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动
Unrueh,Unruh(德),Unrest(英),Désordres(法),Маятник(俄),精准的骚动(港),瑞士钟表师(台)
导演:西里尔·舒布林
主演:阿丽莎·米洛戈雅多瓦,伊丽莎维塔·科丽曼,欧嘉·布什科娃,塔蒂安娜·库敏斯卡,米克哈尔·布什科夫,弗雷迪·穆勒,克拉拉·戈斯汀斯基,阿列克谢·伊夫斯
类型:电影地区:瑞士语言:瑞士德语,俄语,法语,英语年份:2022
简介:新技术改变了19世纪的一座瑞士制表小镇。约瑟芬是一位年轻的制表厂工人,负责生产机械表机芯中来回摆动的摆轮。自从对金钱、时间和精力的运用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后,她开始投身于当地制表工人组织的无政府主义运动,并在运动中结识了俄国旅行者彼得·克罗波特金。详细 >
2022BJIFF 资本家说出“无政府主义者的报纸让我度过经济危机”的时候是这个片子最让我发自肺腑赞美的时刻
唠唠叨叨
[3+]
重看
正好在看克鲁泡特金的自传,到汝拉山的钟表小镇这一段:“钟表业的组织是和别种行业不同的,它允许工人彼此相知很深,它允许工人在他们自己的家里作工,可以自由闲谈;所以这个组织本身就足以说明为什么这些钟表匠的智力发达之程度比那些自幼就入工厂作工,在那里度过一生的工人的程度高很多。在小的行业工人中,有更多的独立性与独创性。然而汝拉同盟的会员对于每个问题都力求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汝拉同盟中并无领袖与群众之分。这里的工人并不是被少数人领导,作少数人的政治工具的群众;他们的领袖不过是他们的更活跃的同志而已——与其说是领袖,不如说是发起人更为恰当。”——这电影简直就是围绕着这段陈述拍的纪录片。制作工艺,还有计算时间的细节,都非常迷人,演员们的小表情也都很曼妙。
我们创造了时间,而时间创造了帝国,精密部件的隐喻因此被延展到所有的地表和枝叶中,但在双手与零件的震颤中,电影试图发出被挤压的人的声音,因此影片的设计从未是美学化的,但从中渗透出了属于人工的美。
Envahir le cadre et sortir du champ (7/10)
台词都是无政府与无秩序,画面内都是钟表装配流程中机械具有的绝对秩序。包括整个小镇使用四套时间也是无序与有序的设计。最后点题的总结陈词与全片最后一个镜头实在是太刻意了。但说实话,一套完整的钟表制作流程远比这种计算过多的电影来的有趣。
第12届北影节第35部。“艺术贡献奖”的艺术贡献在哪里?“最佳摄影奖”,全景里构图总是把人物以半身的状态放在画面的边缘,应该是呼应无政府主义去中心化?但是看着感觉挺难受,尤其是插入几个近景再切回来更难受。
不对称取景还挺有趣,内容确实过时而刻意。
6.5。在看似隨意實則以「時間」為母題精密編織的復古影像之下,資本主義與無政府主義的民主觀念以各自的作用方式帶動各方主體暗流湧動,以致形成一場悄無聲息卻無可避免的政治角力。
#tiff2022#
最近欧洲电影大范围回到19世纪
3.5
瑞士的工人阶级和无政府主义者抗争其实很难感染中国观众,因为中国打工人早已习惯了更苛刻的劳动条件。原定的主创交流,因为早上联系不上导演取消了。。。导演一定没把影片中的“闹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机会”记在心里。
地质礼堂,前两排本来不让人坐的,一群人最后厚着脸皮坐过去挡屏幕,本来买的最前排座位挡了两排人头真的好生气。还有各种没素质开场半小时从第一排走腰都不弯一下的,我劝你别看电影了,真没素质,祝你以后看剧必被人剧透!看出一肚子火。工作人员完全不维持秩序。太差劲了。
2022北影节.
这部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在标题里就点出了一个悖论:精密平衡的机器需要一个“不安”、一个Unrueh才能真正运转。同样的,在宁静文明的瑞士山谷里却诞生了足以颠覆现存制度的政治运动。影片通过钟表制造和地图绘制所展现的,正是现代进程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上如何争夺世界的控制权。影片中国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对立最终体现为少数派完全彻底的控制还是集体多元的控制上。我们看到的正是资本主义争分夺秒的时间政治如何统一了一切,并立即和政治统治媾和。与此相反,影片在这大一统的现代进程中看到了被推到画面边缘的工人们。他们释放的扰动才是确实绵延和真切的时空,藏在被技术史取代了的历史背后。朔伊布林的试图,便是用摄影机捕捉挂在树枝上钟表背后的人情世故。
地质礼堂的观影体验确实太差了….全程像条不安的蛆一样guyong…..怎么坐都不舒服
#12thBJIFF# 大量的中远景群像辅之以钟表摆轮的机械噪声构成了一座卡夫卡式的anarchism类移轴微缩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