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
השוטר,幸福的警察(港),铁男特警(台),Policeman,Ha-shoter
导演:那达夫·拉皮德
主演:伊弗塔赫·克莱恩,Yaara Pelzig,迈克尔·穆索诺夫,梅纳什·诺伊,迈克尔·阿洛尼,Gal Hoyberger,Meital Barda,Shaul Mizrahi,罗纳-李·西蒙,Ben Adam,Tracy Abramovich,Roy Arad,Ariel
类型:电影地区:以色列语言:希伯来语年份:2011
简介:Man到不行的特警亚隆相信纪律,相信个人得为团体牺牲;他与队友们兄弟情深,却面临出状况时得找个替死鬼扛责任的尴尬局面。富家女希拉加入左派团体、朗读口号,相信为了理想,必须压抑小情小爱。当看似毫无关连的两人命运交会时,他们对各自的立场,是否仍如此肯定?详细 >
4.5
A / >《悲惨世界》。舞台“排演”与电影“调度”的超验叠合。人物内部、人物之间、不同段落之间平静而怪异、狎昵而冷峻的“和谐”。对于优秀的导演而言,无需“刻画”,亦无需“铺垫”,人物的状态就是最彻底的政治。
有灵的地方,但是日后的风格还是被包藏着,只有很模糊的雏形。
铁男特警SE法版
3.5
基于通过生死联结强调的兄弟情感,基于通过理想共振串联的政治诉求,都形成了假象强力的粘合剂,实则为剥削结构。内耗的体制隐匿在四目相对之中。
只有一明一暗的交错堪称完美。
Lapid 的效率节奏 无论叙事还是人物都太出色了!但是在妈妈去世后 爸爸以后还会不会参与剧作?剪辑以后是自己接手还是找一个合作者?渐渐的可以调用欧洲语境下的电影资源了 是否还着重于本土的矛盾和冲突?
补标
在冲撞且持续紧绷的动作中,发泄欲望来自性和体制压抑也来自渴望被认同的爱被听见的声音,且都相汇在最终的对视之中,但就像一场自慰,依然没有出路(需重看同义词。
MK2 Beaubourg
以色列社会不同阶层的割裂表现为叙事的突然中断以及结尾的冲突高潮。《同义词》里的主题隐约显现,但在当时还处理得比较简单化。
力量不足,反思不足,沈悶有餘。本是一部借革命之筆對人性工筆描寫的片,人物性格卻被刻劃得薄弱得可憐。結尾那段最精彩,但無奈高潮太短,戛然而止
后重看「警察」第一部分
毫无关联的两段式,收于结尾的四目对视,尾声相当震撼。ps.鸣谢觉大,左翼青年们必看
2011洛迦诺评审团奖。拉皮德参加戛纳电影基金会写作计划的处女作。相当厉害!拉皮德的电影观念很是超前,处理复杂而多个面向的政治与文化议题之外(尤其是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讨论真是精到),还尝试在结构上给出颇为新颖的处理(最迷人的也就是本片的结构了)。探讨群体与个人的关系,人与体制的关系。又见长篇大论演讲(还不止一次)。对“话语”乃至语言系统的强调和讨论可能是拉皮德的电影创作最富于作者性的点。
“性暗示”的部分很同意镜镜,结尾的枪击甚至可以被理解为一场性爱戏。结尾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同类相残,比《教师》更有力。
这样的热血青年团体估计没什么号召力吧,念着软弱无力的口号,整得像个邪教。警察那条线也是无聊至极。
昏沉,死寂的社会,陪衬的不受重视的女孩们。警察,你们也是受迫的一员。(虽然是出生入死的战友,但顺手拿来垫背也是毫无芥蒂,不愧是patriarchy
切断总是先于诉求发生,只能在沉默的呼喊中隔着缝隙蒙眼对望,当一切崩解毁减,我终于看清你的眼睛你的脸,以及我们之间无限距离的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