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过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
整部片子观赏感受是从头到尾的压抑感,和迫切想知道是幻觉还是现实的焦虑。
影片最终揭示的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一个丈夫对家庭的责任感,一个妻子最终对丈夫的谅解和支持。
自从丈夫出现非正常状态之后妻子从开始的不可思议不断地和丈夫磨合,试图理解和信任。
丈夫在聚会终于爆发,与人肢体冲突以后妻子的反应,和第一次暴风雨来临一家人进入避难所的行为,都是妻子对丈夫的支持。
同样丈夫顶住巨大心理压力打开了避难所的铁门走出去,也是同样对妻子的信任。
结局龙卷风的前兆,不管是真实还是幻觉,都不重要了,他们已经有了最好的避难所,就是彼此的信任。
我觉得这就是这电影想要表达的吧
这大概是一个展示如何把生活搞砸的故事。
早早的我就知道他会被炒,这是中年危机的共同特征,我还能想到诸如离婚,酗酒等,不过这些都没有发生,这反而让影片更压抑,情绪没有出口。
除了一场狮子俱乐部聚会冲突戏之外,男主都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或者说是压制住了情绪。
这成了影片的基调,压抑。
男主什么也没有做错,生活也在正轨,借用前同事的话就是,you got a good life。
这是对一个男人最好的赞许。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看着他如何一步一步把生活搞砸了。
遗传性的精神分裂,并不是他的错。
观影中,有两处不解的地方。
第一个是仅仅因为一个梦,就把爱犬关在屋外,这不合常理。
但在知道男主有精神分裂后,这一点便能想通了。
本就不合常理。
第二个是男主对妻子说,我被炒了。
妻子竟然默不作声打了男主一巴掌。
按我的理解,这个时候,家人不是该给予支持吗。
影片结束后,我还在想这个问题,也想通了。
这一巴掌,是他们之间累积的矛盾的爆发。
男主种种异常的举动和行为,不断加剧妻子的压力和不满,这一巴掌表明,你竟然把工作也作掉了,你有考虑过这个家庭吗?
所以,家庭不光是温暖和支持,也有不断的付出和索取。
家庭里的每个成员都默契地保持某种平衡。
家庭就像一个手表,外面看来就是名贵华丽,拆开一看,里面是无数个精密的齿轮,螺丝,链条。
太麻烦了。
生活,就更麻烦,像一场风暴,充满了新生和毁灭,互相影响且无序。
最后,我想说,虽然能够理解片尾的处理,但是我还是觉得,他们从地洞中出来就结束是最好的。
最近几年法国《电影手册》力捧的美国新晋导演都不是那种锋芒毕露、风格鲜明、石破天惊的“天才”和“怪才”。
就拿今年上榜的Jeff Nichols来说,他的《寻求庇护》在很多人看来实属大路货色。
我起初甚至一度错过了,因为早在去年的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周”拿下大奖,之后没有再留意它的踪迹,直到最近入选年度十佳。
争议众多的电影并不能说明是好电影,但毫无疑问它必定是一部值得深究的片子,因为不同的观众看到/感悟到的东西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种末日题材的片子近年来冒出来不少,Lars von Trier的《惊悚末日》是一成功例子。
这一部感觉有点类似,也是从饱受精神疾病折磨的主人公为观察点出发,扩散至身边的各色人物。
但我最感兴趣并非仅仅是表面呈现的那个似是而非的“预知末日”的故事。
我在男主角的行为变化过程中,不断感受到这是一部讲述男人如何肩负家庭责任,保护家人远离危险的艰辛故事。
那个所谓的“暴风庇护所”简直就是一个双重隐喻。
一方面他要给自己的妻女最大程度的保护,令一方面他还是一个患有情绪疾病,遭受外人非议的的孤立者。
他一直在隐忍、压抑,唯有寻求一个安静而不为人知的场所才能让自己的压力情绪得以缓解。
最后他情绪爆发在餐厅跟同事打架后跟家人搂在一起的那一场看得我心酸不已。
Michael Shannon交出精湛堪称完美的表演,可惜还是被奥斯卡忽略了。
影片中真实/梦幻场景的过度和衔接非常精彩,不断强化或突出男主角的心理变化。
导演对叙事也把握得很有分寸,关于男主角的幻想从头到尾都不给出答案,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贯穿全剧,这也是营造出悬疑效果的绝佳示范。
从这部独立制作影片,我渐渐领悟到:真正的好电影并非都是由风格堆砌起来的作品,更主要是能否打动观众的心灵,能否给我启发,不论是生活经验上的,还是个人情感方面。
2011年,剧情悬疑惊悚电影《 存身 Take Shelter》这个电影名字翻译的是真好,非常少见的好。。
很有感觉。
本片被称为先知版《闪灵》,但是我觉得对于这个评价有点过高了。
电影的前半段表现的很好,但是剧情稍有拖沓和沉闷,当电影突入后半剧情的时候。。
剧情不但没有高潮迭起,反而更加冗长和沉闷,虽然结尾有惊喜,但是完全不能挽回这样的不适感。
不过这个电影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恐惧感,非常的深入人心,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原始的恐惧感,只是没有被放大,表现出来又会变成像主角一样的异类,甚至被说成疯子。
最后连自己都开始不相信自己。
电影中梦境的描绘非常的值得一看,手法也非常好,对我而言,真的是有点小恐怖呢。
我是鸟儿的分界线---推荐指数:★★★☆(7/10分),也许只是我不太适应这样的节奏吧。
一部小成本心里惊悚片, 迈克尔·珊农的精湛演出撑起全部影片。
男猪脚是一个生活窘迫,工作辛苦,需要负担女儿高昂医疗费的一家之主, 在生活重压之下, 男猪脚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每天晚上都会做噩梦,梦中自己和家人受到匪夷所思的威胁,并且自己预见了即将发生的浩世灾难。
一切发生的种种迹象,让这个中年男人决定修缮自家的风暴避难所。
不要期待在影片中看到壮观的灾难场景,片子只在看头和片尾小幅内容使用了特效,而全片的内容都在讲述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恐惧之源,影片两小时的片长,使用了大量长镜头, 并且一切惊悚点都来自迈克尔·珊农的精彩演出,在刻画一个神经兮兮,并且看似十分懦弱的一家之主上,迈克尔·珊农独自撑起了影片的全部看点。
当所有人都认为他疯了,然而只有他坚定灾难一定会发生,并且他在避免着一切自己噩梦中可能发生的事情,哪怕将自己的爱犬关在门外,将自己的好工友调离一个小组,可是当噩梦中自己看到妻子也会成为自己的威胁时,这个男人选择了无言的面对,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庭。
面对种种质疑的眼光,他只有在默默承受,不言不语,并且为了省钱不去看病。
当一场真正的风暴很快的降临又很快的消退时,才触碰到他心里最软弱的地方,原来自己是真的疯了。
于是才鼓起勇气面对这一切去看了心理医生。
可是……影片的结局无疑是最大的惊喜,两个小时的片长在这最后的5分钟升华,灾难降临了,然而妻子惊讶的并不是此,而是自己当初没有信任丈夫,两人相视点头失意,看来是对全片最好又最无需解释的结局。
最后的暴风雨绝对是真实的。
看了有一段时间了,可能细节没记住。
导演应该是事先做了些功课的。
为什么会下油?
关于世界末日的主因,x星,根据齐塔人的说法这颗行星拖着一条油腻又带有电荷的尘埃云尾巴。
当x星从地球旁边经过引起极移是,其尾巴会扫过地球。
片中的机油雨可能是这一点导致的。
也就是说这场风暴是全世界范围的灾难。
那么锁住动物是应该的。
其它细节想不起来了但看电影我从头到尾都没怀疑暴风雨的真实性。
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结局了,太闹心了!!!
为什么闹心?
在大家齐心协力努力下男主恢复正常了,可以度假了,碰上暴风了,女主鼓励他,你能行的,别害怕,进屋躲雨就行了,男的说,我知道了,我已经正常了,进屋吧。
然后,女主角愣住了,真的下机油雨了!
我靠我老公说的都是真的!
这下死定了!
导演。。。
我恨你!!!!
推荐大家关注齐塔人之声,如果世界末日来了,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柯蒂斯(迈克尔·珊农 Michael Shannon 饰)是个建筑工人,非常辛苦地工作养家,幸而和妻子萨曼莎(杰西卡·查斯坦 Jessica Chastain 饰)感情和睦,还有个六岁的听障女儿汉娜。
有一天,柯蒂斯被一个非常真实的噩梦惊醒,梦里面有恐怖的龙卷风到来,下起柏油一样的雨,整个镇子被夷为平地。
从此类似的噩梦经常出现,柯蒂斯渐渐开始相信,认为这是末世启示,梦里发生的一切都被他带到现实,他开始变得暴躁、沉默,还在家里建风暴掩体,甚至丢了工作。
萨曼莎不理解丈夫的一系列变化,认为他生病了,应该看心理医生,还为他花许多钱建毫无用处的东西、买昂贵又毫无用处的防毒面具、丢了工作没了医疗保险大为光火。
柯蒂斯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为人所不容,他的境遇,取决于他预见的风暴到底会不会到来……
剧透警告。。。。。
先说结论,个人认为最后一幕的风暴肯定是真的,这也是这部电影的真正点睛之笔。
前面导演处心积虑的暗示乃至明示柯蒂斯有精神问题,让观众认可柯蒂斯确实有精神上的一些问题(他也确实有),然后观众就会得出这样一个逻辑:柯蒂斯有精神问题,所以他看到的幻想到的都是假的。
到这只是第一层,其实这个时候很多有经验的观众依然在怀疑,毕竟柯蒂斯有精神问题,看到都是假的这个表达的太明显了,说不定导演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就真安排一场灭世级别风暴来个反转呢?
那么接下来就是在电影接近结束的时候,导演安排的一场假高潮,真给来了一场风暴,风暴规模还不小,镇上拉了警报,这时候有些观众可能会觉得果然是反转了。。
那么第二层马上就来了,第二天一早醒来,柯蒂斯一家发现风暴不假,不过规模也就那样。
这个时候有经验的观众会心一笑,原来导演耍了个花枪,利用观众们猜到他会反转的心理,给观众来个假的反转,看到这,基本确定电影就是描述一个人到中年且有家族精神病史的焦虑男犯病的故事了,接下来收尾应该就是一家人团结起来不离不弃努力生活了吧,这是第二层。
接着柯蒂斯去看了上档次的心理医生之后,医生告诉他接下来需要离开家人进行一些真正的治疗,不过在这之前一家人决定去每年固定去的海滩再渡一次假,享受一下美好生活,然后真正的第三层反转来了:在海边堆沙堡的女儿先发现了异常,接着柯蒂斯也看见了,最后samantha也看见了那个巨型风暴,并且天上开始下黄雨,一切一如柯蒂斯梦中所见。。。
柯蒂斯在梦中预见了末日;原来柯蒂斯有家族精神病史;真的来了大风暴,柯蒂斯的预言要实现了;原来这风暴也就大的有限,预言没实现,都是柯蒂斯的臆想。。
前面这不厌其烦的大小反转,一层又一层,全都是为了让观众在反复以为自己猜中结局的过程中放下戒备,接受这不是灾难片,只是一部心理健康片的现实,然后在最后几秒中,让一场风暴击中观众。。。
最有趣的是,就算柯蒂斯预言中了灭世风暴,让人发狂的雨这些事情,也不代表他就没有精神病。。
最后再聊聊讨论区里说最后一幕是假的,因为柯蒂斯一家没钱去度假。。
说实话这个真不是什么问题。
柯蒂斯和samantha当时都已经认了柯蒂斯患病的事实,他们把事情和家人(samantha娘家)或者柯蒂斯的哥哥说一下,稍微支援钱,在柯蒂斯开始漫长的治疗前,让一家人最后去度一次假,真不是什么大事。
总之这部电影观影过程还是很有趣的,一层又一层,猜测电影最终的走向。
【注】此片为惊悚题材,本影评涉及剧透。
观看需谨慎。
也许导演是在讲述一个爱与信任的故事,也许观众看到的是一个信息循环、无法验证的事实;无论你们怎么看,我能想到的,还有希腊神话里“预言悲剧”。
也许你是看预告片或者各种提名于是观看,也许你是循着一些网友评价或者社交网站观影timeline而觅得此片;无论你带有多少认知去观看,我相信,你一定会在影片伊始就有所警觉。
事实上,本片既是“神经质”的,也是“答案就在题目中”的。
如果大家还记得那篇兴奋于《禁闭岛》为“双结局”的影评,我不禁要说,论结局的开放程度和信息的使用,本片才更捕风捉影。
可以这么说,影片一直都没有结论。
因为我们会发现,男主角 柯蒂斯 从头到尾都欲言又止,他对所有人的叙述,几乎没有重叠过。
影片罕见的保有着相当少的信息量。
但是这些信息量又足够关键,因为他们彼此呼应。
最简单的,比如开场的下雨场景。
如果你稍不注意,你会漏掉这些雨,至少他们如此密集而转瞬即逝:你会发现,这些雨有的似乎出现在梦里,有的只是主角的幻觉,而有的却是所有人都感知到,但大家并不在意的。
导演刻意保留着这些差异,但又把梦境描绘的更感同身受,这种暧昧的镜头反复出现。
也可以这么说,影片一直都存在评判。
导演会利用旁人的态度对你说,男主角的妻子是有所怀疑但是选择放任的。
即使男主角迟到发脾气乱花钱甚至丢工作。
为什么?
而那些人,为什么选择了不信?
因为男主角行为怪异或者老妈是精神病患者?
导演极力的用周围的人来干涉男主角,他一次次的缄口沉默,逼迫自己分裂:既去寻求医疗的解释,又不得不本能的坚持盖造庇护所。
到底是本身就到达了疯癫的边缘,还是失败的种种尝试逼迫他走向疯癫?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评判,但是导演没有。
于是,各种刻意的暧昧和有序的逼迫,让你也觉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在男主角为自己下定论之前,你自认为有了足够的讯息去辨识,虽然不那么完美,不如别的影片给予的那么多。
最重要的是:男主角一直无法自证。
他存在着幻觉,并且因此莫名的恐惧。
我真的想,如果导演像小丑一样策划对英雄的猜忌,是不是也能达到瓦解对方的目的。
当然,控制舆论的风险是:在你达到的效果产生之前,你不知道会不会杀出程咬金。
一个微不足道的网友,一句毫无关系的玩笑,都可能让一切毁于一旦。
但一旦你的媒体显示出了那种趋势,那种力量,一切就要改写。
如同本片的结尾,诡异而又真实。
如果我知道“美特尔海滩”离他家有多远,也许那个庇护所到底能不能成为方舟,这“第六感/神启/巧合”的定论也就不难解释了。
当人深处于幸福中,往往会感到恐惧。
人世间,没有什么的是永恒的,所有一切总有一天会离你而去,只是你不知道是哪一天。
你害怕着,当这一天到来时,会不会太突然,会不会太心痛,会不会将你打碎。
因为现在的你太幸福,幸福的那么不真实。
因为这些恐惧,你会不停地折磨自己,防止灾难的发生。
电影中,男主角一直身处于恐惧之中,他总是担心末日会将他珍惜的一切都带走。
朋友说,你很幸福,真的。
评论一个男人是否幸福,就看他的生活是否还在正轨。
他只是说,维持那很不容易。
后来,男主角开始各种噩梦,身边一切的东西都要将他的爱带走:他的爱犬、他的朋友、甚至是他的爱妻。
这样梦中的痛久久不能消散,恐惧折磨着他,让他体无完肤。
但只有一件事他一直很确信,将有一场巨大的风暴,那就是罪魁祸首。
其实我们都明白,幸福的结局只有一种——死亡。
不论你是死在风暴中,还是死在爱人的手中,或是死在庇护所中,我们都没有办法战胜永恒的时间。
周国平那位落难的王子说,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至于死,那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倒数第二幕,男主角终于战胜了恐惧,打开了庇护所的门,也打开了心门。
那场风暴是真是假不重要,他最后躲过风暴不重要,他是不是先知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经战胜恐惧了,因为没有什么比生活在恐惧生活在误解中更难忍受了。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珍惜现在的每分每秒,就是幸福了,不用担心遥远的未来会带给你什么伤害,该来的都会来的,躲不掉。
那场风暴终究回来,只是你拥抱着最爱,带着平静。
这就是结局,而你、我、他都早已经知道。
===================================================我原本以为这部电影是和【纽约提喻法】一样的主题,男主角生活在后悔中却不关心眼下的生活,最后毁了自己的故事。
最后才明白这个故事是关于失去的恐惧。
我曾经也有过那么一段时间,太幸福,以至于我每天都在担心,当这幸福结束的时候,我会不会伤心至死。
那时我拼命想要保住一切,每天都很神经质。
现在回头看来,那场幸福结束后的我,虽然痛苦了很久,但是现在生活的依然很好,有着现在的幸福。
有些人说男主角一家最终没多过风暴是因为他妻子。
他梦到狗伤他,朋友伤他,就送了狗,离开了朋友,所以活下来。
但是他梦到妻子要杀他,却因为爱她没有离开她,最终才会听妻子的话去看病去海滩,没有躲过风暴。
我觉得有道理,但是又觉得风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总有一个让你软弱的因素,你要是能坚强到只是自顾自,的确能活下去,但是没有爱,活下去有什么意思?
不算懸疑片,應該算是家庭愛情片
节奏慢的不像惊悚片 快进看看就行了
大闷片 男主是唯一亮点
抑郁症什么的最吓人了。。。。心理恐惧什么的最惊悚了。。。然后晚上就又做梦。。差点死了。。
“there is a storm coming,like nothing you have ever seen,and not a one of you is prepared for it。”
0.5
一个人产生了幻觉,然后拼命证明不是幻觉,经历了所有人的质疑和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的痛苦以后,终于证明了确实是幻觉?
只有我一个觉得导演在故弄玄虚吗,好垃圾的影片,拖沓,而且也看不懂
蛮喜欢这种独立小制作的,外景剧情表演都不错, 但是节奏太太太慢了
结尾模糊类型就是棒
what the fuck?
#HKIFF#
看sb发疯一个半小时最后告诉你sb是对的
柯蒂斯的心魔孕育着一场风暴,地下掩体里艰难打开的门象征他闭锁的心门。最后一刻应运而来的暴风雨,是现实的神谕,亦或又是一场梦魇。模糊了现实与梦境的界限,用母亲患病、医生确诊、预测失败诱导观众,最后把人拖入似真似幻的洪流暴雨中。在压抑的现实中,每个人都需要搭建一处心理掩体来获得安生。
接近四星,极低的成本,极具层次和爆发力的表演,恰到好处的特效渲染,节奏缓慢,色调阴沉,有一种令人慢慢窒息的脆弱感,悬念铺设的高妙,在看片前知道有个“意外结局”会大大增加吸引力
剧情展开的比较慢,需要耐着性子慢慢看才好看的
最后的结尾毁了一部影片,拜托,精神病就是精神病,不是预言家啊,汗~~
演技是还不错,但是铺垫实在实在实在太冗长了。。。就结尾多给一星吧,实在没啥别的亮点了
迈克尔珊农长的让人厌烦,演的角色也总是让人感觉很讨厌。倒是杰西卡查斯坦,目前看过的她的三个作品, 每一个的感觉都不同,真正的演技派。
分不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