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很久以前,我有个想法。
认为,所谓这个世界上的疯子,只能是与众不同的另一类人。
甚至说是超越了常人的思维和想法,表现的有些与正常人不同,而被人们给标签化了。
其实,反过来说,如果这个世界是属于疯子的,那么一个正常人或许在这个世界里就是大多数人眼中的疯子吧。
有一个故事,说,在一个小岛上有一群特别的人类,他们三只手劳动,有三只脚行走,有一个正常人听说了,就想,如果去岛上捉一个三手三足的人回来,收费参观的话,一定可以赚很多钱。
结果,你或许已经知道,这个人到了那个小岛就被人给抓住,然后收费被参观了。
所以,我上面啰里啰嗦一大堆,你明白吧。
很多时候,疯子只是超越了正常人思维逻辑的另一群人。
而更多时候,疯子和天才之间,或许只差了一个脚步的距离,有一本书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关于疯子更多的有趣的知识,建议你看看这本书。
希望你看完之后,不会怀疑自己的人生。
这个世界有多少的正常人,便会有多少的疯子。
情绪化的东西,几乎人人都有,有些人善于隐藏和克制,而有些则不然,于是后者就被定义为了精神疾病患者。
好了,说回到这部电影本身。
片子导演叫李光耀,是的,和刚刚去世的新加坡前总理名字一模一样。
之所以会选择拍这样题材的电影,他在见面会现场告诉观众,灵感和想法来自于他每天看新闻得到的讯息。
在现在这样一个节奏飞快,每个人压力很大的社会,很多人都面临情绪化的问题。
当然,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导演这部电影的构思和主题除了映射现实社会外,在表达方式和主要内容上,也借鉴了电影《催眠大师》和《搏击俱乐部》。
其实就整部电影而言,是刘青云和黄晓明之间的两人戏,其余配角完全就是绿叶,起到推进故事发展和过度的作用。
估计看完整部片子,叶璇的粉丝要失望了,因为叶璇在片名出来前打了个酱油然后就立马挂掉了。
而至于鲍起静老太太,她的眼神是用来吓人的,她的戏份虽然不多,但每一次出现都会有让人背后冒冷汗的感觉,尤其是那一抹似笑非笑的诡异眼神,整个影院不知道多少人被惊吓到。
出场不多,但每次都是惊鸿一瞥,让观众印象深刻,如此而言,她被提名第51届台北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当之无愧。
刘青云大哥演了一个病人,压力大,情绪化,还人格分裂。
总之,他已经是一个戏精了,入戏容易,出戏也容易,没有留下什么拍戏后遗症,这是他现场对观众说的。
他在片中的表演已经达到了心中无戏,身体有戏的表达了。
就像张无忌学太极,等到张无忌忘得差不多,张三丰也就放心的让他出去PK了。
我觉得,刘青云大哥,现在演戏的情况,已经到了这种无我忘我的境界了。
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能很自然的将观众带入到电影的氛围当中去。
至于我们的晓明,则依然一直在耍酷和“二”,然后嘴里一直念叨,药不能停。
实话说,晓明在本片的表演有进步和提升,但依然难以改变他在观众心中留下的刻板印象。
看来,想要摆脱二哥的称呼,晓明在以后的表演中要更加努力才行。
如果说,青云大哥的表演是不显山不露水的表达,那晓明的表现则完全是为了表演而表演,不否认,他演的很好,但自我雕琢的痕迹太明显,这一点观众有点反感。
尤其是,当黄晓明和刘青云两人对戏的时候,两人功夫高低,当下立见,毕竟不属于一个重量级。
心里念想着,和刘青云大哥对戏的是古天乐或者是刘德华,郭富城也可以,最起码两个重量级的演员之间的彪戏,才能让观众看出爽爽的感觉。
比如《暗战》中的双刘对决,以及《窃听风云》中的刘青云和古天乐。
而且,很奇怪,本来是一部惊悚悬疑的电影,但当两人对戏的时候,笑点突然就出来了,而且很密集,这点很怪。
其中最佳经典台词是“今天你有没有吃药?
”和一个男的对另一个男的说“你要对我负责“。
很奇怪,一个男的对另一个男的说,你要对我负责,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
哦,对了,《失孤》里,刘天王也对井柏然说了同样的话。
奇了怪了,最近导演好像都喜欢让一个人男的对另一个男的负责了。
当然,整部戏而言,两人对戏很高能,也喜感很多,不过,别笑,片子不错,看出导演的用心。
有些细节和场景,需要观众自己慢慢揣摩和体会,比如为什么黄晓明一直不要孩子等。
还有,最后通过打碎玻璃的场景也很有心理学中的“镜中我”的意味。
一定不要往下看的分割线(前方高能剧透)——————————————————————————其实,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刘青云饰演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黄晓明饰演的精神医生的治疗。
可是到了最后却发现,精分病人痊愈了,主治医生却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不得不说黄晓明不是一个运气好的演员。
年年出现在各种烂片排行榜上面。
要说黄晓明到底有没有演技了,我觉得还是有的,毕竟人家也是拿过金鸡百花奖的。
只不过他的烂片要么票房很高,要么话题度很高。
所以让他这个烂片标记贴得特别牢。
就暴疯语这部片子而言,我觉得黄晓明的表演还是很不错的。
这个片子宣传海报刘青云和黄晓明双男主,甚至,刘青云在前面。
但是看过就知道了,黄晓明才是绝对男主,因为刘青云在这部片子里面大部分的情节都是生活在黄晓明的幻觉中,而这些幻觉也是黄晓明自己经历的事情。
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是精神病医生,一个是精神病患者。
矛盾而冲突。
他知道自己生病了,他把自己当做自己的病人来医治。
整部戏的高潮点就是黄晓明自己与自己的斗争,也是他演技爆发的时候。
所以不得不可惜,这部片子并没有取得好的票房。
故事真的不错,黄晓明的演技也不错。
然而黄晓明就是这种运气,烂片大爆,好片没水花。
哈哈哈哈
意外收获:《暴疯语》:刘青云:【在跑步机上跑步】周医生,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
你总说我有病,但医院的人都说我已经好了。
黄晓明:【一旁观察】你的世界不只是医院。
刘青云:那就是少数服从多数。
我正常到全世界的人都疯了。
我又变回不正常了。
黄晓明:【加速】刘青云:有没有病我没的选择。
但为什么我已经好了,别人还硬说我有病。
这是不是歧视?
黄晓明:【加速】刘青云:那我是不是该做一个隐藏着的病人,也不做一个公开身份的康复者?
【咆哮】是不是该这样选?
黄晓明:【愤怒,停止了跑步机】01:29:50刘青云: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在你的幻想里会是这样的一个人?
黄晓明:也许我跟所有人都没区别,对你有偏见。
刘青云:从我杀了我老婆那时候开始,我的人生已经完了。
事实是怎样已经不重要,没有人会相信我们的。
周医生,你现在看着我的时候,还觉得我有病吗?
黄晓明:没有。
刘青云:谢谢。
谢谢你周医生。
是组织行为学课上马老师播的一部电影,是一部七点起床去看的电影。
这种心理类型的电影其实觉得,应该看,但还是少看吧,很容易怀疑自己。
但还是不错的。
一个不错的故事,搜了一下豆瓣评分,只有5.9,有点出乎意料。
黄晓明确实总让我有点出戏,但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
有一点点刺激恐怖,就是那种眼神的恐怖。
但其实也还好。
旁边的一团女生的尖叫直接灭掉所有恐惧,只剩下好笑了。
以前想过当心理医生,也别说以前了,就是这阵子也是有想过的。
我很乐意为别人解决一些烦恼,然后看着他们挣脱一些束缚,朝美好的生活进发。
因为其实也有一点点了解被困在一个思维里时的难受。
我是自救过来的。
自此,生活都挺好的。
就是需要挣脱那种想法,思维。
有时候真的只是一瞬,从此世界明媚。
后来不想的原因也是怕积累太多别人的烦恼而累了自己,怕自己走不出。
而今天看了这部电影,可能也有点怕自己也会这样,救了别人却把自己陷了进去。
虽然黄晓明本身就是有遗传的因素。
但其实就还是会想,大脑啊精神啊想法啊这种,不像人的身体可以监测状况。
人脑是太聪明的了,只要伪装得好,谁又知道谁是正常的那个,谁是不正常的那个。
一旦绕了进去,解不出就是一团糟了。
而我不确定我能否承担。
就像我不确定我能否在锻炼中承担起一个记者应该承担的,勇敢地去戳别人的伤口,而得到一些信息。
我不确定,更多的是,我觉得我做不到。
所以一次蜻蜓点水式的尝试后,我放弃了。
而心理医生,我确实,不确定了。
文/梦里诗书以精神题材为切入,悬疑玩的高深与否,直接决定了电影的输赢成败,《暴疯语》作为香港新锐导演李光耀的首秀,在画面构成与光线调度上虽尚有中肯把控,可反转包袱的乏善可陈,本喻突显人物张力的台词却反笑了场,如神经疯语般是该吃药了。
能自圆其说的故事并不代表是一部好悬疑片,当电影过半黄晓明饰演的主治医生周明杰种种生硬的反常举动,已然令人猜透了剧情走向,《暴疯语》看似精心营造的铺垫,实质过早就以泄光了结局的底,难令人有如《禁闭岛》般将悬与疑维系到最后一刻的惊悚,而《暴疯语》能算上惊悚的并不是剧情玩的多么漂亮,却是依靠刻意的阴暗色调与鲍起静的不经意间出现,其金马最佳女配的提名确是实质名归,只可叹这条压抑不疯魔的岳母辅线中途断篇,起静婆婆莫名就领了盒饭。
刘青云通过几部此番神经质类型片的磨练,对于角色把控亦然轻车熟路,但他对范国生这个人物主场演绎更多在于前半部,后截则过于平实,《暴疯语》所聚焦并不是如何治疗深陷杀妻失子梦魇的范国生,电影仅用一行简短的“三年后”字幕便跳过了此节,黄晓明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主演,因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精神失常,臆想的对决桥段和自我治疗,浅显的立意角度实则以和最后延伸的字幕主题背道而驰,精神科医生掩盖了误杀的罪恶,病人顶缸在牢狱中了此残生,这算哪门子的温情回归?!
一种全新的悬疑惊悚荒诞喜剧在一场《暴疯语》里得以诞生,黄晓明在电影中的自我定义是我很帅我很牛我还很高深,这种浮夸感在前半段对于一个自负的精神科医生来说倒也契合,但在后半段电影预以最为精彩与范国生的臆想对决上,则使该片出戏连连,明明黄晓明此处并未有一丝的搞笑,而是正儿八经的制造悬念,但暗合那如神般的台词设计“你该吃药了”,“你才该吃药了”,营造了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喜剧氛围,前半段苦心铺垫的剧情架构在此开始崩塌,电影也走向了无法挽回的败笔。
电影节奏把控难以收放自如的稚嫩是多角度的,无论是主线还是辅线,立意还是人设皆难如人意,这是单靠画面制作精良的小成所难挽,走心范的悬疑惊悚要么是佳作,要么是渣作,没有中间项,还是吃颗药,好好拍常规片才好。
很有内涵和精神共振的作品👍。
影片结构并未遵循传统三幕,而是以情绪共振为基础进行情节驱动,教主演技一贯的好,不容置疑,让我想起《中国合伙人》。
这部影片旨在关注社会一小部分群体,即精神病患者,实则也是在给绝大数社会群体以关怀性的叮嘱。
(因字数不够不让发表,所以我只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斤斤计较斤斤计较斤斤计较斤斤计较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晓得够了没有?
)
刚看好过来评价一下。
之前看了一丢丢简介,看到黄晓明最后变成精神病,我就果断关评论了。
我瞬间明白这是一部悬疑推理剧,各种反转。
这样的剧情决定了观影前绝对不能先看剧透,否则一点意思都没有。
于是立刻购票进影院看片。
总体说来,刘青云、方中信的演技可圈可点,无奈方中信的发挥空间太少了,强烈要求编剧其实可以给“雷医生”多加戏份,其实这里面他真的“可有可无”啊,原本以为老院长一句“你要多帮助他。
”会为后面小明哥深陷精神困扰,雷医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伏笔,哪料到根本没有。
另外,有点不明白,既然老院长知道小明哥是有精神病的,那怎么能在他病还没完全康复的情况下把医院交给他呢?
这不是儿戏么?
之前还猜想,这里头是不是伏笔?
或者说其实老院长的去世乃至他承接医院都是精神臆想,哪知道根本不是。
唉,这个BUG留的真不应该啊。
ANYWAY,影片算是今年为数不多的诚意之作,小明哥的演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分推荐,值得一看。
华语影片甚少有制作纯良的悬疑类作品。
许多影片,要么逻辑上纰漏百出,要么误入歧途,最后成了恐怖片。
《暴疯语》无论从故事的繁复,还是演员的投入,都可算作是同类型题材的上乘之作。
影片讲述的是范国生(刘青云饰)患有精神疾患。
因病发作,他杀了妻子。
后经医生周明杰(黄晓明饰)的治疗,他痊愈并重返社会。
不料事情很快再度失控,有个老汉在范国生家的顶层被人杀害。
范国生被警方锁定。
周明杰医生主动为他开诊。
经历一系列事变,最终,真正的病人一一那个凶手一一从幕后现身。
看这类电影,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病情,也就变成观察故事的过程。
病人的精神分裂越严重,故事往往也就越扑朔迷离也就越精彩。
《暴疯语》建立在多个病人之上。
这种设定让故事有了足够多的线索与迷离状态,而其结局出人意料,让观众获得豁然开朗的欣喜。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是李光耀导演的处女作。
多年来,他跟随徐克、刘伟强、尔冬升等知名导演做副导演,他已经在电影创作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拍摄时自然会有很强的把控能力。
此次倾力打造一部以精神分裂为主题的影片,即是证明。
而选择刘青云和黄晓明这对“青黄”组合,则可见导演的独道和远见。
黄晓明在影片中饰演精神病医生。
当他的精神世界开始一点点崩溃,由紧张到惊慌,由愠怒到躁狂,由崩溃到绝望,由挣扎到自伤⋯⋯作为观众,我们由此看到了故事的清晰走向。
与此同时,我们会发现《暴疯语》里是个疯狂世界。
在那里,即使慈眉善目者背后,也有着面目狰狞的真相。
导演正是用这一系列貌似匪夷所思,实则合乎情理的故事与人物,映射出这个世界的荒谬。
对观众而言,视觉与心理正遭受双重刺激,这种奇妙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刘青云的表演实在精彩。
我正是因为他,坐下来观看此片。
果然,不虚此行。
(2020-4-25于宁波)
我是今天在CCTV6看到的这部电影,全片色调昏暗,给人一种压抑感,虽然是白天,但是一个人看还是有点害怕,刚开始以为黄晓明演的是个妙手仁心的大夫,很冷静,之后他跟刘青云的对手戏,给刘青云的角色治病时候的歇斯底里让我觉得或许真正得病的是他自己,越来越验证我心里的想法,我就越想知道他能否自救成功,最终他心里二十年的秘密也暴露了出来,原来他母亲有精神病,他害怕自己被遗传,还分裂出来另一个自己(刘青云扮演)不得不说,刘青云真的精神分裂演的厉害啊,气势上压制住了黄晓明,当然这和角色性格设定也有关系,最后黄晓明打败了自己的心魔,也将和他的妻子薛凯琪迎来家庭新成员和更美好的未来,而刘青云因为片头的犯罪行为而入狱,他也和黄晓明见面聊了对彼此的看法,我很同情黄晓明的角色,真的谁能扛住那么重的压力呢,结尾处说精神病就像暴风雨,会落在好人和坏人身上(后面没记住)但是这句话说的很对,不仅仅是精神病,其他任何不好的事情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重要的是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战胜他们!
(PS:因为是第一次看这部,所以角色名字没记全 (好像有个范世明?
),就用演员名代替了,sorry)
有剧透慎入。
本剧主打心里悬疑,有些类似去年同期上映的《催眠大师》,宣传时刘青云说自己负责颜值,黄晓明负责演技,听起来有些玩笑话,但看后倒也没错。
作为老戏骨,刘青云已经做到了“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水准,任何角色他都是手到擒来,很好的融入角色,范国生又为他增加了一个银幕形象。
长期被人只会耍酷犯二的教主还在朝“手中有剑,心中有剑”的努力,从影片上看他确实为本片应该下了不少功夫,也应该是揣摩过角色,琢磨过表演,可惜用力过猛,所以处处强调要体现演技,反倒让人觉得很别扭。
或许本片换成别的同等级的演员,对手戏的精彩程度会更上一个台阶。
回到本剧,似乎一切雨过天晴,黄晓明正视自己的疾病,刘青云在狱中为自己的过往赎罪,但是几个重要配角的去向却让人疑窦重重。
这里开一下脑洞,过度解读一下本片。
1.雷医生(方中信饰)作为老院长很多年的朋友(寄望乌龟可见),他是相当有可能知道周医生的过往,虽然医生要为患者保密,但周医生严格上来说仅算是遗孤。
从头至尾的参与了整个事情,刚开始院长亲自说他是要退休的最后似乎当上了院长,中间他在警察来的时候尚还知道去会议室掩人耳目,以他的身份完全可以私下里去给出建议,而且也没必要带上王恩妮,另外在食堂里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却似乎是在告诉所有人周医生出问题了。
最后连女友都不知道他在哪里,他却能认为周医生在院长留下的物业里,本也说得通,周的女友接了电话后他还说了句“一定在那里”就显得有些欲盖弥彰了。
2.岳母(鲍起静饰)老太太的眼神才是最让人冒冷汗的地方,也是主打惊悚的本片最惊悚的事情。
他一直耐心的观察着范国生和周医生,也一直谋划着报复,无论是装疯送汤,还是没事去敲门,都无疑实在让范国生不能很快融入新生活。
最后坟墓前的自白则直接推动剧情急转直下。
最后痴痴看着小孩,或许她疯了,因为他也有分裂症的第一表现:抗拒,自述自己不会疯。
或许她没疯,否则也不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质问。
反倒是那个吸毒者是谁杀的没那么重要,就像范国生说的,谁会相信,对于范大概是赎罪也是发现自己确实无法再融入社会(类似于片头自杀的老病人),对于官方也是防止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毕竟一个公开的康复者总还是让人不放心,剧中也有所表现,后来的一些似是而非的案子都被扣在了范国生头上那么完全有这样的可能,雷医生和岳父里应外合的,故布疑阵,分别除掉各自的目标。
看起来脑洞仅限于此,但是不要忽略了一个小细节,在周医生最意气风发接任院长的时候,一个关于一季度药品有问题全部回收的事情,那么范国生真的病好了吗?
是不是岳母的确早就疯了,其它的东西全是来自他的臆想。
言归正传,隐藏的病人和康复的患者,到底该怎么选择,我们需要怎么样的选择,这是导演抛出来的问题,也是每个人值得深思的地方。
有病就治
和这么多戏精对戏晓明同学怎么也不长进的
1、咨询师会被自己的全能和情结害得很惨:一个人不应为别人负责(控制他人来自对自己的控制无能与愿望)2、精神疾病是心理出了问题;出的问题甚至是都不知道自己是病了,或是完整的康复,毕竟正常人与精神疾病之间,界限是有弹性的。3、如果用专门找病点的眼光去看任何人,其实都能找到一些(危机评估
音效不错、很瘆人,演员表演也很不错,但故事情节发展得太莫名其妙。
青云大哥演神经分裂真的很好,黄晓明你要加把劲了
作为新导演,掌控力不俗。有点【催眠大师】的味道。
清明节跑来看了这出真是大吉利是...催眠大师+fight club的扭曲版,可是两部都赶不上的感觉,看到刘青云就想到警匪片的音效乱加滤镜向惊悚片啊。
想法挺好的,但整得有点乱,另外在刘青云面前,黄晓明。。。哎,我都不想说了。。。
暴风雨来袭 要么伤亲近的人 要么捅自己 要么就得认病 得治
eason的主题曲
黄晓明也没那么差吧。。
画面构成与光线调度还不错,但节奏感掌握的不好,开篇冗长,中段太软,结尾尚可,剧情更是平庸,所谓“悬疑和惊悚”完全就是靠音效来把控。看的是粤语版,更显示出二哥在台词上的劣势,帅到是真帅,不过依旧是无表情、无演技,歇斯底里地叫喊可不是什么演技哦。“记得吃药”,哈哈……
不错,很多连电影院都没去过的家伙满口喷粪,豆瓣设个晒电影票的系统把这些蛀虫赶出去吧。
水准节奏和精分主题一样时好时坏混乱不堪,黑脸哥视角切入并辅以不少细节线索,忽而重担扔给教主(可真真难为他如此本色出演……),用笔不匀,用镜粘滞,牵强生硬,想走《禁闭岛》的路子还差得远,后半段病人/医生主客体互换略有意思,结尾又瞎了;鲍起静真绝,遗憾线索中断。
结局很出乎意料,精神病人不应该被另眼相待!
本来觉得四颗星吧,该解释的都解释了,结局也圆了回来,基本也算是国产悬疑里不可多得的没有烂尾的电影了。但是大家对黄晓明偏见也太大了吧?怒加一颗
该吃药了。
题材很好,过程也不错,可惜结局略潦草,本来还能再深入些的。人人都有病吧。
悬疑惊悚片儿看的满场大笑。全篇就是“你该吃药了”,“你才该吃药了”,“你有病”,“你才有病”。
黄晓明是帅,但演戏真的很僵,石膏像,机器人。让他演这样内心复杂的角色真是为难他了,也有点不好意思说他演技的问题了。比催眠大师还差一点,挺有趣的故事没弄好,浪费了刘青云方中信。结尾竟然能说出无所谓真相的话,一条人命,反正你杀也好,我杀也好,我坐牢我赎罪就好?搞什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