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有写过影评,一直都是在看着别人的影评来选择电影,从别人的影评中找到自己赞同但却无法将之深刻表达的观点,对他们都有深深地羡慕,但是却也没有付诸实践的欲望,或许是过于麻木了吧。
之所以要拿这本电影当做第一篇练笔的文章,是因为看完这本电影后,发现自己被某段情节强烈的共鸣了,翻出以前的账号,自己也来动手写些观点。
如果有人也像我一样,不妨将自己的所得所得写下来,倘若对那些想要来寻求观点的朋友能有所启发,那付出是值得的,对自己的能力也算是一种锻炼吧。
jack的自述:“她一直都很完美,我想要她一直都保持那样和现在这样。
不知怎么的,年轻,变老,当然那看起来并不是像她的,当我圣诞节从学校回家时,我们当然也有见到彼此,我们谈论各种事情,但不是那种事情,我们谈论一般的爱。
好像那是一篇论文的主题,而不是现实的。
她说爱情就好像高空跳水,或是几乎要溺死的感觉。
老实说,有好长的一段时间我不了解她说的话。
你知道我那晚为什么停下来吗?
并不是出于崇高的原因,,那只是我用来告诉我自己的而已。
我们拥有世上全部的时间,对吗?
是因为我明白我们将会失去一些东西。
”我在想这多像我,呵呵,虽然到现在也只谈过一次恋爱,但是我觉得我对第一次恋爱至要分开的感觉是难忘的。
一开始觉得她是活泼的,很可爱,但是相处得越久我发现我和她存在着某些最终难以走到一起的隔阂,可能是我的自卑和她的青春活泼不太相称,当然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内心活动所创造出来的隔阂,我觉得在她想要闯荡的精彩世界我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去保护她,以及让他产生对我吸引的足够理由。
另外或许是青春期的荷尔蒙分泌原因,我曾不止一次的想过早日在pc,体验下神秘的禁区,在理想和现实中间但是我没有选择继续和她勉强相处下去然后ooxx走人,我选择与她分手,并不是因为高尚,这是我认为这是保护她的我能做到的最好方式,将所有美好的保存在记忆中。
看了这本电影,看到anne对jack说:“你会,而且你已经伤害到我了。
”我突然想到了我这种单方面的认为是“正确”的止步,是否对她产生了伤害,而她是否也在像怨恨jack一样恨着我。
唉。。。
默哀,就让美好的都留在心中吧。
下面是从社会阶层方面来进行的分析:stark出身于乡村,是郡财务员,没有什么话语权,他要发行学校宿舍的债券,求人办事时,胖子tiny说学校里的老师全都一个样(包含他妻子)时,虽然大家都是笑呵呵的,但那确实是比较打脸的话,jack拿着香烟挠头看着stark,stark无法发火,只能附和着他。
那时的他有自己的立场,叫他喝啤酒,他坚持喝他的橘子汽水,因为他的妻子不喜欢他喝啤酒,他那时会自我控制,从他回家乡看望他父亲时,影片中看到他喝起酒,jack笑问:“以前是你的妻子不喜欢你喝酒,现在是你的父亲。
”他回答说:“他不知道她喜欢不再喜欢做什么了。
”他有机会和sadie和跳舞女郎和anne共度良宵时,他没有选择放弃,他主动的迎上去了。
因为他的位置变了,他手上的权利变大了,所以他心也就越发变得膨胀,可以用权利为自己做一些自己的事情,至于他的本质有没有彻底变坏,这点我也无法很明确的断定,因为向既得利益集团伸手要钱是一个过程,如果本可以跟他们拼得鱼死网破要到4块钱,但是要到2块钱对于从来一分钱也没有收获到的人来说已经觉得很幸福了,那他则将代表普通人去要债的5毛钱工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这个样子也是很合理的,只不过影片中对这些方面的描述过于隐晦。
不过,我没有因为以上这些情节对于stark的钦佩有丝毫的减弱,因为这些利益集团给他的压力是无比巨大的,是要弹劾他,存在让他滚回乡下去的可能,是将他打落回泥腿子,不能翻身的可能,但是他还能理直气壮的,不对那些对他拥有表决权的人谄媚,这让我由衷的敬佩。
jack其实出身于精英阶层。
有一点可以断定,stark在竞选和到处游说活动时离开了jack有些地方怕是寸步难行,如果法官没有受到jack的影响而自杀,可想而知stark是会被弹劾成功的。
jack的身边也都是按我们现在所说的一些官二代,以及他妈妈所交往的企业主之类的上层社会。
女秘书两次想要勾引jack,第一次火车上,第二次是想jack抱怨stark偷情行为时,但是被jack给岔过去了。
为什么jack要死心塌地跟着stark明知会对自己最好的朋友和最好的教父差生不利的影响,或与这是他的价值观导致他的这个问题,因为有些时候往往学问越大,越容易想得多。
为什么清政府被推翻了,因为它改革新军,将孩童公费送出国留学蔚为国用,但是那些孩子在国外收到了先进思想的影响,知道了封建政府的落后,所以就回来革命了。
按理常理说一个官二代是没必要跟在乡下出生的政客后面任劳任怨的干活,不惜将自己的教父和朋友拿出来顶。
jack说了不是因为钱的原因,不用加工资,需要钱他自己会去赚,这必然是精神方面有了强烈的需求,从stark当选了州长后一次在他教父家里的聚餐可以看出jack对于他生活周围那些上层社会把持着社会资源的行为不满。
不过,在这里我想说裘德洛的个人忧郁气质真的很赞,词组较为匮乏,所以我就借用别人的观点来附合一下,大家可以找到:芹叶草的《希望是存在的吗?
还是幻象 》:“Jude Law的精致脸庞和忧郁眼神总是让人难以忽略也难以接近,如果你认同美好的东西总是有距离感的。
他想竭力逃避的那个破灭虚空的自我,需要重建,投身入于一场运动,一个组织,一种思想证明自己的存在,也许这正是他和willie灵魂如此接近的原因。
”法官是jack的教父,同时也是jack所不知的亲生父亲。
在电影中有自己的执着,特别是这种阶层代表,一般都以阶级利益为重,很少将私人感情掺杂进自己的政治观点之中。
同时他对于自己的儿子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将他的所有在报纸上的报道消息都剪下来做成一本珍藏本。
因为他虽然害死别人,已经没有证人能够证明,jack提醒他还有他自己知道,即是让他自己的良知做出抉择,在这一刻倘若他反驳我想他会认为对他儿子树立不好的价值观,他一生中致力于教授他的儿子各种各样的技能和知识,同时他认为他是他的儿子想要推翻的那群人的代表,他无法对stark做出妥协。
他很矛盾,最终他没有选择偷生,迎向死亡,这条线上贯穿着浓浓的父爱,他是真正的以他的儿子而感到骄傲,并没有受那些政治阶级立场影响,我认为也很感人。
看到有朋友说willie的妻子和胖子tiny勾结背叛了他,我想纠正一下willie的妻子并没有背叛他,我觉得大家可能把一位女秘书sadie当成他的妻子,willie的女秘书在影片中有次向jack抱怨willie背叛她,但是jack却提到了他的乡下妻子lucy,另外这两位以为是褐色头发以为是金色的。
有点晚了,我不再继续写了,anne,adam,sadie等等的分析以后有机会补上吧。
另外对于标题,美好的留在记忆中在文中篇幅较少到抱歉,因为真的是有感才发的,总体还是写影评另外推荐大家看看有个大哥写的影评,真的很好,可惜评价的很少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08824/《曲高和寡的国王班底》
当理想主义的血液与现实主义的血液发生冲突时,死亡就终结了一切。
最后Stark的死 Adam的死 和Judge Irwin的死,是文明社会的悲哀,也是美国政界的悲哀,更是片中Jude饰演的Jack的悲哀。
当Jack一点点被Stark同化的过程中,亲情、友情、爱情也一步步远离了他。
影片中对他内心深处情感的描写与刻画实在是细致之至,裘德的表演可谓是相当到位,相比来说,主要刻画内心的Jude比更注重外部动作与肢体语言的Sean Penn更加出彩。
Jack内心的矛盾一点点累积,但却因为Stark对他强烈意识的灌输而得不到爆发。
他不断回忆教父Irwin教他打弹珠的温馨时光,不断回想自己与凯特温丝莱特饰演的Anne曾经那两小无猜甜蜜纯真的美好爱情,也忘不掉他与Adam如亲兄弟般的友情。
虽然这些曾经成为他理想主义转化为现实主义的绊脚石,不过因为Stark在官场中的熟稔及对他的影响而逐渐消失,这也成了最后Jack之所以几乎失去所有的原因。
Sean不愧是Oscar影帝,在对Stark这个从立志到堕落最终被杀的政治家在演说方面才能的刻画简直是淋漓尽致。
不过不只是Sean的原因还是导演或是剧本的束缚,对Stark本人从为人民着想的好官到在官场风花雪月野心勃勃这个质的转变的内心刻画实在是很缺乏,这也是很多人并未看出Stark的价值观改变了的原因。
但这并不能说明Sean的演技不好,因为他之前在克里特伊斯特伍德的《神秘之河》中的表演实在是令人刮目相看。
总之,Jude Law 与 Sean Penn两位伟大而演技优秀的演员几乎支撑了整部电影的灵魂。
空间景观的布置,黑白色彩的应用,任务对白的描写尤其是Jack与Anne之间的场景与对白,十分到位。
绝对是当年奥斯卡与金秋的最大遗珠了。
79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是马丁斯科塞斯的《无间行者》而男猪脚是《末代独裁》里的弗雷斯特-惠特克。
个人认为《国王班底》不论是影片还是男猪脚男配角都不亚于Oscar获奖作品。
实在是令人遗憾。
本片值得一看!
肖恩·潘,裘德·洛,安东尼·霍普金斯,凯特·温斯莱特,导演兼编剧斯蒂芬·泽利恩,不是国王班底是什么??!
可能是剧情的单调和大众化,该片反响不热烈,评分也不高,很多时候是在播肖恩潘的演讲,男女激艳场面更少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推销员,到最后成为一方枭雄,又被人枪杀,勾心斗角,阴谋阳谋。
嗯,不是大众娱乐的口味呢,但是里面每个眼神每句话都能让人回味无穷,尤其是肖恩潘在里面的演讲,很能煽动人心的说(两眼冒桃心)为了此片,偶还专门拜读了下原著,嗯,也值得一看。
不过,肖恩·潘和裘德·洛之间的气场= =|||有点让人YY
谎言,可怕的谎言。
你以为你发现并逃脱了还成功的反击回去,却在来不及的时候发现自己仍然身处其中。
还是从一开始就不知道的好,还是压根忍着好?
总之,比死了好。
不知道为什么会被这样的电影打动,照例来说,我对这种政治题材的影片想来就不感冒。
不过也许这也是为什么老安,小裘,坏西和凯温会参演的原因吧。
因为这片子真的不平凡。
除了那些政治阴谋,我想着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哲学思考吧。
全故事就是JACK的头脑风暴。
他的选择,他的疑惑,他的过往……一切的一切在一场政治的背景下纠结成网,套牢了每一个人。
……我想叫他们弱者。
不是因为自身力量又或是其他。
是弱点。
其实这样说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弱者。
都有最容易被人击倒的那一面。
如果只有你知道又或是对你没有欲望的人知道,这毫无意义,只是人类的心是你永远也看不透的。
科学的角度是说人类的大脑你永远也读不懂。
其他人的弱点都很明显。
但jack呢?
我觉得是他的眼睛,他太过于相信他所看到的东西,也过分执著于这些。
为此他牺牲了太多,就算终究明白也无济于事了。
这大概就是最大的悲哀了吧。
明明知道该怎样去做,却做不了。
人生没有错与对,只有无数的选择。
西方人常用的一句话,原来真的深深的植入血管中。
还是说灰白质?
有时很喜欢人面无表情,那样就不用猜他在想什么,实际上大概只有我这样想,更多的人是厌恶这样的人,因为无法知道他在想什么。
但是你如果不去爱他或是需求他,你又何必去知道他在想什么呢?
可惜这个时候我们大多是有所求的,特别是在政治上。
《国王班底》是无意中看的片子,却意外地符合口味。
说不清男主角是谁,甚至翻译太糟都不了解整个来龙去脉。
但是喜欢里面那个相貌清秀、眼神无力、面无表情的男人。
他是国王的雇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政府公务员,区别只是国王,很信任他。
因为他的背后,是国王的敌人。
这个国王很讨人喜欢,一个本被利用,但凭着自己的力量又爬起来的人。
他喝汽水的时候用两根吸管,而且只喝汽水。
原是小人物的他,怀着出人头地的梦想,靠着自己对政治的理解,攀上了这个最高峰。
可惜他和传统的力量差得太远,他又不想被拉下台,所以最后的选择就是比那些敌人更卑鄙。
他说的话很精典:“明明是一州的公共资源。
为什么只有一个公司从中获利?
”这也是我百思不解的问题,是谁把国家的资源当作发财的工具?
国王的雇员最后为了国王逼死了自己最敬爱的人,虽然他只是讲述了事实。
国王最后被枪杀,和一个曾是伙伴,却被人欺骗的好人所杀,当两人躺在议会门口时,鲜血侵渍了地面的公平之称。
这个结局很好,能让人看到一个规律,政治的结局,那就是死亡,或是公平的死亡。
就算你在做一件你认为正确的事,你也免不了干一些肮脏的事,在这个圈子里,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清白。
这个国王被人拉下台了,下一个国王是谁?
你的结局又是如何?
首先,因为一直喜欢西恩潘的演技,所以才开始看这部片。
然后才发现这个国王班底的班底很强大,并且人人出彩。
西恩潘所饰演的州长每当演讲就激情四射,那是不同于一般英雄主义的正面的激情四射,而是同样极具煽动性,让人热泪盈眶,但更加让人有辨识性的表演方式,有些癫狂的可爱。
第二,就是导演的功力强大。
我喜欢这样的叙述方式,有正有倒,又穿插个人的经历和挥之不去反复出现的场景。
特别是结尾处两股血液相融合的处理,让人震撼!
影片的最后10分钟,我几乎是以一种一动不动的姿势看完的,并且无语地看着CAST的黑色全部过去。
第三,台词部分,完全值得认真地品味,又深刻又尖锐。
所有的一切都表明这部影片一定会是经典。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国王。
大爱这部《国王班底》,西恩·潘、裘德·洛每一个角色都诠释得极为出彩。
昨晚熬夜看完这部片子,因为被深深地震撼了,久久不能入睡,干脆起身翻阅了观众和影评家们的评论,试图从中找到共鸣和更深的解读。
细细看来,竟然有很多烂片的评价,真是非常无语。
不喜欢也不至于就一部烂片来否定吧?
说实话,电影本就是有观影群要求的,没有一部影片可以做到人人喜欢,个个满意。
以“烂片”一言以蔽之的评论,我只能说太偏颇且不负责任了。
裘德·洛对杰克的演绎非常到位,一个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年轻人,为着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和正义,坚定而不懈,非常赞赏杰克对自己梦想的执着和忠诚,即使在面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艰难抉择时,他依然选择了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看到这里,内心特别想为他喝彩。
感人的是裘德·洛对角色的把握和演绎,帅哥洛的气质很吻合这个角色,并且他精准地表达出了杰克的迷惘和坚持,裘德·洛本身就有一种贵族气质,在本片中也很好的展现了这一特色。
西恩·潘是个老戏骨,把一个有着信仰和追求的下层人士追逐梦想的癫狂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看到很多影评说不喜欢西恩·潘的表演,理由是他演得太用劲了,以致演过了,事实上,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我觉得西恩·潘对威利的演绎也是极到位的,一个有着正义感的小市民,一个对狂热的追寻理想的下层人,他的神经质的癫狂状态也正是他吸引杰克和底层民众的热点,他有着为梦想不懈追求的执着和狂热,他从内心里是想为底层的大众做事,谋求福利,当然,最终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实现他自己的理想和政治抱负,他的癫狂正是他吸引注意力的焦点,西恩·潘完美的再现了一个小人物试图跻身政治上层的艰难和努力,当然,你可以不喜欢威利·斯达克这个角色,至少,我是不喜欢威利的,但是不影响我对西恩·潘的喜爱,他没有演过掉,正是他的精准把握和完美演绎,才让我们对这个角色有喜憎爱恶,你可以有,但请不要侮辱西恩·潘,他演得非常好,这个一个角色让他来把握和演绎,应该是游刃有余的,不存在演技不足,或者演过头的可能。
威利·斯达克确实是疯狂的,试想他如果不是这样,又怎能吸引杰克成为他的幕僚呢,又怎能从底层一步步走进政治核心圈呢?!
所以,西恩·潘的演技和演绎毋庸置疑了!
现在来说说安妮这个角色,这是一个梦幻般美好和不真实的形象,至少在杰克的心里是,他一直把安妮当女神一样供奉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以至于当安妮一丝不挂地躺在他的床上时,他竟然无法像想象地那样去完成他们爱情的升华。
他没有把安妮当成一个女人来爱,而是当作一个梦,一个女神去爱了,只能远远地看着,在心底供奉着。
用我们老祖先的话说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
所以,当安妮沉沦为威利的情人时,他痛苦的眼神和蹒跚的步履击穿屏幕,只刺透我的内心,那是梦想破碎了一地的痛苦,是女神跌落尘埃的沉沦……关于杰克在寻找亚当时,下车前对安妮展开的那个笑容,我也是心下安慰,他已经成功处理好自己内心的跌宕起伏,用一个朋友的微笑和温情来安慰慌乱的安妮,这时,他们不再是爱人,而是朋友,是发小。
关于亚当,我竟然跟一个影友有同感,我是感觉到他对杰克的感情不仅仅是友情那么简单,在我的观影感觉里,他和安妮都是爱杰克的,他们是青梅竹马的发小,一起快乐地长大,慢慢地,(待补)影片在结构处理上也非常完美,开头出现的路易斯安那州的地板,在结局时,威利·斯达克和亚当的血慢慢地蜿蜒着汇合到一起,这个画面定格为结局,隐喻了什么呢?
……吃过饭再来补
这部电影大碗云集,西恩潘,裘德洛,凯特-温斯莱特、安东尼-霍普金斯,西恩潘和安东尼演技精湛,电影画面精美。
但是,剧本究竟要说什么呢?
人性?
社会?
或者只是一个野心家的悲剧故事?
它的重点究竟是在哪里?
如果是一个悲剧故事,那他的可悲性,一个乡下人无意中走进政界,走向了成功,最后成功使他毁灭,整个故事只靠西恩潘的喋喋不休是很缺乏说服力。
如果是人性,那西恩潘迷失的是什么,裘德洛和周边的人迷失的又是什么,剧本只是拖沓重复那些不着边际的画面,故事性不够。
说到底,似乎这是个故事讲得不生动不清楚的故事。
哈,我又是用快进的方式看的,虽然西恩.潘,裘德.洛、安东尼奥.霍普金斯、凯特.温丝莱特个个都是演技派,可有时候演技派太多了,就变成闷片了。
而且又长,两个小时已经超过我能忍耐的限度了。
不过西恩.潘聚众演说的片段我还是以正常速度看了,真是个好演员,搁北京人艺也能挑大梁演话剧男主角。
演讲时的那种激情,那种煽动力,那种幅度极大的肢体语言,太有POWER了。
尽管不太赞同西恩潘的说辞,但还是得承认,他的激情的演讲是成功.与之相对的是裘德洛的冷静与沉默.与大牌在一起,自然只有大牌才能与之抗衡.然后还有凯特的出色表演.说实话,不是西恩潘一个人构成了这部影片,还有裘德和凯特.
第四部,没让我冲起来
一路北上就像成长(问答环节有人问导演Is Lolita one of the inspirations? 导演火速接no no,笑死)
偶尔停车,卖几张碟,加一次油,争吵又和好。没有目的地,只有不断延展的公路和一种笨拙的相依为命。
没看太懂,但是摄影很不错💦💦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
BJIFF 女儿很美,对俄罗斯又多了点了解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我觉得报看,难以忍受的沉闷,和看安哲老塔不是一个感觉,不是360度运镜就是大师吧😅一部让我中途不停看表的电影
余味很足的慢电影。调度稍许机械和刻板,一些灵光闪现的瞬间还是证明了作者的潜力。母题像苏联刚刚解体之后的,模仿痕迹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灰色的天空,沉默的父女,没有笑容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大师级别的摄影和留白,但长镜头过多,节奏过慢,配乐过少,我没睡着只是因为电影院太安静了很害怕全场只听见我打呼噜🥲
#BJIFF14 英嘉(🐳💗)
最开始,父亲开车,女儿在后座吃泡泡糖,莫名有种《洛丽塔》的感觉hhhh
2024BJIFF 不失为一种末日
-
#Cannes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