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两个晚上断断续续看完了《重返中世纪》。
很不喜欢的地方是电影里一再有人死去,而且往往这个人的死昭示不了太多东西。
七个人中两个具有较高战斗力的人(海军陆战队退役队员,没记错的话),刚刚回到中世纪就被射杀了,有一个人蠢到携带手榴弹回到中世纪,结果在绝望中穿越回现在时炸毁了实验设备,害惨了所有同伴。
感觉电影中对人物的刻画比较苍白,不光是那个女历史学家凯蒂,那个带他们回去的人,还有法军的统领,他们统统容易在情势急转直下时陷入疯狂,情绪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几乎没有一个在危机中比较镇定,比较能够力挽狂澜的角色。
这一点跟魔戒这样大片还是有距离的。
个人认为英雄人物的塑造应该能让人看到黑暗降临时的悲悯和黎明到来前的希望。
写这篇影评的时候,一直在听结尾的音乐。
配乐还是很优美的,有欧洲中世纪的味道。
整部电影的战争场面虽然不算宏大,只是刻画了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一场战役,但夜间攻城火箭呼啸的场景却还是壮观而震撼的。
而且英法对垒时互相呼喊口号,对于学语言的人来说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何况回到过去亲历历史,对于历史学者来说,应该也是颇有吸引力的事情。
这样描写穿越时空的作品中不可少的因素就是改变历史以及现代人与古代人的爱情故事吧。
还是觉得两个人的爱情固然浪漫,影片中的篇幅却又偏少。
影片中有一句话说到,“我们比他们多了650年的知识。
”但是在实战中,可能久居办公室的现代人不一定能在实战中打赢习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古代人吧。
这样想来,其实影片中那么多小角色的过早死去也成了这种穿越时空题材的残酷性。
回到中世纪也许真的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浪漫的事情,我们通常想到的总是有未受污染的美景、浪漫的诗歌、贵族骑士的翩然风度等等被时间和历史美化过的事物,却未想到语言的鸿沟、极差的卫生条件、流行病横行等等令人毛骨悚然的真实状况。
总体而言,影片好像尝试从很多角度来塑造一些东西,时空穿越、历史、亲情、爱情、友情、背叛,等等。
线索也很多。
但无一偏废也导致了无一成功。
当然,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中世纪历史和幻想作品的爱好者,这部片子还是值得一看的。
西方中世纪战争片比较经典的是《天国王朝》和土耳其拍的《征服1453》,昨天无意中发现了部《回到中世纪》(timeline ),剧情较弱,战争场面不算宏大,但细节做得比较精彩哈,比如铠甲样式,攻防战术。
去年底还看过一本关于西方骑士的书,里面就说到电影中的锁子甲。
这种甲起源与罗马,就是由一个个铁环串起来的,对防刀砍有些用,对矛和箭就无效,电影中就有好几处多莽的一个男的,穿个多重的锁子甲叮叮哐哐地冲过来,结果一箭就嗝屁,连句遗言都没有。
就这种打折货还只有贵族骑士才用得起,还要传好几代人都舍不得扔。
同时代中国人穿的由一片片铁片铺成的鱼鳞甲就有效得多。
影片中还有个不解之处,英军的城堡设在山顶,占地面积貌似足球场大小,对付这种还用强攻?
按照三国的玩法,围城一月里面的人就渴死了。
我发现欧洲很多堡垒都喜欢在山上不知何故。
可能是进攻方也比较弱,后勤跟不上,也没办法长期围城。
对比《天国王朝》里面撒拉丁的十几万阿拉伯军队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那个年代的西方真是不能比。
男主基本可以忽略,但两位女主都比较有气质。
特别是Claire 哈,换成我我也舍不得回到现代。
感受如下:1、朋友有时候是关键时候陷害你的人。
——打算返回的时候,帅哥使劲游说会说法语的朋友,说我们需要你。
结果法语兄弟一回去就被当间谍刀斩了。
2、为了活命人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
——大名鼎鼎的历史系教授,凭借一腔热血返回古代,却在生命威胁下以颠覆历史为代价为英国人制造超越历史的武器。
还要补充一句,这个变态教授,什么时候不好去,非要去双方交锋的时候3、重色轻友历来是男人的传统。
——原本一群人可以安全撤离,结果帅哥跑回去救美女克莱尔小姐,这边不得不为了等他而暂停返回计划,得,又死了一个。
4、有一两个傍身的本事是很重要的。
——美女历史学者关键时刻靠这攀岩的技巧救民于水火。
5、美女永远比才女受宠——美女克莱尔的任务是绑着等人来救,而才女的任务是攀岩和挖洞。
总结说,所以说CHINA提倡和谐还是很对的,咱们拍片一定穿越回大唐盛世,精神病才会穿越回战乱场景,还不是枭雄的那种。
终于把那本近450页的书读完了,而且开面还稍稍大一点。
故事很好,细节精确。
我在看的时候长吁短叹,觉得有很多话想写,看完之后却不知道从何写起。
————————我是分隔线—————— 那么就开始把书和电影作比较吧。
可能我先看这本书然后在很短的时间之后马上看电影的话会带有不爽的感觉,电影竟然省去了那么多精彩的东西!
可是分开来看这两部作品,电影为了情节紧凑并且方便表达做了许多努力和非常妙的改动。
书中之前的情节介绍占了约三分之一,电影中的比重似乎少些。
因为很多铺垫用文字描写出来是轻而易举,但在电影中不能每次都自然地通过动作或他人的介绍表现出来。
于是首先,关于“时间旅行”就在电影中得到了简化。
为了观众能听懂,电影中去掉了书里关于量子物理的介绍,当然还有那个波的干涉实验。
把故事中“时间旅行”的技术背景和意义完全改变了。
书中描述道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无数个并行的空间,每个空间发生的一切都在不同的时间。
它们互相不可见却互相影响着。
所谓时间旅行其实是移动到其他空间。
因为这样的空间的数量无穷,所以我们能够回到任何时间。
这个解释比较毛骨悚然。
电影中仅仅解释道,他们本想做物品的传送,却发现东西不仅去了另一个地方,也去了另一个时间,而且他们通向那个世界只有这一个接口——1357年的Castlegard。
这样的简化对剧情没有坏处。
书中对ITC也做了详细地介绍,特别是那个总裁的个性特征,在电影中也省了,反正我们知道,大公司没一个好东西,头头尤其如此。
电影人物关系与情感做了改动使之更清晰,书中有篇幅通过经历和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电影不可能。
我当初就很疑惑在豆瓣上看到的Chris介绍时是“教授的继子”,我看到的明明就是真的儿子。
原来这是也只是书中的设定。
电影里同样加入了人物的感情基础,并把一切人物理想化了,通过加入Francois在开始被杀,直接地显出了Oliver的残暴(那段情节编得很好,非常),而他的对立面——法军将领Arnaut则被描绘成了一个高大英俊的正义的代表。
Lady Claire的身份也从因为复杂原因被Oliver软禁的英国人变成了Arnaut的妹妹(这个比较#$%^$%^$%^$%^$%)。
从贵族为了各种复杂的原因莫名其妙打仗变成了侵略与反侵略,这样使得观众更易接受。
书中则更客观更复杂更真实,虽然人物都没有那么可爱了。
电影中有一处我印象很深。
开头的时候Marek在对失望的Chris讲过去的事务的魅力时给他看挖掘出的石棺,雕像上的骑士少了一只耳朵并且不是因为雕像的损毁。
Marek说历史研究的魅力就在于他想知道这是谁,为什么,背后有怎么样的一个故事。
在最后战斗时Marek被砍去一只耳朵,本应因剧痛而无法在战斗的他忽然想到那个石棺,欣喜地喊着 “It’s me!!”并越战越勇。
书里对Marek从各个角度做了详细地介绍,使得我们完全明白他太热爱中世纪了,他希望自己在那里生活。
也因此,他放弃了在最后一刻全速跑回去的尝试,虽然成功率很大,他还是留下来了。
他希望属于那儿。
电影则用一段爱情搞定。
当最后他救出Claire时,对着呼唤他说 “Let’s go home”的朋友说 “I’m home!”,这场景还是挺感人的。
书中特别表现出了Chris的变化,如第二天Chris对受伤没有任何抱怨,这与以前形成反差,以及在之后的行动中所渐渐表现出的聪明勇敢和乐观,同开头刚来到那里的胆小和赌气也形成对比。
和因此从书中更多地看出,最后他能与Kate在一起并非单因电影中表现出的“患难与共”,而更多地,恐怕是基于Chris的成长。
另一面,在控制中心的爆炸事故后,书中对Stern的才能与他和Gordon一起所作的尝试和努力的描述也很精彩,事故不断,令人紧张。
同时穿插着总裁Doniger的话语和行为——这在电影中都减弱了。
两头兼顾的章节安排做得很好。
虽然看这类书我们都知道主角永远死不了,虽然时间紧但他们肯定能在最后一秒前回来,但我还会急切地想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因为我们无法确定他们什么时候会倒霉,倒霉到什么程度。
可以他们在1357年的遭遇就是不断地倒霉,而且非常的惊险刺激。
就是看着他们好像脱离危险了,突然又有哪里出问题了——这样的情况不断发生。
这也是这个长故事能一直吸引我看下去的原因。
仔细看看,还能发现电影选取了许多书中描述的细节,但是经过重组有时也作了其他的用处,在此不一一赘述(汗。。。
明明就是不高兴去找)。
朋友看完电影后说,如果没有他们搀和法军未必能赢。
这就是历史。
而书里对此有更详细地解释:曾有一个很著名的说法来证明时间旅行的不可行—— 你可以回到过去杀死你祖父,然后你就不可能出生,那你也不可能杀你祖父。
Doniger (还是Gordon?)对此的解释是:你能回到过去,但因为种种原因你杀不了你祖父,或者你杀了他但那时候你爹已经生出来了。
在当时,教授被迫帮助Sir Oliver制造希腊之火——这似乎能够帮助英军打赢——但同时Kate和Chris找到了秘密通道也因此帮助法军进入。
这么看来,他们做了很多事情,但都是帮助历史按照原来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
书中的结尾是他们在Marek的雕像前的对话,以及最后一小节的景物描写,一切都过去了,他们想着Marek。
平淡,但看着感觉很舒服。
而电影中的结尾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们说,如果Marek和我们一起回来了,不知这石棺上会写些什么。
Chris念着上面的文字:卒于1382。
然后 Kate动情地,慢慢地说:Born in 1971…… ————————分隔线我又来了—————————— 这部小说属于sci-fi,但其中令人称奇的除了对时间旅行的奇妙解释,还有对历史的精确描述。
参考书目就占了四页,大部分是有关历史的,还有一些关于科学。
作者在后记中提到他受了许多科学家的启发,得到了一些历史学者很大的帮助。
这部作品如此优秀,一方面是因为作者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依赖于这些知识。
就我个人而言,单纯的冒险故事已不能取悦我了,要么就看想象力丰富到极致的魔幻作品,要么就像这样——除了惊心动魄的故事之外还有丰富的某些领域的知识或一些问题的深刻探讨。
在此我推荐另两本书——《恐惧状态》和《冰站》。
不过提醒一句,毕竟是科幻作品,这两部作品也都存在为了目的断章取义或是因作者知识的限制而犯的错误,不能代表科学。
本文原发于我的blog。。。
http://blog.52harrypotter.com/user1/630/archives/2006/13808.shtml
穿越梗可能在上映时还算新鲜,但今天看来真的是老生常谈了。
除了这点当年的新鲜度以外,影片本身实在是乏善可陈。
出场就是给因为穿越经脉尽断的可怜试验品收尸。
在老考古学家上一秒还在跟儿子烫衣服,下一秒老头考古学家就穿了回去。
一大群人跑来跑去英法两军都发现不了。
男一号各种神迹加猪脚光环。
保罗沃克也是嫩到没看头。
唯一能看的只有女一?
二?
号的颜值。
本片的拍摄制作费用是8千万美元,这个数字在好莱坞现今的水准来说,充其量也只是个二流,但是本片并未像《黑客帝国》那样把费用花在大量的电脑特效上:由于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剧组专门奔赴加拿大去营造真实的中世纪场景,不但搭建了和实际比例大小的拉洛克城堡,而且在还城堡脚下搭建了一个小镇。
为了体现出中世纪战争场面的宏大,特别召集了超过千人的临时演员阵容,并派人到欧洲请教历史学家制作专用道具,务必做到在细节上追求真正精致。
一帮科学家以为发明了一台可以让物流业一夜间消失的机器,可以把任何物体(包括人)解体为电子信号,然后通过这台传真机原理的玩意瞬间发送至任意指定空间,完了再还原成原形。
这引起了一位考古学教授的兴趣,他自愿当实验品。
但谁也没想到会遇上虫洞,机器转移的是时间而不是空间,把教授原地不动地送到了1357年的法国,正赶上中世纪英法百年大战的卢克堡战役。
教授回不来了,但他很聪明,通过一封留有600多年墨迹的求救信和一块现代光学镜片,暗示这帮科学家,在不同的时间维度里他仍然活着。
得到这一信息后,这帮科学家立即组织了7个人,以同样方法穿越过去营救教授。
但穿过去才发现英法正在开战,乱战之中他们一上来就稀里糊涂死了3人,还剩下4人。
更为要命的是其中一位队员私带了一枚手雷过去,就在他被乱箭射中的一刹那,这个倒霉小子按下了返回按钮,手雷却没扔出去,带回发射场后爆炸,把穿越过去的所有人的返回希望给炸没了。
而教授此时已被英国人抓起来关在卢克堡里。
剩下4人要在不改变历史的前提下营救教授,还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返回,这尼玛简直不是人类可以完成的使命……这个电影太好玩了。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看介绍才知道该电影来自一部小说,所以看完总体感觉整个电影的逻辑构思比较完整;但是片中关于爱情、友情啊这些主题体现的不太突出;人物描写有点肤浅,组了个团队有文有武,我以为文武加持,光环万丈的,谁知道武的作用完全没发挥;其中有个战争场面有人吐槽不恢宏,但我认为电影那几个人打打基本符合历史实际,中世纪欧洲真不能用我们中国人的眼光去理解,当年白起坑杀赵军达40万,放到中世纪欧洲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电影中的现实做的不错,就是那些人物,可以不要这么SB,关键时刻不思进取,尼玛还在亲嘴,还有就是遇到紧急情况在哪里干着急,我边看,嘴里就吐槽了N多的Shit up 、一点自我求生意识都没有,,乱跑一通,卧槽你是600年后的地球人啊,外星人说的对,愚蠢的地球人,受死吧。
2个海军陆战队退役的高级地球人,居然出场就挂了,我勒个去。
混部队名号的渣渣。
不堪一击。
都说了不要带现代科技到古代,居然带手榴弹,真是验证了外星人的话。
总之,我心里就想说,shit Up!!!
浪费了那么多的人力资源,拍出来的电影感觉怎么这么纠结。
“愚蠢的地球人,受死吧”
很喜欢中世纪题材的影片,但是更喜欢历史片,对于这部科幻片,还是挺喜欢历史那部分,现代那部分感觉多余,最兴奋的一段是看到夜里攻城,夜晚弓箭确实很壮观,最喜欢片里那个克莱尔夫人的哥哥,法国军队的领袖阿诺德,扮相气质都很有中世纪贵族的味道。
竟然有one two XD
一群人凑一起找了个树林演了部穿越舞台剧
我在世的朋友们,我选择了精彩的一生
看完末日之书,想起题材类似的重返中世纪,然后想起这部电影。时间旅行题材也就是那些情节来回用,老套得很。但当我在2013年的某一天机缘巧合翻到这部十年前的片子,突然想起电影最后的born in 1971。何其相似。迈克尔克莱顿也已经挂了。
最后一个人的穿越时空是去送死的
首先那种扯淡的时间理论就不细追究了, 里面演员做作的表演和扯淡的剧情真让我后悔花时间下这部电影.那个 marker , 就是他们返回要用的那个, 那么重要的玩意居然挂在外面, 不是等丢是等什么? 这就是垃圾编剧没辙了胡乱想出来的, 真是太不合理了.
抛开具体实现不说,就抽象层面还是挺有意思的。 养眼的演员,还顺便普及了一下历史知识 百年战争
这部影片让我知道了一般作品与史诗经典的区别。
一部早年的穿越剧,现在看来也不过时,剧情比较紧凑,也不乏感人之处。
美帝要是不拍那么多穿越片,现在我国的历史剧也不会这般惨状。
第二次重看。与其说是时间旅行科幻片,不如说是中世纪战争历险片。人物的塑造欠丰满,每个形象的刻画都只是蜻蜓点水,过多角色打酱油了。时间因果逻辑上存在漏洞,貌似改变了历史却并未影响后世。战争氛围和夜战场面的展现比较给力。其实中国也有许多素材可以拍,水平却没一部达到本片。四星表示肯定。
【PAUL WALKER】突然发现硬盘里躺着它,看看时间是PAUL去世不久下载的。看他比看电影本身更让我欲罢不能。一直对中世纪欧洲史有种说不出的兴趣,但又介于人名记忆障碍,没深入了解。这片撇开TIME TRAVEL的稚嫩感,把改编过的历史当作饭后水果来品,也不错。
杰拉德.巴特勒的扮相非常养眼,饰演克罗尔小姐的女演员更漂亮。可惜这类电影看多了以后,听一句台词就知道结尾,巴特勒刚开始对战争起因进行描述,就猜测到他一定要和克罗尔谈恋爱。
吵的我心烦
Michael Sheen竟然有點可愛...
纯粹打发时间,没啥意思。
烂,很烂,到处不通。
法语听着好亲切啊- -剧情一般吧……
还不错^_^
这题材简直太爱了,复古,爱情,时空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