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片无硬伤,节奏紧凑,打斗精彩...称得上极其成功的商业片了... 尤其是在昨晚不慎看了所谓的好莱坞大片"白宫陷落"之后.... 发现单以此两片的水平,韩国电影简直甩了美国电影几条街.... 当然,同时也甩了中国电影二十几条街!!! 发现这几年全智贤MM的演技简直要逆天了啊...从盗贼联盟里面的可爱冶艳,到本片的沉稳内敛,演什么像什么.... 于此同时,不得不感慨本片格局甚大,图谋甚深.....看完后,竟然让我有了看完谍影重重第一部后的感觉... 韩国是否也要开启另一个谍影重重的时代呢??? 假如是真的的话,必须承认...我很期待!!! 四星仅仅只是因为少了些打动人心的力量!!!..呵,何况最近我的标准比较严苛..
将近20年前看过韩石圭的《生死谍变》,那个毫不犹豫亲手杀了自己老婆的韩方“正义”战士,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至于很长时间看到韩石圭就如同看到一尊薄情寡义冷血无情的国家机器,代入极深。
带着这副有色眼镜看《柏林》里的韩石圭,就一直不那么释然,直到最后的“义举”,韩石圭总算在我心里“漂白”了。
韩国电影里表现的北朝,大多都带着一丝悲悯与尊重,至少我看过的此类题材里,北朝的人们都是忠诚冷酷且美丽悲壮的。
这次更是由全智贤妹妹担当神秘的北朝特工,怎么看都像是对方把国花都派出来了。
不管开头各路人马如何乱战,从北朝间谍夫妇发现被暗算开始联手的那一刻起,电影变得好看起来。
河正宇从一个木头一样的冷血特工,摇身而成至情至爱有血有肉的英雄,那个誓死保护妻子的丈夫,拼死一搏的杀气下,每一个眼神都令人心醉心安,仿佛看到那个哭晕多少人的“杀手里昂”。
全MM最后麦田的临终一别,是整部影片阴郁色调中唯一明亮鲜黄的焰火,把心,燃成漫天碎片。
北朝的男特工,最后还是踏上复仇的征程,等待他的,不会比爱人的结局好到哪里。
政治博弈中的一只小小的蚂蚁,前路即是无底的深渊,比国破家亡妻离子散还令人绝望和窒息。
《柏林》。
8分。
柳昇完导演作品。
河正宇、全智贤、柳昇范主演。
大陆怕是永远也不会有这类现代DZ影片吧,TG、JD……故事倒是没有反转,但剧情的架构非常合理。
一起军火交易,机密被泄露,C、H关系瞬间紧张,多方介入调查,发现秘密账户,特工被陷阱,逃亡,追杀,复仇。
故事完满。
非常成熟的电影工业化生产体系。
演员表现水平在线。
全智贤真是清瘦啊,像朝鲜的特工的样子。
可惜没有床戏。
韩语电影真赞啊。
很喜欢河正宇,也很喜欢全智贤,想这也算是一部心心念念的片子吧,就全家一起看了。
结果哈哈哈哈哈!
前四十分钟五脸懵逼,倒不至于分不清楚谁是哪个派别(我妈直到结尾都没有很分得清),但的确也不太清楚到底在讲啥。
依靠着对河正宇的爱,以及对两口子未来可能会有感情戏的爱,继续看了下去。
嗯...不能说是一部很漂亮的谍战片,因为真的没啥真正的剧情高潮,以及很吸引人专心看下去的部分。
但是河正宇!!!
仅仅是他,我觉得这部片子就足够四星了。
如果还来一部这样的片子,我也还看~
看过一些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韩国电影,黑朝鲜是这些电影不由自主的线索,《北逃》、《台风》、《朋友》、《柏林》等电影都有着相似的线索,这些电影中所用的手法十分相似——被意识形态毒化的朝鲜“同志”最终被压抑在内心的人性所唤醒,而扮演唤醒者角色的正是韩国人,因此,这似乎预示着,韩朝的统一不是韩国政治上军事上的胜利,而是人性的胜利。
《猎杀红色十月》也有类似的情节设计,苏联高级将领因为妻子惨死于肃反,而对祖国彻底失望,趋势舰艇向美国投诚,而美国人则扮演了仁厚而智慧的接纳者的角色。
看来,艺术在反应现实中的矛盾时最终会诉诸于“人性”,不过这恰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所批判的一种“泛人性论”的倾向。
文学、艺术、教化可以解决问题么?
可以让韩朝兄弟重归和睦么?
突然想起日本天皇在二战前夕的一句诗,“我相信,世界各国皆为兄弟,那为何,波涛依然汹涌?
”
2019.12 最近常常想起河正宇。
看了他的采访,粉丝剪辑,和全智贤的居多。
两个人合作了两次,感情线却都没两秒甜蜜氛围,最后还是天人永隔,简直是怨念无比!
又重温几次柏林。
因为谍影重重,我一贯喜欢逃亡冒险战争旅行背景下的感情线。
柏林里的感情戏克制又深刻。
表宗盛与莲贞熙,共和国英雄与蕙质兰心的翻译官,两个人的感情啊,都不会说什么甜言蜜语,从事谍报工作本身也需要这种冷静的性格。
但即便再怀疑再伤心,关键时刻想到的首先只有对方好不好。
表宗盛平时应该一贯是家主的作风,莲贞熙一切以他为重,从不抱怨,默默配合他的工作,照顾他的起居。
等到后来莲贞熙被领导命令接待德国人,悲愤的发泄了两句,可又自己屈辱的消化也不告诉丈夫不给他增添负担。
两个人的感情是静水流深,是相濡以沫,直到表宗盛怀疑贞熙,她才心伤起来。
她说“国家,同事都可以怀疑我,但你不可以!
” 表宗盛接听电话发现被上峰背叛了,他紧张地去找贞熙解释,准备带着她逃。
敌人上门,机枪扫射,表宗盛用自己的身躯把贞熙整个护在怀里,他跳楼梯、玩命追车,拼尽全力,最后为了救她甚至投韩,“我救我的妻子也不需要理由”。
贞熙中枪了,最先关心的却是丈夫正在流血的伤和丈夫的生命,“你要丢下我才能活下去”,表宗盛已经痛苦至极但他仍得竭力保持冷静鼓励妻子“不许说这种话。
知道我的心就坚持住”因为身边杀机未除,他还要去解决对手。
等他伤痕累累的回来,贞熙已经奄奄一息“我们还有好多话没有说呢” 表宗盛开始崩溃他手足无措,可贞熙已经听不见他的“对不起”。
晨光初现,爱人已逝,茫茫芦苇地里,这个男人失去了一切。
什么时候,河正宇能再和全智贤合作就好了。
不求浪漫爱情喜剧,只要结局是好的就心满意足。
个人观点:在河正宇合作的所有女演员中,跟全智贤最搭。
半岛的同族同宗爱恨情仇,是取之不尽的创作富矿。
本片选取了二世祖驾崩,胖太子登基初期的这个节骨眼,海外流亡亲王未除,前朝众臣心思难测,秘密账户便特别兹事体大,围绕这个麦格芬构建剧情,有时代的真实和天然的刺激。
有时候想想,我们作为看客固然看热闹不嫌事大,但站在各个主要角色的立场,的确生死攸关,甚至能否苟活都要依赖运气。
比如柏林大使,驻外多年,胖王不熟,前朝余孽,手握巨资,处在这样的一个位置多么尴尬:勤王投诚么王不会信任自己,告老还乡么你知道的太多了,想破脑壳也想不到可以不S的理由。
而男主身手矫健,赤胆忠心,为了自证清白不惜调查自己妻子是否zz忠诚。
女主高颜高才,也赤胆忠心,为了祖国利益不惜委身德国高官。
但那又怎样,一顿操作猛如虎,君要臣S下周五,出身和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必然成为肃清的对象,加之胖王器重的新势力磨刀霍霍,结局已然注定。
电影再逼真也是虚构,但现实中的王兄和姑父足以定义腥风血雨,不禁心有戚戚,希望草芥人命的环境越少越好,无论对高官还是对百姓
1什么理由?
河正宇和韩石圭冲进去之前有一段对话。
大抵是:韩:“咱们实话实说吧,为了这么一个可能会拒绝投韩的老婆,我不太理解。
”河:“我也不太理解。
”“你这么拼命的理由。
”韩:“我是在工作,工作需要什么理由。
”河:“我也不需要理由,我是为了我老婆。
”2是人,怎么不会背叛?
最近大火的《太阳的后裔》柳大尉经常触动人心的展现:国家就是保卫国民的生命。
这一比较新颖的爱国方式。
因为在过去,我们的战争年代,西方认为的共产主义那些家伙还有如今的朝鲜在世人眼中的样子。
“为了祖国我可以奉献一切,我的牺牲是伟大的,我个人的情感以及家人的小团体在太阳般的信仰和千千万万的大众面前,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不值得衡量。
”“孰轻孰重”好莱坞电影展现的西方个人英雄主义常常会这样处理问题。
韩国的影片受那样的影响也开始了变化,这种变化简直是必然的。
现代的人们心智较几十年前整体发展了很多,人们会开始怀疑例如:“少数服从多数未必是正确的”“当万众一致发生的时候,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在《恐怖直播》里河正宇最后按下按钮,代替《追击者》里面金允石没有挥下的锤子。
没有国民哪里来的国家,这样的话从普通人那里发出很无力,因为这样群体中的个体很少有真正能够影响到国家的机会。
这样的个体相对于国家来说实在是太渺小了,所以才会被从数字的层面被简单的掂量和取舍。
但是柳大尉这样的特种兵和河正宇这样的特工间谍不一样。
他们是真正能够影响国家的,国家的外交、经济、甚至战争。
他们这样可能站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场合的特定个体可以影响平衡的两端,使国家这样的重器产生竭然不同的走向。
所以他们的“牺牲”和“加减法”似乎变得更加的“理所当然”。
就连死亡都那样渺小,不被承认,没有名分,随风而散。
所以这样的人,觉悟的时候更加让人动容。
“作为军人,我服从命令为天职。
我保卫我的祖国,人民,可以随时奉献一切,去死。
但是这是源于我的爱,我爱这个世界,爱我的国家,那些同胞的生命和他们的幸福,就如同我的家人和家人的幸福一样,我感受到这一切,从不怀疑。
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力以赴,和那些救死扶伤的医生,惩治犯罪的警察,辛苦种田的农民一样,都是为了爱和幸福。
然而我并不是被什么主义洗脑了,并不是被什么系统操纵的机器人。
所以当有一天,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领导组织和国家,开始被某些人的欲望和私利所操纵或是流毒横行,腐烂不堪的时候。
我会重新拿起枪或是用自己的肉身抗争,为了自己所爱的家人和幸福。
哪怕砸碎的是写着“正义”的匾额,或是违逆众人口中的“公理”。
所以柳大尉违抗了军令得到了人心。
而《柏林》里作为朝鲜民主共和国英雄存在的河正宇,从无比坚定甚至指责大使的信仰不坚定,一步一步的,最终演变成对自己的领导组织展开复仇。
因为他是一个人啊,他被怀疑,被误解,被圈套,被伤害,被赶尽杀绝。
他曾经说过,我们穷一点没关系,但是要活得堂堂正正。
可是他相信的国家不相信他,他保护的组织要抹杀他。
他的第一个孩子早就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他的第二个孩子甚至还没有出生,他的老婆同样为祖国奉献了一切,却也死在了自己的怀里。
那是一个长得像全智贤一样的老婆啊。
他是人啊。
是人,怎么不会背叛?
比起詹姆斯邦德和尹森亨特们每次都要绞尽脑汁才能制造出危险又相对真实的阴谋与对手,韩国似乎天生就能从韩朝关系这座“宝库”中挖掘出源源不绝的灵感和故事。
牵扯东亚复杂的政治形势与纠结情感,六个拥有世界级影响的国家间的角力,意识形态宿命般的对抗,血腥战斗的遗产,老牌霸权主义与政治新贵的竞争,一个民族的血脉牵绊与殊死斗争等,再加上某神秘国度几代揸Fit人两面三刀阴晴不定舞台腔十足的戏剧性表演,都在不断为这场故事注入无穷的生命力。
抛开与好莱坞的技术差距,也不管那个只会拍主体思想主旋律电影的国家,如果说还有谁能以足够的情绪与自觉可以拍出一部具有世界格局谍战电影,韩国当属不二之选。
韩国也的确曾在这样的题材中有所作为,标志着韩国电影势力崛起的《生死谍变》,此后的《JSA共同警备区》、《义兄弟》,直到2013年柳承莞带来更具国际视野的《柏林》,也说明韩国电影在题材与故事日益缺乏新意的时候,希望能再次从南北关系这座富矿中寻找到点儿新的东西。
这一次,电影把舞台搬到了柏林,这个曾经同样经历过政治分裂与对立,如今又成为欧洲中心与资本主义荣光的城市。
虽然依然是朝韩对决的老主题,朝韩双雄对抗并合作的老格局,但混入了美国CIA、以色列摩萨德、俄罗斯军火商与伊斯兰反美势力,意外的倒是把韩片万年老酱油的中日抛在了一旁,阴谋与陷害,忠诚与背叛,主义与信仰,各种元素交织,几个亚洲面孔在欧洲的城市奔袭、逐突、枪战、暗杀。
投资升级,国际范儿也显著提升,更见所谓大片范儿。
故事其实没有什么太多可说的,有悬疑,但阴谋论得非常肤浅,虽然韩国人每次都貌似客观地刻画着有血有肉的朝鲜同胞,甚至此片中还让河正宇的朝鲜间谍真正担纲了一号男主角,可是大层面上依然是孜孜不倦地“朝黑”,各种腹黑与讥讽,改朝换代的清洗,权贵阶层的下作阴谋,毫无原则地迫害与牺牲,以至于贩卖军火给恐怖分子,吸毒印假钞这样的寻常犯罪反而显得十分平常了。
而作为故事背景的柏林,其实并没有被展示出更多的风采,既没有情报信息港这样功能性的设置,也缺乏冷战遗迹的追忆与感慨,国际元素的植入稍显生硬和粗糙。
影片情节设置包括动作风格多少受了《谍影重重》系列的影响,但朝韩毕竟不是美国,全球也只有美国能把欧洲搞得跟在自己家一样,各路监控监听,各种随意持枪乱射,各种当街斗殴杀人,这种地缘小国当当火药桶的引信还行,想突然翻身转正当主角实在唯常理不容,只让人觉得突兀,有种打肿脸充胖子的感觉。
特别是为了表现男主角们的犀利,把其它国家的特工也好恐怖分子也好都搞得有点低能,开场的军火交易已经儿戏到甚至不如街头毒贩卖货,刑讯逼供摩萨德特工,爆头CIA分站头头也就算了,一国大使,屁大点儿的事儿都亲自上阵,更被随便绑来绑去,说做掉就被做掉了到底算怎么回事?
某国再乱这点国际脸面总还是要的吧!
谍战片之所以有魅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大家对这个神秘领域的想象与猜测,都知道电影不是真的,但是刻意营造的真实感才越发重要。
而《柏林》在这一点上,为了突出戏剧性,反而是损害了这样的真实感,不能不说,浪费了柏林这个舞台与这份投资的气魄。
电影的动作戏受《谍影重重》影响,突出迅猛快捷的剪辑和凌厉的实战效果,非常赏心悦目,而枪战则过于频繁,也缺少特点。
又不是90年代的港片,动不动就拿冲锋扫射,话说特工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为人低调、射击精准是必须的吧。
表演上,河正宇俨然已经是目前韩国影坛的当红炸子鸡了,有《黄海》演朝族人的经验,扮演起内心坚强、情感复杂又有情有义的特工似模似样;生完孩子的全智贤依然美丽动人,国际范儿怎么看也不像是来自北边,只可惜碍于剧情所限不得施展,终究为生硬角色所累;作为韩国谍战电影里程碑似的人物,《生死谍变》男主角的韩石圭,此次再次演绎韩方情报人员,力度不如前,戏份不够突出,角色性格也不够鲜明,非常可惜;柳承范饰演大反派,话说这年头,反派不变态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坏人,柳承范演绎得认真,可惜痞劲儿过了头,混混的味道多过间谍,有种发力没到点上的感觉。
作为韩国电影年度大制作,《柏林》努力拓展国际事业,电影故事流畅,角色性格完整,动机明确,动作出面出色,制作精良。
韩国电影的学习能力出色异常,目前无论是战争爆破还是动作设计均已经有好莱坞7分成色,其它国家难有出其右者。
比较去年同样妄图打造所谓国际化动作片的《痞子英雄》,《柏林》无论制作水平与完成度都要甩开前者几条街。
但是小国家想唱大戏,免不了地要加入点异想天开的唬人架势,拿捏的好叫适度,如斯皮尔伯格的《慕尼黑》,摊子铺大了未免让人觉得不自量力,进而让人出戏。
归根结底,还是心里的格局太小,对这个世界的广度与深度想象有限,就好像你没见过故宫,当然以为自家微缩景观似的“老院子”也配叫王宫。
可是,吐槽归吐槽,某些大国倒是有格局有历史有深度有底蕴,却连拍此类体裁的自由都没有,也只能看看人家的电影解馋了。
出生于一个善于“封锁消息”的国度,如果想避免过大的信息鸿沟差距,就需要一颗对信息敏感的心,同时需要一定的兴趣和分析能力,当然翻墙并不是必须的,而且很多消息知道与否并不影响我们的生活。
当我们谈到“虚构故事”的时候,往往需要一定的真实事件作为证据,来证明这个世界并不是“被过滤后的信息”所显示的那样傻白甜。
在1987年11月28日,朝鲜女特工金贤姬在大韩航空公司的一架民航飞机上安装了定时炸弹,飞机在印度洋上空爆炸,机上115人全部罹难,这是朝鲜送给韩国1988年奥运会“最好的礼物”。
随后金贤姬在巴林被抓捕,引渡到韩国,被判处死刑,1991年韩国总统卢泰愚宣布特赦金贤姬,这样一段“刽子手”和“饶恕者”的故事真真实实的发生了,后来金贤姬用沾满鲜血的双手写了许多忏悔和回忆的书。
2017年2月13日,金家长子金正男在吉隆坡国际机场被两名女特工当场杀害,外媒普遍猜测是金胖子在政权交替后对隐藏危险的清除。
《柏林》的故事就是讲述一段在外朝鲜间谍的故事。
这里需要提前了解一下背景,就是境外朝鲜工作人员会出现申请政治避难的情况,然后逃到韩国或是“第三”国家,而世界上冲突比较激烈的间谍行动就包括了朝韩间谍冲突、以色列摩萨德和阿拉伯世界的冲突、美国CIA、英国军情六处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冲突。
电影对以色列摩萨德和阿拉伯反犹联盟都有所涉及。
其实电影的故事不算复杂,但需要一点背景知识,而且在讲述的过程中确实不算太清晰。
按韩国的姜部长所言,事情的缘由是金正日在澳门留下的40亿美金账户由柏林公馆的人所打理,但金三胖并不信任他们,所以进行了清洗。
按男主宗盛所言,乃是40亿美金掌握在一群老干部手里(包括朝鲜驻柏林大使李学秀),而董将军则想通过栽赃的手段来清洗柏林公馆,由自己的儿子来掌握。
按事实逻辑而言,姜部长的调查更符合事实,电影则更偏向于宗盛的调查,但不管那个原因,柏林公馆正在被清洗,然后故事展开。
栽赃的事件是在朝鲜和阿拉伯人做军火生意的时候,被朝鲜内部人员(董明秀)故意出卖,放给了以色列特工摩萨德,摩萨德的加入使得军火生意没做成,那意味着柏林公馆的一个失败(有罪)。
摩萨德对朝鲜没有兴趣,只是为了抓阿拉伯人,所以宗盛顺利脱身。
柏林大使李学秀意识到他们正在被清洗,所以决定申请政治避难,但被董明秀所杀,剩下的宗盛和妻子就成了被清洗对象。
宗盛和妻子作为极权统治下的国民,他们除了夫妻关系之外还有一层互相监督和举报的关系,当然极权主义的国家向来渲染“大义灭亲”的行为,通过家人间的互相举报,来更好的实施愚民统治。
妻子中枪的瞬间
临死前的妻子原谅了监督和怀疑自己的老公韩国近几年的电影很出色,对朝韩之间的描绘已经超越了三八线的范围,着实有些国际范,并且电影的格局也越来也大,涉及的国家和机构比较广泛,在一些政治和军事知识上也算是做足了许多的功夫。
不过缺点也是有的,例如《柏林》前期格局这么大,后来范围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一个救妻子的故事,不得不说有点可惜,而且对于金家账户最后也没有继续交代,甚至在政治上有点妥协,把罪魁祸首指向了一个将军而不是朝鲜的体制,有点偏离事实。
眼神犀利的反派角色电影的节奏紧凑、反派角色的演技爆棚、国际化的视野,尤其是联系到真实生活的残酷性,电影本身是值得去思考和观看的。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