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这部影片的缺陷 那就是那极其低俗的中文片名翻译影片其实有深度 不是向外而是向内心理上的深度 或许作为心理学科的教学片也不为过 抛开了盗梦的花哨、禁闭岛的复杂 留下的是纯粹的心理表述 深深的扎到每个有过类似情感经历的观众的心里 而回忆 特别是对失去的恋人、爱人、家人的回忆谁又不曾有过呢 当你发现这一切只是“鬼”或主角的幻觉时 不由的开始思考 回忆影片的每一个场景 每一句台词 为何男主角会幻化出这些虚无的剧情 其实都是内心情感与回忆的强烈写照 给我印象深刻的影片基本都会拿回忆(或永远失去)做文章 如泰坦尼克最后的梦境 这个杀手不太冷最后的那盆花 盗梦中的层层回忆电梯 此片则几乎全篇都是赤裸裸的用幻觉混合回忆来表现主人公挣扎于过去与现实的精神折磨以及对妻儿的强烈思念之情 最后楼梯一幕相信你一定和男主一样的依依不舍 此时的你已完全融入了导演安排的剧情及情感 难道这不算是一部佳片么
不知是演员的功力极佳,还是我因寂寞而极易感情泛滥,总之,看这部影片时,代入感极强。
本是冲着猎奇去看的,可还没看到一半就被这爱意浓浓的温馨四口之家感动得一塌糊涂,自然就很期待后面的剧情,such a nice family究竟会喝什么样的恐怖、鬼怪之事扯上关系。
心里也禁不住暗暗地肯定,一定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安然无恙的,因为这个家里,丈夫勇敢、有责任心且深爱家人,妻子温柔、美丽、富有同情心,而两个孩子更是天真无邪纯洁如天使,他们看上去是那么温柔、那么快乐、那么善良,更重要的是,他们彼此深爱,这么nice的一群人、一个家应该生活在温暖、安全的世界,与任何黑暗、邪恶绝缘的。
看着这么一家人我就是觉得欢喜得很,心里温暖的很。
所以,但中途剧情大反转时,顾不得考虑何不合理、俗不俗套,首当其冲的是揪心、是悲催、是泪奔,紧接着以控诉之势从心里冲出好一连串why?why?why!!!然后紧追剧情、一探究竟便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这部电影的评论大有冰火两重天之势,但,纵然有近一半的人对这部电影嗤之以鼻、恶评相加,可我就是这样近乎完美地被这部电影吸引并逐渐套牢。
若评论起电影,我基本上是个外行,略有一丁点大众化的鉴赏眼力罢了,关于技巧、关于手法、关于创新与否等专业范畴、理论范畴及一切其它稍微深入,层次内的,一概评论不出个一二三来。
所以,我只能说,这部电影,对我来说,以情胜人、引人入胜。
我大致整理了一种可能的剧情走向:整部片子真实的人物,即存在于真实第一世界的,只有两个,推理悬疑作家皮特和他的心理女医师。
如果把作家皮特所在世界成为第一世界,那么首先便进入了作家皮特的幻想小说世界————第二世界。
开场,英俊体面的离职编辑离开繁华现代的工作环境,其实是精神病患者皮特因证据不足指控失效而离开精神病院的场景交错,那些开香槟庆祝的各色白领工作人员其实就是精神病院的各个医患,注意到皮特整理办公室时忘记收起放置于办公桌上的家人相片,而这恰恰是影片中段皮特折回精神病院寻找真相时在308房间找到的相片吻合。
所以,也就是说,办公室其实恰恰是后来精神病院的皮特所住的308号房间。
直到在大厦门口皮特遇到的貌似是编辑皮特恩师人物的白发女士,给他一张地址名片亦是为后续埋下伏笔。
随后,在家门前皮特与打电话的妻子会和便是与第三世界的情节故事相交接,接下去幸福的一家四口生活既是第三世界,即皮特美好幻想世界的延续,也是第二世界,即皮特从精神病院出院后回到老宅的生活开始。
门廊的水仙花,女邻居的欲言又止,男邻居的恶目以对,警察的无动于衷以及妻子利比始终没有露面与女邻居安的碰面,这些疑点皆是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相碰撞的结果。
在第二第三世界的不断相撞中,关键人物皮特周旋于第三世界温暖的家庭,乖巧的女儿,体贴但隐瞒的妻子和第二世界破旧的老宅,邻居安的担忧与不安以及安的丈夫蠢蠢欲动的伺机灭口!
我想不到的是,导演会那么早的预告真相,再一次踏进医院的皮特,红衣的黑人女孩异样的眼神和以及皮特面对她是习惯性的顺从(那句知道了是不是很别扭)已经慢慢揭示真相,然后,医生老头循序渐进的,不急不缓的,一一揭开5年前疑点重重的凶杀案,最最关键的,他将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皮特合二为一了。
接下来,考研丹尼尔演技的时刻到了,如何在两个世界切换身份,寻找真相,救赎真爱,并且一切以一种相当隐忍,坚定,不动神色而又温情无奈的情绪进行,平心而论,抛开四平八稳换汤不换药的凶案布置,克雷格演的不算坏。
这其中穿插一段皮特寻求权威女医师帮助的场景,恰恰是白发女医师那一句“peter,you're ill ”揭示了此刻第一世界的作家皮特限于创作瓶颈,精神压力巨大的痛苦而向其心理医师寻求帮助的显现。
接下来一笔带过,因为实在是编剧偷懒了,一切很顺理成章一切很皆大欢喜,第二世界的皮特勇于面对已经死亡的第三世界的妻女,并勇于向妻子质问真相真凶,然后在安的丈夫终于等不及下凶手的时候,在第三世界妻子和第二世界邻居安的帮助下,脱离险境。
最终,恶有恶报,善使得衷。
结尾,都市行色匆匆的作家皮特在第一世界看到自己的畅销小说dream house大获成功。
真相披露过早,温情有余惊悚不足,即便有丹尼尔的腹肌好身材和浴缸戏水戏码也挽救不了剧情上平铺直叙缺乏高潮的硬伤。
娜奥米沃茨不功不过,好在实力,演起此种角色但求不用力过猛。
薇兹生活中就是丹尼尔的妻子,夫妻档出场,是否也在提醒各位,形式吃紧经济低势,大家皆勒紧裤带做人拼命揽钱?
套用第十放映室的话说,你本以为这是个恐怖片,看着看着发现是爱情片;等你觉得这是爱情片了,它告诉你我其实是惊悚片;惊悚片刻,它又变成了心理悬疑片;看到后半部分,悬疑又变成了不痛不痒的动作片;当你以为这就是个动作片时,发现其实这终究还是爱情的。。。
我第一反应是最多也就值个二星,因为里面就像个大杂烩,能看到各种各样电影的影子。
至少是个禁闭岛加人鬼情未了。
总之:可惜了!
早拍点,这创意相当妙~你非要我说这部片子有多少自己的特色,我真的不觉得。
首尾相连、把所有暗示都能完美穿成线的类似电影有太多太多了——无论陈年老宅闹鬼的、灭门惨案追凶的、精神分裂梦醒的、阴阳殊途爱永存的、灵魂指引破大案的⋯⋯所以之所以想了想还是给了三星,就是觉得导演编剧演员都很敬业!
片子拍得一丝不苟,绝对没有糊弄打马虎眼存心吸引眼球骗票房的意思——或者后两者是有的,但隐藏得很隐蔽。
使我作为“上帝”的虚荣心得到很大满足。
因此给三星。
很多偶像派动作派影星为了转变戏路,都拿精神变态/分裂或者苦情角色下手。
这点007老大绝对有先天优势——这脸,放在温馨家庭里,看着就苦!
看动作片大牛走文艺路线。
这是亮点。
可惜到最后,我还是觉得他更像个失忆严重到忘了拳脚功夫的特工,而非家庭遭突变苦苦追寻真相的悲催却坚强的作家。。。
在一个飘雪的季节,小有成就的出版人威尔·艾藤森(丹尼尔·克雷格 Daniel Craig 饰)辞去工作,带着妻子莉比(瑞切尔·薇兹 Rachel Weisz 饰)和一双可爱的女儿离开喧嚣的纽约市,来到安静的新英格兰镇展开新的生活。
新的环境,新的磨合,表情冷淡甚至露着敌意目光的邻居,化着浓重哥特妆容不请自来的小青年,都令维尔的的幸福显得那么脆弱不堪。
与此同时,女儿们似乎也受到神秘诡异的事物所侵扰。
随着奇怪的事情不断涌现,艾藤森夫妇渐渐察觉他们的房子当年曾经发生过凶杀案。
威尔偷偷对房子的过去展开调查,而这个平凡的四口之家好像也成了他人锁定的目标……©豆瓣
时下年轻人喜欢不按规则出牌的游戏,当然也喜欢不按套路讲故事的电影,所以流水线上也开始出现各种讲故事出乎意料的作品,尽管都是为结局埋设伏笔,但是因为有了模式,所以故事也就不再如最初看到的那般让人兴奋与好奇。
《梦宅诡影》用前半段悬疑,后半段抒情的方式,讲述一个精神迷茫,但内心坚定的男人重新面对家庭悲剧的故事。
尽管故事没有过多的新意,但是男主角对妻子、对孩子的一往情深却令人为之动容。
在这个讲述男人的故事里,丹尼尔•克雷格挑大梁的表演相当精彩。
在前半段,他是一个踌躇满志,要和家人一起安心过日子的有为壮年,爱妻子、疼孩子,表现出众的履历使他的事业前景一片光明。
本以为自己的生活可以多姿多彩、幸福美满的他,突然有一天却发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及家庭被害的“真相”。
几乎就在同时,男主角瞬间衰老、憔悴,眼中的悲哀、茫然不得不让人惊叹丹尼尔•克雷格在肌肉下的心灵是如此丰富,对一个颓废男人的情感起伏把握的相当精准。
《梦宅诡影》老故事没有俘获观众激情的亮点,却是成就男主角却是功臣。
对比鲜明的前后两段剧情,在同一场景下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节奏与格局,在色调上也由明快的亮色转为惨淡的冷色。
在场面调度的转换间,角色的表演氛围得到烘托,气氛加强提升了男主角表现的层次感,增强了情感的带入。
值得一提的是,二号女主角的表现亦是精彩非常。
娜奥米•沃茨一直有种特殊的魅力,总是在不经意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本片中的表现亦是如此。
她戏份不多,但是在举手投足间,娴熟地用简单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传达了诸多的信息给观众,也有意无意地铺垫下许多线索,为接下来的剧情做足准备。
既然有女二号,就一定有女一号。
饰演丹尼尔妻子的蕾切尔•薇姿是位姿色美艳,身材窈窕,演技也不落于沃茨的演员。
只有些遗憾的是,她的辨识度和深刻度赶不上沃茨,大概是少了一份在表演上的个性。
在这部为表现男人情感几乎让两位女主分庭抗礼的作品中,薇姿的美艳却被看似平凡,却个性独有的沃茨掩盖。
但是,总的来说,三位的表演都异常出彩,如若不然,这部不值一提的平庸之作将毫无光彩可言。
真是他们,挽救了《梦宅诡影》的异梦。
丹尼尔的深情款款也在影片接近尾声时,达到了最后的高潮,火焰中的吻别特别感人。
From Sandy最近特别担心自己的欣赏品味下降许多,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的几部电影都无一例外的被我划在了“烂片”的范畴里。
其实,我不止一次地说过,一部电影作品的完成饱含了众多幕前幕后创作人员的心血,所以不管他最终定位怎样,都不应该肆意地“言辞侮辱”。
所以,这次我还是调整了下情绪。
首先,我选择了邻国日本的一部《铁拳》:铁拳:血之复仇TEKKEN:Blood Vengeance(2011)选择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儿时对于街机游戏的记忆。
其实,在多年前迷恋这款游戏时便意淫过这些光鲜的人物设置背后应该会有一个非常牛逼的剧情才够意思,于是,带着这种高期望值却快进着观看完这部电影后,一种想要“骂娘”的冲动油然而生。
不仅没有剧情,人物的角色设置也是非常草率而没有例外,突兀的打斗情节还不如直接在街机上看游戏画面来的自然。
而最最最希望看到的CG技术也令我大跌眼镜,以为这是国内哪家动漫制作公司的手笔,不想这还真是那曾经出过《最终幻想》系列,号称漫画业全球领航的日本国的产品,而我宁愿相信这一切也许只是2011年那场大地震的余震所带来的灾难而已。
其次,观看了《时间规划局》:时间规划局In Time(2011)其实早就期待该片了,不仅仅因为它有坏坏的帅的贾斯汀,还有它那巨强大的剧本大背景设置,再加上导演的良好口碑,我的期望值又无形中提高了许多。
结果影片一无是处、漏洞百出,除了一帮25岁的俊男靓女的穿梭,却不见气势磅礴的时代背景,影片大部分时间都只是一小波时间守卫者和这两名几乎毁掉整个世界格局的男女主角间的警察抓小偷游戏。
很不严谨的剧本创作态度很大程度上让我怀疑这部商业作品本身的定位就只是骗钱工具而已。
“时间”的扩大化概念确实具有很大的魅力,同样这样的世界观如果经过慎重的编剧过过脑子,应该会产生不错的电影作品而且也许会是一个系列作品,可惜了,一道很好的食材,却给炖出来一锅大杂烩。
最后看了《梦宅诡影》:梦宅诡影Dream House(2011)这是唯一一部还能勉强接受的作品,可能这与我先以为是一部恐怖片的观影初衷有关。
《dream hourse》你就给直译成“梦宅”好了,非得加上“诡影”,弄得我一开始就以为是一部恐怖片。
不过类似韩国反转剧的剧情设置虽然能引入入胜,但老套的剧情设置却是该片的命门,前半段是罗伯特德尼罗的《捉迷藏》,后半段其实才是本片真正的剧情重点,只可惜前半段那样疑神疑鬼拖沓的叙述直接把游离出该片的主题之外,也许导演害怕单薄的剧情,但如此浓墨重彩的前奏帮倒忙了。
不过一众大牌主演的演技却成了该片的最大亮点,温情情节感人至深,男女主的对手戏也能刻骨铭心。
所以,总体看来该片实在难以归纳在惊悚片范畴。
以为是鬼片,一直不敢看,同事中午拉着一起看的,前面惊悚、中间反转、结局温馨看了前三十分钟,以为男主一家被变态杀手给盯上了,没想到中间反转男主精神分裂杀了自己的老婆孩子,看到精神病院里那些被男主臆想成杂志社同事的病友几乎断定他就是凶手,结局再次反转,又上演一出人鬼情未了,孩子也都在,满满的感动好多评论说看到前面就猜到了结局,我是真猜不出来,还有那个笨蛋凶手真是蠢的可以,杀人这种事也能搞错,连家里有几口人都不弄清楚吗,这也太随便了吧,就这样葬送了一个美满的家庭,把男主逼成了精神病,好在结局挺温馨的,没有那种让人窒息的沉重感,最后女主太美!
因为看到别的推荐实在闲得无聊就下下来打算看,刚好又赶上半夜睡不着,结果以为至少被归为惊悚类型或许会high一下,结果看完之后直接就无语了。
这部电影教育了我们选择新家位置之前还要考量周围邻居是否家庭幸福,否则一个不小心摊上个雇佣路痴杀手杀自己老婆的变态邻居就会悲催的遭遇灭门惨案。
.其次,如果你有点文笔,那么至少在整个故事结束的时候,你可以混到个畅销作家当当。
好吧,其实准确来说杀手不算是路痴,只是两家作为对门,杀手叔叔是要多么的左右不分才能造就整部电影的故事啊PS:不过母女三人是真心的美啊。
算起来也算是最没有法力的鬼了。
男主彼得辞职回到了家里陪妻女,但不知道她们其实早已死去。
枪杀他们的是住他们对面的杰克和他同伙。
这电影开头到中间部分就是一步步让观众认为彼得就是杀掉妻女的凶手。
到最后才交代凶手另有其人。
当时彼得跟杀手缠斗时候莉比开枪误伤了彼得。
后来彼得被人们认定为凶手。
他自己也有了幻想的一个身份“威廉”。
还好电影最后杰克跟他一起的一个被对方开枪打死一个被烧死。
彼得跟金发女逃出来火场后又回到了火场跟两个女儿和莉比依依不舍的道别。
结局也算圆满。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