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觉得这剧三观不正。
不过我不是要说齐之芳,而是齐之芳的女儿王芳。
看过剧的很多人都在说王芳的老公多疑、心眼小,偏执,甚至是有精神病。
剧中王芳的老公确实是因为之前遭受过一些打压,所以冒冒失失,精神有一些偏执,我们不可否认。
但王芳自己呢?
我们就拿酒会王芳被人搭讪这件事情来说,明知自己老公有点偏执,也在酒会现场,竟然不避嫌,和搭讪的人聊得火热,还很开心。
我们看她面对搭讪时的表现:先是偷乐下,然后没有拒绝别人的搭讪,面对别人搭讪聊天都是用笑脸面对,还时不时用含情脉脉的眼神看下和她搭讪的人。
后面面对老公的质问,竟然说不认识那个男人,是那个男人主动找她聊天,不是她主动,他们也没有做什么?
想说一个你不认识的男人,都可以聊得那么开心?
不认识,就说明之前什么都不是,那有什么话题可以聊?
还能聊得那么开心?
最重要一点,面对老公的质问,她反驳说其老公不是和另外一个女人跳舞,卿卿我我。
她自己都知道其老公和另外一个女人跳舞,她自己心理都不舒服,那她在那边面对一个搭讪的男人,还能聊得那么开心,难道她老公心理会舒服?
哪个男人看到自己老婆被搭讪,而自己老婆没有拒绝,还和搭讪者聊得火热,很开心,哪个男人心理不会不舒服!
何况是其精神偏执的老公!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不能全怪她老公,她自己本身也有问题。
本来都已经睡觉了,可忍不住起来;本来都已经关了电脑了,可忍不住打开;本来这几天已经这样折腾几回了,可今天真的忍不住了......-真心不知道,这部电视剧究竟要表达的是什么?
传递的是什么?
莫非就是传说中的“正*能*量”?
还是所谓的,为了寻求内心的真爱,真实的自己的一个女人的坎坷?
抑或是寡母育三孩的艰辛?
为什么我什么都看不到,明儿得去重配眼镜了!
事先声明,本言论不涉及到剧中任何一位人物的扮演者,单纯针对剧情。
并且个人感觉演员的演技都很棒,为此片添彩不少,不然更是无法入眼。
在今天,关于“小三儿”的话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之所以大家口诛笔伐的对待“小三”,是因为顺序不对。
什么顺序?
如果在一段没有结束的婚姻中有一方出轨了,那么这是错的,无论你是什么原因,就算这“三儿”真的是真爱,那也是“三儿”。
但是如果是先结束一段婚姻后,双方再各自觅得佳人,那就是值得祝福的。
就像是橱窗里的东西再美好,但别人比你先付款就是人家的,你就是十倍二十倍的价格,人家不卖你也不能明抢啊?
当然,你要是和人家沟通好,人家又愿意转手,那就是合理买卖。
多简单的道理啊。
顺序很重要,可齐之芳偏不知道,这也不能怪她,连教她认了第一个字的哥哥齐之君也不知道!
--先说齐之君的。
说实话,我也是真的心的不喜欢他媳妇,也觉得俩人不配,但...但....但....那毕竟是自己的媳妇,自己孩子的娘啊,难道,齐之君,乃至全家人对她就好了吗?
有段情节是嫂子在控诉,说嫁到这个家来,连一个自己柜子都没有,家里的柜子放的都是芳子的东西。
齐之君说自己的媳妇是嫉妒妹妹,不错,就是嫉妒了怎样,搁谁那不嫉妒啊?
在这个家里,受到万千宠爱的是齐之芳,同样作为在这个家的女人,老公不爱我爱妹妹,公婆不疼我疼小姑,只要是个正常人,谁不委屈啊?
也许是我觉悟还是不够高,胸怀还不够宽广,要是我家里父母如果这么偏向对待我和妹妹有也急啊。
可是这么没文化、没修养、没这没那的小魏是耽误了谁还是害了谁?
她只想让老公疼自己,过好自己家的日子,有错吗?
这不是每个女人最平凡的愿望了吗?
如果说她有错,错在她的破嘴,破脾气,错在每当齐之芳回到娘家后,她就像是被别人侵犯了领地的母狼一样张牙舞爪。
可他老公呢?
剧集过半,齐之君什么时候是站在老婆这边吗?
不知道你们看没看到,反正我是没看到。
我只看到了,真么多年来,他与红颜知己小崔在一起。
当然也没干什么,用剧集里小崔的台词“一起逛公园、看电影、冬天就是坐在公共汽车上来回”,“我把他这个音乐盲变成音乐通,他把我这个对水利一无所知的人变得关心水利建设”,(大概这意思吧,具体台词记不住了),怎么好像紫薇和尔康的“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呢?
当然两人除了培养了点共同的兴趣爱好,偶尔谈谈心,偶尔深情对望,在偶尔一起出去秋个游之外,没别的什么事。
真的,真的没睡,所以不能算出轨吧,不能算“小三儿”吧,顶多就是个“精神出轨”吧,就算是吧!
“精神出轨”的伤害有多大,请参考《离婚前规则》里贾乃亮和白百合扮演的那对,里面白百合的台词比我的废话说的明白。
但《离婚前规则》里还不算太惨,最起码,男主“精神出轨”后亲戚朋友都在批评教育他,安慰女主,男主也在自我纠结。
而我们这老齐家呢?
男主不但享受至极,齐之君还让让小崔教自己饿外甥女唱歌,并叮嘱二毛不要让舅妈知道。
齐之芳呢?
就像找到“同是天涯沦落人”似的,幽幽的对小崔说一句“没事就来我们家吧,不然你和我哥去哪啊?
”我擦。
并且还要在媳妇不在家的时候带小崔去见自己妈,拜托,哥们,您还没离婚呢,就是不按照剧里的年代,在今儿个也不行啊。
说道离婚我就更生气。
这婚姻不般配,没感情,这理由那理由的,可谁让你结了,既然结了,那就像个男人似的,担起该负的责任。
就算喜欢小崔喜欢的撕心裂肺了,咱也先把婚离了,这是对与你生活过的你孩子的妈,一个女人的尊重,也是对你的爱情的尊重。
我没记错的话,齐之君是先与小崔“谈的来”的,但这边并没有和小魏离婚,“谈得来”很久之后才像我们李主任递交了一份离婚申请。
恰恰正是在谈自己的离婚问题的时候发现李茂才派人跟踪自己的妹妹,把我们这位伟大的哥哥气的攥起了拳头,我好像刚从齐之君身上看到一点像个爷们的影子,可这家伙抬头一看书案上自己的离婚报告,又自我调整平息了怒火,继续喝李主任,谈心。
也许我有病吧,也许我的三观不常规吧,可我是真的觉得小魏挺悲惨的,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回咬人的狗不叫”。
斯文如齐之君,却早已有个“谈得来”的朋友多年并且周围的家人都知道且支持着,粗俗如小魏,却为了早已不属于或是从未属于过自己的男人每天像个泼妇似的生活。
一个女人怎么把自己混成这样了。
这方面,小崔就聪明许多。
可是,大姐,有首歌你那个年代可能没听过,叫做《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在我们责怪男人出去寻花问柳的时候,也要想想,要是没有那么多花,他就是想采也采不到啊?
这小崔是个好同志,义无反顾的走在喜欢别人老公这条路上,坚定不移。
先是齐之芳的老公,再来齐之芳的老哥。
难道你不知道人家都是有老婆的吗?
虽说“我喜欢你是我的事,与你无关”,可你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坚固的也是最脆弱的就是人的伦理道德,精神防线。
哪个正常的男人,还是家有丑妻悍妇的男人看到这样一个柔情似水的女人会不动心啊。
小崔啊,你没放火,但你也没救火,只是一直加柴而已。
女人啊,不要再为了不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的男人费心思了;女人啊,不要再对不该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的男人费心思了;女人啊,不要再不把心思放在自己该放心思的男人身上了。
男人亦是如此。
齐之芳,你对那三个男人,也错在顺序上了,顺序错了,多情就变成了滥情。
......(待续)
申明,专业追剧的是媳妇儿,我只是玩票跟看,只看了大家普遍认为灌水气质严重的最后几集。
诚恳地说,一年逛两次爷们儿衣柜的我,稀里哗啦地哭了。
娘剧首先一个特质就是明显的双重主线,或者说是双主题变奏。
我们跟着剧中的蒋雯丽将她的/我的/我们的人生里里外外看了个通透:封闭而敏感的内心世界被外界闯入,那或许是爱情或许是温暖或许只是单纯的荷尔蒙,于是具体而微的感受能够燃烧成每一个炎苗细节都清楚细腻的篝火;相对的外部世界永远保持着表面上的温情脉脉,每个人都在利益的平衡木上小心行走,在自己趋利性的选择驱使下将那个为自己付出最多的人推向深渊,通过母子、母女关系的处理,世界冰冷的本质贯穿整部剧。
双主题的表现形式如此风格迥异以致于截图出来大家根本不会觉得这是同一部戏。
讲到蒋雯丽和她的男友们充满温情回忆的细节,车站单车大红围巾一方桃林,从拍摄角度到取景意象上唯美倾向都比较明显;而讲到子女生活(尤其是夫妻独处、睡前等片段),一股浓重的生活俗剧的气息就透露出来,斤斤计较互相算计道貌岸然无可奈何通通在里面。
一部戏里两种截然割裂的风格样式,让我们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内心世界柔软敏感丰富如一树深山独自开落的桃花、外部世界人与人之间从根本上的不可沟通性。
前者因为虚幻迷离而愈发美好珍贵,后者因为坚实不摧而更加冰冷绝望。
一把从外面烧到心里的个体生命之火,一个生长在身体里、延伸到社会外的人际关系,不正是我们生存状态的体征:先天罹患死亡之癌的“人”,终归要带癌生存并宛若不知自我欺骗地奢求存在意义——意义始终缺席,而无数个瞬间的感受长存。
一些散记:故事的“命运”主题在姥姥去世那集(之前不知道有木有)通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明显传递出来。
将蒋雯丽彻底离开以后张鲁一的寻找至于一条逼仄并繁乱的街上,逆光占据多半镜头,西装革履的张鲁一和身后骑自行车、带红袖章的解放军截然分开,这个现代感十足的镜头十分经典。
蒋雯丽在戏中年纪越大越有味道,到后期的选景、采光让人感觉小心谨慎如电影,每一个镜头都别有深意、每一个场景都充满回忆感,无需对白和背景音乐,有沉寂静观的红墙灰树,有行走其间的风尘雪莲,已经是一种美的享受。
故事主要讲述了年轻漂亮的发报员齐之芳(蒋雯丽饰演)一生的感情经历。
身为消防员的丈夫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意外身亡,留下3个年幼的孩子,芳子在希望找人分担抚养孩子的艰辛和追求自己爱情的边缘苦苦挣扎,其中涉及到3个仰慕她的男子,感情世界挫折连连,心酸无比。
在60年大饥荒的时代,所有人都吃不饱。
拼命加班和自己节衣缩食仍不能喂饱孩子,身为丈夫上司的肖虎(于光荣饰演)虽然暗地里拿出自己工资的三分之一以死去丈夫抚恤金的名义贴补芳子一家,但日子过的还是紧巴巴的。
看到女儿偷偷拣别人扔掉的甘蔗吃,身受刺激的芳子发誓一定要让孩子吃饱,并扬言谁能让她孩子吃饱就嫁给谁。
公交车司机小戴(张鲁一饰演)从17岁就仰慕芳子,得知芳子丈夫去世就开始疯狂追求芳子。
与此同时,哥哥介绍鳏夫李处长(李立群饰演)给芳子认识。
母亲和哥哥都偏向位高权重能给芳子带来一切但粗人一个的李处长,但芳子却选择跟自己情投意合有知识懂感情的小戴。
为了让孩子们吃的饱吃的好,小戴铤而走险自己篆刻票章,被肖虎揭发在结婚前的除夕夜带走,并最终发配到青海劳改十年。
为了感恩,芳子坚持等待为了自己而犯罪的未婚夫劳改归来,可三年后却等到小戴死在狱中的噩耗。
一向爱美的芳子坚持整洁漂亮出门,却被邻居、同事们视为狐狸精。
渐渐长大的长子大毛更是像一个封建社会的老公公监视守寡的儿媳妇一样监视着自己的母亲,不允许母亲穿漂亮的衣服出门,更不允许她跟任何男子交往。
肖虎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芳子一家,但抚恤金事件终于被芳子知道,一向好强的芳子不愿意接受施舍,虽然爱慕芳子但自己已婚的肖虎根本不能娶芳子,两人只能将感情隐藏在心底。
多年后,肖虎因被打入“右派”,妻子提出离婚,终于单身的肖虎却不愿意连累芳子,隐藏被打入“右派”和离婚的消息。
等到孩子们长大后,本来以为可以自主支配自己感情的芳子却被儿女的期望牵绊着。
大女儿二毛在农村下乡时结识情绪反复无常的赵云翔,流产回城看病,担心女儿再次陷入赵云翔魔掌的困境和爱护女儿免受乡下种种苦难的母亲之心指引芳子想尽一切办法留二毛在城里。
这时已升为李主任的李处长可以搞到工作名额,可是却以与芳子结婚为条件相要挟。
心里爱着打入“右派”的肖虎,在单位、孩子和社会的压力下,芳子迫不得已决定牺牲自己嫁给李主任,却在照相登记的当天因为李主任中风引发偏瘫而搁置。
虽然未结婚,芳子却以未婚妻的名义一直全心照顾着李主任。
看到芳子对自己这么情深意重,为了芳子幸福着想,李主任决定动用儿女的自私自立赶走芳子。
回到芳子身边的肖虎终于下定决心迎娶芳子,并约定分到房子后结婚,可由于种种原因,房子一直未能拿到。
而与此同时,小戴却死而复生的回到小镇,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敏锐的经商头脑成为一个富商。
有钱懂享受有生活品味的小戴凭借自己的时尚精神影响着芳子的三个孩子及配偶,并暗地里排挤肖虎。
感知自己不能给芳子带来幸福的肖虎选择主动离开,在孩子们和哥嫂的撮合下,芳子终于决定嫁给小戴,却在拍结婚照的当天得知小戴利用阴险手段排挤肖虎的全部内幕,发觉被欺骗的芳子决定反悔。
心里一直在等待肖虎的芳子拒绝儿女和哥嫂的各种相亲安排,谁知这一等就是十年,十年后芳子用电报给肖虎发送了一封长长的思念之信,接到信件的肖虎立马回到芳子的身边……
小戴是阳光的小戴,也是不完美的小戴,阳光下的不完美更让人心碎。
小戴固然没有主角光环,但他为什么BE,在我心里简直是编剧留下的堪比世界十大未解之谜的大坑。
这篇不一定解得开,但试着解一解。
--反复看小戴,觉得心都要被小戴偷走了。
小戴是个迷人的,复杂的,让人又爱又恨的矛盾体。
小戴是美的,有着让人心跳加速的,特别危险的性感,黑夜里发着亮光,只有狼才会有那样的眼睛。
他像《狼来了》里永远不按套路出牌的那只狼,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他手握主动权,暗中注视,接近你,跟踪你,是悄无声息的,他想和你在一起,迅速而准确地,他倾尽全力去爱你,甚至超过他在法定自由限度之内的能力。
他目的明确,却也爱得盲目。
小戴是芳子的私生脑残粉,他这样告白:「我不会离开你的,除非你让我离开。
」芳子不想他离开,她情愿放弃更加衣食无忧的生活,去接受他炽热的温柔。
而他不久之后却突然消失在了芳子的生活里,二十年杳无音讯。
这个男人给了她最重的承诺,也给了她最深的失望。
「阿姨,您只需要相信芳子说的话就行了,别人说的谁都不用信,芳子是您的女儿,她是什么样的人,您做母亲的最清楚。
」全情托付的无条件的信任,由他之口说出,却不来自于他。
爱她的这个男人知道母亲懂她,可他自己却不懂。
「我当时可狂了,指点江山,指点这个,指点领导,指点同事,我谁都指点。
」小戴的好为人师,其实从一开始阻止芳子过马路时,就初现端倪了。
他喜欢的一直是那个在邻居家打鼓的长辫子女孩儿,他远远地望着她,和她说了几句话,从此念念不忘。
他一直希望长辫子女孩还是长辫子女孩,浑然不觉生活已经将她历练成一个坚强的女人。
他以强势的姿态介入芳子的生活,对长辫子女孩施予同情和保护。
他喜欢她的要强,却始终没学会把她的要强放在眼里尊重。
小戴希望芳子把全部交给他,却不愿将自己尽数托付于对方。
他无数次向旁人表态「我听她的」,却对她压抑着最深的秘密。
温柔却强硬,志在必得,也不择手段。
他的自信不计后果,能收获甜蜜,成就事业,也酿成大祸。
爱情是重要的,面包也是重要的,小戴的爱情需要面包来维持。
他把爱情当作未竟的事业去追求,为了爱情,小戴更不能放弃面包,左手爱情右手面包,渐行渐远他用力抓紧,结果一下子把自己扯碎。
小戴啊,放下你的急于求成和盲目自信,爱情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
小戴是天生的冒险家,也是野心家。
他那让人目眩神迷的追逐是一刻也不能停止的,他追逐爱情,追逐利益,他享受爱人的欢笑和孩子们的崇拜,他是奉献者,却是为了他自己而活。
芳子也是为自己而活,才任性地将一纸婚约一拖再拖。
但她终究是要顾及三个孩子的,她无法只为自己而活,不然她早就追到青海去了。
这样一个不安于现状的小戴,如果真的和需要安全感的芳子在一起了,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二十年过去小戴变成老戴,依然锋利,却让人不寒而栗。
牢狱生活让他越挫越勇,也教会他这个怂人以恶制恶,把他变成一个再常见不过的,势利的中年男人。
此时的他有钱有品,却好像敌不过贫穷的浪漫,多年前他们共苦,此时却无法同甘。
小戴的自信里夹杂着自卑,老戴更是如此。
右派的难堪开头给他的一生铺开了苦涩的底色,偏偏他又是那么不甘。
老戴的回归是为了报复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他需要用世俗的成功伪装外部的强大。
这一切也是做给齐之芳看的,他高歌猛进,然后把芳子置于更高处敬仰,希望高处的芳子看得起他,却没明白芳子从来都没有看不起他——她喜欢的是那个和她一起唱白毛女和星星索的小戴。
齐之芳不想硬撑着当老戴的欣赏对象,她的确老了,而老戴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齐之芳是敏感的,老戴的关爱和崇拜让她失去了她的体面,而她不想在爱人面前暴露这些不堪,所以这始终让她有些许的尴尬。
然而命运欠他太多,让她觉得愧疚,她的拒绝犹豫了太久,无法说出口。
老戴为年轻时许下的那些不切实际的承诺悔恨,却接着在谈判中许下更多。
戴世亮和芳子互相亏欠,想还清却又不知用什么方式,他们越来越不能坦诚相对。
但戴世亮终其一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讨抽屉里那张素描上的长辫子女孩儿的欢心。
芳子别过身去,老戴那迟钝颓唐的眼神,只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一切都好像变了,一切又都没变。
万方在《空镜子》里写道:「镜子里有如花美眷,有似水流年,有破碎的婚姻,有短暂的爱情。
爱情只在里面停留了五分钟,留下了空空的镜子,在阳光下闪耀。
那美好的时光前后只有五分钟,但是永生难忘。
那五分钟的感情至诚至美,无与伦比,再也没有了,他相信那就是爱情,谁也夺不走,什么时候想到都那样美好。
」戴世亮像阳光,锋芒毕露,照耀她,也灼伤她。
他任性地奉上无微不至无孔不入的关爱,全然不顾芳子能否适应他的脚步。
她是纯洁的女神,是爱情的象征,被瞻仰供奉,却从来不是他势均力敌的爱人,她五十岁的身体里装的不是他爱慕的十七岁的灵魂。
最后芳子明白了其实自己不需要参与他的爱慕,戴世亮余生的全部意义,都是对十七岁暑假那段单相思的一场怀缅。
戴世亮一生的爱情就永远定格在了原点:小戴要考清华大学,梳着长辫子的小齐最漂亮,鼓点咫尺天涯,骄阳,蝉鸣,火热而平静。
这台词也太磨叽了,蒋雯丽演的这个角色明显是个圣母婊,看着好烦啊,这垃圾剧情还敢在慢点吗,再说了这个剧名就够狗血了,剧情还这么不真实,电视被霸占,有点中年玛丽苏那味了,可是我真的欣赏不来,我姥看的超开心。
凑字数。。。。。。。。。。。。。。。。。。。。。。。。。。。。。。。。。。。。。。。。。。。。。。。。。。。。。。。。。。。。。。
前面40集,男男女女,我看齐之芳嫁了又嫁,只觉波折。
待到那位爱唱歌,爱听半导体的齐妈妈过世时,那些贫穷动荡年代的欢乐回访,那竭尽全力在困苦生活中为子女撑起一片欢乐的母亲、奶奶的笑容,让我潸然泪下。
最后我以为齐志芳会在戴志亮的身边安定下来,可惜有些东西,错过就是错过。
这些,我只是遗憾。
然后是齐志芳被儿子、女儿带着一次一次偶遇某某编辑、某某台长,她的子女似乎是那么迫不及待的推销自己的母亲。
待到齐志芳在王红家外听着童彤嫌弃臭酸菜,仰头忍泪故作坚强时,我想到了上次回家时母亲与外婆争吵,外婆偷偷的抹眼泪的情景,再一次心痛不已。
随后是王东一家关于齐志芳住处的讨论,我才知道齐志芳竟然是睡在她儿子家客厅的沙发上!
就算这样都还不得安稳。
在哥哥家被误认为保姆,在再一次的偶遇相亲中,齐志芳爆发了:“我碍着你们什么事儿”“妈,我这不是为你好吗?
不想你孤孤单单的”“我年轻的时候,每次找对象,我都想着你们孩子们,现在你们大了,有自己的家了,我终于可以走自己的路了,是不是你们都过的挺好挺满足,没地儿安插我,就非得把我给死乞白赖的打发出去呀?
”然后是媳妇的真心话:“妈住我们家,最紧张压抑的是我!
”幺女儿说“妈,您住我那儿去!
” 女儿是爱母亲的,这话也是真心实意的,但媳妇作为外人,道出了真相“就你们家那装修,就存心不想让妈去住!
……妈会跟你们住在一个空间里?
都没法隔音,又不让烧饭做菜。
你们这设计,就是既不想要孩子,又不想要老人!
”看到这里,我好像听到了作者对现代年轻人的抨击,你们也许是爱父母的,但是在自己的人生、工作、家庭规划中,却从来没有为父母考虑过。
我们这一代人,太习惯别人事事考虑自己,却从来不习惯事事考虑父母。
小女儿曾说过“妈和姐都是为别人着想,单着太多东西了。
我们现在要为自己而活。
”这不就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经常的口号和理念吗?
“为自己而活!
追逐自己的梦想!
”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会老,我们每个人的子女都会长大到不需要我们。
但我们将会需要他们,就像现在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需要我们一样。
请在你的人生规划中,考虑下父母。
请在追逐新时代的奔跑中,等等你的父母。
请多爱一点,你老去的父母。
父母在,不远游。
孝,需孝其心。
前四分之一还行。
后面就越来越拖。
镜头也拖,剧情也拖。
齐之芳这么不干不脆地,结果就是把三个男人后半生全给拖进去了。
其实三个男人都是好人(虽然小戴在最后变了奸商),都有可取之处,要是懂得割舍的人,一早过上幸福日子又不耽误另外两位奔前程了。
非要拖拖拉拉,三番四次临要结婚又悔了。
到后来真有点腻歪了。
好多事物出现的年代也太超前了吧,与事实不符。
我妈说编剧肯定不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
别说我妈,连我都能看出好些个与现实不符的地方。
这些个也就只能用来蒙小小孩吧。
而且剧情上面有一些前后矛盾的地方,及少数穿帮镜头。
总的来说不够严谨不够精良。
照理说严歌苓对于写那个年代的人、事还是很擅长的。
回头会再找书来,看看是否比电视靠谱。
最后说说演员。
蒋雯丽总得来说还是蛮美(虽然有个大脑奔儿:P),演技还是一如既往地不错,就是台词功底觉得还稍逊;第一拨小演员们都挺可爱,尤其是毛毛这小丫头,萌死了;演小戴的以前没见过,平心而论是所有男演员中最帅的一个,尤其是笑起来一口大白牙。
最后变了坏人,可惜了;于荣光还是延续一贯的硬汉形象;李立群和吕中这两个老戏骨是吸引我来看这个剧的根本原因,戏里看来,李立群算合格,基本达到他的水准,有些地方演得稍有点过。
而吕中,不愧是人艺出来的。
那种出神入化,完全将表演痕迹抹掉,融入到一个妈妈、姥姥的角色中去,至少要有一颗星是完全给吕中的表演。
实在不懂从头到尾他妈到底想要什么,不想让人家看不起她,买各种时髦光鲜亮丽的衣服,宁愿让自己家三个孩子饿着到街头捡垃圾喝水,也不愿意拿一点钱出来给自己家孩子吃饱,最后害死了二女儿,老大和老三彻底养歪。
真是好母亲了啊!。。。。。。。。。。。。。。。。。。。。。。。。。。。。。。。。。。。。
好的电视剧是需要好的故事的。
似乎现在已经缺少这样的故事了。
现在的电视剧都离生活太远。
齐之芳最惹人生气的地方大概就是,她总是要谈恋爱。
哥哥妈妈怪她不肯嫁给李茂才,儿子怨她总“招蜂引蝶”,嫂子嘲笑她挑了个罪犯。
虽然结婚要以感情为基础,就要先谈恋爱去培养,这很正常,可在那个年代,一个漂亮的寡妇,竟然索要“感情”,未免太小资,太大逆不道了。
蒋雯丽真适合这样的角色,但是剧中的某个女儿太讨厌了。剧情胡扯。
女主作天作地私生活混乱,她全家都自私自利又当又立,教育出的孩子也一模一样,女主自从成了寡妇就在不断有接盘侠出现,全世界都向着她,最后还能HE,三观也太不正了,感觉蒋雯丽从大宅门开始每部剧都在演这种爱美矫情恋爱脑心比天高自私自利缺乏社会化的角色。
挺不错的
没见过这么不会当妈的,乱七八糟
三观不合,编剧在意淫。一星给几位主演的演技。
时而动人,时而雷人,这到底是怎样一部不三不四的片儿。。。
严歌苓的作品应该是不错的,只是蒋雯丽没有演出芳子那种好强自重的自然美,反而挤眉弄眼,举手投足就是个轻浮,十里八里都能闻出那股子的骚味。。。
在抖音上看完的 不得不说 蒋雯丽扮演的这个角色在多个男人身上反复拉扯的样子简直姣婆本姣 她的娘家像极了拉皮条的
《三个男人我都爱》
风流寡妇的故事。。。
还行,但是本身不怎么喜欢这类题材。
年代感点赞!名字矮穷挫剧情高富帅!
五颗星给小戴。穿着白衬衣的小戴,带着丑帽子的小戴,眼神深切沉默的小戴,好像阳光一样照进人心里面。希望他永远停留在旧时光泛黄的回忆里,永远微笑着看着你
这剧居然是严歌苓小说改编的2020漫长寒假 继《新世界》《养父的花样年华》后陪妈妈看得第三部剧(大多在走神儿) 没结局就回学校了 前两天听说结局 才知道原来这也算大女主吧 ——娘的后宫??
沙发上一边写论文一边陪老爸看,居然写完论文就刚好大结局…吐槽无力
张鲁一太萌。因为不是我希望的结局所以三星【。 我一直对严歌苓没什么好感,但是这部似乎还写得不错(似乎是因为只看了1/4,觉得还行)。
我绝不会选肖虎这种所谓的好男人
啧啧要我我就选李处长。实际上这是长篇的非诚勿扰。
坐月子的时候跟着爹妈随便看一眼,戴叔叔整体太梦幻,还以为是配音,竟然是演员本人的声音。
看的张鲁一cut…三星全给小戴叔叔,又一个be的为爱然后各种犯错各种悲剧了的角色,我也喜欢当年那个心思单纯的小戴叔叔,严歌苓写的也真够狠的最后,虽然也是剧情趋势……以前看她的戏都还挺he的,怎么这次就………反正各种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