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庆幸,看的第一部高达,叫《闪光的哈萨维》第一眼就被风格抓住了,从此进高达圈一去不回头但看了一圈之后,猛回头,才发现,高达动画历史上从未有过闪哈这样的作品,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了闪哈小说成书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源于富野对上世纪日共运动历史的反思,所以故事比以往更注重于对政治制度的描写。
联邦政府盘根错节的腐败制度,将普通人驱逐离地球的权力法案,一切都在野心下重蹈历史的覆辙。
在这样的背景下,哈撒韦的反抗,继承于夏亚和阿姆罗的思想,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织,而最后闪光一般耀眼而短暂地存在于UC105年在前作逆袭的夏亚动画于八十年代上映以及小说版贝托蒂嘉的子嗣出版后,闪光的哈萨维作为直接承续贝托蒂嘉子嗣的小说,却在三十年间从未动画化。
在小说出版后因为剧情过于晦涩且机战部分较少,被认为“不可能被动画化的作品”,得益于时代技术的进步,日升终于可以将这部堪称高达作品中首屈一指的优秀作品以其应有规格动画的方式展现出来。
而在高达动画频频失利的情况下,将一部三十多年前的作品拿出来,无怪乎富野说“你们要知耻啊”看过了“神棍”独角兽,跳过了“不要停下来啊”铁血奥尔芬斯,回望了“人心之光”逆袭的夏亚,来到了“年轻人的第一部高达”水星的魔女,最后又回到了闪光的哈萨维。
反反复复看两三遍,嗯,无愧于认为这是最好的高达动画看懂高达前十年的作品,才明白哈撒韦为什么是uc百年之际的闪光。
看完高达现十年的动画,才明白闪哈何以值得成为高达四十年之际的“闪光”
小破站上没番追 一点概念都没有的就来看了。
竟然…就那样。
果真对硬核没感情。
但画面真的很棒,光线配色很好看,因为不喜欢看机甲打斗碰上了都快进(bie打)去看新高达 很90年代 鲁邦阿城市猎人题材啊那时的画风(嘿嘿)
太特马帅没有认真看检讨检讨 拿来下饭了(动漫和吃饭绝配)不过真的就是不会有障碍,人物刻画的很清楚,没有前面剧情的话,可能就没有啥惊喜啊之类的(柯南老粉表示最近只能磕磕老cp
琪琪很美 冲她来也值的!
作为胶佬很难客观评价这部作品,但纵向对比近十年的高达剧场版电影,绝对不是同一级别的存在。
电影的剧情应该对应小说第一部的情节,所以流程很短,主要聚焦哈萨维、淇淇和凯奈斯的相识和纠葛、科沃酒店刺杀和柯西高达的接收,文戏为主,非高达迷甚至非UC迷不一定会一头雾水,但绝对不会有很强的代入感,哈萨维的情感变化也必须建立在看过逆袭的夏亚(或者小说)并了解情节的基础上,所以这一定是一部粉丝向的作品。
但作为动画剧场版电影,无论是作画、运镜还是情节推进和节奏把控都很优秀。
作为机战类型,片中对机甲的描写偏克制,大规模的机甲战斗只有两场,而且都是偏写实风格和战争片风格,而非科幻和动画风格,效果可以说非常震撼。
第一场科沃酒店袭击,后半段战斗以逃跑避难的哈萨维视角展示,渺小脆弱的肉身近距离直面巨大的钢铁机器对撞拼杀,压迫感极强。
第二场柯西和佩涅罗佩第一次交锋,影片用类似空战电影的手法表现,战斗过程激烈而短促,随着佩涅罗佩被击落戛然而止,可能大多数人会觉得意犹未尽,我倒觉得很真实。
尽管作为这部电影的高潮部分,会给人虎头蛇尾突然泄气的感觉,但这肯定不是柯西佩涅罗佩的唯一一次正面交锋,也许是把好戏留在后面吧。
没看过原著不知道小说里是怎么描写的。
文戏方面原著党和UC大佬都分析的差不多了,个人印象比较深的一个细节是,哈萨维跟部下接头回到船上,以及后来成功接收柯西并击败大白鹅跟部队汇合,他的表情、情绪甚至语言动作都比之前轻松许多,不仅仅是因为不用再隐瞒身份,而是心绪上的放松,好像哈萨维诺亚才是伪装,而马夫蒂才是自己,但又不完全是。
不知道后续作品会不会更深入的描写。
忍不住看了,两遍。
作为胶佬很难客观评价这部作品,但纵向对比近十年的高达剧场版电影,绝对不是同一级别的存在。
电影的剧情应该对应小说第一部的情节,所以流程很短,主要聚焦哈萨维、淇淇和凯奈斯的相识和纠葛、科沃酒店刺杀和柯西高达的接收,文戏为主,非高达迷甚至非UC迷不一定会一头雾水,但绝对不会有很强的代入感,哈萨维的情感变化也必须建立在看过逆袭的夏亚(或者小说)并了解情节的基础上,所以这一定是一部粉丝向的作品。
但作为动画剧场版电影,无论是作画、运镜还是情节推进和节奏把控都很优秀。
作为机战类型,片中对机甲的描写偏克制,大规模的机甲战斗只有两场,而且都是偏写实风格和战争片风格,而非科幻和动画风格,效果可以说非常震撼。
第一场科沃酒店袭击,后半段战斗以逃跑避难的哈萨维视角展示,渺小脆弱的肉身近距离直面巨大的钢铁机器对撞拼杀,压迫感极强。
第二场柯西和佩涅罗佩第一次交锋,影片用类似空战电影的手法表现,战斗过程激烈而短促,随着佩涅罗佩被击落戛然而止,可能大多数人会觉得意犹未尽,我倒觉得很真实。
尽管作为这部电影的高潮部分,会给人虎头蛇尾突然泄气的感觉,但这肯定不是柯西佩涅罗佩的唯一一次正面交锋,也许是把好戏留在后面吧。
没看过原著不知道小说里是怎么描写的。
文戏方面原著党和UC大佬都分析的差不多了,个人印象比较深的一个细节是,哈萨维跟部下接头回到船上,以及后来成功接收柯西并击败大白鹅跟部队汇合,他的表情、情绪甚至语言动作都比之前轻松许多,不仅仅是因为不用再隐瞒身份,而是心绪上的放松,好像哈萨维诺亚才是伪装,而马夫蒂才是自己,但又不完全是。
不知道后续作品会不会更深入的描写。
总的来说很庆幸一直期待的闪哈第一部完美交卷,于是顺理成章的开始期待后两部作品,更期待原著小说中文版本。
万代搞中国计划,不知道能不能照顾一下我们这些年龄偏大的胶佬(笑)。
在某个国际事件的讨论中听人提及闪哈,找来看时看不懂,只能像中了传销一样去补前因后果。
就这样补完了0079,z,origin,逆袭的夏亚,以及小说《贝托蒂嘉的子嗣》和《闪光的哈萨维》。
学会了不去纠结富野作品中的政治立场、军事战略,他的框架设定是概括的,写意的,影射一点历史,舞台背景似的的存在,他的剧情是主角们逆天开挂的厮杀与怪力乱神的恋爱,虽然精彩,却也常见。
打动我的是富野独特的战争气氛,真实迫人,用寥寥几笔小人物小事件来表达,非常接地气, 善良的吉翁老兵,无奈的阿姆罗妈妈,等等。
以及,人物之间若隐若现的羁绊,夏亚要和阿姆罗决战,知他物资匮乏,故意在战场上留下己方先进的MS机体。
这心思百转千廻,简直和小姐遗帕后花园一样……我能理解的,终究是被重力束缚住的灵魂呀。
而哈萨维是最接地气的主角了。
人物单薄得透光,透出背后厚重的历史波涛:从近代到当代。
226, 515,安保,赤军……观众几乎感到水汽扑面。
我如何能改变这盘根错节的体制?
从古至今总有人这样问天,像火炬接力,在宇宙纪元传到了哈萨维。
和历任缺爹少妈的高达主角不同,他是父母双全,家境忧渥。
布莱特•诺亚是高达系列中“父格”的完美化身,走到哪里都是大家庭的顶梁柱,把熊孩子和新人类修正得服服帖帖。
哈萨维在这样“健全”的环境中长大,联邦的腐朽专横就格外的刺眼。
所以他会成为马夫蒂,要像父亲庇护木马和铃铛队一样,在失格的政府之下庇护地球——比夏亚更为称职的“父格”的担当。
最后的最后,布莱特•诺亚能理解儿子的选择吧,就象他当初加入奥古时,相信妻儿能通晓大义一样。
在小说的结尾,贯穿整个UC历史的布莱特•诺亚说了仿佛柯西高达墓志铭般的话:“历代的高达虽然都在联邦军,但总是由有着反叛精神的人乘坐的。
而且,高达最后也总是这样,没有了头,机体被烧毁,变得七零八落……不过,即便没有了高达之后,反叛精神也还会健在的。
”在他的眼中,“只是左右水平张开的机械臂使得高达的姿势看起来简直就像背负着十字架一般。
手的部分变得像烧焦的团子一样,令人心痛。
”这堪比圣父对圣子的心痛了。
40年之后的终章,形神俱毁的高达,带着宗教般的悯世之情,依然矗立于大地之上。
《闪亮的哈萨维》呈现的霓虹民族审美不再是《菊与刀》的二重性,更为纯粹,只有菊,高贵华美的存在,彻底唯一的目标。
奔赴这一终点,最终消融其中,可以称之为一种“重力”(也许称“业力”更恰当?
),一种“非如此不可”的宿命轨道。
当中如果插入了什么障碍,那么刀之锤之,碾之烧之,也在所不惜。
别的文化注重“获取”,财富,名誉,家庭幸福,而霓虹文化更注重“舍弃”,身家性命不算什么,连良知与后世声名都会一并献祭——太多的动画中有“化身恶魔”的桥段。
难怪亨廷顿把霓虹文明独立于欧美与中华文明,这是一种超越善恶的价值观。
参加制作的渡边信一郎,在他监督的《东京残响》中,反抗者炸这个楼那个路,但一旦布下的Z弹真会伤人了,会去拆除,甚至赔上自己的性命。
富野就不去守护生命的底线,也许是经历过太多真实的事件,唾弃了书本教条。
UC联邦已经衰老到半痴半癫了,能看见的颜色只有红色,能听见的声音只有枪声,后文还有金伯利部队屠杀无武装异议者、尸积如山的的情节。
大多数人在麻木与被麻木中沉睡,把问题留给子孙。
而哈萨维继承了夏亚与阿姆罗意志,选择了修罗道,将门虎子沦落为KB分子,化作闪光,在黑暗森林中为后来者照亮几步路。
剧中的人物群像也各有各的寓意。
琪琪一开始就指出了另一个危险却充满诱惑的方向:DC,而凯奈斯在故事结尾走向了保罗式的救赎。
当中还有对千年大计嗤之以鼻的出租车老司机。
很期待后面布莱特•诺亚出场的重头戏。
故事中UC联邦最后的诬蔑,实际是判处了这位功勋卓著的“国之长子”的社会性死亡。
UC联邦才是真正“噬子”。
父有德则子有为,父失格则子失位。
家亦然,国亦然。
几经波折,《机动战士高达 闪光的哈萨维 剧场版1》(以下简称《闪光的哈萨维》)终于在6月11日上映。
作为机动战士高达的正统续作,而且与33年前的《机动战士高达 逆袭的夏亚》有紧密的联系,就注定了其受众面的局限性。
尽管如此,《闪光的哈萨维》在爱好者群体中仍然有不错的号召力。
一来其原著小说早就流传已久,在坊间甚至称男主角哈萨维为「闪光的不孝子」,二来在一些机战游戏中也可以看到《闪光的哈萨维》中机体的身影。
再者,哈萨维与日本动画两大人气主角阿姆罗和夏亚更有纠缠不清的关系。
诸此种种,奠定了本片的粉丝向底色。
不过在此前提下,加入对商业上的考量,却并未令其成为草草了事的作品,而是反向到达了一种鲜见的高度。
自在的技术首先被我们关注到的是影片精良的制作,手绘与3d的配合异常出色。
近年,不少机体动画也都在向3d制作积极靠拢,可见其明显的成本节约优势。
就如刚在我国上映的扳机社(Trigger)动画《普罗米亚》(PROMARE),这是风格化极其明显的一作。
在这部作品中的某些段落已经难以分辨3d与手绘的差别,以高饱和度和高明度的色块强调体积,基本去除了线条的影响,因此与3d表现非常适配。
正由于缺乏线条的表现,高速的运动与夸张的表现成为重点(也是扳机社一贯作风),产生的运动的轨迹得以重新牵引出对线条的印象。
尽管削弱传统日本动画的线条变化是非常冒险的做法,但在风格上也相对回应了影片的内容:一种对纯粹的火焰与热情的回响。
在TV动画的处理则会相对折衷,刚完结的《SSSS.电光机王》(同样是扳机社的作品)的一话中,首先是由戴拿泽昂甩动古立特骑士(此时均为3D表现),然后古立特骑士被甩出并作飞踢状,镜头一切,变为手绘作画,古立特骑士踢中了怪兽。
古立特骑士并不是严格意义的机体,还具有人体的特性,切换手绘的意义在于展现其飞踢时舒展开来的躯体。
相反,合体而来的机器人戴拿泽昂在打斗过程中依然大量采取3d的表现,以保留其本身的机械阻尼感。
让我们回到《闪光的哈萨维》中。
尤其是两台主角机体,佩涅罗佩(或称大白鹅)与柯西高达,皆属于大型机体,结构都较为复杂,亦兼备变形的状态,手绘难度必然不低。
而且机体主要靠大出力飞行器运作,本身肢体灵活度并没有那么高,采取3d制作有其必要。
机体的局部特写则回到手绘表现,还有什么比手绘更能表现细微的变化和线条的控制呢?
除此之外,地景的建模也非常突出,并且赋予了影片某种写实感,甚至可以断言,影片是以立体空间作为思考的出发点的。
那些为人称道的光影变化,产生自空间,就像机场,酒店以及餐厅,都悉数在落地玻璃附近取景,于是人物在走动时光影才得以随之游移(那场精彩的夜间追逐也是同样道理),大概这就是所谓「电影感」的部分由来(镜头运动则是另一部分)。
以上所有的设计似乎都指向故事一定程度上的写实性,配合人物角色的手绘表达,影片风格达到了一种在精确与写意徘徊的水准,成为了一部形式自在的高达动画。
似乎,日系机体动画正成为实践手绘与3D技术结合的最佳场所。
理解的方式诚然,「高达之父」富野由悠季的强大存在感对高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于是人们也热衷于分析作品背后的各种意识形态问题。
把这种对思想的分析推到最远,强调的无非还是重复的历史与相似的错误这种陈词滥调,毕竟这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体会太多了。
而我和一些朋友讨论《闪光的哈萨维》时,真的还是只关心影片是如何表述这个故事的。
一个系列的延续,除了商业上的目的,作品的内在与魅力也是其延续的保证。
自1979年高达诞生以来,因其题材相对写实,设定上也伴随了一定的严谨性。
于是到了今天,设定的考究仍然未被穷尽,本片更是透过无数的细节来与过去的作品相互补全。
影片一开场,在一片漆黑中,首先出现的是远处的殖民卫星群,然后才把镜头摇到月球,随即出现豪泽恩号。
在叙事上相对传统的电影中这是惯常手法,先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而在本片中表意的内容却更加丰富。
在很多高达的作品中,战争矛盾正是源于宇宙殖民所产生的种种问题。
而接续出现的一半陷入阴影中的月球,其上正是阿纳海姆公司的总部,那一体两面的光与暗似乎正是源于此地。
就这样,联邦与马夫蒂的同质性被带出,双方使用的古斯塔夫与梅萨,佩涅罗佩与柯西高达皆同出一脉,对战争的看法被寓于其中。
当然也可从小到奥恩贝里马夫蒂使用的老旧机体加布兰,大到双方在对战时使用的战斗策略来继续感受此系列完整的细节设定。
而透过驾驶员的视点,我们亦能看到全周天驾驶舱屏幕观察到被修正的实景以及辅助操纵的各种标记,就像从佩涅罗佩驾驶舱中可以看到由火箭产生的高空羽流被着色了。
如果对物理学的敏感度没有很高,那么之后一段宇宙中的微操对接应该也会产生不少的困惑。
凡此种种,更是加深了其粉丝向属性。
普通观众观看,极有可能连爽快感都无法得到,毕竟战斗场面的篇幅不长且相对克制,几位主角的对话也充满电波感(与设定有关),唯有其精良的制作能留给人短暂的好感。
回过头再看对设定的交代,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多使用影像去传达信息,而这大概还是要归功于导演村濑修功和被拉来做分镜的渡边信一郎对于电影的理解。
闪光的意念最后回到片名「闪光的哈萨维」中。
闪光,除了有光的特性,同时兼具短暂与间歇的性质,而带着对原著小说的认知,可知日后哈萨维更为激进的举动将会带来何种悲剧性的收场,无论是生命还是他的理念,始终都如闪光一般,频闪后戛然而止。
然而我们的闪光,在影片中间的那场夜袭战中,始终在奔逃。
即使在公园这样相对开阔的地形,受制于机体的混战的骚乱,公园变成某种巨大的迷宫,使得空间的坐标不再明晰。
那四溅的火星终于让我们看到无处可逃的哈萨维眼中的闪光。
随着上校的到来,旋即回归黑暗,琪琪的举动让他想起了《逆袭的夏亚》中的葵司。
影片开场那段CG不也是回应此处吗?
从《闪光的哈萨维》倒叙至《逆袭的夏亚》,那也正是哈萨维陷入长年郁结的原因,也是一切的原点。
同时,也与哈萨维初登上柯西时的走马灯回溯形成了呼应。
而哈萨维终于在这个夜晚游弋于海面之上,击退了佩涅罗佩。
影片到此已将近结束,这也是本作三部曲的第一部,或许应该以更加沉重的心情面对之后的故事(如果仍按着小说脉络进行改编),因为我们早已明了这闪光早逝的必然。
于是在影片的最后,哈萨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轻盈走到船上狭窄的甲板边上,镜头慢慢上移,远处的阴云慢慢变化成高空的白云,在这个过程中,从未看到天空的辽阔。
感谢阿留申、阿宁、奥奥、非非和肖恩对本文的帮助。
已经是到了tb搜rx105的模型情绪就会上来的程度,BD也买了,都准备入胶给万代集资拍哈撒韦了。
没能在影院里看到它始终是我的遗憾,而这种感觉随着一次次的线上观看一次次的感动以后反而愈发的深刻了。
闪哈给我的冲击是强烈而震撼的,从开头到泽野的EARth结束后的这一段就很让人入迷,一边听着EARth,一边字幕缓缓浮现时, “U.C. 0105…… 夏亚反乱后的12年…… 人类向宇宙移民已迈过了1个世纪……” 这时候在我脑海中浮现的,是0079,是origin,是unicorn,是00,是0080,是雷霆宙域,这些作品里所描绘的另一个世界的虚构历史,已经随着时间的沉淀,具有了某种独特的厚重感。
你会觉得那是人类的昨天,是人类的过去。
经历了上个世纪让世界人口减半的大战以后,世界和人类都在时间中愈合自己,随着千禧年的到来,各种科技的应用和新事物的雨后春笋,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未来好像就在人类的面前。
你会强烈的想象,那时候的人们都是怀着怎样的期许迈入新世纪的呢。
然而现实是,压迫依然存在,困扰着人类上千年的诅咒从来没有散去。
一如电影里哈撒韦在启动rx105时所说的,“这可恶的地球的引力,实在太沉重了”(不记得原文了,大致如此)我当然明白自己没有能力去思考和解决落在整个人类身上的命题。
但是我自己的问题却也无时无刻不在我的脑海中萦绕,束缚在我身上的现实的惯性,以及我感受到的那种不自由究竟来源于何处呢,我想着。
这时候,哈撒韦用“思考、等待、抗争”回应了我的问题,一个思考的人是自由的,一个能等待的人是自由的,一个抗争的人是自由的。
他的生命就像一道闪光一样转瞬即逝,而哈撒韦其人却也就像黑暗与矇昧世界中的一道闪光,或者,一个曳光弹。
成为了还在路上的人的希望。
一份迟来了两年的感悟。
看看哈撒韦吧。
因为偶然听到这部电影的片头曲才去看的,片头曲真的非常好听。
作为一个完全没看过高达系列的人来说,作画不错,那种压迫的社会环境描绘得很细致,两场机甲战也很震撼(就是全发生在夜里,有点看不清)。
影片故事不太完整,更像是一个序曲,中间有一段记忆闪回也没看懂,评论说是之前《逆袭的夏亚》里发生的故事,看完了才发现简介说这只是三部曲的第一部,而后面的还没有出。
倒是不认为女主琪琪有什么绿茶的地方,虽然她是八十岁伯爵的情妇,还在哈萨维和凯奈斯之间左右逢源。
但只感觉是哈萨维完全没有身为马夫蒂的觉悟,明明是自己让手下发动攻击,已经死伤那么多平民了,队友也陷于险境了,还在保护刚认识不久的琪琪(甚至是在不确定对方是不是间谍的情况下),有种“陛下何故谋反”的即视感,想不到你个浓眉大眼的哈萨维也叛变革命了。
就算哈萨维真的对琪琪有好感,也应该清楚自己和琪琪在这种制度下根本不可能有结果吧。
看网上说哈萨维是绿色和赤色的意思,然后马夫蒂是伊斯兰教中的救世主,意为“蒙受真主引导的人”,原来是我之前就知道的马赫迪。
这样一看故事的灵感来源就是前身为“阿拉伯赤军”,后改名“日本赤军”的日本极左翼组织,说起来该组织的领导人重信房子前段时间才出狱。
片头曲的评论区还有说哈萨维像萨布林的,没有看出来有什么关联之处。
“只要做好准备,死神就不会找上你,哈萨维!
”
在床上用手机带着耳机看完了12GMKV版本。
先说电影本身,嗯,画质精良,动作流畅,台词干练,特效牛逼,音乐炸裂,同时没有明显的逻辑问题。
所以电影给5星没啥问题。
但是!
闪光的不孝子确实是不孝子。
哈撒韦着实不是个干革命的料。
这边在执行侦察行动呢,琪琪叫你睡一间套房你就过去了?
色字头上一把刀啊胸袋,想想向忠发是怎么被抓到的?
自己制定的撤离方案,就是利用马弗蒂组织的假突袭制造的混乱逃跑,结果舍不得琪琪就不跑了?
令行禁止都做不到还搞啥革命?
马弗蒂也是过家家,就知道搞天诛,底下老百姓都说了,为什么不先把雇佣军打击一下?
最后还是逃脱不了日本的决战兵器思维,以为有了柯西就天下无敌了?
什么叫人民战争了解下?
总结,不孝子气得我血压升高,正好晚上家里的不孝子也在闹腾,更是睡不着了。
机动战士高达这部动画之前从未曾了解过,这此次无意中看到便决定尝试一下。
先说下画面,非常的细致精美,也由此可见日漫对于2D的执着,相较于儿时的朦胧粗糙的质感,提升无疑是巨大的,让人恍惚间以为这抹艳丽来自于3D。
当然,不排除是运用了某种技术把两者严丝合缝的搭配在一起。
总之,日漫继承、创新并发扬了2D这一特色,特别值得称赞。
剧情方面主要依靠角色的塑造以及三个高潮点进行推动,关键词分别是是劫机、逃亡、空战。
前两部分对于“胜利女神”的刻画相当到位:飘荡的金色秀发、能够读懂内心的清澈眼眸、清奇的言辞、多维的个性……着实令人着迷,建议重点关注。
场景上某些画面虽然只有短暂的几秒,却足够经典。
比如二人相拥的瞬间,背后机甲爆炸的星火犹如烟花,震撼人心。
战斗上除了第一部分的枪战比较不错,后面的机甲交火的场面都不够惊艳,没有打动我的内心,这点是比较遗憾的。
最后非资深粉表示值得一看。
哈萨维,也会被亡者所累吗?女主真的很让人讨厌。
all who have served the Revolution have plowed the sea
画风和配乐很精致,不是高达迷对故事背景不了解,文戏偏多战斗场面较少,开场劫机中段城市激战末尾海上对决,整体质感不错。反政府组织的宇宙移民梦,又是想建立理想国?
整部片子的剧情其实特别简单,就是主角哈萨维一帮人搞武装暴动,开着MS干死一堆议员,干死议员的时候根本不顾及平民,直接在市区狂轰滥炸,一能量炮把五星级酒店整个打爆,治安部队的高达来了之后,暴动MS直接背对市区飞着,拿市区平民做盾牌,觉得治安部队不敢开枪,治安部队果断开枪,导演在这儿强调了下治安部队不是东西,强调了下暴动MS的正当性,后面还演了点治安部队司令虐囚什么的,继续洗白恐怖分子。打字到这儿,觉得哈萨维跟刘德华在拆弹专家2里那个恐怖组织差不多,为了杀一个人随便干死平民。关键是,这片子里哈萨维是主角,是正义的,评论里还好多人说“赢了是革命志士,输了是恐怖分子”,这都什么价值观输出,给恐怖分子立传呢。这片子里还一直提香港,真就潜移默化洗脑呢。
So boring
3.5 首先作为高达40年中最强的制作令人眼前一亮 尤其是对于驾驶舱的刻画与MS战斗时的动势与打击感 从UC、GTO、雷宙一步步走来的制作经验积累功不可没 故事方面与其说是精彩了 不如说是降低门槛了 开场15分钟劫机 女性角色卖肉 都比较类型套路 富野味儿保留在富有正义感、理想主义又多疑敏感的男主与神婆式的女主的角色设计上 关于体制和理想的讨论迅速淹没在了情节剧中常用的人物关系戏上 高达动画一直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始终是富野充满电影野心的动画表达与商业动画广告之间的拧巴 正如本片有类型的开头与骨相却没能一以贯之类型动画的节奏 作为三部曲的首作 中后段节奏又掉入了富野式文戏的黑洞 这真的是个悖论 多一点令人却步 少一点又塑造不力 完全看导演的把握与角色本身的魅力 但不得不承认 这种徘徊式的人物也是富野高达最重要的标签 期待第二部
怎么评论呢?全剧场男生都在鼓掌和呼叫!由于木有高达正面亮相,文戏太多,战斗太少。中二病泛滥的一部剧产版!
剧情乱七八糟,琪琪这个角色是干啥的?哈萨维去香港到底是为啥?加上两场战斗全是夜战乌漆麻黑啥都看不清,很糟糕的一部高达
看有德家的不孝子,让我再一次深陷发色遗传问题中。另外就是黑皮的大佐也太好看了吧!!公映一定要补电影票
这么好的美术质量讲了一个这么烂的故事,真可惜。
听说战斗场景很棒,结果一看全都是黑乎乎的,全片都有逆袭的夏亚的影子,那作战能不能有点影子 / 琪琪这个角色看得要吐了,男性心中所谓“神秘”的女性就是这样行事无逻辑,前言不搭后语,供人意淫的符号,在大家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里安排这样的女性角色,真是侮辱 / 对马夫蒂这样已经成为一种旗帜的组织的探讨毫不到位,连0079、Z里对中立地的描写的深度都达不到 / 哈萨维要继承夏亚的“遗志”,而这所谓的遗志就是满脑子都想着女人怎么影响自己,上了战场都还是想着“是琪琪让我变弱了吗”,真是丢脸,用别人来当借口,所谓的成长也是为了“证明给葵司看自己可以脱离女人”,笑死,这就是主角、领袖吗 / 真怀念0079的女性角色,哈萨维妈妈米莱,一代神舵手,完全没谜来谜去的,男性还不需要神出鬼没的女角色来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
哔哩哔哩,原声,95分钟。不好,不懂。
6.5 也就日本的老IP面向粉丝赶把一个故事分成没头没尾的三部曲来放吧。作画其实又精良不少,那场ms的夜战戏十分写实,但UC的缺点也是机体和角色都是去偶像化的,机体的亮相形式没有爆点,只能靠逆鸭的梗维持现场气氛了。
每一帧都让我尖叫的画作,每一分钟都令我犯困的剧情
不得不说我惊了,刚看完还不能平静,很久没有这种让我看的时候能非常代入进去的院线作品了,分镜运动感十足,作画也非常非常细致,音乐虽然没有什么影响深刻的主旋律但也都恰到好处节奏感很强。可惜在国内的观众大部分还是只能电脑上观看,太可惜了。坐等第二部!
2018-10-06 想看,2021-06-20 抢不到上海电影节的票,只能在网上看了。科沃酒店袭击的战斗有点意思,但是哈撒韦带着女主到处逃避、优柔寡断的剧情看得我一头雾水。
对话有富野的味但不够电波,镜头像是在看大片电影,机战部分非常带劲(sunrise疯狂炫技),可惜不能在影院欣赏唉,剧情很硬核高达粉丝向,一般观众没有提示大概看不太懂,以粉丝角度很还原小说,人设也改的更时髦,总体4.7星吧~
树立了一个纯失败的典例:在每个环节吹毛求疵地追求向“真实系”运动进行无限靠拢的演出思维,最终抵达了所追求效果的负极。确实是十分浪费作画的能量。
过于侧重于哈萨维与琪琪&凯奈斯三人之间的情感戏与间谍戏让这部精彩的剧场版看起来没有十足的“高达”味儿,但这种改编让哈萨维产生的个人魅力提高很多,也让这个角色的维度和层次都丰富起来,让我禁不住的想,他会不会是下一部高达的男主,能和阿姆罗甚至夏亚比肩的“人物”呢?
前半部分过于无聊。哈萨维最重要的身份是一个政治人物,前半部分调情的篇幅太多了。琦琦的出现如果能够穿插在不同段落,观感可能会更好。后半部开始政治斗争/军事打击,整个剧情紧张了起来,变得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