时,据说我们的江总书记讲过,资本主义也有好东西。
那个好东西就是《泰坦尼克号》。
所以,那几年里做过最疯狂的事是,一群人十点半下了晚自习,翻墙出去看零点档的《泰坦尼克号》,当然,进影院也是翻墙。
如果我也像白宇宙一样,掏出一本摘录本,送给心仪的女生,上面多半是手抄的汪国真、席慕蓉的诗,或者四大天王的歌词。
确实被赚到了眼泪,有一些可以打动人的点,但也很快就会觉得记不清是什么剧情了,有一个白宇宙这样的朋友还真的很不错,心疼紫薇,在那么美好的年纪就那么有故事,内心强大的,让人很心疼。
相比较,北冰还是被爱着长大的,也还能自已放肆,敢爱敢恨。
青春片嘛,总会有勾起回忆的点,在电影里就好想不管不顾的坐在大哭一场,现在想想是矫情了。
很喜欢做了海员后的于一,干干净净,终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真的没有什么深情不悔的爱情,但确实是让人一生都难忘的美好,真心本身就很美好。
雷管呼出最后一口烟的样子,有一种被吸进去的感觉。
本来就是一个凶残的世界,是生死的赌博,怎么拿感情和道德尺度去评判呢。
导演韩天在拍摄现场拍的工作照。
导演真会拍。
(在豆瓣上发这篇评论之前几分钟,还在和导演韩天聊天,最后导演说,我下午包了一场请人来看,我去招呼一下,再不请人看就没排片了,回头再聊。
——听到这话我觉得很遗憾,尽管《呼啸》的宣传为0,在国庆档票房成为炮灰几乎毫无翻身机会。
但这部电影有如此打动我的情节,有表现出色的卡司,还是会觉得被市场埋没很可惜。
希望你看过之后和我一样,为这些“不良少年”的真情所感染,被那本再也不会翻开的通讯录所打动。
)很遗憾我自己不再是少年了。
少年时我的那些往事,现在需要花点时间才能慢慢回忆起来。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带我走进回忆的时空,那些快要淡忘的青春,看完《呼啸》我全都想起来了。
《呼啸》的人物群像让我印象如此深刻,以至于我看着银幕上这些置自己前途未来于不顾,任性打闹欢笑的“不良少年”,我意识到自己似乎也曾幻想过这样的十八岁。
十八岁的我并没这么洒脱,我也曾经热烈喜欢过一个人,当年的心情现在早已平静,但我远远看着她,告诉自己衷心祝福对方,感情上还会心有不甘,见到她不知道该说什么。
也曾经有过热烈追求我的人,我确信我们不会在一起,但又不知该如何拒绝,现在对方早已开始新的生活,本该继续做朋友,也因我的无能和胆怯而失去联系。
《呼啸》女主角杨北冰再次见到曾经追求自己的白宇宙,仍然对他心怀感恩,坦然看着他笑起来仍然一脸少年时的样子,像少年时那样轻松地聊天。
谈起自己曾经喜欢过的于一,她流着眼泪学会放下,心间仍然驻留那个特定人生阶段的激动和温暖,那是青涩少年不懂成年人爱情的人生阶段。
还有比这更不留遗憾的青春吗?
她活得比我明白,我羡慕她。
出道刚满一年的卜冠今给出了令人难忘的表演,她一改《驴得水》里简单稚嫩的形象,为杨北冰这个角色注入了全方位的活力。
杨北冰情绪丰富,嬉笑怒骂端庄洒脱,为卜冠今给足了空间,使出一切所学尽情塑造,就算说《呼啸》是杨北冰的独角戏也不为过。
卜冠今铆足劲儿地表演,在演艺生涯初期为自己留下一部代表作,值得我们为她鼓掌喝彩。
有谁不会被这群样貌鲜活的少年所打动?
于一(刘畅饰)是他们当中最不懂女孩心思的男孩,那会儿的白宇宙(曲哲明饰)看上去比于一成熟了那么多,怎么长大之后,于一的信写得伤时感怀老气横秋,反而是白宇宙还笑得像十八岁那样无忧无虑?
紫薇(李梦饰)用真诚和淡然抚平大家对她的误解,她的态度是发自内心直抒胸臆,还是刻意的掩饰和隐瞒?
她体会到雷管(黄觉饰)暴戾外表下的男性温柔,是阅尽千帆之后的慧眼识人,还是明哲保身情非得已的权宜之计?
他们是在每个人的少年时期,身边都会出现的比我们早熟的人,他们的爱情是少年时的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成年人的爱情。
《呼啸》和《少年巴比伦》同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没落为背景,两部电影也都有李梦出演。
不同于《少巴》大量表现工厂工人生存状态,令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事实上的主角之一,《呼啸》选择淡化背景,故事线紧扣人物。
少年不识愁滋味,他们满眼只看到和他们同样闪着光的年轻生命,哪有时间留意大环境的变化?
还没等他们留下一点印象,曾经管道成荫厂房林立的工业区就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从他们的人生中呼啸而过了。
片中那本通讯录拿出来的瞬间,我差点哭了。
别看他拿出来的时候故作镇定和随意,那是一个少年为爱情所做的付出,为自己喜欢的人所能做的最用心的事。
十八岁的我没有做过这样的努力,十八岁的我不配做一个少年人。
多少次坐在影院里我翘首期盼,银幕上发生的故事能够击中我,让我暂时忘记自己观众的身份,和片中的人物一起感同身受。
《呼啸》做到了,那是我最嫉妒编剧才华的时刻。
新浪电影原文链接: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59994546281972
在十一黄金档看这样一部电影,实际上理由是两个,一是排片很少,二是演员表里有李梦,上一次符合这个条件的电影是《少年巴比伦》,我很喜欢,决定这一次再赌一把,即便预告片里充斥着伪东北元素和哗众取宠。
看过之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烂,但也没有吹嘘的那样好,平庸和循规蹈矩这两个词似乎很适合。
但总想借此片谈谈那些打着东北往事风的电影,心里总是充斥着一种无奈。
先从女主的名字谈起,就注定了这是一部糅合了臆想中东北的华北(甚至可以直接说北京)的电影,杨北冰,这名字在北京呆过的人都知道指的是什么。
里面充斥的以打群架打为噱头的东北风,但是故事内核还是校园三角恋,挪到中国哪都可以,唯一可以渲染背景的97下岗潮却又一笔带过,这倒是没关系,毕竟不是文艺片。
故事前半段处理的还不错,至少是个故事,但到最后为了煽情高潮处理实在伪实又弱智,雷管从一个黑社会大哥突变成了一个亡命徒,之前建立的故事和人设全部垮塌,这个起点就是李梦被车撞死,故事实在没办法让人满意。
说回到东北电影,我首先怀疑导演和编剧中有多少真正了解东北或者试图了解那个时间的东北。
从打冰球那段戏就可以看出“东北”二字只是主创团队的一个噱头。
东北绝不是一个整体,作为一个黑龙江人我很难认同大多数导演编剧眼中的东北,打冰球这件事绝对不属于电影中那些人物该干的事,你不妨问问身边的东北人有几个打过冰球的。
黑吉辽各有特色,我无法肯定吉林和辽宁的风情我都懂,但肯定不是一些并不真正了解东北却又想从中分一杯情怀的导演和编剧眼中的故事。
这些年很多东北电影中充斥着讲着抚顺、鞍山方言的“东北人”,却自诩正宗,且不说吉林和黑龙江怎么看,先问问沈阳人和大连人买不买账。
虽然赵本山的口音是流行,别把那些贩卖情怀的都安他身上。
不了解的随意写,随意导,明白的有故意贩卖无知与愚蠢,拿着“破马长枪”的名头诋毁自己骗钱,东北级的很多导演演员要付很大责任,毕竟“往事”二字打出来,不是总能骗钱的,而且伤了自己的名号,坑挖的太大后面的人估计填不了。
想想这些年的“东北”电影,我觉得最正宗的是张大磊的《八月》。
很尴尬是吧,这是个内蒙古故事,不过个人觉得背景就在东北内蒙古的赤峰或是通辽一带(ps:个人觉得内蒙古的风情分东北内蒙古,华北内蒙古,西北内蒙古和纯蒙区,前三个的社会风情都与紧邻的省份类似),这才是真正的东北,最像东北的电影确实内蒙古故事,也是市场的无奈。
说到底这只是电影,无需苛责什么,但真当有人地域歧视“东北人”的时候,不妨想想是不是很多鬼扯的东北电影也为这些出了分力。
以东北老工业基地没落为背景,发小女喜欢发小男,发小男喜欢转学女,剧情平淡无波澜,里面倒是把东北男人那种天不怕地不怕但是在面对感情的时候,表面上行但心里怂的不行给表现的还可以。
整个片没看出什么重点,东北工业没落交代了几句,黑社会最后被抓也没什么惊喜,黑社会男和转学女感情也没交代清楚,发小男为了转学女不要命的去找黑社会算帐,发小男和发小女差点被打死。
分别之后因为看到了发小女刻在桌下的表白开始了情爱想念。
李梦演的还是那种不属于他们那个世界的角色,有点上帝派来的NPC的感觉
“我谢谢你陪我一起经历的时光,虽然青春留给我们一些永远都抹不去的伤,但是,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愿意变成那个曾经的少年,远方的你应该也是一样的吧” 。
最后的这几句话说透了多少八零后的心声,对于刚刚告别青春不久的八零后们,可能或多或少对自己逝去的青春留有一些遗憾,至今挥之不去。
有时真的好想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曾经的那个少年,陪着她,她望着我,珍惜爱情、友情、师生情,悔恨当初的任性与放纵,
剧情稍微有点快了感觉 除了这一点别的都很好 有白宇宙的那种铁汉柔情 只有面对北冰的时候才是最温柔的 也有一直陪伴北冰长大的男二 女主一直保护心爱的男生 男生 也在保护一直陪在他身边的女孩 两个人的那种关系是我们孩童年代最珍贵的记忆了吧 我想每个人的青春都有这样的人吧 也有青春校园里最纯真的友情和懵懂的爱情 和那种肆意挥洒的青春气息
撤档的都是垃圾。1星都tm给的多了。
看的粗剪。一段回忆。
尴尬
观影有一种分外熟悉的感觉,如同远古的记忆在一瞬间翻涌而来,前尘往事一一浮现在眼前。我在赴一场青春的约。
东北人的青春都是大哥系列,故事流水线,但这小不点儿是真可爱。
不咋地
特别青春
卜冠今东北妹子太梗气,特别有戏,真有些我过去的影子。白宇宙的笔记本一掏出来眼泪哗哗不止。。意外好看的青春题材,可惜排片太少
黄觉和李梦的冷搭很好啊,其他就忽略吧
插曲和片尾曲都不错 诚意还是有的 8.8元不亏
疼痛通病 无病也呻吟 剧本胡比写 无穷尽的烂巧合 现在青春片没有堕胎就算勉强过得去了?
男主人公长大后竟然真的去当海员了。这梦想追求的,可真够执着的。我觉得海员这种梦想,就跟飞行员一样,一般都是会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抛弃的诶。
大东北的重金属残酷青春,可以和《少年巴比伦》对照着看,杀人、防火、打架之下包装着的是初恋的纯爱,所有的狂躁不过是成长迷惘的宣泄,最后留在回忆里的依然是彼此之间那一刻的永恒。
女主一言不合就开打,看得人心惊胆颤。这。。
好可怕的校园暴力啊,幸好生的晚!不过电影拍得好真实啊
女演员表现都很好。真的是喜欢李梦,喜欢她演这种角色,为她加分!白蓝去了上海,紫薇去了大连,最终她们都会看到大海的💙觉宝还是用了配音,黑帮元素我个人还是不好消化。
俗套的青春题材,演技一般,剧情一般。
想想当年青春期的自己,真是矫情,为了一点点的烦忧就能够悄无声息流下眼泪。在电影中观望其他少年的冷酷青春,才发现自己的青春单薄得像一张焦黄的纸。
没经历过那段岁月,没法共鸣,这片的定位是是拍给40的大哥怀旧的?
真的曾有一个叫白宇宙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