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有学生问夏目漱石:“我爱你怎么表达?
”夏目漱石回答说:“今晚的月色真美啊!
”这种声东击西的做法非常符合日本人那种沉静内敛的性格,任何时候说话不会直截了当,而是说“等我考虑下”“大概”“也许”这一类。
我不知道关于网上流传的夏目漱石的这种“月色真美”的表白情话是不是真的,至少我是很怀疑的。
毕竟,夏目漱石最有名的《我是猫》,明明就是一部充满了反讽的揭露社会黑暗面的讽刺小说,我个人觉得他的风格可能有点类似鲁迅(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虽然鲁迅和许广平也有两地书那样的情话,但是夏目漱石嘛这么美好的月色,我真的不敢相信是同样写出来《我是猫》的作家写的。
然而,夏目漱石大大的这一关于“我爱你”的含蓄表达被应用到了无数的日剧日影里面,像是前几年热火朝天的坛蜜姐姐的电视剧。
今年也出现了一部以此为题的动漫《月色真美》,作为今年的四月新番之一,目前只有三集播出,我也是因为名字追了下去,在肉番当道的四月霸权中,这部不一样的小清新动画倒真的是一股清流。
故事讲述的是青梅竹马的两个人的故事,男主是文青,喜欢写小说,动不动就脸红,最喜欢的作家是太宰治,动漫每集都会出现太宰治小说中的话。
太宰治是一个我不太敢看的日本作家,他最出名的那本《人间失格》。
我觉得太残忍了。
光是那句“生而为人,对不起”就不知道要耗费多少的感情才能写出来。
本剧的男主,总是在自己紧张,懦弱,不知所措的时候,念起太宰治的句子。
这让我隐隐约约觉得应该是一出悲剧。
看着两个初三的中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发着line消息,想着和我们当年发短信真的是同一种场景,只是那种心情时过境迁。
也曾经会为了某个人的回复等好久手机提示,也曾经为了看某个人而故意出现在他的周围,和剧里的上帝视角不同,男女主角总会相遇,误会总会解开,而现实中,你大概更大的可能只会是错过。
毕竟,学生时代遇到的那个人,都不会是最后陪伴你一生的那个人吧。
这样看来,《月色真美》如果真的和乱伦、三角无关的话,应该会满足一部分人对于青梅竹马,初恋到老的意淫幻想。
也没有什么不好,人总归是会对不太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转嫁移情到别人的身上。
哪怕是二次元。
也只有在二次元。
这部剧人设我非常喜欢,作画也十分精美。
如果能够保持前三集的水准把故事慢慢的讲下去,应该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虽然不会是那种霸权番,但是能够把人物塑造丰满,故事跌宕起伏。
女主是我十分喜欢的类型,运动型的软妹子,不哭不闹不作不开后宫,就平平常常的妹子,遇到平平常常的男主。
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啊?
是不是感觉像曾经的自己?
普通中学生能够做到的,也不就是发个短信,和ta一起大扫除,一起放学回家,一起写作业吗?
如果平凡是唯一的神话,那么青梅竹马的爱情,也应如是。
这制作组做空镜都挺有水平的,细节繁复,很多透视的背景都愿意做。
但后面发现很多动画出现明显偷懒复制粘贴。
反光直接一条白的画风让人物有种橡胶质感,而且人物脸部同质化过于明显。
B站翻译感觉有时也不够全,观看体验打折扣。
剧情刻画相比很多同类作品比较少见,真实感更强一些,并且把家长的角色也处理地比较立体。
男女主爱情线初中一年的时间,细察内容并不多,可能所以才12集吧,也许是平淡真挚的感情模式,给了制作组用PPT交待中学直到结婚生子过程的理由。
奇怪的是其他角色的番外小剧场看出内容本可以更丰富的,不知是不是为了给主线让位能更聚焦,但主线的表现力火候平平。
不知道是剧本还是导演的原因,讲故事的手法太纯朴简单了,男主跳舞和女主捏吉祥物的场景,平白直叙复制了好多次,给人凑时长的观感,心理描绘的表现方式也比较单一。
部分名言感觉引用起来也不是很贴合剧情。
当代初中生,在告别童年仍离大人还远的年龄段,用他们的方式在纯真时光中活在当下。
原载于网易爱玩网:http://play.163.com/17/0511/16/CK5V7LS000318QE8.html?from=iplay2index笔者对原文有所修改,截至文章完稿,《月色真美》正播到第5话。
漫画家冈本伦曾说过不会轻易在自己作品中画移动电话,是为了避免作品被这种容易更新换代的科技产物烙上时代印记,如果一部当今的漫画几十年后还会被阅读,那么代表了当年科技程度的手机便会让人很出戏,于是他在自己的作品选择模糊时代背景。
这种想法笔者认为见仁见智。
有许多作品则反过来,利用人的交流工具来展现某个时代发生的事情,以时代局限性延伸普世共鸣的意义。
在最近热播的新番动画中,《月色真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实际上这一类作品更多只是关于一些小圈子的故事,仅展现当代某个时间段,也仅定位了故事背景在空间上狭小。
《月色真美》是一部关于初中生爱情的动画,讲述的是男主角安昙小太郎和女主角西野茜初三时第一次被分到同班,安昙出生在一个传统的日本家庭之中,个性细腻而又温厚的他自幼喜欢读书,十分喜爱太宰治,希望长大后成为一名作家,但是他也因内向而在班里并非起眼。
小茜是田径部的种子选手,个性开朗活泼全身上下散发着积极的光芒,虽然有时会表现胆小。
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却在命运的牵引下,在即将迎来初中生活结束的一年里联系到了一起。
本身不谙世事的学生在社会中本身社交圈狭小,每天上放学也只是两点一线的路线。
再加上主创班底特意把年龄层选在初中阶段,他们认为中考之后,高中成了一个过滤器,学习能力基本相同的孩子聚集在一个高中,因此初中最能反映差异性,其中学生们组成的交友圈也甚是有趣。
但也恰恰是这样狭小的学生圈子描写让这部动画在不分国界的观众中获得共鸣。
其中,本片也有意无意地突出了日本最常用的移动社交网络软件之一“Line”(中文名:连我),这款如同国内的微信一样的app在本片中承担不少推进剧情的作用。
左边的手机屏幕便是Line的聊天界面移动社交网络对于当下的学生尤为重要。
学生几乎在每天两点一线的范围中交流,这也注定了他们在现实社会中获取信息的大部分时间就限制在上学的这个活动里,他们需要获取更多的信息只能通过其他渠道,比如网络。
·但是因为社交圈的范围限制了他们更多的去接触社会,因此在网络上,学生更多关注的不是什么新闻时事,而是周围的朋友、偶像明星轶事或与自己爱好有关的内容。
尤其是如今移动社交网络的发展,网络不仅是在家里能享用,在外随时随地能隔空进行社交活动,大家可以随时随地在移动社交网络分享自己的动态,而关注自己朋友的即时动态何尝不是学生们经常看手机的原因之一呢?
在《月色真美》中,安昙与小茜在第一集就已经互相有好感,虽然自己仍未察觉。
而西野茜是最早开始主动的一方,她想要更多的了解安昙小太郎,因此她需要更多关于对方的信息,而这个信息来源正是移动社交网络。
因此她借准备运动会的名义来获得了安昙的Line帐号,也由这个契机,他们开始打破隔阂互相交流。
交流,便是一种获得对方的信息的渠道。
安昙小太郎的人物设定可以说内有玄乎。
他出生在传统家庭,更是一个有着古朴内心想法的文学少年,加上他性格内向,所以他很少用Line这样的即时交流app。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班级为了准备运动会在Line里建了个聊天群,直到小茜想要了解他的时候主动把他拉进群里。
这些人物设定都有着对比性,安昙和外向的小茜对比,不懂流行事物的安昙和随时随地在Line畅谈的同学对比。
安昙开始频繁使用手机便是在他对小茜有好感、并获得对方的Line帐号之后,他开始变得和现在手机不离手的青少年几乎无异,也“跟上了时代”,这一切都源于他开始学会与人多多交流。
但是此时阻碍他们交流的是青春期的青涩、纯情。
在这里,初中生的设定再次发挥作用,在这个年龄段是初恋高发年龄。
因为第一次恋爱,所以没有积累恋爱经验,即使对朋友的“恋爱经验”道听途说,也因为交友圈中大多数人都处于情窦初开的年龄,也不足以构成恋爱方面的经验。
总的来说,关于恋爱方面的信息对他们来说实在太少了。
因此在第五集中,男女主都在向网络社区求助以获得更多的恋爱信息(这里也再次突出网络对当下年轻人的重要性)。
因为没经验,所以青涩;因为青涩,所以浪漫。
实际上,关于如何营造所谓“浪漫”,关键也在“信息”这两个字上。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望月智充在吉卜力导演的《听到涛声》?
该动画原作小说的德间文库版书末中,日本电影批评家宫台真司写了一篇评论。
他说到,浪漫主义的成立需要差异,但是这个差异却在渐渐失去;作为浪漫主义的成立条件,获取情报的不完全性非常重要。
在《听到涛声》中,来自大都市东京的女主角和生活在乡下的男主角便有着认知上的差异。
男主角不了解东京大都会的人,女主角因为刚来到乡下,同样也不习惯在这里生活,两人对对方来说便会充满神秘。
除此之外,该作采用了男孩子的视角。
青少年的情感生活中,女孩子的无疑比男孩子的要丰富,这是因为她们在这方面受到外界的影响更多——她们也喜爱去接触这方面的知识。
加上女主角来自大都会,大都会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每个人获得的情报是比乡下的要多得多的。
所以相反,女生对男生来说的情报便不完全。
这也是差异性的存在。
因此,女主角的神秘引起了男主角的注意,浪漫故事也就成立了。
真要说的话,宫台真司用上“浪漫主义”这个词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浪漫主义这个词包含内容实在太大,并非定义在这么窄的范围。
如此轻易用上这个词只是为了寻求一言蔽之的便利。
这种“浪漫”,其实来自于情报缺失、信息的不对称让人对未知的内心世界感到憧憬,相反,情报丰富和详细的世界让人觉得无趣。
听到涛声回到《月色真美》。
我们说到《月色真美》中,移动社交网络在剧情上占据重要位置,实际上,可能主创们也没有注意到的一点是,移动社交网络会让角色获得更多的情报而增加制造暧昧感的难度。
如果说,诞生于九十年代的《听到涛声》中,东京大都市的复杂人际关系在网络没有普及的时代中充当了网络的作用,都市人便通过都市人际关系获得更多有利于自己的情报的话,那么时间设定在当下的《月色真美》中,社交网络便增强了获得情报的效率,也让该作的浪漫元素会有所削弱。
但是,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他们设置成初中生,正如前文所说的,初中生的青涩,本来就构成了情报的不完全化了。
《月色真美》这个标题我想许多人都知道,这是典故自夏目漱石的表白名言。
因为日语中“月亮”(tsuki)和“喜欢”(suki)是谐音,这也让“月色真美”这句话赋予了另一番意味,这是日本人用东方式的含蓄来表达英文里的“I love you”。
即使到了如今文化全球化趋势越来越猛进的今天,这句话对暧昧的日本人依旧受用。
以此话为标题,也非常形象地把初中生那青涩朦胧的恋爱感觉勾勒出来,他们就像这句话一样,不敢直言“我喜欢你”。
这种暧昧在哪一个年代都受用,这句古典的表白名言就像是和充满着完全情报的社交网络相得益彰,浪漫不分时代。
在第四集结尾中,西野茜对安昙小太郎的告白便是“我想多和你说说话”,“我想和你交往”之意呼之欲出。
在动画《编舟记》中,男主角对女主角一见钟情的场景,女主角背后一轮明月也展现了同样的意境除此之外,移动社交网络时代和短信、邮件的时代也是有着细微区别的。
就国内来说,微信的出现是为了代替短信功能的不方便,同样,日本的Line也代替了人们用手机邮件交流的习惯,即时性的交流让交流效率加快。
网络也更能展现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表露出来的一面——相当于第二种人格,虽然在本片中,这并不是重点,但是不多不少还是有所展现。
比如说,女主角小茜有时会在Line对男主说一些在面对面时不好意思说的事情——这是因为在网络中用文字交流,对方不会看到自己害羞的表情,因此自己会更大胆;比如说,小茜用和她形象有所反差的表情包,无疑也丰富了安昙心中对小茜的形象:原来她也有这么滑稽的一面!
无意间,这些细节也增加了安昙对小茜的情报,增加对方的情报即增进了解。
小茜用的表情包移动社交网络改善交流的效率对恋爱题材的作品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变化。
笔者用两个比较喜欢的作品举个例子:《白色相簿》(第一部)和《I”s》。
前者是著名的Galgame,笔者看的是2009年播出的改编动画;后者是漫画家桂正和的代表作漫画。
前者年代设置在1986年,后者年代设置在90年代中期。
先说前者吧,为什么把年代设置在1986年呢?
因为1985年开始,日本进入经济泡沫,在这之后的1987年到1991年之间,日本更是进入“消失的二十年”之前夕的最后狂欢。
在这之前,70年代成了日本的乌托邦,在此基础下,消费主义诞生,偶像文化也应运而生,80年代,偶像文化更是发展到了顶峰。
《白色相簿》讲述的便是男主角和两个人气偶像之间发展的多角恋。
顺便说下,两个女主角,一个叫森川由绮,其原型便是如今大名鼎鼎的实力派演员齐藤由贵,在80年代她是万人迷少女偶像;另一个女主角叫绪方理奈,其原型便是2005年早逝的本田美奈子,相信不少动画迷都熟悉她演唱《全职猎人》著名的一曲《风のうた》(风之歌)。
《白色相簿》动画BD第一卷封面,绪方理奈(左)和森川由绮(右)而本作的原作游戏最早发行于1998年,动画版相当于为2010年的重制版造势。
这也就是说,故事早在90年代就已成型, 相比游戏原作把背景设置在90年代,动画中的80年代中期的背景,偶像文化大伙大热, 更适合展开偶像与普通人之间的恋爱故事;还有就是90年代大哥大才开始在日本普及开来,故意设置在80年代的故事背景,也是为了让角色们在互动上不便利。
可以说,《白色相簿》的各种感情纠葛都来自于因联络的不便利而产生的误会。
比如说,当男主角不在家时,他可能就错过了某个女角色给他家里座机打的电话,当某个女角色和打给男主角占线时,另一个女角色也就无法联系到男主角等等,这种“狗血”的要素也推进了角色们之间的感情变化,从而以小小的一个电话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
但是不可质疑的是,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恋爱故事,这种联系上的不便利就是那个时代的印记。
笔者喜爱《白色相簿》更胜于以2007年为背景的《白色相簿2》,也是出于对自己从未经历过的20世纪80年代的向往。
本田美奈子
齐藤由贵《I"s》同样是以男性视角张开的高中生青春恋爱物语,并且非常大胆地展现青春期男生对于异性的性幻想与性冲动心理。
即使该作的背景是九十年代,但是大哥大因其价格并未在学生之间流行开来,能随时随地联系对于学生来说依旧是奢侈的事。
除此之外,在未普及网络的时代下,因为情报的不完全也让《I"s》里的角色,在现在看来,对比之下是如此“纯朴”(请原谅笔者词穷,想来想去只想到这个词语)。
女主角伊织就是那种只存在在90年代的清纯完美女孩,别说在90年代就已经读到这部作品的读者会把她当做女神般的存在,就连当下的读者也会感叹这种人物的美好只属于那个年代。
《I"s》漫画单行本第12卷封面《月色真美》因为联络的不便而产生误会的可能性也小了——虽然第四集中,安昙被老师没收了手机也不多不少让小茜误会,反而推动了恋情的发展——也更不可能出现所谓90年代式的角色,这是一个描写当下的作品,它展现的纯洁是属于当下的,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恋爱故事桓古不变的是对爱慕之人未知的憧憬,或者说,求知欲,社会和时代不管怎么发展,永远都会出现那个时代特有的信息和情报不完全状况,浪漫感产生的核心永远不会变。
正因如此,浪漫故事才会一直存在。
还记得第四集中,由东山奈央翻唱的插曲《初恋》吗?
这首是歌手村下孝蔵80年代的名曲,后来被不少人翻唱过,就连莫文蔚翻唱的粤语版也在她主演的《食神》中作为插曲出现。
可知,时光可变,世界可变,初恋的味道都不会变迁。
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移动社交网络时代下,“月色真美”这样的暧昧在每个时代都会有所共鸣。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幻想现动研”,微信号kskdk_acg。
我深信着 我喜欢的人…也能喜欢上自己 我认为这就是奇迹。
这部番其实18年高二的时候 是好朋友推荐给我的 当时记得是午休的时候看的大结局 很感动 但当时还没有发现每一集的ed都有聊天记录 也没发现每一集的结尾都有彩蛋 直到今天重刷才看到这部番和其他的恋爱题材不太一样 可以算得上是爱情题材里的一股清流吧 不管是画风 剧情 人物 都很文艺也很细致 细节处理的也非常棒 第三集茜说月色真美 小太郎就鼓起勇气告白那一段 点题细节好评 每一集太宰治语录出现的恰到好处 小太郎很内向 很少讲自己的想法跟父母说 但当他说他要考光明高中时那坚定的眼神 可以看得出这段恋爱对他的成长 母亲最后看得出他的努力 并半夜为他做饭团 妈妈的温柔也遗传给了小太郎 小太郎真的很温柔 虽然最后小太郎没有考上 但青春就是有遗憾的嘛 茜也一样 内向 但他们从害羞到熟悉的聊天 也非常让人舒服 这部剧没有所谓第三者 虽然男女主都被别人告白过 但他们对彼此的坚定 是现实中少有的 我很向往他们这样的关系 不管什么挫折都阻挠不了他们 最后两人对未来迷茫不安 男主虽没追上新干线 但在桥上对着过往的列车喊“我最喜欢你了!!
”我的眼泪也终于止不住 是那种自然而然的感动 也是对两人感情的羡慕。
男主为女主写小说最后一句 “不管你我相距多远 我都想告诉你 我对你的心意不会变。
” “给即将去到陌生城市的你 我永远喜欢你。
”太宰治语录1.活着,啊啊,这是一件到么难以应付,令人无暇喘息的伟业啊。
——《斜阳》2.幸福感就如沉积在悲哀之河底下,隐隐发光的金砂。
——《斜阳》3.至少恋爱不是种机会,我认为它是一种意志。
————《机会》4.(随笔)人既不能影响他人,也不会接受他人的影响。
——《会思考的芦苇》5.人在嘲笑中变强。
——《人间失格》6.《心》是夏目漱石所写的长篇小说,简单地说,就是描绘了明治时代的男女三间关系。
7.有样东西是其他生物绝对没有,只有人类才有。
那就是人有秘密。
8.人类是为了恋爱和革命而诞生的。
9.我要报答朋友对我的信赖,这是现在我唯一该做的事情。
——《奔跑吧,梅洛斯》10.我认为在什么都没做之前就选择放弃,那是懒惰。
——《猫头鹰通信》11.回首前尘,尽是可耻的过往。
——《人间失格》12.在狂热思绪下喊出的爱情宣言中,存在着爱情的实体。
——《新哈姆雷特》
你到底还能有多温柔啊!
宮沢賢治 《春と修羅》诗集 石川啄木 《一握之砂》诗集有岛武郎《惜しみなく愛は奪う》(为爱不顾一切)评论集荻原朔太郎《月に吠える》(吠月)诗集宫本百合子《通り雨》 小说夏目漱石《心》小说 太宰治《奔跑吧 梅洛斯》小说高村光太郎《道程》诗集森鴎外《ヰタ・セクスアリス》(vita sexualis)小说堀辰雄《風立ちぬ》(起风了) 小说太宰治《斜阳》 小说福沢諭吉《学問のすすめ》(劝学篇)夏目漱石《それから》(从此以后)小说
在b站看完了月色真美,首先这部番没有刀,放心食用,其次如果是在b站看的话,可以选择开着弹幕,弹幕挺有意思的。
这部番作为一部恋爱番,拍的很细腻,很朴实,剧中的设定为初三的学生,个人觉得有点不妥,可能设定为高中会更好一点。
校园时代,两个内向的学生之间的恋情,支支吾吾的吐露出来,没有什么牵手或是亲吻的镜头,却仍然很甜,因为它很容易代入,你很容易感受到主角的感受,让你想起自己的那个校园初恋。
这部番画风很轻松,有幽默的部分,抒情也很深沉自然,真的很推荐。
缺点主要如下,首先就是结尾的最后一集,结束的很突然,男主女主没有上同一所高中,有点奇怪,不过这个看个人啦,不圆满就是圆满嘛。
其次是女主的闺蜜,千夏,让人觉得有点不爽,和这部几乎全员好人的番格格不入。
最后,女主显得过于内向,有的片段让人替他着急,个人觉得有点过了。
看完这部番之后,又去看了类似的,觉得还是这一部番最好看,个人意见,没有那部番可以代替它,真的很喜欢。
看了看基本都是好评有点不敢说话、缩在角落瑟瑟花抖OAQ一开始看到这番的评价都是说甜都是说好评、就连安利的朋友也说很甜OAQ但我一集一集看下去看得只有焦虑与不安OAQ可能真的和年龄有关系…
安昙一开始的吞吞吐吐只会嗯嗯啊啊让人很着急…说话不直白一句两意总会给身边人产生误会的情况…茜明明不喜欢比良、被大家误解时也解释的不明不白…明明在短信上茜和安昙都可以好好说话为什么现实中就不敢…正因为一开始现实中形同陌路才导致双方各被误解与别人在一起、然后西尾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才喜欢了安昙…约了茜让茜雨中等了那么久找到茜后为什么不第一时间解释?
一开始找西尾要打茜的电话还因为胆小还是害羞否认了一下、幸好最后西尾把那通电话拨出去了…在图书馆里和西尾一起聊天、茜来了为什么不解释一下?
后面茜和比良在庙会一起站了一下聊了天、茜也明确的拒绝了比良、而你和西尾一起上补习班一起回家的你凭什么对茜发那么大的火??
西尾对安昙告白拥抱安昙时安昙没有推开、而西尾都告诉到茜那里去了、安昙对茜一个字都没有说根本没有提这一件事、最后茜都哭成了那个样子、你安昙没有解释没有追上去…好多地方看不到丝毫的甜反而看得满心焦躁与不理解差点弃…
别说是因为初中生年纪小…正因为是年龄小才有去解释的勇气…正因为是年龄小才有着追上去的举动…正因为是年龄小才会不希望被对方误会自己…正因为是年龄小才有着能把很多话都说出来可以无所顾忌的勇气与权利…也许安昙为了茜想努力靠光明学校是很努力、也许为了和茜独处安昙也在挤出时间…也许安昙写那个专门给茜的小说其实也是很在意茜的、那一句“月色真美”也包含了很多的感情…但、这又能怎么样呢?
整体剧情节奏过于慢、过于拖沓、而安昙对于茜这样根本看不到安全感根本看不到未来、高中西尾还和安昙在一个学校、而安昙和茜是异地、在重要的足以改变很多的异地恋却没有描写、靠着短信而一笔带过…现在已经不是靠着一句“我喜欢你”就可以坚持一直走下去的时代了…最后结婚生子全家福虽然令人感觉很暖、但从中这些求职、异地、争吵、家庭都通通没有描写、恋爱和结婚根本就是两码事OAQ全剧唯一有些感触的是安昙的麻麻最后理解安昙改变自己的时候、那段亲情描写真的令人泪目OAQ不过剧中的很多的确是学生时代初中时候的回忆、男孩子之间的打闹起哄锁喉、女孩子之间的课间聊天、卫生间小团队、收到喜欢人的讯息那种开心感、小心翼翼编辑短信的样子、运动会运动出众的人会额外吸引大家的视线…这些的确充满了青春洋溢的氛围…也许用成人的眼光真的看不出这剧有多么的甜、反而会感觉身心疲惫…其实就算初中也不会做出这里面的很多事…不过毕竟因人而异、现实里也会有这么害羞腼腆傲娇的安昙、也会有知道自己喜欢了朋友的男票还去告白拥抱的西尾…也会有就算那么没有安全感靠着不管距离多远我也会一直喜欢你一句话就一直坚持下去的茜…虽然这动漫很多地方过于完美、避开了太多的挫折和不安、不过毕竟是动漫、是理想化的状态、也表示理解、也许这部动漫很对那些还对着恋爱充满了幻想的口、也许还有人觉得恋爱就应该这样靠着一腔喜欢勇往直前…也希望大家的恋爱都可以跨越一切困难一直走下去…就像这部动漫一样所有困难都一笔带过不足以动摇二人的关系OAQ
动漫名字还是很出彩、每一话标题也很文艺_(:з」∠)_OP也很好听…最后一集最后几分钟暖的有种挽救了整部动漫的感觉OAQ画风也很可爱…虽然我是小透明不过也不想接受一些意见不同的人的撕逼、毕竟一部动漫根据每个人经历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罒ω罒【2020.06:快两年没上号了,其实我一直是想把影评设置私密的,但豆瓣没有这个功能,我的初衷是记录给自己看的,不想和别人争论什么。
我的初中是很远之前的事了,可能确实无法代入初中的心态去看这个番了(不过我初中对有好感的人是比较主动的类型的2333)我没有去任何喜爱这部番的评论下说任何话,我知道大家的感受都不一样。
现在我已经不会再把长评发在这里了,自己看就好了。
感谢您的阅读~
高二的時候,隔壁一個女生在QQ上給我發了一句「小哥哥,不覺得今天的月色很美嗎?
」我看到後傻傻地衝出去準備看月亮(可能是天文愛好者的直覺吧),剛衝到門口,意識到不對勁兒,於是趕忙回去在手機上百度「『今晚月色很美』是何意思」,於是纔曉得這是夏目漱石一道經典的翻譯,當然也曉得了這部番。
當時是第一次被表白,緊張得不得了,還去找有連續六年以上戀愛史的小喬(@qiaozhanrong)諮詢該怎麼辦。
第二天手寫了一份三千餘字的尺牘拒絕,並屬關係較近的朋友私下遞送。
大概這個朋友沒作好吧,晚間她回了消息道:「你的信在我們班上引發了一些誤解,造成了一些騷動,不過我已處理好了,不必擔心。
」看這部番時已是大一,上學期還是下學期已記不得。
每集很短,除開片頭曲片尾曲不到二十分鐘,所以狠快看完了,狠不能多看一段時間。
評論區很多人說這番貴在真實,喚起了自己的回憶。
我是沒有戀愛的回憶的,自然更談不上「喚起」。
其實此番既真實又不真實。
真實,是和眾多魔幻主義、架空世界的二次元番相對而言的,故能引起共鳴。
但其吸引人處又在於不真實,它塑造出的愛情,既不是前述作品中完全純粹的理念愛情,也不是現實生活中從大地裏長出的愛情,而是將理念的愛情投入現實加以描寫。
就片中而言,安曇和茜的愛情世界,與片中塑造的學校-社會世界,又構成一種相隔離的不真實與真實的對比。
這三重真實與不真實構成一種張力,並且這張力在片尾得以化解和昇華,這是這片吸引人的地方胡言亂語一番罷。
这个番剧根本就不是给少男少女看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他们的日常,只要愿意就能实现。
这个番剧是给那些再也回不去的人们看的,进入社会后物欲横流,爱情捆绑着利益,女看美貌男看事业,纯爱太难了。
这种本身没有什么龙傲天也不开后宫的青春美好,是难能可贵的。
画风精美,剧情缓慢却不空洞,因为一句话而悸动,因为一个眼神而一晚上坐立不安,那些不都是曾经的我们吗?
在中国这样一个严禁早恋的国度,在初中能谈一场无关风月无关其他只是在一起的恋爱是多么美好啊,观看的时候,一定会想起那个TA, 一定会记起被学校家长拆散后念念不忘的对方。
青春是美好的,而这种美好只是存在记忆里,因为只有脱离了青春后,见足了社会的尔虞我诈才会怀念当时的纯真,体验了工作的复杂忙碌,才会怀念当时的平淡美好。
这个番剧剧情推进很缓慢,人物很写实(父母都是很正常的,既衰老又健在不像有些后宫番要么父母双亡要么父母童颜)非常适合工作了一天的上班族,回家后倒上一杯热茶,舒服地瘫在椅子上,享受24分钟的青春。
这年头这种番超级少见啊。
一场年少的童话完结了。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什么呢?
这个问句经常在年轻时说起,我觉得年少时最难的不是学业的繁重压力,家长的无端指责,与同学的相处艰难,而是遇到一个恰好照亮了自己的那个人啊。
那个人,还恰好,喜欢你啊。
新海诚用一列电车像隔开了整个世界一般,隔开了两个人的爱情,隔开了可能拥有的美好结局?
不会的,就算是心和心再次贴近,也不会因此超越樱花飘落的速度完成跨越少年和现实的巨大鸿沟。
所以那趟列车是必然,是无力,是现实。
月色真美,是一句绮丽的表达,用这句话来代替懵懂时的情愫,再合适不过了。
她会因为你的不守时闹起来小情绪,她会因为另一个女孩对你的笑而乱吃飞醋,她会因为你们的距离感到难过。
同样的,她也会因为你坚定的眼神笑靥如花,她也会因为你为她做出的努力雀跃不已,她也会因为你永远对着她的笑意面带晚霞。
一幕一幕,都是年少的画。
最后一话没能赶上离别的列车,见你一面,没关系啊,我会用一个情深意切字字入心的终章向你倾诉,我的心意不会变的,我喜欢上你,是过去的终章,亦是未来的新篇。
磕磕绊绊前行时而拥抱时而鼓励彼此,直到走到生命的尽头,是少年的童话,我们大多数人没办法做到。
那就让这个时空里的两个人做到吧,ED正片里随着年岁长大的两人,一次次靠着屏幕交流的聊天记录,证明了能幸福地走下去,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看到最后,默默点起一根烟,面带微笑地在心底祝福这对,走到天荒地老,算是代替我,代替我们,代替好像早就消失在回忆里的那个人,坚定地走下去。
以上。
短头发那女的怎么这么烦啊
不觉得很好,也没有共鸣,大概我没青春吧。几乎每集都要生硬插入太宰治文学,是要给剧增加文艺气质吗?完全感受不到!剧名是夏目漱石文学,剧中为什么都是太宰治文学,但其实和太宰治气质完全不符好吗?在我看来太宰治应该比较绝望=。=
安静地描写爱情,真实地展现出懵懂、纯真的感情
背景作画细腻,op和ed也挺赞,感情部分很细腻,某些细节处理得也很赞。剧情推进有点缓慢,希望不要是第二个“好想急死你”。期待表现。
文艺小清新?台词都不好好写还文艺,抄太宰治的词给的勇气吗?真实芥末味狗粮,相当辣脑子。
前四集四星,后面沦为无聊的恋爱流水账,“没有什么比修成正果的爱情更不值一提的事了”。
17年看的。惊了,原来这番在豆瓣评价这么高吗。。太吓人了。我觉得也就还行吧。记得当时我还在群里吐槽这番的打光,真是油得不行,总觉得脸上跟上了蜡似的。
哇,看初中生谈恋爱真的好无聊啊。
搞不懂这么普通无聊的一部番为什么口碑这么好 说故事吧 平淡如水 男女主支支吾吾看的人烦躁 男主只会哒宰说巴拉巴拉体现自己文青气质 还硬要➕个男二女二搞个胃疼剧情 男二姑且算了 一直是朋友 喜欢上也正常 女二真是凑剧情 硬倒贴 看的倒胃口 难道就因为难得有部现实向不二次元的恋爱番就高大上了吗?普男普女的爱情故事还没身边人的精彩 镜头语言 对话独白都没有直击人心的地方 真想不通分这么高 再说作画 脸时不时崩成比目鱼 耐着性子看完了 无聊!食之无味 弃之不可惜
磨磨唧唧的烦死人了,几分钟我就得点暂停来局candycrush不然急得我要弃片,活活看了俩礼拜然后一脸冷漠,拜拜了您嘞,您慢慢纯情吧我可能有点赶时间。
全程痴笑,滥用什么的有点,不过还是觉得不错,十分青涩青春。羞涩别扭羞耻在那个年龄来说不是应该的么,很多情绪都是越长大越忘掉了。
超级超级清新的恋爱番。绝对是四月新番的清流。制作上还有一些小瑕疵,台词上除了一言不合太宰治都很棒。情感真实而且太细腻了呀。。甜到掉牙。 基本每一帧都是初恋的酸甜味道。啧啧啧,熬夜看也值了。
太宰治就是要配合情色杂志一起看!
满分作文,本季最佳。
被安利去看了,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扭扭捏捏,男主动不动谈太宰治,但看起来根本就是无病呻吟。这个样子的初恋片真心不适合我。
少年少酒你们这么纯情大叔都看得着急 现在的小孩有这么单纯吗? 第七集果然。。岛国特色
纯爱+校园+太宰治+日式+初恋=两倍速都拯救不了的缓慢+男女主靠意念交流而不是嘴(配音演员毫无存在感)+我胃疼,小剧场不错。
真是一场让人刮目相看的爱情。
不中二不做作。比起那种甜到腻的恋爱番,还是喜欢像这种带着茶香的番。
中途弃 如此丧心地引古典文学来谈恋爱 我是拒绝的...况且实在无内容可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