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拥有金钱,只渴望权利的肯尼迪家族成员,他们基本上远离了快乐,靠近了悲剧。
但,作为肯尼迪家族成员也是值得骄傲的,他们已经是一个传奇!
我是喜欢bobby一家的。
剧中,bobby想要的东西无非两件:1.做喜欢的事情(我觉得他离开政坛就会开心,包括JFK);2.同妻子儿女在一起好好生活。
一切看似简单却不能,因为他们是肯尼迪家族的成员。
我最喜欢的是第4集8'13'',bobby同老婆聊着工作,然后在小儿的叫喊下,bobby跟随着子女老婆一起兔子蹦,画面真是可爱温馨!
bobby是一条合格的变色龙,在工作上有多严肃,生活中就有多可爱,作为他的父亲和兄弟,是可以骄傲的!
这部片子,bobby是最大亮点,导演一定也是大爱Barry Pepper!
十分推荐此剧,看演技派硬朗帅哥Barry Pepper是如何展现RKF的霸气和柔情滴!
只要是Barry Pepper的剧,我的五分都给得太轻易!
love him!
肯尼迪家族有一个长久怀有的梦想:总统之梦,这个家族中一定要有人成为美国的总统。
约瑟夫有一次在教堂里祈祷时就暗暗发誓:我已登上了财富的最高峰,我要让儿子登上权力的最高峰。
肯尼迪家族是从爱尔兰来美国的移民后裔。
1848年一个名叫帕特里克·肯尼迪的穷苦爱尔兰人乘船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波士顿,这年他才26岁。
他很快在一个制桶厂找到了工作,挣了一些钱后就安顿下来娶妻生子。
十年后因染上霍乱去世,照料家庭的责任由他的遗孀承担。
过了一些年这个家庭中唯一的男孩子帕特里克·约瑟夫长大成人。
为了急于挣钱养家,他退学去码头当了搬运工,干活积了点钱后开了一家啤酒馆当起小老板,做起了发家致富的美国梦。
帕特里克·约瑟夫很会做生意,酒馆生意日渐兴隆。
之后便开始涉足政治,竞选州议会议员成功后他又娶了富有的酒店老板的女儿玛丽为妻,生下了儿子约瑟夫·肯尼迪。
帕特里克·约瑟夫很有远见,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他把儿子送进了哈佛大学。
一从哈佛大学毕业,约瑟夫·肯尼迪就下决心尽快挣钱,争取在30岁前成为百万富翁。
到哪儿去挣钱?
约瑟夫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想挣钱,你就必须弄清钱在哪里。
”他选择了银行业作为生财的方向。
在积聚了几亿美元的资产后,约瑟夫开始留心政治活动,他特别关注着一个很有潜力的总统候选人。
此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富兰克林·罗斯福。
肯尼迪家族有一个长久怀有的梦想:总统之梦,这个家族中一定要有人成为美国的总统。
约瑟夫有一次在教堂里祈祷时就暗暗发誓:我已登上了财富的最高峰,我要让儿子登上权力的最高峰。
他们夫妇有9个孩子,在政治上有潜力的自然是4个男孩。
这4个男孩是大儿子小约瑟夫·肯尼迪、二儿子约翰·肯尼迪、三儿子罗伯特·肯尼迪、四儿子爱德华·肯尼迪。
根据他自己的经验,约瑟夫知道要让儿子有地位,必须先有钱,让他们永远不必为生活担忧。
他设立了一些信托基金,提供给孩子们和妻子每人2000万美元。
在父亲的心目中,四个儿子中最有资格成为总统的是大儿子小约瑟夫。
但无情的战争打碎了他的如意算盘。
在对德战争中小约瑟夫参军成为飞行员,1944年奉命去炸毁纳粹德国的V-1飞弹发射架。
在执行任务时,他驾驶的飞机因故障在英国上空爆炸,他和副驾驶被炸得粉身碎骨。
这是以后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所遇到的第一个灾难。
两星期后又传来噩耗,二女儿凯瑟琳新婚不久的丈夫英国人哈廷顿勋爵在法国作战时遭德国枪手狙击中弹身亡。
在长子遇难后,家中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二儿子约翰·肯尼迪身上。
按照约翰·肯尼迪后来的说法,“我的哥哥约瑟夫是一家中从政的当然人选。
如果他活着,我会继续当作家。
如果我死了,我弟弟会当参议员。
如果他出事,我的另一个弟弟会为我们去竞选。
”子承父业,弟承兄业,就像一幅前仆后继的从政序列图。
约翰·肯尼迪政治上最大的成功是在1960年当选美国总统。
他的父亲约瑟夫是实现总统梦的总策划、总导演,他拿出大量的金钱调动新闻界、出版界,狂轰滥炸般地宣传他的儿子。
他儿子终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在约翰·肯尼迪组阁时,老父亲让他把弟弟罗伯特安排到内阁中去,罗伯特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司法部长一职。
这是肯尼迪家族政治上的巅峰时刻。
在当选总统没多久,杰奎琳为新总统生了个儿子,他就是小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
肯尼迪总统在飞机上得到这个喜讯,一时沉浸在中年得子和入主白宫的双重喜悦之中。
时间过得真快,不到三年肯尼迪又要为竞选连任奔忙。
1963年11月22日,他们夫妇到达拉斯城为连任拉选票。
中午12点30分,从街旁一座大楼射出的子弹击中了肯尼迪的头部,打碎了他的脑壳,肯尼迪被刺身亡。
三天后是小肯尼迪的三岁生日,人们不断祝福他:“生日快乐!
”“长命百岁!
”又有谁能预测到他会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死于非命。
据说开枪打死肯尼迪的凶手是个叫奥斯瓦尔德的美国人,可是他在被审时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说:“我是替罪羊。
”两天后在押解途中奥斯瓦尔德被一个名叫鲁比的夜总会老板开枪打死,鲁比被逮捕后在狱中又死于癌症。
为调查这一谋杀事件,美国政府任命了一个调查委员会(即“沃伦委员会”)试图弄清真相。
沃伦委员会的调查结论认为谋杀行为是奥斯瓦尔德一人所为,并没有其他特殊的背景。
30多年来许多人不满意这一结论,对肯尼迪的死因作出种种猜测。
有人认为在行刺时另有枪手埋伏在附近射击,击中了肯尼迪的头部。
至于背后的操纵者,说法就更多了,有古巴流亡者、古巴特工人员、中央情报局、黑手党、苏联情报机构等各种说法。
好莱坞的大导演奥利弗·斯通1993年还拍了部叫《肯尼迪》的电影,暗示是美国政府内部的权力人物策划了这一阴谋。
三个哥哥死于非命,爱德华·肯尼迪硕果仅存,他也在努力向政治巅峰冲刺,1969年当选为参议院民主党副领袖,有希望成为1972年总统竞选的热门人物。
但在1969年7月发生的一起车祸事故断送了他的前程。
这一事件损害了肯尼迪家族的名誉,也使得爱德华不得不放弃竞选总统。
2009年8月25日晚,在与恶性脑瘤顽强搏斗逾一年后,美国政治世家肯尼迪家族族长、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去世,享年77岁。
他也是肯尼迪四兄弟中唯一因自然原因死亡的人。
在肯尼迪家族的下一代中情况也相当不妙,有好几个人是疯狂吸毒的“瘾君子”,罗伯特·肯尼迪的儿子博比1983年还因吸毒被判刑。
他的弟弟戴维更糟糕,第二年因吸毒送命。
本来这个家族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小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身上。
他仪表堂堂,很有人缘,有在政治上振兴肯尼迪家族的实力。
甚至有人估计,只要他宣布出山竞选,能与他抗衡的人不会多。
可是这次的空难事故差不多是断绝了肯尼迪家族最后的指望。
或许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要把重新崛起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
对JFK及其家族的了解,一直是间歇性的、循序渐进的。
见到纽约市的JFK机场、NASA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看到关于小肯尼迪的文章;见到那张和赫鲁晓夫掰手腕的漫画……甚至安倍晋三被刺杀,这些小事都一次次地推动我去了解JFK。
有人说:看这个电视剧就是为了看最后两集。
说实话,前六集我几乎是一口气看完,但是因为怕最后两集看得伤心,还专门放了一段时间才看。
我想看他们是怎么活的,而不是怎么死的。
看完电视剧,John和Robert变成了Jack和Bobby。
①对于JFK的塑造,他背部的病是我挺好奇的一个点,没想到电视剧里还真做了大笔的刻画。
此外,真实的历史人物应该不是这种“唯唯诺诺”的样子,无论是年轻还是中年,都没有表现出JFK的野心和自信来。
②看剧的同时也在看Netflix出的Robert Kennedy的纪录片,看到了很多很多历史影像,剧里有些地方其实是挺真实的,比如Bobby中枪那天,演讲中的最后几句、还有Bobby的动作,几乎是1:1还原。
还有一个小细节,Bobby工作时喜欢挽起袖子,剧里也还原了。
只是演员和历史人物的气质不一样,很多认识Robert的人都说他很“忧郁”,真人是比较显老的,没有剧里的人物有活力。
③JFK在白宫有一个全力支持自己的亲弟弟,这种关系带来的亲切和踏实或许是很宝贵的吧。
④历史剧反映历史,且不考虑历史人物是怎样的,剧里两位主要人物接连被写死,这剧看得心里挺难受的。
最后一幕回忆了JFK刚刚入主白宫的那个晚上,可以说是物是人非,让人唏嘘不已。
⑤剧里多次提到“肯尼迪家族的人”,需要成为一个合格的Kennedys,我觉得必须要学会牺牲,为了家族牺牲自己,无条件地支持最能代表家族地位的人。
⑥最后,想说,每个人都可以再感性一点的。
杰奎琳好吝惜她的泪水。
有一个家族,声名显赫,当家的热爱政治,立誓要让家族中诞生一位总统,家族中的所有事务,都让位于政治,哪怕让亲生女儿离开家门。
长子挂了,次子披挂上阵,目标终于达成。
次子遇刺,老三接过接力棒,又遭刺杀,当家的坐在轮椅上,看着一场接一场的悲剧,有心无力。
这个家族,就是肯尼迪家族。
《肯尼迪家族》讲述的是历史人物,自然应被划到历史剧的类型中,但它看起来更像一部家庭情节剧。
《肯尼迪家族》中的核心人物,前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和他的父亲约瑟夫·肯尼迪,一个戒不掉出轨的毛病,一个过于严苛,都不是理想的丈夫或父亲,约翰·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倒合乎理想丈夫的要求,但他一直从属于父亲和哥哥,等当家后,不久即遭不幸。
家庭剧意义上寻找理想形象的失败,和肯尼迪家族追求政治的悲剧,几乎完全暗合。
信八卦,得永生。
编剧秉着“热爱八卦就是热爱戏剧”的信条,大胆向正史和野史索取素材。
约瑟夫·肯尼迪为了竞选成功,进行不当交易。
约翰·肯尼迪一开始的理想是去哈佛教历史,顺便追姑娘。
罗伯特·肯尼迪本来也不想从政,想干的是去波士顿当律师。
玛丽莲·梦露和约翰·肯尼迪的传闻,在剧中被落到了实处,梦露之死,也和肯尼迪扯上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干系。
说它不像历史剧,还有一个原因。
约翰·肯尼迪为什么深受美国人爱戴?
他如何成为完美偶像乃至“美国情夫”?
他为什么遭到暗杀?
谁暗杀了他?
该剧不负责答疑解惑,不探究历史真相。
相反,它大胆采用流言蜚语,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约翰·肯尼迪美好形象的既成事实。
他的遇刺真相至今存疑,但他的形象在美国人心中基本已成定论。
在剧中,他对妻子不忠、政治上需要弟弟辅佐、靠药物维持身体,形象大打折扣,有位对此不满的网友恶搞剧照,在剧名前面加了几个词,变成了:他们杀死了肯尼迪家族(Oh My God!
They Killed The Kennedys)。
剧情从约翰·肯尼迪竞选总统开始,到罗伯特·肯尼迪遇刺结束,也就是从1960年到1968年。
而对肯尼迪家族的呈现,远不止于这八年,用闪回引出的陈年旧账,片段式地将肯尼迪家族的全貌,大致描述了一番。
在任总统期间涉及的重大事件,如猪湾事件、古巴导弹危机、民权运动等,剧中都有所呈现。
这些历史事件,着墨不多,刻画重点主要在约翰·肯尼迪的决策倾向上。
他的遇刺事件,更是一笔带过。
八集迷你剧的容量,容不下对大事件前前后后的精描细画,只能仓促处理。
把《肯尼迪家族》当作一部严肃的历史剧,或当作一部严肃的家庭剧,都不太恰当,不如本着娱乐的心态进入剧情,本着严肃的心态对待娱乐。
比如,约翰·肯尼迪太花心,杰奎琳想闹离婚时,老肯尼迪劝导她,提到竞选成功后,她将成为美国史上最年轻的第一夫人,如果竞选失败,她会得到一笔巨款而且可以离婚,很通俗的桥段。
即便剧中的形象不像传奇,即便演员的表演有不足的地方,肯尼迪家族的悲剧命运仍是一次值得目睹的传奇再现。
♢《北京青年报》
对肯尼迪感兴趣,就看了这个迷你剧。
但是,这把肯尼迪塑造的——犹豫不决、风流成性——真的是那个当初在古巴导弹危机中那个刚毅的肯尼迪吗?
真的是用牙齿咬住受伤战友的带子最后游到岛屿的肯尼迪吗?
波比感觉更加靠谱,更像一个领导人,也是帅。
这一家,好悲催。
这霸气
不是巨星不敢有这自信、魅惑的眼神
选角导演选择凯蒂赫尔姆斯来演杰奎琳这个角色绝对是正确的。
现实生活中,凯蒂嫁的男人阿汤哥虽然没有杰奎琳嫁的总统有名,但也因为这轰动世人的婚姻改变了其一生的命运。
不同的是,面对婚姻危机,杰奎琳选择了隐忍与第一夫人的头衔,21世纪的今天,凯蒂则选择了放弃“阿汤嫂”的身份,过自己选择的生活。
之前读过杰奎琳肯尼迪的传记,类容与我们看到的这一版的肯尼迪家族里面展现的有所出入。
年轻的杰奎琳以她自己独特的眼光,看中了当时还是参议院的肯尼迪。
很快,肯尼迪的大选胜出意味着在31岁的年纪,杰奎琳就当上了美国最年轻的“第一夫人”。
总统的特殊身份以及肯尼迪家族男人的天性,时常有女子走进她们的婚姻。
这里我倒觉得Bobby是个另类,面对全世界最性感女人玛丽莲梦露的诱惑,他都克制住了自己。
杰奎琳也曾想过以离婚来威胁反抗,但最终她还是走了她婆婆的老路,选择了妥协与沉默。
肯尼迪遇刺后,生活还得继续。
杰奎琳为了保护孩子,远离美国媒体的干扰,她选择了嫁给了希腊船王奥纳西斯。
虽然全美国民众都认为昔日的女神被一点钱给收买了,但她确实是与快是她孩子爷爷年龄的船王结婚了。
与船王的婚姻也没有终结的如童话故事里那么完美,反而被船王女儿的遗产纷争耗尽精力。
杰奎琳在船王死后回到了纽约,做了一名普通的编辑。
杰奎琳少年时代在一本笔记上写下——绝不做家庭主妇。
她的确做到了,她曾是引领时尚的白宫女主人,是高贵的寡妇,拥有亿万财产的船王遗孀,虽然她最后一分没拿。
或许她晚年才真正过上了平凡、免受外界侵扰的日子。
但世上女子,谁有能有她经历如此波澜的风浪呢?
她所做的选择,都是随着自己的心来的。
这部电视剧是在工作的前几年在网吧看的。
是的,那个年代看过美剧人 无外呼几种方式,第一购买DVD光盘💿,第二网络上观看,第一种方式后来在全国也称普及,例如长春红旗街地下商场,海口明珠广场都有出售。
第二种。
因为我当时没有笔记本电脑,又在海口学习,所以感觉电视剧才几集的迷你剧。
可以这样看。
很精彩,从家族开始,到黑人运动,到猪湾事件,到玛丽莲梦露,到遇刺之谜等都有,非常满意。
美国可以说只有近现代史。
所以是美国很少有的历史剧。
整理一下在短评中的回复。
我觉得这个剧来说史实上还是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人物关系的刻画非常不准确,就拿对JFK和老约瑟夫这对父子关系的刻画来说,只说A不说B,只说老约瑟夫的野心、他对JFK的推动和扶植,不提JFK自己的动力和他对父亲的反抗。
事实上,JFK人生的许多重大时刻都是违背老约瑟夫的意愿自己做的选择。
比如二战时候上前线的决定,老约瑟夫是一直坚决反对的,JFK是通过走外祖父(John.Fitzgerald,曾任波士顿市长、联邦众议 员)的后门而不是父亲的后门才上的前线。
还有JFK1946年的第一次众议员选举,固然受到了老约瑟夫的资助,但整个选举主要是由他自己的二战战友、同学等年轻人组织的,他之所以找到这些”自己人“就是为了对抗和平衡他的父亲和外祖父的势力。
再比如1954冒险作了背部手术,还有1956年参与民主党副总统提名的争夺,都是违背老约瑟夫意愿的。
更进一步说,肯尼迪家族在老约瑟夫时代政治上非常右倾和保守,正是从JFK开始逐渐向左转,后来居然成了左派自由主义的代表。
以上这些在剧中都没有展现,可以说正是编导对历史的选择性裁剪,使得人物定位非常不准确。
JFK自己并不缺乏政治上的兴趣和动力,他从1936年到1941年在哈佛和斯坦福学了5年的政治学相关学科,出版了一本关于英国绥靖政策的著作,并且1945年作为记者采访了旧金山大会、波茨坦会议和英国大选,可以说他的兴趣从来没离开过政治。
之所以最开始没有想到要参加竞选,一是由于有个同样要从政的哥哥,二是由于长期健康不佳(1947年被确诊Addisons'disease,当时医生只给了1年寿命)。
但即便他的哥哥没死,即便不从选举政治途径,我觉得他也会从政。
还有梦露啊这种从未证实的传闻,被当成真事儿来拍,居然在剧中还占那么大篇幅,怎么可能不被历史频道退货。
对于古巴导弹危机过程的描写,根本没有参考早已经公布的白宫会议录音,会议上的对话都是编的,在有确切历史记录的情况下还要搞这种发挥。
还有,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杰奎琳几乎一直陪在JFK身边,而不是像剧中描写的因为闹别扭快到危机结束了才回来。
危机结束后JFK送给参与危机处理的执委会成员每人一个在蒂凡尼订做的小银日历,以感谢他们的辅佐,也同样送给杰奎琳一个。
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偏差,无论任何传记,对JFK本人是赞扬的还是批评的,从未否认一点“He loved being president”,他热爱他的工作。
这部戏里把他写的好像不幸生在帝王家,不情不愿的继承王位似的。
God must be jealous of the Kennedys,that's why he takes John and Robert with him.——《The Kennedys》
阿汤嫂演的一般般啊,说一般般都是客气的咯,剧集太短了,很多人物和事件都是需要仔细刻画的,可剧集表达的很敷衍,也许是题材因素,不如去买本书看的过瘾。
汤嫂最烂
制作精良,细节考究,画面质感极佳。家族悲剧宿命表现弱势,梦露出场太糟蹋人了。
就这种点到为止的东东还被各大电视台拒播啊,是因为不好看吧......
电视剧里面的肯尼迪总统有点窝囊
频繁的时空穿插镜头是一大特点。肯尼迪家真能生~
梦露选的太丑扣两分!
老肯尼迪的扮演者把一个权利与欲望的父亲演绎的淋漓尽致,阿汤嫂的演技还需锤炼,她的杰奎琳演的太没神韵了。。。看完的感受就是家族的力量太强大了。。
这肯定有美化成分的好吧。
耐着性子看完,1.男猪脚越看越像Jeff Sachs,简直该让Sachs来演,好歹也当了一回president;2.阿汤嫂好漂亮;3.其实非常期待的是一个LBJ的mini剧
以家庭感情纠葛为主,对肯尼迪时期的历史问题比较淡化的处理,于是观众更多的是看到一个受着病痛折磨的男人怎么样疲惫的周旋于父亲、弟弟和妻子之间,而并没有看到他应对危机时所应有的能力与智慧。
一个生于政治又死于政治的家族。真人真事总是特别吸引人,说到底,人都是八卦的.每一个光鲜亮丽得背后总有他不为人知的阴暗面.
很喜欢Jackie的发型,把梦露轻描淡写地带过了,没给浓墨重彩地留一笔,Robert Kennedy到底的一霎那,我都替他们老爹心碎了,两个儿子都被枪杀了,悲怆的家族啊
典型的美式家族剧,历史剧,政治剧,人物群像,以交替闪回的手法记述了肯尼迪家族的荣辱兴衰以及冷战时代美国外交,内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作为中心点的肯尼迪在演绎方面略显张力不够,过于程式化的定位也损耗了这位政治人物的深度剖析,但依旧能令人折服于这位传奇总统的传奇故事
对关键事件完全忽略细节和背景描述,家长里短倒不惜油墨,有点丑裹脚的感觉
时间是济世良药
题材喜人,可惜徒有其形 阿汤嫂真不是个好演员
eyes all on TW
政治历史部分不探究黑白,其实本剧更注重对肯尼迪家族的描写,重心在父子之间,对其他家庭成员侧面的塑造也十分到位。最不满意的隶属前汤嫂,完全没有第一夫人的气场。
剧情紧凑就是大好
看完之后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历史频道投资了2500万,却最终放弃播放,贱卖给一个甚少有人听过的电视台,是因为这部剧采用了大量野史,而担心播出之后可能引起的巨大争议,还是因为肯尼迪家族仍然存在的影响力,出手干预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