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草草收场的结尾几乎是注定的,郭富城的枪口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对准了刘青云,一个原本应该充满纠结与矛盾的选择被粗暴简化成了兄弟齐心,合力断金,影片的主题曲《天涯无涯》的歌词也印证了这一点。
对于曾经拍出过《人肉叉烧包》、《的士判官》这种cult经典,对体制和权力充满了不信任,在骨子里有着无政府主义倾向,又刚刚在《拆弹专家2》里对于官贼身份问题做出过一番深刻探讨的邱礼涛来说,倘若这是一部更多由其本人主导,可以无视商业收益与观众口碑的作者电影,他当然可以让郭富城的枪口调转方向,无论调转之后的结局如何,那都会让整部电影的深度更进一层。
当然,现在的邱礼涛不需要冒这么大的风险,终究这不过只是一部商业电影罢了,没人愿意去追究更多,想得更多。
《扫毒3》的主角人物设置回到了初代的三兄弟模式,这种经典的三兄弟叙事从张彻的《刺马》开始一直延续下来,成就了许多经典港片,例如吴宇森的《喋血街头》、陈可辛的《投名状》以及陈木胜的《扫毒》。
这种三兄弟叙事的本质,就是在正邪(官贼、警匪)对立之上加入一个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色地带,有意模糊传统的二元善恶,在充满痛苦的矛盾、挣扎、抉择中表现人性的复杂多面。
除了经典的三兄弟叙事,《扫毒3》剧情的另一处重要源流便是港片中卧底警察对自我身份与职责的确认,无需追溯过于长久,即便仅在2000年以后,《无间道》系列中的陈永仁,以及《门徒》中的阿力,都是这种因为长期从事卧底工作,因着恶的面皮侵蚀入善的魂灵,变得善恶不分,从而令自我陷入长久痛苦之中的典型角色。
过往港片的传统,加之当下与现实的某种照应,使得追问警察初心为何又一次成为了近年港产警匪片中导演们乐于呈现的内容,《怒火》与《拆弹专家2》便是最佳例证。
《扫毒3》的剧本原本是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做得更深的,但是,刚刚在《拆弹专家2》里已经迫近审查边缘底线的邱礼涛显然已经不太愿意继续冒险了,他只是搭建了一个初步的人物关系框架,隐晦的抛出了什么才是警与匪的分别这一问题后,便把影片重心引向简单粗暴的感官刺激,搞一个小号的《长津湖》,生怕观众会想得太多。
倘若郭富城枪口调转,最后的结局逃不出以下两种:一种是向上的,即延续了《无间道》的传统,在影片此前的段落里铺垫表现郭富城作为卧底,在恶阵营中的挣扎抵抗,虽然一度对于个人的警察身份有所质疑,甚至误入歧途,但最终因为某种契机重拾初心,以壮烈牺牲保存住了个人作为警察的荣耀。
这是一种相对比较主流的写法。
另一种是向下的,对标对象主要是《色戒》,把三个男人间复杂的关系纠葛做到极致,从《扫毒3》现有故事里的只言片语来看,我更倾向于邱礼涛骨子里是想往这个方向去做的。
杨采钰饰演的女主角在片中饱受诟病,这几乎是观众的共识。
如果这个故事里真正有一个女性角色,那也应该是郭富城。
仿效《色戒》,故事如此编排似乎更加合理,古天乐是郭富城在警队里的搭档,二人曾经亲密无间。
但当郭富城因为任务需要或某种阴差阳错打入毒贩团伙内部后,刘青云的真心相待,以及警方在探案过程中的某些拙劣表现,却让郭富城的信念产生了动摇——自己从事的工作是否真的代表正义?
《扫毒3》对此事实上是有所暗示的,毒贩间兄弟相称,同生共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奋力打拼,但警方对于线人的死活毫不在意,只想怎样尽快解决毒贩,彰显所谓的正义。
打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这片子真的敢去碰正义与非正义的边界究竟在哪里这个敏感话题,模糊黑与白的界限,那么古天乐就是邝裕民,郭富城就是王佳芝,刘青云就是易先生。
在那样的结尾里,郭富城出于人性本能的选择战胜了所谓的大义,他没有向刘青云开枪,但也并没有与警方为敌,他与刘青云最后双双死在泰国军方的乱枪之下。
当然,这种极度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结局在当下想想就好。
除了这种设计,调子向下的结尾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写法:参考《拆弹部队》,郭富城虽然在饱受折磨后最终选择为警方而战,杀死了自己的好兄弟刘青云,完成了歼灭毒贩的任务,但他却没有任何的成就感可言,只是感到深深的空虚。
休整过一段时间后,郭富城放弃了转为普通警察的机会,主动申请继续从事卧底工作,临行之前,他与古天乐告别,目露凶光。
下一次,他将为谁而战?
这片子在我眼里,就是一个乱字,尤其是充斥着又长又多人又混乱的枪战场面除了看清楚主角在开枪,你都看不清楚谁在打谁,谁的车在撞谁,到了结尾的大战,郭富城拿枪打的究竟是哪边?
一通混战...剧情嘛,两个警察当卧底,不是帮大佬挡刀,就是帮大佬挡枪,要么两个人互殴,靠这个把一个个大佬送进去大佬们个个义薄云天的,刘青云为代表大佬们个个文质彬彬的,罗嘉良为代表感情嘛,三公一母,谁爱着谁我到底也没看明白要是我做导演干脆最后刘青云也是卧底算啦.....可见就那么敷衍,那么随意,想起电影里头的那句台词,你眼里是电影,我眼里就是洗钱
《扫毒》拍到第三部,过度消费的问题确实存在,但,电影本身有“水军”说得那么水吗?
甚至有人说无可说,那古仔的“颜值”说事儿,有必要吗。
故事里头的三位,大概没一个在意自己在故事里头是不是“偶像”吧。
可是,票房失利是个事实,故事没有迎合当下“口味”,想要保持原汁原味的港片,那就得“接受”这样的失利。
郭富城在故事里头,确实有点尴尬。
开场时,还像个小弟一样蹦跶,确实有点违和。
到最后,安排小姑娘进基地,这明显也是智商有点不足,身为警察,这点基本预判也应该是有的吧。
最后,死活要回去拿日记的,结果没了下文。
如果真比较一下,郭富城和古仔演戏确实有点敷衍了。
感觉整部戏里头,只有刘青云和罗嘉良在认认真真演戏。
说起来,罗嘉良是个惊喜,宣传里头,都没有出现过罗嘉良的名字。
故事还是很有槽点的,当年古仔和郭富城在医院这一段,当时俩人都是警察,这探病的待遇……
等到俩人投奔了刘青云,住院的待遇是立马上来了。
说起来,在刘青云面前,俩人是真刀真枪的打了一架,但是事后说起来这事儿,俩人笑到不行,有这么好笑么?
明显看出来,郭富城和古仔在笑的时候,也是满脸的尴尬。
郭富城的卧底生活,让方中信很头疼。
毕竟,郭富城的感慨,多少有点“叛逃”的意思。
在这方面如果挖掘一下,郭富城应该还有发挥的空间,故事会更好看。
然而,故事到此为止。
然后,在郭富城“大开杀戒”之前,郭富城应该还有一段心理戏的,但也潦草带过,实在可惜。
郭富城和古仔,都在执行任务时“杀了人”,两个人在“杀人”之后,会有什么心理变化,故事没有刻画好,总是期待着剧情是不是会反转,然而,这次真没有。
让古仔在开始“不要相信任何人”完全没了着落。
方中信在故事里头表现还是很出色的。
但是,“被自杀”?
这种台词一出,明显的票房好不了啊。
刘青云更加是放荡形骸,“大放厥词”。
上流社会做的“下流事儿”,被刘青云一语道破,直接导致了“一些人”的膈应。
这还不够,罗嘉良再次“雪上加霜”,真是嫌“死”得不够透透的。
所以,无论如何,即便是刘青云做好了“挨打立正”的“端正”态度,也挽回不了“票房引导”。
郭富城在“阻止不了,只能去适应”时,态度也不够端正,总是感觉有点阴阳怪气的意思。
然后,刘青云就破罐子破摔了,这心狠手辣起来,自己的小弟也做不到啊。
作吧,就可劲作吧。
反正到了“最后一部”,不吐不快是吧。
最后,郭富城究竟在说什么呢,有没有一点高度?
正规台词,不应该是“想念祖国”吗。
枪战戏像放爆竹,弹药不花钱的吗阿sir?
进攻队形密集如蚁,排队送人头的吗长官?
警匪类港片堕落到越来越像过家家,邱礼涛彻底沦为三流导演。
如果不接地气,除了回忆往日荣光还能做什么?
今日不同往昔,就别再执迷于警匪戏了吧。
多加一星给三位不服老的男主演。
至于杨采钰的角色,编剧生你出来就是多余。
『扫毒3:人在天涯』第一部背景宏大、故事曲折,第二部双雄对决、火爆刺激,第三部除了场面啥都没有,看似三人组的设定实际上古天乐接近于客串,简陋且跳跃的剧情之下,全靠刘青云一人飙演技撑场,更加凸显出其他角色人设的单薄,堪称系列最水之作。
【6分】
『扫毒3:人在天涯』第一部背景宏大、故事曲折,第二部双雄对决、火爆刺激,第三部除了场面啥都没有,看似三人组的设定实际上古天乐接近于客串,简陋且跳跃的剧情之下,全靠刘青云一人飙演技撑场,更加凸显出其他角色人设的单薄,堪称系列最水之作。
【6分】
本片作为《扫毒》系列的第三部,依旧延续了全系列兄弟情谊和毒品犯罪交易的主题。
片中刘青云、古天乐、郭富城三位影帝同台飙戏,他们的演技都极为扎实精湛,尤其是刘青云饰演的反派“康素差”,他将一个狠辣癫狂的毒枭演绎得出彩之极。
三人之间的兄弟情谊以及矛盾也都被刻画得非常细腻,相互之间的对手戏张力十足。
本片也延续了港式警匪片当中硬核的动作风格,其中不少的枪战、爆破以及追车戏码都特别密集,尤其是金三角地区的丛林大战,以及机场爆破戏。
可以看出全片整体制作的规模升级,视觉效果相当震撼。
邱礼涛导演对于大场面的调度能力依旧非常出色,在动作戏的节奏上表现得非常紧凑。
全片的核心仍旧延续了“扫毒”系列当中的兄弟情谊与立场抉择。
郭富城饰演的卧底与古天乐之间的信任与背叛,使得人物之间的情感冲突尤为激烈。
但整体上看,全片的故事框架与扫毒系列前两部极为相似,仍旧是卧底、黑帮和兄弟反目的套路,反转设计也都在预料之中。
相比前作,本片文戏的篇幅非常短,角色的背景以及动机都交代得很不足。
另外,片中的女主更是直接沦为了工具人,对情节的推动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开头围堵戏,警察在单行出口完全封堵且对方阵容里两个卧底的情况下,让人家主力团全员突袭成功。
且不说康素差主路直接撞开路障,居然能让杂兵绕过围堵从后方出现。
而且就这么好巧不巧,在所有警察都以警车为掩体的时候,居然在最后面给他们留了一辆没人的警车供他们开走。
然后在主动出击打他们措手不及的情况下,用五死八伤的代价击毙匪徒两名——还不算差点打死的自己卧底——并且让作为证据的毒品全部被炸毁。
傻强坠楼是不是自杀其实没什么重要的。
张建行纠结的是他play的一环害死了人,这和欧志远撞死杀手之后在审讯室里的坐立不安一样。
并不在于这个人是否无辜,而在于作为警察他们没有权利以这样的方式致人死地。
而康素差如法炮制张建行的行为成为总司令的运输队,比较想当然。
其实张建行的做法能成功我已经不太理解了,这种打脸还讲价的行为,对于杀人不咋样的人来说很容易撕破脸。
但毕竟张建行这么做的时候已经和康素差相熟,并且香港也不是康素差能一手遮天的地方。
但金三角可不是这样,总司令就是这的土皇帝,如果在这个地方劫了他的货的人还获得了好处,那就基本上是用板砖拍脸了。
而且康素差见总司令后的这三言两语,你觉得会让他大感佩服,相见恨晚然后烧黄纸拜兄弟么?
不会的,只会让他起杀心,这个人不能留。
Noon最让人出戏的地方就是台词。
杨采钰说话不紧不慢,咬字字正腔圆,你说这是一个被吸大烟的爷爷养大,从小没出过没水没电的小村庄的女孩,实在是没有说服力。
你都感觉她下一秒会掏出录音笔和HR对峙说,你非法开除我如果不赔偿N+1倍工资,我会到上诉到劳动仲裁,到时候你吃不了兜着走。
而还有就是在于这是一个满是亡命之徒,荷尔蒙爆棚的不法之地,像Noon这么一个如花似玉的黄花大闺女,好端端的独身存在本身就极度不合理。
他们去镇里那天, 素差对回来的张建行说总司令运来一车姑娘给大家泻火,那质量,幸亏你没在。
可见需求是有的,资源是没有的。
而Noon的爷爷也的确不像是能护她安全的样子。
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这群反派虽然杀人不眨眼公德败坏,但私德还是相当高尚的。
欧志远来泰国和军方高层开会,我都怕泄漏张建行卧底身份会被传出去,毕竟泰国这地方水比较深。
结果张建行自己就在警车里跟着低级警员吐口了,那基本上就板上钉钉的泄漏了。
不过这个扣子没太用的上,刚剑拔弩张轰炸就来了。
而这个轰炸,也真是相当草率。
几乎没有炸到任何一个露脸超过五分钟的配角,除了需要死掉的Noon。
所有人还是靠军队进来枪战结局。
而且轰炸这个举动的合理性实在存疑,泰国军方就是因为自己的线人被杀了,就决定采取行动了。
没有任何证据链上的理由。
不需要截获毒品,坐实罪名,就进行大规模轰炸。
甚至没有对村子里是否有平民,如果保证平民安全做过任何调查和部署。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早炸,如果采取行动不需要任何理由,也无需估计后果,那最后两人用枪指着康素差说,我们的职责是带你上法庭,就显得有些儿戏了。
果然还是香港皇家警察懂规矩。
最后说康素差的兄弟情。
可以看出导演是要制造两难境地的。
最后时刻欧志远已经拿住了康素差,但当张建行出现,他的第一反应还是闪到素差身后用枪挟持。
可见虽然他也为了兄弟出生入死,但依然不敢全然确信另一份情感的分量。
直到张建行说出“我是警察”,他才转身和同伴站在一侧,共同用枪指着素差。
而康素差对张建行好,一方面是替他挡过子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有用,能为他的最终目的,钱,提供更好的保障。
所以如果张建行也像傻强一样,保不住货,干不了活,这个兄弟也不一定能当得成。
所以严格来说,这不算是兄弟情,而是老板与员工的关系。
只是这是脑袋别裤腰带上了的买卖,所以看上去像是生死之交而已。
图片来自豆瓣,如有侵权删除“扫毒”系列走到第三部,在我看来是算走到头了,第二部属于系列的高光时刻。
这次阵容回到了第一部时期的三角阵容,故事也回到了金三角区域,甚至动作戏也回到了陈木胜导演熟悉的风格,爆炸戏多,炸药多。
看的出来邱礼涛导演扎扎实实的在向陈导致敬,只不过观众看完后,能记住的东西不多。
比如我,我就只记得电影的中的动作戏还算是保持水准,李忠志的动作指导还是值得相信的,不管是郭富城和古天乐的打戏还是整体的,都是不错的。
其次就是记得郭富城在电影中被的打的不轻,开场跟古天乐互殴,打的不轻,后面又是被打的差点没了,到了金三角还是被打。
最后能记住的还有最后,迷你的战争戏,算是有点火爆。
比较离谱的是罗嘉良饰演的毒枭,形象上没有毒枭的气质,罗嘉良长的还是有点书生相。
在人物塑造上,比第一部还是差了点,第一部至少张家辉的“五年”,还是深入人心——《扫毒3:人在天涯》首发于“看世界电影”公众号,欢迎喜欢电影的朋友关注
奔着三位演员来的,觉得会一定好看,但是整体偏重于枪战和打斗,剧情很弱。
如果喜欢枪战挂的,可以看。
但剧情方面,没有任何反转和意料之外,比较空,很容易走神,很难做到专心致志,连贯性一般。
演员很帅。
不过,还做了一些毒品的科普,还有原来罂粟花长得这么好看,生长的过程原来是这样。
完。
《扫毒》这个IP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是因为陈木胜在第一部打下的江山,情绪渲染到位的兄弟情外加加码的传统港式警匪枪战,快意恩仇的现代江湖,当然还包括渣渣辉演技教科书的名场面,可自从快枪手邱礼涛接手该系列后,重“面子”轻“里子”,只懂得狂轰乱炸,所谓的兄弟情都是浅尝则止,奈何第二部因为刘天王的号召力及系列IP的影响力,在资本市场取得了巨大回报,这也让快邱先生形成错觉,拿着第二部的配方如法炮制,变本加厉地在大场面上肆无忌惮,兄弟情完全流于形式,刘青云的狂狷演出没有了情感的加成根本发挥不了寸劲,唯一有爱情线辅助的郭富城也因为薄弱的剧本显得中规中矩,最尴尬的是脸部逐步僵化的古校长已经失去了好演员的微表情能力,加上第三主角的角色定位,俨然工具人的存在,总之,第三部就是一出由功利性资本驱动的扬短避长操作。
为了情怀勉强打三星!
有爆炸贝那种大场面,感觉不像邱礼涛的作品,倒像林超贤的作品。评分不能准确反映作品的质量,毕竟是商业片,剧情不复杂流畅就行,再加上飞车动作卧底崩崩崩不就OK了。评分低的原因在于情节老套没有新意,大家看了几十年这种类型的电影,有点看腻了。但是该片至少不是烂片,投资人的钱没有乱花,邱礼涛加一众港星还是拿出了诚意,进电影院也能值回票价!特别是在当今影院烂片横行的背景下。
倒叙插叙各种技巧,一开始就知道了黑白,但是故事精彩程度就大打折扣了。
唉,再怎么说呢…刘青云演技在线!谢君豪也有出彩的地方,包括陈国邦,也希望他在大荧幕上能有立足之地。郭富城的戏太正了,感情线多余…罗嘉良不知道演了个啥!没发挥余地…可惜了…剧情有点烂…现在好像只能在泰国拍戏还能有大场面爆破烧钱了。
香港警察跑到金三角打军阀,整条村干掉才抓到一个毒贩。好好的扫毒,又变成了烂俗的卧底反间计,生硬的兄弟情,甚至还要强行打乱时间线的剪辑方式来掩盖平淡的剧情发展。郭富城的演技没发挥出来,演古惑仔不像古惑仔,空军轰炸都没炸乱发型。刘青云演这个反派也相当浮夸,有演技也救不回来。罗嘉良和陈国邦两个TVB老面孔的出现挺惊喜,但是角色没什么发挥空间,可惜了。
坐旁边的女生问她闺蜜郭富城是不是女主,我想说郭富城有这么多男人喜欢他,他偏偏喜欢一个女人。
这片的怀旧意义远大于电影本身。平均年龄60的演员们还在拼,从90年代带我们拼到现在。
本片毁在叙事和剪辑,又慢又长,前期各种乱序搞得我都乱了,问题是故事完全可以跳过这些人物背景故事,主角们做卧底的过程什么的,卧底片又不是啥新题材了,直接把重点放在1. 古天乐救郭富城 2. 郭富城内心纠结于刘青云(毒贩)与古天乐(正义)之间,片长控制在90分钟左右,以本片的动作场面也不至于这么低分。不过枪战场面也并算不上出色,只觉得很吵,很乱。结局更是无语,郭富城的人物弧塑造得相当糟糕,另外观众过早比刘青云知道真相,导致刘青云的角色留给观众的最终印象就是弱智,真是可惜了他的表演。不过郭富城还挺适合加入古天乐和刘青云的组合的,不如考虑一下加盟《明日战记2》?
其实剧情还可以啦!只是,实在有些千篇一律了。看着五六十岁的古仔郭天王这么“玩命”——其实又实在没有几下拳脚能真正展示,实在是揪心又无奈啊。
当警察的没一个讲义气的
故事从当中讲起,前史全靠闪回插,讲哪插哪,乱插一气,当这是拍注水电视剧呢?看的还是粤语版,结果泰国毒枭和金三角总司令见面发现都会讲国语,就心照不宣国语交流了?杨采钰说不知自己是哪儿人(别谈什么春秋笔法),我不信你抽大烟的爷爷没告诉过你。结尾就是毁天灭地的天雷勾地火,简直就是拍给内地网大受众的无脑“扫毒”。
在金三角题材电影里 这部相对真实
郭富城此次在影片中的表现令我惊艳,我觉得他比古天乐的黑脸表演要好很多。他这个卧底的角色有血有肉,有理性也有感性,出于职业角色的需要,他必须站在正义的一方。影片中的打斗戏份很过瘾,尤其是飞机轰炸的那一幕很震撼。总之,作为爆米花电影,值得一看。
6/7/2023 @ PREMIERE ELEMENTS。整體好過2,雖然ending三兄弟d對白全場都忍唔住大笑左出聲,而槍戰場面分鏡方面仍然有待進步…但又因為今次herman自己做埋編劇,好幾段既對白尤其中間講屋企果段依然可以見到佢既作者性。
不管是从前的犯罪惊悚片,或是近几年的《拆弹专家》,纵观邱导的作品序列不难发现,除了表面有着凌厉劲爆夺人眼球的视觉冲击以外,里子一直或多或少有股无政府主义或本埠意识掺杂其中,这次似乎也不例外。“我们这里的人都没有国籍,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国家。”“哪里能够赚大钱哪里就是我的国家。”“虽然外面的人都不喜欢这里,但我在这里出生长大,早已习惯了这里的一切,这里就是我的家,或者说,是家乡。”邱导如今犀利之处就在于怎样都能在故事情境与人物处境合理的范围内隐晦地完成个人表达。邱导自从接手此系列后,动作戏是一再火爆升级,但最有魅力的三角关系却逐渐形同鸡肋,上集是三哥,这次轮到古仔,都是蹩脚的存在。然而要论最失败,非女主莫属。结尾戏里明明惊险凄凉,但戏外影厅早已荡起笑声一片,如此相背的情绪共振无疑是最好的佐证。
真tm雷人
邱禮濤的水準果然跳躍,最後個“我係警察”算點。
爆炸声越来越大、枪火越来越猛,人物却越来越单调,故事更是一以贯之的老套。生硬的情感,似乎只是在为更激烈的战火争取一点时间,凑合剧情。这个系列的第一部本就建立在陈旧叙事之上,枪战和动作戏让它尚且算是及格之作。沿着第一部基础框架延伸出的两部续集,不断放大它原本的缺陷,造成故事、人物和场面的种种失衡。看着很热闹,细想只有吵闹。
别拍4了,结束吧
6分+
这应该是邱礼涛十年最拉胯的一部。开始怀疑李敏才是他片子中稳准狠潜文本的来源,没了后者剧情便是东拼西凑想哪是哪的没头苍蝇状态。由此才发现邱礼涛和其他港片导演从一开始就有点不一样的地方,他重度依赖人物个性的合理乖张和剧情的起承转合,处理不好影片就会散架。唯一的女性角色简直是典型的编剧反例,趟了所有人物塑造的地雷,写不好不如不写,直接删去片子的问题会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