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電影電影清单#204.《美好的一天》個人評分:7.4/10
这部电影在没看之前我期待它会有像《荒蛮故事》那样的荒诞主义色彩,然而相对失望的是它的黑色幽默和荒诞程度跟《荒蛮》相比还是差了一个层次,但是对于一个战争背景下的以小见大式故事而言,这部电影在细节以及每个角色的线索展开方面也做得比较具象且到位。
所以大家可以在电影中看到无处不在的黑色幽默、讽刺段落:<图片1>
<图片3><图片4>
这种阴谋论却是被一个小孩首先提出来了<图片6><图片7>虽然电影情节没有《荒蛮》的那种戏剧化发展,我又觉得它的角色组合很有《边境杀手》的影子,本尼西奥同样饰演的都是一个比较老油条的安全顾问角色,然后身边同样也是搭配了一个初出茅庐天真无邪的女新人,因此很多对手戏都由此产生,亦教做人亦照顾的节奏,两部片都是类似的。
当然,本片除了这两个角色之外,还设置了其他4个形象鲜明的角色,其中女炮友以及Tim Robbins(一头白发的形象感觉跟当年的肖申克真是判若两人)饰演的另一位老搭档更是点睛,一个提高整体颜值,一个一路嘴炮活跃气氛(尤其夜里怂恿本尼西奥再bang女配一炮那里实在太贱),这些都是激活整部电影的黑色幽默部分的不可缺因素。
不过除此之外,电影可圈可点的地方就并不那么明显了,通过小事件放大社会现象的题材是很耐人寻味的,包括这个有点《木兰花》感觉的结尾(当然《木》的寓意深刻得多),观众能读懂导演希望折射的隐喻是一方面,但能不能看完电影还津津有味的回味它,那又是另一回事了——这一点上,这部电影又跟《边境杀手》有点像——不看会觉得浪费,看了有觉得并没十分值得回味。
整部电影都在探讨一个伦理问题:当我们看到世界上的不公平,我们应该怎么做,是置之不理还是出自己之力去干预。
这个问题由小孩尼古拉的球做了集中表现:第一次,他的球被抢走,主角选择置之不理,因为据他多年的国际救援经验来说,他没有介入和改变的权力,一个外来者在本地纷乱复杂的关系之中根本看不清世界。
影片一直在体现这种无力感,用捞起fat fuck做主线,用尼古拉做支线。
一条简单的绳子都是复杂的。
第二次,在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主角积压已久的怒火终于爆发,他背弃自己的信条直接抢走了大孩子的球,用灵长类动物的本能拿起石块威胁对方。
但这次却是尼古拉自己的选择。
这是一记无声的耳光。
这可以说是一次情绪的宣泄,但也是一个寓言的完结:为什么不可介入。
本片可以说是第一世界国家国民对当下第三世界国家或者流氓国家的态度:公义介入的无力感和挫败感,对当地绵延百年间的社会民族矛盾的迷茫。
第一世界的普世价值受到了这些国家落后思维的挑战——简单说来,第一世界的人跳脱出了生存的困境,做事的排序是“什么事更符合道理”而第三世界国家的排序是“什么事能让我摆脱现存状态”。
好像北京的街头,骑电动车的快递员无视死亡危险的猛闯红绿灯,奥迪车开上了人行道,被人指摘的时候,还异常的惊讶,仿佛这本来就是应该的事。
说了这么多,我其实并不认同本片的看法。
可以说是情感上不认同,虽然觉得说得是事实,导演也知道提出这样的观点谁都不会认同,所以用一种隐喻的方式提出来,用模棱两可的总结和插科打诨蒙过去,这大约就是现代人的写照吧:想说什么,都会得罪一堆人。
电影非常有意思。
「美好的一天」简直充满无奈和反讽,也许就像我们面对荒诞人生的态度吧。
电影中对无论是政治、程序还是体制之类的讽刺没什么好说的,比起人民的现实问题,他们更关心彼此利益的角力。
细想一下,觉得几个角色似乎象征着不同的人生态度。
男主角玛姆布鲁和B都是早已看透政客虚伪本质,却仍然试图干点实事的人,当然B更加随性。
法国小妞苏菲代表着社会新人,横冲直撞,对于什么潜规则根本不懂,一心只想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而卡蒂亚则是一个典型的体制人员,只讲究虚伪的程序正义,不接地气。
而小孩,就是小孩。
电影充满各种荒诞。
人民的水源问题迫在眉睫,部队官兵轻松就能解决却拒绝行动。
援助小组找条绳子都这么难,花钱买不到,找人借不到,最后居然只能拿小男孩父母被绞刑上吊的绳子。
千辛万苦找到绳子,离成功捞人近一步之遥,又被维和部队阻止了,最讽刺的是,他们接到的组织指令竟然是当初苏菲为了部队派人来捞尸而瞎编的理由,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当然还有最后,当他们放弃捞尸,无可奈何地接受新任务去解决难民营厕所排便问题时,一场大雨又给他们新任务带来了巨大障碍,却让之前捞不成的尸体浮上来了…我想这就是人生吧,荒诞离奇,就像玛姆布鲁说的,我们只能着眼于眼前。
所以,微笑面对吧,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明天将是新的美好的一天。
走在风沙漫卷的小镇里,到处可看到有房顶或许因为年久失修而塌陷了,或许主人家不小心,捅破了篓子,只为了制造一个露天的场所,但他们绝对是还没有想好该怎么来安排这一切。
那些到处易碎的玻璃,墙壁的壁纸和一面裂开来的镜子,不远处,仍有一面完好无损,摆了各种物件的储物架。
一个角度看,的确是有人要故意搞破坏,也的确是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不那么完美,也不那么可怕。
爱你怎样想都行。
它们在没有被人发现之前,更是被比作现代文明世界里,写进夹纸板的规则——“红色区域。
”取代了地图上原有标记的具体名字。
所以,做为区域外的人,你就只能够在一本杂志的某页相关报导的几百个字中来认识它。
设若,有人对古迹、废墟艺术感兴趣,他们也得在众多选择里把它靠后。
因为,他们找不到有哪一本具体的书籍来精确地介绍这里的情况。
无法在一个安全,有着六面防护的屋子、车厢里来体认它。
不过,总有那么些人,谈不上对艺术的情有独钟,说不上有多少好奇的心。
有的话,首先享有这份特权的,还是那些写在夹纸板的,被赋予了使命,且不是固执己见的人。
知道了吧!
你更多的,就只能是一支手、一支腿。
顶了天了,给你眼睛的地位。
可不许你想了。
我们在一个大雨天的房间里,门窗紧闭,只听到“唰唰!
轰轰!
”的声音。
突然有人拉开了帘子,于是乎,我们又能够看到一条闪电。
感觉上是那样真实。
之后,还想更进一步的话。
非得推开大门和窗户。
不过,那已经不再安全了。。。
与电影名字相辉映的评价应该是完美的电影。
用逗比幽默驱赶战区阴霾的乌鸦嘴同事,象征着天真与善良的法国女孩和尼古拉,似乎没什么用但是又有那么一点用的翻译,有那么一腿关系的男女主。
在这美好的一天组成了这个去哪哪不待见,做事处处受牵制的援助小队的日常。
任何“问题地区”本地人永远有比外人更好的生存方法,即使是狗。
社会就是最复杂的难题,所以历史上有野心的聪明家伙都是在做政治方面的事,政治就是管理社会。
战区的社会文化则是最复杂的难题,在很多国家还挣扎在温饱线上时,这个世界一小部分国家已经实现了Developed半个世纪之久(至于他们是怎么实现的?
当然也是取之于战争)。
Developed这个词组成Developed Country(发达国家)。
一个人发达意味着ta生活富裕可以享受一些必要生存条件之外的东西,一个国家发达说明这个整个国家的人都有着一些“不切实际的梦想”,比如:世界和平,没有战争,好坏分明...那部分未达到Developed国家们当然是一个个争相报名成为发达的一员,其中有两条捷径可走,你的国土大(本土资源)那就大力造人大力开发,保护环境?
留给下一代想吧,没有尊严的生活想什么都是妄谈。
手里没有这颗球(本土资源)的国家们时时盯着哪些手里有球却瘦小的家伙,抢来就是了!
援助小队的本意是帮助住在那颗球上的居民,在如此敏感环境下更好的生存。
事实是一开头这个想法就被那个沉在水里的胖子砸了下去,逐渐明白绳子不可以乱用,因为那是珍贵的自杀用品;在战区活下来的人都是恶狗,他们懂得避开比自己还凶的事物,抢夺弱者的东西填饱自己的肚子;畜生和人的区别是,人可以被当作合法的陷阱布置;扫雷的最佳方法是赶着靠(cow),嘴里骂着靠(f**k),边跟着走。
人家电影结束都是雨过天晴美好的一天偏要下雨,下了雨后操心了一天的胖子自己出来了,不关任何狗屁法官的鸟事。
第一评论占个沙发,口气也是跟电影学坏了,所以有点口黑,但并不是说去帮助他人是件错事也不是在否定什么。
总之世界这么大我就是来看看,至于怎么判定一件事的好坏留给政治家去说。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因为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再加上宗教、民族、边界乃至国家归属冲突和矛盾,使得它的历史错综复杂,到今天已经是一个仿佛理不清、道不明的死结。
所以,半岛自古以来便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触发点之一——萨拉热窝事件就是发生在巴尔干半岛上。
巴尔干半岛地区曾经完属于一个完整的南斯拉夫国家,之后由于自身发展问题与外界干预力量的介入,南斯拉夫于1992年至2008年分裂成若干个基本按照民族边界划分的国家。
但是现如今由于该地区国家与政治实体的不统一,即:除了国家拥有政治统治权力以外,国家内部一些政党、军队、独立的政治组织等也可能行使对社会的政治统治权力。
也就是说,一些国家内部有可能有若干不同的政治实体行使对国家部分地区的绝对权力。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就类似与中国与台湾的关系,而他们在更小的国家内有更多的政治实体。
所以,在我看来这种局部的冲突和分裂将一直持续下去。
电影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讲述了一群联合国国际义工在冲突地区处理水资源清洁和消毒的工作,但是原本极其简单的一件事却在当地复杂的情况下变得尤为艰难,以小见大地表现出这个地区的冲突已经变成剪不断理还乱的死结了。
这群国际义工中有负者安全的男主,一位满目沧桑的大叔,因为在巴尔干地区待了很长的时间,基本对该地区的情况了如指掌,深知当地的复杂情况和自己微薄的力量并不能改变什么。
在他第一次遇到小男孩的时候,一群孩子正在抢夺这个小男孩的足球,男主试图上去帮助小男孩。
可对方那群熊孩子却掏出手枪,这让男主毫无办法,只能无奈地带走小男孩。
B是一个满嘴垃圾话、不着边际的人,胆大心细乐观正直。
整个团队或许就是因为他的玩笑才能一直乐观地支撑下去。
当他们一行人到达小男孩的过去的村子时,被炸毁的存在满目疮痍,而B有模有样地把当地描绘成一个盛产绳子的地方,绳子在该地区人们生活礼节和祭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还有一个年轻的法国姑娘,刚到该地区不久,充满正义感,嫉恶如仇刚正不阿,希望以一己之力帮助到所有的难民。
当她看见高价出售水的当地帮派分子,她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却又无难为力。
还有一个当地的翻译和一个偶遇的当地小男孩。
除此之外,还有男主从外国刚回来作安全评估的旧情人。
她曾经和男主一起作为国际义工在当地工作过,只是之后离开了。
当年的她也一如那个法国姑娘一样正直,而现在的她从事的是安全的评估和分析,负责让长时间工作的义工回家。
因为他们负责清理的一口水井中被人恶意抛入一具肥胖的尸体,而在第一次打捞过程中绳子崩断了,他们不得不再去寻找一条可用的绳子。
水资源对于当地居民非常重要,而因为水井被污染,当地居民不得不高价向黑心的帮派分子购买饮用水。
这让这件事变得刻不容缓。
可是对于现状,维和部队却表示他们的首要任务是维稳和排除地雷,没有精力帮忙打捞尸体,甚至表示让他们也别插手这件事,因为那口水井正是在冲突地区。
所以,电影的整个故事就是在一天一夜的时间,他们六个人一起在这个到处都是地雷和冲突的地区,开着两辆车穿行在看似没有尽头的公路上,只是为了寻找一条可以用的绳子。
当地居民并不欢迎他们,因为他们是外国人。
在当地居民看来,正是外国人带来了战争。
所以在他们明明有很多绳子的情况下也不愿意卖给他们,而是自嘲地说:这些绳子我们要留着上吊用。
还有一个独自一人站岗守护国旗的当地士兵。
他们原本打算借用这条捆绑国旗的绳子暂用两个小时。
但是这位当地士兵表示,国旗就是主权的代表,绝对不能降下来,降下来就表示他们投降了。
这在冲突不断的当地是必死的罪行。
毫无办法的他们只好跟随小男孩去他老家的那个村子拿绳子,可最后他们拿到的却是小男孩的父母吊死的绳子。
小男孩一直跟爷爷一起生活,爷爷告诉他父母都在战争之前就逃去外地避难了。
而事实是,小男孩的父母早就被吊死在老家的院子中,只是他一直不知情。
终于找到可用的绳子的他们终于可以捞出尸体了。
可是维和部队却突然出现不允许他们继续打捞,因为他们接到报告说这具尸体附近有地雷,而这正是团队内的法国姑娘为了骗取只会排雷的维和部队的帮助才说的谎言,但现在却成了阻碍他们完成任务的绊脚石。
除此之外,还因为当地势力控制范围的重新划分,这口井所处的位置已经属于另一个势力了,而在没有得到该势力允许的情况下,私自打捞尸体是违法的,将会引起更大的冲突。
所以,无奈的他们只能放弃,这让整个小组所有人都难以接受。
而此时男主却发现,他费尽心力给小男孩的足球又在别人手上,这让男主怒不可遏。
千山万水而来,希望能够帮助当地难民,却处处碰壁一事无成,现如今连最后一点希望保护小男孩的正义都丢失了。
男主夺回足球,拿起石头与另一群人对峙,暴起的眼神让人感到无限绝望。
但事实是,小男孩把足球卖给别人了,而他们需要钱的原因是因为他想去父母的城市看望他们。
这让绝望的男主感到更加的无力,他唯一能做只有给了他100美元,让他带上爷爷一起去。
至于小男孩的未来会怎样,或许男主都放弃了,只能听天由命了。
电影的最后,突然下起了暴雨,井中的尸体自己随着井水漫出来了,当地居民兴高采烈。
镜头慢慢划过,一幕幕地展现了这一天之内他们到过的地方见到的人:那条疯狗,小男孩破败的房子,当地商店的居民,独自站岗的军人。
所有的人都在雨中沉默不语,伴随着Marlene Dietrich轻声细语的《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整个巴尔干半岛都陷入深深的忧伤之中。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Young girls picked them, every one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girls gone? Gone to young men, every one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men gone? Gone to soldiers, everyone.Where have all the soldiers gone? Gone to grave-yards, every one电影的最后,他们又被指派了另一项新任务,他们只好驱车前往。
此时的法国小姑娘已经不是最初那个理想主义者,她已经开始理解在这个地方一个人力量的局限性。
对他们而言,即将到来的人物或许又会是一段看似简单实则简单的故事。
对于当地而言,路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冲突双方以及维和部队都喜欢封路,以表示自己势力对该范围的控制。
在他们寻找绳子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维和部队为了排雷封的路;也遇到了当地势力恶意封的路;甚至看见当时势力俘虏了一群人。
但是无论谁封的路,他们都无能为力,他们只能绕路而行。
作为国际义工的他们毫无武装,车上贴着禁止枪支的标志。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在冲突的地区,只是为了帮助当地的难民。
虽然有各种协议和谈判保护他们的安全,但是可想而知,在战争期间瞬息万变的局势,协议和谈判又有多大的作用。
当地势力有一种十分有效的封路方法特别有意思。
他们在路中间放一头死牛表示这个地方有地雷,但是没有明确表示地雷在左边还是右边或是牛的尸体下边。
对于没有探测地雷设备的国际义工来说,当他们面对这样的地雷迷阵时,他们只有凭借经验搏命赌一把或者绕道而行,或者在这头死牛面前苦苦等待。
而当地的牧牛人可以非常聪明地跟着老牛穿过地雷迷阵。
在我看来,这个迷阵正是巴尔干地区以及其他类似这样冲突不断的地区的象征。
你无法判断该往左走还是往右走,历史遗留下的问题以及不断产生的新问题让整个地区变得无比复杂。
所有企图解决问题的外来势力,无论是维和部队、国际义工甚至某些国家的势力在这潭浑水之中只能越搅越浑。
对他们而言,彻底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
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更多的当地难民。
所以一旦问题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他们也能心安理得得放手,正如这群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国际义工虽有无奈,但终究不得不放弃。
而对于当地居民而言,他们自有自己的土办法面对这一切。
战火、冲突、地雷、水资源,虽然活得艰难,但他们自有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让自己苟且地活下去。
面对地雷迷阵,你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或许跟着当地人走才是百分百正确的道路,而试图解决当地问题,或许也该尊重当地人的道路。
最后安利一下,这部电影的配乐都特别棒。
网易云音乐只能找到一部分。
附列表1 NA DRINI CUPRIJA2 YOUR PHONE’S OFF THE HOOK,BUT YOU’RE NOT3 CALL TO PRAYER4 EVIL WAYS5 TTT6 HUSH MY MOUTH7 PINHEAD8 HALALI MI MAJIKO9 AIN’T NO WAY10 THE DAMAGE IS DONE11 SWEET DREAMS(ARE MADE OF THIS)12 VENUS IN FURS13 ONE FOR THE ROAD14 EAST INFECTION15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16 THERE IS NO TIME网易云音乐歌单十首:http://music.163.com/#/m/playlist?id=379386133&userid=20585393网站Sound Cracks Lyric又有十首(与上面有重复):http://www.lyricsoundtrack.com/movies/a-perfect-day-music-songsTTT—Buzzcocks(叫鸡乐队) 虾米http://www.xiami.com/song/1773146453?spm=a1z1s.3521865.23309997.1.v0cZhp只剩下:HUSH MY MOUTH和THE DAMAGE IS DONE找不到电影中的版本,求万能网友帮忙。
大无畏乐观主义精神——《美好的一天》
今天聊聊西班牙电影《美好的一天》。
片名A Perfect Day (2015),别名极渴救援(台)。
故事发生在巴尔干半岛,一群联合国国际义工为了处置一起水源清理消毒,做出种种努力,遇到重重困难,一件看似并不复杂的小事,在动乱地区变得错综复杂麻烦不断。
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西临亚得里亚海,东濒黑海,南滨伊奥尼亚海和爱琴海。
小小的半岛上包含了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希腊等多个国家和民族。
复杂的人文环境和重要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半岛现状。
大大小小的国家和民族挤在一起,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文化差异、边界纠纷、政治分歧等诸多棘手问题随之而来。
很多我们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事情,在这个复杂的战乱地区都是重要敏感问题。
《美好的一天》就讲了一件看起来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
巴尔干半岛原本曾经也是一个统一国家,也曾经辉煌繁荣过,但终归缺乏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权。
优越的地理位置导致周边列强对这块地方虎视眈眈,战乱纷争无休无止,最终这片并不大的土地分裂成诸多小国。
战争带来的混乱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深受其害,但仅凭他们松散的组织无法改变固有命运,只能成为强权方的牟利工具。
《美好的一天》聚焦一个小村落的一口水井。
水井里突然出现了一具尸体,如果不及时处理,这口水井将遭受污染,附近的村民将无水可用,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一群联合国国际义工发现这个情况后,立即着手处置。
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们打捞尸体时,必要的工具坏了,用于拖曳尸体的绳子断裂,他们不得不寻找新的绳子。
影片就此开始,就为了找到一根合适的绳子,这群国际义工围着周边地区找了整整一天。
从天蒙蒙亮找到太阳落山,荒郊野外风餐露宿之后,继续寻找。
战争就是摧毁一切文明社会存在过的痕迹,任何文明社会的规则在这里都被颠覆,不再好用。
我们没有生活在和平年代,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国度。
在那些饱受战乱痛苦的地方,有着很多我们匪夷所思的事情。
就像《美好的一天》中的这件小事一样,不就是为一根绳子吗?
随便走两步,出门到超市拿一捆就是了。
如果这样想就犯了何不食肉糜的错误,我们身处和平环境,往往会忽略了和平的宝贵,忽略了和平带来的种种便利。
生活在诸如巴尔干地区的人民,常年饱受各种问题侵扰。
我们讨论北方有暖气、南方蟑螂个头大的时候,他们考虑的是下顿饭吃什么、出门会不会被地雷炸死。
这群国际义工中主要有四位外国人和一名当地翻译。
著名的个性帅哥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Benicio del Toro扮演玛姆布鲁,是这只小队的头儿。
他经验丰富,遇事沉着冷静,负责整体工作推进,以及对外协调。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能够在乱世之中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不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放弃原则,也不会放弃责任半途而废。
从肖申克监狱跑出来的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扮演大B,他长得五大三粗,看起来挺凶的,其实是个十分喜庆的人,满嘴跑火车,调节团队气氛。
梅兰尼·蒂埃里 Mélanie Thierry扮演索菲,她是刚加入团队的新成员,秉着初出茅庐的精神,想着做一些实事。
她的成长过程是影片中最为明显的一条成长线索。
邦女郎欧嘉·柯瑞兰寇 Olga Kurylenko扮演卡佳,担任冲突评估分析员。
她的主要工作就是评估这只小队是否还有必要存在,卡佳的出现给小队带来了一丝危机感,同时也代表着体制内的希望。
另外还有一名当地翻译,和路上遇到的小男孩。
这些人构成了影片的全部。
《美好的一天》带领观众们领略了战乱地区的一天。
玛姆布鲁等人苦中作乐,在困难面前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勇敢地迎难而上。
勇敢也绝不是鲁莽,遇到问题首先要想办法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在矛盾尖锐的混乱区域,任何一件小事都显得很负责,做事期间状况不断,这是身处和平地区的人无法想象的。
开展国际救援原本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没有点乐观精神,一般人还真待不下去。
也正是玛姆布鲁等人展现出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影片才能够往轻松的方向发展。
战争阴霾危机重重,美好一天苦中作乐。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丝绸之路电影节这几天有很多部电影分散在西安的各个电影院,还好有一家离自己很近。
今天看的第一部是西班牙拍的《美好的一天》,当然这个名字是反的,这一天一点都不美好。
陷入战争的巴尔干半岛某地,几个NGO的工作人员面对一件在我们日常看来本来很好解决的事,却因为当地武装、维和部队以及各种势力和问题的干扰而无法解决。
虽然音乐基本是轻松活泼或稍带些摇滚的,虽然里面有个话痨,虽然有很多看似幽默引人发笑的场景,但越到后来我却越心酸,甚至心塞。
当战争和难民问题只是在国际新闻上出现,或只是以群体面目出现时,我们越来越漠然,因为离得远且与自身无关,但看到这样以个体呈现的难民出现时,他们身上的故事就让人很心痛了。
他们也曾有美丽的家,那个被炸的村庄还是能看到过去是多么美丽,家中小孩的房间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小孩的父母在照片中是那么年轻美丽,但因为民族纷争,隔壁邻居就可以往这家扔炸弹,只因为身份突然不同,要划清界限。
我真的不太理解这种暴力的宗教战争,一个国家的人互相打仗,而国外的维和部队需要介入,但在很多问题上却只能眼看着发生绝对不能插手。
明明知道如何获得清洁水源,但只能看着也许是污染水源的人高额卖水给平民发黑心财,却无法干涉。
开车遇到路上出现的动物尸体不敢开过去,因为尸体是被拖过来的,尸体里或左右可能买了炸弹,只能靠运气猜哪边是安全的。
小孩子之间抢东西,大人却也不敢贸然去帮忙,因为霸道的那方小孩会突然掏出一把枪。
这样的生活真是让人绝望,但无论多么绝望,他们还是努力生活下去。
还好,最后那场雨解决了一直无法解决的那个问题,让人内心稍微舒服了一些。
但这只是电影,真实的生活比演的更让人难过。
(劇透)既搞笑又有深度的電影難得,《美好的一天》正是其一。
故事背景是兩次南斯拉夫戰爭之間的休戰時期,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各色人等齊集,幫助當地人收拾難攤子。
主角一幫人可不是甚麼厲害的和平使者,只是管衛生的,相當於仵作和渠王。
然而在兵慌馬亂之地,雜工也不好當,即使只是想把一個水井裡的屍體吊出來,卻因為沒有長繩而折騰了一整齣戲!
觀眾看他們兜兜轉轉,笑聲不斷,但他們不知道其實可能正在笑自己。
男主角Mambrú有著唏噓的眼神和滄桑的鬚根,跟淩淩漆一樣風流,跟舊情人再遇時她卻帶著稽核員的身份,檢討是否應該把他們撤走。
Mambrú的副手阿B負責搞笑,金句連珠爆發。
但在熱血新丁Sophie眼中,他兩個都是老油條。
其實Mambrú血仍未冷,只是受過不少涼風,遇到被欺淩的男孩時仍是會仗義出手,找繩之餘還幫男孩找皮球。
這些你我隨便在街上買到的東西,在戰地卻如荒漠甘泉;在不守規距的地方勢力和官僚作風的聯合國之間,最終找著了,還是徒勞。
他們如希臘神話裡被天神懲罰的薜西弗斯,那個不斷推巨石上山頂,然後眼睜睜看著石頭滾下山坡,永無止境地勞動的人。
卡繆用這無間徒勞的人物來說明人間荒謬--主角一伙這一天的經歷只是隱喻,其實聯合國的維和任務,以至全球人道救援工作都是徒勞(這事之後一年戰事再次爆發)。
世道荒謬,卡繆建議人以反抗的意志挺立,但這姿態不是人人都擢得起,那麼就可以像阿B一樣,世態越爛笑話越爛,總之笑夠佢。
好像在职场上有个理论,就是千万不要去接受一项工作:这项工作的前端利益端复杂且谈判很长时间,这项工作的后续因为前端的复杂造成要收尾也是非常的复杂,非常的难处理。
如果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能力,接手就是背锅,是陷阱。
这个团队的日常生活就像是无头苍蝇一样开着车跑来跑去,看到一切却解决不了一切,我想就是因为巴尔干半岛过于复杂和压抑的历史,以及要解决这个东西需要非常强大的力量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玛姆布鲁作为整个团队的首长,他的作用我觉得并不是领导团队解决当地居民的问题,反而是稳定和协调这个团队不散伙,让维和部队之外的所谓国际义工力量能够作为一面旗帜飘扬在人类所有出现战火和纠纷的地方。
所谓企业文化,实际意思就是这个企业做事的方式和方法。
难道当地居民那么多人,就不能打捞出一具污染水源的尸体吗?
难道小孩子就只是需要踢足球吗?
搞出尸体的是老天爷,救回镇上待宰囚犯的是维和部队的装甲车。
玛姆布鲁他们生活在文明世界,他们习惯的那一套待人接物、利益交换、和平的准则并不被当地居民认可和接受。
这是一片血与火土地,只有血与火的规则才能被接受。
那为什么会允许玛姆布鲁团队像小丑一样熙熙攘攘的沿着公路浪费着不要钱的汽油跑来跑去呢,也可能真的是让他们发挥小丑的作用,他们是各个利益集团森严壁垒之间的润滑剂,就是在各个势力范围的边界线形成的狭窄通道间跑来跑去,一事无成,他们的工作,可能就像他们之前的生活,乱糟糟的,觉得无价值,才会自愿跑来一个他们觉得混乱,其实当地人觉得一点都不混乱只是严苛的地方,浪费自己的时间。
最终,他们被要求去疏通一个8000人营地的下水道。
啊,又下起了雨。
所谓美好的一天,就是这一天没人开枪,没人死去,所有人忙忙碌碌,直到这一天过去。
明明是What a fucking day,但是却被拍成了美好的一天。这里边体现的都是导演和编剧换一个角度的叙事,和对人物及事件塑造的功力,折射出的是真正的乐观吧。
战乱环境中国际义工与维和部队也能为简单小问题产生理念冲突,迂腐的讽刺。
3.5 题材剧本挺好的 拍飞了
屎片…不要浪费时间,不要装逼了
像整篇作文只写了一件小事那样,整部电影也只拍了一次义工举动,让人感觉在刻意拉长。然而结尾那里的黑色幽默真是邪极了,瞬间让这篇散漫的作文被点上一双闪闪放光的眼睛。
看的1080p 效果没的说,摄影非常有美感。
我就爱看黑色幽默,反讽连连。
寻绳记
开车带着圣母婊、绿茶婊和熊孩子的故事
美好的一天,也是平淡的一天,甚至是无聊的一天。★★☆
一根绳子都不给
内容很丰富一个残酷而又荒诞的现实一个沉重却又曲折的故事人类的世界真的看不懂
没有意思
结局妙趣横生极具讽刺性
笑死我了。台词和配乐太棒,选角太好,故事发生地和时代背景也真是妙
明明可以多么的短小精悍,非要粘粘稠稠的做作聪明,有佳句无佳章。
各种无奈中的人性幽微闪光,一层层递进的情感,一点点解决的问题,无穷尽的困境和突然而至的解决方案,就像最后那场雨让尸体浮出了井口。战争的另一种写法,很赞。
配乐太杂,不知所云,找个破绳子找了全片
人为制造的难题却会被自然幽默地化解。
bo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