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之屋
Viceroy's House,乱世伤痕:末代总督的秘密(台),总督府
导演:顾伦德·查达哈
主演:休·博纳维尔,吉莲·安德森,曼尼什·达亚尔,胡玛·库雷希,迈克尔·刚本,欧姆·普瑞,大卫·海曼,西蒙·卡洛,丹兹尔·史密斯,内拉吉·卡比,坦维尔·加尼,莉莉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印度,瑞典语言:英语,印地语,潘加比语年份:2017
简介:2017柏林影展主竞赛展映。1947年英国政府指派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公爵,协助二次战后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的独立与和平政权转移。在总督之家内外,大至民族之爱,小至男女私情,全部纠结在这动盪震撼的史诗里。 纪念印度独立七十年,集结英、美、印度三地影坛金奖团队打造钜作。本片是英国籍印度裔女导演古兰德恰达,根据其祖父母跨..详细 >
工整的很像奥斯卡BP提名但绝不会中的那种,讲了一段另一面的历史,无论如何效果已经达到,只是选取的小人物的命运发展对表现主题还不够有力,结局大概想呼应导演祖母的故事,但少数团圆的结局总是不如多数的悲剧有力量。
看得流泪了
所以这片是给蒙巴顿洗白的,造成印巴分裂局面一早就是丘吉尔算计好的。。。电影中的感情线有点生硬,但对于不懂印巴冲突由来的可以当是一次历史课。
印巴分治 痛苦的历史
情节挺丰满的,不过太过于美化英国人,没有突出殖民历史的罪恶。
什么是“世界搅屎棍”?英国🇬🇧给大家完美诠释了搅屎棍的本质和特征。英国🇬🇧在印度统治了将近三百年,因为一战和二战被耗尽了国力,美国又釜底抽薪搞残了英国,英国没有能力再统治印度了,迫不得已要撤了,临走时不想让印度人民太好过,就利用宗教矛盾搞起了印巴分治,影片还给蒙巴顿洗地,电影的导演还真是不要脸啊。
蒙巴顿家出钱拍的吗 音乐两星
就猜到结尾会来个爱情大欢喜,最近刚好在看鲁西迪的<午夜之子>,对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历史稍微了解了一点,刚好弥补了电影的历史背景,电影对回教徒和印度教徒的矛盾背景刻画的不够。
印巴分治,上千万人流离失所,一部分是历史的锅,一部分确实是为英国的政治游戏买单。有的是怀揣远大理想,屡遭现实毒打的伤;有的是树着民主自由的大纛,干着欺世盗名的勾当。
终于有点理解印巴冲突的渊源,所以政治家的话真的不可以相信啊,人民永远是最苦难的。所以官本位的思想其实好正确呢。
海报太三流喜剧片 但历史的行程回头来看 也没有什么意外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Indian Summer吗?不是布兰切特演蒙巴顿公爵夫人吗?
印度独立70周年献礼片,历史事件呈现得中规中矩,人物不可避免地较脸谱化。立场当然是站在印度一方,批判英国和真纳分裂印巴给南亚人民带来的灾难。蒙巴顿伯爵太胖,其他特型演员都还算像。另外片尾史实画面中有中华民国驻印大使罗家伦。
影片质感尚可,背景也宏大。印度两大宗教群体之间的矛盾最后导致分裂成两个国家并仇恨不绝,大英帝国让他们各有课本,各上各学也是“功”不可没,硬生生划出国界更是有意为之。古中国幸亏有儒家这样不语怪力乱神的思想作为主流凝聚民族,还有儒道释三位一体的融合能力,不然宗教战争和神学禁锢科学就会连绵不绝,中国不可能数千年发达领先。影片导演身为当事人后代之一,有美化英国统治算是意料之中。那对印度男女的感情戏也看着有点雷
大英帝国政治感伤抒情片
吃狗餐鸡肉的总督夫人和女儿。纠结不可决,决则得利。
这么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电影却拍的如此单薄。男主角作为印度人真好看啊,眼睛发光。
看了
南亚次大陆上印巴之间各民族、各宗教的冲突和矛盾远超世人的想象
西方列强帮你建国,是看中你的资源。政治只看中利益,最苦的是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