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温情 真实 慢慢的节奏 到后面会有点看不下去。
结尾的20分钟 让我很感动。
重要的不是你什么都完美无缺 而是你搞砸了事情 然而我还在你身边。
然而 然而 然而With silence and tears
黑色气球让人看得很揪心,哥哥的严重的智障从影片一开始就不断地给家人制造着麻烦。
弟弟也不大懂事,觉得上帝不公平,给了他一个智障的哥哥,表现得很阴郁,总是闷闷不乐,在家里的角色也很被动无可奈何,总希望第二天一起床,发现哥哥变得正常了。
我看着这个弟弟觉得很不爽,但是也有点心悸,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在家里所扮演的角色,不比他逊色多少。
还好上帝也没有很不公平,在给他一个智障的哥哥的同时,也给了他一个好女孩。
估计没有比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出糗更让人尴尬的事了,但是这个智障哥哥,却是一直在让他难堪,跑到女孩家上厕所,在自己房里便便,在弟弟的生日晚会上忍不住SY。
尽管女孩有时候难过的哭了,但是她最终还是以一颗包容的心原谅了这一切,并且一直给与弟弟关怀与支持。
片中我最喜欢的,则是家里的爸爸和妈妈了。
毕竟是大人,他们在承担着巨大压力的同时尽他们所能给与家里的孩子最大的关爱。
爸爸也疼爱妈妈,不让怀着身孕的妈妈做家务,可是妈妈有她不得不做的理由,要不家里会闹得翻天的。
我觉得,片中的妈妈是整个片子的缓和剂,她疼爱哥哥,一点都不嫌弃他的智障,而哥哥和她在一起时,也基本上不会出什么乱子,每次家里有乱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也都是妈妈的出面让事情渐渐缓和下来。
从片子一开始,我郁闷揪心了一个多小时,到最后的十分钟,它终于让我笑出了声。
我看到了智障人士可爱的一面,他们其实就是一个心智还不健全的单纯的群体,他们永远不可能有自己正常的生活。
哥哥的上场表演让我由衷地笑出了声,忽而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累积的纠结的情绪也一下子释放了出来。
我想,我不够理解作为一个智障人士的亲人会被无端惹上多少麻烦,我也深知自己的耐心在这样一种情形里会表现得怎么样。
这样的耐心,就是,你只能无限地付出你的爱,但是你的爱不仅不会让你的生活得到安宁,而且你永远都不会得到回报。
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你下一个将要遇到的麻烦是什么,但是你必须还是要笑着面对的。
因为你真的爱你的亲人,因为他是你的亲人。
我恍然理解了导演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思想,也第一次觉得,一部电影是可以给人在生活中的启迪的,它并不是那么空泛的东西。
这部影片还有一个意译的名字,叫做真爱无悔。
最后的结局是好的,弟弟醒来的时候,哥哥已经坐在院子里开始用饭勺不断地敲击水泥地面了,这次弟弟没有烦躁地用枕头捂住耳朵,而是看着哥哥会心地笑了,走到院子里,也学着哥哥傻傻地笑傻傻地敲打地面了,同时,这一幕让隔壁的一个中年女邻居看得发懵了。
这次,弟弟在很久以后,第一次又和哥哥在一个浴缸里洗澡,和哥哥一起玩泡泡,弟弟看着哥哥的样子,恍然陷入了沉思,他幽幽地说,你还记得我们很小的时候在一起玩吗,你知道,我恨你吗?
哥哥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仍是看着他傻笑,不断地将泡泡抹在他的身上。
弟弟突然打开了紧缩的眉头,扑哧笑了出来:“好啊,你在我大腿上撒尿了是不是!?
”两兄弟,欢笑着打成了一片。
误打误撞的看到了这部电影,所以一点也没有思想上的准备,甚至在看之前都不知道电影的名字。
五颜六色的气球就好像是五彩缤纷的青春年少时的记忆,里面装满了那个时代美好的,奇幻的,叛逆的,叫嚣的,许许多多看似稚嫩却又天花乱坠的构想……托马斯的气球是黑色的,我没有见过黑色的气球,试想一下也不会有哪一个气球非得要做成黑颜色的。
也许属于他的一切,或者说是大半部分,他最想抽离却又永远甩不开切不断的亲情——他的哥哥查理,在这个澳大利亚的小镇上,由此带来的鄙夷,尴尬,是非,也许是我们未曾经历过的人永远也想不透彻的,看了好半天我才明白托马斯所在的学校,是专门学习水上救人的,可是他明明是一个澳洲少有的旱鸭子,这样一个不帖合的安排,不对,可能托马斯的这个阶段处处都彰显着这种不搭调,他没得选择!
影片当中的主角我觉得都是一群可爱而且可敬的人,托马斯的妈妈为家庭日夜操劳,她知道,如果你不去照顾查理,他一定免不了更为悲惨的命运,更何况他们的妈妈对家,对子女都有着顽强的爱。
托马斯的爸爸强悍,从他那彪悍的体型就可见一斑,每次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把查理KO,他还很幽默,更准确的说是审时度势,记得片中一家人包括美琪在一起打棒球的时候,他装模作样的在那里开怀大笑,也许这笑声是发自内心的,但是那一刻,这笑声却是这个家庭里面久违了的……我们再说美琪,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好的女孩么那也不枉这句话:上帝是公平的。
可能会有很多人都在想能不能有这样一个女孩对我这么好,如果答案是能,但是与此同时也要背负托马斯这种家庭的沉重负担,你还会抱有幻想么?
幸福的托马斯是因为有了美琪,然而可悲的是,美琪突然之间出现在了他的世界,他没得选择,就好像是安排好了一样,那么接下来他带给她的会是什么呢?
还是只有那避之不及却又近在咫尺的麻烦,托马斯还是没得选择!
久而久之,逆来顺受的日子让托马斯的生活是黑色的,也许偶尔的收获,就像美琪,会让使人大脑涨暴的生活平添一些姿色,但是世界上的这种好女孩实在太难得了,为了生活,为了美琪,托马斯,你需要自己去决定一些事情,你要去选择生活,主宰命运!
就像影片的最后,在那个看上去更像猴的在后台耍无赖的时候,你要勇敢的想想办法,不再只是坐着看热闹,然后再等着别人看自己的热闹,可能麻烦并不是你造成的,然而却是注定要你来承担,那么,坚强起来,勇敢一点,坚强的人才会与命运同行。
(挺喜欢最后的舞蹈的这种舞蹈的创意可能春晚都见不到哦)
这好几年澳大利亚出名点的影片好像都爱走家庭关怀类型,本片题材说不上新颖,但是影片却很巧妙的将过于沉重的不幸家庭,透过男主人公青春期的其他美妙经历和成熟转变过程,得到了不错的中和,使得更具合家欢观赏的可视性。
年轻演员瑞斯·维克菲尔德 Rhys Wakefield、卢克·福特 Luke Ford、嘉玛·沃德 Gemma Ward都展现了非常棒的表演能力和银幕魅力。
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们,看这部电影更有感触,爱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记得海格德尔说“存在就是时间,不是别的”。
其实,把“时间”看成唯一的“存在”,毕竟属于形而上了。
作为活在世界的平凡的我们,“生活”才是存在,“生活”充斥着全部。
而家庭生活是单个人在社会上最重要的一部分生活,因为来自亲人的爱,无须怀疑,付出也无须渴求得到回报。
正如这部电影还可以叫做《吾爱无悔》,望文释义,对亲人的爱,是绝没有怨悔的情绪。
我看这部电影,首先很庆幸自己有一个哥哥,还并不是一个智障者,我也有疼爱我的爸爸妈妈、两个姐姐,还有一个我会去关心的妹妹,我生活在一个子女众多的家庭世界,我感到非常很幸福。
然而,只要是生活,就会充满酸甜苦辣,有哭有笑,多姿多味。
影片以作为弟弟的汤玛斯为第一视角,讲述了赛门和玛姬夫妇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因为他们的生活还在继续。
自己的父亲是驻地军官,妈妈是待产孕妇,哥哥是智障儿,汤玛斯面对着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压力。
电影起名“黑气球”挺有象征意味,“黑”象征着“压力”,“气球”象征着“希望”。
尽管汤玛斯的生活不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气球”,是“黑气球”——但也需要飞翔在天空。
影片也给我们展示汤玛斯的生活足够幸福,有一个漂亮且善解人意的女朋友,有一个温厚有为的父亲,有一个幽默温情的妈妈,有一个小巧玲珑的婴儿妹妹,还有一个大房子……他拥有着常人应该拥有的幸福。
可是,幸福归幸福,患有语言障碍和交流障碍的哥哥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挥之不去,邻居的投诉、同学们的嘲笑,众人冷漠的眼光,但好歹影片还是展现了这个世界上绝大一部分人都是好人。
影片虽然没有一个完整的线索,但还是隐隐约约能感觉到汤玛斯的成长之路。
起初,汤玛斯觉得有这样一个哥哥,使他的面子很难堪,于是当她心仪的女孩登门造访时,忽悠哥哥并把它锁在了房间里,结果是哥哥在玩弄着自己的大便分泌物,搞得地毯随处都是,衣裤都脏了。
与此同时,即将出生的妹妹将要来到人世,但大爱的妈妈还是任劳任怨地支持着这个家的生活,做饭,照顾哥哥查理。
这段情节算是影片的第一个高潮,而他们三个人来到爸爸驻军的一块步兵训练场地,汤玛斯和他的女朋友洁姬合闭双眼一幕,不但说明两个人的爱情已臻于化境,而且也具有象征意义地阐释了这部电影的主题:黑暗并不可怕,只要有爱,就有希望。
影片的第二个高潮,也是整部影片最大的亮点,当属在汤玛斯的生日晚会上发生在家庭的一幕。
本来是全家人开开心心度过的晚宴,可是查理当着洁姬的面,掏出了自己的小弟弟向洁姬展示,这使得汤玛斯非常难受,抱起查理的游戏机怒砸,查理自然非常生气,抄起衣帽架向汤玛斯砸过去。
汤玛斯情绪越来越无法控制,将哥哥压在地上暴打一顿,同时,房间的另一头传来婴儿妹妹的啼哭声,全家乱成一团。
总的来说,汤玛斯很爱自己的哥哥,但并不代表着可以排除对哥哥的怨恨和责备。
当他一个人躲在洗手间抽泣,妈妈进了说,“我知道这对你不公平”。
是的,自己的哥哥不会好起来,永远是一个智障者,这对于家庭的任何一分子来说都不公平,父母会把哥哥当做重点关照对象,只因他是自己的儿子,况且还是一个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
相对于哥哥来说,弟弟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不是去索取父母的爱,因为他也是父母的儿子,而且他是一个正常人。
当然,获得柏林电影节奖的电影确实具有不一般之处。
影片的最后一个高潮,当然属于弟弟和哥哥和好,共同在舞台上表演“动物漂流”节目,赛门和玛姬、洁姬,以及他们的小妹妹都在乐呵呵地观看,真的是其乐融融。
于是说,一个家庭无论遭遇到了什么悲惨的事情,只要有爱,这爱囊括着包容、理解等多重具有正能量的元素,一切都不是问题。
看完了心情很沉重,虽然影片试图用爱和温馨感动来升华主题,但是无论如何掩饰不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悲剧,罪魁祸首就是他们伟大的父母,还要以爱之名绑架孩子照顾家庭。。。。。。。
已经酿造了一个错误还要把无辜生命拖下水,小猫小狗都要绝育,人怎么就管不好自己呢别再沉迷无后为大的封建思想了,生出来一堆和自己一样丑陋无能的生命才是可悲
我喜欢气球,各种颜色,你一放手,他们调皮地到了天空中去,跃动着,飞扬着,然后在最高的地方“砰”。
气球总有很多积极的含义,童真,希望,梦想,我们从《up》、《red balloon》、《white balloon》里面看到了很多。
张扬的色彩,肆意地飞扬在天空中,让你摆脱现实的桎梏。
这个气球是黑色的,在电影开头,我们看到了那明媚的粉色气球快乐地飞了起来,然后是那个黑色的气球摇摇摆摆迟疑地升上天空。
这是个细致的比喻,对于所有气球来说,飞向碧蓝的天空都是无罪的合理的。
我是为了看俏皮的Gemma去的,看着她的娃娃脸,灿烂的微笑,欣长的身材还有调皮的声音。
然后我看到了Rhys金色的头发,惹人的微笑和紧紧的眉头。
看电影的时候我无时不刻地做着一道代入题,如果我是Thomas,我会如何,父母的爱大部分的被自闭的哥哥夺取,哥哥惹事生非,让自己在心爱的女孩面前丢脸,哥哥在大庭广众下发作,哥哥在自己的生日对着自己的女孩儿手淫,毁了自己的生日....... 我一定没有他做的好,我的答案一定是逃离这个家,离开这个负担,为什么别人可以自由的享受青春和快乐,我却要被自己的脑残哥哥一次一次拖累。
Thomas的第一个答案是希望,希望有天哥哥能正常,在发现这个答案根本错误后,他的答案是接受。
毫无疑问,Thomas从一开始就是爱着哥哥的,只不过他的孩子气占领了更多的情绪。
他理解他哥哥的痛苦——他的世界是fuzzy的,听的看的说的都处在朦胧中;他愿意陪伴他的哥哥——和自己中意的女孩儿带着哥哥去玩耍,在夏日里宁静地享受淡淡的快乐;他保护自己的哥哥——不让别的人欺负他,碰他,和他一起完成猴子舞,不让哥哥失望。
电影的高潮毫无疑问就是自己的生日聚会,Thomas对哥哥的爱与责任和对哥哥不断制造他生活障碍的不满构成了一场所有人都痛苦的爆发。
蛋糕碎了,灯碎了,桌子碎了,Charlie的脸碎了,维系在这家表面的压抑的和平碎了,Thomas的耐心碎了,然后自己一直渴望Charlie正常的幻想碎了...... 镜头里彩色的气球零落的挂在桌脚,就像青春时而猝不及防的无奈和悲伤,他们瘪了,飞不起来了。
之后,他赤着脚,走到了Jackie的家,和同样赤脚的Jackie依偎,把脆弱和悲哀和无奈全部表现出来,那些压抑的情感从自己内心的黑洞里掏出来。
然后他疲劳地回家,看到哥哥隔着玻璃比着手语,一脸歉意。
毫无悬念的,一切都好了起来,他不在为自己的哥哥羞耻,他习惯了这一切,他经历了生日的洗礼成熟了起来。
让我开心大笑的不是有些做作的猴子舞或者是过于直白的兄弟同浴,而是他们两个在明媚的阳光下,敲着让邻居大妈爆发的节奏,扮着猴子的样子,大妈最后伴随性的抽搐让我明白她接受这个孩子的日子也不远了。
很多人觉得Charlie是黑色的气球,而我觉得黑色的气球代表着的是兄弟俩的青春,压抑、禁锢、无奈,甚至残破,但无论如何,在五彩的气球飞过之后,黑色的气球也会飞起来,在澳大利亚美丽纯净的蓝色天空中肆意地飞翔起来。
我记得一次偶然的电影评论栏目介绍了这部电影 很久之后的昨晚 我看完了跟我当初的感受一样 注定这部澳洲电影会勾起我最阴暗的一面其实电影汤玛斯遇到的情况比我更糟 我的同母异父的哥哥比汤玛斯的哥哥要好个几倍他不会随地大小便 他不会找我妈妈吵闹 他会帮爸爸买烟 帮妈妈买盐 帮我买可乐 虽然他不晓得找零多少 跟汤玛斯一样 小的时候我跟小伙伴玩耍我哥哥老是来捣乱 老是去告我的状 老是让我被骂随着我慢慢长大 跟我一起放学的同学老是去故意嘲笑我的哥哥 去逗他玩 说我哥哥是傻子 我自然的也不会靠近他所以在以后别人问起我家里有几兄妹 我就直接说三个姐姐 ,在这点我远比不上汤玛斯 我是那么的自私跟无奈我已经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就不叫他哥哥直接叫他名字了 一直到最后也是这样高中 然后大学我离开家越来越远 记得07妈妈去世那年 我放假下车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在回家的路上 发现他正走过来迎接我 帮我双手接过密码箱用他儿童时期没有变声的声音说:敏儿 回来了哦然后很开心的提着走我的前面 很欢快突然感觉心里好难过 以前我跟他打架受委屈的时候 妈妈那时候会跟电影汤玛斯妈妈安慰的话一样:你哥哥 他什么都没有了 没有工作没有家庭 没有朋友 他只能靠我们 这不是他的错。
他是那么可怜在上海上班那年 他跟我爸在老家 后来摔跤 后来生病就去世了 我知道是我爸爸的错 我只能宽容我也更不想再去追求我爸的责任 毕竟他一个人孤单守候一个房子我不能再失去什么了
影片当中的主角我觉得都是一群可爱而且可敬的人,托马斯的妈妈为家庭日夜操劳,她知道,如果你不去照顾查理,他一定免不了更为悲惨的命运,更何况他们的妈妈对家,对子女都有着顽强的爱。
托马斯的爸爸强悍,从他那彪悍的体型就可见一斑,每次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把查理KO,他还很幽默,更准确的说是审时度势,记得片中一家人包括美琪在一起打棒球的时候,他装模作样的在那里开怀大笑,也许这笑声是发自内心的,但是那一刻,这笑声却是这个家庭里面久违了的……我们再说美琪,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好的女孩么那也不枉这句话:上帝是公平的。
可能会有很多人都在想能不能有这样一个女孩对我这么好,如果答案是能,但是与此同时也要背负托马斯这种家庭的沉重负担,你还会抱有幻想么?
幸福的托马斯是因为有了美琪,然而可悲的是,美琪突然之间出现在了他的世界,他没得选择,就好像是安排好了一样,那么接下来他带给她的会是什么呢?
还是只有那避之不及却又近在咫尺的麻烦,托马斯还是没得选择!
久而久之,逆来顺受的日子让托马斯的生活是黑色的,也许偶尔的收获,就像美琪,会让使人大脑涨暴的生活平添一些姿色,但是世界上的这种好女孩实在太难得了,为了生活,为了美琪,托马斯,你需要自己去决定一些事情,你要去选择生活,主宰命运!
就像影片的最后,在那个看上去更像猴的在后台耍无赖的时候,你要勇敢的想想办法,不再只是坐着看热闹,然后再等着别人看自己的热闹,可能麻烦并不是你造成的,然而却是注定要你来承担,那么,坚强起来,勇敢一点,坚强的人才会与命运同行。
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百度百科)说自闭症是智力低下或者神经病,其实是不科学的。
不过,我们国家也是近些年来才开始关注和科学的对待自闭症的。
2015在《三联生活周刊》上也曾经就这个话题做过一个深度专刊,国内现在有一些机构在关注和帮助治疗这类孩子,但是收效甚微,并且步履艰难。
说到底,关注自闭症只是社会现象的一个小小分支,但是落在个人家庭上,就是一个无法轻视的大问题。
《黑气球》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
电影很暖,但是那只是电影,真正的家庭生活中,有一个自闭症患儿,暖和感动的瞬间微乎其微,而能够走下来,全靠家庭成员的互相支持和理解,以及共同关爱一个永远不可能给予你想要互动的孩子,缺少任何一个人,都是不成立的。
很多人说,托马斯的父母是自私的。
在已经有一个自闭症患儿的家庭里,再添另两位成员,让处在青春期的托马斯肩上挑起照顾哥哥的重任——他还是个孩子,他不应该承担这些。
那大抵仅仅是把个人当做个人了,如上所说,一个家庭,如果真的接纳和关爱一个自闭症患儿,是一个人,或者仅仅是父母双方都承担不了的,它需要一个家庭共同来努力。
对于托马斯的父母来说,是又自私又无私的。
《姐姐的守护者》中,妈妈要第二个孩子的初衷就是为了给第一个孩子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管是妈妈还是大女儿都是自私的,但是问题却又无法单单只看一面。
在一个家庭里,血肉相连,骨血相通,会让问题很复杂难解。
没有一个决定不是出于爱,又没有一个决定不是以爱之名的伤害。
到最后,没有人能真正的将这个问题分解,用二元对立的方式给出一个是与非的答案,没错,这就是家庭。
托马斯父母的自私,许是想要多些人来照顾查理,毕竟,在察觉到查理的不正常之后,他们会本能地意识到,自己来日无多,哪怕还有漫漫岁月,父母都是有这样的觉悟的——自己是一定会死在孩子之前的。
那个时候,谁来照顾查理呢?
又要第三个孩子,又是无私的,即便身为父母有责任义务,但是也想找另一双手来分担托马斯的重担。
同样的,作为一对正常的父母,谁会没有一个想要一个正常孩子的想法呢?
所以,最不可责怪也无法责怪的,恰恰是他们的父母。
养育一个自闭症患儿太艰难了,如果没有托马斯和小妹妹,冗长的家庭生活中,谁与他们互动,谁能让他们体会到做父母的幸福?
在一个家庭中,或许任何的问题,都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的。
影片的开头,查理打碎了鸡蛋,家里一团糟的时候,托马斯木木地坐在桌边吃早点。
妈妈已经接近临盆,下蹲困难,但是却没有叫托马斯来帮忙。
很多的小细节,都能表明这对父母在努力地保护儿子的青春期,并且想把照顾查理的责任剥离出去,给托马斯更多的正常生活。
多年来,因为查理,托马斯需要不停的搬家,并且受到同龄人的嘲讽,致使他比一般孩子更敏感和自尊,杰姬的理解和接纳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起初,接受善意,对于托马斯来说都有一点困难。
女孩杰姬就像一个天使,作为一个16岁是女孩,也并非天生就能理解查理的一切。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杰姬本身也是有所缺失的孩子。
没有妈妈的杰姬,或许正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吧,但是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却都是做不到的。
黑气球的世界和彩色气球的世界是泾渭分明的,一个世界的人理解不了另一个世界的人,但是归根到底,他们都是人,或者,他们都是气球。
尽管托马斯的父母想要做到最好,但是妈妈玛姬的孕妇高血压还是不可忽视的新情况。
在这种情况之下,托马斯作为家庭里的一员,只能被动接受照顾哥哥的重任。
影片中所有的家庭成员几乎都崩溃过,除了妈妈。
妈妈,大抵是这个世界上的另一种物种。
她属于女性,但是并非全部女性。
一旦为母,爆发出的力量简直难以想象。
是很多男性难以理解也望尘莫及的。
当然,这并非全部是科学的力量,作为爸爸,接受查理照顾查理是因为“他是我儿子”,而母亲却有种执念“查理会好起来”。
明明知道无望的事情,这个时候,妈妈就像未成年的托马斯。
失去妈妈的女孩杰姬说,你必须停止幻想他会好起来。
成人的世界是残酷的,在那里并不存在fantasy,没有妈妈和查理永远也不会好是残酷的现实,而人们只有面对这个现实,才能更好地走下去。
影片的最后,托马斯不但与哥哥共同表演,还一起躺在浴池里洗澡。
他兀自说了很多话,明明知道查理只是听着,却根本进入不了他的世界。
他突然笑了:你尿在我腿上了吧?
托马斯接受了查理,接受了现实,夏天要过去,孩子会长大。
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个关于青春期男孩成长的电影。
在任何时候,成长给我们的第一课都是:面对现实。
外面暖暖的风在吹着,天地和煦。
悲伤和残酷的事情好像离这个温暖的世界很远,但是,没错,它们就发生在这里,正在发生着。
长大也如期地到来了,长大也很好,因为它马上就会告诉我们,面对现实之后,就算这世界有着诸多不可理解和难以接受的现实,我们依然可以忠于自己,依然可以过得更好。
唯有爱,才是一切没有答案的问题的答案。
片头做得真好玩。
有种淡淡的忧伤 无力承受现实的蔑视 但还有爱在
自闭症好不容易,演员也苦了。。。内女孩是麻豆哦~
回首往事,还是学生的时候,谁都希望有一段像黑气球里的爱情
這是一個關於自閉癥家庭的故事,可是電影的視角卻更加公平和充滿了愛,它要告訴我們的是,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被人理解的世界,我們要學會的是尊重。
女主是Gemma ward 超模果然不一样 身材很棒拍此片时又值大好年华 洋溢着青春的朝气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一出生就承担一些别人没有的责任和挫折 感觉不公无可奈何 但是命运就是如此
看不进去啊即使有Gemma
Gemma...就这样 = =
恩,看完,印象最深的不是两兄弟同台眼猴子,而是便便和口水。。。不过最后一幕在浴缸里还是挺温馨的。gemma的处女座,支持一下
电影没有解决问题,却告诉了你接受问题的方式。生活就是不公平的,但是从母亲的坚持,父亲的坚强和查理的努力中我们要学习的是,以无悔的爱来爱你的亲人。影片无数次让我想起我的婆婆照顾我的叔叔的景象,那是血浓于水的感情,是亲情,爱情有时候或许可以做到。
喜欢Gemma Ward纯正的英伦口音~故事温馨,最后一句iwillkillthatbearrrrr令我会心一笑~只是忍不住想接下来的事情 女孩会继续和托马斯在一起吗 组成家庭? 照顾查理的担子能由托马斯扛起对我来说 简直不敢想象 也许只因为我没有真正遇到 而遇到了就要勇敢面对
看得好累。。。。貌似还是获奖的
导演太欠火候了。
要不是鉴于这个主题。我觉得可以给两颗星。。
亲情方面的,但是节奏太平,没什么起伏
结尾领悟和好或许草率生硬
许多事情,我们没得选,尤其是天生的那些。我们不能选择谁是我们的父母,身高相貌,甚至如果天生耳聋、目盲、智障,我们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我们觉得身体健康,物质生活丰富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世上有些人生而幸运,有些人生而不幸。那些不幸又需要关爱的人,从来也都是最容易被忽视和歧视的人。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陌生人眼中。不会有人想成为查理那样的智障儿童,但更不会有人想成为查理的弟弟托马斯。每次看到托马斯在厌恶和亲情之间徘徊时,真的很同情他。托马斯已算很幸运,有爱他们兄弟俩的父母,甚至有不介意他哥哥的女朋友。电影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有智障儿童家庭的生活状态,让人无奈又烦躁,却也温情又幸运。其实,给予这些需要关爱的人更多的社会容忍度,真的很难做到,所以他们一直在努力学会独立,我们也要努力学会接纳。
对弟弟来说的确是不公平。
静静流动的一种感觉,能够体会托马斯对查理的那种感受,甚至在他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的时候我感觉到一种躲闪。剧尾托马斯对查理的自言自语,好像预示更美好的东西盛开了。
很久没看过关于残障家庭的电影,有点记录的意味,但是青春生动,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