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科打诨,嬉笑怒骂间,谱写了一首属于做工人的哀歌。
难怪都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啊。
体力活有多苦,阿祈太懂了。
虽然他总是好像做着发财梦,但他的生活也是泡在苦水里的。
他说,医生都让我们要好好吃饭,好好休息,怎么可能吗。
饭拿到手里就是冷的,三两口吃完,身体能好才怪。
这些拿命在搏生活的人,却又是最不受人尊重的那群人。
不断地做白日梦,不断地梦破碎。
都让人忍不住想,他们是不是没脑子啊?
是的,他们的确是没脑子。
可若换做你我处于这样的境地,都是一样的。
你以为自己接受了文化教育,过上了仿佛中产的生活,像白领一般坐在办公室吹空调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吗?
不是的,有时候只是巧合或命运罢了。
阿祈阿钦兄弟俩在最后的日子里,看着远处的高楼,真的感慨,也有些不可思议。
为什么自己造出了这么好的楼房,却连一片屋檐都不存属于自己。
为什么明明相爱,却偏偏因为做工这件事而不能在一起。
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了,拼上性命,还是赚不到什么钱。
没有什么原因。
对兄弟俩来说,我不觉得这一定是个不好的结局。
因为他们都解脱了吧,不用每日处在对妻儿的愧疚中,不用沉浸在上瘾的苦痛中。
很多人觉得阿祈把钱送人非常的不合理,不可思议。
对常人来说,对我来说,大不了给一半就很好了嘛!
可是啊,这才是阿祈啊。
这么天真,敢做梦,没什么文化,但仗义善良的阿祈。
可惜,我们不容他。
工人这个群体(部分),为什么总是这么穷困潦倒?
抛开这个群体的局限性来看,他们总是喜欢帮助他人,因为他们对自己有着极为天真的自我认识,觉得自己是救世主,这个世界一切的不幸好像都应该需要他们肩负一定的责任从这个国家的最东北,到隔海相望的宝岛,似乎你都可以在这个群体身上发现这样的特质这个奇怪的自我认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真的有被这群做工的人的乐观态度和善良打动到。
天天梦想着发大财,做了一系列荒唐的事,买四面佛开寺庙,结果被骗;养鳄鱼做鳄鱼包包,结果鳄鱼自杀;把从工地里挖出来的陶瓷带上古董鉴定节目,结果陶瓷是假的;回收垃圾,结果连车带回收品被偷。
可笑又心酸,一群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做着不切实际的发财梦,可是他们好似从不会被这些挫折打败,失败了又重来,发财的办法那么多,总会有一个砸中他们。
确确实实也砸中了,中了两百万,可是主人公阿祈却把这两百万送给了比他们生活更凄惨的工友蚬仔的妻儿。
明明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地鸡毛却偏偏见不得人生疾苦。
都是为了生活努力奋斗的人呀,怀揣着一颗热情善良的心,做办公室的人哪能真正体会到底层做事人的辛苦,他们只会发号施令,连续工作四小时不准休息,轻轻松松一句话说出来就行,怎会想到会有人因为这一句话而丧命。
台剧的恋爱甜而不腻,“她妈妈是妓女她又不是妓女”,阿杰背着小玉勇敢的跑去小玉妈妈面前打招呼的时候,我被感动的稀里糊涂的,不带有任何偏见,只是单纯喜欢你。
阿祈眼中的红血丝总会让我想到我爸,长时间的劳累之后我爸的眼睛也会出现类似的红血丝。
我爸和剧中三个人物一样也有一颗发财梦,开过餐馆开过皮包店卖过各种七七八八的东西,最后也是因为学识能力不够等因素而失败,但是他也从来没有因为现实的残酷就放弃过希望呀,也始终带着善良和真诚,并把这份品质传给了我和我弟。
这部剧把小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不要带有任何偏见去看待一个人,也许你会发现很多可爱之处。
闲来无剧,打开豆瓣我的想看,翻到一部台湾剧《做工的人》。
几个小时内看完了,有一点感触。
不去体检。
因为怕自己进去了就再也出不来了。
知道医生说的那些,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
这句话听起来好熟悉,想起来爷爷也这么说过。
每次让他少点吸烟,他总是戒不掉。
劝他少点喝酒,也总是改不了。
身强体壮的,基本上不会生小病。
但还是担心他的身体,毕竟抽烟喝酒几十年,也不喜欢体检。
中风。
为了不拖累家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之前听家里人聊一些家长里短,就会聊到,谁谁家的大儿子,喝酒中风,前两天还活蹦乱跳的,几天就不行了,瘫痪在床上需要人照顾了。
口歪眼斜流口水。
总是感叹不已。
小时候我以为那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后来发现这东西离我很近,离我的家人很近。
我也很害怕死掉,害怕生病。
年纪大了,越来越害怕死掉。
后来明白,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妈妈的微信签名是平安快乐、健健康康。
我越来越体会到这样的要求才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确实有很多东西是身外之物。
妓女。
是迫于生活无奈谋生所需。
小时候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谈到妓女的时候看见大人们脸上暧昧的神色和隐晦的表情,我模糊地感知到好像不是什么特别光彩的事情。
那时候去给对面的KTV(带小姐的那种)送饭,看见里面浓妆艳抹的女人,刺鼻的香水脂粉味,遍地的酒瓶盖子和烟灰。
后来长大一些,才开始明白,世事都有因果,做这行的,生活所迫的多。
最后哥哥中风快要死掉。
弟弟和哥哥躺在床上回忆起小时候。
看着被涂鸦满了的墙壁。
仿佛小时候还是昨天的事情。
时光是把杀猪刀,早就磨刀霍霍了。
最近我家里的老房子拆迁了。
比我年龄还大的房子,三分钟内,被夷为平地。
贴在柜子上的贴画,每次吃一个两毛钱的泡泡糖,都要把里面的贴画贴在白色的衣柜上,整整齐齐地,贴满了柜子门。
养过的白色大狗狗,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就再也没见过,妈说是丢了。
那些老旧的记忆都随着拆迁消失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些东西,年龄大了,就会逐渐懂得了吧。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虽然会难过,但是日子还是那样一天天地过。
我感觉这部剧大概是说,即使是做工的人,在婚恋市场被看不起的那群人,他们依然也有自己的梦想与热血吧虽然这部剧并没有励志教育,通过不懈努力,真的创业成功,据说原著还要惨,但是这部剧如果叫做工的人的幸福生活,我也是认同的,就像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一样。
看这部剧的时候真的是看着他们想发财,想创业,可是一件事也做不好,不是被骗就是被骗,赔了夫人又折兵,到最后真差点赔了夫人,也真折了自己的兵,他自己天天想发财,可是一直没有好运气,但他的儿子竟然买饮料都可以赚200万,有了这么多钱后,工地上的人开始纷纷来找他借钱,借钱的理由五花八门的,给二奶花钱的最多,最后这些钱给了一个工地上工伤死亡的人的妻子,她还有一个唐氏综合征的儿子,劳动能力很弱,他把钱全部给了那个女人,回家后说自己把奖票弄丢了,和自己的妻子大吵一架,紧接着他就中了风,还要用自己弟弟的钱来救命,突然就让我想到了之前看保富法里的一个故事,那个男人宁可让自己的妻儿过超级超级苦的日子,也要把自己的钱财给另外一个也命苦的人。
自己大方了,可是自己的家庭也没有了抗风险的能力,这种行为真的对?
反正好像哪里都会赞赏这种举动,特别是佛家人吧,可能还是目前还是贪念太重?
我是觉得这样做很不好诶,至少也先保小家再顾大家啊,看看以后的观点会不会有所改变?
总体说真的很羡慕他们三傻,有这么好的朋友,即使跟着他投资被坑,还是会乐此不疲的继续陪着他玩,圆他的梦想这种一起疯一起赔钱的幸福真的没几个人这辈子能享受到吧
做工的人,生如蝼蚁,命如薄纸,苦中作乐;看戏的人,笑中带泪,苦命人理解苦命人。
这三个傻不愣登的家伙,他们贫穷、卑微、愚蠢,但始终乐天,努力想要翻身,为此做了很多可笑悲哀的无用功,让人鄙视的也引人感慨,我是不是也这样可怜又可笑。
前几集的阿祈真让人讨厌,好高骛远,为了发财梦经常把朋友和亲人带沟里去,坑字第一号非他莫属,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才知道他的善良和担当,才理解这么一个坑货怎么还会有真诚的朋友和幸福的家庭。
阿钦毫无怨言咬紧牙苦苦支撑家庭让人不解,原来是对年少轻狂的忏悔,歉疚使他以决绝的自我牺牲拼命补偿家人。
阿祈不想成为亲人的负担,没想到就此割断了阿钦与这个世界最后的牵挂,让阿钦随他而去。
很痛心,但何偿不是种解脱呢。
阿钦对着警察吼的话,是他愤懑到极致的呐喊,是痛入苦髓的负担,希望下辈子他可以如愿不做工。
剧中没有大反派,全是一群生活在最底层苦命人,他们卑微地努力活着,没有怨天尤人,反而保留了一份质朴和善良,同为万千蝼蚁中的你我没有资格嘲笑指责他们。
选题角度非常不错,剧情发展比较合理,人物形象丰满立体,演员表演自然到位,黑色幽默式的表现方式冲淡了现实的压抑,节奏更显轻快,虽有部分浪漫的幻想,但总体而言不会感觉虚假和悬浮,生活总还是需要一点点希望的。
关注微信公众号:雨落电影。
最近,#98岁赌王何鸿燊逝世#的消息,平地惊起一声雷。
真正了解之后,才知道富豪的世界原来都多么的夸张。
据了解,赌王何鸿燊,在2009年因为不慎跌倒之后,进入医院治疗开始。
截止到如今,常年所消耗的费用已经达到了15亿港币。
对于天价的医疗费,对于一般人来说,真的是望洋兴叹。
富豪的世界,果然不是能够想象。
背后的财富,是很多人一辈子都难拥有。
最近就有一部台剧,拍出了普通人的一种生活,相比富豪的生活,却有一种不同的精彩。
《做工的人》
这是一部高口碑的华语剧,豆瓣8.9分,由《我们与恶的距离》的原班制作团队打造。
整部剧的改编剧本,是一位来自工地工程师亲身经历写下的散文集。
同时也是亲身参与者,在他十年的监工生涯中,将自己在工地的所见所闻,都悉数地写了下来。
而且,这本书自出版就引起很大反响,销售量超过5万本。
它具体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简单说,就是一群做工人的各种经历。
为什么这么说?
现实主义的底层人士生存实录对于底层的人,最真实的感受就是为了生活,放下了尊严。
特别是当工人,顶着巨大的压力,在烈日下,凭借自己的汗水赚取那一点微薄的收入。
在他们看来,尊严是老天决定的,真正有尊严的是人,是那些领固定薪水的人。
扎心的事实背后,每天依旧面对工地事故频发的现状。
工地负责人推卸责任,受伤的工人得不到补偿,去医院也是先收费再救人。
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唯一有安慰的是,那一点微薄的工资。
故事就是围绕工地三憨憨阿祈,昌哥,以及阿全展开。
对于这三位哥们来说,每天除了工作之外,最重要的事就是想如何发财。
阿祈是他们中,最不幸运的那一个人。
每天上班忙的累死累活。
家里老父亲卧病在床,孩子还在上学。
搞过药丸生意,卖不出去亏了本。
加盟娃娃机,却不能真正地做起了,成为了一种怀念。
对他来说,每天想的就是如何赚钱。
昌哥,是工地的小包工,每天最发愁的事情就是开发商拖欠的尾款。
除此之外,还是一位妻管严,工资都要上交给妻子。
阿全则是一位比较年轻的小伙子,每天陪伴他的就是一辆小货车,但由于自己平时开车的技术比较烂,导致剩余的工资都被开了罚单。
对于自己的女神,也是整天幻想着,能给她买一个不错的梦幻包。
三个人都是被生活逼的走投无路的人,因为缺钱。
想尽了一切办法挣钱。
为此,三个人开过一间庙,买了一桩四面佛,想挣香火钱。
结果呢?
却被一位自称泰国的印尼商人给骗了,好不容易攒下的钱,也被一块弄走了。
三人的智商,真的让人很堪忧。
一张从网上找到的图片,就把三人骗的团团转。
真正现实的是,他们不会上网,只懂得在工地靠苦力挣钱,哥三个完全没有文化。
面对各种成功人士,也只能安慰自己“没有赶上好时候”。
真的就是这样吗?
温水煮青蛙式的生活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没有成功是没有运气。
但运气之外,同样忽略的一件事是,本身并没有实力。
哥们三人喜欢研究如何发财,但却往往看到的都是别人的表象。
对于他们来说,已经真正的习惯了工地做工的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发财对于他们来说,与其是一种出路,不如说是一种安慰自己的乐趣。
一边生活在麻木的现实中,一边过着自娱自乐的生活。
其中,有一幕很扎心。
就是当他们被骗之后,阿祈的妻子知道后,则是一脸埋怨的说“当初后悔嫁给了你”。
昌哥则是对着自己的老婆低头认错,却无动于衷。
他们早已习惯了这一切,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总是会十分老套,麻木的认错。
对于他们来说,真正的不敢的就是,对于富人生活的向往。
尽管表面上说着,要发财要发财。
当他们真正的面对时,想都不敢想,比如阿钦,碰见自己的前女友,也只能远远的看见她进了豪车。
对于她,也只能默默的看着。
对他们来说,生活就是这样的现实,早已经被打磨的特别圆滑,早已没有了跳出这一切的勇气。
背后所真正缺乏的是什么?
相比财富,自信更重要对于生活的各种不幸,很多时候,都是自信帮助我们度过了难关。
它是一种生活的勇气。
比如在剧中,哥们三人在工地挖出了一只小鳄鱼。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另一个发财的梦想。
所以,就合计着将鳄鱼养大,然后卖鳄鱼包。
鳄鱼的出现,让他们的生活又充满了更多阳光。
他们是做工的人,处处能够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但同时,也透过他们的苦,看到了生活的乐趣。
一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另一个是喜欢做发财梦的呆子。
总是将希望寄托于明天,但今天依旧做着工地的活。
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生活中那些被人所忽视的光芒,《做工的人》就是这样一部华语剧。
它不仅能够让你哭,同样也能够让你笑。
他们的身上,有着普通人的生活与梦想,同样也充满了生活的悲与乐。
即便梦想落空,依旧还是会更加自信的对待生活。
这也许是世界上对于失意人,最珍贵的财富。
别小看它,它能够让你坦然地面对人生。
相比赌王,这才是属于我们的生活。
(有剧透) 今天刚看完《做工的人》第六集大结局,心情有些激动。
这个剧集讲述的是一帮工地做工的人的故事。
最底层的体力劳动者,主角是几个整天想着发财的人,想出各种奇怪的方法挣钱,每一次都失败告终。
阿祈因为一次次的“投资”失败,经常被老婆数落,极度需要一次成功证明自己。
后来在老爷子的“保佑”之下儿子中了两百万元的发票,但是却把它送给朋友的遗孀跟孩子。
最后一集阿钦中风不能瘫痪,一次次球弟弟给他来一针求死。
眼泪忍不住一次次留下,最后弟弟决心帮哥哥,哥哥含糊不清的声音说“你这是在做好事,你这是在救我,救我们全家,我会保佑你的……”我也有一次泪奔,哭的不能自己。
很久没有一部影视剧让我这么动情了。
第一集就炸裂,农民工受伤来医院,大夫见惯没钱的人治疗后跑路的情况,所以要求先付钱再治疗。
四个人在外面对着神明许愿,对着佛祖这个打工人诉说着各自的美好期盼。
台剧真的是懂讽刺的,西装革履的白领在对便利店新人寻衅滋事,却被四个民工装扮的大叔们仗义帮忙!
马华这个时候就这么帅了!
李铭顺老师老戏骨很敬业啊,饰演工人,胳膊晒得跟肩膀色差很大,很真实!
虽然生活很苦,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希望,没有放弃善良,家人三观也都很正,弟弟的初恋人也好nice啊!
让前男友当孩子的干爸,弥补了以前的遗憾,放下了当年的隔阂!
看到结局真的是惊呆了,脑出血落下残疾,为了不连累家人,希望弟弟送自己一程,这剧情放在内陆肯定是各种励志,各种对抗病魔最后坚强的活下去了!
但是这个剧给了故事人物一个自己喜欢的结局,哥哥去了,弟弟了无牵挂随哥哥去了,剩下的人都安稳的活在世上,虽然全程乐观,最后一幕变为悲观,但是这个结局又是多少人心中所愿呢!
最后的结局很令人唏嘘。
弟弟选择和哥哥一起,这是意料之外的结局——在传统观念下,他总应该要继续忍辱负重,为整个家庭经营。
做着发财梦的阿祈有点可笑,总是白日幻想,作为旁观者,或许觉得他很可笑,但是如果身为他的家人,多少有些可怜——甚至要向儿子要零花钱。
做工的人,活得真的很艰难。
这也表示了一个普遍的情况,不知道有多少工人以及底层群众,因为生活所迫,没钱去看病,不敢去看病。
幸运者能熬的久一点,或者直接一命呜呼,也就没有烦恼,而阿祈的命运算是较为不幸的——要不是还有弟弟给他兜着,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境地。
当然,可以向诺贝尔经济学家所讲的,将贫穷人的困境多少归结于贫穷的陷阱,但这样多少是站在理性人的视角脱离现实。
在他们辛苦的生活中,只有喝点小酒,吃点槟榔这么卑微的快乐之后,将其武断地剥夺,虽然很理性,但也很残忍。
做工的人盖了这么多房子,最后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
贫者无立锥之地,到处如此。
美国有无依之地,到处漂泊之人;台湾则有睡在卡车上的人。
因为贫穷,难以拥有自己的爱情,消费自己的健康,贫贱而百事哀。
不生病就是普通人最大的福气。
那些我们带有偏见的职业和人,其实都一样,和我们。
虽然扯,但,真的悲哀
如果做梦会过得比较快活,多做点梦又有何妨呢。--弟弟阿钦
20200612 到底是想哭死誰,最後一集都在哭😭😭😭
经济不发展真是啥都没希望……太难了
真的,拍生活剧好好跟对岸学学,不要一上来普通家庭都是百平豪宅现代化装修,人物一出场也是香衣名车。闽南语原声很赞,说的台词也极接地气。小人物也有梦想,苦乐交织,但是生活一直在梦想照耀中继续,有点羡慕他们的小幸福。虽然不是很认同阿祈这种过于大方的行为,但是还是要说阿祈美凤小杰(我必须要把他们三个名字都点到)一家真是太可爱了。金钟奖欠李铭顺一个视帝。
看不下去噢。题材很好,但过于程式化,很刻意、很做作。
太假了
一般般台语劝退
不太共情不太喜欢,剧情很很格林童话风格,题材比较讨喜但看下来其实没有很深刻。
快进的看完 总结就是身体健康比发财重要
“她妈妈是鸡不代表他是鸡啊”小杰真的太完美了 杨洋和赵又廷的结合体 不管爸爸有多少发财梦 被骗多少次 始终支持爸爸 喜欢的女孩的妈妈是性工作者 妈妈在路上遇到自己的女儿 不敢打招呼 擦肩而过 小杰知道了毫不犹豫跑过去打招呼 现实中有这么完美的男孩吗 55
不喜欢
结尾也太狗血了吧…不明白为何有这么高分…
一集弃
我觉得吧。。。豆瓣台剧的分明显都偏高,不至于啊,整部剧不就讲了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人无产阶级的剥削么,回归了就好啦,人民当家做主,剧中所有主人公都不会有悲惨命运,不用再做一夜暴富白日梦。。。。
对比口碑来看很失望。劳工业态性格展现少之又少,刻奇的贱命白日梦模糊掉阶层、制度等尖锐棱角,特别到后半程,彻底回到八点档家庭苦情戏。主创们究竟有没有分清楚做工的人和做作的人。
苦涩的小人物群像传,短短六集却是人生百态
大概是现实中真正“做工的人”实在太苦,所以一定要拍得乐呵一点,观众才看得下去才觉得“好看”才觉得特别“真实”。底层银幕形象和叙事的娱乐化,必须“笑中带泪”的模式,难道不也是刻板印象吗。结局突然兄弟情,转局太生硬。快40的40可可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