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韩国的犯罪动作片频出,套路也实在明显,不玩刀子不见红那纯粹是在做梦,以至于让我恍惚地想起,港片的重点并非如此,其美好所在,皆因情理,而非刻意……这里抛开反派极致恶毒的表现、主角无敌淡然的光环,单论情节,故事算的上发人深省吗?
引入现实合乎逻辑吗?
英雄主义真就有利无害吗?
或许我们早就成为了视觉享受的奴隶,进而忽略头脑中理性的思索,可唯有走心,方能留香……
2017韩国动作片《犯罪都市1》,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豆瓣评分7.7,时光网评分7.1,IMDb评分7.2。
非常精彩、超乎预期的一部警匪、融合了黑帮、犯罪、警匪、动作、惊悚、喜剧、暴力、血腥……等诸多元素于一身,不亏为韩国影史19禁电影票房第三位 。
节奏紧凑,引人入胜,血脉贲张,人物角色形象鲜活丰满,演员表演生动,动作戏干净利落、剪辑快速、刀削斧砍、血肉横飞、暴力血腥,是典型的韩国犯罪片画风。
韩国电影中较为少见的警察以正面形象出现的犯罪片,故事直击2004韩国扫除黑帮行动。
通过本片和众多韩国黑帮片,可以看到韩国黑帮的猖獗和肆无忌惮,很幸运我们生活在一个安全的中国。
马东锡担纲主角、饰演重案组副班长,第一次见他是在2016年的韩国著名丧尸动作片《釜山行》,如今的马东锡胖了好多,满满的肉感。
马东锡饰演的警察不落俗套,不脸谱化,有正义的一面,也有生活化的一面,也有不光彩的一面,人物形象鲜活丰满,马东锡的表演朴实自然、深入人心,不刻意、不雕琢,为角色增色很多。
演员的选角都很棒,虽然脸谱化,但很贴近角色,尤其是黑帮演员形神兼备。
黑帮演员都是经常韩国电影中常见的反派角色,有几个还剃了光头,更加地有流氓地痞的狠样,用我小时候对黑社会的描述来说就是“刀枪炮子”。
大反派的饰演者尹启相的表演非常惊艳,令人不寒而栗。
本片有浓浓的中国元素,当然,中国元素在本片中阴暗不光彩,中国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到了韩国成为黑帮。
片中有多处画面中简体中文。
片中有多处出现汉语普通话,不过多数是韩国演员说出来的生硬汉语,韩国观众并不以为然,但中国观众听起来就会觉得非常可笑。
最绝的中国元素是大反派张谦是来自哈尔滨的黑帮,作为哈尔滨人,看到这一桥段搞不清是悲是喜,毕竟在外国电影中听到“哈尔滨”字样,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本片有一大硬伤,就是全程无枪,无论是黑帮还是重案组警察,竟然完全没有枪。
黑帮无枪倒还可以解释,但警局的重案组不配枪,抓捕犯人全靠穷追猛打、拳脚肉搏,这显然是不符合现实的,虽然导演是为了突出影片的暴力尺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真实感。
2017年,我是一刷。
2022年,为了给续集做铺垫,我二刷。
二刷时已经晚上9点多了,本打算看一部分就睡觉,次日继续看,结果全程观感亢奋,不忍离席,一直看完。
我曾在其他影评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好电影能让人从犯困看到不困,差电影可以让人从不困看到犯困。
本片虽然是二刷,虽然对剧情已经了如指掌,但仍然越看越精神,越看越不困,像兴奋剂注入了体内,有比喝咖啡还要强大的兴奋效果,这正是优秀电影的魅力所在。
2022年,续集上映,一跃成为韩国影史票房榜第3位(第一部是韩国影史19禁电影票房第三位),马东锡的这个另类刑警IP已经成为韩国本土第一大电影IP了。
随着《犯罪都市2》上映后全球票房突破1亿美元,据说在韩国5个人中就有1个进影院看过这部电影,“犯罪都市”系列可以说已经成为韩国最成功的商业犯罪片系列。
韩国近些年卖座又叫好的商业犯罪片层出不穷,从10年以前的《卑劣的街头》(2006)、《追击者》(2008),到10年代的《黄海》(2010)、《新世界》(2013)、《老手》(2015)、《恶人传》(2019)、再到20年起的《从邪恶中拯救我》(2020),以黄政民、河正宇、李政宰、马东锡为代表的一众实力派男演员与韩国商业犯罪动作片的相互成就,带来了这系列类型影片长达二十年的繁荣和成功。
😈“怪物警察”马东锡
可以说“犯罪都市”系列是以马东锡为核心打造的犯罪世界,“怪物警察”降维打击级别的肉搏能力,加上自带幽默搞笑滤镜的反差萌,基本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二部延续了第一部的设定,虽然剧情较第一部偏弱,但丝毫不影响电影的口碑和票房,观众太喜欢这种一巴掌击倒对手的压倒性胜利,体验近乎碾压实力下宣泄的快感。
前两部的成功也加快了这个系列的持续加码,现在已经传出消息第三部已于7月30日开拍了。
可以说第二部的整体思路完全炮制了第一部,都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反派都是毫无人性的冷血残忍杀人魔,影片的结构也惊人相似:从案件的发生到死亡人数的增加,到马东锡及其警署的穷追不舍,再到马东锡对反派的1v1近身肉搏制伏结尾。
就连马东锡的出场也都是以轻松解决街头持刀纷争开始,彰显了他压倒性的铁拳实力,给了观众无与伦比的安全感。
😈关于第一部
但是比起第二部,我更喜欢第一部,原因在于第二部里马东锡太“怪物”了,不合理的武力碾压降低了剧情的悬念感,过于强调马东锡的个人魅力;另外一方面,第一部里很大部分镜头对准韩国本土的帮派斗争,以及相互牵制的警匪关系,使得影片的观赏性和人物的立体性都更足。
尤其是马东锡作为警察游走于黑白两道,为了实现正义不惜越权越规,使用武力逼供罪犯,从黑帮那里索钱接济穷民、收买线人,私自释放犯人做诱饵。
相比于传统伟光正的警察形象,马东锡的亦正亦邪的风格更类似上世纪港片里的警察形象,为了破案不惜一切手段,因为深谙帮派中崇尚武力的规则,更是用自己的拳头在帮派中建立了自己的威信和权威。
可以说他成就了警匪和平共处的格局,与黑帮建立了亦敌亦友的关系。
哈尔滨黑帮的入侵打破了当地帮派的生态,这才是第一部重点想讲的故事,而马东锡的个人魅力只是锦上添花,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你谁啊?
说实话片子还是不错的,节奏紧张,台词精炼,主角配角演技都在线,几乎没有无用人物,真心赞我没搞明白的是张谦蛋到底什么鬼?
想干嘛?
背景介绍说张谦蛋是原中国某社团双花红棍?
貌似犯了大案子带两个小弟偷渡跑韩国去了,还被国际刑警通缉既然是跑路,是不是低调一点,但我看张谦蛋不是跑路,是当自己赵子龙进曹营去了,要杀个七进七出啊片子刚开始,就接了个要账的活,三千万韩元,也就是约十八万人民币(按发帖日汇率算),要账就要账吧,非要人还两亿韩元,这纯粹是不按规矩来啊,这不是要账,是讹诈来着讹诈就讹诈吧,又让欠钱的把他老大叫来,然后把老大搞死了,留下二把手,把毒蛇帮吞并了行,你这是借着要债的名义,其实是想当帮派老大,可以,有想法然后莫名其妙去另一个帮派的KTV把人家经理的手砍了,还把前面的毒蛇帮老大分尸了,你这是想震慑一下黑道?
免得看你新人出道不鸟你?
黑道没震慑到,倒是引起警察注意了,废话,你和疯子似的,真当警察眼瞎?
我怀疑张谦蛋在国内的时候武侠小说看多了吧?
前面的手尾还没清,张谦蛋又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跑去抢另一个大佬的柏青哥店,也是无语,光头大佬搞不明白这制杖想啥呢,一个小破店,给你算了然后又脚后跟一转,把投靠自己的小弟的女人睡了,这。。。
张谦蛋都和重案组对了脸了,侥幸逃跑,不赶紧躲几天,又去把光头大佬捅死了这屁股上一堆屎还没擦干净,又和KTV帮派的对头搭上线了,要十亿,把KTV黄老板弄死,这是嫌自己事不够多啊?
还是想转行当杀手了?
张谦蛋不是把小弟女人睡了吗,结果小弟反水了,张谦蛋差点被埋伏这是被白道黑道自己人全都盯上了啊,而且白道黑道手下全得罪了个遍,该醒悟了吧?
他不,逼着小弟到处强行收保护费,不给就打砸抢还带着大队人马去灭KTV黄老板,黄老板穿了防刺背心,不然就挂了,顺路把小饭店一老一小差点弄死这时候张谦蛋终于醒悟了,觉得自己又该跑路了,不知道从哪摸出本假护照来(你别告诉我是他自己的护照),说要坐飞机回中国去慢着!
你丫不是偷渡来的吗?
你丫不是中国犯了大案子吗?
你丫不是被国际刑警通缉吗?
坐飞机?
如果飞机能让你随便坐来坐去,想去哪去哪,你还偷渡个屁啊对了跑路前骗郭老板说KYV黄老板死了,要尾款九亿,还指明了要换成人民币,郭老板给他个存折他还不爽了,我要的现金你特么拿个纸本本哄我?
大哥,你特么要港币我也就算了,五百多万人民币你知道多大一坨吗?
(九亿韩元兑换人民币5453160元,按发帖日汇率算))就算你力大无穷能拿得动(这些人民币大概重量是63公斤),出入境携带大额现金要被抓的你知道吗?
结果被男主堵到厕所里成功KO,没啥奇怪的,你就算是前双花红棍,你和男主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大叫我操你妈也没屌用张谦蛋从头到尾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根本让人看不懂,双花红棍不像双花红棍,逃犯不像逃犯,黑社会不像黑社会,杀手不像杀手,生意人不像生意人,老百姓?
更不像了。
不懂韬光养晦,不懂人情世故,什么事大搞什么,分尸断肢三刀六洞随手就来,屁大点事能要你命,怪不得本地黑社会全都让他搞懵逼了,这狗日的想干嘛呢?
这都什么套路?
我个人感觉张谦蛋不是中国人,而是北韩派来颠覆南韩政权的吧?
怎么感觉干的事情都像是闹革命一样?
想砸烂一个旧社会创建个新社会?
总结,张谦蛋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精神病,二杆子,片名应该改名叫“作死者”
前一段疫情宅家期间,曾有朋友让我推荐几部韩国电影打发时间。
我说了几个片名,最后向他补充了两个「凡是」——韩国凡是有宋康昊、河正宇、崔岷植的电影,凡是犯罪类型片和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大体上都不会差到哪里去,踩雷的可能性很小。
第一个「凡是」里的三大韩国演技男神自不待言,而第二个「凡是」里的两类电影则在韩国新世纪的崛起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其中,犯罪类型片是韩国最先发端的类型片之一,早期大量借鉴了中国香港和好莱坞作品中的精华,后来又逐步巧妙地融入了本土特征,时而挖掘人性,时而玩转黑色幽默,建立起独树一帜的特色。
而真实事件改编电影是九十年代政审松绑之后的产物,贡献了许多高品质的经典作品,也给犯罪类型片带来了相当丰富的素材。
作为犯罪类型片的亚类型电影,黑帮片自然亦是受益者。
《犯罪都市》便是一部有着真实背景的作品。
本片作为十九禁影片,不允许青少年观看,再加上没有特别大牌的演员,因而其票房最初并不被看好。
没想到一经上映居然后来居上,成为了2017年度的韩国票房大黑马,不仅是该年的票房探花,甚至在韩国影史的十九禁电影票房榜单中也高居第三。
影片的背景可以上溯至九十年代,华侨们开始在首尔的加里峰洞落脚聚居,慢慢建起了唐人街,随后中国朝鲜族犯罪组织也陆续渗透到这个地区。
到了2004年,加里峰洞到处可见小规模的朝鲜族黑帮。
为了打击这些黑势力,负责该区域的衿川警察署制订了一个扫荡整治的计划。
《犯罪都市》正是根据这起事件改编而来的。
最近十多年,韩国犯罪片或者黑帮片里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特征,但凡有作奸犯科的人,多半都是来自中国延边的朝鲜族。
我曾在《黄海》的影评(参见《黄海》:蝙蝠与疯狗)中扼要地提过这一群体在韩国的生存境况,你可以说韩国电影如此设定有刻板偏见之嫌,但也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所不同的是,《黄海》是一部认真地把社会犯罪问题和朝鲜族群体相结合的电影,不但到中国取景,还对相关角色的心态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刻画。
而《犯罪都市》相对要就事论事一些,将视角更直接地对准了犯罪组织和警察两方面。
当然,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两部影片中的朝鲜族都真TM能打!
看过《黄海》的观众想必对里面反派绵正鹤的疯狂和凶残印象极为深刻,本片中也有个类似的人物。
带着两个小弟从中国来韩国收高利贷,人家欠了N千万韩元,他张口就要讨2个亿;还不出钱就砍人,一斧子一斧子砍下来分尸装袋;去KTV消费,手下小弟打了陪酒小姐,经理出来赶人,一言不合就把经理的手卸了下来;到了加里峰洞没多久就想独占此地的山头,三个人几乎摆平了整个街区。
杀到兴起时,他喊出了一句让人颇为在意的台词:「我可是哈尔滨的张晨。
」
为什么是哈尔滨?
而不是经常出现的延边?
据说,这个「张晨」是有原型的,这个原型就是八九十年代赫赫有名的东北黑社会大佬李正光。
李正光是哈尔滨人,也确实是朝鲜族,起初是「乔四犯罪集团」的成员,后来出来单干。
虽然李正光只有一米六,但是打架特别狠,而且非常精明,被黑龙江警方通缉后又流窜到北京继续作恶,江湖人称「东北第一杀手」。
直到被公安部门抓获,以他为首的犯罪团伙共作案13起,预谋杀人致5人死亡,从抢劫、绑架、到私藏枪支弹药,几乎无恶不作,最终在北京正法。
扮演张晨的是偶像团体出身的尹继尚,为了演好这个人物,不但增重了五公斤,还留了长发、晒黑了皮肤、学了延边方言,甚至中国国骂。
用他的话说,到后来连剧组工作人员都开始回避他。
当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这么个东北狂魔,也会有治他的怪物刑警。
怪物刑警马锡道由马东锡饰演,看过《釜山行》的一定会对里面那个强壮彪悍的大叔留有印象。
马东锡是健身教练出道,做过很多韩国演员和艺人的私人教练,进入演艺圈后经常扮演那些寡言能打的配角,还时常会带点反差萌。
这位马警官并非百分百的「好人」,平日里也会跟辖区里的黑帮收点封口费,也会到夜店里蹭吃蹭玩,用自己的方式来制衡各个帮派。
但他亦有「古道热肠」的一面,对在那儿开店铺的普通朝鲜族侨民十分围护照顾。
因此,自然不会放过突然出现,打破当地黑帮势力平衡,乃至危及平民正常生活的张晨。
估计以东北第一杀手为原型的张晨和怪物刑警马锡道多半是为了增加影片的看点而进行的夸张设定,没有这两位有足够气场的角色压阵,本片会逊色不少。
基于韩国社会禁枪的现实,片中的打斗大多靠的是棍棒和刀斧,要么就是直接上拳脚,而要拍得精彩就必须要求有出色的动作戏设计。
在这一点上导演还是比较朴素的,追求拳拳到肉,而不是花哨的动作和缭乱的剪辑,因此绝对的看点还真不多,只能说是品质不错的犯罪电影。
《犯罪都市》当时在韩国上演了票房奇迹,过去了两年多,截至目前(二零二零年四月十七日)在韩国评分网站(NAVER)上的评分竟仍达到了9.28(要知道《黄海》才只有7.89分)。
可能是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会让韩国观众更有代入感,也会激发起当年经历过此事的人更多回忆。
又或许是韩国警察狠揍了中国黑帮,让他们平添了许多民族自豪感?
不清楚韩国观众出于什么会给出这么高的评分,无论从对人物的刻画、对社会问题的挖掘、还是打斗的残酷血腥程度,个人认为《黄海》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
不同于香港电影对江湖、义气的美化和浪漫而幼稚的意淫,注重剖析人性、影射历史的韩国犯罪片,口味比韩国泡菜辛辣百倍,但往往失之于用力过猛。
用特吕弗的话来说:蹩脚电影之所以充斥暴力、色情,是因为导演没有能力借助朴素而节制的手法表达强烈的情感。
推荐几部艺术、思想俱佳的韩国犯罪片:《下女》(1960)披着色字头上一把刀的惊悚和道德惩戒的外衣:
锋芒直指男权社会、人性黑暗,懦弱、勤劳、自私的主人夫妇代表沉默的大多数;伤残女孩瞧不起下女,影射手足相残的韩朝政治;姐弟的歧视象征等级分明的社会,病态的环境造就下女变态的人格。
诸多细节非常出色,因弟弟死于毒水,姐姐哀求爸爸不要喝水。
可怜的孩子,你以为有毒的只限于水吗?
《误发弹》(1961)直面韩战之后的街景:开场就是退伍兵喝霸王酒,后半部分完全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韩国版:
抢银行,一路遭遇自杀、游行、罢工,个人苦况与时代悲剧狭路相逢,非常震撼。
《绿鱼》(1997)大兵哥英雄救美被痛扁、违章车追着警车满街跑等反抒情、反英雄叙事,给欢快、浅薄的韩流注入了清新、锐猛的活力;顺便还给韩国宗教文化送上了一分小小的见面礼:教会神职人员勾引有夫之妇惨遭黑帮修理,吓得屁滚尿流、丑态百出。
2003年《杀人回忆》横空出世,时代背景结合得非常出色——酷爱作秀的警官,被妹子鄙视:
警力用于镇压学生致使案犯漏网、刑讯逼供、警员的飞腿,都是军政府时期的特色:
血案频发,反对刑讯逼供的警官愧疚难言、压力山大,也开始对嫌疑人大打出手:
被虐待的无辜,是对军政府的集体控诉,引发韩国观众的强烈共鸣:
萌萌的小女孩哪里知道人间有这么多罪恶、无奈: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双眼,于无声处听惊雷,看得人头皮发麻,浑身战栗:
影片用一个悬疑故事显示正义终将但不是每次都能战胜邪恶的哲学主题,朴实无华,逼格爆表,影史与之媲美的也就《M就是凶手》、《罗生门》、《复仇在我》等寥寥几部。
《追击者》(2008)对男主与前警察同事关系的处理,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显示出编导深厚的内力; 《黄海》(2010)继承了韩国电影人用电影反政府的光荣传统:朝鲜族、韩国两大黑帮相互残杀,前者狠字当头,坚持一条龙服务,把男主送上不归路,一直送到奈何桥;后者马屎皮面光、遇强则弱,生死关头坚决拉稀摆带。
杀手踩点时,蒙在鼓里的金教授竟施舍于他:
这一温情脉脉而又略显滑稽的细节,集中体现了导演对同胞慈悲、厌恶和讽刺等强烈而复杂的情绪。
朝鲜族大佬命令韩国大佬为自己裹伤,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征服,不要脸的怕不要命的,一叶知秋的影射功夫炉火纯青:
表现朝鲜族黑帮,《犯罪都市》(2017)不如《黄海》(2010)丰满、立体,但对警察的刻画让人眼前一亮,横扫韩国票房。
韩影市场竞争激烈,大多数犯罪片为了票房一味追求残酷,令人作呕;血腥之外,《犯罪都市》强调自然而又突然的现场感;对警察关系的处理真实可信,小警察负伤后说他害怕,铁汉柔情令人激赏:我也害怕……
真正的勇敢:恐惧,但依旧义无反顾。
. 欢迎关注西风影评:
黑帮罪案警匪动作片。
zg朝鲜族黑帮入侵中韩边境小镇,以心狠手辣将当地黑帮一个个搞服,马东锡饰演的暴力探长是当地黑白两道神一般的存在,没有人感在他面前造次,但是朝鲜族黑帮的肆无忌惮,让他很恼火,因为朝鲜族黑帮很狡猾,遭遇过就躲起来,所以男主警探找不到他们,最后以金主答应都佣金为饵,才钓出了黑帮头目,将他绳之于法。
马东锡的拳头还是神一般的存在,所向披靡,任何狠角色在他面前都要俯首称臣,拳拳到肉,骨断筋折,鲜血横飞,畅快,有点当年《古惑仔》的江湖情怀,又不是搞笑,不错。
边境小镇,所有的暴力事件,只要男主警探一出现,立刻解决,不费吹灰之力。
就算最厉害的黑帮老大,当着男主警探的面,也变得俯首帖耳。
但是一伙朝鲜族的黑帮突然闯入,一个为了兄弟出头的毒蛇帮老大被杀,还被肢解。
这让男主震惊。
不久另一个帮派因为不愿意和朝鲜族黑帮分一杯羹,被朝鲜族黑帮袭击,损失惨重。
一天男主警探带着兄弟们在一个饭店吃饭,遭遇了朝鲜族黑帮,但是黑帮头目很警觉,感觉不对,就用油泼伤了小警察,带着兄弟们逃跑了。
从此黑帮开始躲藏,不轻易露面。
但是有一个黑帮袭击了朝鲜族黑帮的游戏室,朝鲜族黑帮里的一个光头忍不住去找这个黑帮的头目,结果被黑帮围住,男主跑来抓住了光头,另一个跑了。
通过光头,男主让几个线人演了一出戏,骗光头进行毒品交易,准备抓捕朝鲜族黑帮老大。
但是交易时,黑帮老大没来,他跑去袭击朝鲜族黑帮的黑帮那里砸场子。
幸亏有警察赶到,黑帮老板才没被杀掉。
朝鲜黑帮老大骗让他杀人的老板,说这个已经杀了,让老板给钱,他好跑路。
但是老板没现金给他,只是给了他一个应该是银行加密狗一样的东西,朝鲜族黑帮老大很生气,但还是要跑路。
结果被男主料到,在机场等着他。
他还没准备好,男主就赶到了,一顿好打,黑帮老大被彻底收服了。
马东锡的拳头已经成为棒子国力量武力的象征和天花板。
在他面前一切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人都不得不俯首称臣,对罪恶绝不手软,专治不服。
几乎成为一种符号,很难改变了。
有点丑化zg,所以稍稍觉得有点异样。
不过古惑仔江湖的味道还是被拍了出来,快意江湖,很是过瘾。
不服就用武力解决,这是江湖永远的道理。
朝鲜族黑帮老大和两个兄弟下手蛮狠的,就是不明白,棒子国混混为什么不一拥而上,非要一个个上,被个个击破,是不是棒子国的混混都是“假口”啊。
有人觉得这个情节简单,某些地方还不符合逻辑;有人觉得动作打斗戏突出。
而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却是,这电影通过演员的演技呈现出来的盘根挫折的社会生态系统。
电影里没有人介绍这块地区是怎样的地区,却通过各种各样的势力斗争和拍摄细节呈现出了一个完整真实多层次的社会系统,这根本也是一场人性角力的呈现。
事件中,两个人拿着小刀扬言要斗个你私我活。
主角一进来,首先掰其中一个人手腕解决了一个,然后再让另外一个过来自动投降。
全程他就拿着个电话闲聊着,然后完事后还给钱卖小刀的摊主让他不要在这里摆摊这个出场直接告诉观众,主角实际上是这个地区秩序维系者,但这个维系者并非传统的总是正义凛然的维系者,而是一个所谓强力维系者。
这个地区的治安和秩序也是建立在他的强力基础之上的。
不知道导演看没看过在30多年前由香港导演麦当雄、麦当杰兄弟拍的《省港旗兵1&2》系列,相似的故事不同的地点和时间…这次的故事把香港换成了韩国首尔,把偷渡的大圈仔换成了哈尔滨的朝鲜族…对中国移民其实没有这什么妖魔化,只是一部移民血泪史、讲述的都是历史的牺牲品和时代的悲歌…而大反派张谦的原型也是东北第一杀手、哈尔滨乔四爷的左膀右臂李正光(真实情况李正光是在北京落网),省港旗兵的模式加上李正光的人物原型,不得不说这片子导演算是中国通了!
马东锡真的是这部剧的灵魂人物,那种气场,那种气质,那种武力值,那种接地气的感官,很难找到替代马哥的演员,肌肉男不是没有,黑帮眼中的警察大哥也不是没有,但两者结合就少有了。
开局一巴掌一个小朋友教育闹事的黑帮成员,人设就已经立了,要不是马哥去当了警察,统一韩国黑帮当龙头老大不是没有可能,两个黑帮闹了点矛盾让马哥在警厅难做了,让马哥难做?
那只好找到两个黑帮老大各削一顿再叫过来握手言好,黑帮老大:“我不要面子的吗?
” 紧接着就来了个人狠话不多的反派,真的太需要这样的角色了,趁你病要你命,趁你不注意反手扎你大动脉,这tm才叫黑帮干架,先后做掉两个黑帮老大(其实觉得他们还挺可爱的,最起码还能给马哥付早餐钱bushi),影片的动作戏把凶狠残暴体现出来那观影效果就已经够可以了,黑帮的争斗和压迫加上百姓的无力,民不聊生的氛围就给整出来了,这个时候再加上马哥的暴力执法,就是一股强心剂注射在被霸凌的人身上,三股势力搅动风云,谁来了都得挨两巴掌,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其实一开始对于这个区域的黑帮,警察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有马哥在看管,谁敢闹事?
没看到两个小弟看不顺眼捅了一刀两个黑帮老大就得被叫过去喝茶,还得被捏蛋蛋(原谅我笑出了声),要换个别的警察还真不好使,真要一锅端了,马哥上哪找乐子去。
但新来的小伙子明显不知道马哥的名号,极其猖狂,看的我是心惊肉跳啊,在人家ktv场子里把人干残废了就潇洒离去,明显是没把所有人放眼里,这要换个人也只敢在没人的地方或者在自己的地盘把人做了。
这看似打的是ktv老板的脸,但实际打的是马哥的脸啊,就好奇想看看这反派小哥抗不抗揍。
但马哥要是只有武力那还不至于让我夸赞,很明显是智勇双全啊,中国警察押送反派小弟去机场回国的车上让我给看傻了,这普通话我一听就知道是韩国演员配的,口音太重了,根本不是中国人的声音,心里想这剧情穿帮有点严重,还好韩国人看的时候听不懂,然后后面的操作我更惊了,两警察贩卖毒品我不意外,但竟然为了找客户就放了反派小弟,让他去找好客户再来联系中国警察,当时我就想写影评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吐槽这离谱情节,但念头刚起,啪啪就被打脸了,原来这是马哥的计谋,那一切都说得通了,这两警察我也想起来是之前提供情报的传单员,原来还有这本事,说实话这两人的中国警察身份我是真信了,就是普通话有些时候有点问题,但总体来说没毛病。
之后的剧情就逐渐紧张起来了,让人紧绷心弦,反派小哥的行踪还是比较难抓的,能用计谋引出来已经很不错了,但结果反派小哥是兵分两路,自己亲自去干ktv老板去了,让警察的埋伏没扑到正主,但当警察小哥追上去跟踪反派小哥的时候,我是真怕他出事啊,他是典型的充满激情和正义感的警察,同时又是害怕残忍打斗初来乍到的萌新,像极了我们步入各自赛道的新手期,懵懂害怕又坚定的面对自己的对手,还是不想他狗带的,还好,他和那个小弟弟一样没事,可能是怕观众给导演寄刀片吧。
最后疑惑马哥为何能知道反派小哥的位置出现在机场厕所,而后面也解答了情报出处,这个逻辑闭环好评。
Ps.里面的小姐姐都好好看。
纯娱乐片……
不错的动作爽片,马东锡打得够劲,反派够狠够坏,人物刻画足够细腻,最终决战稍微差点意思
马东锡这张黑社会大佬的脸演正义的警察确实有点违和 不过动作戏看的还是挺爽的 反派男一感觉分分钟撞脸河正宇和张赫
3.5,不难看,但跟《黄海》《追击者》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即使从爽片的角度来看。后者可以反复看上很多遍,《犯罪都市》只能看一遍。
哈尔滨悍匪首尔落网记
3.5分。韩国影史上为数不多的警察以正面形象示人的作品。马东锡大叔至《邻居》里痛扁杀人恶魔《釜山行》里徒手撕丧尸此片里铲除朝鲜黑帮之后大概会成为韩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正义之神,就连在电影里看见他,都有一种莫名的安心。
7/10 相较于剧作使用素材以及过往使用方式而言, 本片观赏性优秀可谓意外之喜。 适当加入的笑料使影片不过于沉重, 国语台词与口语亦可窥见练习的痕迹, 诸位演员精湛的演技更为影片增色几分。 可惜剧本完成度不佳。 省去背景描绘后角色的行动缺少足够的动机,如同速射炮般倾泻的大量脏话严重损伤听感, 复杂的人物关系更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未能得到有效的刻画。 此外作为核心的动作戏份虽然可观, 但繁多的角色亦使部分场面略显混乱。 此外部分桥段以角色的智商为代价推进故事, 实在可惜。
隔了好久才看完
狡兔死,走狗烹。马东锡好Man!
什么黑帮,什么暴力犯罪,槽点太多都吐不过来,当作喜剧片来看还不错,有意思挺过瘾。
这难道不是派出所的故事?
动作戏份可圈可点,马锡道这个角色基本是为马东锡量身打造,全片也基本是靠那两位男主角撑起来,这类商业动作片看着观感是畅快,但如果能在配角上多下点功夫,那也许观众更能感同身受。
这片子还是相当塑造人物的,哈尔滨张晨,单身马锡道,都形象鲜明。
挺好看的爽片 猛男柔情最动人
简单粗暴。👍👍👍
好好的黑帮片拍成了流氓过家家。这几年港片没落就开始仿北野武了,还套了个喜剧的壳,最后弄成个四不像,好笑。
没太大野心,不怎么装,看起来反而容易接受。故事整体处理稍显平淡,正一号的塑造很用力,相形之下反一号的处理就显得潦草了些,双雄对抗戏码如果能多些平衡应该会更好看
就是一个爽
当观众失去了“好人一定会战胜恶人”的安全感,故事才真正变得惊悚
大韩民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