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金都

金都,My Prince Edward

主演:邓丽欣,朱栢康,鲍起静,金楷杰,林二汶,许素莹,岑珈其,卢镇业,易健儿,陆添新,麦梓亨,袁绮雯,陈健朗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金都》剧照

金都 剧照 NO.1金都 剧照 NO.2金都 剧照 NO.3金都 剧照 NO.4金都 剧照 NO.5金都 剧照 NO.6金都 剧照 NO.13金都 剧照 NO.14金都 剧照 NO.15金都 剧照 NO.16金都 剧照 NO.17金都 剧照 NO.18金都 剧照 NO.19金都 剧照 NO.20

《金都》剧情介绍

金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金都》以坐落于太子的金都商场为背景,商场以售卖廉价婚礼商品闻名,电影的主角莉芳在商场的婚纱租赁店工作,与另一婚礼摄影店的年轻东主Edward拍拖七年,Edward被视为莉芳的白马王子,结婚似是迟早的事,但原来莉芳有个不能结婚的秘密。 「婚姻」一直被描绘为爱情的大团圆结局,三十开外的女性除了结婚生子,似乎没有出路。电影以太子的平民化婚庆圣地金都商场为背景,三十多岁的婚纱店员为了应付男友催婚,逼于处理早年为钱假结婚的烂摊子。每天都离不开婚嫁话题的她,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路向?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我是龙鼠来宝2:明星俱乐部贴身萌妹腹黑计划长路将尽4拍4家族宝可梦礼宾部第一季神秘博士第二季我是岁月你是星辰主流季前赛憨媳从军天涯明月刀皮囊第三季三七碰到二十一水手服与机关枪:毕业小心!我要放大招了大唐嘻游记机智住院医生生活借兵仲夏夜魔法逃出坎大哈荒野救援回到初相恋新扎师妹2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双城生活桑托什冬日将至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第三季图雅的婚事

《金都》长篇影评

 1 ) 不在《金都》的女性性

簡體版:https://mp.weixin.qq.com/s/N-_fHIz8LiON6qKZkUX0Cw女性性從一開始就不屬於女性,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鄧麗欣飾演的女主這麼“愚蠢”,她看起來逆來順受,毫無主見,為了逃離家庭而掉入了另一個家庭。

不過,這也是為什麼厭女文本最“貼近”女性——那些吹捧大寫夫人或者女強人的文藝仍然不能表現出父權制之下的女性性,唯有充分地表示愚鈍與邪惡的女性形象,那才是最為真實(也是最為普遍的幻象)的女性性。

女性性不在於女性,那麼在哪?

這在於別人的目光——由婆婆(父權代表)看到的媳婦,由男朋友(丈夫)看到的老婆,以及女主去看別人的老婆——這就形成了一個話語環路,即女性性的外在釐定以及返回自身的一個循環,但是歸根結底這種主體性仍然是在外的,而回到自體卻無所適從。

這個驅力的過程則是以快樂為準的——或許用享樂(jouisancce)更為準確,享樂不等於快樂,而是一種碎片化事物,這是失落而無法復歸之物——越不存在,你就越想要,越快樂就會越痛苦(反之亦然)。

因此我們能從男主女主中看到男女的兩種享樂,男性的享樂總是順從大他者的,卻也在爭取不可能性——快樂的婚姻是不可能的,但是他非常“媽寶”(任由母親為自己拍板),也很懂得詼諧(懶叻),這種短路便使得他表現起來非常娘娘腔而沒有主見(俗稱“大唔透”)。

女主的les朋友因此說男主像個女人。

那麼,女性享樂在哪?

這不是我上述所言的女性性,而是一種疑問:che vuoi?

你(大他者)到底要我做什麼?

營營役役的未來婆婆和未來丈夫都墮入了這個話語結構,包括結婚一定要買樓,還有男主質疑她假結婚和貞操,他們實際上不為結婚貢獻什麼(也就他們自己覺得結婚是“本分”),但是卻站在大他者的角度來要求女性擁有好的女性性,也對壞的女性性進行糾正——在大他者的擔保之下,他們是可以為所欲為的,這種壞無限帶來的便是女性性的永恆之惡。

所以,女性的癔癥同樣不是外來的病症,而是女性的內在——即質疑大他者(如安提戈涅),女主的癔癥卻真正的使她擁有了自己的主體性——她從原本的隨波逐流變成了逐漸擁有主見,學會了解別人的慾望(也是自己的慾望),並且懂得拒絕男友的死纏爛打,這都是在脫離金都才實現的——這種女性出走的戲碼是很經典的隱喻,卻不只是隱喻——正如金都是香港的隱喻,卻是現實。

-分界線-這部電影是恐婚的,但是這裡面有一個特殊因素——那就是有一個突然闖入的第三者,而且是以大陸人形象出現的。

這個大陸人剛出來的形象就是渴望自由世界的典型,但是他發現自己被婚姻(實則是未婚成孕)困住了,於是無論什麼樣的自由他都沒了。

然而,這裡仍預設了婚姻是不自由的,而不結婚其實仍然不代表自由,女主最後逃出金都,這恰好體現了緊張狀態的解除——就像嬰兒以fort da遊戲來消除對母親的焦慮,這時候逃出金都(香港)就是個fort da遊戲,但是她終究也要回去,也要回去面對可能的婚姻(只是很可能不和男主一起)和其他被人框定的“幸福”生活。

這裡大陸和香港人的想象一致卻又不太一致,一旦有什麼事情,一般香港人都是犯事之後逃上大陸躲避風頭,或者上去嫖娼與包二奶,但是這些事情都是男性的,《金都》的突破點就在於女性和大陸的聯繫。

如果明白在後殖民批評中的黑暗大陸的東方異域想象,就能明白女性性就是黑暗大陸——一個不可捉摸的禁忌,誘人卻可怖的母性超我(男主因此說“大陸人會熔了你”)。

《金都》把“娜拉”出走之後的地點放在了這一超我之後的大陸,卻去禁忌化,把大陸男女的問題給體現出來——他們的婚姻的難題和女主面對的一樣,其實大家都是受困於自己,而不是被別人給困住——一堵墻總不是擋著一邊的人,而是擋著兩邊的人互相來往。

毫無疑問,香港代表的的原有的自由幻象(於大陸人看來),總是更容易被外人擊破——大陸人直接指出香港房子又小又貴,只是為了自由——為了一個和大陸不同的幻象而一直被慾望牽著走,最後才發現自己不需要單程證,女主也是如此,這就是穿越幻象帶來的未來——幻象總是不可靠的,但是為了有什麼“靠”一下,那還是要重新弄點什麼,在戲中表現的則是將創傷再符號化(買了又大又貴的茶几)。

經過如此的分析,這裡的隱喻就不算隱喻了,Prince Edward既是愛德華王子和太子地名的象征,也是男主的名字——香港的“男性性”就是如此,他深受港英殖民影響卻仍然未能去殖(原因請自己想),中(大陸)港兩地的聯姻是不成功的,因為兩邊仍然沒有看到女性所在——每個人都有男女兩性,但是這一視差不是代表一刀兩斷,而是一分為二:唯有站在對方那裡才能了解自己,進而才能了解彼此。

因此齊澤克提出在人們越來越疏離的時候,應該互相“異化”——在差異之中進入彼此,两地需要的不是經濟契約式的婚姻,而是拆墻——先拆掉心裡頭的隔閡,而不是把對方當做洪水猛獸。

然而我說的是一,又是多——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而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最後實現——從來都不是團結完再鬥爭,而是在鬥爭中求團結。

《少年的你》:在差异中进入彼此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634604/

 2 ) 婚姻故事

看完《金都》,觉得内心熨帖,好久没有电影给我这样的感觉了,有些电影让你感动,有些电影让你思考,可是也有一类电影,拍的轻描淡写,那就是你身边的生活。

让你看完轻叹一声,嘴角又轻微上扬,内心复杂。

婚姻是多么复杂的事情啊,可是现年31岁的莉芳已经要面对自己的两段婚姻,一是十年前急于要离开原生家庭的莉芳为了付房租,与一位“大陆仔”杨树伟假结婚,二是手边即将迈入的婚姻围城Edward,可是第一段的婚姻尚未结束,而莉芳又对这一段婚姻缺乏信心,就是这样一段发生在生活中的一段平淡片段,却意外的好看。

Edward是爱她的吗?

那简直是一定的,不然也不会风雨天气又去给莉芳买一只龟,不会有那样蹩脚的一个求婚仪式,可是他的爱也仅此而已,他的爱很难比给她一个求婚仪式更多了,他一切都贪图省事,有母亲做主自己就可以不用操心,自己的账户与母亲联名,挑选婚纱事宜,要挽着母亲的臂弯,女友跟在身后,母亲全面入侵自己的生活,因为这个妈可以给他打点一切,包括修理屋子,打理财务,甚至是儿媳妇要不要养一只龟,他蹲厕所的时候读《电影诗学》,可是无碍他只想窝在那里打游戏,这样他就可以稀松平常地对待所有事了。

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天天对女友发夺命连环短信,检查她的手机,对她的领口和短裤指手画脚,不同意女友好友当伴娘,对女朋友的质疑与反问和稀泥而不是解决问题。

这样就很让人窒息了。

很难说哪个女人能对妈宝男下得去嘴。

可是女人到了某个年纪又不得不慎重考虑结婚这件事情,就像莉芳与朋友阿怡的谈话:“是不是只有事业有成或者同性恋的女生才可以不结婚啊?

”“也是,主要是让身边的人闭嘴”,“怎么了,早就说你喜欢女生,Edward就是个女人”“你说得对,Edward比你更像女人。

”这段谈话令人捧腹又简直精妙,一语道破现今女人的困境,婚姻有时可有可无,最主要的目的或许是让身边的人闭嘴,可是枕边人又实在不如身边的女友像男人,怎么破?

难道为了结婚而结婚,只是给自己增加一幅枷锁吗?

而且身边的人似乎永远不可能闭嘴,婚姻远远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下一个关口就是生孩子不是吗?

莉芳问杨树伟:如果和不爱的人结婚,那算不算假结婚?

是呀,有多少人是因为各种原因在假结婚呢?

结婚十年的大陆仔老公,则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他与Edward是完全不同的存在,两人之间的差异未尝不是两地人的差异。

他的目标明确行动迅速,在25岁的时候,就通过中介想拿到香港身份,他想要踮踮脚够到更高的地方,他想要追求更加自由的生活,讽刺的是,最终他放弃了十年的追求,被女友捆绑着结婚了,他劝莉芳的婚姻是最没有自由的话蠢人才急着结婚言犹在耳,他已经放弃了他追求的所有自由,可是他在必须结婚之后又为自己找到了新的方向,那就是赚钱,因为“有钱才有自由”。

两个人仅有的几次对话,都是对于生活的追问,“不结婚就有自由了吗,那你想去哪里?

你想要做些什么呢?

”杨树伟给莉芳以及所有观众的是一点清新的空气,也提供一点思考,那就是我要追求的人生是什么样的,我想要的未来又在哪里?

结尾很耐人寻味。

女生明明是无望地一句:我们是不是以后就一直这样啊?

男人却沾沾自喜甜蜜地讲:是呀,以后我们都这样。

真是鸡同鸭讲,真是一眼望到头的绝望,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纵然她是十年前就敢于离家的女生,现在也不得不尝试着与生活妥协。

她可以关上手机,穿上自己喜爱的衣服,来一次短途旅行,安静吃一碗面不搭理连环夺命短信,再下单买一张很贵的餐桌,可她未见得有信心有勇气不去结婚,不去回头找自己的Edward王子,尽管王子早已经不是王子,公主只想出逃,故事还是要继续下去的。

祝愿每位公主都有称心如意的人生。

不必靠寻找王子。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3 ) 太子于金都之下

海报上的片名logo已值得玩味——太子站的「太子」二字来自以爱江山不爱美人闻名的爱德华八世,《国王的演讲》主角乔治六世即是接了他的位,而男主也叫Edward,影片通过台词明示:女主莉芳当时仍然相信这个童话式巧合,但Edward终究不是住在白金汉宫那位,灯牌logo的中英文片名排布暗示,太子只是香港的太子,它位于金都之下。

金都商场作为婚姻的象征,背后是一套现代社会叠加着传统观念的规训系统。

童话不过是缓解现实压迫的幻觉,太子只会在经济和行动上永远服从母上旨意。

此类符号的重置成为人物弧光构建的程式——从脚后跟能否着地以区分陆港人,引出内地人从不会飞的鸟类进化来因此更向往自由的理论,到最后莉芳领会了自由,杨树伟却说没有人是鸟类演变的,这是一次符号的重置。

从要拯救一只翻身的乌龟,到发现连未遭受苦难的乌龟都不能拯救,亦意味着女主争取多一丝自由空间不可得,到连现时的自由都被侵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处细节:莉芳对杨树伟说「你知道微信的对话会被监控的吗」,却被对方的「妳现在不一样被妳男朋友监控」驳得哑口无言。

这是作者将内地人作为她者视角,导出的一次对港人本身自由观的审视,莉芳的问题是从她人获得的、不带自身经验的话语,反而已有这种经验的杨树伟可以反过来质问她的生活,因为作为内地人的他可以直觉性地抓取这种相通之处。

因此,只有个体通过生活实践获得实在的自由,一个群体才有机会去争取未来的自由。

那么回过头来,暴露的衣物要丢掉、准岳母常擅自带人看房、未经商量地准备摆酒,这些被擅自做主的任人摆布仍能接受,而养龟是她试图通过拯救其他被困生灵抒发自己渴望的出口,今日连「养龟的自由」都不可得,她才明白,只有自己先争取到自由,才有权利解救她人。

于是,当男主愿意去买一只翻身龟、试图理解自己之外的人的时候,她已进入下一段路程,这又完成了一次符号的重置。

符号的重置需要的前提是理解的错位。

各种琐细问题在漫长同居(压缩的空间)中被搁置,理解的错位未曾被交流弥合,愈少交流则隔阂愈深,2:35:1的画幅更凸显了这种隔阂;当结婚与假结婚两个主事件使时间也被压缩、而婚姻本身也意味着占有的时候,占有与隔阂的冲突便暴露在摄影机前了。

于是,我们只能看到亲密关系逐渐演变成压迫与挣脱的形态,而它亦可置换到陆港关系中,实际上我们对「中文」这个词的理解都有本客的视角之别,才会出现公安问「会说中文吧」,女主以为是指粤语、点头后开始讲的诙谐细节,我瞬间想起去年警察记者会上央视记者用普通话提问,翻译官回答本次记者会以中英文双语交流。

「你变了」「系你唔了解我啫」……理解的错位充斥着一段关系,有一方从来没有意愿进行平等的交流,严肃的理解,个体间、群体间的情感才如此疏离与贫瘠。

这部港片即便有内地人、港人及对自由的探讨,却很难得没有落入政治寓言的窠臼,我们在其中找不到对位同隐喻的入口,但不可说它没有进行社会表达的企图。

不要忘了,这是一部女性电影,当然不能以杜琪峰、邱礼涛的方式解读它。

《金都》从女性的身体感受出发,不那么在意结构的工整,以人们足以共鸣的种种经验细节串起一类生活,在仍将旷日持久的陆港关系中输出了同样重要的表达。

 4 ) 金像奖金马奖《金都》:结婚?不结婚!

文/笑语在午夜场首发:抛开书本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香港电影《金都》自从去年金马奖入围(提名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最佳新导演)开始,就一直是我期待的港片新作。

它在今年上半年举办的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斩获新晋导演及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两项大奖,而后在香港上映取得517万港元的不俗票房,口碑亦是不甘示弱,持续走升。

流媒体上线之后流出的「资源」使得内地影迷有机会观赏到这部电影,导演黄绮琳在豆瓣和Facebook上发动态,称喜欢/不喜欢她的作品的都可以在看完之后通过PayPal给她打钱,返一张电影票。

片名「金都」来自导演家对面的金都商场,是一个位于香港九龙旺角弥敦道、鸦兰街交界,毗邻港铁太子站及联合广场的以婚礼服务为主题的购物中心,也是香港最大的婚宴主题商场之一。

片中女主角莉芳和男友Edward同居租住的狭小住宅即位于金都大厦霓虹灯旁边。

当夜幕降临,金都商场的霓虹招牌便开始闪烁,发出红紫光。

这样的场景来自导演黄绮琳的旧日幻梦。

她的家位于弥敦道上非常繁忙的区域,睡房在每天黄昏都被商厦的玻璃外墙反光照得通红,因为离马路很近,每天都听着交通灯的「哒哒声」入睡。

在电影里,邓丽欣饰演的莉芳的人物经历来源于导演的过往。

男主Edward是一个有着很多性格缺陷的「妈宝男」,他的形象便是导演前度的投射。

看似性格不合的两人,竟不知不觉拍拖7年,走到婚姻的十字路口,莉芳才发现,自己一点都不幸福。

男友凡事都不问自己意见,干涉自己的穿衣自由,甚至是在家里养龟的权利;他睡相难看每夜打鼾,沉迷电竞对生活琐事从不过问;即时讯息轰炸,iPhone定位监控,一刻都不能失联;结婚仪式全由男方母亲作主,连支票簿都在她那里。

单独来看,每一桩引起矛盾的小事看似都是忍一忍就能过去的,莉芳在之前的同居生活里确实也这么做了,本身的妥协性格也没有让她想到分手,关系就一直温水煮青蛙式地这么煮着。

然而,准备结婚这件事令她思考到婚姻的意义以及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仿佛自我意识在这个关口迎来了骤然觉醒。

此时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和与伴侣日常发生的龃龉都令莉芳负重不堪至于崩溃,一个乱放的指甲钳都足以成为导火索,最终导致了她的出走。

闯入她平静生活中的另一个男人杨树伟来自大陆,他与「港男」Edward性格迥异,令莉芳看到亲密关系的别种可能。

十年前杨树伟和阿芳通过「中介」相识,两人假结婚,莉芳为了拿钱付租金,杨树伟则是为了取得香港身份证。

之后二人分道扬镳,却一直未曾离婚。

再次相遇,杨树伟表示希望莉芳配合他拿到单程证再办手续离婚,就这样,他们的命运轨迹亦开始交错。

导演无意将「港男」和「大陆男」对比评论,她做的只是提供两种标本,展现个中差异,留待莉芳和观众自行参透。

在这部片子里,「港男」是幼稚且易怒的。

有一场典型的争吵戏,Edward和阿芳都到情绪不能控制处,提高音量斥责对方,渐渐地Edward索性扯开嗓门「啊」地大叫,引得楼上住户下来敲门。

莉芳的心情一定是绝望的,自己身边的男人在无法解决的问题跟前竟然表现得如此无能,只剩歇斯底里和无理取闹。

但他同时又是一心爱莉芳的,冒雨买龟补偿她的时候还有一丝可爱。

反观「大陆男」杨树伟,是一个自由且自私的男人。

他有一种论述,名为「亚洲蹲」,即只有内地人蹲下时是后脚落地,香港人和美国人都不能做到。

他的解释是,内地人是从一种不会飞的鸟类进化而来。

他费心费力想拿单程证和崇尚LA都是因为向往不受拘束的生活。

杨树伟揶揄莉芳终生困于香港,不知自由为何物,半调侃地告诉她结了婚就更没有自由了。

这两种男人的性格树立都是真实可信的,没有特别完美的形象,亦没有毫无可取之处的存在。

讽刺的是,最后杨树伟因为女朋友怀孕不得不回福州结婚放弃拿单程证,而莉芳却毅然出走拥抱自由。

导演的剧作设置赋予了角色人物弧光,去到最尾也没有给出所谓明确答案,但是观众已然明了莉芳的抉择为何。

片中的乌龟隐喻被困在太子区小框架内的香港人,关乌龟的水缸对应香港的房屋。

莉芳救走小乌龟,就是一种象征,她希望自身亦能获得自由,逃离金都商场,或是太子区。

而向往飞翔的鸟类就代表了杨树伟这样渴望自由的内地人。

鸟与乌龟的对照揭示了无论是香港人还是内地人,都多少被传统价值枷锁所绑缚,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与飞升。

编剧出身的导演黄绮琳此前编剧的作品《玛嘉烈与大卫绿豆》和《叹息桥》等都是好评如潮的高分剧,《金都》是她第一套自编自导的长片作品,这部电影的诞生得益于香港为新人导演处女作设立的「首部剧情电影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我也很喜欢导演之前的两部短片作品:《赤腊角到天水围是我爱你最佳距离》和《落踏》。

前者描写同性情缘,后者关注异性三角关系,其中对于情感细节的把握细腻精准。

黄绮琳表示她不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或男女之间的爱情,会因为科技的发展而减弱,沟通形式的转变,或许会改变相处上的习惯,但爱情当中的情感跟人性是恒久不变的。

《金都》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提供的「临场感」,配合自然的影像风格透出的是导演生活化的观察,声音和灯光设计的在场感非常强烈。

看完之后,我仍然会被太子区金都商场那片投影在卧室的红紫光和香港街道标志的交通信号灯发出的「哒哒声」包围。

黄绮琳透过《金都》表达的是对当代都市年轻男女婚姻现状的思考。

就像片中莉芳对好友的发问:「你觉得是不是只有事业有成,或者同性恋的女生才不用结婚?

」在香港,有无数像莉芳一样的处在三十岁这个年龄段的女性被裹挟进婚姻,很多时候,她们的选择并非她们自己想要的。

就好像结婚这件事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只有组建了家庭,你才能被这个社会当作一个「正常人」认可、接纳。

对此,黄绮琳说:「我自小居住太子区,家就在金都商场对面,小时候经常看着商场玻璃橱窗的婚纱,幻想结婚的模样,心想着身穿一袭婚纱,应该会挺美的。

长大后,身边的朋友开始结婚,要为她们当伴娘,听到她们不少与男朋友、男朋友家人吵架的故事,写剧本的时候我刚满三十岁,妈妈每天催我结婚,觉得我嫁不出去,逐渐让我觉得结婚是很蠢的事。

甚至抱着想拍一部大家看完都想离婚的电影的心态去写剧本。

」除了婚姻之外,黄绮琳亦在电影中带出了关于香港「人」与「空间」关系的担忧。

金都反映出的香港地少人多和房价飙升的现实困境,极具普遍性。

主角所面临的生活难题同样也是每一个港人都会遭遇的。

关于去或留,她也常常思考。

处于一个城市好像跟它谈恋爱,她有时甚至会开始怀疑真的需要如此热爱这块土地吗?

关于自由与抉择的命题,黄绮琳认为自由是做到想做的事,而免于恐惧。

邓丽欣则说,所谓自由,就是你可以选择结婚或者不结婚。

婚姻并非唯一选择。

《金都》蓝光到手,内含剧本+OST+Blu-ray设计得可以说非常好看了,就是运费有点贵。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5 ) 不结婚你就自由了吗?那你想要去哪里呢?

看了《金都》这个电影。

是今年港片的黑马。

导演是《叹息桥》《玛嘉烈与绿豆》的导演,螺蛳壳里做道场,领教了。

故事很简单,一个浑浑噩噩没有主见的大龄女青年,一个庸俗的直男,凑在一起七年该结婚了,只是为了作伴,爱情基本看不到。

女主因为和大陆人有过假结婚,现在又要离婚,大陆人为了香港身份自由,这种土气要改变命运的大陆特产让浑浑噩噩的港女感受到一丝压抑生活里的可能性。

故事的最后,港女不想结婚了,大陆男倒是留在福州,和女友奉子成婚。

开始大陆男嘲笑她:为什么要结婚?

这么老土!

你明明不爱他!

故事的最后,大陆男说:你不要想太多,结婚吧。

那就算不结婚,你就有自由了吗?

不结婚你想做什么呢?

你想要去哪里?

你有想法吗?

结局是开放性的。

看到三联的评论,意思是正如萨特所说,真正的觉醒是有目的地去做事,并对所做之事充满信心的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自由之人。

《金都》的最后,女主关掉手机、买了自己想要的餐桌,甚至假如推掉婚事,这一切都不能说明她从此自由,而让我们看到一线希望的是,女主从此开始有了“目的”,这才是一切的起点。

...人生的哲学观从来都没有对错。

有的人浑浑噩噩只管往前冲一辈子也挺好,但我估计真的满意的人生,都大抵知道自己的心意,在做决定时候权衡了一切,但那个底仍然是自己的那一点心意和坚持,那就是幸福的秘诀了吧。

 6 ) 港版《婚姻故事》,只用了十八个工作日就拍摄完成了。。。

都是19年的作品,探讨婚姻围城,米国那边有斯嘉丽的《婚姻故事》,港版有《金都》。

影片的深邃,细节,情感的克制,刻画的细腻,柔软,我就不说了,每个对婚姻有感触的人,对生活对人有观察的人,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都会有感而发。

一口气看到电影结束的时候,让你想一想,就是一部好电影了。

导演说因为预算,这部电影只用了18个工作日就拍摄而成,她特别感谢全体参演人员。

因为是一个香港的电影计划展之类的机构的项目,这里有很多演员都是其他单元的电影导演来帮忙客串的,比如那场求婚的戏,还有天台婚纱照那一场,群演不是群演,是好些导演。

扮演杨树伟的金楷杰,是大陆演员,因为在香港参加一个表演艺术进修项目,和男主朱柏康是同学,这次参演是朱柏康推荐的。

导演说这个角色其实很难找,要有她想表达出来的陆港两地的特色和差异。

林二汶的音乐做的真好。

导演一再解释不是因为林二汶的音乐来找她演戏的,正好相反,是因为找她演戏,她又主动承担了电影音乐的创作。

预算少到什么地步,导演举了一个例子。

那场男女主在家大吵到情绪崩溃到哭的戏,因为给不起演员加时费, 时间到了,就先拍女主邓丽欣的戏,拍完就让她走先,然后再拍男主朱柏康。

朱柏康当时就崩溃了,纯激情对手戏导演你让我对着空气演吗?!

还好邓丽欣nice,没拿超时费,自愿留下来陪他把戏拍完。

看拍摄花絮,真的是个迷你剧组,服化道摄影寒酸到令人不敢相信。

邓丽欣坐大巴的那场戏,窗外的小雨就是道具举着小水管对着车窗喷水,摄影扛着摄像机踩着双轮电动车一边躲避行人一边追行进中的巴士,一边在拍,而另一组还在拍路边的男主,根本没有清场或者制景(街景)的能力。

然而18天的时间,生产出这样的一部佳作,大陆这边动不动抱怨资金题材总菊爸爸各种先天不足的制片方导演编剧们,汗颜吗?

 7 ) 对婚姻的纠结和恐惧,都被这港片黑马说尽

作者: PrincessNoodles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在影片《金都》中,导演黄绮琳则展现了:就连准备婚礼这件事也可以成为爱情的坟墓。

《金都》是导演黄绮琳的长片处女作,在第39届金像奖上提名了包括最佳编剧、新晋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等在内的8项大奖,并最终拿到新晋导演以及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

此前在各大影展放映时,《金都》也收获了很多好评。

高口碑以及奖项加持,可以说这就是今年最值得一看的港片了。

《金都》讲述了一个关于婚姻与自由的故事。

女主角阿芳在金都商场的婚纱店工作,与婚礼摄影师男友Edward相恋7年,即将步入婚姻殿堂。

在准备婚礼事宜之时,阿芳的秘密被男友发现,原来她已和一个大陆人结婚十年之久。

十年前,为爱情离家出走的阿芳没钱付房租,只好通过中介出卖了自己的婚姻——和大陆人杨树伟假结婚。

为了能和男友顺利结婚,阿芳需要帮助杨树伟拿到单程证,对方才愿意离婚。

而在与杨树伟离婚以及准备婚礼的过程中,阿芳发现自己并不是很爱男友Edward。

影片中充满了对于婚姻的讽刺。

在电影前半段,导演在不遗余力地告诉我们: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就是不自由。

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心,即将步入婚姻生活的阿芳都处于封闭的、被压抑的状态。

片名叫《金都》,观众在电影中却看不到光鲜亮丽的国际大都市,取而代之的是鱼龙混杂的婚庆商场、不见日光的地下室走廊、逼仄的出租屋、邻居家轰鸣的装修声……

金都商场是香港的婚庆商场,贩卖婚庆用品,此为金都商场内景而正是这间漏水、厕所刚刚好只能容纳一个人的出租屋,即将成为阿芳的婚房。

尽管阿芳讨厌这个房子,尽管她也曾询问过房产中介想要买新房子,但由于是男友Edward的母亲付首付,所以他对于阿芳的抗议置若罔闻。

阿芳没有选择婚房的自由。

两人租住的拥挤的出租屋而在亲密关系方面,阿芳和Edward则像是生活在一座巨大的巴别塔中,无法沟通交流。

在见到昔日同居好友之后,回到家中的阿芳明显若有所思。

当阿芳提到自己的过去时,Edward用一个类似“企鹅肉”般的笑话接过了阿芳的话。

谐音梗冷笑话:李洁芬=你结婚Edward对阿芳的控制欲极强:不让她穿露肩带的毛衣、过短的牛仔短裤;一分钟不回信息就会对阿芳进行短信轰炸……阿芳说:“如果让Edward选择我车祸死或者和别的男人暧昧,他一定会选择我被撞死。

Edward的母亲也不尊重阿芳:她来阿芳家从不打招呼、自作主张地决定办酒席、擅自扔掉阿芳的乌龟……在她的世界里,阿芳的想法并不重要。

阿芳就像是她买下的那只乌龟一样,被即将到来的婚姻和社会囚禁在一个四四方方的盒子里,抬头就是她那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未来。

和大陆人的婚姻是假的,但她和Edward的婚姻又有几分真呢?

明明不再喜欢对方了,却由于世俗的原因硬着头皮结婚,算假结婚吗?

和为了金钱的假结婚相比,哪种更虚伪呢?

大陆人杨树伟的婚姻观则和阿芳的完全相反。

杨树伟和阿芳假结婚是为了拿到香港身份证,想要去美国,想要自由。

他的话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婚姻的不屑:“蠢人才着急结婚”、“结婚证书有什么用啊,有屁用”、“我告诉你,结婚之后更没有自由”……

有趣的是,在电影结尾,导演似乎又推翻了自己“婚姻=不自由”的论断。

杨树伟和阿芳的人生进行了互换。

想要自由的杨树伟选择了和女友奉子成婚,放弃了他等待十年的自由;而阿芳则离开了男友,选择了不结婚。

结婚后的杨树伟对阿芳说:“不结婚就有自由了吗?

那你想去哪里?

你想要做些什么呢?

”阿芳没办法回答。

导演在借杨树伟之口发问,但她也没有给出观众答案。

她只给出了阿芳离开男友后,在惠州小面馆里一个人轻松吃面的镜头。

娜拉出走之后的故事,留给了观众去想象。

这是导演黄绮琳的长片处女作,在此之前,黄绮琳的身份是编剧和作词人。

《叹息桥》《玛嘉烈与大卫绿豆》均出自她手,那首入围了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的《金都》,词作者也是她。

正是因为有此前的编剧经验,《金都》剧本的完成度十分高,完全没有处女作的生涩。

导演本人也曾在采访中说到:“为电视剧写剧本是一段很好的经历,很能锻炼你对剧本的执行能力。

很多没有做过电视剧的创作者在执行剧本的时候可能会异想天开,但很难做到,我对剧本的执行能力得益于这段经历。

导演想要通过Edward对于阿芳的控制来体现阿芳的不自由,所以Edward显然不是一个讨喜的人物,但高级的是在导演并没有刻意丑化Edward来达到她的目的。

Edward并不是一个工具性的丑角,他更像是我们生活中就能遇到的普通男性。

他有一些让人难以忍受的缺点,但他对女友的爱也是真的,在阿芳的乌龟被母亲放生之后,他去给阿芳买了一只新的乌龟。

导演给Edward写的人物小传中有这样一段:“Edward的人设是在英国修读电影,但回流香港后却放弃拍电影,以妈妈的资金在金都商场开婚摄店。

小套房是妈妈给他租的物业,墙上固然有不少电影海报。

更有一场戏,Edward如厕时手上拿着电影书,这些侧写了他对电影的喜爱。

可惜现实中,他的事业却离理想越来越远,电影是曾经的梦想,除了婚姻,人生中还有许多的烦恼,能让Edward这名角色更立体。

Edward手中的书是《电影诗学》而杨树伟也不同于以往我们在香港电影中看到的大陆人形象。

港片中的大陆人形象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产生变化,但无论如何,从《打蛇》到《恐怖鸡》,再到《榴莲飘飘》《低俗喜剧》,大陆人的形象总避不开根深蒂固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但在本片中,作为一位介入港人生活的闯入者,杨树伟并不是张牙舞爪、面目狰狞的,抛开了极端又夸张的想象,这一角色反而让人觉得很真实。

这和导演自己的经历有关。

她所就读的浸会大学里有很多来自大陆的学生,“杨树伟这一角色,有着不少当时我在浸会大学跟大陆同学相处的养分。

大陆人和香港人假结婚是一个带着社会议题、很容易变得偏激的故事。

想要丑化其中的一个角色很简单,但导演始终带着温柔去对待每一个角色以及她想要讨论的议题。

两个来自不同地区和文化环境的人相遇,互相改变对方,这不是两种意识形态的激烈碰撞,更像是两个真实的人的相遇。

昨天《金都》发布蓝光碟之后,导演黄绮琳更新了豆瓣短评:“看完之后想给钱的可以私信我!

(觉得不好看也要给钱的喔)。

”可以说是很可爱了。

采访中,导演透露自己的下一站是要去日本学日文。

请一直温柔地创作下去吧!

 8 ) 生活有多难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一个人趴在网上看了香港电影《金都》。

剧情很简单,思想却直击灵魂,温柔一刀。

在婚姻里,女人需要什么?

爱是什么?

和什么样的人结婚才是最合适的?

男主Edward是个善良,聪明,有能力的香港青年,在他的世界里,母亲,女友安排好生活,他努力工作,认真打游戏。

生活是简单的1加1。

这样的男人没什么不好,也是大多数男人的生活写照。

生活平淡无奇,如果没有阿伟的出现,没有那场假结婚的故事,张莉芳也愿意这样忍气吞声的去过一辈子。

阿伟出现了,张莉芳的心弦被拨动了,她的世界被打开另外一扇门。

她看到了自由的火,她对阿伟有一丝期待。

即使最后阿伟还是回归家庭,为了一个男胎安心守住一个家,张莉芳却回不去了,在和Edward长久的消磨中已经耗尽了力气。

最后,所有积蓄的怒火爆发。

开放式结局,也许她还是会回到Edward的家里。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服从命运的安排。

不是最好的,不是需要的,却是我不可逃开的生活。

女人什么?

一个可以认真听她讲话的老公;一个可以养龟的自由;婆婆没那么多干涉;一份安静的天地。

我和你共此一生,相看两不厌,多难!

 9 ) 金都:自由是什么

熬夜看完了第39届香港金像奖提名电影《金都》,该片在2020年华语电影排行榜中排第六。

我觉得可怕的不是婚姻,而是进入婚姻的人。

女主阿芳其实一直很渴望自由,可她从来都没想清楚过自由到底是什么,跟自己想要什么。

她到电影最后都没有找到自由,只会一味逃避。

她一直以来的和世界相处方式只有两种 要么是逆来顺受 要么是逃避。

所以顺从真的是种非常糟糕的性格 因为逆来顺受的人会把自己因为这种性格遭受的委屈全部算在和ta亲密相处的人身上。

极其的不负责任和推卸责任。

女主从21岁离家出走为了几万块钱就和不认识的大陆人假结婚,到31岁为了和现男友结婚着急和大陆男离婚 最后又受不了男友的控制欲望和因为自己对婚姻的恐惧 不告而别然后不回讯息 用逃避来“享受”所谓的自由。

女主虽然长得一副温婉可人的形象 但这一系列操作简直刻画了一个内里太妹的形象跃然纸上。

非常令人不适。

自由从来不是想干什么干什么,而是具备选择任何一种方式生活的权利。

那作为人,最基本的要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

整部电影我丝毫没有看到女主的成长,反而最后她学会了用更消极的方式去面对世界。

但这可能才是这部电影真实的原因吧,毕竟现实社会中的大多数普通人,也都像阿芳一样,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平庸地挣扎着,却数十年如一日没有长进。

 10 ) 港人对内地的看法

看过很多电影,导演想表达的元素很多,但是拍来拍去反倒哪点都没有表达好!

而这部电影导演想表达的,自己全都接下来了,而且还很稳!

1、关于婚姻女主与男友相恋同居多年,住在金都公寓,而且是婆婆名下财产,婆婆可以不打招呼的直接上门,也可以将女主的宠物龟随意扔掉,男友尽管夹在中间难做,却又无力供楼!

而女主既想结婚,又不想住在这里,还不想分手,只能继续躺平随波荡漾的无力感!

2、关于内地“用微信不会被监听吗?

”“你好厉害,你怎么知道是男孩?

”“是女孩不就被打掉了吗?

”用两句台词,看一下导演对大陆的看法,只是不知道这样的看法导演的个人看法,还是代表香港大多数人的看法!

《金都》短评

惊喜,近年来难得比较喜欢的港片。爱情残忍,婚姻无情,无非是有关女性的自我认同,出走反叛与回归大流,当港女和陆男的选择交换,有关自由和自我的命题就点出来了。有点幽默,又很真实,能感觉到导演内心的敏感细腻。又能识破她的小野心。整体来说,有瑕疵但足够优秀了。

3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推荐

【5】还是“恐婚恐育后觉醒并最后走向独立”的那一套,亮点是大陆男子这个角色的介入,虽然描绘得比较刻板但最后那句“和你结婚是假结婚,那和不爱的人结婚是不是也是假结婚?”算是本片的金句了,可惜女主演面瘫演技实在难以恭维,搞不懂为什么还会提名金像影后。。。

7分钟前
  • Feifei Sun
  • 还行

香港盲人輔導會/ 新宿武蔵野館.1307 トークイベント登壇者:森直人と徐昊辰 

12分钟前
  • 泡個大爪
  • 还行

有着鲜明的女性视角和文化对比,整体看下来很流畅,但影像的构建终究是有些单薄(个人感觉投资限制和导演经验共同造成了这种单薄),值得欣喜的是一些剧作上的细节非常有意思,而这种散落在不经意间的匠心也恰恰是本片冲破套路结构的最大功臣。

15分钟前
  • 楚翰彻
  • 还行

拧巴,磨叽

17分钟前
  • 巅峰评论家
  • 较差

视听失败但剧本出彩的电影,剧作非常犀利地抓住了香港年轻男女的窘迫处境,并对“自由”这一概念做了相对论的探讨。香港拥有更为“自由”的环境,可巨大的人口密度与高涨的房价却又迫得人们只得身居斗室,而且这份自由乐土与内地广阔的土地及多样的人口相较下却又变成了一个思想闭塞保守之地。在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是人生唯一选择下又遑论“自由”呢?导演在种种严肃思考(婚姻中的传统思想与权力结构)之上赋予了其幽默的生活喜剧色彩,人物写得可圈可点可笑可气而且足够真实,引得场内爆笑连连,对香港和内地进行了精准的讽刺打击。不过还是有很多地方有比较刻意的痕迹,像是十年后正巧偶遇…以及福州男的职业、外表与经济能力不像是住在城中村里的人,他的女朋友还操着一口北方方言,未免有些败坏影片的真实质感。(今年女性出走的片子真多啊)

21分钟前
  • 推荐

女主太丧了,全程冷漠脸,看着难受。

25分钟前
  • .
  • 还行

病态的香港人拍的病态电影,自己病态就算,非要黑一下大中国才有人看对吧,差评不谢

28分钟前
  • Lamer 
  • 很差

看时我一直暗暗担心导演会把陆男描述成女主一潭死水的亲密关系中撕开的一角天窗,一个从天而降的人生按钮,好像她换个人爱,关系中的龃龉和死角就会从此明亮,可是她没有。那一刻我就觉得,啊 不愧是女导演啊,种种反思都意在剥开关系见自己,因为一直处于被摹写被审视的位置,才会那么渴望认知自己。对陆港关系的隐喻是显而易见的,但作为喻体的两个男人都不那么典型,常有意外之笔,这些灵光一现的小火花凑成了很漂亮的关系版图,每个人都在对他人的期许中跋山涉水,然后被逼到必须直视自己,做出选择。我很喜欢看困局和无解之题,也不得不接受这类故事心照不宣的“开放式结局”,不敢轻易给出答案的优等生作业啊。

29分钟前
  • 壳壳
  • 力荐

一起凑合十年,转眼变成女主自我觉醒的工具。辛苦找了十年,转眼变成孩子的爸爸。简直是给女性抹黑。。虽然抓了一些生动的小细节,但是剧情太刻意,离谱了。

32分钟前
  • 怀孕的蚂蚱
  • 很差

邓丽欣脸上写了一个苦字,能演成这样也只能算是老天爷赏饭吃,那张苦得波澜不惊的脸,就像一潭死水的命运一般令人绝望。大主题是挺好的,但刻画的手法相当尴尬,香港人始终不愿意承认内地的变化,去趟福州还要人家坐大巴。这时候cookies的歌声应该响起:又不是八十年代。

33分钟前
  • 闪电传真机
  • 还行

假结婚带出真婚前恐惧,巧妙和刻意兼具。女主的心理刻画完成度高,大陆假丈夫最后安于现实的转折有点突兀,二访福州的结尾感觉略画蛇添足。

37分钟前
  • matchbox
  • 推荐

原本要结婚的选择了自由,原本一心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却决定结婚。人的本性都是向往自由的,婚姻不见得是自由的枷锁,强大的内心永远都是自由的

42分钟前
  • Brice
  • 推荐

难得见到可以对香港大陆平衡点不错的片子,换了我是女主也不愿意和这样的男人在一起,最后说的对,多赚钱,有了钱才有更多的选择

46分钟前
  • VivianS
  • 推荐

婚姻/自由—威权/自由,两组话题融在一起,举重若轻。“有了自由又如何,自由了你就知道要去哪儿吗?”“勉强自己和一个不爱的人结婚,是不是也算假结婚?”

48分钟前
  • 肖浑
  • 推荐

不结婚就有自由了吗?有钱,才有自由。

53分钟前
  • HarperYug
  • 还行

从《阿飞正传》里王家卫用无脚鸟来形容香港人,到《金都》里黄绮琳用不会飞的鸟来比喻内地人,香港导演以鸟喻人可谓一脉相承,如果再加上陈果,没有谁比他们更爱以人喻物或是关系了。你可以说有些对内地人的刻板印象,但也有内地人对香港人的刻板印象啊,所以更像是导演的一通调侃与讽刺。当然也有些师承杨德昌的说教台词,但不影响这依然是一个惊人而生猛的剧本,更重要的是导演没有给出答案,是啊,面对当下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谁又不是雾里看花呢?两人大爆发吵架那场戏演得很好,以及女主和男友所有微妙的心理变化都写得演得很好。

57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充满了香港人对大陆的偏见,明明内地已经繁华,福建的农村比元朗要好几百倍。电影里却拍得落败不堪,充满了港人对内地的不削。垃圾片

1小时前
  • BigJerry
  • 很差

这也能获奖算不算港片的悲哀…Stephy持续面瘫,不开心的人生,来源于不自信、不强大,鲜少出现在港片中的港女形象…刻意放在弱势方,所谓对婚姻的恐惧难以引起共鸣…福州也算发达城市吧,一会豪掷千金,一会住农村,为了去美国的大陆人,故事好在哪…

1小时前
  • pksky
  • 还行

题材不错,故事也好

1小时前
  • #烧光光#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