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鬼介绍:鬼校长、鬼教务主任、东东、男朋友兆中、道士。
电影省略的前一天猜想:淑玲收到了鬼校长的代课招聘广告,于是往鬼校长处投送了履历;第一天,她被同意来学校代课,坐车到学校时,这里已经傍晚学生都已经放学,他找不到教务处,这个时候他碰到了操场打球的鬼东东(其实东东是伪装成学生的鬼),东东带他进入第一个圈套……去见(鬼教务主任),两人聊着聊着,(鬼校长)也来了,唠叨一会,说让她今后教(四年一班)下午课。
……晚上回家时,碰到了兆中,…纠缠了一番,被老爸解围回了家(这里兆中还是活的)。
第二天,她去了学校,去学校找不到(四年一班),鬼东东带了她去,接着东东坐在教室最角落的位置(其实这个位置是空的)这天课也没教成,都在拍学生马屁;这个时刻鬼东东骗取了淑玲的信任,晚上回家时,碰到了疯子基督徒(这里有一定的心理暗示,末日来了)。
在继续走着,东东又出现,带他进入第二个圈套……故意引导她去跟踪援交同学,最后不欢而散(这里淑玲对东东产生了好奇)。
第三天,淑玲去学校教书,发现东东没上课,放学时,同学都走了。
这里(鬼东东)又出现,骗了她去厕所,吓了吓她,精神崩溃的淑玲最后被他爸爸报警救走。
第四天:睡了一天,接了(鬼教务主任)的电话;然后又睡了,这里出现一只手抓出他的脑,(暗示淑玲已经完全中招,众鬼们要开始用她来杀人了)。
第五天:她去学校,见了(鬼教务主任),这里主任带她进入第三个圈套……她们絮叨一番,主任故作紧张,骗她说:要你教的是(五年一班),还说没有四年一班。
最后带他去了另外一个空教室(这里鬼们把四年一班的牌移到这里)。
这里鬼教务主任问他信仰的问题,让人在潜意识里对宗教内心封杀。
这里鬼校长又出来唱双簧,说这里死了人。
这个班不存在。
(淑玲这个时候,非常害怕。
但她又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最后鬼校长带他进入第四个圈套……故意劝她别来算了,又后来让他叫二年一班(这里鬼校长和教务主任成功了骗取了她的信任)。
回家天桥的路上,又碰到兆中,兆中要求复合,她果断的拒绝了。
(紧接着兆中就自杀了)。
继续走着,东东满脸伤痕的出现,(这里淑玲有怀疑她是鬼,认定是东东在折磨她),问了东东到底哪班,东东没说,只是哀求着说让他不要再去学校,然后跑了(这里东东以伤痕和假装的善意提醒又成功的骗取了淑玲的信任)。
回家后,父母、牧师夫妇找他一起做了祈祷,并且安慰不要相信鬼魂和幻觉(……但是众鬼的智商远远高于淑玲)。
第六天:淑玲还想苦撑到一个星期结束。
还是去了学校,去了二年一班(这里众鬼又换了牌),去了同一间教室。
看到这些同学淑玲她满脸惊恐,(被东东、校长和教务主任骗取信任的淑玲把整班的学生当成了鬼),最后她找机会跑了出去。
晚上她在天桥又碰到了东东(这里东东要巩固淑玲内心里当成鬼的念头,假装关心一番走了),然后他又碰到兆中(这里的兆中已经是鬼了,并且已经和众鬼成一伙了),兆中带他进入第五个圈套……带他去了鬼道士那里,拿了一把降魔杵(其实是一把类似螺丝刀的东西,也就是兆中自杀的工具),回家后鬼们冒充学生打电话骚扰她,最后他用螺丝刀扎坏了手机,鬼们不再骚扰她(然后她对螺丝刀是降魔杵深信不疑)。
第七天,鬼们冒充学生给淑玲打电话,谎称其母被绑架,并要她去学校,这里发疯的淑玲带了螺丝刀去了学校,在四年一班里淑玲出现了幻觉,幻觉中学生把其母推下楼摔死,最后神智发疯的淑玲用了螺丝刀,杀死了所有无辜同学。
最后她说以为是鬼的全是人,以为是人的全是鬼; 认错的鬼是学生,认错的人是鬼校长、鬼教务主任、鬼兆中以及鬼道士。
只有一把金刚杵,还特马是把螺丝刀其实这部电影挺好看的,信息量很大,很悬疑。
文笔不好,随便看吧。
“我们在天上的父啊,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把我们日用的饮食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带我们越过死阴的幽谷,也不怕糟害”“情绪人的情绪其实很奇怪,一时的冲动会让人做出一些后悔莫及的事情”
总体来说,片子看还是能看的,王晶毕竟还是老姜,在整体处理上还是更加沉稳,最后的处理相当有心理悬疑的感觉,重点突出心里有鬼,中间也一破三折。
而且居然整个电影还拍出了宗教片的味道,强调信主得救,总体而言,牧师的话就是真相,最后才得出结果罪魁祸首就是第一幕出现的小女生,可见王晶在这种类型片的处理上还是相当游刃有余,善于用故事情节表现内容。
叶念琛作为新导演,在我心中都是能有新想法的。
这个新想法与上一代的香港导演相较,在于价值观的突破,叶念琛对于价值观的解构是很彻底的,在传统电影人都还相信世界有真爱的时候,叶念琛已经开始了对爱的试验,这也符合现代年轻人对世界的普遍迷茫,但是这种解构却展现了一种朝气。
但是在猛鬼爱情故事中,这种朝气却消失了,叶念琛保留了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多线索闪回叙事,层层剥茧。
但是本片却回归了传统价值理念,突出了“人在做,天在看”的价值观念,回归主流价值。
本来这种电影就是合拍,每个导演分到手的也只有40分钟左右的时间,只能是小场子腾挪闪打,带着枷锁跳舞,导演手法都相当成熟,但是作为恐怖片的命题作文,王晶发挥似乎更加得心应手,每一个恐怖点都有出现。
但是叶念琛似乎有点束手束脚,有可能是头一次拍不是那么习惯,还需要运用大量独白传达导演的概念,所以扣一点点分。
特效也不赖,故事也还行。
尤其第二个还有点悬疑的意思。
分给这么点也太冤了。
不看看王晶近几年出的都是什么片。
上映前就能down到hd的。
你们也知足吧!
几个小故事拼接成一部电影,让我想起来最早的阴阳路。。
都是帅哥靓女组合。。
你们想想近些年的孤岛惊魂,想想午夜出租车,想想荒村公寓,想想尼玛绝录逢生、想想尼玛异度公寓、再想想尼玛午夜心跳。。
难道这片子真的只值4点多分吗??
本来想给这片子4星的。
你们给的分这么低,我只要给5星喽。
这片子剧情值得推敲。
算是不错的啦!
我晕,我刚发现豆瓣有两个猛鬼爱情故事,搞什么飞机啊??
应该说这部鬼片不过不失,但映照着港产鬼片的没落。
虽然采用了经典的多导演多故事用一主线串通的类似于早期《怪谈协会》的架构(这种做法也不少见),但导演驾驭能力的缺失以及风格的不同使得惊吓能力大减。
教室王晶拍鬼片的能力,其实麻麻地。
某种程度上说,谢婷婷表现得还可以,年轻的学生们(应该都不超过二十岁左右)也使出了吃奶的劲,也有诸如田蕊妮、武状元和鲍起静等尚可的中老年实力派演员撑局,但是滥用技术效果,特别是使用二三流的数字处理效果,反而使得这段故事有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
实际上老的处理方法在恐怖片上来说或许反而会有一定的优势,在保持画面实景的情况下(如早期《阴阳路》系列等的手法),多用些心,惊悚的氛围会大大提高。
在故事的叙说方面似乎也有些漏洞,虽然编剧很取巧的借用了如《万能钥匙》里的信或不信的桥段,以及高阶恐怖理论中的猜想翻盘等彩头,但是为了凑情节而编造的桥段有些让人无法理解,如可以想象谢婷婷前期被拍球女和两死老师欺骗,但用幻觉来解释譬如储物室变教室后,转换教室时学生还都跟着转,而最后却又是真人等所有的蹊跷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拿到的纸条是幻觉;去储物室上课里面没学生,幻觉;换了个教室,学生都还在,幻觉;电话响,妈妈声音,学生威胁,幻觉;跑回教室学生讥讽变鬼威吓,还是幻觉。
如果幻觉能替代所有现实,那么何必那么辛苦,绕这么一大圈只为陷她杀那么十几个学生?
而王晶似乎也没想解释清楚,再加之日头日白拍鬼片,把脸上的粉和瞳片展露无疑,年轻人的演技还嫩,一个镜头停久了,就一点恐惧的味道都没有了。
旅行这个故事还有些搞头,虽然我一开始就已看透那四个女的已经不是人了,但是故事情节编的还是有头有尾。
但叶导估计是爱情片拍多了,让整个场面过于暖,比如那四个女人中的胖女人,就有过度表演的嫌疑,有些桥段可以明显看出是想为后来揭露四人已死让观众惊讶作铺垫,很可惜四人围着杀人男自曝身份时场面是如此温馨,你甚至嘴角都会荡漾起一丝笑意。
而这是一部恐怖片,特别是“猛鬼”片所不能学习的。
如果想要达到吓人的效果,第一要把观众绑架进角色,让观众与角色共进退;第二就是绝对要寒意不要暖气,即使是一丝暖气,也会把你所营造的氛围破坏。
或许片子没那么吓人,观众好接受,但这样的鬼片拍来干嘛。
但我还是要说一句,邓丽欣的烈焰红唇实在够杀,台词说得好:不要我也不能要这货吧!
虽说周秀娜论杀的程度不会比邓丽欣差,但片中的角色气场全无,弱的不行。
导演你是要闹哪样,不会找个差些的演这个富女角色吗。
上帝是管不了中国人的鬼事。
我们怕的也从来不是撒旦,西方那套血淋淋的掏心剖腹的恐怖理念也仅能让你尝到体感上的间接疼痛感而已。
中国人的鬼,是要让你在半夜上厕所都要把灯开全,因为它没有一个固定形式,没有一套出场介绍,它无处不在,它就在你的心里。
如果你没有抓住这个点,劝你还是不要拍鬼片了罢。
要拍,也不要告诉我,你拍的是“猛鬼”爱情故事,因为你这个故事,一不猛,二没爱。
这部电影有两个名字,异度幻觉 和 猛鬼爱情故事。。。
相对比之下,我更喜欢第一个名字,第一个名字,也更符合电影内容。
在pptv和乐视中都是猛鬼爱情故事,这个电影名字,相对来说,不大能吸引观众注意,也给人感觉像是,挂羊头卖狗肉,国产的垃圾恐怖片,但看到两位导演,我就知道,应该不会差!。
。
这部电影由两个故事组成,由香港导演王晶和叶念琛执导 。
第一个故事由王晶执导, 王晶是老导演了,恐怖片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
王晶的电影观念不落后,他从香港电影辉煌时代到现代香港电影,可以说紧跟时代步伐,总能拍出既有新意又不失意的电影。
1 第一个故事“课室”真正把“鬼”这个形象氛围烘托了出来。
“像由心生”,“鬼由心生”。
鬼的威力并不强大,但,鬼一旦在你的心里才是最可怕的。
它是你最害怕的,也是所谓,给你糖吃的致命毒药。
故事一,顾婷婷饰演的女老师被男友的温柔蜜糖攻克,和男友在了一起(同居),同居后才发现男友的恶习。
醉酒打人,还打自己。
她害怕了,想和男友分手,可是男友纠缠不休。
男友开始越来越极端。
在自己教书的学校,也不断发现鬼怪的事情。
发现自己的学生去援交(社会现象),厕所的灵异事件等。
她越来越害怕,男友在关键时刻帮助自己。
去找法师,给其降魔杵,让她关键时刻用。
这一切,很符合香港鬼片的套路。
结局也差不多是,完美驱鬼,大团圆结局。
可是这只是王晶的一个套。
在学校里,女主又碰到了鬼,鬼开始变出了,各种恐怖的形象。
吓得女主逃回家中,家中的电话开始出现鬼怪,女主用法师的降魔杵成功杀死了“鬼”。
降魔杵开始发挥功效了,。
女主随身携带降魔杵,把它当护身宝物。
,女主母亲被鬼学生抓去,女主带上降魔杵,决心和鬼学生,决一死战。
她看到教室里的母亲跳了下楼,女主极度愤怒的用降魔杵,把这些”鬼“,统统杀掉。
鬼学生苦苦哀求女主。
也被其所杀。
这,就是结局?
呵呵,想太多了。
原来,女主杀死的全是真实的学生,女主的男友,在不久前早已自杀,而所谓的降魔杵,正是男友自杀的螺丝刀。
女主跟本不是这间学校的老师,女主母亲也没跳下楼,包括她看到的校长,老师。
学生,都是以前学校死去人,女主被认为精神病,杀害了一个班的学生。
在父母的注视下被逮捕上警车,,,,。
原来,这一切全是幻觉。
这只是,死去男友与鬼,一起演的“鬼计”。
仔细品味会发现“鬼”,可怕的不是恐怖的形象,而是在那十足演技下,隐藏的可怕鬼计。
有的扮丑角,有的扮善角。
一个讨好你,一个挖苦你。
可是,最可怕的是,他们一起算计你!!!
因为谢婷婷三年没上班了她老公又打她她状态差倒霉所有的坏都是一脉相承的应该说坏人欺负倒霉的人鬼也喜欢欺负倒霉的人一个人心底的阴暗面越重意志越薄弱被邪灵欺负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一点也请同志们予以注意至于第二个故事我觉得意义不大这居然是2011--2012之间的事情真是太可惜了而我的事情发生在2006年一个人吃多少穿多少是注定的阿宝真可怜原来其实他们都是鬼☠☠☠☠☠而那个男的,估计也是心理承受能力不够
滥片!
恐怖镜头靠突然切换和恶心的造型营造(第一个故事),情节荒谬,表演夸张。
演技谈不上!
谢婷婷同谢小鸟比,差太多档次,可能去丰Breast,走走性感路线就可以了。
看看第二个故事的周秀娜就是最好的例子,没漏但有,就够了!
王晶出品,必属次品(此话符合95%以上胖纸的电影,含导演、编剧或监制)。
他还拉来叶念琛来垫背,以免自己给骂得太惨,至少有个人给他当替罪羊分担了口水。
《课室》这一故事抄袭《小岛惊魂》,这是王胖的本性,江山易改,汪星人呢就难改……谢婷婷真的很老相,成熟得和年龄不相符,演历史老师真的没什么说服力。
叶念琛依然还沉醉在爱情三部曲的成绩中不能自拔,早已经江河日下,却居然还自以为是很年B的一新生代导演,像高举“每部戏必有阿宝这个人物”的标签一样,你可以说这是你的特色,但观众看多了就会烦,认为你是傻B,要你的电影牛B,观众还没话说,可你都快要无片可怕了,你还这样自大自恋自虐,你一定是得了蛇精病。
两个故事都是在人是鬼、鬼是人之间来回玩游戏一样,惊吓没多少,倒是《旅行》像极了爱情喜剧,叶念琛不愧的拍爱情喜剧起家,看来他除了爱情片,是再也拍不好别的类型了。
对了,那个《课室》的女鬼老拿着个篮球,同一天观看的《孤岛惊魂2》也有一段篮球戏,莫非什么时候篮球成为了恐怖片的元素之一?
名字叫做猛鬼之爱情故事,但是实际上鬼说不上猛,爱情也没怎么看到,虽然跟大陆的恐怖片比起来,还算恐怖(因为真有鬼),也有反转,老式香港鬼片的旧套路,一部电影分几个小故事,用的也都是香港鬼片中常用的场景桥段,教室啊电影之类的,bug很多,比如教室那个故事里,女主也是倒霉催的,为什么她会成为被选召的孩子,被一班级的鬼缠住,然后逼到死?
只因为她在人群中看了个女鬼一眼吗。
然后女主大半夜被骗到学校就算了,他们那一班子活人学生为什么也大半夜不睡觉跑学校来,然后非常简单地被女主戳死?
还有,最后的真校长说根本没有聘请女主,但是女主世的的确确在学校教了大半学期的真学生,这学校这么随便的吗?
广袤的大地上,一对父女开着一辆破旧的电影放映车似乎没有方向的前进着。单身父亲和女儿的对话不多,可是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叛逆,她看到自己的生长 也发现了身体的成熟,也发觉父亲对野女人的性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电影、电影院),大家静静的看着电影里的故事,好像有一世我们也是这样生活着。
终究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过于平缓意识流虽充斥氛围意境但故事性缺失的片子,虽然vanlife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毕竟看无依之地的时候我也睡着了!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最开始,父亲开车,女儿在后座吃泡泡糖,莫名有种《洛丽塔》的感觉hhhh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2024北影节第一站
7.3 还真是大师式电影,摄影美轮美奂,文本语焉不详,缺乏讲故事的激情让观众难以进一步接近人物。
BJIFF 女儿很美,对俄罗斯又多了点了解
车子来到海边停下,我在想,你最好不是来撒骨灰的
3.5
北影节 保利天安门风光不算优美,女主不算惊艳,节奏不算紧张很舒缓的一部行走电影,表意引而不发,再拍出两个小时也很容易。
出町座。荒凉的土地,荒凉的内心。
#24北影节 缓缓的,一切都恰到好处。父女关系对我来说好像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坐下来看电影那一刻,竟然有点感动
BJIFF 240425 党史馆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3.5
一路北上就像成长(问答环节有人问导演Is Lolita one of the inspirations? 导演火速接no no,笑死)
#10537 #14th BJIFF# 2023电影人双周入围。差点以为是索科洛夫弟子的作品(不仅地理上有重合,气质真有点像哎),一部当代俄罗斯的洛丽塔,对俄罗斯广袤大地和荒凉的后社会主义风景捕捉得十分到位(中间还经过高加索地区了,确实听到格鲁吉亚语),最后的白海风景也真的很壮阔。流动电影车和盗版DVD真的是最迷影的故事了……#年度佳作候选#
#14thBJIFF No.6 @英嘉 无数的跟踪镜头和广角镜头轻轻地推进和拉远,提醒观众这对无名而孤独的父女所居住的土地是多么广阔,但同时两人又不得不被对方所牵绊拘泥于窄小的车厢内部,这或许映照着某种政治现实。
很独特的公路片,辽阔国土之下,父女关系的疏远,让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显得如此逼仄;两人仿佛在轮流争夺车的使用权一般的生活,父亲以父亲之名,始终对女儿颐指气使;万花筒小夜灯、形形色色的过客的拍立得,发圈,使女儿无声的抗争。冲动的导火索是父亲在女儿丢在一边,毫无顾忌地向过客宣泄欲望,既自轻父亲的形象,也无父亲的担当。太多镜头与调度都令人不明觉厉,开头的横摇,女儿的突兀入场;稳定的拧焦;场内场外的声音空间……女儿对背影的执着,否认了人直面彼此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