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题目只是一个猜想。
当卧底家人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
电影明星阵容强大,看到曾志伟,陈小春可以高呼:古惑仔归来了!
影片的主角黑帮,当然自己不那么叫,这个帮派叫社团。
老大一定是个老头了,大佬一定要有点岁数嘛。
曾志伟又一次扮演了领军人物,不过,这次警察与混混的交手,警方动用了不少人力,号称1000个卧底。
这个噱头够大了,但是,最终还是没能把这个卖点发扬光大,甚至最后连那个帮派都没有彻底搞毁,还要连累吴镇宇做完5年牢,还要干卧底。
这是为他可悲啊,好好的一个家……影片最后人死的,曾志伟最冤,为他增添了悲剧色彩,临死的时候仍然爱着一个女孩,但是,这个女孩也是卧底。
我想,可能导演想把观众搞疯,让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感觉每个人都是卧底。
他难道是说,其实香港没有黑社会,只是两拨黑白警察?
这是一个好故事,与大陆的情况很匹配。
故事很好,制作者的野心也很大,但遗憾的是,虽然导演重视了表现手法,但整体上,无论是对情节叙事性和张力的处理,还是在镜头的表现方式上,都缺乏足够的掌控力,未真正浑然一体。
——人,哪有绝对的好坏。
——大规律下,人为控制得再多,也难有效。
《卧虎》,2002由刘伟强和麦兆辉联手打造的《无间道》横空出世,被称为香港电影的中兴之作,由此也开启了香港警匪电影的卧底时代。
而这部拍摄于2006年的《卧虎》就属于跟风之作。
不过监制里有王晶来坐镇,就足足保证了这部影片的观赏娱乐性,对于影片中曾志伟和吴镇宇的演技无需质疑,从香港电影辉煌时期走过来的两位演技派对于警匪题材的角色自然游刃有余,而在影片的剧情方面相比与《无间道》多了太多的戏谑和讽刺的味道,所以观看起来会轻松很多。
由于《无间道》系列太过于经典,所以这部影片基本处于被碾压的境地,不过还好王晶为影片注入的观赏娱乐性元素把影片拉了一把。
这又是一个关于卧底的故事,想来这个卧底一定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职业或身分,真的!
要不然怎么有这么多关于卧底的电影、电视或者小说,甚至现在我都有点神经了,只要一看警匪片,就不由自主地去猜哪个是警方卧底,哪一个又是黑帮卧底,即使是故事中根本没有卧底这回事。
这部影片的确是关于卧底的,而且我也一直在猜哪一个才是警方的卧底,不过我已经不记得自己猜对没猜对了!
真的,影片一结束,我就忘记了。
只记得看完之后,觉得这部影片很平庸,远没有《无间道》的那种张力与刺激。
只在最后,混黑社会的曾志伟带着鲜花去看自己心爱的女人,结果却被自己人杀死在了心爱的人的窗外,看到这一幕时,我感到了一股难言的悲伤,感觉这可能是全剧一个可以让人难忘的场景。
我不太清楚我自己的感觉,不知道导演编剧把那个剧中曾志伟的女友设计成一个警察卧底,接近曾是另有目的,这样的设计好不好,如果只把她设计成一个普通人,与曾志伟的交往也单纯简单,她不知道曾志伟的真实身份,甚至不知道曾志伟已经死了,这样处理会不会好呢?
我犹豫再三,仍没有结论,也许其他人能给我答案。
看过影片后,并没有觉得如何,只是现在要写评论了,将影片的一幕一幕在脑海一遍遍地回忆,才渐渐觉得有些味道了,说实话,这是一部很耐咀嚼回味的影片。
影片奖的是卧底的故事,却似乎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核心的卧底人物出现,如果最后不是吴镇宇饰演的角色出来承认是警方卧底,我几乎很难猜出卧底究竟是谁。
虽然片中似乎没有卧底的正面出现,但又似乎卧底无处不在,卧底对黑帮人物的影响无处不在,就像电影开头说的那样影片中的卧底就像幽灵那样让你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让你整日提心吊胆,“弄得他们提都不敢提”,让他们“左手信不过右手”。
影片做到了这一点,片中的卧底果然像幽灵一般,看不见也摸不到,不但让剧中的“黑社会”们看不见摸不着,也让影片的观众“看不见摸不着”,卧底在暗中给黑帮压力,让他们互相猜疑,逐渐分裂,同时也给了观看影片的观众以压力,氛围始终阴郁,至少我在看时,就感到很压抑,这样果然很是特别。
也许这样的影片虽然不像同类型的影片《无间道》那样情感大起大落,高潮迭起,让人看得紧张与兴奋,这部影片多少有些平淡,平淡而压抑,这样做其实很冒险,很难一下子就抓住观众的心,不过回味无穷,从这点上讲它并不比《无间道》逊色。
剧中有几场戏很不错,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场:在警方的压力下,老爷让几个社团的头目不记名投票,选一个替罪羊,然后拿着选票给秦海璐扮演的自己的填房,一张选票一张选票地分析者是谁写的,写的目的又是什么以及自己要怎么处理。
看似平淡,却精彩纷呈,就这一场戏让在片中露面很少的老爷,形象一下子就立体饱满起来,一个老奸巨滑,老谋深算的黑社会老大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剧中其他人物,曾志伟、吴镇宇、陈小春等几位演员表现得都中规中矩,算得上是各有特色吧!
我认为香港有一批这样比较出色的电影演员,演技出色,观众缘又好,只是现在香港电影还没有走出低谷,这些演员的作为实在有限,但愿今后能够慢慢好起来。
据说影片故事是根据监制王晶无意中听到的一个消息而构思的,如果真是这样,不知那些现实中的卧底们会是什么样子!
导演之一是王光利,他的上一部影片《血战到底》,我看过,感觉实在不好,这部影片感觉进步不少,至少故事我看明白了!
像本片这样大方向还是惩恶扬善的影片,还是能获得在内地上映的资格的,不过,审查是免不了的。
在剪刀和配音下,又一部再创作的电影诞生了。
昨天有幸下载了本片的粤语DVD,比国语版的长了14分钟,毫不犹豫的把硬盘里伟大的国语版删了。
听说在国语版里郭羡妮也是卧底,OMG,太没想象力了,黑社会就不能安安分分的谈个恋爱嘛?
片头一出来我就知道要逊,王晶编剧?
监制?
对于这个人,记得以前有写过,也算是对香港电影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现在依然吃的开,不过作品就一部不如一部了。
一个挺好的创意,但是拍烂了。
“无间道”之后,香港影坛一阵“卧底”热和“黑帮”热,王晶这个嗅觉敏锐的商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一题材,早在03年他就鼓捣出了“黑白森林”一片。
如今卷土重来,要跟美版“无间道”打擂台,自然不能输了气势,于是“500个卧底不够,我们就派1000个!
”话虽这么说,电影可拍的一点气势都没有。
本片的演员整容不可谓不强大,然而,所谓的1000个卧底,到头来什么作用都没有,难道是冷嘲热讽香港警队的无能吗?
如果不是,那只能说明编剧的无能了。
而费了那么大劲,也只不过是破了一个小社团而已,莫非想拍续集?
“画虎不成反类犬”对本片最恰当的评价。
“12点以后,我话事!
”香港要是这么乱,没人敢去了,建议全面封杀本片。
一如既往,好人坏人,无一善终。
黑社会群体只是研究对象,12点钟之后,谈另一个世界的观念与情感。
---【黑社会能不能做好人?
】深刻的主题往往来自深刻的冲突。
要说好人,那么黑帮是最好的素材。
所谓一部黑色电影,影评中用了98%的时间说着黑社会2%的时间做的事情。
避开了与异邦的赤裸血拼,省掉古惑仔的黑市俗性,便可以拿下家长指引的牌子——今晚我们谈感情。
这是艺术的选择性美化,无可厚非。
得益于香港对黑帮题材的习惯性处理,让这个群体如此声名在外(还记得真喜男君么?
);且不管我们看到的是否是真相。
隐藏了平日的残忍,将镁光灯一丝不苟地打在人性的柔软部位。
再用原始的暴力摧毁脆弱的美好。
黑社会已退幕成了背景。
被带走的在黑暗中已看不清楚,只有玫瑰留下,安静地,未完待续。
当鸡精开始了一场突入起来的恋爱时,我们不会想到他捏碎了多少人生的希望;同样的镪水、tommy在家人面前的柔情,恰恰是最残忍的讽刺。
“黑社会有没有好人?
”““你的天真和你的年龄不成比例。
”也许这是导演借尤娜之口表达的一个信息——太天真。
影片中的香港黑社会是炼狱,要混这口饭,不可能不染血。
鸡精和镪水,和很多人心中的好人,其实是“有情人”。
义气是手足情,还有影评中更用力均匀的亲情爱情。
中国人相信感情,相信有感情的人就有良知,有良知才是一个好人。
然而这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最起码,不能为小家而伤大家。
这么说来,对于仁义社的各位,好人原来是那么不可及。
【如果一个人做了错事,那么他还有没有机会做回好人?
】影评也探讨了这个问题。
韦督察的自首代表了一种主流的价值观——必须背负曾经的罪。
忏悔,自责读过余生。
照理说人死不能复生,就算韦他一辈子自责也于事无补。
也许对死者家属和社会来说是一种心理补偿和交代。
归根到底也是“情理”二字。
社会需要这样的道德机制来约束后人,打了一个隐形公益广告。
---然而纵使黑社会终究只能是土匪,是屠夫,是古惑仔,我还是愿意看到那温情的一幕幕;我也愿意相信,就算没有法律,人本善的种子还是会让韦面对自己的良心拷问,为了以前和以后的自己。
他们沾血的98%的时间,我们应该知道,但是如果导演不想说,也就算了。
在这里,大家都只是领个盒饭的演员。
而那些2%的镜头,也处理得有些暴力美学,加上黑社会本身的元素,使得其成为片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元素。
至此,黑帮影片完成了内容与形式上的统一。
2012年2月2日。
只因苗侨伟。
自从《无间道》诞生后,卧底反串比比皆是,可是能突破的,寥寥无几。
能说什么呢?
或许在老爷房间抽签的那一段还算小惊喜。
个人心怀不谋,利益当前,能舍身而退的,或是大智慧,或是就是容不下的人。
因为你,根本不是他。
为求“自保”两字,我们实在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当年的无线小生,侠骨柔情的杨大侠,你始终是我心头的那杯茶。
《卧虎》上映于2006年,是由王晶监制,王光利、麦子善执导,吴镇宇、曾志伟、苗侨伟、郭羡妮、张智霖、余文乐、陈小春、秦海璐、聂远等主演的动作电影。
该片讲述了三哥苗侨伟饰演的警署督察韦定邦,作为警方打击黑帮势力的“卧虎”行动的总指挥,与以黎继祥/鸡精(曾志伟饰)、游志标/新界飞(陈小春饰)、华超(吴镇宇饰)、钟孝礼/Tommy仔(张智霖饰)等为“话事人”的黑帮犯罪集团展开斗争的故事。
通过警方与黑帮的较量,以及帮派社团内部的矛盾斗争,展现了利益追逐过程中人性的复杂和现实。
三哥苗侨伟饰演的督查韦定邦是整个行动的总指挥,他沉稳内敛、专注敬业,是全片的正面核心人物。
但影片并没有脸谱化这一角色,韦sir并非十全十美的人设,他也会在对手的威胁下屈服,短暂的违背原则,作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他有做卧底时为了躲避追捕开枪导致警察身亡的经历,这是他没有向警方坦白的秘密,也是卧底经历让他背负的原罪。
他作为警察卧底保障制度不健全的受害者,最终选择坦白,承受了本不属于他的惩罚。
三哥复出后在电影中扮演的警察,总带着些许无奈,比如《卧虎》,比如《扫毒2》。
虽然都是正义力量的代表,虽然都是好警察,但职务的无力感总会充斥在角色的行为中,有些是法律空隙中的无奈,有些则是职业生涯中躲不掉的宿命。
这些矛盾避免了警察角色的脸谱化,让人们感知到警察也有普通人的血肉和感情,加上三哥精湛而内敛的表演,为影片增加了现实主义的厚度。
《卧虎》拥有演技派云集的强大阵容,三哥饰演的韦定邦无论从角色设定,到表演风格,相比于几个帮派“话事人”略显张扬的表演都更加内敛低调。
但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苗侨伟以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诠释角色,更加从容淡定、与众不同。
这也是我欣赏这个角色的地方。
影片以点到为止的方式触发人们在法律之外的更深层次的对于法律、制度和人性的思考。
出题人抛出命题,其实并未期待答题者给出正确答案,或者,此类问题根本就没有正确答案……
也许是出发点的不同评价就不同了鸡精是否会是绝佳好友当然我但愿是国情需要这样的悲剧 所以他悲剧了假设是黑社会卧黑社会编剧也许能设计更喜庆的结局刚上映我就看了 只是突然回想起来我只是说说我的想法仅此而已
从九十年代风靡大陆的香港黑帮片《古惑仔》再现在最新的一部港片《剑指同门》,都围绕着黑道这个神秘的社会组成部分进行叙述,主线,题材不同,但是主旋律却大同小异。
看的有些厌倦了。
从《无间道》开始把卧底当成题材进行创作,有一股不把这一题材写透写烂誓不罢休的味道,之后的影片太雷同,太无新意,不知是制片方是傻瓜,还是制片方把观众当成傻瓜。
猜到镪水系卧底,剧情还是可以的,只是鸡精条感情线显得太牵强。既调和不了剧情,又不感人。
编剧还不错。导演水平有限。
取自真实资料,一部演绎真人版卧底的影片。各种黑白力量的互相制约和瓦解,黑帮与黑帮,黑帮与警察,警察与警察之间互相形成了一种极其复杂的新的社会格局。是一部黑色幽默的电影。影片顾问陈盛之原名陈华,如今也算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香港十大杰出青年,曾混迹黑社会“慈云山十三太保”。
冲着众多卡司,也应该要多打一星。
唉 两星给所有的熟脸和香港的街头。这就是无间道之后无数烂跟风片之一
没啥大印象
几场戏剪得不错,尤其是吴镇宇杀张智霖那段,粤剧的穿插很出彩。
最可怕的不是卧底,是人心
笑死。。。。卧底题材被玩成这样。。。
吴镇宇两星。
那啥,两个警察喊郭羡妮师姐那里,我确实震惊了...好狗血...
相比王晶的很多片子,品质高出不少。曾志伟的爱情桥段是片中亮色,依稀看到《甜蜜蜜》中大佬的身影。
王晶是山寨之王
很经典的香港黑帮电影,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的结局,一个话事人的卧底,曾志伟演的非常好啊,尤其是问完黑社会中有没有好人得到答案的表情,张智霖、余文乐、聂远和一群演技牛人演真是有点生涩啊,可怜的年轻人们啊
太烂
ccav看过两遍~
还是很喜欢郭羡妮那种感觉!
明星挺多 剧情没看出个啥
两星半,没头没尾的感觉,刚开始来点重点,靠结束了。蛋……
情节比较松散,没看到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