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诹访敦彦
主演:莫托拉·世理奈,西岛秀俊,三浦友和,西田敏行,渡边真起子,山本未来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0
简介:影片讲述少女小春从广岛回到故乡岩手,去往风的电话所在地的一段旅程,是一个关于内心治愈,以及我们忘却的珍贵记忆的故事。详细 >
siff2020 上海影城 实际上讲述的东西多得吓人,只是结构有些松散变得没有重点。记忆最深的大概有三个:广岛的人为灾祸和福岛天灾(也有人的部分?)的并举,库尔德人类纪录片的拍法,以及展示出的没有国家也好,我们要以自己的文化生活下去的信念,以及诹对演员的调教有方(片中似乎有两次长镜头,感觉很棒)。其中拍摄库尔德人以及被小混混霸凌的片段甚至有点不像他之前片子的风格。也有突然出现的绚丽色彩让人眼前一亮。但是最后一段是不是有些拖沓了?准确的说是展现了灾难的次生灾害,甚至次生次生的灾害,这一主题在现在的电影中也在逐渐涌现了,最近中国看的就有《湖边散步》。总体来说有点好睡,但是真的还不错。
人啊,活在世上,还是得有个盼头,否则就只剩下了判头。不管情况有多糟,人们总是需要一个心理安慰。
如实的取向盖过了很多青黄不接的地方,显然片子的财务状况比较公益,准备时间看上去也不会多的,所以感到无所谓。
女主角要是能把她的肢体运动速度,提快两倍。整部片子说不定会好看一点…
这个拖沓……本次东瀛新风影展,三场电影的体验值是个降序排列
太拖沓了.很多不必要,冗余的片段. 看的几次入睡. 无趣的叙事使得人物和扮演者们都显得无丝毫魅力.
#Berlinale70新生代
青少年的视角太薄弱了,行动力是轨道行驶般,完全限制了题材深广度传达~
3.5
看完后让我想到武汉湖北那些一个家庭所有大人都走了,就剩一个小孩,他以后长大会不会也是和电影里面的小春一样痛苦
披着治愈文艺外皮的公路片
这绝对是我近期或者这阶段以来 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了 天灾与战争 女主邂逅的每一位破碎的人都引出不同的经历和天灾 与其说没有拍出那么强烈的灾后感 倒不如说是导演刻意削弱这一部分的感觉,,每邂逅一位新的人物都能为之落泪 画面整体也很美很美 没有想象中灾后的末日感(?)又或许也是导演刻意削弱后的样子 天灾无情 愿世界和平
2.5
我还挺喜欢的?灾后难的不是重建,是人们怎么走出痛失家人的阴影。女主演技刻意了,但是鼻子太好看了加一分好了
几处剪辑的处理不是太好,但是整体细节的把控可以说很棒了。通过公路上遇到的人和事,女主慢慢展现笑容,靠袜子来体现情绪的升温,几处感情戏虽然慢但释放得还是很不错的。
不太典型的公路片,日本311大地震的未成年幸存者从广岛到岩手县家乡的疗伤之旅。日本电影有时很神奇,片子看似寡淡却会有特殊的力量。本片的节奏缓慢;情节虚实结合;全程几乎没有配乐,大量的长镜头与沉默戏,是对演员功底的考验。主角一路遇到了不少PTSD患者,让我想到当年那部《海边的曼彻斯特》。当西岛俊秀握着主角的手重复地说着“大丈夫”时,这是超越了影象本身的表达。真的可以没关系吗?或许一生都做不到吧。
为什么才6.2…
又是2020柏林的片子 烦
#东瀛新风映画季# 重庆站,2.5。用公路片的方式对311后的记忆与创伤进行回溯,用几乎不着痕迹的笔触来勾勒平凡人接受失去、获得生之救赎(风的电话)的故事。小春仿佛是一个慢于周遭时间的存在:通过无数次与周围人物延迟一般的对话与动作,成功烘托出了疏离/甚至“空洞”的氛围;小春仿佛是一个飘忽的幽灵,在创伤的过去无意识的游荡,串起不同角色的同时,也与主题暗暗契合。同时也是很好的题材,有着日式电影独有的在日常之中寻得的沉静与动人力量:小春在花园突然回忆起家庭的景象,再抽离回现实时手里拿着瘪的红气球的瞬间痛得令人心碎。不过慢节奏+疏离感+固定机位一直让我没有入戏(困过去好多次…),几次小春情感爆发的瞬间也显得较为格格不入;结尾才姗姗来迟的“风的电话”更像是为点题而生,长达有五分钟的独白也看得好累…
太灾难了....就好像一盘精致包装的屎,简直是在消费世理奈的形象。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siff2020 上海影城 实际上讲述的东西多得吓人,只是结构有些松散变得没有重点。记忆最深的大概有三个:广岛的人为灾祸和福岛天灾(也有人的部分?)的并举,库尔德人类纪录片的拍法,以及展示出的没有国家也好,我们要以自己的文化生活下去的信念,以及诹对演员的调教有方(片中似乎有两次长镜头,感觉很棒)。其中拍摄库尔德人以及被小混混霸凌的片段甚至有点不像他之前片子的风格。也有突然出现的绚丽色彩让人眼前一亮。但是最后一段是不是有些拖沓了?准确的说是展现了灾难的次生灾害,甚至次生次生的灾害,这一主题在现在的电影中也在逐渐涌现了,最近中国看的就有《湖边散步》。总体来说有点好睡,但是真的还不错。
人啊,活在世上,还是得有个盼头,否则就只剩下了判头。不管情况有多糟,人们总是需要一个心理安慰。
如实的取向盖过了很多青黄不接的地方,显然片子的财务状况比较公益,准备时间看上去也不会多的,所以感到无所谓。
女主角要是能把她的肢体运动速度,提快两倍。整部片子说不定会好看一点…
这个拖沓……本次东瀛新风影展,三场电影的体验值是个降序排列
太拖沓了.很多不必要,冗余的片段. 看的几次入睡. 无趣的叙事使得人物和扮演者们都显得无丝毫魅力.
#Berlinale70新生代
青少年的视角太薄弱了,行动力是轨道行驶般,完全限制了题材深广度传达~
3.5
看完后让我想到武汉湖北那些一个家庭所有大人都走了,就剩一个小孩,他以后长大会不会也是和电影里面的小春一样痛苦
披着治愈文艺外皮的公路片
这绝对是我近期或者这阶段以来 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了 天灾与战争 女主邂逅的每一位破碎的人都引出不同的经历和天灾 与其说没有拍出那么强烈的灾后感 倒不如说是导演刻意削弱这一部分的感觉,,每邂逅一位新的人物都能为之落泪 画面整体也很美很美 没有想象中灾后的末日感(?)又或许也是导演刻意削弱后的样子 天灾无情 愿世界和平
2.5
我还挺喜欢的?灾后难的不是重建,是人们怎么走出痛失家人的阴影。女主演技刻意了,但是鼻子太好看了加一分好了
几处剪辑的处理不是太好,但是整体细节的把控可以说很棒了。通过公路上遇到的人和事,女主慢慢展现笑容,靠袜子来体现情绪的升温,几处感情戏虽然慢但释放得还是很不错的。
不太典型的公路片,日本311大地震的未成年幸存者从广岛到岩手县家乡的疗伤之旅。日本电影有时很神奇,片子看似寡淡却会有特殊的力量。本片的节奏缓慢;情节虚实结合;全程几乎没有配乐,大量的长镜头与沉默戏,是对演员功底的考验。主角一路遇到了不少PTSD患者,让我想到当年那部《海边的曼彻斯特》。当西岛俊秀握着主角的手重复地说着“大丈夫”时,这是超越了影象本身的表达。真的可以没关系吗?或许一生都做不到吧。
为什么才6.2…
又是2020柏林的片子 烦
#东瀛新风映画季# 重庆站,2.5。用公路片的方式对311后的记忆与创伤进行回溯,用几乎不着痕迹的笔触来勾勒平凡人接受失去、获得生之救赎(风的电话)的故事。小春仿佛是一个慢于周遭时间的存在:通过无数次与周围人物延迟一般的对话与动作,成功烘托出了疏离/甚至“空洞”的氛围;小春仿佛是一个飘忽的幽灵,在创伤的过去无意识的游荡,串起不同角色的同时,也与主题暗暗契合。同时也是很好的题材,有着日式电影独有的在日常之中寻得的沉静与动人力量:小春在花园突然回忆起家庭的景象,再抽离回现实时手里拿着瘪的红气球的瞬间痛得令人心碎。不过慢节奏+疏离感+固定机位一直让我没有入戏(困过去好多次…),几次小春情感爆发的瞬间也显得较为格格不入;结尾才姗姗来迟的“风的电话”更像是为点题而生,长达有五分钟的独白也看得好累…
太灾难了....就好像一盘精致包装的屎,简直是在消费世理奈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