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日剧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在于,很多日剧没有什么伟光正的主题,甚至可以说脑回路完全不在正常频道上,但却有深得我心的感慨。
下面简单说一下自己看到的翻拍版和原版的差距吧。
第一,主旨思想。
翻拍几乎是完全继承了原版探讨的话题,所以两者的差别不大。
但重点就在于翻拍毕竟只是翻拍,剧中所探讨的东西,很多观众一看就觉得,这个不像是国产电视剧会探讨的东西呀。
观剧经验不多,但是有限的国产剧观剧经验告诉我,很多自创国产剧的主题远达不到关注批判人生和社会问题的高度。
而很多日剧,本身脑回路清奇,实则有许多对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比如这部剧的原版,看到第四集的时候,虽然没改变“男主渣”的印象,但居然也开始思考社会和人生了:1、工作的社会意义。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各有不同,为什么非得工作?
我们工作,其实更多是取悦大众,赢得一份社会体面,满足人的社会属性。
可是如果一个人本身社会属性不强,又何必强求自己外出工作呢?
2、全职太太那么普遍,全职丈夫又有何不可?
3、婚姻究竟是爱情的升华,还是只是一份单纯的契约关系,以双方共赢互利为目的,如果是后者,那何必以恋爱为基础呢?
第二,人物呈现——就是演技。
说说女主吧,其实原版的女主,我认为比原版男主演技要好,因为感觉原版男主偶尔还是会用力过猛,不过这可能是日剧角色的中二风吧。
原版女主在研究所工作,家庭条件一般,穿着打扮也比较土。
但最主要的是,表情死板,跟她本人的性格一样。
但翻拍的女主,感觉表情太灵动了——哦不,应该是略微用力过猛。
作为一个死理性派,想来不会那么浮夸吧,但是女主给人的感觉就是,,略浮夸了点(表情)。
想着是不是因为原版的女主演员就是个面瘫,特意搜了一下本人,发现还真是人家演技好,对角色解读好,因为她其他剧的呈现的风格,或者说其他剧的海报,都是另外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气质。
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一下哦。
第三,矛盾冲突的大背景。
看到第四集来,感受到原版在探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工作的意义,家里蹲的生活方式到底合不合理。
男主一开始就解释了自己“高等游民”的由来,这种精神贵族的生活方式,其实在日本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是正常的,是受尊敬的。
后来心里咨询师好像也给了一个两百万的家里蹲的数据,不知道是全球呢还是全日本。
但从这些细节上来看,至少可以说明男主家里蹲的生活方式是有一部分社会根源的。
但是看翻拍的话,能感受到的社会因素很少,当然后面也会有解释为什么男主要家里蹲,但是感觉弱化了社会的影响,就让人觉得不自然。
第四,色调!
色调!
喜欢日剧的,还因为它们的色调都很好。
具体是哪种好呢?
对颜色没研究的我说不上来。
总之不像国产剧那样。
国产剧的色调总是鲜亮,明晃晃的,一看就觉得是精英剧,缺乏生活感。
另外,国产剧总是喜欢把环境展现得很精致,尤其是拍在上海的剧的时候!
可能上海就是这么一个时尚又鲜亮的地方吧,哈哈。。
当然对原版也有吐槽的地方,最典型的就是女主一开始的出场造型,真的是很雷人啊。
感觉造型师(或者编剧?
)还是有丑化理工科女的嫌疑,讲真有几个高学历理工科女会那么打扮自己啊??
基本的审美能力也是有的啊。
作为VIP会员,一口气刷掉前6集。
相对于日剧原版,这次翻拍真的很有诚意,精华部分全部还原,而具有日式极端或者说漫画式的表现方式,往往是国内观众不太能接受的。
其实整部剧看到开头大家或许都能将结尾猜个八九不离十,但其中剧情的发展对于没有看过原版的人来说,确实会令你大吃一惊。
对于国版来讲,软饭男和大龄未婚经营女本身就是目前社会中婚姻成难的两大群体,故这个主题虽然夸张,也极为符合目前国内的发展形式的。
两个典型放在一起,真是火花迸发。
这部戏开局便以“毁三观”的气势,汹涌而来,陆依依带有侵略性的快速说话方式,以及配合欧阳宇飞满口诗词歌赋的“狗屁”道理,给人感官上带来很大冲击,我难道走错星球了?
但冷静下来吧,毕竟是电视剧,需要冲突点和过度的渲染,大可不必带着现实生活中批判周围亲戚朋友的眼光,来审视男女主的线路发展。
你仔细听听台词,发展真的就是“那么回事”,陆依依反对“贴标签”、反对“以貌取人”、反对“盲目的求爱”,这不正是身边很多受害“贱人们”正走过的道路么?
她坚持这样的恋爱不适合自己,与其强加这种“标签化”恋爱,倒真不如签个合同来结婚。
当然,感情并不是绝对理性,或者有绝对目标就能实现的,女强人需要学会“模糊”,男弱者需要找到“责任”。
搬到现实社会中,大把奇葩女和渣男都是这个样子,难道你们没有见过么?
回到剧的本身,可以说值得一看,尤其是还在单身的那两类人群,应该尝试他们走过来的路,让自己成长起来(我这个不算剧透吧),从原版带过来的细腻情感线路,相信结合本土化的改编,让更多人容易接受这剧。
因为特别喜欢原版,所以来看下翻版演什么样,看完只想尽量客观的吐槽下。
其实国产剧有很多好的题材,符合中国文化价值观的,适合中国演员表达的剧,比如琅琊榜 ,中国风特征很明显,演员演起来也驾轻就熟。
《约》翻拍自日版的《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现在就我个人看到的对比下。
:首先,从演员角度讲,杏演的女主理性淡定中透着一点可爱,王演的女主在尽量地从外形上靠进杏演的,比如瞪眼,的确乍一看有些神似,但是不知道是由于王的脸盘大还是她的演技有点硬,演出来的效果是一个机械呆板满身怨气的大龄剩女感觉,像一只河豚鼓着肚子,用针一扎随时会爆炸。
再说郭演的高等游民,长谷川演的男主,刚开始出场时有种懦弱略加畏缩的气质,到后面渐渐展现出文人的优雅气质,尤其是长谷川叔皮肤白嫩,身形纤细,自带少年感的面相,演这种久居书房足不出户的宅男毫无压力;郭是一个演技不错的演员,就是觉得接这个戏节操不保。
受外形限制(毕竟长得比较汉子),身材魁梧,再配上满脸的胡茬,套用前面影评说的演成了赵本山风,同时夹杂着一些智障感,尤其是他掐着嗓子演文弱感时有点让人起鸡皮疙瘩,感觉一个老大不小,满脸沧桑的大叔在那里强行卖萌,特别尴尬,目前看到第四集,郭吐槽萝莉女前台时那段算是演的比较好的了,毕竟可以正常说话,听起来不那么做作了,我觉得这个角色选角时就应该找面相文气一点的大叔,太过阳刚褶子多的文弱起来很违和;再说男二,中岛芋头演的男二有一种萌萌的痴情感,但是樊野不知道是台词功力不行,还是演技本身渣,念起台词感觉不入戏,底气不足,感情不到位,还有一种特别娘的气质附体,看他的戏是全戏最尴尬的。
这部戏里演员里面目前看到最好的应该就是发小了,没有受日版限制,自己演绎,发挥起来比较自然。
然后就是配乐,虽然大量沿用原版的配乐,但是配乐和画面特别不融合,原剧的配乐一响起来,配合演员在线的演技和像蹦豆一样的台词,让人马上燃,可能是中国话比较适合慢慢说,背景音乐一起,演员说话的节奏跟不上音乐的感觉,就觉得bgm和剧情割裂开了,浪费了原版那么带感的bgm。
最后,台词方面打磨得不是特别好,尽量在照搬原版,但和本国文化背景又有点不符。
总之感觉这部剧翻拍的有点生硬,没有原版好看,有点不伦不类,就像山寨机一样,乍看挺像,细看哭笑不得,还是多找些适合本土文化背景的素材比较好,没必要非翻拍别的国家的,我们自己也有很多好的素材待挖掘。
作为一个从“未成年”的反町隆史看到“逃避可耻”的星野源,并且视日剧为男朋友的独身妹子,我就已经打算坚定不移地狂黑一把这些被移植过来的本土化产品,为那些陪我多年独守空房的男朋友们正名,当然,即便在我还没有看到它们的时候。
就在这时,《约会》上!
线!
了!
我在上海参加了试映(第九、十集),结果真的让我很失望,因为我居然不自知地路转粉了……总体而言,本土化产品沿袭了原剧的人物设定、风格、故事走向甚至是诸多的事件和场面,对此,我看到有人疯狂诟病编剧和导演的改编力度和水准。
作为一个追完原剧的原剧粉而言,我倒是欣慰些许,毕竟他们既没有拿一个一模一样、无脑统一的“Made In Zhongguo”来圈我的钱,也没有用一个面目全非、丑陋不堪的“完全创新手册”来告诉我说:“对呀,这就是之前跟你朝夕相处的那个男朋友啊!
”如果说原剧是一个人,那么本土化的《约会》并没有给他换上一张让我们十分陌生的面孔,更没有为他篡改一个我们绝不接受的灵魂,而是告诉我们:“你们看,他穿和服很美,穿唐装也很漂亮啊!
”上线之后一口气看了六集。
相比于原剧,本土化给我最大的感受在于,我妈居然看乐了。
不得不说,它将原剧一集的体量划分为两集,叙事节奏尽管拉缓了但并不影响我的观剧体验,与此同时,它在原剧中很多一笔带过的过程和细节上做了有效填充,比如说巧和依子(欧阳宇飞和陆依依)的游乐园约会活动,这次事情结束地并不仓促,反倒饱满得很,水土相符的笑料也是十足。
自此,我再也不用担心妈妈的看剧了。
“插入”、“嘴她”、“SM”、“让她怀孕”……它污,它不堪,可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啊。
我们不会再看到接吻就蒙眼睛,我们也不会再与老铁以“同志,你好”相问候;闺蜜偶遇心上人,我们以“扑倒他!
拉他开房!
”代替了“一定要端庄大方,笑不露齿”;老朋友过生日,我们把工工整整写着“生日快乐,笑口常开”的贺卡变成了长着大象鼻子的豹纹丁字裤和限量版铁盒杜蕾斯。
我不是欧阳宇飞,不是陆依依,也不是董子俊,更不是香香,但他们却把我的生活拿进了荧幕。
人们总喜欢吃饭的时候拍美食,出游的时候拍风景,节日的时候拍礼物,甚至失恋的时候拍自己,为了记录此刻的美好抑或是不快,那如果把这一切串成一个故事,拍成一部网剧,又何尝不好呢?
《激情燃烧的岁月》记录了我爷爷奶奶那一代人,《渴望》记录了我爸我妈那一代人,而哪部剧能记录我们这一代人呢?
不要告诉我是那些都市言情偶像剧,我不是公主,不是千金小姐,至今也没有王子,没有霸道总裁来为我承包鱼塘。
本土化的《约会》,它或许不成功,或许有很多人偏执于非议,或许在几年后没有人记得曾有这样一部剧出现过,但我真的希望它能成为阿姆斯特朗的第一步——也是记录我们生活的电影电视剧的一大步。
但即便如此,实话说,本土化的《约会》也并不完美,之中难免有差强人意的地方。
于是我顺手百度百科了一下本剧的导演,居然发现这是他第一部影视剧导演作品,原本觉得不黑不好的我又一次打消了黑它的想法。
想到我此生做的第一道菜,连小区里的野狗都不愿吃;此生第一次化妆,居然吓哭了邻居家的小孩子。
那么,我有何资格去怒斥或是嘲讽别人的第一次呢,又怎么能要求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去跟博尔特比赛跑呢?
更何况这个第一次,要比很多人出色太多,最起码的,欧阳宇飞和陆依依的第一次打动过我,这就够了。
利益相关:感谢朋友的朋友,感谢藤井树观影团,资深日剧迷妹,网络视频版权研究2017年的情人节前一天在上海UME国际影城(新天地店)看了《约会,恋爱》的中国版试片。
原版日剧因为杏、长谷川博己、中岛裕翔和国仲凉子这些人气演员可谓是未播先火。
播出之后因为人设、画风清奇,演员自身的形象和演技也赋予了角色很大的魅力,从第一集火到最后一集。
原作一共10集,单集片长46分钟,加上SP篇115分钟。
翻拍的中国版共20集,单集剧长30分钟。
目测可能是将原作SP的剧情包含在内。
试片会上播放的是第九、第十集,据说是推动男女主关系非常重要的两集。
现场约有120人,看过原作的观众并不多。
整个试片会的气氛很好,观众频频被逗乐。
后面的讨论环节,主创郭晓东老师,女主妹子,田晓威导演,原作武内英树导演都非常诚恳的作了分享。
看得出花了心思。
剧本方面从播放的两集看,很多台词做了汉语化的调整。
一些日式的场景,桥段也做了中国化,让人不觉得这个故事发生在上海特别突兀吧。
演员方面,郭晓东老师本身太“正气”,缺少长谷川博己的那种“高等游民恶趣味”,私以为有出戏感。
查了下女主妹子是89年的,上师大毕业的。
看她的表现估计是认真看了原作揣摩杏的表演,无论是造型或动作表情,模仿杏的痕迹明显。
可惜男女主之间没有CP感,没有火花!!
王伟忠老师饰演女主的爸爸耶~~~女主妈妈好像是《红色》中的冯大姐,爸爸妈妈的角色都演的不错。
男二上过《奇葩说》,早前微博宣传因不当言论被日版原作中岛裕翔的迷妹们撕了四千多条,可能他只是无意的调侃,但对本次翻拍宣传影响真的蛮差的。
富士台月九每况愈下,近来常被坊间调侃穷的只能卖版权了。
SMG尚世影业与富士签订战略协议,引进了一批日剧的版权。
一直默默关注这俩的“基情”合作能折腾出些啥。
《约会,恋爱》只是开端,后面还有《求婚大作战》等一大波国内翻拍版滚滚而来……去年年底有天在北外滩碰到过一剧组,直到晚上看其他迷妹的推送才知道是翻拍《求婚》的剧组。
虽然当初听到翻拍时的内心是天雷滚滚(在下可是个纯正的日剧迷妹好伐,通晓日剧生态圈,曾经靠着看日剧日语一路通过N1),却也期待被打脸,想看到优质的翻拍,符合中国国情国民性格的再创作。
在观影回去的地铁上用手机码的碎碎念。
很久没用豆瓣写影评了,心血来潮发一篇。
最近连续看了《桃花期》与《草食男之桃花期》、《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很喜欢gakki,更爱《桃花期》电影版里的长泽雅美,又是两位”屌丝大神”森山未来和星野源的作品(讲真,我到现在看照片还分不清他俩到底谁是谁,但我更喜欢星野源,他可是在《真田丸》里演过德川秀忠的男人!
),但是看完之后总觉得怪怪的,具体是哪里怪一开始还很难讲的懂,明明很好看,节奏明快不拖泥带水,女演员们都很美,男演员们又还没我长得好看(内心窃喜),为什么就是看完了觉得不痛快呢?
今天看到了中国版《约会恋爱》,虽然只看了8集,但是好像明白了什么。
原版一直没有看过(可能是因为同为屌丝大神的长谷川博己比我帅一点点?
),但中国版昨天一口气看了8集,又看到了各种原剧党和水军们喷的不亦乐乎(我是平民,请两党不要来喷我,有一说一),但是觉得自己没看过原剧,可能会更客观一点吧。
首先我是觉得男女主人公虽然都是恋爱白痴,俩人在一起不能叫做恋爱,两个人的约会我觉得只能被叫做吃饭,两人的三观都很正,尤其是对爱情的观念。
虽然男女主人公表象上体现出的都是是个人就行的感觉,但是内心深处还会是这样吗?
如果是个人就行岂不是一集完结?
二十集的体量肯定会帮二人顺利的梳理清楚内心深层对于恋爱的渴望的。
女主被我一眼认出,最为人熟知的并不是陈二狗,而应该是“XX肾宝,他好,我也好”吧,没想到广告里一脸欲望的她竟然演起精英理科女陆依依如此不违和!
流利的台词,经常翘起的小鸭嘴(弹幕提醒,这是抄袭的原剧的杏,但是我觉得哪怕是抄袭,撅的好看不就完了?
),机器人一样的反应总是让我想起谢尔顿,但是看起来她是在自己的身上生发出来的陆依依,而不是演出来的陆依依,让人觉得虽然有时跟不上她的节奏,却又没有很硬的距离感,觉得她有一种莫名的可爱。
有点跑题了!
其实我着重想讲的是欧阳宇飞这个人物。
我脑子里觉得如果原剧是堺雅人演的,估计我现在三刷都完成了,看完了中国版《约会恋爱》前面的几集,我突然发现,郭晓冬是“年龄高配,颜值低配”版的堺雅人!
郭晓冬估计给大家的印象还停留在国民女婿的形象,一副正气凌然的样子,还有更为人熟知的就是那个“牙口不好的大叔”了。
但是这部剧目前为止,不管是郭晓冬这个演员,还是欧阳(不想讨论他为什么不姓尉迟、慕容、上官…)这个角色,都给我了很大的惊喜。
郭晓冬演一个屌丝,以前想都不敢想,但是昨天就已经看到了,虽然有大叔卖萌的嫌疑,但是这种年纪的演员突然演一个他没怎么接触过的“屌丝”(如果没说错,屌丝应该是90后的产物,本人单身哦)这种人群,可想而知难道还是蛮大的,但是郭晓冬演的竟然不“恶心”,反而让我觉得有一种大宝宝的感觉LOL!
转过头来一想,这个小飞是一个基本不出门的人,一直在妈妈的羽翼之下,突然觉得大宝宝的定位反而很准确!
这个人物身上最打动我的点,是这个人想改变,而且他没有只是想,而是突破万难去做。
一个不出门的人出了门,有一点社交恐惧症的人去与人攀谈并去了游乐场,还在第四集求了婚!
看到这里我竟突然有一些感动,感动的不是别的,是看到了一个非正常人类在绞尽脑汁的用尽全身的力气去改变自己的现状,我们且先不去谈论主动改变还是被动改变的问题,我是一个行动派,所以我觉得去改变自己一起,为了明天过得更好去做一次自己从来没做过的事情,试一次,哪怕失败了起码收获了失败的经验,也比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当键盘侠要好得多(我难道是在吐槽我自己?
)!
对应到我前面提到的《桃花期》和《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只是就事论事,个人观点,请轻骂),里面的男主角只是一味地等待着幸福的到来,什么都没做就有各色美女如盲目的兔兔一般邦邦邦的撞入怀中,并没有怎么努力过的他们就收获了自己的幸福,我觉得这样的剧会误导广大的屌丝(包括我自己也是每天抱着gakki和长泽雅美在舔屏),对广大的屌丝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如果你是高富帅,美女兔子们会一头一个的撞倒在你的腹肌上、跑车上、美颜上,但如果你是一个藤本幸世、津崎平匡,欧阳宇飞,请不要在家做梦,在你没有努力过之前,在你没有像欧阳宇飞一样十年不出门,为了未来为了幸福去坐地铁这样的努力之前,请不要抱怨,不要等待,去用你瘦弱的臂膀,拿起你的小树桩,去砸晕属于自己的兔子吧!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chanwayne(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386289/看了下预告,男主根本就没有 长谷川博己 那种懦弱呆呆的文学气质,拜托翻拍能不能接点地气,想拍出和风感觉弄得不伦不类,我们根本就不需要看第二遍的大陆和风版,我们想看的是另一种表现方式,是根据现代都是 男的不想找工作沉醉于与文艺,生性懦弱与世俗脱节,不敢去谈恋爱,以结婚寄托来好吃软饭为基础继续麻醉自己来逃脱现实。
女方则以过于理性毫无私人感情,不懂爱,一个人活着就好,生活无忧,与世俗观念冲突,也是以结婚为寄托来能摆脱世俗对剩女的歧视。
看过原版都知道,里面布置服化甚至连分镜都和原版一模一样,让原著迷觉得根本没有翻拍的必要。
虽然是日方要求这样的完全统一,但是这样也很大可能的保障了这部翻拍剧的完成度。
评论很多说不应该跟原版对比严苛要求,但说实在你既然决定翻拍就该接受别人的对比,不然你蹭着别人的努力成果又不让评论吗?
而且我觉得中国用本地题材完全是能写出好剧的,但是中国娱乐圈大环境都浮躁得很,大批量推出符合年轻人喜好的小甜剧,但是没有内核的剧是成不了经典也容易被遗忘,像庆余年琅琊榜的大火证明,观众也需要良心好剧。
第一,我不支持日剧翻拍国剧的大原因是剧集时长。
日剧大多11集完结,多数都是以紧凑的剧情获得观众青睐,原版编剧的作品更是以紧凑剧情和不停歇的反转而著名。
11集拉成20集,可想而知节奏会被拖慢到什么程度。
里面连串快速的大段台词也非常考验演员台词功底,也让剧情紧凑起来。
翻拍版为了时常,拍无关场面变多,台词节奏放慢,把原剧特色破坏。
第二个争议点,是演员的选择。
其实我觉得这翻拍版演员都是优秀的,但是原剧人设极端但就充满日本特色,翻拍和原版设定一样就会对比。
女主我觉得没有大毛病,因为和原版没大区别(原版的演绎已经完成度很高,很难进步了)但是男主最大问题是原版啃老废柴但是有品味高审美散发一种古典文学的书生气,翻拍版把废柴气息演了但是少了那种优雅的气息,脸上的胡子和略显粗俗的现代流行语台词(挖槽,我勒个去之类的)会让角色略显油腻;而且我觉得这个人设在中国这边其实很难出现,有品位高要求但是同时又丧又宅,单有品味这点就很难成立了。
时间:2017年2月13日13:50地点:UME国际影城(新天地店)放映网剧:《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主持人:藤井树嘉宾:演员郭晓东、演员王姿允本剧导演田晓威、日剧版导演武内英树
▲左起:本剧导演田晓威、藤井树、郭晓东、王姿允、日剧原版导演武内英树《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现场打分平均分:8.3最高分:10分,最低分:2分新年一过,我们观影团的活动真的很密集啊!
《熊出没》刚结束,超级网剧《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便如约而至。
这部由尚世影业和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超级网剧,2月21日在腾讯视频独家首播。
因为改编自人气日剧,所以可谓未播先热,已经引起了极大关注。
虽然是上班时间,被选中的幸运观众依然早早来到了影厅。
领票现场
本场志愿者小伙伴,感谢你们!
活动第二天就是情人节,片方非常贴心的给每位观众都送上了一份精美的小礼物。
小熊巧克力其实,这部超级网剧并非简单粗暴地翻拍日文原版,而是由原作编剧古沢良太和制作人成河宏明亲自监工。
当天的首映会上,古沢良太发来大银幕贺电,原作导演武内英树更是亲临现场助阵,足见日本版权方对这部中文剧作的重视程度。
日剧版导演武内英树在看片会上,片方很“任性”的放出了第九集和第十集。
“随随便便”抽出两集,这份自信,我服!
《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聚焦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讲述两个恋爱白痴令人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
片中,郭晓东一改往日文艺片和家庭剧中形象,化身“啃老族”兼文科“软饭男”,与“理科女”王姿允之间展开“奇葩爱情”。
根据放出的剧集来看,这完完全全是一部反套路纯爱剧。
郭晓东不仅献出出道以来“最羞耻”演出,王姿允也一反女神形象。
两人共同认为“婚姻可以不需要爱情”而选择交往,在误打误撞收获爱情的同时,逐步正视了恋爱真谛。
在搞笑轻松之余,反映出不少社会问题。
说了这么多,恋爱约会究竟是什么?
我们来听听嘉宾们的看法。
PS.本场活动要特别感谢观影团的合作伙伴:网易直播。
没有来现场的朋友们可在网易新闻搜:藤井树观影团,回看整场活动。
(复制链接即可回看哟→https://c.m.163.com/news/l/116039.html?spss=newsapp&spsw=1)郭晓冬“颠覆”自我,极度忐忑树:非常惊喜,我从来没有看到过郭晓东演这样的角色。
对你来说这个很大的挑战吗?
郭晓东:对,挑战确实挺大的。
大家如果熟悉我以前的作品,觉得这个作品有没有变化?
说实话最开始接这个戏,我压力其实挺大的,它跟我平时的表演方式太不同了。
日剧我只看了一集,就不敢看了,我怕会受到干扰。
但是我特别喜欢这个戏的主题。
我太喜欢这个新改的剧本了!
当时我在布拉格拍戏,我就不停的跟晓威导演和制片人佳亮交流。
树:不光是男主角“奇怪”,这个戏的女主角更“奇葩”。
这两个角色在日常生活里都不那么常见,而你们又要演的接地气,又要让人觉得这样的人在上海、在当下的环境里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对演员来讲,这个把握的度很难。
不知道你们两位是怎么处理角色行为的刻板、古怪和奇葩范的?
王姿允:首先,陆依依本人性格和我相差太大了,确实是比较少见的一种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用数据来衡量的。
所以我们一开始会大致看一下原剧的风格,以及我们今后该如何去把控。
但不会全部看完,怕影响我们的二度创作。
我很信任导演,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树:晓东,对你来讲,这个老处男的角色挑战真的很大,他很多肢体语言、台词还蛮夸张的。
你的感受是什么?郭晓东:我之前演文艺片比较多,所以表现方式跟这个完全是截然不同的风格。
我也在怀疑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个角色。
但我觉得无论演任何戏,都要“真”。
后来我们俩拍完后再去看第一次的表演,就很奇怪。
看别人的表演就会觉得好生活、好自然。
但我们的表演也特别准确,我要感谢对手给的激发,感谢田晓威导演。
他有十年舞台经验,很懂现场的调度和演员的沟通,对人物关系的理解也做得非常准确。
我从来没有这么忐忑的看待自己的表演,希望大家也能喜欢。
他们真的在现场吃了N只甲鱼树:我想问导演,它有日剧版在前,各方面的口碑和影响已经非常厉害了。
那么再来做一个中文版,本土化压力还是蛮大的。
所以我想问,第一这个剧本是哪里来的?
第二你们做了那些本土化的处理?
田晓威: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其实接到项目时对原剧不是那么了解,然后发现这是2015年评分最高的日剧。
改编的原则就是在原剧的基调上,包括它的叙事结构(原剧的叙事结构并不是线性的),会利用插叙、倒叙对剧情形成推动,这也是原剧的一大特色。
在改编的时候,我们坚持的原则就是这个结构不能破坏。
除此之外,本土化的内容比较多。
前期跟古沢良太(原剧编剧)沟通的时候,他说这两个角色在日本也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物。
角色主要是要可信,比如我作为观众也会给角色贴一些标签:比如“女版谢耳朵”等等。
原剧人物虽然是特殊人物,但他们对情感上选择的很多困惑,其实是和我们有共通的。
故事是喻体,生活是本体,我们自认为都是正常人,身上多少也会有这些困惑。
树:其实这个剧是把普通人身上的某一种人格障碍放大化了,但这些人格障碍都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普遍意义的交往中。
所以这个剧还是在探讨一种两性关系,男女交往中、包括婚姻的关系。
我要问日版的导演,您也参与了中方改编的工作,现在看了第九集和第十集,您有什么感受跟我们分享?
武内英树:第九集和第十集在日本也是我最喜欢的,看了之后觉得比自己拍的都好。
在日剧里,第九集吃甲鱼是一次拍的,两个演员特别兴奋,要一次拍完,难度非常大。
树:问一下导演,中国版的也是一次拍完的么?
田晓威:基本是一次吃完的,但中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东哥和姿允都是很敬业的演员,不停的要吃。
有一次吃得很好,但机器出了点问题。
武内英树:日本演员也是真吃的,大概吃了10只甲鱼。
两个人演出了午后晒太阳的舒服劲 树:请日方导演评价一下我们中方的两位演员。
武内英树:两位中国演员演得都非常好。
虽然这两个角色有点怪,但他们把角色内心的淳朴单纯演的非常好。
树:那么田晓威导演,请郭晓东和王姿允来演符合你心中的角色形象吗?
他们有给你惊喜么?
田晓威:绝对是有的。
喜剧不管对于什么演员都是很难演的,但这两个演员身上总有一种午后晒太阳的感觉。
树:郭晓东演一个老处男,怎么推都推不倒,很单纯孩子气的感觉。
就不会觉得这个男人太装了。
郭晓东:其实我一开始也有这样的困惑和顾虑,我来演这样一个夸张的网剧,是不是对我来讲有点不值得?
但我今天看成剧也好,在拍摄过程也好,很难得是有创作的愉悦,一种你在工作过程当中前所未有的愉悦。
我经常三更半夜练习克赛(二次元人物)的动作。
这种创作的快感,跟我拍文艺片是一样的,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
现在回过头讲,无论大家反馈如何,我觉得都是值得的。
树:同时想问王姿允,有没有觉得哪一场戏是你进入角色的助推器?
王姿允:有一天我们在拍寺庙里的一场戏,温度适宜,天气刚刚好。
我突然跟东哥说,“哥,我找到感觉了”。
就那一刻,我真的入戏了。
这个东西,不是某一场戏,而是某一瞬间。
树:日剧版制作很精良,翻拍中国版挑战还蛮大的。
像你们的书啊、服装啊、造型啊都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
田晓威:对于我们来说,难度最大的就是日本拍摄周期相比在国内做一出网剧的拍摄周期不太一样。
这个剧的台词量大家也看到了,特别密。
郭晓东:我们制片人对所有的场景要求都极高,比如我的书房,所有木头全是真实的,三千多本书全是真的,包括在黄浦江拍摄都是最最最真实的,都有种拍电影的感觉。
恋爱约会究竟是什么?
树:我们的现场平均分出来了,8.3分。
这个分数相当高,恭喜大家!
我还有个最重要的问题,明天就是情人节了,你们觉得恋爱约会究竟是什么?
因为这两个男女主角在开始交往的时候是不需要约会恋爱的,他们只有一个目的:直接结婚就好了。
那么实际生活中肯定不能这样。
王姿允:其实这个问题特别难回答,我的感受是:约会恋爱其实是通往婚姻的必经之路,一定是在爱情的过程中,你才决定是否要跟对方共度一生。
郭晓东:这个问题确实太大了。
我想:约会是了解的基础,恋爱是一个过程,最后走不走到婚姻,是看约会和恋爱到底形成一个怎样的化学反应,才能够达成婚姻的结果。
约会也好,恋爱也好,不见得最后能走到婚姻,婚姻不见得非得有爱情,也不见得非得恋爱。
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有几个人是真正从约会恋爱到婚姻的,有几个人是见面直接到婚嫁,有几个人真的是抱着结婚为目的的。
我自己在三十多岁的时候,真是抱着结婚为目的恋爱的。
树: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嘛,有句话这样说。
郭晓东:但是我觉得婚姻是需要负责任的,恋爱是不需要的,约会也是不需要负责的。
(笑)田晓威:我引用剧中的一句台词:无论这些事情让你觉得有没有意义,无论这些事是快乐还是悲伤,你都必须坦然面对。
武内英树:明天正好是情人节,我是离了婚来上海的,希望可以把自己约出去。
树:再次感谢大家今天的相聚,《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2月21号在腾讯视频独家首播,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
▲《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映后大合影
一直不懂什么叫“路转粉”的我总是对各种翻拍报以漠不关心的态度,因为我以为翻拍就像是经典球鞋的复刻,复刻再好也比不上原作。
但《约会》这部悄悄而来的翻拍剧似乎强行逼我交出了一波处女转!
我,路转粉了。
没看过日剧。
刚看到手机上的推送内容时,我就已经对它产生了反感,只因为“大龄剩男啃老(婆)族”这几个字眼,扎心了。
这种事对旁人来说可能是陌生的,但对我确是自小亲眼目睹过,儿时父亲与母亲的生活状态便是这般,所以这也成了我心里的一道伤疤。
良药可以治顽疾,真爱可以治心伤,看个翻拍剧就能治愈成长中的伤痛?
好吧,《约会》做到了。
剧中的台词句句金句,像郭德纲的段子集,在恰到好处的点甩出包袱,让人啧啧称快。
“天线宝宝”“公瑾留步”我可以笑一年。
把“啃老(婆)族”这一令广大老爷们所不齿的事变得有趣而令人接受,不停的反转,特别是我本来是想看看它翻拍的有多么烂,但是却一口气停不下来看完8集。
笑的拍桌子的同时释怀了父辈的做法,治愈功效就是这剧副作用吧。
一千个观众心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电影,一本书,一部翻拍剧,只要有一个瞬间能触动你心弦,就够了。
打一星,发恶评,做个充满愤怒的键盘党,太容易了。
现在看到喷子和黑粉,我选择默默走开。
毕竟在喷的过程中寻找存在感和话语权,是他们(仅剩)的权利。
郭晓冬现在都这么潦倒了,演的太傻太尴尬,女主的一言不合就撅嘴的表情看着也是觉得有毛病,根本就是看两个精神病在演戏,念台词,生硬至极,樊野服装太怪了,还好娘
一场拙劣的模仿,或者说并不高明的复制粘贴。
还没放完,现在的评分都有些早了。任何翻拍都不容易,看得出大家都很用心,剧会继续追,这就是给五星的原因。
没有看过原版,意外的感觉还不错。可能有些人先看过原版的关系,评分打的挺低。假如先看的中国版本的,是不是就不一样了?但终究还是拾人牙慧,中国编剧写不出好剧本了吗?
表示原版就不怎么喜欢更别提翻拍
高仿的不错,场景台词行为语气...能被模仿的日剧都是精品,精品很难创新,一不小心就改成了垃圾,最保险的就是高仿,至少高仿的不会太差!要么高仿,要么创新,显然前者最简单!
这种程度的“翻拍”不选择干脆直接引进配音播出的原因一定是赞助商没办法直接植入广告罢。。。对男主角一家的“改良”更为可怕 毕竟内地最拿手的就是强行洗白巨婴和甩包袱的极品母亲了。。。btw女主角长得真好看!
没看过原版,感觉还不错。偏喜剧形式的讲述方式,有些夸张点人物设定,表现出约会恋爱的意义。
完全把日版copy到一个不合适的土壤到底有什么意义啊?
这种剧 分居然这么高……
不符合中国国情吧,日式的表演和台词,不适合当下饭剧,会喷饭
西巴,不喜欢这种翻拍
这四个星是给王姿允的~~演的太好了
比原版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尤其是演员、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几乎无法弥补)的差距。台词和桥段改编得好坏参半,男主书影音逼格降了一个档次,明显是对国内观众姿势水平没信心(也可能是改编者逼格就这么低),整体制作上也没摆脱网剧的残次水准。不过抛开差距感来看,也算是不错了,毕竟底子在那里。
一般吧,因为没看过原版
优点很多,尬式幽默。
突破我的承受极限!!而且看进脑子里的那半集想删都删不掉,真的是精神垃圾!滚!!!!!!!
我只想说一句,死宅长期不出门,跟外面世界的人交流肯定是会紧张的,这点俺最有发言权了。原版长谷川拿捏的就很好啊,而不是像这版一样好像只有猥琐的感觉。不说了,再去撸遍原版。
没有看过原版,觉得挺可爱温馨的啊,日本人有才华
演员演技在线,剧情不错,轻松风趣,有别于哗众取宠的低级搞笑,不恶俗,有笑点;缺点就是有时感觉剧情略生硬,不自然... 当然是翻拍的日剧,可能国产日系电视剧本来就带着一点点别扭感吧.. 没大毛病,不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