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四个俄罗斯青年,在机缘巧合下,穿越到1942年,参加了一场对抗德军的战争。
01 剧情梳理四个21世纪的俄罗斯年轻人在盗墓的时候,无意间挖到了自己二战期间的证件,然而他们并没有参加过二战。
适逢一位老奶奶从这个地方经过,给他们带来了牛奶,她说她知道他们在埋葬战士。
老奶奶告诉他们,她的儿子在二战中死了,希望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儿子,线索为名字和一个镶嵌着红宝石的银色烟盒,上面写着:革命终将胜利。
并告诉他们前面又一片湖,四个年轻人以为自己在做梦,便想去河边洗个澡清醒一下。
当他们潜下去,又游上来时,发现他们穿越到了1942年,对于苏联来说非常重要的时期,并且误打误撞成为四名士兵。
四个人只想赶紧回到自己的世界,不曾想他们回到湖里也不行,此时他们再一次见到了老奶奶,也许只有找到老奶奶的儿子他们才有能够回去的机会。
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每个人的神经都高度紧绷,四个人逃跑没有成功只能留下来。
在那里,他们见识到了战士们对自己国家的高度忠诚,但他们还是想要回去,万一在战争中丢了小命就是得不偿失了。
他们在一次侦察德军的行动中被抓,恰巧跟老奶奶的儿子被关在了一起,找到了那个烟盒。
但老奶奶的儿子因为掩护四人逃走而丢了性命。
他们想拿着烟盒逃走,现实已经不允许他们这么做了。
他们只能跟着士兵们一起进攻,否则,就会被视为逃兵,只能得到枪毙的结果。
他们四个盗墓者真的参与了那场激动人心的战争,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受伤,在战争胜利后,他们在回去的途中见到了那片湖,并潜了进去。
等到再一次浮出水面时,他们已经回到了21世纪,结束了这次奇妙的穿越之旅。
02 战争中的爱我印象中第一部穿越剧是《穿越时空的爱恋》。
剧情简介如下,以下内容搬运自百度百科:
该剧讲述了文物盗贼小玩子和女警张楚楚在明朝文物展览中因文物“游梦仙枕”而发生争夺,结果一起穿越到明初,分别与朱允文和朱棣相恋的故事。
之后就是《宫》系列、《步步惊心》等,这种穿越到战争时期的故事形式还是相对比较新颖的。
跟一般穿越的爱恨纠缠不同,本片的爱加入了战争元素。
四个俄罗斯青年中的A(外国人名字不好记)喜欢上了军队的医生,医生人长得很漂亮,是军队的团宠。
当战争的枪声即将打响时,上尉曾提出将医生调离这个军队,去往相对安全的地方,医生没有答应,她是这么说的:“胜利属于你们,胜利也属于我。
”她愿意留下来为战士们疗伤,她也是军队中的一份子。
当战争真正开始,A在战争中受伤时,医生先帮A包扎好,将其安顿在掩体中。
又再一次奔向战火连天的前线,继续救治伤员。
她爱A吗?
一定是爱的,但在战争面前,她愿意放下小我,成就大我。
她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弃前线的战士于不顾,身上是有一份使命在的。
有一说一,医生无论气质还是长相,都十分出众。
03 假设现在做一个假设:如果是你穿越回了抗日战争时期,你会选择做些什么呢?
如果是我的话,在穿越之前,一定得把那段时间的历史背得滚瓜烂熟,以便能够帮助前线的战士们破敌。
特别希望能够穿越会那个年代,体会那个年代的艰辛。
因为我们总是通过历史书上面的内容来了解历史。
历史真正的样子只有经历过历史的人才能够知晓其全貌。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和平国家的和平年代,不必要为了每日的日常生活安全而担忧,这些都是前辈们拼命博得的结果。
战争年代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打败敌人,夺回自己的家园。
他们身上有着关于那个时代特殊的印记,那个时代独特的精神,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可敬的原因。
可是战争离我们过于遥远,不同年代的人们拥有不同的烦恼。
在战争中,人们的烦恼就是如何打胜仗。
而在和平年代,人们的生活就是为了生存而到处奔波。
时代不同,每个人需要努力的方向也不一样。
只能说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生命当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坚守。
4个挖古墓的年轻人,面对墓中的遗物,没有任何感觉。
无意间穿越到二战战场。
当亲身经历后 才发现 残酷的战场与想象中的 完全不同。
最后冲锋的那一刻,面对生死,拿出自己的胆量和勇气去冲锋。
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
瞬间一个一个的生命离开,一个又一个人冲上去。
生命在那一刻,显得非常的渺小。
经历了 爱情,友情,生死的遭遇。
人才能变得成熟。
成熟就是无论顺境和逆境。
爱恨情仇都能坦然的面对。
因为看电视里4个赤裸的男人发抖而下载的电影,没想到下载来的也是国语版,中国人配音技术实在不敢恭维,而片源的质量音频也有问题,左右声道大小不一,声音只对其一。
4个小伙子的穿越的过程未免太过于牵强,远没有《时间旅行的丈夫》逻辑性强。
可还是值得一看,不同的环境会塑造不同的个性。
回到战争年代也变成了“爱国者”。
女主角有属于战争年代的漂亮性感,但穿着短裙在战场上爬来爬去膝盖不疼么?
男主角的历史学得不错,战争年代背得朗朗上口。
浏览报摊时看到新近的一期《南方人物周刊》,封面是斯大林,斯大林肩上扛着这个专题的标题:为什么怀念斯大林?
是大号的大黑貌似,下面是小号的黑体:苏联解体之后,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不断衰退云云,文章没看,但那大概意思明白了。
如果不是这个罕见的电影世博会一样的3月,又因为工作的关系,真不知多少年才会看上一部俄罗斯电影,何况又是这样一个泛着腐朽的、猎奇的气息的片名:古墓迷途。
不过也因为生疏的关系,会令人更专注地关注影片本身,可以防止那些貌似资深的影评人掉书袋的毛病,经常见个片子,靠着微薄的积累,搜搜残存的记忆,借助一下百度,絮絮叨叨把相关影人的前世今生白话了半天,然后描叙一下剧情草草结束。
本篇英文名是back in time,很容易让人想起好莱坞经典科幻片《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比较靠谱的翻译是《我们来自未来》,穿越的题材倒挺适合当下的中国,而把个借穿越的题材找俄罗斯主流价值的片子去掉那层菲薄的科幻色彩,翻译成“古墓迷途”这样盗墓色彩浓厚的名字,也真切合了当下中国玩不起科幻就死靠古装的路子。
尽管英文片名都比较相近,讲的也都是当下年轻人穿越时空的故事,但从剧情到人物,和导演想追求的那点想法,都是大相径庭的,《回到未来》虽然充满娱乐元素,却有着相当严肃的时间逻辑,主人公穿越到历史的某一个阶段,如果不能让关键的事情按照未来的样子发展,时间线就会偏离自己来自的那个未来的轨道进入到另一个未来的时空,所以导演思考的,是一度热门的时空问题。
而在《古墓迷途》中,那层科幻的外衣在几个80后或者90后的年轻人回到1942年的苏联卫国战争战场上之后,除了他们一直想着如何回到未来之外,科幻的色彩几乎当然无存,而影片的主题则转向了“向历史追寻”或者“寻找俄罗斯人的主流价值”,有点寻根的味道。
本片的电影语言技巧是乏善可陈的,但好在剧本尚属扎实,剧情丰富而可信,还原出的1942年的苏联战场上的战争场面,很让人想起一度影响了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影像风格的战争电影美学,简直让我这对《列宁在十月》之类的电影毫无印象和情怀的人看起来都很有怀旧的情绪,尤其男主角一见钟情的那个俄罗斯姑娘,一个战地女护士,一身打扮也是曾经风靡苏联银幕多年的经典形象,连五官、一笑一颦都有着曾经苏联电影中女护士的神采,男主角对此的迷恋,或许也就是导演所想表达的一种迷恋,对那种苏联式英雄美人的浪漫的眷恋。
影片的主题就是追寻,几个年轻人因为在盗墓时对一个老太太胡乱承诺要找回老太太的卫国战争中死去的儿子的遗物,就被穿越到了卫国战争战场,在那里不久他们就明白了,要想回去,必须在战场上找到老太太的儿子,拿到那个遗物——烟盒,事实上他们也是这样回去的,而几个年轻人,本来在当下是以盗墓为生的小混混,道德观念淡薄,思想认识混乱,甚至有人是光头党——整天喊“希特勒万岁”,经过卫国战争炮火的洗礼,他们深刻认识到了从那个年代传承下来的精神价值。
所以这个片子从穿越开始,自打穿越到过去的那一瞬间,主题已经直奔“追寻”(让人想起见过大爷那首歌追寻我生命中的那份纯真。。。
),而几个当年苏联士兵证件上的照片为什么是这几个主角,而他们穿越到过去的不同做法是否会改变时间的曲线,这里都无意去探讨,导演只是设置了一个“归去来”的简单的过程,过程中停留的细节或许才是本片想要表达的。
比如,当四个人与老太太的儿子关在一起,最坏的那小子为了刺激这个忠诚耿直的战士,说,未来莫斯科街头会有光头党,喊着希特勒万岁,那个战士绝对无法接受激动地说,不,不可能,莫斯科绝对不会有人喊希特勒万岁的,绝对不会!
这场戏依然颇有感染力,那个战士所喊出来的,正是对俄罗斯当下的一种反思吧。
而四个主角和上尉去执行任务失败,上尉掩护他们离开前,问男主角,战争什么时候结束?
男主角说出战争结束的时间,上尉在一脸向往中翻身用枪指向追来的纳粹士兵,这种处理方式很好莱坞化,但依然有感染力。
这是一部被类型化了的,但依然有着俄罗斯式情怀的电影,由于对俄罗斯了解实在有限,结合本文开头提到的杂志的斯大林专题,或许本片的表达也有这种意思。
或许,在浮躁的商业气息甚嚣尘上的时候,非美国家都在迫切地找回自己的主流价值,想把绷紧后来松弛的弦稳稳地定在主旋律上,所以,这般追寻,俄罗斯式的,也仅仅回望到了曾经的苏联塑造出的大国梦想背后的精神价值,至于那个以严肃而悲悯著称的俄罗斯文化,好像还没有苏联建立起的那套思维方式和社会主义美学好懂好玩。
值得我们借鉴。
本片的模式是刘镇伟式的无责任穿越,内核是红色题材。
比如你要说服一个莫斯科的光头党(据说是俄罗斯小孩有的喜欢耍酷,崇拜纳粹,纹万字,剃光头,搜集纳粹二战的勋章,武器),让他去爱苏联红军?
你怎么办?
像拍那种铁道游击队的片子肯定是不行的,那是针对年纪更小的观众群体的。
像本片这么拍,我觉得就可以。
所以虽然被标题党了,本片还是值得称道的。
想看神秘的盗墓,你是看不到的,但本片值得看一下。
战场上人的真实反应,我以为不会像圣人或傻子那样,以为自己开了个无敌,很帅气的去冲锋,有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作为防守的一方的战士,这其实应该是战争题材表现的重点。
在众多烂片中没得选,无奈选了看这部,走出电影院却连呼惊喜。
四个盗墓倒卖战争时代勋章遗物有时还高呼希特勒万岁的年轻人,在一个湖中回到了1942年苏联卫国战争的战场上,从一心逃回现代,逃避战场,到被战争的真实和残酷所感动,被祖国和战友的精神所感动,走上战场,打赢了战争,找回了老妈妈托付他们寻找的儿子的遗物,也演绎了浪漫绝美的爱情。
当他们回到现在的俄罗斯,面对街头玩世不恭戏谑历史的年轻人,一个没有结尾的街头对峙的镜头说明了一切,以超凡的想象力和亲历的方式教育了当下的俄罗斯年轻人,历史不能忘记,战争是为了和平,为国牺牲的战士要尊重,今天的幸福生活,要珍惜。
应该算是俄罗斯的主旋律电影,但是应该会有超凡的票房以及影响力,值得我们学习。
值得走进电影院。
早上,匆忙地收拾完出差用的行李,打车直奔博纳优唐看这部“毛片”,排次不多,整个朝阳区就这一家影院放,一天三场。
在爱丽丝来临的这天,可能担心票房不好,影院将它丢到了昂贵的VIP厅,早场半价票50。
接近中午的这个第一场,观众竟只有我和另一个姑娘。
说回这部有着破译名却让人无比惊喜的电影。
“告诉你,在21世纪的莫斯科,人们刺着万字纹身,行纳粹礼,高呼希特勒万岁。
”电影中的彼得堡小伙,穿越到1942年的8月后,向关在德军牢狱奄奄一息的红军战士讲到。
虽然他本意是想借此挖苦自己那个光头党同伴。
但在60多年前的此情此景,这绝对是一句欠扁的话。
果然,红军小战士压倒了自己的后代,一顿狂揍。
经历了、成长了、觉悟了的光头党拉开两人后,连忙安慰小战士:“21世纪的莫斯科,绝没人高呼希特勒万岁。
”身体即将陨灭,以爱国主义理想支撑最后一丝气力的心灵岂能被落井下石。
最终,小战士歌唱着哥萨克骑兵和布琼尼,英勇就义。
这样的煽情细节,合理地遍布整个影片的叙事结构中,每每通过各种矛盾将观众情绪累积到一定量时,爆发出来。
入戏地替英雄扼腕、替豪迈落泪、替现实鸣冤……这样的动人细节还出现在总攻前的阵地歌唱、侦查上尉肉搏前的一句“我们真赢了吗?
什么时候?
”他们真会发疯了地相信“未来人”的鬼话?
还不如说这样的预言,是他们战斗的信念所在。
虽然信念的另一头,是斯大林和契卡的魔爪,是比前线还摧残身心的西伯利亚,是让共产主义信念幻灭的古拉格群岛。
电影的主角是当代俄罗斯一群没心没肺的青年,整日游荡在涅瓦河畔。
影片开头,贩卖卫国战争徽章后的他们,开着越野车,徜徉过圣彼得堡几乎所有的伟大地标——艾尔米塔日、海军博物馆、旧俄海军大厦、滴血教堂、伊萨教堂、金狮桥——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欲望的场所,和任何伟大历史并无关系。
其中的光头党,更是相信“当年希特勒应该跟斯大林联合打美国的。
”历史的讽刺曾在当代俄罗斯电影中多次体现。
巴拉巴诺夫最出色的作品《兄弟2》中,弟弟去黑市买军火,看不惯仓库外的光头党:“我爷爷在那场战争中牺牲了。
”光头党不以为然:“那是过去的事,向你爷爷致敬。
”穿越后,他们在二战时的前线营地,遇上了军官。
军官问:“你们是哪人?
”“圣彼得堡”“什么?
那是?
”小伙们意识到自己的失口,他们只愿告诉红军那个灿烂的未来,电视机、莫斯科摩天大楼、宇航和太空;不愿告诉他们那个瓦解的苏维埃。
或许,关于那个瓦解的帝国,在小伙眼里,并不那么可悲。
至少,现在他们很自由,而穿越过去的彼时彼地,不远处的波罗的海三国都和这个帝国无关呢。
这部影片,更让人发现,穿越题材并不只能供人哈哈大笑,还可以在一把鼻涕一把泪中,不动声色地完成说教任务。
苏联时期曾有着非常出色的宣传片传统,至今供应着电影创作以巨大的养分。
即便这种蒙太奇传统只在于技术意义,于今时今日,对叙事无益。
但这个片子还是照着好莱坞套路以及被这个套路滋养出的大众审美,成为今日俄罗斯对青少年一部成功的好看的教育片。
这不,好不容易游回21世纪,觉悟了的光头党拿起石头,忍着疼痛,开始剐拭那个曾自认为光荣如深觉可耻的万字符。
影片结束于盗墓小伙们回到圣彼得堡后的喀山教堂前,吉普车停在了另一伙光头党面前。
一场新的“解放”战争等待着他们?
————————————————————————想起几个月前,在夜里的红场见到的三个小伙。
走到我面前的他们,突然停步,行纳粹礼,然后踏着正步离去。
我曾想,要是在小巷子碰到他们,恐怕我将体无完肤。
也希望,他们能看到这部商业片,并有所想。
-战争什么时候结束?
-45年5月9日 战争中的人们是不知道战争的结局的,但我们知道。
当我们带着已知的答案再去重读那段历史,以现代人的眼光,带着全知全能的仿佛造物主才有的局外人的视角来居高临下的审视那场浩劫时,我们依然不可能体会到那种切肤的痛楚,无助,还有迷茫,因为我们是局外人…… 一个个故事铺陈在我们面前,无论它多么悲惨,我们总能读下去,因为我们知道结局:坏人死了,好人胜了,世界因而和平。
因为我们知道这样一个美好的结局在片尾等着我们…… 但是,战争中的人们知道结局么!?
当然不会,所以才有了那样的问答。
那么他们以什么样信念支撑着战斗、生活、相爱啊?!
无从知晓(过于政治而非人性的问题在此不作讨论) 不是无法想象,而是我也无法给出准确答案,我可以罗列很多可能的选项,但是仿佛都不准确……为国家?
为民族?
为爱人?
为亲人?
为战友……仿佛都不是,又仿佛全都是。
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着,一代又一代,人们说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一场接一场战争上演。
历史无法走出这个怪圈,即使有前车,仍然会有后辄,而且不止一个。
究其缘由,皆起于人类自身的弱点:贪婪!
这是人类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东西,所谓的弱肉强食,被美妙的冠以丛林法则的名号,于是合法化了,冠冕堂皇了,再也没有了心理负担。
战争无法避免,对战争的遗忘同样也无法避免,甚至受害者的子孙回去崇拜当年的凶手,崇拜那个杀了祖爷爷,侮辱了祖奶奶的罪犯。
理由有很多:军装很帅、造型很酷、理论很煽动……甚至:他们现在拍的电影很好看、服装很时髦、明星很多……我已厌倦了用数典忘祖形容这些人,惟愿早日成熟…… 当下一场战争来临,共赴国殇!
刚看到这个影片的名字以为是一部恐怖片,没想到是一部穿越的战争片,而且还是中文配音的。
穿越在目前的网络小说比较热门的题材却没有这部电影穿越的有深度。
一般的穿越题材都是小人物穿越到过去而改写历史的进程或变成大人物,而本片按照现今的标准而论是失败的穿越,没有得到现实的好处,历史没有被修改,美人被炸死,小人物还是小人物,除了一个烟盒外没带回来什么有价值的物品。
只不过心灵经过洗礼而有所改变。
这是部反战片,对现今在俄国兴起的新纳粹党是个反讽,对于没有经历战争的一代人对于战争还有某些浪漫的想法,而真正的战争是残酷的,值得一提的是当前苏联的士兵以正义的姿态冲锋杀敌时高喊乌拉为斯大而战时,我不禁想到这些鲜活的生命为了维护这样一个暴君而流血牺牲与对方阵地的那些德国兵没有本质的区别。
战争没有胜者。
这一阵儿看了几部有特色的反战片《兄弟》《大兵小将》在这里推荐一下.
波兰电影《沃伦》和俄罗斯电影《我们来自未来》,放在一起看有好处。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西部有一块领土,原来都是俄罗斯沙皇统治,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与波兰战争,波兰把这块地方抢过去了,有20万平方公里。
这块地方住着乌克兰人和波兰人。
二战,德国入侵波兰,苏联也趁机入侵,把这块地方抢回去了,其中就包括一个叫沃伦的地方。
一些文章常说的德国和苏联夹击波兰,实际苏联不过是拿回了1920年被波兰占领的土地。
沃伦这里的乌克兰人和波兰人,无力抗拒强大的德国人和苏联人,但是互相打来打去,以及配合德国欺负犹太人,还是有两手。
于是有了波兰人受害的沃伦惨案。
《我们来自未来》和2,讲的是两个仇视俄国人的西部乌克兰人,经历了时空穿越,发现他们与俄罗斯人曾经并肩战斗,抗击德国入侵。
回到现实后,改变了对历史的看法。
想了解乌克兰与波兰、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看这两个电影,会快一些。
真的很低级,从那个五毛特效的墓穴就能看出,穿越手段和战争唤醒爱国的主题也太simple了,虽然怂属性洗干净了,但一号主角和剪发主角渣属性没有洗白,反而光头主角矮子中充高人塑造得还行,最后国语版真的让我重温了15年前的看片岁月。总之跟看动画片感觉差不多,两星不送。
08年下的片儿。。。藏了快3年都有字幕版了才看,55分
俄罗斯人也穿越了!
如何修正这部电影的名字?《我们来自未来》才是他该有的名字,苏联版的阿甘正传,才不是什么穿越电影,这是信仰的力量,雄狮已归,北极熊何时酒醒。
那个女卫生员真好看,俄罗斯美女啊
科幻悬疑多多少少算是有一点,但影片主体都发生在前苏联时代,所以苏联电影的影子随处可见,且不知俄罗斯电影这么多年来始终都是如此还是怎么回事,反正列宁斯大林时代的气息是少不了的,就算如此想做科幻色彩的电影都还是红色笼罩,也许俄罗斯人的骨子里就透着过去的影子,至少在这部片里看不到现在。
现在的小年轻太不像话,应该受受教育,咳咳
在北电的大放看得,其说还挺搞笑的,而且男演员很帅!
有理想追求的穿越片。可惜中国没法照搬。“我们真的胜利了吗?”“真的,1945年,在柏林。”换成中国:“1945年,在湖南芷江”……太坑了……“1945年,在美国密苏里号”……更坑了……
这...
我预计的五星电影,从头到尾把我摧残了
其实挺粗糙的,挺多小细节没做好,大白天一转镜就变成了晚上(角色还保持同一个姿势),人物情绪变化太快,爱情线、殿后牺牲的几场煽情戏也没打动我。
很早前看过的,昨天无意中又看到想起来。看过的为数不多的穿越
叙事无结构,情节突兀不连贯,穿越得毫无道理,且一无所获。
创意和剧情还行,制作比较粗糙
创意还是很不错的,四个年轻人穿越到二战,经历了腥风血雨,从而成长,就是战争场面比较弱。
影片立意很高,切入的角度特别,赞一下!不过很多情节脱离实际,而且表达方式也较粗糙,毁誉参半。
21世纪的俄罗斯人穿越回二战时的苏联,能做什么?局部战场上就是个炮灰!但每个炮灰都是充满革命浪漫情怀的人,如同新中国创建初期的憧憬新生活的民众,而不是现在工业流水线上的迷茫一代。
波澜不惊的一个穿越故事,故事完了,就完了,木意思。
还不错,也是对光头党的一个嘲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