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原著党,看完电影后比较失望,说实话抱的期待还是比较高的,但整部电影及其的无聊。
这是一部你看的前面情节就能猜到中间和结尾的电影。
它制作水平还是在线的,配音一般,剧情极其寡淡,寡淡无味到了极致,前面还能认真看,到了一半忍不住开了倍速。
铺垫几乎没有,转折生硬,感情线极其牵强莫名其妙,男主老爹就是个超雄,人物的动机都太莫名其妙了,就好像画了一个多小时的精美画面硬凑了一部电影,唉,看完浪费了人生的一个半小时。
三分是给制作的,算是及格,其他方面都很差强人意,只能说极其一般
赶在影片下线前去影院看了。
对原作完全没有了解,看cast和staff也没有大手,因此期待值并不高。
实际看完以后虽然有诸多抱怨,但并不觉得踩雷。
在开头先给出结论——一部彻底的工业化青春动画电影,一篇严格遵照《你的名字》体系且没有任何突破的命题作文。
适合在流媒体上线时随便看一看,并不值得单独为它留出心情与时间。
原作获奖与18年,发售于19年,是一部很新的作品。
制作公司clap也是有mappa出身的制作人于2016年成立的新公司。
监督作监等关键职位也基本都是在10年代末尾才担任重要职务,算是挺新的团队。
甚至男女主角的声优也分别出生于00年和98年,是非常年轻的新人演员。
对我的观感来说,这诸多的“新”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一个新团队来说,本片在作画演出摄影上并没有瘸腿,影像品质十分出色;而这就更衬托出其内容的寡淡与想象力的陈旧。
乡下的少年与东京转学来的少女偶然相识,通过发现超自然现象获得共同的秘密形成合作关系,随着调查的深入两人的关系互相升温,并在必然会有的夏祭与烟花中达到顶点;接下来超自然现象对他们造成无可挽回的困境,主人公们先是悲伤而迷茫,随后在哭泣与奔跑中突破困境,与自我和解,走向带着微微遗憾的团圆结局——好了,看完这一段描述,你可能已经自动在脑内生成一部电影了,而且我相信它与本片的差距不会太大。
《隧道》毫不掩饰对于《君名》体系的沿袭,依赖已有经验到了摆烂的地步,对于成功产品手术刀般的分割再组合同时也去除了一切创作者的意图。
这种目的与手段的颠倒最终使得本片成为一部又套路组成的八股文章,逻辑的断裂甚至有种AI生成般的扭曲感。
为什么主角的配音一定要用演员实现“没有声优味”,哪怕男生的喘息真的很烦人,女生的哭戏真的很尴尬?
为什么孤僻的男主在学校要有个粗线条朋友,为什么女主刚转来就要和班上大姐不对付,哪怕npc们对于剧情推动和人物成长真的毫无帮助?
为什么男主要家庭破碎,哪怕他与自己和解的过程真的无比牵强?
为什么因为君名是这样做的,其他成功的前辈是这样做的,所以这个企划选择了相似题材的作品,来加工成他们的样子,除此之外我想不出其他任何道理。
成功的前辈有所以我也要有,对于既成套路不加思考的挪用,是这部工业罐头调料里最大的科技与狠活。
(这里就只谈论影片的呈现,不谈原作。
) 此外我个人不满的一点是想象力的固步自封。
时间差题材从科幻小说到推理小说到acg有着无数经典的运用,甚至上世纪的动画里都有《飞跃巅峰》一万两千年这样绝顶浪漫的设计。
本作不是没有这样的可能性,当男女主谈到漫画可以超越世间留存千百年,说出“哪怕一千年后也想看到你的漫画”时,我真的奢望过后面会有超展开,但结果仍旧是一个完全不出所料的小气故事。
记得在君名爆火之后日本院线时间题材的青春电影骤然增多,在我的印象里甚至天气之子上映时预告片里都有两部,而现在我根本记不起他们的名字。
本片的意义也许和那些电影一样,作为多媒体企划的一份子,为新公司新人的成长铺砖加瓦,再让观众磕一磕dkjk的工业糖精,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动画电影《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见的出口》改编自日本同名小说,是一部兼具奇幻色彩和文艺气息的浪漫纯爱电影。
电影故事源自这样一个都市传说:进入浦岛隧道的人,会得到任何想要的事物,代价是人会变老。
电影的主人公塔野和花城,是两个在原生家庭不快乐的高中生,他们有着各自想要的事物,机缘巧合之下,两人开始联手探索浦岛隧道的秘密。
塔野第一次进入隧道,是个意外,他遇到了死去的宠物鹦鹉,以为自己做了一个华美的梦。
回到家,塔野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原来隧道内外的时间流速不同,死去的鹦鹉也跟着他回到了家中。
塔野第二次进入,是想让妹妹华伶回来。
华伶意外离世,对整个家庭是个沉重的打击,母亲无法忍受伤痛离开了家,父亲开始酗酒并责骂塔野,这些都是塔野心中永远的伤痛。
转学生花城,出于好奇跟着塔野进入了隧道,两人开始联手探索隧道,希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他们并没有盲目的直接冲进隧道,而是先做了一系列调查研究。
首先确定了隧道内外的时间流速比例,隧道内3秒钟,外面2个小时,隧道内1天,外面6年半。
其次确定了隧道和外界是否可以连通,隧道内发的信息,外面的人能否收到。
最后确定隧道有没有另一个出口。
花城是个自信坚定的女孩子,似乎没有什么能够撼动她,除了成为漫画家的梦想。
疼爱她的祖父是个无人知晓的漫画家,失意又失败,父母得知花城的梦想是成为漫画家后,把她赶出了东京的家,让她冷静冷静,因为不想让她步祖父的后尘。
花城画的第一本漫画也被父亲撕了,这本漫画是唯一能连接她和祖父的事物。
和塔野不同,花城想要的东西是才能,能在世界留下印记的才能,能画出带给世界深远影响漫画的才能。
塔野知道花城的漫画已经足够好了,她已经拥有了自己想要的才能,他也知道进入隧道只会得到失去的东西,不会让花城拥有特殊的才能。
因此,在父亲再婚搬家一事的刺激下,塔野独自一人进入了隧道。
花城想要冲进隧道追上塔野,但是被塔野短信中的一句话钉在了原地:“你是现在就该成为漫画家的人。
”这句话束缚住了花城,让她无法走进隧道。
她痛哭之后开始画漫画,一直连载,从未停笔。
因为在花城看来,放弃画漫画,是对塔野的背叛。
这部电影,打动我的有两个点。
一个是电影的画面和场景,夏日祭的烟花,相扣的十指,绚烂的向日葵地,夏天清澈的风,海边的电车站,旷野的铁轨,等待电车时的小游戏......青春的绚烂和美好一览无余。
其次是对塔野和花城命运的沉浸感受,像罗伯特·麦基《故事》所讲的那样:我们去看电影,进入一个令人痴迷的新世界,去设身处地地体验一份初看起来似乎并不同于我们,而其内心却又和我们息息相通的,另一个人的生活。
体验一个虚构的世界,却照亮我们的日常现实。
时间流逝中,花城未来得及表达的感情,在一条条短信中喷涌而出,让我泪目,也让塔野认清了自己的感情。
塔野放弃了对去世妹妹重新回归的执着,找到了爱出口,重新回到了花城身边。
2007年3月8日,今天我从高中毕业了。
2008年8月1日,我的漫画得奖了,也决定连载了。
2011年8月18日,这次我想画的长一点。
2011年11月30日,你借给我的伞,开始生锈了。
2012年4月4日,塔野君,你现在在做什么?
塔野不知道被抛下的花城的心情,不知道花城已经做好了决定,只要和塔野在一起,即使被全世界抛弃也没有关系。
2013年5月1日,漫画连载结束的花城,再次来到了和塔野初遇的电车站。
她收到了塔野的第一条短信,自2005年8月1日塔野进入隧道,时间已经过去了8年。
而花城的感情,从未动摇。
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见的出口#电影240913前瞻:影片看起来像是一部典型的日式青春爱情片。
个人感受:影片是一部基于奇幻设定的爱情片。
里面的有求必应隧道由两排枫树组成。
为什么要使用枫树这个意象?
在《寻梦环游记》中,连接人间与冥界的是由枫叶构成的桥梁,而在本片中,隧道则由两排枫树构成,枫叶漂浮在浅浅的水中。
这两者似乎都象征着现实与虚幻之间的桥梁,而虚幻的部分则承载着逝去的事物与死亡的主题。
影片中包含了许多日式爱情片的典型元素,水族馆互诉心事感情升温、烟花大会告白。
这种情节在很多作品中出现过,比如《辉夜大小姐》、《烟花》、《更衣人偶》等。
男主的形象沿用了常见的日漫脸谱:温柔、平淡。
相比之下,女主的形象更具张力、反差:前期显得难以接近、冷淡,后期逐渐展现出傲娇、可爱和活泼的一面。
再提一嘴在日漫中的女性角色的性格设计,大多数都是比较有活力的,更确切一点说是“媚男”,《败犬女主》中老八、小菊、烧盐;《无职专生》《孤独摇滚》《我推的孩子》这些日漫中的女性角色即使是社恐,她们的基调都一定有“可爱”“傲娇”这些东西。
另外,主角的家人设定得有些刻意:男主的父亲酗酒成性、对孩子施暴,还不断责怪男主;女主的父母因憎恨女主的爷爷,对女儿画漫画的兴趣感到厌恶,甚至将她赶出家门。
这些设定让人感觉有些难以置信。
核心问题:隧道的设定是,越往深处走就越接近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代价是隧道中一秒钟,外面世界却已过一小时。
男主希望找回死去的妹妹,弥补内心的愧疚,渴望妹妹回来后家庭能恢复昔日的幸福。
而女主则渴望在漫画方面获得特殊的才能。
说真的男主为了找回妹妹甚至愿意在一直找下去,我很难给他定下一个动机让他这么做。
我原本以为,这个隧道的设定是为了讲述关于珍惜当下、失去的东西无法挽回的主旨。
没想到,故事的发展却走向了女主为了男主愿意苦等八年,男主看到女主的消息后毅然从隧道中走出的双向奔赴的爱情结局,难道是旨在女主对男主不因时间推移改变的爱感化了男主,让男主愿意主动从“妹妹回来”的梦里醒来,不再逃避面对现实?
在我看来,这样的剧情安排让人物动机显得很弱,仿佛是为了迎合观众对爱情片的期望而硬凑出来的。
甚至在影片开头,我都没意识到这是一个讲爱情的故事。
毕竟最初,两人只是基于共同的兴趣去调查隧道,彼此通过对隧道的探索增进了了解。
在我的理解中,两人只是对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却莫名其妙地上升到爱情的高度,后续的情节发展也显得有些生硬。
通往夏日的隧道,再见的出口主旨:电影的主旨让我感觉很模糊,是不够刻骨铭心且超脱现实的爱情?
是用模糊的处理方式体现的家庭困境?
还是从头到尾始终如一的自卑情绪?
导演引出的现实困境都没有给予观众一个答案,也没有能够引发观众思考的情节安排,所以在主旨这一方面我扣除一颗星。
情节:电影的情节很平淡,能够引发观众情绪的情节很少,在我的观影过程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有如下:花城同学暴揍霸凌同学,面对这样的情节,我只能当然是拍手叫好,虽然我没有经历过霸凌,但是我觉得一味的隐忍可能会让霸凌者变本加厉,正如《熔炉》中所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希望世界上没有霸凌。
除了如上的情节,其他的情节都显得平淡且脱离现实,如下:超脱现实的爱情,按照影中的时间,二人从相遇到相恋的时间肯定不超过一个月,为什么会产生这么深厚的爱情,让花城一个已经成为连载漫画家的人苦苦守候七年之久,花城这七年是一直“闭关锁国潜心修炼”还是到了女儿国没有遇到一个男性。
扭曲的亲情,塔野为了妹妹,甘心放弃在现实的时间,让人感动,可是已经获得了能够和妹妹一起生活的机会,却在一封封短信中不知为何给人一种冲破迷茫的感觉,救妹妹真的不如和花城谈恋爱重要,内心Ost“为什么不拉着妹妹一起走”,鹦鹉都已经证明了消失的事物是可以重新在现实世界存在,鹦鹉能够存在,挚爱的妹妹就要为了爱情牺牲。
情节方面我也会扣除一颗星。
人物影中出现的人物很少,主要是围绕着花城和塔野进行描述。
花城,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很复杂的人,既有能够面对霸凌者的果敢,也有面对自己的漫画时的自卑,人性的多面性体现的很好,现实生活中也会有很多人,表面上光鲜亮丽,但是内心却是极度的空虚。
塔野,人物塑造我认为是比较平淡的,平淡的一个人,没有过多的情节和细节来描述塔野的性格,让人感觉是很平的一个人,如果硬要说的话,是一个善变的人,救妹妹救着救着心就跑回花城那里去了(狗头保命)。
人物塑造平平,所以我要扣一颗星。
作画我看过的动漫电影不多,整部电影没有给我很惊艳的感觉,前段时间有看过《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和《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作画的张力是能够从电影中感受出来的,但是在影中我感觉还不如一些番剧的作画,所以我会选择扣除一颗星。
仅存的一颗星是给辛苦做电影的他们。
2022日本动画片《通往夏天的隧道,离别的出口》,根据日本同名小说改编,豆瓣评分7.2,IMDb评分7.0,将要引进国内上映。
因为本片将要引进国内上映,所以关注到了本片,看后大为惊艳,相见恨晚,好久没看到把我感动得痛哭流涕的爱情片了,很是我的菜,我可以给到8分以上。
影片的奇幻构思非常独特,隧道与现实的时间差构成了影片独特独到的戏剧冲突,二人在隧道内做探索实验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自从剧情有了时间差概念后故事就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越到后面越精彩。
女主苦等男主的剧情让我想到了美国经典奇幻片《返老还童》,那种跨越年龄的爱情非常撼动人心。
剧情时间点故意设定在短信通讯的非智能手机时代,短信是二人情感交流的重要纽带,短信传情要比当代社交软件更有味道,短信通讯也是片尾高潮戏的重要煽情点,我看到二人恢复短信通讯时已经完全泪崩了。
纯爱初恋电影永远有着感动、打动、撼动的力量,因为初恋是最美好的情感,初恋是每个人心底的永恒记忆,初恋电影经常会唤起唤醒人们心底的记忆,所以每一部初恋纯爱电影都有着无穷的魅力。
本片让我再次佩服日本动画片的魅力与魔力,可以用手绘动画表现细腻的情感,用手绘动画呈现美好的初恋故事。
时间差隧道是个非常独特的构思,很佩服小说作者的脑洞,有些像《星际穿越》的时间差,只不过《星际穿越》是严谨的科幻片,本片则是奇幻片。
时间差这个构思可以派生出很多各种类型的故事,科幻片、动作片、恐怖片都可以借用时间差隧道这个创意,会创造出比平行宇宙、时间循环更有娱乐性的作品。
日本电影总会搞出很长的片名,《通往夏天的隧道,离别的出口》这个片名太啰嗦了,看之前会劝退一批路人观众,如果不是因为本片要引进国内,我是不会被这个片名吸引的,而实际的观感远超片名给我的感知。
传说中,有一条名为“浦岛隧道”的隧道,那里可以实现人们的任何愿望,然而谁都没有真的见过。
某一日,大雨。
塔野薰在车站遇见了浑身湿透的异乡少女花城杏子。
薰温柔内敛,杏子却冷淡孤傲。
两个明明看似相反的人,却拥有着同样不堪的家庭遭遇。
某一日,深夜。
薰在父亲的恶言相向中夺门而出,失魂落魄的走在路上,无意间跌落山坡,遇见了那条传说中的“浦岛隧道”。
隧道的秘密随着两人情感的加深也愈发清晰起来。
而正因此,当初约定的承诺也悄悄发生了变化。
世间本无毫无来由的礼物,你倘若要得到什么,则必定要付出同样的代价。
你,真的愿意吗?
值得吗?
杏子曾哭着质问薰,为什么要抛下自己,明明说好了,要一起去渡过那道难关。
为了他,她可以放弃全世界啊!
可是,杏子啊,薰的语气里透着无尽的温柔,我觉得你已经拥有了才华,那个地方没有你想要的东西了,那里注定得由我独自前往。
泪目。
🎬 《通往夏天的隧道,离别的出口》虽然剧情一定有很多bug,但怎奈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欢此类清冷孤傲但心里独爱你的人设,再加上成为漫画家的梦想,于我而言简直是双杀。
以至于到了收尾处,屏幕上那句“大好きだ” 一出,BGM一起,简直爆哭!
一年又一年,窗边的樱花开了又谢。
初遇时你借我的那把伞,至今我还带在身边,尽管已经锈迹斑斑。
我画了很多漫画,出版了很多连载。
海边的风依旧温柔,可是,你在哪里呢?
就这么一部电影,男主的妹妹为了抓独角仙而摔死,母亲因此离婚,爸爸经常酗酒。
随后,在妹妹的忌日,爸爸带着新欢到家里,男主忍不住不适感而吐了出来。
但是男主认识了一个女生,女生则是被父母抛弃因为 “女生的爷爷是画漫画的,但是完全赚不到钱 所以女生的父母讨厌漫画,女生想画漫画,被父母赶出家门”。
男生(男主)意外进入隧道后,发现在这里找到了记忆中本该死掉的鹦鹉(鹦鹉是男主和妹妹以前训练过的,会唱歌),男主和女生(女主)猜测这里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
女主想要的是才华(后面提到了隧道只能给人带来曾经失去的东西,不能带来才华这种 东西),能画漫画的才华。
男主和女主通过手机 来确认隧道内外的时间流速是多少(话说为什么不骑个车之类的进去呢)。
随后,男主看了女主画的漫画,觉得很好,女主鼓起勇气寄出漫画被出版社看中了。
女主胆怯了,男主没有强求女主一起来,所以男主自己夜里离家出走去了隧道。
看到男主的短信后,女主等了他八年。
(剧情上隧道里收不到短信,但是后面男主也不知道为什么可以收到了,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吧!
)男主在隧道里看到了失去的妹妹,当男主看到女主的短信后 ,选择了回到现实(所以你为什么不带上自己的妹妹一起跑到现实中?
),最后女主已经是优秀的漫画家了,在隧道外等了男主八年。
个人看法:我觉得,这电影还行,但是不能带脑子去看,剧情是经不起推敲的(我喜欢电影中若隐若现的玉足特写)
本身是个非常小体量的“日式爱情奇幻”,感觉日本每年都能有几部。
就像甜点一样,我也是早早把这部电源放入自己的某个清单。
后来因为mygo动画其实在西方评价也不错,就翻了一圈西方的ACGN网站,看洋人对mygo的评价。
就这么,偶然发现有一个网站把这部评为年度第一剧场版动画,力压《铃芽之旅》,算是有了点印象。
一看也就几十分钟,找个时间看了。
应该说,本片的素质相当平庸,却有两个我非常喜欢的地方。
一个就是影片前半段,主角们发现隧道的奇特之后,用一种比较科学的手段开展种种实验。
一个负责“测试”,一个负责“计数”,正好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科幻“题材。
这类作品数量稀少,因为比起一个把科学当作“魔法”构筑奇观的科幻,怎么用科学的态度理解不可理解之事反而更有科学精神。
这个部分并非重点,却还是给我很大的趣味。
还有一个就是一个非常私人的原因。
看这部作品的时候,我在出差。
时间倒是很宽裕,以为需要一天完成的事其实在中午前后几个小时就完成了,然后就是漫无目的的闲逛。
在看到一种阳光的时候,我又想起了这部作品。
突然意识到,这部作品竟然让我依稀找回了一种漫无止境的感觉。
可以说是突然,我对时间的感觉就变了。
我意识到了人生是有限的。
我感觉年轻的心态就是挥霍,一种不管什么困难总有办法,不管什么事总能完成,不管什么梦想总能实现的,一种现在的我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的精神。
虽然理论上我还算年轻人,但是我知道我开始衰老了。
我知道我可能随时都会死,只是走在路上,失控的汽车,坠落的钢筋可能让我的生命终止。
我知道我的身体有一个地方可能正在死亡倒计时,可能自己的生活习惯,可能是基因,也可能是自己生活的环境,它正在我的体内发展恶化,我一无所知。
总之,我开始有一种每天活着都像是被时间的劫后余生感。
我知道所有人的命运都可能降临到我身上。
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容易厌倦,我一个朋友有段时间生病,曾经问过我,为什么现在不在期待病好了呢。
我说:以前我们以为病好了会进入一种更好的生活,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病好了要回归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最近想写一个关于玩了一年多“电子宠物(拓麻歌子)”的感悟,就是游戏里对生活的模仿,竟然有一种胆战心惊的感觉。
我也开始意识到,什么都是有时的。
什么都是有限的,什么都可能是最后一次,最后一眼。
而《夏日隧道》恰恰是——年轻人特有的对时间、特别是夏日的挥霍。
那种“漫无止境的八月”可以随便浪费的感觉。
写到这里,突然注意到夏天也过去了。
然后又注意到,我们这些没出息的大人是害怕夏天的。
我们躲在空调房里,躲在了阴影里,喝着冷饮,舔着冰淇淋。
夏天属于过暑假的年轻人。
我想起我的暑假,街道上几乎空空当当,我大步走着,看着烈日下那些浓烈的影子,有时候风吹动墨绿色的树叶,耳边传来树叶哗哗的响声和蝉鸣。
我似乎感受到了窗户的那一侧大人正在向酷暑求饶,看着我们的眼神。
现在我成那个大人了。
写这些的契机,还是一个八月的下午,我走出旅店,在附近的街道和公园闲逛,然后突然感受到了那种阳光。
那种我上次见到已经是很多年前的阳光。
一种下午三四点的,粘稠的,糖浆一样的阳光。
那时候我会在吃完午饭后启程,盯着骄阳,走着来到市区中心的图书馆,看书看到下午三四点,然后往回走。
回去的路上,我就沐浴在这种糖浆一般的阳光里,我走在街道上,看着那些行人,车辆,有时候手里还拿着一根冰棍,我走上一个立交桥,看着城市的远景,像是一张等待着我开辟的地图。
那时候我以为这些好书我都会看完,我的时间是无穷无尽的,甚至连“暑假快结束了“的感觉都很稀薄。
而现在,阳光还是当时的阳光。
我看着一辆辆车在我眼前飞驰而过,每一辆车裹上了这层糖浆般的阳光,抬起头,建筑的玻璃反射着这糖浆般的阳光。
我意识到,我可能见不到明天的,这样的阳光了。
往大了说,可能什么宇宙某个角落人类没有观测到的星体爆发,过了几十亿年冲击波扫到了太阳系,地球瞬间蒸发;往小了说,可能我回去路上就被车撞死了。
哪怕我的结局是几十年后坐在舒服的摇椅上看着这样的阳光沉沉睡去,在睡梦中告别世界,那看到这样的阳光,这种只有这个纬度加上八月末这几天才有的阳光,也是数得出来的。
我曾经也以为,八月是“漫无止境的八月”。
《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见的出口》(2022),由石井裕也执导,是一部充满感人故事与视觉美感的日本动画电影。
影片通过富有创意的叙事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带给观众一次心灵的旅程。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不足之处。
优点:富有创意的叙事: 影片的故事围绕一个神秘的隧道展开,主角通过这一隧道进入一个充满奇幻与美丽的世界。
独特的设定和创意的故事情节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使影片充满了神秘和探索的魅力。
细腻的情感描写: 影片在处理人物情感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
通过主角的经历和成长,影片深入探讨了离别、成长和人际关系的主题。
情感的细腻刻画让观众能够产生共鸣,并感受到影片所传达的深刻情感。
视觉表现优异: 作为一部动画影片,《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见的出口》的画面表现非常出色。
细腻的画风和色彩运用,使得影片中的奇幻世界充满了视觉上的吸引力。
动画的表现力提升了影片的整体观赏体验。
不足:节奏略显缓慢: 尽管影片的情感描写深刻,但在某些部分,故事的节奏显得略为拖沓。
一些情节的展开速度较慢,可能导致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到冗长,影响了影片的流畅度。
情节推进的重复感: 在影片的某些情节中,故事的推进可能给人一种重复的感觉。
尤其是在隧道的设定和奇幻世界的描述方面,部分观众可能会觉得情节有些单一,影响了影片的新鲜感。
主题处理的局限性: 虽然影片探讨了离别和成长的主题,但在某些方面,这些主题的处理可能显得稍显浅显。
对于那些期望深入探索这些主题的观众,影片的处理可能不足以满足他们的期望。
总体而言,《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见的出口》是一部在创意叙事和情感表现上都值得称道的动画电影。
虽然影片在节奏和情节推进上存在一些不足,但其独特的故事设定和细腻的情感刻画,使得它成为一部充满温馨和思考的佳作。
对于喜欢探索奇幻故事和深入情感描写的观众,这部影片无疑是一部值得观看的作品。
故事结构很简单,能实现愿望的隧道。
隧道穿越大作战总动员。片名很长,但是不烂,总是迟到的列车,常常忘记归还的伞,高冷的转校女同学,心碎木讷的男生,构成了这个夏天最完美的告别与重逢。需要特别的能力,才能在世界上留下活过的证据。要是结尾改成像《星际穿越》那样,重逢之际年过半百,堪称神作!clap的中年社畜们到底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制作的这部纯爱大作的啊?混蛋!
老实说制作和演出已经将这个故事描绘的很好了,但奈何故事本身不算多好,太刻意和套路了,另外两段男女主跑着叫对方名字的戏份瞬间跳戏到了《你的名字》,不过我个人还是很吃这一类故事的,给4星吧
是背负伤痛的两人从囚禁在过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的故事。浦岛隧道是neta《浦岛太郎》里的龙宫吗?时间的流速与“现世”不同。最喜欢的场景是在一个晴天两人重复雨天第一次见面的对话。
这种剧情来一部就够了,人物画得也差,毫无优点
我不认为这两个人之间有什么夯实的感情基础。
男主和女主相遇在某个雨天,男主因借伞给女主两人留了电话,其实女主转学到男主班上。女主对班上所有人爱答不理,还把拿她漫画的女生打出鼻血了。某天男生因和父亲吵架跑到某个山林里,偶然在水潭深处发现了一个隧道,里面有很多发光的枫树,树干上长满玻璃方块,他在这里拿到已去世妹妹的一只鞋和本应死掉的鹦鹉。女主偶然看到这个隧道,她发现隧道内和外面磁场不一样,会有时间差。男主因为父亲再婚直接消失在隧道里,等他反应过来回到外面已经过去8年,女主不停给他发信息,两人莫名其妙爱上了。
一个很偶然的瞬间想起这部电影,对标题通往夏天的隧道这一意象有期待,看完后发现完全不是想的那样啊,可恶啊可恶。
浦岛隧道的传说,倏忽逝去的青春,跨越时间的爱恋。接受悲伤的过去,活在当下,告别过往的伤痛,迎接幸福。很标准的日系奇幻冒险纯爱故事,有种新海诚《你的名字》与《秒速五厘米》既视感,清新唯美的画风,静谧梦幻的氛围,校园、夏日、海边、烟火,种种常见的元素一应俱全,同时也是非常流水线公式化的商业电影,各类熟悉的套路处处可见,比较遗憾的是,剧场版动画对原作的大幅度删改使得剧情近乎支离破碎,仅仅80多分钟的短小时长根本无法撑起其余副线,节奏失衡,仓促赶工,男女主角在合作中逐渐升温的情感缺乏充足铺垫,导致那份本该令人动容的情愫变得苍白无味,高潮段落的煽情也沦为空洞廉价的自我感动,此外原作小说中关于“放下过去与自我和解”的主题被“恋爱”过分压缩,立意顿时显得薄弱了许多。
感情线还是太弱了,配音也很一般啊。
好牛逼的动画,好傻逼的剧情。以及,又给男的爽到了吧
一言难尽….毫无波澜的故事,毫无基础的感情,没有记忆点的画面(就烟花那段还可以),莫名其妙的眼泪,无疾而终的各种主线,没有由来的释然,没有争取的努力,以及全场莫名其妙的屏摄。
不沉湎于过去,不牵挂于未来,只活在今天。小学馆电影,桃花源记,另类的穿越时空。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从几小时到几天,从八年到十三年,通往夏天的隧道,离别的出口。离别亦是再见。九月就要结束,九月即将到来,你好,九月!
继十几年前《追星》的新海诚拙劣模仿宫崎骏之后,新海诚也终于迎来了他的拙劣模仿者,这种时间流逝带来的感伤可比这部作品带给我的要扎心多了,而田口智久或许也会迎来他的拙劣模仿者吧
隧道设定太简陋,自我感动式。进去么手机扔了,到里面么手机冒出来了,隧道自动找回丢失的是吧。跑进去么喘喘昏迷,出来又昏迷,也没讲设定,越近负担越大之类的。男女主进去前爱上也没啥道理,进去了甚至更进化到爱的死去活来。要更感动点,直接出来守80年活寡女主墓前对着她画的漫画哭更感动。优点是只有80分钟。
除了纯爱,好像也没什么了。
很稚嫩也很单薄,内核过于没深度,设定也毫不精细,相对比较拙劣。但即便如此,还是能找到一些共鸣,读懂一些情感,就冲这,我勉强给到三颗星吧。
夏日纯爱物语系,主题略陈旧,失去的永不回来,以爱之名穿过浦岛隧道,梦之彼端,约定的地方。
《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見的出口》是部風格獨特的清新小品,本以為將夏天設為故事背景的作品,多會充滿青春的熱血還有蟬鳴鳥叫的炙熱,沒想到整部作品不論角色、畫面還是劇情都充滿著獨特的通透感,在僅僅83分鐘的時長,藉由時間元素描繪了兩份心意交錯的動人故事,猶如夏日午後的微風吹拂著風鈴,讓人倍感愜意。電影的看點在於感情遞進就像涓涓細流,男女主角看似無心的互動,卻處處流露著情感,因此一到情緒爆發點就顯得格外引人註目,雖然設定上帶著一點悲傷,但劇情並不會令人感到沈重。時間會撫平傷痛,卻不會沖淡對你的愛。
马马虎虎吧,没有什么记忆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