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木隆一的《振荡器》(2003)和平野胜之的《监督失格》(2011)里,女性自省(醒)“自我の目覚め”和公路题材以一种富有惊人魅力、柔弱与粗野并蓄的力量结合在了一起。
即使前者为小说改编的剧情片,后者是由大量即兴对谈剪辑而成的纪录片,两位主角所展现出的气质与状态跨越虚实的分界,呈现出交错重叠的故事与生活脉络。
两部影片以孤男寡女踏上旅程为线索,籍由公路这一非日常的景观提供了一个架空于现实生活的边际空间(liminal space),从而展现寺岛忍和林由美香两位主角在性、爱以及生与死之间徘徊游移又无法耽于稳定的状态。
影片呈现出的三十代女性气质中尤为鲜明的矛盾特质——迷茫和决绝——似乎正与文德斯的公路电影《爱丽丝城市漫游》里男主人公的颓然和迷离隔岸相望。
不同之处在于,广木隆一和平野胜之这两位粉片导演挖掘出了(又或者说是有幸捕捉了)两位女主人公在特殊环境中得以释放的细腻情绪,她们更为恳切、直白,更具灵性和勇气。
然而这些克制的情绪带有有强烈的内向性,由此她们对外保持着神秘与不可解的特质,这样非显性的力量使得她们在大荧幕内外皆由男性主导的场域之内焕发出特殊的光彩。
寺岛忍塑造的角色带有一种异质的主动性,她自发登上素未谋面的大森南朋饰演的卡车司机的车,甚至最终要求短暂地成为卡车的驾驶者,完成了对于寄托了性欲、好奇以及依赖的男性对象自追随、征服直至取代的一系列状态。
大森南朋第一次出场时,作为寺岛忍第一视角的镜头首先停留在他的套鞋上,之后继续向上扫视。
紧接着切入幕间词“看起来像渔夫,但是,感觉很可口”。
寺岛忍随后坦白道“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真的被你的靴子吸引住了”。
而对于大森南朋轻轻触碰臀部的挑逗,画面色彩在一瞬间由tungsten到daylight的转换暗示着这一幕是寺岛忍的主观的体感。
欲望被轻巧地带出,从而引出“我必须去找他,我必须去满足我的欲望”的坦白。
性欲的释放驱使寺岛忍向大森南朋倾吐自己的濒临失控情绪,这种主动的倾吐是突击式的、不可预测的——它几乎一直处于某种极端并且随时存在被全盘否定的可能。
也正是如此,影片捕捉了寺岛忍介于自我放逐和自我修复之间的奇妙瞬间。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酗酒带来的睡眠或是呕吐、心理危机带来的耳鸣还是对于性的直白索求,一切脱胎于身体的官能(visceral)体验,都最终化作寺岛忍在性与死之间徘徊不定的状态——她在渴求与排斥性爱之间游移不定,而耳鸣带来的眩晕(濒死)往往与性爱一同降临。
在影片头尾两次出现的便利店的玻璃上贴着白色情人节的宣传海报,然而全片避谈罗曼蒂克,最终展现出的是一种成熟却又疲倦的情感质地。
影片的最后,二人回到最初相遇的便利店,无言诀别,寺岛忍又一次走到酒类货架前。
自始至终,观众都无法与寺岛忍建立真正的联系——一切行为都在动机不明的状态下发生,而一切已发生的似乎都像是没有发生。
不存在脱胎换骨的女人或是救世主一般的男人,起点即是终点,这是《振荡器》的魅力所在。
影片《振荡器》点出“あたしは行きたい、あたしは生きたい”,将“出走”和“活下去”化作对等的符号。
而这两个元素在《监督失格》里跨越近十年才最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结合。
彼时已经结婚的AV导演平野胜之与女友AV女优林由美香决心一同骑行到日本最北端。
由美香清楚这段异常艰苦的公路骑行是重新赋予自己在AV影像中被加以矫饰的身体以真实、纯粹的机会。
这几乎可以理解为一场由美香与影像记录的肉搏——在极端环境之中不加掩饰的身心 vs 不论如何都带有目的性的镜头。
这同时也是由美香在爱与性之间溯游巡回却始终无法得到稳定的侧写。
十多年后的再次相遇,已经略显拘谨的平野迎来的却是由美香的离世:原本说好要一起庆祝生日结果杳无音信,三天后平野胜之终于打开林由美香独居寓所的门,走廊尽头的黑色房间里躺着由美香,摄像机在混乱中被丢在玄关的地上,记下了所有人骤然被丢进不可置信的巨大疑惑中的场面;这一瞬间的由美香是不可知的,她甚至没有出现在镜头中,她的存在(presence)却无比强烈和真实,这巨大的力量下影像与记录终于不再扭曲或是偏离。
二十多岁毅然选择追随平野一同出走沿着公路北上的由美香并没有活下去,而是在三十五岁时骤然离世。
这一特殊的、极具压迫感的结局以死亡的方式近乎强迫地完成了类似于寺岛忍在《振荡器》中所达到的征服——这个在旅程与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平野被彻底地征服了,在影片最后略显做作的记录中,他痛哭、懊悔、自卑,终于在四十六岁那年接受了由美香在二十六岁时对他作出的“监督失格”的评价。
在这个略显怪异的桥段里,公路之旅以一种略显刻意的、无机的方式被平野胜之与由美香的逝世连接在一起,由美香在拼接而成的两段影像里突然迎来生死之间剧烈地转换,而现实几乎是毫不费力地便将那段倾注了无数汗水与希望的夏日公路之旅抛向了黑暗的尽头。
《振荡器》中,寺岛忍一个人在夜晚离开卡车,误入了祭典的现场。
面对成排燃烧的烛火,广木隆一的镜头几乎接过了寺岛忍的视角,直接对准绵延的烛火,镜头带有默观沉思的特质,展现出全片最具精神性(spirituality)的片段。
无独有偶,《监督失格》中,由美香二人偶遇全日本徒步旅行者的夏日篝火晚宴,相机直接将燃烧的篝火作为对象,背景里活动的组织者拿着扩音喇叭高喊道:“我们就像这火一样,顽强地燃烧着”。
若是发散开去讲,这几乎与《燃烧女子的肖像》(2019)中的篝火片段拥有相似的精神内核。
寺岛忍和林由美香就是两株幽冥野火,在公路上燃烧,在现实中却熄灭了。
一个日本片,叫VIBRATOR,而且还是英文直接音译的VIBRATOR。
很奇怪的名字吧?
情节和主角也都很奇怪。
但是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觉得很多人都可以从那个女一号身上看到自己。
她说:喝酒,它可以帮助我睡着。
她说:只要吐出来就好了,第二天早上,一切都会没事的。
她说:爱我吧,爱我吧,爱我吧,爱我。
有很长一段时间,以为喝酒可以让人忘了自己的存在,现在想想不过是在骗自己而已。
喜欢上某些人的原因,大概也和电影里面她爱上他的原因一样,男女之间果然也就是彼此寻求安慰罢了。
影片结局女主角回到相遇时的便利店,他开着车缓缓离去,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
她走出店的时候,还是拿了两瓶白酒,结账的时候表情一脸茫然。
就像vibrator,那段短暂而快乐的时光,不过是一时的刺激。
此刻——灵魂已不重要,人生开始软着陆。
你是我的暂时归宿,只想跟你上路,一切任你摆布。
独自清醒的时候又忍不住痛哭,痛楚,无助,你又走过来说:你的灵魂被我无码中出!
或许没有什么该或不该,无关爱与不爱,痛过的人自然会明白。
越想突出重围,越是身陷包围,泪水日渐憔悴,人情世故一堆,活得如此卑微!
为何泪水还未涌出就已崩溃,为何酒水还未满杯就已喝醉?
信念像一池清水,邪念像一滩淫水,幽情像一滴香水,时光像一江春水!
因为刚好想要有个人的时候有你来陪。
尽管我们都知道这一天过得有多水!
既然还未枯萎,何惧趟回浑水?
干嘛不来酒一杯?
看着身边的玫瑰,神色有点疲惫,感情如此凄悲,决定过于干脆,难道是——人生对你太绝对?
不对!
让我们告别白昼的灰,夜色将我们轻轻包围。
我觉得今夜你要出轨,出轨就出轨,衣带渐宽终不悔!
这个世界正如你想要的那么黑,而且越抹越黑!
或是放纵的美。
只怪夜太黑,没有力量往后退,只好勉强依偎,只要一个吻,像钻石般久美,一颗心,永远打不碎!
夜太黑,爱黑不黑;夜太黑,爱谁是谁。
耶!
耶太黑,甘愿被你黑,给我一条道,我就走到黑。
当结果是那么赤裸裸,其实不用再说什么。
-这是一个三十岁女人孤寂心灵的真实写照。
整个故事可以看成女主角心灵世界的一次自我斗争和调节。
女主角的踌躇和神经质,如同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化成了两股不同的人格撕扭在一起。
为表现这种心灵的暗战,影片多次采用默片的形式加以诠释和注解。
(漆黑的屏幕打出女主角的内心独白)广木隆一的电影总是让人想入非非,《振荡器》自然是暧昧始终。
其实影片“振荡器”的片名最为惊艳,它让观众不由自主地产生对“自慰器”的联想,而影片甚至还给了几处点到为止的暗示。
影片结尾,女主角对大卡车相视一笑开始了新生,刚好呼应片头她登上卡车的伊始。
在此很让观众怀疑她是否曾在现实中上了那辆大卡车。
也就是说,影片故意自我否定了“一夜情”的真实性。
这场似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短暂爱情旅程,颠簸和振动作为贯穿始终的见证。
本萌生于女主角胸口的手机铃声震动,继而才模拟成卡车发动机引擎的振动,才促成她与男主角不计前嫌的纯真爱恋。
她对爱情的无穷臆想,其实都是“振动”赐予的。
关于一个青年女性在生活遭遇瓶颈时刻作出的自省,或者说心路历程。
(身体力行?
)-《振荡器》广木隆一(最远离情色,最乐观唯美,最被认可的“健康”电影)2003年 第77届《电影旬报》评出的日本年度十大佳片!
女主角寺岛忍凭此片获得第16届东京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尖叫。
http://www.mtime.com/my/noname/blog/1570515/
女人在超市买酒因为她需要呕吐她遇见了开货车的男司机 她要摸他 她想跟他上路在没有温度的城市 当时那种气氛是惨绿色的 他总是一路上边开车边说自己的故事就象在说别人的故事那样淡然她就那么听着每个晚上货车都会停在路边 只剩下发动机的低鸣和他们之间的喘息她知道自己的内心出现了巨大的旋涡她无法控制自己除了呕吐之后的短暂平静可是她遇见了这个男人他知道她需要什么他们在后座在只能容下一个人的空间里制造了无数的温暖男人温柔地洗净女人的皮肤她哭了歇斯底里地最后她不再呕吐回到了那个超市和男人说再见
算上这部已经看过寺岛忍8部电影了。
虽然早年间导盲犬小Q已看过多遍,但却对寺岛忍没一点印象,这也不能怪谁,狗狗实在太耀眼。
真正让我一下子注意到寺岛忍的,是群戏《东京塔》,以及和炫目的泽尻英龙华配戏的《狼狈》。
尽管根本不是主要的那一个,可看着看着就会被这么一个不起眼甚至过于寻常的欧巴桑给吸引过去。
百思不得其解。
60届柏林影展那一年,低调又散发巨大魅力的38岁的寺岛忍荣膺影后,那年我们送去参展的片子是王全安的《团圆》和国师的三枪。
可!
是!
这部片子里31岁时的寺岛忍为什么这!
么!
美!!
清凉,冷冽,孤寂又风中飘摇。
电影里没对她做任何的交代,只有一个名字,叫“玲”。
电影改编自赤坂真理半自传体小说,单一场景的公路剧情伪情色片。
说是伪情色其实裸露镜头并不少,但丝毫不感觉色情。
对剧情不做评价,也无从评价,只对寺岛忍近乎独角戏的表演感12万分的兴趣,看她如同照镜子般的演绎孤独女子的疯狂和放纵,很是治愈。
这是麦小zi同学最喜欢的电影。
也是她推荐给我看的。
那时候我们上大学,她把光碟拿来给我。
看第一遍就有淡淡的吸引。
可能我们都向往那样一种生活吧,在路上。
有人呕吐,有人头痛,有人咬指甲。
每个人神经质的表象不尽相同。
但是我们都不排斥甚至向往那样的际遇。
遇见一个人,然后走,最后可能回到起点,可能继续走下去。
不久前的一次小范围的大学同学聚会,安排在了麦家。
酒足饭饱之后已是深夜,放映的时间到了,伴着困意我断断续续看下去。
分不清哪段是梦哪段是电影。
只记得后段车行驶在公路上,有明亮的阳光,有音乐,就像每次旅行一样。
心情很好。
这是日本《旬报》评选的2003年十大佳片之一,主题是女性自省,表现形式则是曾在西方电影中相当流行的公路片。
除了大量风格迥异的音乐,影片还使用了很多字幕来辅助情节推进,这些字幕的功能主要是展示女主角片断式的内心独白,这使它最终看起来更像是一则公路笔记小说。
31岁的专栏女作家玲长期受到精神困扰,为了治疗失眠,她常在深夜去便利店购买烈性酒。
一次,她在便利店偶遇28岁的货车司机冈部,一时冲动之下,她上了冈部的卡车,并从此踏上了一段奇异的旅程。
整个旅程,与其说是二人共同漫游日本北部,不如说是玲展开的一次对冈部(男人)身体和自己(女人)灵魂的探险。
这对男女曾多次在卡车中做爱,彼此的吮吸渗透了皮肤,狭小的车厢则阻隔了窗外漫天的大雪,也曾将他们和整个世界隔绝。
但是,做爱并不能使一个人根深蒂固的恐慌和孤独感消退,玲在一句独白中这样说道:我的身体在渴望,但我的灵魂却在踯躅。
同样的情节曾出现在不久前的一部法国电影里,在那部叫作[29片棕榈叶]的情色电影里,男女主角独自驾车行驶在沙漠里,他们以身体的摩擦抵挡灵魂的孤寂,那样的彼此取悦,实则渗透了某种相互的精神折磨,所以最终落得一个绝望到死的结局。
[振荡器]的不同在于,它更多的是以女性视角在关注整个旅行过程,男人冈部则显得相对被动,他很像一个在场的局外人,根本无法领会女人玲全部的内在痛苦。
最终他们选择了一次温柔的告别,他们停车,在旅馆的浴室里共同沐浴,男人的轻柔手法暂时缓解了女人精神的恐慌。
影片最后,冈部开车把玲送回了最初的便利店,女作家玲熟练地卖了两瓶烈性酒,离开了便利店,刚刚过去的一切,好像只是一次短暂的梦游。
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但聪明的你也应该注意到,女作家最终还是选择了酒,作者的意思大约是说:她的精神危机,并没有就此告一段落。
我发现,这种环形结构的电影,心态往往却是开放的,观众的思考不会因为故事从起点回到起点而结束,恰恰相反,起点依然是起点,不过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振荡器]的开放性,使它显得非常有生命力。
另外,这是一部非常适合文艺女青年看的电影,因为对于新时期的文艺女青年来说,在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不是什么难事。
关键词:公路、性和女性自省背负精神危机的女作家和一个公路男人“在路上”的故事,女性自省和自觉是影片的核心。
广木隆一的影片始终不会兼容复杂的剧情。
靠演员的美貌,精致的画面以及稀奇古怪的道具吃饭的导演,就算是舍弃了自己的老本行,也还是多少残留着自己曾经的影子的。
当然,这部影片已不再有美貌的演员,刻意化妆出沧桑感的大森南朋和成名时已过而立的寺岛忍任谁也算不上年轻美形。
但这部作品毕竟还没有像广木之后的那部《机关车先生》般舍弃了对边缘群体的关注,这部作品的两位主角事实上都是边缘的个体。
一位利用职业便利运输毒品枪支的长途车司机,一位渴望情爱而离家出走的中年女作家。
两个人在旅途上的为时甚短的一段邂逅便成为了作品完全的主题。
中途广木还是忍不住用一段光怪陆离的性幻想来对曾经自己从事的行业致敬。
而最后冷静的分离也不过是2003年所有日本影片的一个主基调而已。
梦想不再,大家只能回归现实。
在一个下雪天你钻进一个陌生男人的卡车里,钻入他的身体,跟着他离开这里。
但最后又回到了这里,和他告别,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你不过是抓住了一个可口的男人、饱食了一顿。
但最终,人还是会饿。
《振荡器》的大概剧情就是上面那样(结尾时男子车上的雨刷器摇来摇去好像在挥手说再见,好可爱,现在我每次看到车上的雨刮器在摇,都想冲着它们挥挥手,さようなら!
)。
几年前在看这部电影时只找到了英文字幕文件,然后用Excel和百度翻译把它转换成中文字幕文件,无奈机器人的翻译水平太差了,必须边看边猜,但是看到“与旅行同伴,世界微笑对你”这样的字幕时,依然非常高兴。
最喜欢的段落就是卡车飞驶在高速公路上时,女人听着男子用无线电和“朋友“聊天的段落。
男子会用“CQ、CQ”打招呼,女人好奇地问那是什么?
男子说是“找你”的简称,但也有人说这意味着“快来、快来”,这是寻找好友的代码。
女人的脑海里闪现出了一系列画面,在人们的包包上、衣服上、手机壳上、大楼外的显示屏上全都印着“seek you” 。
啊!
CQ就是seek you。
我们每天做的一切不都是在小声喊着:“CQ、CQ!
”。
快来、快来,做我的朋友。
呼,真的是,爱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某种感情,而是存在本身,因为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才会感觉到孤独,没有爱我们会死去。
我们不停呼唤着:爱我吧、爱我吧,让各种各样的爱快来吧。
开场时,女主的脑子里充满了自己的声音,那些没完没了的自言语言将她和整个世界隔离开来,她真的是太孤独了,她只能不停喝酒,不能清醒。
她在超市买酒时,看到了穿着胶鞋的男主,感觉他看起来很好吃,犹豫过后,上了男子的车,随着他跑大车,一路做爱、讲手台、大笑,“他小心翼翼地触摸着柔软的东西,就像处理一个桃子”。
结尾时女主想着:“我脑子里的声音没有了,但我知道它们还会回来。
”孤独被爱驱散了,但是爱也会消散,孤独又会再来,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也许就是生活本身,吃饱了还是会饿,睡够了还是会乏,再强烈的体验还是会被遗忘。
你活着,你死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
啊!
对了,那么振荡器到底是什么呢?
我第一遍看也没注意到,后来一次看的时候,发现有一场戏,男主让女主假装自己去讲无线电,女主说那怎么能办到,男主给了他一个小盒子,说:“用这个,这是维斯康巴达!
”女主用了以后就是变声器的效果,就好像有些电影里绑架犯打电话时会用的那种,男主会经常用这个来开玩笑。
然后我想,这东西叫维斯康巴达?!
等、等一下,这个片子的英文名好像叫“Vibrator”。。。。
呃。。。。
好吧,该死的日式英语。
所以振荡器就是这个变声器,女主通过这个就能和各个地方的卡车司机说话了,她和这个世界取得了联系。
我现在想起这部电影时,也想对着振荡器说:CQ、CQ!
它没有特别煽情的桥段却在帧帧画面里温暖着我。
影片以女主角的内心独白开始她在货架前一边选酒一边强烈的和自己对话着。
瞬间我似乎看到了每次去超市在红酒和啤酒区徘徊的自己,想今天怎样心情想和什么酒来排解心情想为什么德国的黑啤好喝法国的干红好喝…当男主从外面推门而入,似乎那双雨鞋也迈入了女主的心,这似一颗饱含着欲望的怦然心动。
她进去他的卡车,我不禁感叹,如果真的温暖起来连简陋狭窄的驾驶室都能是一方乐园车内的性爱戏糙莽又夹带细腻,这是两个孤独灵魂的碰撞,在相互不了解又似乎心心相惜之下的一次相遇。
他们上路了在女主角吐掉了前一晚吞噬下的孤独之后,两个人一辆货车,早餐的公路,闲扯家常和相互试探了解。
没有狗血的爱情戏码就是两个人在路上在车里扯东扯西,或夸张或吹牛。
当女主被忽然钻入耳的声音吓坏,当她短暂忘却的孤独感再次袭来,呕吐也再次发生,而这次呕吐男主却一直在他旁边看他发疯看他抓耳挠腮锤头大哭。
陪她完成了这次的呕吐和孤独。
她被治愈了,被这个滑头且温柔的男人治愈了,她明白当她被彻底治愈的时候,她也就不再需要他。
选择溺死,选择放弃生命,或选择离开这个男人,因为不愿意成为他的妻子,成为一个被他放在家里慢慢失去喜欢的女人。
这些部份和她的心里日记一点点钻入我心,我再跟随她吞噬孤独,倾吐孤独和排解孤独,虽然我们现在和当时日本所处的经济萧条期完全不同,但人内心的孤独感似乎总会不谋而合。
在暴饮暴食后无法消化而反胃呕吐,在忽然被某些声音语言刺激之后的敏感狂躁,都在包裹着我们。
可能现在继续这样的状态,可能没有那么好运遇到冈部那样的药,但日子还要继续,至少看到了电影,希望也能喝着酒多少有些治愈。
气质上和Vincent Gallo的片子很像,一样的敏感脆弱。希望所有痛苦的人都能找到那一辆卡车。然后变好一点点。
情色公路我都喜欢 可是就是他妈看不下去这部片儿 看到女主装腔作势的神经质和那张脸就难受
女性自省题材很容易陷入矫揉造作的小格局,是否可以用另一种形式代替文字表述的可能性?手持镜头赞,在狭小局促的便利店与卡车车厢中,镜头像盘踞在那里的蛇,将不安.
当年太小不懂事
其实在看天涯图解的时候最后结局是鼻酸了,但是自己看下来觉得没有这么感动。剧情有点无厘头。不够私奔的浪漫感动,也许女主角年龄偏大,缺少了一份少男少女特有的美好气息。喜欢浴室里面那一段,女主角漂亮的脊椎骨,台词:“就像你手里拿着一个桃子一样”。明明弥漫着一股成年人的压抑和负面情绪。
可能是最喜欢的浪漫电影,如果不是至少有最喜欢的床戏。女主角半夜醒来看着男主角的脸,她想,想一直这样看着你,不想离开去上厕所,她又想起自己在都市的家跟人不舍地打电话,在杯子里解决小便,我觉得好感动,我觉得都市是破碎的,有时候生活是虚伪的因为你必须按时钟走,但总有真挚的感受、只属于你的心情留在那里,它会找到你,它出现在你看着撒谎的爱人的脸,旅途中因为有同伴而迎风的快乐,或者你在寒夜看到乡间铺满蜡烛的祭祀,早晨爱人靠在栏杆抽着烟对你笑,等你想起这些时刻你会知道都市的生活也没有让你丢掉真实,你的心还在跳动,仿佛右边胸口的口袋里装了一台嗡嗡嗡嗡的粉红色手机,温柔 真挚的温柔,那样自然地生发,爱是存在于这样的时刻,大概吧!
太逼的文艺逼
一位女性的货车之旅,片中穿插的音乐还是很耐听。
开始以为是日本“女性瘾者”,没想到是小清新“纯爱”治愈,而且是公路片类型下的一段治愈旅途。
日式公路片啊
一个厌食症女人便利店邂逅男卡车司机,卡车司机吹牛说自己工作十几年什么都做过,结果被女人拿捏被女人抛弃的故事,女人觉得神清气爽病都好了……(日本人真绝
卡车司机日记,3月14,没有收到巧克力,却天降一场艳遇。
时隔多年又看了一遍不得不说真是佳作!
很能理解,就像我生活很多时段,开心,但不久就想吐了。
无聊,机翻看得我快不认识汉字了
很喜欢,类似觉醒的过程
看完只悟出一个道理:不要把炮友当成自己的精神寄托。
“在路上找寻同伴,生活需要怜悯。”
Shake me to make sure the trip happened.
想着自己总不能因为“我不能共情”“我不能理解”而去讨厌一个片子吧,奈何本片就是私影性极强,像是个大龄女文青无限渴望男人的个人录影。s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