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高考我看了三次,第一次是初二,看完特别激动,满腔热血,记得那晚下雨,和同学一起在雨中跑了一圈,回去就开始准备初三的复习资料,觉得自己的中考也会如此轰轰烈烈。
第二次是高考前一个月,看着黑板上三十天的倒计时心里有点紧张,但看完觉得放松些,因为觉得努力的人结果都不会太差。
第三次时进大学后,看完感觉自己很幸福,高考前一切平平淡淡,前一晚收到了好多鼓励加油的短信,平平淡淡的幸福,看完特别怀念一起拼过的同学,忍不住又翻了一遍班级相册。
拍这部片的编剧和导演。
你们高考过吗?
或者说,你们还记得高考吗?
编剧和导演,你们要赞扬的是什么?
为了高考,抛弃作为一个人该有的理念?
放弃亲情、放弃道德、放弃健康,只为了一个理念,我要高考?
六年前的我,应该是跟秦鹏有点类似之处的。
自以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信念,不好好上课,跟老师吵架,与母亲斗嘴,中学六年,父亲都远在美国,半夜接到父亲的越洋电话,跟他大吵一架,撕书,撕卷子。
被老师诬陷作弊【真作弊反倒没被逮到orz】,当着全班的面给老师难堪。
上课肆无忌惮的听MP3。
不听历史课,却洋洋洒洒的在历史课本上写脑海里默记的编年史。
因为是艺术生所以每天泡在画室,顺理成章的不去上自习。
拿到了学校文科的高考状元,却得意洋洋的顶着30分的英语和数学的成绩单,觉得自己都快可以步韩寒的后路了。
最后一查分数,我娘的表情有点发白。
我爹下了飞机听了我的成绩脸则开始绿。
【每次都很佩服我娘,我人生最变扭最叛逆的六年她一个人如何应付我的……老爹管的我严,可是他偏偏是我高考结束第二天就回国……也不给我个放松的时间……累不爱。
】好在专业课成绩过关,还是勉强挤进了已经快成了学术贫民窟的大学。
回顾那段日子,真的是痛并快乐着。
=================================================那些操蛋的家长……现实里还真的有这样的人。
但是这真的是值得称赞的吗!
这个立意真的大胶布吗!!!
话说这些小P孩没事说话都这么书面这么一板一眼吗!!
然后高三的拼高考的孩子有几个如此光鲜亮丽的啊!?
几个主角身边走来走去的同学甲乙丙丁才是真·高三状态好吗!!
牛仔裤Tt恤衫大马尾刷子无误好吗!!!
你以为把书堆满桌面就是高三生了吗!!
那么整齐是干蛋啊!!
你们有没有看过那些书啊!!!
乱七八糟的卷子才是王道好吗!!!
就算把卷子摞在一起也是支楞八翘的除非像我后座那个男生一样从没有写过那些新卷子才会那么整齐的好吗!!
因为老师发下来一沓他根本就没拆开过好吧!!!
男生女生的桌子全部一样的整齐干净程度这不对吧不对吧!!
老师有那么万能吗!
会打篮球,博学广闻我还能接受。
妈蛋的连树都会种吗!!
会种树就算了,连给树打针都会吗!!
【每年植树节老师们植完树第二天就集体发现校工们把昨天老师们种的树都挖出来重新栽……一群老师捂着脸路过校工师傅身边……】怪不得我在写这篇东西的期间,三个学生给我发QQ,问我很奇怪的问题!!
比如老师我想设计欧洲黑社会老大当我的作品主人公但是我不知道欧洲黑社会老大是什么样的……妈蛋的老娘也不知道啊!!
我只是个教书的我不认识欧洲黑手党啊我只是个比你大两岁的孩子啊求放过啊!!!
说不定就是因为有这些垃圾编剧误导年轻孩子他们才会觉得老师其实和百度娘是真·姐妹好吗!!!
每次假期都有学生给打电话要我上网好给我发作业,我就超级·不想搭理他们啊!!
妈蛋的老师也是要放假的啊!!!
之前让你们按时交作业都给老娘当耳边风是吗!!!
最后范老师对着秦鹏狠抽了两巴掌我才给的两星好吗!!!
妈蛋的有时候真的想对着我教的那些熊孩子抽几巴掌啊!!!!
你们能不能好好听课啊!!
能不能按时交作业啊!!
作业能不能不用下载的啊!!!
能不能上课不玩手机啊!!
能不能啊!!!!
【上大学的时候也翘课拖作业的人觉得老师我当年真的对不起你……】特别是班上学生说老师你讲课像单口相声我们好喜欢你的课……我有很认真严肃的备课上课好吗!!
我没有讲单口相声!!
【掩面……】=================================================其实以上是一些本人的个人抱怨……与电影无关请无视吧……总之就演员来讲……演得好假。
每一个动作都是“演”出来的,每一句台词都是“背”出来的。
17、8岁的轻狂,快乐,悲伤和无奈,我一点点都没感觉到。
而这个故事的主题也很是模棱两可。
作者是要表达什么?
也许是赞扬这群为了高考理想,或者奋斗或者妥协或者傲视的孩子,也许是为了赞扬那个为人师者的老师,或者是为了表现为了孩子的梦想付出巨大牺牲的父母们……看完整部电影我很迷茫,很闹心,这迷茫是那种苹果核噎在嗓子眼里咳不出咽不下的变扭。
我估计,看过电影的,十个高考的会有八个跳出来说,高考不是这样的。
其中,最让我难以忘记的话就是:求学不是求分数,读书不是读死书。
秦鹏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他的观点,怀揣着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大胆创作,成为了一名专业的作家。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都有自己擅长的,都有自己的梦想。
虽然我们不是每个人都像秦鹏一样精通各种技能,但是,我认为,有梦想,有行动,足矣!
当然,一个学生想要自学成才是很难的,这里就要谈到他们的班主任:范义本。
这个人可以说是秦鹏的天敌:文学比秦鹏知道得多,篮球比秦鹏打得好,就连在自己不擅长的音乐方面,也拼命的唱出了让全班同学为之而震撼的声音。
他做这一切的原因也是为了让秦鹏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我生活在一个湖北的二线城市,我们城市有三所省重点,我就读于其中一所。
高三大部分的确实是乏味的,每天各种习题,每周都有各科的测验,而且题目都很难,早出晚归只为多学的东西,多做对几道题。
但是你要我回想我的高三,我记住的都是那些戏剧化的事情,你要问我高三做过哪些习题恐怕我都不能说的详尽。
所以我觉得这部片子很真实,因为回望那些辛苦的日子,记得的只有甜。
高一我们有体艺节,科技节,历史剧,即使到了高三我们无法参与,还是可以去观看,被学弟学妹的才艺所折服。
还记得我们班有个问题兼吐槽本,一个人提个问题,全班传阅性的回答问题,看着之前人的回答有时候可以笑破肚皮。
有的时候课间操时间,男生会偷偷打开电视看NBA,直到快上下节课还舍不得关。
经常会跟同桌讨论问题,当然最多的还是情感问题,有纠结,有开心,有感动,我那悄悄的爱恋现在终成正果,我跟同桌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闺蜜。
我们的班主任跟大多数班主任一样很严厉,但是却深得我们班同学的心,男生叫他枝哥,女生叫他枝枝,你却想不到他快年过半百。
我们经常会'调戏'他一下,他也不生气。
我们班由他接手来数学成绩直线上升,因此他也成了高三专业户,年年带高三。
其实要是给我一个选择,我宁愿年年高三,只要付出努力就能改变一切,除了学习什么也不用管的日子。
抛开应试教育不谈,高三剩下的都是甜
看大家都喷的差不多了,我就不喷了。
想起我高三时看过很多遍的日剧《龙樱》同样的题材,都是高考的故事。
在我看来寄托东大特训班的希望的“龙樱”就比赤裸裸的“全城高考”来的有格调。
看了全城高考,我只觉得我是吊丝啊,我们班我们学校都是吊死。
龙樱高三看了两遍,高四看了两遍。
每次看到最后一集樱木老师和东大特训班,和矢岛,和水野,和龙樱告别的时候都忍不住泪奔= =马上大一快要结束了,计划最近再看一遍。
对于全城高考,我唯一的态度就是,潜水上来给个一星。
噗 越看越觉得眼熟 果然看过哈哈哈哈哈哈 让我看看能回忆起多少情节--我实在是很不喜欢林叶的故事线dbq 显得老师真的多闲似的…而且发现爸妈离婚就说自己被遗弃到底什么逻辑啊乌鱼子--贺帆在高考路上出车祸的时候(虽然我已经是第二遍看都预料到了但)居然还掉眼泪了x以及看大家在大巴车上听考前宣教的时候真实感受到了那种紧张感(别的高考片未曾有过,我自己也五六年没体会过了……)所以真的很难不承认高考对很多人(至少我)的影响是深入骨髓会陪伴一生的-哦对 忘记提口音了哈哈哈哈哈哈!
本片最大记忆点!
就是我也不能理解导演意图是啥。
一个非沿海城市非移动人口城市,为什么一个班内同学的口音能这么五花八门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xsl恨不得是把祖国口音凑齐了。
你要是这么想表达文化多样性,为啥范老师要换配音演员?
嘻嘻
每次看《全城高考》时,心里面有很多的感言。
里面的人物设定,谭佑铭的那个角色,倒是我喜欢的。
秦鹏这个角色,倒是有点符合我的口味。
同时,我也是一个喜欢写小说的人。
我也开始走签约的流程了。
但是我还是想说,高考,每个人心里面都很惧怕。
对于人来说,惧怕是很正常的心里反应。
但是是对于高考,只是一个不敢逾越的心魔障碍。
面对高考分数,都很惧怕。
这样的自己,是一个不敢面对自己的人。
刚好,看到有些评论。
说拍摄这部电影的编剧没参加过高考,我倒是想是读书读傻了吧!
正是因为要拍摄这部电影,编剧用自己的亲生的一些经历作为例子。
不是没有高考过,而是将高考变成了一中逆袭。
高考不是决定命运的,而是突破自己的心魔。
有的人不愿意走出来,是因为落榜。
落榜有什么好怕的,重要的是自己有什么有喜欢的兴趣。
读书,读的是兴趣,而不是机器。
落榜了,也不能向生活低头。
有一部电影,和这部电影,还是有相同的地方。
《三傻大闹宝莱坞》,就有一点相似了。
主演兰彻,和秦鹏这两个角色,就是性格上有相同的点。
学习和工作 可以说,这个世界,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不断的学习。
关键在于自己的正确意识,要是花在不正当的行为,就会毁掉自己。
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高考经历,本人不过一个高一新生,今日无意间看了这部全城高考,感触良多。
首先向那些经历过高三,经历过高考的学哥学姐问声好,虽然未曾亲身经历这些,但我相信还是可以想象的。
现实应该是残酷的,看了大家的影评,我们都知道,影片中有很多剧情不和实际,甚至不着边际。
但我却认为这是一部很美好的片子,看了之后真心很感动,也许是现实中的不同,让各位前辈有了它不知所拍的感觉,我也不知道如果我经历了之后,会不会也出现与各位一样的想法,不敢保证。
但现在以我的目光来看,这部影片是完美的。
现实中的束缚,残酷的竞争,都没有在这里出现,片中的范老师,的确无所不能,各位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个老师,但大家难道不希望他是自己的班主任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而影片中最后也实现了大家的理想,这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不要让自己的束缚,束缚了影片的蓝天,我认为,在这利欲熏心,潜规则横行的社会,能有这样一部片子真好。
片子中的角色,无一部演绎的淋漓尽致。
有人说女角在爸妈离婚后哭的歇斯底里太幼稚,你认真分析过了吗?
知不知道女角对于父亲的爱大于天,对于一个完整的家的渴望胜过一切,如果是你自己在父母分开后,或者自己的父母太过于和睦,而麻木了的话,请你就不要妄加评论。
有人说男主太嚣张,不可能在高三生活,带吉他,带ipad,和老师竞争,可是你们敢说,如果你敢做你会不做吗?
现实中没有的东西,为什么这里必须不能出现?
不要把自己的懦弱但作枪毙别人成果的子弹。
吴俊余所演绎的家境贫寒的好学生,出了车祸还要参加高考有点做作?
请问这么说的人有认真看完影片吗,知不知道他父亲,他的家庭为了他的高考,付出了多少多,在他心中高考的地位,难道还不值得这么做吗,也许高考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 ,但当时对与他来说,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就是他未来和希望!
请不要对于现实和全城高考过于搭架,桃花源记大家没有读过吗,那向往的生活,你们不想要吗?
只是希望在看完这部影片以后,对于中国的死教育,死读书,死潜规则能有个提醒,和温馨的范例。
如过以上影评有言语冒犯之处,请多多包含,真心希望大家支持这部片子。
我的高考已经过去快七年了。
现在我研三,也快要毕业了。
带着一种观摩湖北考生和黄冈中学的心态来看这部片子的吧,毕竟和自己的母校地理位置比较靠近。
可是,除了书桌上摞起来层层叠叠的参考书,我就找不到能够引起同为“湖北考生”共鸣的地方了。
那么,高考倒计时一百天的时候我们都在干些什么呢。
摞起来的书是为了在强势科目上小憩用的,带着“老师看不见我”的沾沾自喜心态。
其实有多少自欺欺人呢,三年结束后多少次回母校,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最清楚了。
明明全部都看得见啊,你们这些渺小的孩子们。
三餐的时候约着去的,课间去卫生间也要你叫我我叫你。
明明知道时间不多了,可是身边有人的话会变得安心得不一样。
我给谁写了好长好长的毕业纪念册,那个时候想起的是多年后翻阅的时候会带着笑吧。
事实上现在也是带着笑来看这些东西的,那些我曾经一心一意矫情过的东西,现在看起来多珍贵啊,可是,那个十八岁的你不明白呢。
现在明白有什么用呢,我已经快二十五岁了。
一百天的时候教学楼垂下来大红条幅,“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九十天的时候学校把高三考生的课程调整了,数学晚自习又多了一天,真讨厌湖北这种重理轻文的感觉。
八十天的时候学校热衷于放假,清明节老师嘱咐说“回去给祖先拜拜保佑你们考好啊”。
哎呀这是教育我们马克思主义唯物观的老师说出来的话么。
七十天的时候特别希望晚自习能停电,多傻啊明明知道学校自己可以发电的。
可是停电的一刹那,满教学楼喧嚣而起的欢呼声,是真的开心,这种雀跃的心情以后哪次也比不过。
六十天的时候数学攻坚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从早自习到晚自习,大家全是细细碎碎地在背记忆性的知识。
五十天学校开始一周一次小考试,也没有年级大排名,当天做当天讲,分数只有自己心里有底。
四十天终于会背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十几年中只有在这半年来是频繁地填写着这串数字,身份证一直是家长保管,我终于第一次见到了它的样子。
三十天的时候在你面前哭了,才不是害怕高考。
明天真是一个充满希望又充满绝望的词语。
二十天,人心都快散掉了,这种大考当前张驰得都不太正常的状态。
老师敲敲桌子说,已经不能够帮助你们什么了,你们接下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自由复习吧。
十天,神奇地收敛了。
自己的状态还是自己最清楚吧,明明知识点都已经谙熟了,可每天还是会莫名各种“想太多”,不确定的神秘感和拼命去按捺骚动的心情。
五天的时候搬进了办公楼,因为高三教学楼也要用作高考考场。
理科班挤在物化实验室,文科班挤在图书馆,难得的大方桌学习经验。
倒数一天,老师在讲台上咳咳咳咳,下面鼎沸得不像话。
撕书多矫情啊,我只是在看着你,一直看着你,然后眼睛就红了。
加油。
你,和我自己。
才没有电影中那么闹腾啊,明明只有运动会、停电和小圈子打闹的时候是发自肺腑开心的。
其他的时候都在“想太多”么,未来这种东西,还是太遥远了。
有些模糊的东西,不触及就好了。
不说,也永远不会说。
从2006年,到2013年。
突然想起来几年前看过的一部关于高考的电影,当时的我刚刚经历过高考,应该是第二天吧,看着这部电影里关于高考的印记,一切又变得熟悉起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麻烦和问题,在那个青春懵懂的时期,谁也不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选择,每个人都迷茫的度过青春。
家庭,情感,心态,社会,每个方面,我们都正在经历着,说不出好,说不出坏。
对高考的那一幕印象仍是记忆犹新,仿佛昨日就是高考日一般。
家长们焦急的在学校门口等着,教室里学生们紧张的答题,这一笔一划似乎决定了每个人以后不同的人生。
还记得当时我看到这一幕,哭了。
其实现在想想也还好,但当时可能刚刚经历高考,更是心有体会吧。
高考前一天给父母打电话说,让他们不用过来,但母亲还是担心,有或者说想看看我,所以偷偷地来了,在我考试期间,他们在接送我们的大巴上休息,快考完一门时,他们又偷偷的离开,只是想看看我。
但我不知道,这是后来我爸跟我说的。
当时我不知道我是怎样的心情,因为高考感觉并没有发挥好,所以有点失望,有点担心,很多无奈的情绪参杂着。
一切都过去了,曾经以为过不去的也都过去了。
回过头来再看高考,也算是释怀了吧。
高考,高考,青春里最难忘的一段岁月。
勾起回忆
毫无触动,这真不是我真实的高三生活。
觉得作为国产片算不错了 但是大多数评论都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 甚至更多人就是人云亦云 真是可悲
尼玛一个个支愿不是北大就是南开的。。。
这部片子很明显是想追赶时下文艺片的风潮,随着那些年和致青春的成功卖座,中国正掀起一股校园风和怀旧风,故事选择的时间很有料,可是把时下最经典的实例罗列到一起,就变得主次难分,让观众抓不中重点,再者里面演员的夸张表演让人很反感,堪称败笔,不过在结尾处的处理还是很成功的。
还是挺感人的~虽然不说演的如何~剧情如何~重点是回忆里的那份感情~
名不副实啊这不是我们的高考=。=
高中看的,那时候感觉还不错,评论这么低的嘛。
高考永不眠
好吧我承认是因为无聊才看的,编剧!编剧是硬伤和死穴啊。。。
看了电影想到了自己的高考年华。也让我更加坚定和期待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CCTV6这个时候放这是何用心,放《高三》比这好多了啊...听说此片编剧赵葆华把宁浩的《无人区》给毙了,自己就这水平也好意思出来现眼...最后一段扯得不行了...
虽然剧情很烂,可是看到那个教室,还是很有感触的。爷爷真好,退隐山林。
有我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
艺术化了高考 可看到了人生的千万种可能
我被感动着 高考前的努力 不见光的爱情 所有的所有都感染着我 谢谢当初父母没让我跟随你出国 让我遇见更好的人 让我经历了高考 有了这么宝贵的经历
还好吧,至少觉得还是很感人的,想到自己高中的时候,简直就是一坨屎~
4分
本来4星的电影。这群人渣啊惨绝人寰至于给这么低么。。。。5星不谢
高考完第二天看的所以被撒了一把情怀。一个范义本一个秦鹏就够了。剧情的话除了父母离异无理取闹的女生那儿太扯,其余都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