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汶川地震13年前”冲上微博热点,包括很多同学在内的人都在真诚地缅怀那一天,真诚到没有人会超然世外冷眼旁观地抛下一句“刻奇”便拂袖而去。
但我是真的没有关于那一天的记忆:那一天的那个时候,初二的我只是刚刚睡过午觉走在上学的路上,到了班里才听到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在讨论,刚才是否感觉到了教学楼的震颤,然后在一头雾水之中,看着班主任走了进来,面无表情地说:四川地震了。
那个时候我真的理解不了,地震意味着什么,尤其还是一场8.0级的地震,它将给整个民族撕裂出多么巨大的伤口,将给人类文明的历史造成多么严重的摧残,将给多少亲历者脑海中硬生生塞进一生都无法摆脱的梦魇。
直到后来,2009年高一地理课,学习了地球的构造和自然灾害的产生,我开始形成了对地震较为清晰的概念;2011年高二晚自习,班主任给大家放了《唐山大地震》,文科六个班同时看,整个楼层哭成泪海;2011年高三我有天回家,我爸跟我说他想看钱钢写的纪实文学《唐山大地震》,让我去给他淘一本,还真让我在校门口的破书店给淘到了,我爸叼着根紫钻,一边翻书一边给我讲当年唐山地震的时候我爷爷如何用胳肢窝夹着他和我老叔跳窗逃跑,仿佛在讲一个离我很遥远的故事。
再后来就是2013年4月20日早上8点,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周六,我从剧烈的摇晃中醒来,正想怒骂连床的室友打飞机的动静小一点,突然和对床的室友面面相觑了一下,异口同声“我操地震了!
”然后直接跳下床抓着裤衩子边穿边夺门而出。
楼道里早被人群塞得满满当当,大颗的汗珠噼里啪啦从脸上砸落,恨不得从栏杆直接跳楼下去。
最后打着滚从六楼一路颠到楼下,整个过程不过半分钟。
震感没了,那一瞬间脚脖发软,抬头看看天空觉得清晨的阳光从未如此刺眼。
然后面无表情跟着人群走到食堂,看着食堂的电视新闻里播报着雅安发生7.0级地震,邻省又成人间炼狱。
一群老爷们血往脑袋上顶,恨不得光着屁股就要跑去邻省救灾。
然而最终绝大多数未能成行,或许真有猛士去了也说不定。
2015年刚玩知乎的时候,罗汉寺108个婴儿的故事就开始流传。
那时候的知乎,真诚,不装逼,大家都在勤勤恳恳地敲着真实的事。
罗汉寺的大和尚面对着门外层层堆叠的孕妇,没有迟疑,甩下一句“出家人最大的忌讳是见死不救”就闪开了道路。
小小的寺院里霎时间支起了棚子,搭起了架子,锅里下了肉和鸡蛋,鲜血在块块青砖上凝成了斑,哭声和叫喊此起彼伏,新生儿呱呱坠地的啼哭划破一个个长夜。
什么血污,什么阴气,什么杀生,在伟大的生命延续面前统统都不再是必须恪守的清规戒律。
从5月到8月,整整108个新生命在此诞生,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都翻腾不出些许浪花,但在一个伟大民族的历史上却应当书写下这一光辉的事迹。
我是今天早上醒来,才发现这部电影恰好于今天上映,但是它太惨了,惨到除了微博上几个自来水略作转发之外便没有任何宣传的声音,惨到最近没有任何一家观影团愿意用爱发电去做一场关于它的放映活动,惨到我向几个电影群热情推荐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回应,甚至耐心询问过一票影友之后发现居然没有人知道这个真实的故事。
看看豆瓣,前排的评论已经目不忍视了,甚至仅仅因为有吴京参与其中,整部电影被一众别有用心的人骂了个狗血淋头。
关于吴京,说点题外话。
《战狼》系列恶心么?
从某种角度确实有点恶心。
但是站在我个人角度,对于吴京这个人的评价,还是认为他并非那种要把自己捆绑到爱国战车上进行恶意营销的人,他是真爱国那种铁直男,爱国爱到愿意倾尽全力投身于各种主旋律或者和主旋律沾边的影视作品里。
悲哀的是从《战狼》系列起,他成了粉红和反粉红群体相互攻讦的一个工具、一个符号,挣不脱也甩不掉。
但一定不要忘记,2008年的他,是第一时间独自跑到了四川灾区,参与了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甚至在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人知道,遑论媒体报道。
仅这一点,真没得黑,我愿称之为爷们,纯爷们。
108个新生儿的诞生,首功要归于什邡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和护士们不眠不休兢兢业业的工作,然后是全国军民的无私解囊慷慨援助,但罗汉寺的僧人们也在此过程中倾尽了全力。
头上有三宝,脚下有众生。
天摇地动处,人间现真情。
可惜的是影片少了最为画龙点睛的一笔:灾区重建后,108个新生儿的妈妈每人从孩子的衣服上剪下一块布,缝制成了一件百衲衣,送给了素全法师。
如果这个镜头能否补上,那么这个故事就真的完美了。
你没读过《圣经》,无法想象当年摩西分开红海带领着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奔向应许之地是多么雄壮的事情;但是今天你能看到这部《一百零八》,看到敞开的庙门铺就的是一条怎样的救死扶伤之路,看到佛渡众生不是一句空话,阿弥陀佛念的都是至诚至善,伟大的生命延续是更为感人至深的香火传承。
影视作品并非全部都要用所谓剧本、演技乃至运镜、节奏去衡量,真实有时候就是最能引起共鸣的力量。
我是一个最最平凡的观众,不是专业的影评,整场电影刚下来,感觉只有院长知道自己女儿去世,本来想哭,但是看到有人之后强忍泪水那点最让我感动,还有和尚们的默默付出,以及最后的真实故事花絮,其他全是爱情故事。
看完之后仔细思考,这他妈和一百零八有什么关系?换一个故事背景,换一个灾难,这个爱情故事也能拍吧,为啥要浪费这种好的题材和故事?希望哪个导演能从和尚和医护人员的角度重新拍一部,一定支持,很想了解当时真实的情况。
《一百零八》电影大背景是汶川5.12大地震后,罗汉寺临时接收产科医院的全部产妇,在两个月时间内降生了108个孩子的故事。
在这个大背景下设计了一对因误会走失的恋人,最终重逢的爱情故事…仿佛《泰坦尼克号》的约翰和罗斯、仿佛《拯救大兵瑞恩》里的那个小人物、大背景小人物让影片从宏观和微观全景的展现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人文故事。
这部电影大背景恢弘,小人物设计有些失焦…20210630-15:46家中
本以为看电影的时候会哭,但是湿润的却是结尾的纪实,主线虽狗血,但是支线还挺丰富,但是却缺少些笔墨,地震寻亲着实不易,有一丝消息都会紧紧追问,这个地方没有名字,会继续到下一个地方,直到帮助找到亲人为止,灾难中,新生命的诞生真的会给人希望,一百零八就是他们的希望,一百零八颗佛珠,也着实圆满了
敬重逝者,缅怀过去,尊敬为了灾区付出的人们,这是一部题材很好的电影,可是拍成了烂片,这个故事应该是比较好的但是却由于拍摄和特效以及一些方法的刻画确实太差强人意,里面有几个情节会吸引到我,但是仅仅靠着几个情节吸引人,是远远不够的整个故事的展现太拖垮,电影整体表现了1.产妇拦住班车去县城生孩子,2.女主找男主,开始回忆讲述男女主故事的前后3.女主去打胎,被留在保健院4.地震开始,女主带了个孩子逃生了,害怕把孩子闷死,断开的房子钢筋害死了一个妇女,后面就没了,5.男主找女主,遇到一个被掩埋的孕妇,自己被埋了,没有讲过程,这里恰是描述地震残酷以及故事延续的地方,6.所有人逃到了寺庙,寺庙开始抵制,后来大和尚一句话就放行了,哈哈哈,太做作了,7.医院发现少药了,带人会医院取药,前面还有一个长发男的特写镜头,长发男特勇猛出现了,长发男就是他妈的一闪而过,后面还剃度了,真不知道讲的啥,8.大家到了医院开始取药,此时有余震,猜测是此时男主被埋的,但是大家都没有发现男主,长发男却是回头深深的望了一眼,也没有呼应镜头,看的啥呀,还留悬疑了,9.然后取药运输队,回到寺庙,其中一个男的左顾右看,三秒后发现自己老婆还活着,不知道为啥还要这样,另外一个好像是当时没有去的然后老婆死了,这是报应吗10.然后女主上马,再一次开始找男主,不知道那根线,是应为灾难面前开始找依靠了吗,然后生着病三番五次的找,这不是给大家添乱吗,然后院长不知怎么就回到家里,开始我还想这人是谁呢,然后开始回忆女儿,中间还有一段是讲一个振兴小学义诊,大家都死在里面了,孩子呢,不也是吗,11.然后解放军就来了,把孕妇与男主捞了出来,孕妇送到了寺庙,恰好说什么歌曲我永远记得,讲真的我又要开始吐槽,开始哪一个桥段了,一个歌手唱着一首歌,然后潇洒的放下头发离开,然后就没了,我还以为这是一个男主死了的悲伤故事12.然后还有中间反复回忆的一个小小片段,这是真的没有什么可以演的了吗,反复的来,13.然后里面还有一个孕妇在反复说保孩子,这是院线电影啊,怎么可以渲染这种东西呢,14.有人小孩拖着一个孕妇到了寺庙门口,恰好遇到那个坏人,然后感化了他,抱起了孕妇救人,什么观点呢,给孩子起名,哈哈15.然后男主反复要求爸妈帮他找女主,做儿子的,这样累老母亲,真的可以啊,身体好了,中国之大怎么就找不到呢,还冒雨去找,16.女主流血找男主,怎的这狗血的情节,儿童节大肆渲染要女主表演,结果就是唱了两句,就没了,真的,不知道想表达什么,17.女主找到男主爸妈贴的告示也是狗血的一批,满墙的都是找女主的,真的就他家找人啊,还是三四张不够啊18.吴京出来我怎么进来啥的,后面就没了,咋地啊,你后面有个衔接啊,就这么进来了,19.再吐槽一下那个地震的大景吧,在院长转移病人时,路过街道,结果遇到地震,那是地震啊,还是闯关活动啊,还那样运动呢,也太规则了吧20.还要吐槽开头的关于那些鸟类迁移,毒蛇跟在汽车的后面异象,这是一部恐怖片吗
第一次写影评,为了汶川地震,以下内容绝对真实,我们家的亲身经历 我是00后,我出生在四川省绵阳市,我的家人亲身经历过512大地震,地震发生时就和电影里所描述的情景一样,我们家是老式的住宅区,是没有电梯的,我们家住四楼,地震的时候我们家的门变形了,家里的物件开始东倒西歪,房子也塌了,我们那栋楼四楼下面全部埋的都是人,我外婆个子小所以跑出来了,出来的时候世界一片灰暗,当天晚上我们家一直在电视机面前等待消息,因为信号中断,电话打不出去;接下来的内容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和剧情有关的东西,这部影片讲述了驻唱歌手肖兰(吕星辰饰)是一名孕妇,她离开成都前往什邡,在遭遇男友陆地(高亮饰)的闭门之痛后一气之下来到医院打胎,沮丧之时突遇地震袭击。
震后的什邡市妇幼保健院濒临倒塌,院长率全体医护人员保护全院近20多名孕妇紧急转至罗汉寺,寺院住持破例收留众人,自此寺院变产院,禅房变产房。
这期间肖兰目睹了地震对生命的摧残和母亲们的负重,亲历了灾难中人性极限的撕裂与挑战,同时也见证了108个新生命在极端时期辉煌的诞生。
接下来说一下这部片子创作原型,因为有的朋友可能不太了解:四川省什邡市妇幼保健医院的院长桂逢春表示,地震发生时,医院一共有20多个孕产妇和新生儿。
地震发生后,医院的房屋和设施设备损毁严重,住院大楼成了危楼。
医院周边,最近的转移地点只有罗汉寺。
5月12日下午5点,医院相关负责人找到罗汉寺当时的住持素全大师,讲明医院的情况,请求帮助。
素全大师没有犹豫,爽快地答应了。
当天晚上8点,所有孕产妇和新生儿都被转移到罗汉寺内的帐篷里。
汶川地震发生后不到6小时,什邡市妇幼保健院就搬进了罗汉寺,临时产房就搭在罗汉寺院内。
5月17日1点,医生把冯利华接进寺院,诊断后,决定马上安排手术。
5月17日清晨,罗明贞溪出生了。
罗明贞溪是第9个在罗汉寺出生的孩子。
至于我为什么会给这个片子这么高的评价,不是因为这个片子是吴京主演的,实话说除了吴京以外,其他的演员我一个都不认识,但是这并不影响我观影,因为这个片子特别的真实,没有半点的虚假,他没有去刻意的煽情,它没有特别高端的包装和宣传,但是这部电影它能让我共情,让我在观看的时候感同身受,甚至几度落泪,只有真正的经历了才可以感同身受,所以我把她介绍给还没有看过片子的你们!
很抱歉,中间逛了诺干分钟淘宝。
建议改个名字,叫罗汉寺喜结良缘!
才能符合影片的气质。
本来一个很好的题材,很好的故事,为什么拍成这种模样,好好的挖掘真人真事不好吗,在大灾大难面前,人性是复杂且丰富的,亲情,友情,爱情,军民之情,出家人普渡众生的慈悲之情,人与动物之情,你偏偏讲一个扭扭捏捏的爱情。
不是说讲爱情不好,而是表达得很水,故事性太差,逻辑比较牵强,要是有泰坦尼克号那种叙述能力,没人会嫌弃你讲爱情。
好了,不吐槽了。
最开始想看这部影片,其实是报有期待的,因为之前也简单的了解过罗汉寺在汶川大地震期间的故事。
真的是一个很好的题材,这个故事最大的矛盾点在于寺庙的传统与女人的关系。
如果没有发生大地震,没有人会去想在寺庙里生孩子,也不可能。
但事实却发生了,面对大灾大难,出家人本着生命至上的原则,义无反顾的将禅房变成产房,而更巧的是救灾期间,这里共诞生了108个新生命,这与佛教的108罗汉不谋而合。
当然,这是一部官方的“宣传片”,甲方不可能让你去宣传佛家,其实这里的重点讲的是人性,这个高度是要有的,这远比讲爱情来得更有意义。
在大灾大难面前,人性是丰富且细腻的,解放军的义无反顾,老百姓的互相帮助,有惋惜,有感动,但情感的表达绝不能大手大脚,粗糙的表达,不可能让人深刻,所以这个题材情感的载体就放在罗汉寺的僧人与孕妇之间,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最终达到宣传的效果,又不失为一部有深度的故事片。
细节就不做分析了,整体没有电影的质感,我多次以为在看爱情故事的连续剧。
电影《一百零八》上映了,期待值蛮高的,毕竟这故事耳熟能详,作为经历过512的四川人,我对灾难感同身受。
起初还奇怪这么好的片子为什么排片如此之低,看完才知道这排片已经算给面子了。
特地跑豆瓣给了两分,一分给地震素材,一分给吴京,其它没了。
以下评论含剧透。
好好的素材,被电影糟蹋了。
素全法师答应灾民进罗汉寺,不仅是女人,而且是生孩子见血的女人,佛教的戒律全破了,素全法师内心斗争了足足一分钟,这么好的镜头,对不起,没有;起初粮食不够,素全法师亲自把守仓库,确保孕产妇能吃饱饭,这么好的镜头,对不起,没有;雨棚不够,素全法师下令把给佛像遮雨的棚子拆了给孕产妇用,有人不理解,法师表示这才是行善,这么好的镜头,对不起,没有;汉传佛教僧人吃素,为了保证孕产妇营养,素全法师允许在罗汉寺内炖鸡,僧人闻到味道呕吐,这么好的镜头,对不起,没有;周迅去当义工时发现奶粉不够,给张学友打电话,张学友立马寄来四十件自己当时代言的奶粉,这么好的镜头,对不起,没有;生孩子倒是有,但根本是一笔带过,第一个孩子出生给了镜头,然后就是在第一百零八个孩子早产上虚构了一个狗血的爱情故事出来,占据了电影最大的篇幅。
东北女和四川男的爱情故事,本来愉快的滚床单,女的嫌弃男的养的狗吃了自己口红发脾气不小心打伤男的,男的办事不戴套为了狗拔DIAO无情玩失踪,女的一怒之下化名要打胎,真的是女的刁蛮男的渣,忽然遇到地震,两人觉得对方还是真爱于是互相寻找,最恶心的是男方父母寻找女方的寻人启事贴满一堵墙,NM,地震期间失联人员那么多,就你家女人金贵,要一人占一大面墙,你贴完了别人怎么贴?
最后醒悟大团圆,这狗血剧情让人尴尬得脚趾头能抠出一栋楼。
如果是我拍,就会以一个小沙弥视觉切入:本来在学佛,忽然地震了,来了一大群带血的孕产妇,师傅怎么允许她们进来了?
师傅怎么连佛像都不遮去遮她们?
师傅怎么和我们一起去“围观”女人生孩子?
师傅怎么自己挨饿都要保证她们吃饱?
师傅怎么允许她们在寺庙里炖鸡?
哦,第一个小朋友出生了,真可爱呀,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一百零七个了,听说她们要搬走了,不能凑齐一百零八,也算是小小的遗憾吧……什么?
早产?
胎位是否正常?
出血量大不大?
产钳消好毒没有?
哎呀,羞,我这个小沙弥,都成了妇产专家了……第一百零八个小朋友出生了,这是佛祖的旨意啊,真高兴。
我终于明白了,学佛要守戒律,但只守戒律是不够的,只有行大善,才是真正的学佛啊。
让我看了小成本爱情片。
一星给花絮,一星给寺庙。
看的一头雾水,女主去医院造一个假名字,然后难以寻找到爱人,全程寻爱人的故事。
希望有能力的导游去接这一故事,多好的故事,拉垮成这把样子。
幸好没有去电影院,浪费两小时。
无法用言语形容了,爱情片不爱看,讲真的,还不如自己去看纪录片来的震撼人心
以真人真事作为原型改编的电影,让观众进一步了解了2008年五一二大地震时的暖心小故事。
罗汉寺在一夜之间接受下了几百名孕妇,在地震发生后救灾那几天里在罗汉寺中总共诞生下一百零八位新生婴儿。
真是一段温馨的故事,看完后能让观众热泪盈眶。
吴京导演还有幸参与到这一故事中,并领养了在此期间出生的一名孩童。
不过感觉整部片中男女主之间的感情描摹太过细致了,似乎全片在叙述他俩的感情线,故事本身的背景反倒成了陪称,这是本片的一大不足之处。
三分鼓励分;题材很好,剧情是硬伤…太烂太烂了
入过是从寺庙的视角,这就是五分片了,但是从女主视角……
分这么低,结果拍的还凑活嘛,就是剧本够烂,这么好的一个素材,多的是切入口,为什么非要情情爱爱的,可惜了。
真实本身就是一种伟大。
爱与生命啊,多么沉重与可贵,这些宝妈和宝宝们也将终生难忘!
温情脉脉,以个人悲观表现大灾难
普度众生
我是来看宗教电影的,但导演却给了我一部不入流的爱情片。如果没有能力拍,就别拍了。如果不让过审,就算了吧。强扭的瓜不甜。
这个片子的主题是不错的,失败的是它用了一个人设非常失败的女主角来带出这个故事,还为了设置悬念到最后一刻一直刻意拖着情节走向,让人看着很不耐烦。女主从震前到震后一直冷冰冰没有任何温度,在与院长、院子里的孩子、和尚等其他人互动时一直扑克脸冷冰冰的,感觉不到她对生命态度的转变,只能感觉到这女的从始至终就是个急于给孩子找爹的人。这么失败的人设和演出完全拉低了影片的高度。本来是一个女性禁地寺庙和都是女人的妇幼医院互相碰撞,一个奇特的组合产生的感人传奇。但故事的引子让这个故事的格局越走越小,以至于影片衔接上后面真实的什邡画面,都觉得接不上
在微博上看过这个故事 是光看截图都会泪目的那种 电影白瞎了好故事 把过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描绘男女主莫名其妙的爱情 认认真真记录108个孩子到来的艰难不易不好么
导演想讲的东西太多,最后什么都没有讲好。很多支线用处不大,看着极致乱。声音运用不恰当的地方较多,心灵的声音和现实声音的界线模糊,画面的规格和声音不搭。
有幸参与了丝绸之路电影节电影的全球首映礼。这部小成本的作品在故事的背景比电影本身更有意义,吴京只是作为当时事件的见证者参与电影,如果一味的只是想看吴京主演建议别看了,看了也会喷。回归电影本身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在地震的特效上做的差强人意,在地震的几个的场景分分钟让人看出戏,毕竟是小成本的作品,看的出来导演还是新人用感情线带动整个作品侧重点多少有点偏离了主题。以我个人的感受如果海报不是用吴京作为噱头其实也是可以的,毕竟在商业片众恒的市场下,绝大部分人都不会特意的去了解故事本身,只是看到了吴京的海报而买票观看,看完的结果发现吴京不是主演骂声一片,故事是好故事,拍的不是很好,宣传更是有点蹭热度。
虽然电影不咋地,但即便如此所展现的真实故事都让人湿了眼眶,真实的那部分更感人
个人感觉,108这个事情蛮好的,充满了希望与新生。但是单独说这部灾难题材的电影讲述这个事情,我觉得拍的有点儿不好,切入点看不下去,反而结局最后采访真实纪录的部分更打动人。
立意很好,拍得不太行
每一个娃娃落地,就串上一颗佛珠。一百零八个娃娃,恰好就是一串圆满。故事值3颗星
爱情能不能不要凌驾于其他之上?名字叫108,实际却把主要的时间去描述两个人的感情?僧侣,医生,甚至全民的救助,哪个角度不比这两个人的爱情伟大且更容易成功?导演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辜负了全城人民的感情。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哀,悲哀啊。一星去反思去吧。
依旧还是找不到人
编剧很业余,导演更业余。
题材挺符合当下,揭示了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