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等爱的女人

Ladies in Lavender

主演:朱迪·丹奇,玛吉·史密斯,娜塔莎·麦克艾霍恩,丹尼尔·布鲁赫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德语,波兰语,法语年份:2004

《等爱的女人》剧照

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1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2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3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4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5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6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13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14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15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16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17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18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19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20

《等爱的女人》剧情介绍

等爱的女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英格兰,厄休拉(朱迪·丹奇 Judi Dench 饰)和珍妮特(玛吉·史密斯 Maggie Smith 饰)是一对相依为命的姐妹,在这个偏远寂静的小镇上,两人过着寂寞但不失宁静的生活。一日,一个名叫安德拉(丹尼尔·布鲁赫 Daniel Brühl 饰)的男孩被冲上了海滩,厄休拉和珍妮特发现了昏迷不醒的他并将他带回了家。 安德拉是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手,在两姐妹的精心照顾下,他逐渐的恢复了健康。安德拉的英俊和开朗为两姐妹一成不变的生活带来了久违的快乐,但在这个民风保守的小镇上,关于安德拉的风言风语从未停息。与此同时,厄休拉震惊的发现某种久违的情感在内心里慢慢复苏,这从未经历过的情感让她感到不知所措。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橄榄树寂寞空庭春欲晚消音器长在面包树上的女人天衣无缝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朝颜织田肉桂信长重耳传奇真爱外星神犬绝命记忆趟过女人河的男人算死师新型劫匪谯国夫人斯普林斯汀:百老汇音乐会MH370:消失的航班少年收容所大热门莱昂诺狂想曲玫瑰公寓亲亲海豚亡魂复活我的超级智能狗2爱哭鬼上学记飘移凶间幻灵镇魂曲黑镜第二季聊斋新编之辛女子

《等爱的女人》长篇影评

 1 ) 等待,是一个人的浪漫与悲情

Ladies in Lavender翻译成等爱的女孩极好。

时日如同拍击翻卷着海岸的浪花平淡而亲近地重复着,她和姐姐安稳寂寞地生活着,生活着。

侍弄花草、编织琐细、靠着壁炉阅读、偶尔也会你来我往地拌几句小嘴。

应对台风是她们生活中最大的事。

不知不觉她已不再肌肤胜雪秋波荡漾,灰白的头发萧瑟地贴合着岁月揉皱的脸庞,深陷的眼睛没有了神采却仍有光芒。

被海浪吹来的少年俊朗清新似曾相识,她凝视着他,甜蜜惊慌羞怯不知所措,只想为他奉上整个世界的爱与美好。

精心准备的食物,倾心定制的衣服,贴满整个屋子的单词卡片……无数次正面侧面白天深夜的凝视窥视。

少年站在院子的石阶上拉小提琴,远处海天蔚蓝微风徐徐,院里薰衣草轻柔地摇曳芬芳。

两个孤独善良的姐妹,她们以为会和他生活很久,她们以为这是上天赐予的儿子、爱人,她们烧掉了那张会带走他的纸条,但他最终还是乘着梦想飞走了。

她们去伦敦听他的演奏会,他是如此闪耀非凡光芒四射,细腻绝美的音乐感动了所有人。

再相见百感交集,眼前的明星已不是家里那个少年,这一次她们坚定的转身离开。

那间卧室挂着他的照片,还有回忆。

等待,是一个人的浪漫与悲情。

等待那些来过或没来过的爱情,是最纯真也最寂寞的事。

多么希望那些纯真的心灵有爱呵护,那些等待的女孩不会老去,那些在残酷的现实中兀自清澄的人们不被辜负伤害。

 2 ) 怪你如花般美丽

片尾曲响起,仍是小提琴华丽的独奏,缠绵而柔美的曲调渐渐地拓宽了音域,就如同片中两个已经老去的女人的心扉,远看是两扇紧闭的门,推开了,却看见一片美丽的风景。

宁谧而优美的英国乡间,两个年老的女人。

“老处女”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但是能给予她们平等的关注,甚至不乏赞赏钦佩目光的,应该还是英国的女作家们。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马普尔小姐就是一例。

而电影《等爱的女孩》则直接将目光聚焦到了两个“老处女”身上,电影的开头,她们已经老得无法掩盖时光的痕迹,在沙滩上散步,坐在壁炉边靠听广播打发时光,生活平静而单调,如同一潭波澜不惊的湖水。

如果没有安德里亚的出现,或许她们就这样静静地老去了,如同秋日夕阳下渐渐枯萎的花朵,顺从而沉默地接受那终将凋落的命运。

然而,没有如果。

安德里亚,一个从海的另一边到来的外国青年。

他的出现本身就像是一个童话。

当珍妮特小心翼翼地翻过他的身体,那张年轻俊美的面孔便深深地吸引了她们。

他英俊漂亮,富有才情,带着孩子般的纯真和羞涩,这些都足以打动女人的芳心。

然而对于珍妮特和厄休拉来说,他还有一件最致命的武器——他年轻。

年轻向来是影片钟爱的话题,然而它从来没有显得这样丰盛而动人,尤其透过两双垂暮的眼睛,它的美丽更是让人无法拒绝。

两姐妹不可避免地被这个年轻的男人吸引着,她们的生活变得丰富而忙碌起来:为晚餐增加新菜色,给安德里亚置办新衣服,教他说英语,为他剪头发,听他拉小提琴……姐妹俩带安德里亚去海边游泳的片段很温情,安德里亚穿着她们已故父亲的泳衣奔向大海,阳光在他光洁的皮肤上闪耀,这一刻他对于她们来说究竟是什么?

是对父亲的回忆?

对恋人的憧憬?

还是对儿子的关怀?

或许,就连她们自己都说不清楚对这年轻男人所怀有的情愫,她们被他吸引,情不自禁地献出自己的欣赏、关怀和温情,就像花儿崇拜阳光那样自然。

而对厄休拉来说,安德里亚是爱。

相比珍妮特曾经沧海的谨慎和隐忍,厄休拉更像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女。

她喜欢花,会为了清晨的阳光而欣喜,并且,她从来没有经历过爱情。

她就像一朵含苞的花蕾,被时光不小心遗忘在了角落,也因此保留了那份憧憬和纯真。

恋爱需要契机,但是心中的爱恋却不曾枯萎,反而随着时光的增长变成了一种不为人察觉的渴望。

当安德里亚如同人鱼般出现在海滩上,她仿佛一个少女初见心怡之人般的惊呆和失神。

她在托盘里放上一朵雏菊,她把字条放在胸前教他念自己的名字,她和姐姐争吵吃醋,她偷偷捡起他剪下的一缕头发,她在黑夜里不由自主地跑到房间里凝望着他熟睡的脸。

她纯粹而又稚拙地爱恋着他,而当这些羞涩和鲁莽的行为来自一个垂垂老矣的妇人,这样的对比显得可笑而又残酷。

“这不公平。

”在安德里亚向她大发脾气后厄休拉说道,不公平的是什么?

是安德里亚有意无意间对她的忽视,还是恶作剧的命运,让她遇见生命中的那个人,却是在她如花般枯萎的时刻?

或许她们从一开始就明白,她们终将失去。

拥有青春的人,总是执着地向往着远方,渴望着摆脱束缚追求梦想。

而她们用温暖和关怀搭建的巢,也只不过是落水者安德里亚受伤时的避风港。

伤势刚见好转,他便拖着一瘸一拐的腿在海滩上四处询问去往美国的船只了。

就算没有奥尔加,没有丹尼洛夫,就算没有令人惊羡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安德里亚仍然会离开。

归根到底,他能够给予两个年老姐妹的又有什么呢?

感激,信赖,或许还有些许的同情和体恤。

他的生命太过年轻,又怎能安于长伴两个风烛之人度过安宁但也平淡的时光?

所以尽管感激两个老人的体贴和关怀,他仍然着迷于奥尔加的热情和奔放。

安德里亚和老人之间的距离不可避免地拉大,最终走向了离别——那个匆忙而又残忍的离别让我怨念了很久,虽然有现实的接口,虽然后来安德里亚寄回了画像,但是那样决绝的选择仍然让我心痛——或许,他的确不属于她们。

他就像一只受伤的海鸥,曾经给予过她们一段幸福、甜蜜而又感伤的时光,却最终要回归大海。

她们收到了他的来信,便邀请了整个村子来听他演唱会的广播,并乘坐火车来到了伦敦(这恐怕也是她们生命中难得的几次外出吧?

)。

演唱会的拍摄十分巧妙,镜头的焦点始终是聚精会神演奏的安德里亚,然后不紧不慢地滑过观众沉醉的脸,只是在两姐妹脸上定格了一小会儿。

这便是她们和他的故事了,在她们的故事里,他只是路过;而在他的故事里,她们也不过是旁观者。

即使留恋,又能如何。

因此厄休拉,那个爱过了的厄休拉,最终平静地选择了离开。

不需要再做停留了,他的生活不在这里,而是在那个更广阔的地方,在那些演奏会、男爵和新的爱情之中。

而爱过了的她,生命也不再有缺憾。

影片的结尾,两个姐妹再次相互依偎着在海滩上散步,生命如一条静谧的河流,在经历了重重风景之后,平静地流向下一个转口。

 3 ) 人世间的爱果然千行百态,但又有谁说不可以

住在海边小渔村的老姐妹俩,Ursulla( Judi Dench)和Janett(Maggie Smith)某天在海滩上救起了一位被潮水冲上岸的青年。

她们为他请医生,替他刮胡子,在他醒来之后,听着一口波兰腔的德语教他英文. 他说自己叫Andrea,Ursulla看着这个青年的目光越来越温柔,她骂自己愚蠢,一边却又请来村子里会拉小提琴的人来表演给他欢欣。

也就是这次,所有人发觉了这位波兰青年的小提琴天才。

Andrea记不起自己的过去,却记得他要到美国去,开展新生。

他对两位老妇充满感激,会摘野花回来一人一束的献上,会陪Ursulla去海边散步,把脑袋乖巧的靠在老人的膝盖上。

只是,Ursulla的眼神,分明不是长辈对小辈的疼爱。

她梦到年轻的自己与Andrea拥抱,在草地上欢笑。

下午茶时间,Andrea在园子里为两位老妇演奏令仆人也动容的小提琴。

身后是无际大海,琴声扬起,他的微笑让所有人迷醉。

两位老人悄悄为他去镇上定做西服,差不多用光了两人的共用帐户上的一点钱,里里外外从背心到领带购置一新。

Andrea穿着一身英式风格的西服蹦蹦跳跳下楼,出门,看得两位老人满心欢喜。

然而谁都知道这个故事通向哪里。

镇上来了位年轻貌美通晓德语的女画家Olga,老姐妹对她充满敌意。

Olga写信过来提出要将Andrea带向伦敦,去著名的剧院和音乐家麾下学习表演。

两位老人将此信丢进了火炉。

然而,Andrea终于还是亲自从Olga嘴中得知,他激动的跑回去大发一顿脾气。

Ursulla掩面哭泣而去。

当两人在户外相遇,只能互道没有什么分量的sorry。

Andrea终于还是跟着Olga不辞而别,去了伦敦。

晚餐桌上还放着等他回来的烤鸡。

从电话里得知消息后,Ursulla痛哭失声。

生活回复了从前的平静规律,却又似乎哪里多了些不同。

一日邮差送来伦敦的包裹,Andrea诚挚的道歉,告诉她们自己首场音乐会的日期,同时寄上了Olga画的他的素描。

Ursulla 沉静的将画挂上当初收治他的那个房间的墙壁,悄然关上了房门。

演出那天,全村的人都穿上正式的衣服到姐妹家中收听无线电。

远在伦敦的Andrea则穿着笔挺的燕尾服,雪白的领结,从舞台后光芒四射的走出来,对着台下微笑鞠躬,开始了演奏。

而Ursulla和Janett,华服盛装,手握手的端坐席下,看这位年轻人的演奏。

Ursulla泪眼婆娑的在音乐声中回忆起了那曾经的点滴。

演出当然是大获成功。

Andrea最后挥扬琴弓之后那一个至在必得的潇洒笑容,证明了这一切。

姐妹俩去后台向Andrea道贺,小提琴家非常惊喜她们的到来。

但欲言又止的片刻,新星小提琴家已被那些高雅的音乐圈中人围住,谈笑,互相介绍。

Ursulla与Janett平静的悄然转身离开,消失在了剧院大门后。

这是部温馨刻画着奇怪爱情的小品。

满头白发却依然会爱上年轻男人的老处女,只有Judi Dench才能把握好角色的分寸。

她总是强势的,她的所有角色,所以我相信她本人也是这样的强势,比如在Mrs. Henderson presents中那股“谁也不许抢我戏分”的霸王劲,所以她也可以在对镜梳白发时,任性的放纵自己不顾年龄的爱怜。

对于Judi Dench, 和她一个个流光异彩的角色,我总是敬畏多于喜欢。

或者可以说,她的霸王气和统治欲十足的出演令人难以接近。

Maggie Smith就不同。

她是那种让人满心满怀喜爱着的老太太,不愠不火恰到好处,精致而隽永,但表演带来的强烈冲击力却总在电影结束后长久的留在人们心中。

哪怕是高斯福庄园里那么一个爱慕虚荣冷酷无情的落魄老贵族,也能让人拍着手来喜欢赞叹。

所以这次的老姐姐,寡妇Janett要更为出彩。

床头摆着一战时阵亡的丈夫Peter的相框,妹妹的一腔情意,她都默默看在眼里。

是她勇敢的将海滩上的男人翻过身来检查,是她想到用积蓄的钱给Andrea做一身新衣,是她用德语努力的进行着沟通,是她将年轻女人的信果断扔进了火炉。

可是,面对妹妹无法抑制的感情,她默默的退到一旁,劝阻安慰开导都无用之后,她只能提供同样老去的肩膀供Ursulla绝望的痛哭一场。

Daniel 出演Andrea,实则是个很悲惨的决定。

在两位老戏骨之下,除了德国式明朗的美色,他几乎没有发挥空间。

传说专门为此片学习了小提亲,所以片中所有小提琴演奏的场面里,看到他面色总有些痛苦,大约总是真的。

然而,还是不能抗拒的,比如说是清脆的德语,比如日尔曼式干净的笑容,挺直的身体,比如波兰式空旷的沉默,天真的双眸。

原声的演奏,出自红色小提琴的演奏者,因此被各方高度赞扬。

自己也是先听了靠近一个月的小提琴原声才看到影像,确实很美。

跟故事一样悠扬淡泊。

所以,当你心爱的那个人,果真迟到了50年才出现在面前,怎么办?

 4 ) 小说与演员

在导演的访谈里,导演提到其实原著小说里两姐妹的年龄是40多岁,可是能请到Judi Dench演出,年龄就不是问题了。

想想40多岁的姐妹俩爱上20岁的青年可能性是会大些,而且从故事的时间、剧情设置来说,40多岁是比较合理的。

故事设置在30年代末,二战即将爆发的时候,上一次战争带来的创伤还在。

虽然电影没有明确地交代,但我们可以从两姐妹收拾房间的那个情节里知道,姐姐Janet曾经结婚(从两人的谈话感觉,很可能他们结婚的时间不长,丈夫就上战场并牺牲了),而妹妹Ursula则从未尝过爱情的滋味。

姐妹俩大概出身于乡绅的家庭,在那样的地方,门当户对的年轻男子本就不多,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多青年人,包括上层社会的贵族青年都走上疆场并葬身异域,更是使很多女性失去了寻找婚姻的机会。

所以,算起来,40多岁是一个合理的年龄,从一战到二战前夕,20年的时间,而两姐妹在一战期间如果是20多岁,就完全符合故事里的设定。

当然,70岁的Judi Dench和Maggie Smith在电影里表现得太好了,70岁的老人和20多岁的青年走在阳光明媚的海岸边,也非常的美。

Charles Dance自己也说,当他完成剧本以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找JD和MS这两位老朋友,而她俩没看剧本就同意出演。

导演本人经常在电影电视里演带点邪恶的老头,没想到导出来的作品是那么优美。

Daniel Brühl自己提到,他不知道为什么剧组选了他来演这个让姐妹俩意乱情迷的角色,他觉得Andrea应该是金发的、天使般的青年,大概他想到的是《魂断威尼斯》里的少年?

如果在德国演员里找,可能演《红男爵》的Matthias Schweighöfer就比较合适,他的金发和天使般的形象给他赢得了好些带有天使、宗教隐喻的角色,但这类形象虽然脱俗,但喜欢这类形象的人多偏文艺,《魂断威尼斯》的主人公就是gay作家。

年轻的女性大概会更喜欢man一点的男人,而那时候的DB,也许最对丈母娘的口味,非常年轻可爱乖巧的男孩。

不过看导演自己的日记,导演本来想找一个有young, dark and beautifully brooding face的年轻人,他也已经在一部波兰电影里找到了理想人选,一个波兰演员,但是因为他看到的电影已经是好几年前拍摄的了,他见到对方时,那演员已经成熟了不少,失去了对角色来说至关重要的innocence。

后来是制片推荐了DB,DB当然不缺innocence,这是他的一大特色,但是跟原来选定的理想人选相比,DB缺乏他那种带点阴柔、忧郁和神秘的年轻男人的魅力,DB太sweetly boyish了,所以有美国观众(完全可以理解美国观众的审美不大可能会欣赏这种类型)认为DB演的Andrea毫无吸引力。

再加上Andrea这个角色比较模糊,除了他是波兰人,从小学小提琴,要去美国之外,他的一切背景观众一无所知,而且作者也不打算明确显示他对两位女主角的感情,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love interest的角色倒是没错。

当然,另一个重要角色Olga同样也并不多立体,除了她是俄国人,哥哥是著名小提琴家,自己是画家之外,这个人物性格也并不鲜明。

不过这两个人都是外来者,就像导演信笔表现了康沃尔田野丰收的场景那样,康沃尔的人和景物被导演表现得相当好,生活在康沃尔的人们就显得生动多了,包括两姐妹家里的女仆和心怀嫉妒的医生。

 5 ) 灿烂黄昏是生命的背景

灿烂黄昏是生命的背景,长路尽头,开满了郁金香与满天星。

孤独的老人,一生的等待。

孑然一身,踽踽独行,年华老去,青春不再,梦想冲蚀,激情消磨,花开花谢,日出日落,就这么过一生,就这么静静的来静静的去,就这么什么都没给予什么都没获得。

其实总有一种情感在心中封存,总有一种希望似乎已成绝望,似乎已被遗忘,但它还在,它从未离开,它等待,它现身。

于是悄然无声地,在某个微妙的时刻,它还是倾泻开来,在这看来已经和爱情绝缘的年纪,在这仿佛和幸福擦肩而过永不相遇的年纪。

我无法体会那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爱情在生命的沉淀之中变得朦胧复杂,变得微妙迷幻。

甜蜜?

惊惶?

怀疑?

亦或是无动于衷?

到底哪一种占得更多?

和你相遇时,你刚上路,而我已然就要走完。

注定是没有结果,注定是要归于寂静的冲动罢了,但又何妨?

岁月已经教会我不畏怯不迷惘,教会我不患得患失,教会我享受当下,教会我珍惜幸福。

不管怎样,这已经是我能把握的唯一幸福。

于是,我会像十五六岁的懵懂女孩那样全身心去爱你;于是,你会日日夜夜出现在我的梦里;于是,我会看着你在海里嬉戏,独自感到甜蜜;于是,我会攥着你给我的贝壳暗自欣喜;于是,我会小心翼翼地教你念着我的名字;于是,我会在你的小提琴声中热泪盈眶。

终究是转瞬即逝的,终究是弃我而去的,我无力抓住,也不想抓住,那不属于我。

在这一切都在枯萎凋零的时节等来了梦想,绽放了青春,已经足够。

我只恬然坐在生命尽头,看着你远去。

我很幸福。

给我最深感触的恰恰是影片最后一个镜头,两位老姐妹依旧像往常一样在海边漫步,Ursulla甚至蹦跳着,去迎接波浪,迎接黄昏。

灿烂黄昏是生命的背景,那一片金黄之中我走向死亡,我满脸微笑,我的生命已经被幸福浇灌,我安详而满足。

涛声阵阵,沙鸥翔集,遥远的地平线处一篇模糊地幽蓝,梦中,开满了薰衣草与紫罗兰。

P.s 记得还是端午节假期看的片子,本来是打算好好写一篇的,但一直没时间,拖到现在确实已经把写作激情拖没了,尤其是今天又看了[Seraphine],更把对这部片子的印象冲淡了些,因此只能随便写两句了,对此深表遗憾。

 6 ) 偷心的男孩

海上漂来了一个男孩。

独居的的老太太姐妹发现了他。

他还活着,他不像英国人啊,他可真年轻。

他有白皙的皮肤,金黄的头发,漂亮的娃娃脸。

妹妹第一眼看到他,就露出了不一样的神采。

头发花白的她轻咬着自己的手指。

男孩偷走了她的心。

男孩偷走了妹妹Ursula的心。

男孩何止是偷走了妹妹的心,他把姐妹两的心都偷走了。

本片的海报做了一个大大的剧透。

”They saved a stranger from the sea and in return he stole their hearts .”这两个孤单的过着平静日子的老太太,开始忙碌着为他请医生,给他做好吃的,试图和他交流,花积蓄给他做衣服穿。

姐姐Janet曾经结过婚,丈夫在一战中死去了。

妹妹Ursula问她,在她丈夫参战之前,她幸福吗?

那种欲言又止,羞涩的神态,像个纯真的少女。

从这里可以断定Ursula从来没有结过婚,也基本可以断定Ursula之前也没有感受过这样的幸福。

Ursula也许从来没有爱过,那么她现在所感到的幸福,她自己也是不能确定的,所以她问姐姐,是怎样的幸福呢?

什么感觉,与自己现在的一样吗?

如果说姐姐对男孩的爱更多的是爱怜,那么Ursula已经是彻彻底底的痴迷了。

Ursula没有结过婚,她一辈子都保持着童贞。

这个沿海的小镇人烟稀少,也许Ursula的一生中并没有见过多少男人,这些男人中更加没有能让她心动的男人。

但她没有把自己随便嫁了,要知道一辈子不结婚在世俗间是会显得多么奇怪,外表柔弱的Ursula内心一定是比较强大。

然而这个男人出现了,但他迟到了几十年。

Ursula在男孩的餐盘里放上一朵花,Ursula将男孩住的房间贴满字条教他英语,Ursula告诉男孩今天晚上吃烤鸡,却又傻傻地翻译成了小狗。

Ursula是一个带着傻气的女孩子,我理解她,因为我也是一个女孩。

男孩还是走了,Ursula扑到同样老迈的姐姐怀里哭泣。

这段暗恋不可能会有结果,可是对于女孩Ursula,幸福去的的太快,这是她第一次失去,痛彻心扉,刻骨铭心。

是不是女人更容易比男人动心呢?

我见过太多暗恋的例子。

那些姑娘总是因为某些小小的细节恋上某个男孩,然后偷偷地留意他,观察他,他对自己的一个微笑,一句话也许都是让自己高兴一天的理由。

还有那些恋爱中的女人啊,每天都洋溢着幸福,你私人幸福都快让身边的同性朋友吃醋了。

女孩总是全身心的投入爱,有多少姑娘都是把每一次恋爱当成最后一次来珍惜啊?

女人的世界很小,通常你最重要。

而对男人来说,姑娘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吧,跟姑娘呆久了,他会想兄弟了,他的游戏也很重要,也许还有足球,这些事姑娘是不会理解的。

他需要往返两个世界,然后会厌倦吧。

Ursula是一个执着的人,她要等待爱情,所以她可以独身一辈子。

这个让她心动的男孩出现了,她却不能够再爱。

看到最后Ursula听着Andrea的演奏会时画面上的各种闪回,我忍不住哭了。

会不会,我是在设想会不会,我也要到花甲之年才能遇到这样一个男孩。

但是如果是我,绝对不会能够像Ursula那般释怀地从他生命里离开。

不得不承认,女人真的更容易受伤的。

所以一方面来说,Ursula也是幸运的。

在她生命的前几十年,因为没有爱过,所以也没有伤害。

当然,我还年轻,而且,在现在这样的年纪,是还习惯过着自己买花自己戴,爱恨自在的生活。

随想而已,不是全关于电影。

 7 ) 等爱的女孩

两位英国老戏骨的对戏,平淡的故事也回味无穷。

眺望海洋,摆弄花草,这就是两个老女孩的晚年生活。

突然有一天,一个小伙子闯进了她们的平静生活,这使她心潮澎湃,产生了一种可望不可即的爱。

理性上,她忍得住安分守己;感性上,她禁不住痴心妄想。

好在最后她明白了,退一步便是海阔天空。

无限无限无限的悲凉啊怨念。

你永远不会爱上我那被岁月摧残的模样,可我仍痴恋你年少稚嫩的容颜。

为什么光阴将我们隔得这样远,为什么岁月把我冲走得这么快。

 8 ) 人总要保持“赤子之心”

很早就想看这个片子,虽然当时不知道剧情,两位资深演技派女主角和一个年轻演技派男主角,非常奇妙的组合就很吸引人了!

其实也就是一个关于忘年恋的故事,很纯洁很纯洁,而且不完整,但是有这种感觉就够了。

Judi Dench演技太惊人了,那种表现老妇人小鹿乱撞的表情,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可爱,一个没有完整爱过的人在时光中苍老了容颜,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即使只是单方面地爱过一回,纵然明知没有结果却是让人非常赞叹~~

 9 ) 就像那句说的:我生君未生 君生我已老,我们对自己的感情能有多少所为.里面的音乐太美了,想去听一场很棒的音乐会,在2012快要过去的年底.

醒来时,发现只是场梦,但那又如何,那份心意有过就是最好不过的,哪怕是支离破碎的梦。

当Ursula和Janet转身远离音乐大堂时,也并不那么糟糕。

 10 ) “你想让他离开吗?”“不,但是……”但是他总有一天会离开。

平静的、无太多波澜的生活,被一个陌生人的到来所打破。

电影常见的情节。

最关键的在于,这个陌生人,带来的是什么。

这一次,是爱情和活力。

而特别的是,这是一次为年龄所限的单向爱情。

Ursula对Andrea可谓一见倾心,他们之间,大约是有缘分的。

毕竟,是她发现了他,及时发现,并救了他,照顾了他。

她就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眼里满是亮晶晶的爱意,沉醉于他的颦笑,偷偷收藏他的头发,他的每一丝依赖和柔情对她而言都是上天的馈赠。

何其相似的心情。

多年前我暗恋男生时,也是对他的每一个眼神解读了无数遍,为他的每一次皱眉辗转了无数回。

在别人口中得知他喜欢我送的礼物时开心得从座位上蹦起来,他的寝室挂着我第一次折的千纸鹤时我觉得全世界的花儿都开了,而后来知道是别人帮他挂上去而且他又扯了下来时,像遇到了最深的地狱。

甚至无意中拿到一张挺稀罕的两元钱RMB,都想为他留着送给他。

当然,没送出去。

总之就是,一切我所觉得珍贵美好的东西,都想倾注给他。

Ursula就和无数个心思单纯,刚被挑起情思的女子一样。

可是她到底爱他什么呢?

清秀的眉目?

淋漓的才华?

学英语时可爱的模样?

恐怕要真说她爱他什么,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就像我们初高中时期,爱的不也是那些有着干净味道和气质的男孩吗?

手指修长,身材颀长,笑起来绿色无公害。

那个时候哪里会在乎彼此的价值观和精神契合度呢?

说到底,Ursula和那个时候的我们一样,只是被吸引了。

只是,一种少女的情怀,而已。

从Ursula反复两次问及姐姐Janet和其亡夫Peter的感情来看就可知,Ursula应该是没有尝过爱情的滋味的。

所以她才如此小心翼翼,如此倍加珍惜。

可惜,这次吸引,并没有在对的时候。

她已白发苍苍,他却意气风发。

且不提Andrea的才华总得显现,年轻女子总会出现,一颗年轻的心怎会囿于白发和皱纹?

最后,Andrea跟着那个女巫不辞而别,那么不礼貌的事,他即使有犹疑,也还是走了。

女巫无所谓地说:“到时候给她们写信就好了。

”是啊,他的前途和爱情都在那艘开往伦敦的船上,老太太们有救命、照顾之恩,但这些,一纸书信就应该可以弥补了。

我看到这里时,有些生气,叫那个女人为女巫也是和姐妹俩一样不喜欢她,呵呵,代入感有些强。

女巫的做法是不是故意难以定论。

但故事需要这个情节来给一个结束。

Andrea来的信里道了歉,并告知周五晚他的音乐会。

但他没有寄票给姐妹俩,只说在广播里听就好。

而全片最妙的镜头就是在那么多精心打扮、被Andrea的音乐感动着的听众里,游移了好一会才见到那两只紧握着的手,并缓缓揭示了手的主人。

两位和周围人群比起来并没有那么精致的老太太,在演出结束后,有些紧张地走向背对他们的、曾经共同生活的Andrea,得到了他的欢迎,却在短暂相聚过后,看着他走向更多的华贵。

Ursula心底的尊严让她选择离开。

于是,镜头里留下两个落寞的背影……那些午夜梦回里年轻美貌的自己和心爱之人的激情,以及他的发,都到了成为过去的时候。

影片的第一篇影评最后留下的问题: 所以,当你心爱的那个人,果真迟到了50年才出现在面前,怎么办?

叹一声过客匆匆,继续生活吧。

在影片中间部分有这样一个情节:Ursula问Janet:“你想让他离开吗?

”Janet说:“不,但是……”我想她要说的是:但是他总有一天会离开。

生命中有些人,注定只是个过客。

《等爱的女人》短评

花甲老妇人与小提琴天才美少年的一段萍水相逢,因缘际会,最后无疾而终的情愫。所以最后又回到了音乐超越一切,冲破一切隔阂,感动世人的主题了。说实话,电影中规中矩吧,不如原声配乐来的经典,配乐尤其是这首贯穿全片的小提琴主题曲配乐,可以说是大气婉转、缠绵悱恻,花滑浅田真央07-08赛季的短节目正是这首。

5分钟前
  • Isabella
  • 还行

Judi Dench真的演出了少女春心萌动时的娇羞。Ursula贴小纸片教Andrew学英语的一段太可爱了~

8分钟前
  • mOco
  • 还行

爱Maggie Smith,爱Joshua Bell。

9分钟前
  • carried
  • 推荐

明明Maggie比judi小,每次共演感觉judi都是演更小的那个,这部真的好少女啊哈哈。最好笑的显然是美国都是欧洲垃圾堆起来的

14分钟前
  • 镜中猫|51neko
  • 推荐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仰望星空(我指的是电影中出现的那道英国名菜。)脚踏实地。

15分钟前
  • 花二刀
  • 推荐

他是导致她们情感变质的因素,从亲密无间变的彼此生出间隙,可是她们依然不想把这个变量剔除出去。因为他让她们生出了更丰富更纤细的情绪。

17分钟前
  • sallyyang233
  • 还行

在飞机上看完的一部电影,海边带花园的别墅真美,老戏骨们情感表现超级细腻,我们永远都值得爱和被爱,哪怕80岁90岁100岁。

20分钟前
  • 红豆小姐
  • 还行

我什么都没有,我只有一颗真挚的爱着你的心。但也正因为我两手空空,我什么都没有,都使得我脸上的皱纹愈加触目惊心,就连我对你无法宣之于口的情意都像是一种罪恶,一种骚扰,一种令世人嘲笑的某种肮脏恶心的东西。真心缺少依托,连说出口都像是一种打扰

25分钟前
  • 若你遇见她
  • 较差

7分。44岁的年龄差,这也太逆天了吧,如果为老不尊会让自己的年龄成为笑柄,使自己变得可悲,请原谅我的老古董想法。。并非说年老不可心动,毕竟有些感情来的突然如潮水,但要理智的控制自己。电影拍得的确唯美,结尾也在情理之中。ps:小提琴好动听。钢琴搭配小提琴的古典音乐瞬间提升电影格调。

26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等爱的女人》迟暮姊妹住海边,碧涛推来美少年。疗伤看护学外语,琴声惊艳心起涟。昔年情史长抱憾,夕阳醉了忆初恋。欲留还走终难免,祝福前程含笑看。

31分钟前
  • 布兰姬
  • 还行

除去某些地方的做作,动人的温馨之作

35分钟前
  • MaTown
  • 推荐

我很羡慕那些比我年龄小的。坟的终点就在那里,而他们可以比我多活几年十几年,我一想到他们有时间去生活我就心生羡慕。P.S.这是位平凡老人的初恋,我不明白的是难道这么美丽的镇子里,找个人初恋这么难么?2战之前,跟花开花落的画家一样避难?就算你再老生活这么多年小鹿乱撞的情绪是一样的。

40分钟前
  • 风没有说话
  • 推荐

“我也是个孩子,我一生都保护着我的童贞,等待那个人的到来。 终于,你来了。而我,却老了。”虽然你现在已经很苍老了,可我却独爱你衰老的容颜……

43分钟前
  • verosa❤
  • 推荐

ladies一个老父亲一个老母亲 和孩子的缘分到他长硬了翅膀就要退场了 Ursula那个看向Andrea拉琴的镜头太细腻太复杂了 由琴声转为主观声音而她在愣怔的短暂太好了 magic moment 还有海边男孩依赖地靠在她腿上 我一开始以为他是长得像她少女时喜欢过的人 可惜最后走向成功的方式太潦草了 年纪虽大却有钱有闲显然没有可能反而更干净纯粹 那个海边的小眺望台好童话呀 两个自说自话老人的点缀也很好

47分钟前
  • Sydney
  • 还行

我推荐过无数遍了。也是我最喜欢的几部片子之一。很多人对于爱情电影的经典是《泰坦尼克号》。而我是它。你也许很不习惯一个满脸褶子的老女人在那里装嫩,少女怀春。但是,你却无法否认她的情感的美丽。也许就是在这年龄上的接近生命的末端。才使得她的选择越发闪烁出月光一般美好的光辉。

48分钟前
  • HeiHello
  • 力荐

整部戏里积攒的温婉力量都在小提琴演奏部分爆发出来!BRAVO!

49分钟前
  • Daisy cat
  • 力荐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54分钟前
  • Beatrice贝
  • 推荐

在海航上海到深圳的航班上看的。从客户、理智看待世界的角度上,我能够冷眼旁观这种不伦的情感,无论是娥秀拉对男青年,还是年老的医生对女画家,但它终究让人感觉不舒服。观影过程中,多次感到起鸡皮疙瘩。整体而言,一个单薄的故事。好奇的是,两位老妇是坐拥巨款,从而不用工作也能生活的那般富足?

58分钟前
  • migrant
  • 还行

因为一首小提琴钢琴独奏会上的歌曲听哭了而想看,两位大咖的诠释,真真是美极了的小提琴曲

60分钟前
  • 晴天蔚蓝
  • 推荐

电影不错,表演很棒。千万不要浏览看豆瓣下面的影评!

1小时前
  • 弗雷泽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