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点亮灯光

Keep the Lights On,为你流的泪(港/台)

主演:托尔·林德哈特,扎克瑞·布斯,Marilyn Neimark,帕普丽卡·斯汀,塞巴斯蒂安·拉·考斯,朱丽安妮·尼科尔森,玛丽亚·迪齐亚,茱迪·马克尔,贾斯汀·莱茵西尔伯,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丹麦语年份:2012

《点亮灯光》剧照

点亮灯光 剧照 NO.1点亮灯光 剧照 NO.2点亮灯光 剧照 NO.3点亮灯光 剧照 NO.4点亮灯光 剧照 NO.5点亮灯光 剧照 NO.6点亮灯光 剧照 NO.13点亮灯光 剧照 NO.14点亮灯光 剧照 NO.15点亮灯光 剧照 NO.16点亮灯光 剧照 NO.17点亮灯光 剧照 NO.18点亮灯光 剧照 NO.19点亮灯光 剧照 NO.20

《点亮灯光》剧情介绍

点亮灯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8年纽约,纪录片导演艾瑞克(托尔·林德哈特 Thure Lindhardt 饰)在一夜情中邂逅未出柜律师保罗(扎克瑞·布斯 Zachary Booth 饰),互生好感的两人终究正式交往,从而开始了一段历经十年寒暑分分合合的爱情长跑。艾瑞克发现保罗有爱用毒品的习惯后并不排斥,偶尔还一起享用,但保罗的毒瘾渐渐发展至失控。当艾瑞克的纪录片斩获国际大奖却找不到爱人分享时,当他在酒店看到淹没在毒品和男妓中的男友时,艾瑞克痛苦的体会到,原来他对保罗的爱就像毒瘾一样沉沦无助。每一次争吵,每一次妥协,每一次拉扯都在透支和伤害着对方,直到原谅再也无法止住泪水…… 《点亮灯光》荣赝年度最伤心爱情电影,入围圣丹斯主竞赛单元,获第62届柏林电影节泰迪熊奖。电影有如一幅悱恻画卷,又如一封笑忘情书,细腻而真实的描绘了同志世界的各种甜蜜与苦痛。导演艾拉·萨克斯曾凭《蓝色的四...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99法郎女孩上场第二季邻家秘事态度娃娃性/生活第二季网络陷阱:错误的爱美好的日子阿尼娜七天大圣女拳西游之大话女儿国喜羊羊与灰太狼之飞马奇遇记我的老爸是卧底家长委员会扬名立万辣妈正传古楼镇陵宫拜托了!大侠最后的旗帜占领2加百列的地狱1旧爱综合征纵横案线第三季皇室家族女孩闺房布莱切利四人组第一季石之岛人偶新娘镰仓殿的13人强袭魔女胜利之箭作战

《点亮灯光》长篇影评

 1 ) 相爱很难

电影一开始就是丹麦演员林德哈特摸着自己的话儿,向电话那头介绍:“埃里克,一米80,金发,帅气,阳刚,16.5厘米,未割过。

”——尽管后两点直到电影结束都没有得到验证,但“点亮灯光”的尺度暴露无遗。

最让人无言的一幕发生在曼哈顿一家豪华酒店,埃里克找到淹没在伏特加和可卡因中的男友保罗。

后者哀求他别走,可他叫的男妓已经到了。

于是埃里克握着保罗的手,茫然的看着男妓在自己男友身上起伏…失去尊严的爱就像毒瘾——导演毫不掩饰的表达了他的观点。

但没有戒不了的毒,却只有戒不了的爱。

在爱和被爱中,爱显然更难。

因为它意味着将自己交给另一个人来决定。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那么你堕落呢?

是不是意味着我坠落?

叔本华用刺猬比喻人与人的关系,再渴望温暖的刺猬,彼此也会保持适当距离。

然而它无法适用于恋爱中的人。

事实上,正是那种让各自遍体鳞伤的抱紧,才往往赋予了爱情饮鸩止渴、无法割舍的魔力——就像每个瘾君子都知道毒品的害处,但又无不甘之如饴。

这样看来“点亮灯光”的两位主人公其实都不值得同情:他们就像搂在一起跳着绝望之舞的舞伴,用彼此的熟娴和默契去验证一个早已剧透了的结局。

对角色的无法同情并不影响我对导演的敬佩。

本片完全根据导演艾拉·萨克斯(片中埃里克)的亲身经历改编,而保罗则是他现实中的前男友比尔·克雷格。

两人都是各自领域的名人(艾拉·萨克斯曾6度入围圣丹斯,“蓝色的四十道阴影”获得了最高荣誉评审团大奖;比尔·克雷格是纽约出版界的金童,二十二岁即创办自己的精品出版公司,而且客观的说真人比电影帅 T^T )。

拍自己和EX的故事并不是件讨好的事,不但有现实顾虑,而且很容易成为泄愤工具。

艾拉·萨克斯在解释片名时说,他想让灯光照亮所有的角落,不留阴影。

这股勇气确实体现在电影中:如果说保罗是毒瘾(drug addict),埃里克则是性瘾(sex addict);保罗经常毒瘾失控,埃里克喜欢419和电话做爱;保罗在埃里克电影获奖前不声不响的弃他而去,而埃里克则时常表现出想怎样就怎样的孩子气...可以看到,主人公们都不是完人,都有血有肉,是复杂的个体,他们的感情关系和别人的都不同(这就和前年大热女同电影“孩子们都好”有着根本差异,因为后者的前提就是:同性恋的婚姻本质上和异性恋的没什么不同)。

当然电影的问题也很明显:平铺直叙的结构严重拖慢了节奏,并且造成高潮缺失。

事实上如果改变剪辑手法这部电影完全可以变得很跌宕。

比如片中埃里克与画画男伊戈尔(该角色是导演现实中的丈夫原型)的两次邂逅,就可以倒带插入,由第一次对话带出保罗进入戒毒所的情节,由第二次对话带出埃里克与保罗分手又复合的背景。

这样整个电影在细节上也会精致和吸引许多。

“点亮灯光”是近10年来继“孩子们都好”后第2部获柏林影展泰迪熊奖(同志类最佳影片)的美国电影。

这两部影片连同去年的“周末时光”,都揭示了近年同性恋电影的一个新趋势——相对于以托德·海因斯、格雷格·阿拉基为代表的90年代酷儿浪潮而言——就是出柜或性向认同已经不再成为同性恋电影的关注焦点。

同性恋,落脚点始终是“恋”;而人与人的感情就像伯格曼说的那样,永远是跨出一步再寻找救赎,充满了无尽的翻覆与变数。

相爱很难。

 2 ) 带着你给的一切前行——点亮灯光

有一个gay友邻的日志始终会驻足在我脑中,当我看完这部片子的时候,那些片段又翻滚了出来,他在日志中说虽然分手了,但是仍然会带着彼此给予对方的那一部分前行。

这是我看到对于分手最美好的解释了。

Paul和Eric的九年时光,在这个轰鸣前行的世界已经可以算是一段十分漫长的岁月了,他们有过彼此的欢乐,有Paul给Eric过生日时的惊喜,甚至Eric在Paul戒毒后在圣诞节上那番感言。

可是回想起来,整部片子更多的时候确实彼此给予对方的伤害,当然更大程度上是Paul给Eric的,他的失踪、吸毒、甚至于对于这段感情的漫不经心,让本身就敏感的Eric变得如此神经质。

我想这些痛苦的回忆也始终会成为Eric身上最深的烙印。

因为是源于导演本身感情经历的缘故吧,片子并不像大部分爱情片那样显得戏剧化,彼此的冲突和纠缠虽然有些冗长,但也很真实。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会为它打上“爱情”这个标签的原因。

这样一部片子,终于把视角从外部对于同性爱情的冲击转到了内部本身那些冲突上,也回归到了爱情本质上。

我想,这应该是和日益开放的观念有关吧,当然,欧洲和艺术本身就是一个环境更为宽容的地方所在。

如果我是Eric,会不会希望永远不曾遇见Paul呢,遇见这样一个为之抓狂几乎十年的人,可是我想,也许这就是爱情,彼此伤害,却又无法离开。

当最后那一句“是的,我做不到”说出口时,一切分崩离析,而我带着你所给与的一些继续前行。

 3 ) Keep The Lights On

一、Eric&polo两个人的爱情究竟可以跑多久,是归结于谁更执拗还是谁更矫情。

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爱一个人,就要让他成为你的责任,他整个生命都莫名其妙归于你,你承担了一切他父母承担的东西,你就成了他的监护人,这就是描述中的爱情,你是他的父亲还是他的爱人。

又或者,我们最终都被责任所迷惑了,而爱情远远达不到它的标准。

Eric和polo九年的爱情,断断续续,总以为最终两个人还能在一起,可是最后影片告诉我们,其实这一切,Eric都只是在等他下一个人,我们在等最终那个人,可是根本没有最后,最好。

只是不断的等下一个,还没有遇到更好的时候,先爱这一个。

我不得不说,两个人的相遇算不上浪漫,但是够性感。

寻找419的夜里,只是凑巧的找到了在床上那么契合的对方。

渐渐地形容对方从不错变成了无与伦比。

渐渐的两个人相爱,渐渐地也绊住了对方前进的脚步。

我非常同意eric朋友的那句话,你不是他的救世主,你无法从泥沼里把他拉出来。

可Eric依然义无反顾的拽住曾经以为是自己唯一的polo。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到这个地步还没有放手。

问这个问题不是在他们热恋的时候,不是几年不见又重逢的时候,而是Eric在大街上碰到上次在酒吧刁到的那个画家。

那个画家问:“那你不和你的男朋友在一起了?

”Eric回答:“不知道。

”其实此时此刻P已经不能算是唯一了。

那为什么还没放手?

坚持都只是代表了不甘心还是那一点留念。

那天,Eric会从一晚的疲倦中醒来,看到院中的polo在打电话,悻然地走过去。

“我想和你谈谈。

”之后呢,他只是想找一个自我的发泄口,即使只是对着一棵树,那幻想又是谁?

正在打电话的那个?

还是某一天在酒吧里遇到的?

或者只是在大街上无意碰上的。

Eric说“你对我们的现状有什么想法?

”P回答:“你要和我分手吗?

”Eric“当然不是。

”P:“你是想问我我有什么想法。

要么你和我走离开这里,要不然就分手。

”影片最后,Eric找到P。

跟他说他没有办法和他在一起……这段的叙事让人无法理解,为什么?

也许是现在的我无法理解的。

不过我有一点可以清楚的知道,Eric爱P只是没那么爱了,他更愿意留在过去那种生活状态中。

况且又有一个新鲜的面孔出现在他的生命中。

二、Eric&painter画家的名字我不记得了。

也许现在不重要又或许在导演没有拍出Eric的后续生活中他成了他的新partner。

先说这个人的出现。

他的出现时在Eric和Polo的感情亮起红灯的时候出现的,刚刚好。

一个有一个空缺,一个在找一个空缺。

他们聊的很来。

我觉得整部影片一开始就在铺垫一个感情,那就是“画”,正好这个画家出现了。

Eric在听到他学画画的时候很高兴。

“那你一定画的很好。

”Eric之后对他说。

这应该不是真的对他的画肯定,而是对这个人。

他对这个人有好感。

不过419的真谛就是只是那一夜。

可是他们交换了姓名、交换了职业、交换了爱好……之后又肯定会出现种种共同喜欢的话题。

这就是一段感情开始的最佳点。

Eric过马路的时候正好听到有人叫他,那个画家还记得他,而他不记得他的名字,可是却认得他。

从这开始都只是个好感,只是因为好感而把这个人的长相、状态、习惯记起来了,而名字只是那么多好感中的其中一个。

他们的对话很有意思。

“所以说你现在不和你男友在一起了?

”“不知道。

我们很久没有见了,然后他回来了。

我们又在一起。

我不知道现在的关系是什么?

”“你们在一起多久了?

”“九年。

”“天啊。

你真幸运。

”“我不觉得这是幸运。

”“那你呢?

”“我找了一个男友。

我是一个没有长性的人,几个月就腻了。

虽然这是个新男友。

我们有的时候一起吃饭、看电影什么的。

更多的时候他说,我听……不过我更喜欢被人请,我承认我很肤浅。

”“没有人不喜欢被人请。

”“那好,我请你。

”“你?

好啊。

”这段对话给两人留下了空间。

一个两个对自己男友的感情都表示怀疑,两个对对方都有好感。

两个都是一个说一个听,另一个说另一个再听。

也许,所有的开始就起于共同点。

也许此时此刻,他遇到了一个在这个时间点对的人,那个人又恰巧和他很合拍。

也许导演的后续就是Eric和画家的爱情故事。

三、其他人eric的朋友们。

那个女的和那个男的。

eric在河边问他朋友“所以你们不打算要孩子?

”女的回答“对,因为他已经有孩子了,所以他不打算要。

我觉得没关系,我既然爱他,所以只要和他在一起。

”最后这一对还是分了。

也许导演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亲爱的,请尊重你的心,不要去追随别人的心。

也许我现在该说,强迫,不管是强迫什么,任何感情,最后拖累的只有自己。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得泰迪奖也是完全合理的,毕竟这么有质量的还是少的。

不过,真要说喜欢我更喜欢“我们的天堂”、“周末时光”、“燃情八月”……感觉虽然结局都不太好,可是叙事都很完整。

相比之下,点亮灯光没有上就已经被炒得火热,大家的期待就会很高,相比之下要更苛刻。

还要其中一个情节Eric和polo床上失禁那个环节,这个环节的用意是什么?

来自导演的亲身经历?

既然是半自传体电影,那这个电影的后续就应该在导演身上了,也许他和他现在BF的故事会让这个电影完整点。

 4 ) 《点亮灯光》

没看出来特别优于同类型影片,即便是入选《手册》十佳。

就拿去年的一些影片相比,细腻不如《周末时光》,风格化不如《燃烬八月》,当然在今年还算是出类拔萃的。

抛开那些苦大仇深和社会家庭压力,现在真正关注同志实实在在正常生活、经历的影片确实在成为一种主流。

 5 ) 有的人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如果知道结局我们还会相爱吗?

”整部电影叙事慵慵懒懒,波澜不惊。

几度有看不下去的感觉,肉戏形同虚设,感情又矫情,但转折都在最后十分钟。

最后十分钟,Paul给了Eric两个选择:要么在一起,要么分手从此再也不见。

这个场景似曾相识,忽然间感同身受,竟然为最后十分钟流下泪来。

这样的一段感情:两个人在一起彼此伤害,鼓起全身的尖刺让对方遍体鳞伤;分开了之后,空虚到绝望,惦念着对方一点一滴,以至于想起他来目光又会变得温柔起来。

当开心的时候,仿佛你的全世界都在这里,沉醉到无法自拔;当争吵的时候,你们彼此的距离又这么远,连心都拉扯得长出了韧性。

谁也无法回避,看着对方的时候,眼睛里又有了不一样的光,在同一张桌子上面对面吃饭,在同一个路灯底下用最近的距离交谈,在觥筹交错头顶上的吊灯折射进眼里的一瞬间,暧昧挥发在空气里,每一个分子的缝隙,每一束心电的流窜,把两个人绑在一起,别想逃。

就是那种该死的暧昧,和感情巨大的惯性,像潮汐一样不停涌动着,卷着两个人继续往深渊走去。

他爱他,他爱他,可他们不会相安无事地在一起,因为那命中注定的反骨,因为各自的坚守和沉溺,这是生命里不能破译的密码,是心脏上最痛的一隅。

“相爱很难,就难在其实双方各有各期望,怎么办”。

爱得太浓烈了,连伤人伤己都放不开。

就在一次次彼此伤害里,我们学会了忍让,从最初心痛的无法喘息到渐渐地只是悲哀地皱眉。

习惯了,却疲倦了。

再也不想这样无谓地让自己痛苦了。

可是在一起是痛苦,不在一起更是痛苦,进退之间全是痛苦,也不曾预见到底哪一种才是“长痛”。

只知道是时候要做个决定,却迟迟不敢跨出这一步,这是酷刑,这是人间折磨。

这就是[点亮灯光]的最后十分钟,这就是留给Eric的三个小时。

我都不敢去想象到这个决定真正来临的时候究竟会有多么痛。

是,正是经历过一次,所以才会知道,爱到最深是什么程度。

爱到最深就是刷牙时握着牙缸的颤抖。

爱到最深就是临走之前最后没尊严地说上一遍“我真的很爱你”。

爱到最深就是内心里一次又一次的余震。

震碎前生和今世。

到最后才知道,有些人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6 ) 点亮灯光

电影一开始就是丹麦演员林德哈特摸着自己的话儿,向电话那头介绍:“埃里克,一米80,金发,帅气,阳刚,16.5厘米,未割过。

”——尽管后两点直到电影结束都没有得到验证,但“点亮灯光”的尺度暴露无遗。

最让人无言的一幕发生在曼哈顿一家豪华酒店,埃里克找到淹没在伏特加和可卡因中的男友保罗。

后者哀求他别走,可他叫的男妓已经到了。

于是埃里克握着保罗的手,茫然的看着男妓在自己男友身上起伏…失去尊严的爱就像毒瘾——导演毫不掩饰的表达了他的观点。

但没有戒不了的毒,却只有戒不了的爱。

在爱和被爱中,爱显然更难。

因为它意味着将自己交给另一个人来决定。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那么你堕落呢?

是不是意味着我坠落?

叔本华用刺猬比喻人与人的关系,再渴望温暖的刺猬,彼此也会保持适当距离。

然而它无法适用于恋爱中的人。

事实上,正是那种让各自遍体鳞伤的抱紧,才往往赋予了爱情饮鸩止渴、无法割舍的魔力——就像每个瘾君子都知道毒品的害处,但又无不甘之如饴。

这样看来“点亮灯光”的两位主人公其实都不值得同情:他们就像搂在一起跳着绝望之舞的舞伴,用彼此的熟娴和默契去验证一个早已剧透了的结局。

对角色的无法同情并不影响我对导演的敬佩。

本片完全根据导演艾拉·萨克斯(片中埃里克)的亲身经历改编,而保罗则是他现实中的前男友比尔·克雷格。

两人都是各自领域的名人(艾拉·萨克斯曾6度入围圣丹斯,“蓝色的四十道阴影”获得了最高荣誉评审团大奖;比尔·克雷格是纽约出版界的金童,二十二岁即创办自己的精品出版公司,而且客观的说真人比电影帅 T^T )。

拍自己和EX的故事并不是件讨好的事,不但有现实顾虑,而且很容易成为泄愤工具。

艾拉·萨克斯在解释片名时说,他想让灯光照亮所有的角落,不留阴影。

这股勇气确实体现在电影中:如果说保罗是毒瘾(drug addict),埃里克则是性瘾(sex addict);保罗经常毒瘾失控,埃里克喜欢419和电话做爱;保罗在埃里克电影获奖前不声不响的弃他而去,而埃里克则时常表现出想怎样就怎样的孩子气...可以看到,主人公们都不是完人,都有血有肉,是复杂的个体,他们的感情关系和别人的都不同(这就和前年大热女同电影“孩子们都好”有着根本差异,因为后者的前提就是:同性恋的婚姻本质上和异性恋的没什么不同)。

当然电影的问题也很明显:平铺直叙的结构严重拖慢了节奏,并且造成高潮缺失。

事实上如果改变剪辑手法这部电影完全可以变得很跌宕。

比如片中埃里克与画画男伊戈尔(该角色是导演现实中的丈夫原型)的两次邂逅,就可以倒带插入,由第一次对话带出保罗进入戒毒所的情节,由第二次对话带出埃里克与保罗分手又复合的背景。

这样整个电影在细节上也会精致和吸引许多。

“点亮灯光”是近10年来继“孩子们都好”后第2部获柏林影展泰迪熊奖(同志类最佳影片)的美国电影。

这两部影片连同去年的“周末时光”,都揭示了近年同性恋电影的一个新趋势——相对于以托德·海因斯、格雷格·阿拉基为代表的90年代酷儿浪潮而言——就是出柜或性向认同已经不再成为同性恋电影的关注焦点。

同性恋,落脚点始终是“恋”;而人与人的感情就像伯格曼说的那样,永远是跨出一步再寻找救赎,充满了无尽的翻覆与变数。

相爱很难。

 7 ) 爱如流沙

一部比较闷的文艺片,记录一段GAY情的相遇相爱和流逝,十年爱情长跑却敌不过相处和毒品。

导演半自传的片子,从同志亦凡人的角度去讲述这段情,就如同淹没在繁华都市中普通人的感情经历一样。

手法比较含蓄,没有大喜大悲,也没有大起大落,虽然有大尺度镜头,但总体还是很小清新的,滤去了感情离合中难堪的冲突和折磨,只留下琐碎的温暖的残缺的影像,我们知道,那是爱过之后的怀念,而不是记恨。

回忆的镜头是有爱的,只是相爱容易相处难,陷入爱河的我们永远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觉得幸福也会觉得辛苦?

为什么誓言太久会渐渐模糊?

为什么想要永远却又害怕束缚?

为什么紧紧拥抱却还是觉得孤独?

为什么夜夜同床内心仍难以碰触?

为什么心中有话却无人倾吐?

为什么看着你笑我却觉得酸楚?

为什么相爱的人却无法相属?

为什么爱着的心会痛到麻木?

为什么做再多的爱也无法满足?

为什么爱着的我们会那么无助?

为什么想要靠近却行成陌路?

为什么努力到最后终是要结束?

为什么总要有那么多为什么?

爱如流沙,握得越紧流失越快。

就如同电影中的两个人,时间带走了曾经的深情,再也回不到从前。

不是不爱,只是不知道如何继续,就像两个爱情的囚徒,困死在无路可走的残局里,要么同归于尽,要么另开新篇。

不算BE,只是人生重要的爱的练习。

 8 ) 难道最爱的人不能陪伴终老?

eric和paul之间像他们说的,九年的分分合合充满了戏剧性,那些决定都是暗暗藏在心底的瞬间。

下一秒,可能是给对方的折磨。

虽然在一部电影里表现一个繁华社会的缩影并不容易,但我还是觉得它做到了。

eric和paul在从前还较不开放的社会分别用电话寻找炮友,却找到了合眼的对方。

eric拖下从前的伪装和eric在一起。

像是总有一些外力,或是自己在推动着自己去接近更真实的自己。

但在繁重的社会压力下,人们寻找更多途径释放压力,包括毒品。

表面上,两人的关系走向终结是毒品的因素,但想想,那会不会是面对社会的无奈?

之前,很多人对这部电影有期待,我也是,因为它受到了很多褒奖。

看下来,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的《周末时光》和娄烨的《春风沉醉的夜晚》。

并非三者之间有多少共同之处,光是恋人之间细腻的缠绵和肝肠寸断的别离就已经让人叹息。

难道最爱的人不能相伴到终老吗?

我给出的答案是肤浅的:在这个时候,对方对于自己来说是最爱的,可是下一刻,这样的肯定会受到质疑。

当重新开始新的恋情,旧情人在心中是永远的痛,至于是否永远是最爱的那个,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9 ) 多少有点失望

等了这么长时间终于看到了全片。

从色彩到剧情都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两个人之间闹矛盾也挺突兀,总感觉只是一个个的片段,而不是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

我跟ex分开也有两年了,在一起的日子远非小说中那令人向往的甜甜蜜蜜,而是慢慢地各有心事。

其实我一直都想让他明白:如果我们一直都固守着自我,不能为彼此做出妥协,做出改变那我们的相遇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之间的相爱早晚也只会变成一段回忆。

但是我要的是两个人的生活,人家喜欢的是恋爱。

 10 ) 灯下那一笑

一些琐碎。

好的独立电影必须要有好的音乐。

开头两首Arthur Russell很美很抓人。

Erik第一次向女友讲起Paul,说他很nice时脸上的笑。

hippister或是自由的gay一定要跟drugs拎不清吗爱情啊,爱情。

什么言语和逻辑都没有资格来评论。

百折千回,折磨的自己五脏生烟,到最后眼中依然是他,就是绕不过他。

被爱缠住了,就再绕不开了。

即便到最后分手时,他们是爱或不爱?

谁能说得清?

最爱的一场。

重逢时点亮床头灯,灯下Erik偎在Paul胸口时那一闪而过的来自内心的笑容。

那一刻他一定很幸福。

我愿意把“点亮灯光”具化成这一瞬,让时间就静止在这。

《点亮灯光》短评

故事剪辑好乱 故事看着好麻痹虐 特别是在宾馆叫着名字握着手那一段 整出戏看的我好揪心 最后终于是分手了 就是因为爱他所以更要放手吗 唉 听说获奖了?

4分钟前
  • GINGIN
  • 较差

非常撩人的电影

9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love's like a f***** pill

11分钟前
  • 河淼
  • 还行

所有那些黑暗的角落,都熟悉。

12分钟前
  • 江声走
  • 推荐

不好意思,虽然采访了可爱的导演和帅主演,电影还是一般,没看完

16分钟前
  • 马戏团的STONE
  • 较差

「Would you turn that light on, above the bed? I don't want to be in the dark with you.」「I do love you, Paul. → Do you? I wonder. → I do.」

20分钟前
  • Q·ian·Sivan
  • 推荐

太散了

22分钟前
  • Billy
  • 还行

相处好难

23分钟前
  • Pius
  • 还行

破剧情,尼玛,主演是做鸭的吗,一点都不帅,

26分钟前
  • 十年之约
  • 较差

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太闷太平淡,可越看到后来越觉得这就是这部电影最可贵的地方。很喜欢电影的某些细节,相爱就是这样吧,从没有轰轰烈烈的剧情,有的就是牵手拥吻做爱争吵和解直到最后分开。所以相爱就是要在一起么?还是拥有了曾经就已足够?

31分钟前
  • Gorski
  • 还行

开始觉得同志之间的感情是否长久根本不取决于你还爱着谁,而是你更愿意选择表面的孤独还是内心的孤独。

32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兜兜转转十年,却又感觉从未真正了解过对方。说你好不难,说再见不难。相爱很难。

37分钟前
  • XUE
  • 推荐

林德哈特有些胖了,可还是很好看,保罗这性格真是欠抽啊。才发现自己好久好久没看英语片了,都快不认识英语了T^T

40分钟前
  • Tingalein
  • 还行

最后总是一句算了了事 这大概就是宿命不可抵挡

42分钟前
  • 雅 罗 米 尔 。
  • 推荐

这个更像是“拒绝毒品”的宣传片吧.....

44分钟前
  • backlighting
  • 较差

以为用老电影效果就可以蒙混过关了么。

48分钟前
  • lovemachine
  • 较差

欣赏无能,两主角一点都不喜欢,还是一场打炮开始的关系,男主猥琐乱情,就莫名其妙的和男二谈起了感情,汗!没意思。

53分钟前
  • momo
  • 较差

有种地下电影小成本的感觉 数十年的爱包容失望到无法再牵绊下去 绵绵而小忧郁的情愫

55分钟前
  • effy_baitun
  • 很差

就……不停地乱搞,而且还在恋人面前叫了鸭子艹自己…这是什么强制爱啊…无语

60分钟前
  • 九衢尘
  • 较差

无论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归根到底都是恋。这磨人的爱谁也受不了。如今的同性电影已经从他们的社会关系进入感情关系了,很好的进步。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