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说,不要给它起名字,起了名字就有感情了。
我看了看身边熟睡的贝贝,看着它的小肚子因为均匀的呼吸一起一伏……好像真的是这样哦:)我们为什么要把生命分为这么多种呢?
我们只要用一颗善良的心去疼爱它们就好了。
给它起一个名字,它不一定就是你的,可是你就可以去爱它了。
去爱另一个生命,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么:)感动的几个细节:1、当毛怪以为阿布被当成垃圾粉碎了的时候;2、当毛怪给其他的怪物示范吓人的时候,阿布看到了她的大猫咪厉害的样子,很害怕的躲毛怪,毛怪觉得很难过的时候;3、当毛怪在喜马拉雅听说那里也有孩子,知道自己还可以回到怪物公司,不顾一切的选择回去救阿布的时候。
……还有很多很搞笑或感人的细节了,很值得一看的卡通片。
一,月亮城我乘坐在开往月亮城的列车上,时间是早上6点50分,这并非我第一次去往月亮城,但每次前往月亮城都好似一次全新的体验与冒险。
开往月亮城的列车永远不会打出时刻表,永远不知道是哪个站台,甚至在登上列车之前,你永远不会知道这班列车是否开往月亮城,唯有你在对的时间对的站台登上一班对的列车,在某个时刻,你会有确知的感觉,这是对的时间,这是对的站台,我即将前往的是对的目的地,我的月亮城。
此时此刻,我即有这种感觉,列车穿过一段迷雾,一切都变得不真实起来,窗外铁轨旁电线杆上的寒鸦站成一排奇怪的盯着车内,还有一些他们的同类盘旋在远处的麦田上空。
尽管列车开的很慢,我却感觉时间过的飞快,我始终看不清他们的面貌,只听到从他们喉头发出的嘈杂声。
雾色愈来愈浓,天光愈来愈深,当一切好像凝结住的时候,列车戛然而至,一座耀着光芒的城即出现在眼前。
我又重新来到这座城,在最深的夜闪耀最亮的光,是否因为这样,来到这里的人才会永远这样心怀神往而不知所措,妄自徘徊又不知何往。
今次我并不知道为何会踏上这班列车,在别人的明媚早晨,我却踏上这样一班开往夜的车,其实月亮城并不总是黑夜,只是城里从来没有人知道方向,也没有人在意时间,有时城里不知缘由的会突然热闹起来,簇拥着的人群,喧嚣的啤酒杯,好像这里的人永远在欢饮达旦,有时不经意的时刻回头却又发现只剩下空空的街道和路边淋到雨湿溚溚的几只拥在一起的猫,好像从来并不曾有人经过过。
但你确知,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那些还在氤氲中飘摇的酒吧招牌,空气中淡淡的味道,街道青石板模糊的足迹,还有摇曳的烛光,一切都那么熟悉,却又好像隔着记忆的重山万水,而头顶的月亮,是这座城的永恒。
“你来了。
”背后突然有人说道。
是个少年,一顶毡帽下的眼睛亮闪闪,披着湿漉漉的雨披,沾着露水的鞋子上还有新鲜的泥土,看样子是走了不少的路。
“跟我来,它要来了”,少年急匆匆说道。
“谁?
”“你还是什么都不记得吗?
”少年着急道,不由分说把我拉进旁边一间小酒馆。
酒馆内的热闹气氛突然安静下来,似乎每个人都注意到了我们的到来,酒保盯着少年“又来了吗?
”少年不做声。
显然此时此刻酒保的音量已经足以让这个小酒馆的每个人听得清清楚楚了,一片嘈杂。
与此同时,外面的街上从远处传来不知名的声响,门扇啪啪作响,似远又非近,似风又似雨,夹杂着金石铿锵,伴随着草木花香。
随即,路人疾呼,猫狗惊扰,酒馆内的人面色凝重,不发一语,酒保又检查了一遍门窗,啪的一声索性关掉了电灯。
外面街上瞬时安静了下来,有东西来了。
突然背后的酒馆内门啪的打开,一个身影闪现,浑身蓝毛,犄角外露,青面獠牙,甚是可怖,猛的抓起其中一人,剖开他的胸膛,将那人的心脏一口吞掉,又在一片黑暗中审视着屋内的每个人,跟我目光相接时,竟然发出一声嘶鸣,又一阵呼啸而去,我胸口莫名其妙一闷,继而失去了意识。
二,蓝色怪兽“它是谁?
”不知过了多久,我睁眼问道旁边那少年。
“一头蓝色的怪兽。
”少年说。
“我当然知道那并不是一只绿毛水怪,我现在在哪?
”我不满这回答又问道。
“月亮城墙。
”少年答道。
这时才发现周围一片诡异的气氛,脚下石阶上的青苔已经枯萎,城门处散落一地的蓝色毛发。
“它从哪里来?
”我继续问道。
“没有人知道,”少年说。
“它来时倏忽而至,它走时无人觉察。
我只知道它藏在门里,能通过世界上任意一扇门到达世界任意一个角落,只要你为它留一扇门。
它会跟人开玩笑,如果那称得上玩笑的话。
”“什么玩笑?
”我不明白。
“它来时常常捉弄一对恋人,赠与一人时间,这时间却是从另一人身上褫夺的。
一人虚添了寿数而另一人却减少了同样寿数,欢笑变成苦涩,生未能同生,死也不能同死,只能在余生苦恼。
更可怕的是,它偷走那年轻者的记忆,他若是变心再爱上别人,它就抓出他的心生生吞下。
”我胸口猛的的感觉一空。
“跟我来吧,”少年向我示意“我们去看看月亮城墙。
城里捕兽队的人也要来了。
”此时看城下狭窄的街道已经又恢复热闹,晕黄的灯光重新点缀着街道,衬托着一片柔美的夜色,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城外的海面也恢复了平静,再现粼粼波光。
也难怪呢,对于一座城来说,一个人的哀喜实在是每天太多的常见。
个人的内海哪怕掀起滔天巨浪,近在咫尺,这座城并不能感受那份地动山摇。
这时我突然发现海边的礁石上有个身影似乎很熟悉,我跟少年爬下城墙,走近那个身影。
四周散落着一撮撮蓝色的毛发,原来是她?
怎么会是她?
此时她的面庞仍然光洁如旧,还是熟悉的味道,可是却又有点不同,面前的她又似乎完全陌生,眼睛里却没有了熟悉的光泽,她,已经是完全不认识我的一个小女孩。
三,是她?
我的记忆渐渐清晰,那条石板街道我们不知来回经过多少次,雨后氤氲的湿气下那只我们喂过的猫还在那里打盹,还有那个小酒馆,我们在那里一同经历过多少男女,数过多少酒杯。
她偶然的消失不见,让我失魂落魄,我的心脏好似被一根绳牵着,绳的那一头,是她的一颦一笑。
一切都回来了,我完全想起她了。
可是后来,后来又是因为什么她离开我来到这里?
我还没想清楚。
是什么时候,我们慢慢疏远,争吵越来越多,感觉越来越累,背负太重了,压得简直望不到远方的海面。
“城外陆地那么大,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美妙的歌声,美妙的人儿,为什么要这么执着于这些丑陋的地方呢?
我想拉起你的手,奔向不可知的未来,找到可以点亮我生命的灯,成全一个全新的自我。
”那女孩并不动容。
“别过来,我不能走。
”她答道。
我颓然坐下,这些并不美好的回忆也涌了上来。
嘴里有什么东西掉了出来,捡起来竟是几颗牙,海面上倒映出我的模样,满面皱纹,发苍苍,视茫茫,我在快速的老去,不一会连呼吸也变得困难,心脏感觉也迅速衰竭下来,身上也开始长出蓝色的毛发。
我并不怕这样死去,就算中了那可恶的诅咒玩笑。
我知道她并不是那只怪兽,如果以我的黑发能换回的她的快乐,我情愿换做一身蓝色放逐自我在这片赎罪之地。
黑夜将至,我将不再认识自己,也不愿再让别人认识我,我会做一头放逐在世界另一头的蓝色怪兽。
突然身上一痛,是把钢叉,远处影影绰绰,捕兽队来了,是来杀掉我这只怪兽的吧。
那女孩的眼中闪现出不一样的颜色,艰难的向我走来,每靠近一步我便退掉一丝蓝色多了一分力量,那女孩却多了一片蓝色,我的意识开始沉顿,肌肉开始充盈,记忆又模糊起来。
那女孩越来越高大,渐渐狰狞,她浑身长满了蓝色,用利爪剖开胸膛,抓出一颗血淋淋的心,又剖开我的胸膛,一把塞了进去。
捕兽队赶到了,“杀掉这只怪兽!
”数只长矛齐发,她猛地挡在我前面,那长矛轻而易举的穿过了她的胸膛。
她落入海中,我只能紧紧握住她的手。
她的脸慢慢模糊,被一层浅蓝色的绒毛渐渐覆盖,那些绒毛令人心碎的越长越快越长越长。
我拼命想把那层绒毛拨下去,但那可怕的蓝色生长的速度太快了,她越来越模糊,我已顾不上那层绒毛,我开始不认识她,我开始想不起以往的过去。
天啊,不要让她走!
不要夺走我的记忆!
这是我仅有的了!
她从我手中一点一点脱离,徒劳的空抓了几把,她消失在一片黑暗的水中,而我,再也回想不起她的模样。
水面再没有一丝波纹,那少年走了过来。
“这是什么地方?
”我问道。
“这片海以后叫做勿返海,这座城你以后不会再来了。
”“为什么?
”“那颗心原本就是你的,只因为你忘掉了她,她便将你的心吞下,让你成为空空一副躯壳。
她为什么最后要还给你,我也不懂,可能你已经不属于这里,要去下一座城了吧。
这也算是物归原主吧”“你在说什么?
”“我说什么不重要,你该走了。
”少年指向远处,金色的桅杆在月光下闪耀着光洁,白色的风帆已经张满,船首的破浪女神发稍也披着皎洁的月色。
“你到底是谁?
”“看看镜子吧。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头怪兽。
”四,翌日早晨起来,我好像做了个很累的梦,但又怎么也想不起来剧情。
胸口有点痛,仔细看看有道隐隐约约的疤痕。
算了,上班要紧。
登上每天都要乘坐的列车,看看方向,是的,终点站月亮城方向没有错。
坐在我对面的是个少年,一顶毡帽下的眼睛亮闪闪的看着我,披着湿漉漉的雨披,沾着露水的鞋子上还有新鲜的泥土。
“下一站,勿返海。
”电子报站声响到。
门口一个女孩感觉莫名的熟悉,我突然想拉起她的手,奔向不可知的未来,找到可以点亮我生命的灯,成全一个全新的自我。
可是最后我只说了一句"你好"然后看她走出地铁车厢。
相较于迪士尼的经典故事情节,皮克斯的立意往往更胜一筹。
孩子的尖叫可以创造电力,黑心资本家被资本异化,不择手段让公司存在下去,但热心优秀员工力排众议,坚持人文关怀,敢于挑战权威,最终打败资本家,用笑声发电,达到圆满。
儿童电影是“戴着镣铐跳舞”,在结局必定大圆满的情况下能有如此深刻的立意,这也许就是皮克斯除了过硬技术之外的最大过人之处。
就在今年的七夕情人节,我们刚刚一起看了《怪兽大学》。
那是中央大街上的一家店,因为money的缺乏,我们毅然决然的选择看了小剧场的不可选择的电影,这就算是我和大眼仔&猫咪的缘分吧。
其实看完了,并不觉得有多动人,只是记住了那些怪兽的可爱。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牙齿多了、头发长了、随着时间的滴答滴答年轮增长了的原因,隔一段时间我就尤其想看动画电影。
像《卑鄙的我》、《飞屋环游记》都是我爱的。
越来越觉得带着坏坏的气氛、真诚的温情和不间断的搞笑成了我的心头爱。
《怪兽电力公司》无疑满足了以上的所有。
那个梳着羊角辫儿的“bong”总是爱叫长毛怪“猫咪”,而业绩总是第一的猫咪也给小不点儿起了个名字“阿布”。
“你不能给她起名字,起了名字就有感情了”,这话是多么不想承认的温暖啊!
我想说,天真的力量是无限大的,那些有着旧时光印记的东西、有着会嘟嘴会大哭大喊的孩子的东西都让我的心像夏日里的甜筒一样,哗啦啦的融化。
我们身边不就有着像猫咪一样的人么。
他们总是伴着并不友善的嘴脸吓唬人,但却对朋友关爱有加;他们并不一定有一张好看到无法理解的面孔但却不吝惜自己的微笑;他们总是做些让你不喜欢的事,但却做你最喜欢的人;他们不想突破自己的防线去接受你去放下自己的防备,但却给你起了好笑又好听的名字。
片子里的笑点、哭点随处可见,绝对是一部让人笑到喷饭的好动画!
还有那副阿布的画一定会温暖到你。
可是最后为什么都没有让我再看一眼那个“羊角辫儿”呢?!
或许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格调,温情却不煽情;幽默却不调侃。
期待迪士尼的下一部经典!
在看了3遍《怪兽电力公司》之后,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审美能力是否已经丧失。
因为我看出了不少纰漏之处,却依然能够舒怀地在电视机前天真地笑,毫不厌倦。
是因为太好看了?
我静静的看着一个孩子给他们带来的“灾难”,认真地看每一个细节。
阿布头上可爱的两截头发。
Mike身上毛茸茸的毛发。
猫咪初次见到Mike时的恐惧。
阿布见到Mike的尖牙利齿时的惊吓。
阿布与Mike躲猫猫的地方。
Mike为救阿布穿越的每一道门。
阿布的粗糙的怪兽服。
阿布想要拿到的独眼公仔。
阿布咯咯的天真笑声。
Mike的低沉笑声。
难以忘怀的是最后一幕。
独眼仔带着蒙着眼睛的Mike去看一个惊喜——那道支离破碎的门,那道通往阿布的世界的门。
Mike穿越那道门时,传来阿布一如既往的明朗笑声,他亦咧开他的大嘴笑了。
那种感觉。
那种感觉,就像:只要有你,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不重要。
Mike说,不要给它起名字,起了名字就有感情了。
他说,go,go to grow up。
他说,笑的能量比喊叫大十倍。
是么?
麦克·苏利文先生,我多么希望有一天你也出现在我面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ed0ae010088o2.html
如果是英文配音,我想会更棒。
但我听的是中文配音,来自CCTV的版本。
毛怪只有唯一一个狰狞的表情,而小女孩,长得很中国。
当毛怪紧紧握着阿布那扇门的碎片,张开手心,我开始忍不住落泪。
心里想:原来我还是这样爱着迪斯尼动画。
简直令我疯狂。
让ugly的怪物们变得和蔼可亲,处处充满好莱坞的幽默与温情炮弹,而我想说,我依然愿意被再次击中,再多看一遍,我也愿意。
阿布。
猫咪!
老实说起来,以2022年的眼光来看,《怪兽电力公司》这样的子供倾向非常强烈的动画电影已经不占什么市场份额了。
大家更容易接受的是立意更为深远的故事,里面要有英雄、友谊、家庭或者爱情。
要有不逊其他类型片的卡斯和调度,以及铺天盖地的宣发。
但在皮克斯这家负责制造欢笑的工厂里,单是那些灵光一现的幻想就足够制造让孩子们快乐长大的电力了。
在怪兽的世界,有一家最大的电力公司,依靠吓唬甜睡的宝宝,取得孩子的惊叫声做成发电的能量。
如此天马行空堪称荒诞的剧情设计,让观众们在惊叹皮克斯一丝不苟的精美制作的同时,不得不感慨皮克斯动画剧情一如既往的匠心独运。
经典的力量还是无穷的。
这样说虽然夸张了点,但是片子里宏大华丽的想象,煽情与幽默的巧妙搭配,故事情节奇妙的起承转合,悬念迭起,让观众得到了比想象中多的惊奇和快乐。
毫无疑问的北美动画第一梯队神片,这种质量才当得起 00 年代 Pixar 王朝的开创作品。
以二十多年前的视角,本片是玩具总动员之后计算机动画技术的新巅峰,在毛发质地和皮肤纹理等细节上已经达到了旧动画无法想象,电脑游戏也经过很多年才能达到的高度;很想知道当时从手绘动画业入行的从业者面对这种创作是什么心情。
而且,这一部因为科技元素格外多,也格外能感受到前迪士尼时代的 Pixar 的科技公司血统;如果仔细观察怪物世界的电子物件和建筑设计理念,你也会发现非常多的 00 和 10 年代的苹果产品的影子,比如极简物理按钮,外壳引入基本几何元素,去棱角和轻薄化,这样的时刻让人格外同意:不管人格上多么招人厌恶,乔布斯在审美上的确领先世界十五年。
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很好笑,我都记不得上一次因为一部英语动画能哈哈大笑是什么时候了,早期 Pixar 团队的创意真好比拧开的水龙头。
虽说是瑕不掩瑜,但从成人的视角来看,这部电影的问题就是那些更老套的好莱坞儿童作品桥段:比如 Mike 和 James 作为双主角一定要有一次冲突,要因此分开,又要其中一方想清楚回来拯救另一方;比如 Boo 的门已经粉碎了,但给孩子的作品不能有一个缺憾结局,所以 Mike 又补好了门让 James 和 Boo 可以再见(这个缺憾在十几年后,由同一导演在少年向的《Inside Out》里补上了:童年想象的朋友最终会离开)。
但抛开那些更传统的和更倾向特定市场的部分,剧情仍然不是没有惊喜,“儿童害怕怪物,怪物也害怕儿童”,大半部的核心冲突是这样的莫比乌斯环状设定,其实代表了面向成人观众的隐藏表达;而当你知道怪物世界的儿童观其实建立在谎言之上时,再回看上班沾了一只童袜就带来防疫部队全体出动,大呼小叫,防护服加警报,生产生活全部中止的反应,很难不想到三年大防疫运动的无数荒诞时刻。
而更妙的是对当代流行文化的揶揄,片头老板说现在的小孩见惯了刺激,越来越吓不动了,片尾 James 便把部分业务改成了脱口秀,熟不熟悉?
在能黑色的地方,作者也给出了黑色解读的空间,比如 James 和 Randall,平常只是面和心不和的同事——我是真没想到,办公室斗争竟然能在片尾上升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反派要给正派下重手是正常的,但 James 把 Randall 扔进门之后立即下死手毁门,谁不惊呆了,这要是在当代中国拍,主角手狠到可能杀人的程度,别说动画电影了,真人片难道能过审吗?
另外让人感到亲切的是片中大量出现的日本元素,首先是“门”作为连通不同世界的元素这个设定,在日本传说和当代幻想题材里都不少见,新海诚这几年不也玩了很多?
而门出现在壁橱里,让我简直愿意相信这是对哆啦A梦的致敬。
然后是显著的日本符号:例如横拉门的富士山儿童房,还有需要预约的高级寿司餐厅。
餐厅这一节尤其令人容易多想:人类寿司店的板前师傅有时候切的是章鱼,怪物寿司店的板前师傅恰好就是章鱼怪,那他的六只手上的到切的是什么呢?
不太显著的符号也有,比如工厂里那些门的运行轨道,速度分三档,这也非常类似轨道交通速度分档成为惯例的日本铁路交通。
围绕门轨道的动作戏是本片最后一个高潮,这里其实非常加分,因为我们能看到智斗设计,James 和 Randall 利用门的速度,高差以及空间跳跃特性随机应变,更动脑的那一方取得了胜利,随后面对老板的偷梁换柱取证也是一样——我个人觉得是很高级的收尾方式,因为很多动画作者的傲慢就在于认定了动画观众配不上智斗,用大力出奇迹的动作戏飞天遁地就行了:本该是侦探戏的名侦探柯南剧场版近年来不就是这个德行吗?
这么一对比,《怪兽电力公司》的最好夸法,不如说是:源于日本,超越日本。
梗概:一家靠收集小孩的尖叫声可以产生电力的公司,但同时怪兽们也十分恐惧人类世界和小孩。
大眼仔和毛怪是一对明星搭档,在公司排名第一,但机缘巧合,毛怪将人类小孩带到怪兽世界,两人对小孩的了解加深渐渐喜爱上了小孩。
由于同事蓝道的嫉妒和公司面临的困境,两人卷入由公司董事长和蓝道的阴谋。
1,有时候,笑声比尖叫声带来的力量更大2,不要对自己害怕的事情坚决抵制,至少了解一下,因为你对陌生事物的恐惧只是来自他人的刻板印象不是你自己的主观感受,去尝试,去体验。
3,想要一个毛茸茸的大毛怪,他的毛发好柔顺,尤其是被风吹倒的时候哈哈哈哈。
一部欢乐的电影
3.5+,俄罗斯大师片,痛苦与破败的想象。
7.3 还真是大师式电影,摄影美轮美奂,文本语焉不详,缺乏讲故事的激情让观众难以进一步接近人物。
萧条冷冽的公路片 父女 母亲的骨灰 松散的叙事与冷静克制的长镜头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影片像是一个摄影集
昏昏欲睡,场景萧瑟,和寒冷潮湿的、无处投放的情感。故事性实在是没有,运镜手法也有点复古,所以会有点晕,睡了半小时……
BJIFF 女儿很美,对俄罗斯又多了点了解
电影是好的,但不能在蹦完迪的第二天看。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BIFF14。感觉导演在安哲、塔可夫斯基和特吕弗里腌了七天七夜。虽然只呈现了一种凝滞的状态,但胜在动作完整情绪饱满,还是很好看的。
#北影节2#保利天安门中间的座位都有按摩垫哟,我以后tmd遇一次投诉一次哟,你们电影市场什么时候能管管事😊此外这电影的配乐真的很盯,前面盯得我困死,颈椎难受死,我以后一定会让每个强制按摩垫影院和我一起难受
终究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过于平缓意识流虽充斥氛围意境但故事性缺失的片子,虽然vanlife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毕竟看无依之地的时候我也睡着了!
胶片的质感太美了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余味很足的慢电影。调度稍许机械和刻板,一些灵光闪现的瞬间还是证明了作者的潜力。母题像苏联刚刚解体之后的,模仿痕迹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不闷,也想不到什么豆瓣缩写,叙事也没什么毛病,挺好的。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