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无意打开一直追到最新更,除了宋小宝我觉得有点走戏一惊一乍的开场那几段戏一惊一乍的。
宋晓峰我觉得最出彩,终于不结巴了,还有点不习惯~哈哈。
还有这女儿年龄得三四十了吧,显老啊……有点走戏,演技还不错。
本山大叔肚子该减减了,年龄大了但是演技很出色,不容易啊。
文松演的还行,不怎么出戏,没有了娘娘腔的感觉,跳出来了。
段子梗都有,不用动脑筋,就当爆米花喜剧看了~其实该每段借鉴武林外传,多找点友情演出的角~本山大叔的人脉广的很啊~
东北,在喜剧、怀旧光晕与黑色电影的渲染下,目前已经超越了行政区划,甚至超越了时代,成为了一个单独的美学类型。
东北喜剧,东北武林鹊刀门选了一个架空时代,以东北武林为背景,讲述了鹊刀门与抗倭组织斗争的故事。
开篇就有大量唠嗑似的东北口音画外音,好像在告诉你别太当真,但也不能不当一回事,主打一个乐呵。
打开《鹊刀门》好像又想起了从前偶然打开《乡村爱情故事》不知不觉一口气就看完好几集的日子。
用喜剧写武林已有珠玉在前。
用消解的形式去讲一个严肃的大事,往往能有不错的效果。
不仅大的题材是适合喜剧的,鹊刀门的内核其实很深沉。
鹊刀门掌门西门长海意欲深入调查朝中汉奸,但为了掩人耳目,抓来自己的双胞胎兄弟、厨子西门长在来冒充自己。
第一集讲双胞胎身份互换,第二集找怂炮替身找老伴,第三集讲收徒学艺,其实每集的重点都点在了很有讨论度的话题上,但单元喜剧看着不累。
替身文学这件事,上可深沉如《假面》、《两生花》,中可平易如宛宛类卿,下可轻松愉快如《鹊刀门》、《满江红》。
而错位又是一个最主要的喜剧技巧。
于是我们看到武林大侠赵本山和废柴大厨赵本山交换了身份,但是后者心安理得,一点也不发憷。
赵本山要演废柴哥哥西门长在,西门长在要演掌门人西门长海,这个“小人物遇大事”的基础设定下面,随便加点小料都是好笑的。
比如第一集废柴大厨出山,徒弟吐槽他把自己的云南毒虫炸了吃了;比如废柴哥也分不清自己的两个徒弟;比如寻仇与相亲的身份错位。
包袱还是熟悉的配方,但密度很高。
就会让我想起那个表情包:当你在简历上撒了谎但还是得到了这个职位。
同是人间惆怅客,相逢何必泪纵横喜剧不讲大事,或者试图消解大事,这是因为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没啥意义重大的事,不会被载入史册,却也有真实的快乐和痛苦,快乐不分高低,痛苦不分深浅。
鹊刀门就像你那个没什么存在感的公司,做着没什么存在感的工作,服务着没什么领导力的领导,即使如此,每件事都还要认认真真去做。
就像不结果的稗子,即使知道没什么结果,也要认真地又种又长。
而喜剧则是在为这种徒劳说话: 这种生活不是毫无意义的,你的理想不是徒劳无功的。
外面正在抗击倭寇,小门小派小人物身无长物,也想做些贡献,满足武侠理想。
没有什么好难过的。
就像主题曲里唱的:关关难过关关过,整俩硬菜把酒喝。
近几年来社会情绪逐渐走向低落的一面,而国内喜剧内容则借势越来越火爆。
在越来越“重”的生活里,我们需要足够轻巧的调剂,但又不能过于轻佻。
苦难需要被消解,但又不能被无视。
《鹊刀门》就做到了很好的举重若轻,这种举重若轻,也是赵家班一向擅长的。
赵家班往事很难有演员像喜剧演员那样高产又常青。
赵本山的脸从舞台、电视到电影,最后重现在线上平台,每次出现有观众买账,这种原生的喜爱度是现代影视工业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明星难以望其项背的。
优秀的喜剧演员,站上台就是那个角色,不会让人怀疑。
这一点简直太了不起了。
同时,由于喜剧对尺寸、节奏的特殊要求,往往会形成合作伙伴的聚落。
也更适应影视业的师承、薪火相传的局面。
《鹊刀门》除了领衔主演赵本山,也有宋小宝、宋晓峰、文松、程野、杨树林等熟面孔。
一个人讲了台词,另一个人得知道给什么样的反应,这种长期磨合带来的默契,会让人看戏时觉得无比舒坦。
赵家班名义上从2009年成立,但其实从2003年《刘老根》时代开始,这些面孔就开始浮现在我们周围。
假如说电视剧就是主打一个陪伴,还有谁能比赵氏喜剧陪你更久呢?
除此之外,在导演吴迪的加持下(今天才发现《乡村爱情》《大笑江湖》里面都有人物就叫吴迪),《鹊刀门》在镜头、声音设计和动作设计上都多了很多武侠的质感。
相比起以往更偏向生活影像的乡村喜剧,这次除了喜剧的看点,也做足了武侠的看点。
有不少山野树林的空镜、打斗场面、丝滑的一镜到底,都能看出导演的造诣和审美。
鹊刀门不再是古装版的象牙山故事,而是真正有符合武侠的视听体验。
浮沉二十多年,赵本山与东北一样,已经超越了一个名字,成为了一个梗、一种风格、一个符号。
因此,在作品中,我们也看到了不同程度的自反,比如二徒弟赵德柱想要追求掌门的女儿小柔,于是决定自立门派,他思来想去,决定拜在赵本山名下。
像极了硬编名人名言的高中生。
赵本山与他的赵家班从来都擅长扮演这类怯懦、俗气、平庸、甚至笨拙的小人物,你身边总有一个这样的人,甚至你就是那个笨拙的小人物,却从来没有聚光灯打过来。
尽管喜剧世界里总有新人异军突起,但赵本山和他身后的东北,却永远没有代餐。
其实主线有点微弱,抗倭这条线完全是真正的西门长海在进行,但西门长海剧情并不多,所以以西门长在为主角的主线就会显得大多数是七零八碎的日常。
但是我反而觉得挺不错的,江湖之大,众人皆是过客,一集一个事件这样的稀碎日常反而算内娱古风武侠剧中的异类——没有美若天仙小师妹,只有一个婴儿肥还会质问“se跟你俩是一对啊咋那么不要脸呢”的小师妹,没有英俊潇洒多金武力值爆表的少侠,只有一个夹在婆媳之间受气的大脑袋瓜大师兄,一个脚臭又自恋的二师兄,还有一个帅倒是帅但是对爱情不感兴趣的小师弟。
其实这都说不上内娱,辽宁民间艺术团出品的剧只能说是自娱自乐型,根本不被大众认为是所谓的内娱电视剧,连流量都没有算什么内娱?
喜剧班子自娱自乐而已。
但我反而觉得正因为是草班出身,鹊刀门传奇才能塑造出少见的“普通人物”,而不是精致无比的“演戏”。
没那么精美的服装(破破烂烂像是开线),西门长在乱飘的白发,破点洞的窗户和串的干蘑菇苞米,反而显真,像是真的生活在此。
演技在线,演员们塞了绝对够数的细节进去,所以绝对没有普通内娱电视剧那么干巴巴。
给演员一个动作大特写,傻子都感觉出来这个镜头是什么意思了,这其实就是演技不够只能靠镜头强行强化这里的“情绪提示”的代表。
但这部剧就很少有那么拙劣的情绪提示,所以代入感很不错。
一开始西门长在躲在山上草棚里自己住,拍摄了他自己做饭的场景,肩是塌的背是坨的,包括怎么怎么挑相亲对象,那时的老态都是非常普通的一个上了年纪老厨子的感觉,但是等到他接受徒弟们还有小柔的祝福、一个人在家里醒来决定去抗倭的时候,体态其实就和以前不一样了。
背挺直了一些,肩也不塌了,自然而然的传达出他受到感染后由衷的焕发精气神的感觉。
我觉得情绪的点抓的很好,一个是小柔。
她被采花贼抓走后遇到自己亲爹来救自己,引出众人再次怀疑西门长在。
但是就在赵德柱撕脸不成抓耳挠腮想着怎么验证西门长在是假的的时候,因为西门长在对她的关心,让她在明知道这个人并不是自己亲爹的情况下,仍然决定让他成为自己的爹。
没有用拙劣的镜头强化,而是自然而然的用前后小小伏笔串起来。
她从小没娘,只有一只鹅当鹅娘,唯一的爹整天奔赴在抗倭第一线,常年八辈儿见不着人,所以这个能关心自己的假爹更好,她想留住这样的爹。
即使到大结局众人都知道了西门长在不是真的师傅的时候都有点接受不了,唯有小柔为西门长在说话,因为她早就知道这不是西门长海,但这也是她爹。
我觉得这个轻轻附加的线很完整也很完美。
西门长在在第一集说我不愁吃不愁穿,但他其实缺乏和人正向交往相互依赖的感情,郝盟等人对他的情感有,但不强,唯有玉郎是真正认识的他而非西门长海,唯有长海和小柔能给他亲情,长海与长在年岁已高,刚好是小柔用热烈的亲情迎接他,带他加入大家庭。
另外我觉得很好的配角故事,是菜花婆婆和公孙丽蓉。
疯狂吃醋的公孙丽蓉狂铲一切靠近西门长海的女人,和菜花婆婆对打起来,没想到连过几招突然认出彼此都是玉女心经,再一问原来是李莫愁和小龙女的传人,于是两人勾肩搭背下山去吃酒,再出场就是两人协力前来帮助鹊刀门迎敌。
发出狂笑的老妖婆般的角色,痴恋纠缠不休,却仍然有武侠的气概和心胸,甚至于侠的礼仪——立刻爽朗的管菜花婆婆叫师姐,菜花婆婆也叫她师妹。
明明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只是因为多代以前的故事,而坚定的维系辈分,化干戈为玉帛,我觉得这个地方设计的真不错。
此外,我觉得镜头语言还很好的就是高大毛和轩辕梅六落魄后的剧情。
王公公满城找人试鞋,前面已经交代的清清楚楚是他们要找到鞋的主人抓起来治罪,却仍然刻画了高大毛和轩辕梅六自以为是的欺骗曹公公领奖的戏。
真是因为他们坏,而他们又被更坏的人耍,他们还自以为得了便宜笑嘻嘻,一开始便把真相告诉观众了,这样强烈的对比,更凸显高大毛他们坏的可悲坏的愚蠢,也更反面凸显了曹公公的阴险。
这个处理蛮不错的,算是双赢。
可惜没有交代结局,高大毛和梅六逃下船到底去了哪,他们又是否会去救“贤妻”轩辕金凤,并没有交代。
不知道会不会拍下一季、在下一季里交代。
当然了,客观的说,有的剧情是在嘲讽当今社会一些现象,例如炒作(说到嘲讽我反而很感慨,原本开心麻花也是做嘲讽起家的,如今登大雅之堂后就服务于官方正能量,再不做嘲讽了,这个很遗憾),粉丝疯狂追星,黑幕等,此外也有一些非常刻板化的剧情,比如郝盟他娘强行住在鹊刀门,or梅六大毛在鹊刀门接待奇葩亲戚这样的剧情。
丐帮千金出场谢幕也太快了,一集一个单元的话确实有节奏快慢不好掌控的问题。
但我觉得整体来看瑕不掩瑜,算是很“别出新意”的剧,依稀可以称得上是在内娱空白的弱项之处填补几块砖。
当然了,前提是辽宁民间艺术团他们的作品能被大众认为是内娱作品。
哦对,还有一个,张小伟演日本人太搞笑了,内心独白是日语(顺带一提剧里的日语都很正确,没瞎糊弄),结果对店小二一开口就是“zè个”,我滴妈东北腔的日本人🤣最后西门长在也点起了灯,是很俗但是很自然的首尾呼应。
是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唤醒他黑漆漆的内心。
从此他也点了火苗,可以照亮自己的同时去照亮他人了。
我觉得是很不错的结局。
但还是要说,赵德柱真不要脸啊!
看到很多人说这部剧笑点密集、很下饭,于是打开看了看,居然一看就停不下来,因为实在是太好笑了。
《鹊刀门传奇》的演员班底,是赵本山和他的徒弟们,基本是把《乡村爱情》的原班人马聚在了一起,可想而知,它就是奔着逗乐儿而来的。
《鹊刀门传奇》和《乡村爱情》类似的地方是,着眼的都是小人物,通过生活化的插科打诨、家长里短、爱恨情仇,制造错位和笑点。
而武侠背景、东北大碴子味儿十足的配乐,以及角色的一口东北话的混搭,又制造出了谐趣又新鲜的江湖。
作为一部东北味儿十足的武侠剧,剧作在搞笑之余,其实也兼顾了侠义的部分,铺陈了倭寇为祸辽东,江湖人士平定倭乱、与奸臣斗智斗勇的支线。
所以其既有喜剧的形,又有武侠的魂。
普通人的江湖漫游——人物的“错位”让喜剧笑果拉满这部剧开篇就塑造了反差巨大的兄弟俩,身为一门掌门、铁肩担道义的弟弟西门长海与不会一点武功只会做菜的哥哥西门长在。
兄弟俩一个负责侠义,一个负责搞笑。
本来兄弟俩几年没见了,但西门长海为了秘密执行任务,不得不找哥哥西门长在暂时代替自己做鹊刀门的掌门,掩人耳目。
性格、地位不同的兄弟俩凑到一起,一番牛头不对马嘴的对答,就很好笑。
西门长海看屋里黑咕隆咚,于是点亮灯,还大侠范儿十足地说:“如果一个屋子充满黑暗,就需要一根火苗,照亮它”。
西门长在完全不理解弟弟的话,他们俩完全不在一个语境,他以为弟弟所说的照亮黑暗就只是点个灯,于是怼他:废油不?
你点它干啥?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大侠的家国情怀、宏大叙事碰撞出奇妙的笑点。
而在人物塑造上,西门长在也是典型的小人物,他市侩、好面子、胆小怕事又十分油滑。
他过得很窘迫,但是非得装作过得很好,弟弟让他帮忙去做掌门,说生活过得肯定比现在好,他说自己有吃有喝,也不欠谁的。
下一秒,他就被打脸了,有人找上门要他还钱!
不欠谁的?
这不,欠人钱!
要债的登门,他为了面子,对门外喊“我不要了,你借点钱,老张罗还还的,我不要了,都说多少回了”。
他的处境很尴尬,但事儿到临头,还死要面子,明明是欠人钱,却要装成债主,可悲,但也好笑。
西门长在是市井的,弟弟晓之大义请他去做掌门,他不去,说给他找个老伴儿,立即改口了,说“那我跟你去”。
他的需求很俗,因为俗,所以好笑,而人物也因为这样的世俗显得很真实。
《鹊刀门传奇》喜剧效果的基点,就是当一个普通人,误打误撞走进了本来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江湖,身居掌门要位,他的行为逻辑和险恶的江湖以及自己所处的位置形成错位,他会用市井小民的思维去理解江湖,去应对江湖事、江湖人,这就自然制造了很多出其不意的笑料。
同时,也通过西门长在这样的普通人,对传统的武侠进行了解构。
西门长在作为一个普通人,不会武功,却能够稳坐鹊刀门掌门之位,这本身就很荒诞。
西门长在本人也是一个吐槽江湖的人形弹幕机,与长海心怀天下不同,长在的眼里,只有小老百姓的平凡生活,他无法理解眼前的江湖。
看到徒弟们拼命练功,他非但没有像传统侠客一样大感欣慰,反而吐槽说“都有病”。
二徒弟练刀法,他吐槽“你跟那玩意儿较啥劲”,徒弟说是他让练的,他又吐槽“我真是闲的”。
看到大徒弟练铁头功,觉得用脑袋撞石头可惜了,于是让他用脑袋替自己砸核桃吃。
临了了还弹一脑瓜崩,试试硬度,感叹一句“没咋地”。
名震一方的大人物,做事方式和自己的身份完全不相称,形成的反差感和错位感,就是笑点所在。
当了掌门,西门长在也并没有想着如何尽心尽力掩人耳目,反而是不忘初心,时时刻刻惦记着利用掌门身份为自己找个老伴。
当媒婆为他介绍对象时,师徒几个却掏不出几十两银子。
这其实也是对“侠客们天天行侠仗义,钱从哪儿来”的消解,他们实际上也没什么钱。
西门长在遇到事儿了,也是一个“逃”字诀,完全不像传统武侠中的大侠那样铮铮铁骨、宁折不弯。
弟弟的旧日相好公孙丽蓉找上门,长在完全不顾大侠风范,直接躲到了床底下,尿尿都在床下尿。
和天池帮争夺武林盟主的时候,曹公公临时改了规则,让帮主对决,长在也是十分务实,小声跟天池帮帮主高大毛认输。
此外,包括五毒教教主靠炒作扬名、天池帮帮主靠弄虚作假坑钱,这也是对武侠的解构。
《鹊刀门传奇》之所以好笑,就在于它完全颠覆了既有的武侠世界观,通过西门长在这个普通人的视角,带观众认识了一个十分荒诞的江湖。
故事上,又很生活化,家长里短、恩怨情仇、儿女情长,以及每个人心里的一点小九九、小算盘、小伎俩,都外化成了笑料,供人一乐。
小品式的台词和包袱设置,非常有梗《鹊刀门传奇》的剧情设置、包袱设置、台词,都有点小品的味道。
剧情设置上,采取的类似《武林外传》的单元剧的形式,每一集或几集有一个主题小故事,故事的节奏紧凑、有趣。
一个故事就像一个段子, 而每一个段子都挺有梗的,比如赵德柱为了讨小师妹欢心,扮演成杨过,郝盟扮演成雕,杨过出现时,小师妹挺意乱情迷的,可是雕一出现,小师妹瞬间清醒,功亏一篑。
气得赵德柱大骂“大傻雕”!高大毛请医生给自己和老婆诊断,看为什么两口子不孕不育,医生本来诊断是他的问题,高大毛担心有损尊严,于是给了医生钱,让医生重新诊断,诊断为是自己老婆的问题。
这个梗玩得也挺好。
这部剧的台词风格也几乎句句有机锋,第二集开头西门长在和媒婆之间的对话,就很像小品,媒婆说“你这论长相、论身材、论衣着”,媒婆本来要夸,但看着眼前这人,从哪个角度都夸不下去,只能突兀收场。
长在对此很不满地吐槽“你这论三样都没论下去,得有个结论啊!
”这就很像小品的台词,有人把包袱抖出去,有人接包袱。
说到包袱,其实就连剧中的人名也都有包袱,西门长在姓西门,给他说媒时,媒婆差点就把他说成“西门大官人”。
郝盟谐音好萌,赵德柱这个名字的包袱是西门长在要给他改名,让他叫赵柱,因为缺德。
每个名字,埋了包袱,后面都会抖一抖。
对现实的戏说和讽刺,让人会心一笑《鹊刀门传奇》中另一种制造笑点的方式,其实是对现实进行戏说和讽喻。
剧中有很多讽喻现实的情节,比如鹊刀门有一阵子流行抽小黑盒,一文钱一个,西门长在抽了个天山童姥的《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一不小心练得返老还童,声音还是六十多岁的,但是身体却成了小孩。
比较扯淡的是,他必须要抽到这本书的下册,才能把自己变回去。
而想要抽到下册,得好几百两银子,这很显然讽刺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消费陷阱。
再比如请说书先生捆绑炒作,后来五毒教教主自己亲自上门要求和西门长在炒作话题,这显然是在讽刺娱乐圈的话题炒作、饭圈文化。
高大毛让自己小舅子找人收拾西门长海,其实也是现实的缩影,本来他给小舅子一百三十两银子,让他找“漠河十二煞”,结果小舅子吃了回扣,中介又一层层吃回扣,真正的执行预算最后只有三十两,只能请三个盲乞丐,三个盲乞丐还找错了要打的对象,把雇主高大毛给打得鼻青脸肿。
曹公公要选拔熟悉辽东的所谓“九品芝麻官”,高大毛塞了钱走了后门要当选,走完后门他跟自己老婆说,要准备几个大箱子,等着装银子。
这讽刺的是花钱找关系买官的人,有的人当官,其实就是为了利用职务之便捞更多钱。
最绝的其实的武林盟主大会,主持人介绍曹公公的方式,主持整个武林盟主大会的流程,都很像现在的开会现场。
主持人的彩虹屁,领导曹公公的发言,都看的人不禁拍案叫绝。
对现实的戏说和讽喻,辛辣又大胆,令人会心一笑、拍手称快。
武侠的魂——精彩的打斗和侠之大道在武打动作方面,这部剧也可圈可点,作为武术冠军的导演吴迪,把动作戏拍得酣畅淋漓,开头的西门长海和蒙面人的打斗、争夺武林盟主时西门长海和东瀛人的打斗,都堪称精彩。
虽然这部剧的主基调是喜剧,是让人开怀大笑,但其实在剧作上,也通过真的西门长海,展现了真正的大侠的“侠之大道”。
真假长海,塑造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物,展现的也是两种不同的江湖,同时,也是大时代下两种截然不同的活法。
假长海就是普通小老头,他更关心自己的生活,只想讨个满意的老婆,过好自己的生活,他是被动卷入江湖恩怨和权力斗争的。
我们从他的视角,看到的是一个欺世盗名、尔虞我诈的江湖。
而真长海作为武功盖世的大侠,肩负着家国大义、民族兴衰,为守护一方、抵御外敌而奔走搏命。
从他的视角看到的,则是一个有担当、有道义的江湖。
真假长海,互为镜像,又互相羁绊。
无论是一心想找个老伴的假长海,还是一心要平定倭乱的真长海,他们都只是想尽己所能,达成心中所愿而已。
让世界变得更好的大侠值得敬仰,而努力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也是普通人的成就。
目前看来,假长海如何顶着假身份继续在险恶的江湖生存?
在人格上会不会有什么改变?
真长海又在暗地里做什么?
他将如何对付曹公公和倭寇?
这都是颇有悬念的。
而我的期待是,这部剧能一直好笑下去,有时候开怀大笑,才是生活最好的解药。
只看了三集,只能说无聊至极。
也笑不出来。
能笑的这么乐呵。
可能是因为每个人的笑点不同,甚至有人将武林外传和它相提并论,这种行为真是无法评价。
国产喜剧本来就是戴着镣铐跳舞,能出点好看的我也理解确实不容易。
可是这剧全是老梗,毫无新意可言。
而且看到平均全是吹的,我已经怀疑人生了。
🤦♂️👎
看弹幕很多网友对本山大叔执着于“找老伴儿”这件事表示不解,我倒觉得这是挺正常一事儿。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看过《世界奇妙物语》2008秋季特别篇,横山裕演的那段。
说的就是以搞笑闻名的国家“大阪国”国民成年后,除了“结婚式”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仪式“结成式”,也就是专门找一个搞笑搭子喜结连理不离不弃。
对于很多东北人来说,“老伴儿”这个角色和“结成”对象就很相似,原则上也担当了逗哏/捧哏的任务,相当于融合了恋爱对象、生活伴侣、搞笑搭子,这三个角色。
这对过去在寒冷的冬季喜欢坐在家里唠闲嗑的东北人来说至关重要。
至于现在的年轻人,根据我的热心耐心悉心观察,一个群体里最受欢迎的男生女生,通常并不是最帅最美的那个,而是最有意思的最幽默那个,无论同性缘还是异性缘。
这部剧点开看一集就知道,在搞笑这方面是真的有两把刷子。
自从90年本山大叔的小品第一次上了春晚走进观众视野,他独树一帜的喜剧style就一直被广泛接受和喜爱。
他的喜剧风格好就好在接地气但一点都不俗气。
我这种一天25小时挂在网上看任何段子都觉得似曾相识,对方说上句我能接下句的人,愣是没发现一个烂梗。
而且就像写作技巧中的“少用形容词多用具体的名词动词”一样,本剧玩梗都会把笑点具体的演绎出来,就不会让人感到单薄空洞。
演员的表演也一样贴近生活,同时又用针砭时弊的讽刺毫不留情的戳破社会乱象的窗户纸。
像这样用娱乐的方式揭露问题,真的很能引起共鸣。
相信正在追此剧的网友们都能会心一笑。
比如这段“中间商赚差价”——高大毛出了一百三十两请漠河十二煞替他报仇:
妄想着“高薪养廉”的高大毛😂
然而转身就被吞了五十两😂小舅子咔嚓得挺狠😂
又又被吞了二十两
又又又被吞了一半进去😂最后雇了三个盲人兄弟。
虽说是传说中的柯镇恶后人(哈哈哈哈哈),有点子真功夫在身上,但人数和名号比起漠河十二煞也是差得有点多。
莫名想到这张图:
还有大嘴侯的这段十分精彩的、连环蹭热度环环相扣的“碰瓷儿”。
最后决定了碰如今最有名气、在武林影响力最大的“五毒教教主”的瓷儿。
空穴来风的说教主是西门长海的私生子,造谣、传谣、澄清、起诉,道歉,正炒反炒起承转合一气呵成。
想不火都不行。
但是万万没想到,这位赫赫有名的五毒教教主,他的江湖地位竟然也是纯靠炒作。
更万万没想到他竟然特意上门拜访,表示希望可以联合炒作,连自己亲妈也要坑一把。
看这段的时候说实话是有点解气和释放压力的。
原来这些怪现象即使是“身在此山中”的娱乐圈人士也是心知肚明并愿意揭开遮羞布给观众赤裸裸的展示并嘲讽。
心里突然莫名有了一丝安慰和希望。
并且,本山大叔一贯平民化的艺术风格和叙事方式也很贴合现在大家下课/下班后迫切需要放松、找乐子、配饭等等的现实需求。
剧中的人物个性鲜明,人设没有雷同,抛梗接梗都超级自然,而且有他们自己独特的节奏。
每一集的笑点非常密集又没有尴尬或莫名其妙的煽情。
台词不悬浮,始终忠于人设,不存在那些理不清楚的奇怪又错乱的逻辑、规矩和人物关系。
就是简洁明了的“一大家子人和他们愉快的小伙伴一起努力干翻敌人”的故事。
放在现在的喜剧里,算是很难能可贵了。
就是这些很日常的对话和他们的表情就能戳中我的笑点。
还有一点,本剧的笑点有很多都结合了当下流行。
比如之前火到不行的“抽盲盒“。
剧中抽的是武学秘籍的“黑盒”(我也好想抽啊!
),并且西门长在不小心抽到的是“天山童姥”,被返老还童,还被专业人贩子拐卖给高大毛了。
返老还童的西门长在vs人贩子以及侠女公孙丽蓉养的鹦鹉“Siri”(喜瑞)。
蓉儿的“Siri”一出口我的可乐也喷出口了。
凭本山大叔团队本土化个性化的魅力,在剧场艺术中留下了无数奇迹的实力、以及永远保持与时俱进的鲜活力量,对这部剧一直充满期待的本po看到现在觉得果然没有失望。
坐等这部剧可以给东北喜剧再赢得一些存在感,让这些踏踏实实做喜剧的演员们可以更广泛的得到全国网友的关注。
最后还有一个非常意外的惊喜就是,我以为这仅仅是借个武侠之名的情景喜剧,没想到真·西门大侠出现的时候武打部分十分之精彩,武林高手的感觉气势汹汹。
甚至感觉比近年一些古装武/仙侠剧的动作还要好看一点,武术指导用心了。
查了一下导演吴迪是北体武术运动员出身,拿过世界武术锦标赛枪术冠军??
厉害了。
88年的年轻导演,前途无量啊。
我觉得本质还是东北农村片,只不过换了个古代背景。
故事主线也很弱。
明朝倭寇主要侵袭明朝东南沿海地区,辽东有女真人,明朝主要是和女真人打仗。
不过这个历史真实背景并不重要,故事的核心主线就是鹊刀门掌门对抗外敌,无暇分身门内事务,加之为了掩人耳目,让自己双胞胎哥哥冒充自己。
其实整个好笑的点就在这里了,其余贡献笑料的主要是几个徒弟和宋小宝反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桥段。
情节比较老套,剧情比较粗糙。
人物塑造还算成功。
二师兄这个人爱自作聪明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还爱“装”,大男子主义,有时候会胆小,做噩梦吓醒,不敢一个人睡,又憋着坏心眼儿,去吓唬别人,挺符合土匪头子出身,没啥文化的大老粗人设的。
大师兄是妈宝男,妻管严,懦弱无能,遇事就躲,自己没啥能力但是对权利热衷,总想着师傅死了自己就是掌门,想要孩子但一只没有,想娶漂亮的小老婆但有贼心没贼胆,后面当明星了宠妻人设崩塌也是必然。
这也是我觉得鹊刀门内日常不好看的原因。
这些人设其实在东北很常见,就是乡村爱情这种东北农村片常见的剧情和人设。
故事桥段老套,还是在以人的身体特征或缺陷作为笑点。
二师兄嘲笑叶四娘是男人的桥段就出现过三四集,很多剧情是围绕叶四娘没有女人味展开的。
或者嘲笑男人变得“娘”化了。
这种行为本质就是对女性的矮化,男子气质被削弱了、偏向女性了,那就是可以嘲笑的点,是对男性特征的慕强。
人设塑造虽然成功,但人物成长没有弧光,从开头到结局,徒弟们一直是争夺掌门、争夺小师妹、作妖使坏,到了结局几个人被毒烟困在房间德柱还是不忘嘲讽叶四娘,大师兄还是懦弱无能,撞在门柱上能撞晕,从头到尾没有变化。
你可以说喜剧片我只要他好笑就完了,不追求什么深刻内涵。
但这样想,从创作上就矮一格,注定无法成为经典的。
看得出剧情是经过仔细打磨的,情况环环相扣,笑点百出,很多故事还影射现实的一些人和事儿(懂的都懂)。
大家的演技也很到位,就是二师兄的表情实在太凶狠刚开始有点不习惯。
服化道和场景搭建都非常接地气,剧的滤镜色调也非常好有古装剧却不像其他那样做作或过于清新(现在古装剧的毛病,都是小鲜肉肤白如女,一尘不染崭新的衣服)也很有武侠剧的氛围,甚至有一种朴实而温暖的感觉。
赵本山老师也一把年纪了,挺不容易的,一如当年那般有才,很多时候还没get到老师说什么就先笑了哈哈。
另外有两点是个人觉得略微遗憾的:第一是笑点直接带过没有停顿,本来是很好的笑点有时候没有反应过来直接剧情往下走了,应该像家有儿女那样,在笑点处停一会儿,加点笑声(也可不加),这样更有喜剧的效果。
第二,这毕竟是武侠剧,如果能多点武打的场面就好了。
还有一点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喜剧演员来客串(预算爆满?别打我哈),像范伟、冯巩、王宝强、沈腾、潘长江这些老师。
总体来说是我看过了古装武侠喜剧最好的,没有之一,很开心看到赵本山老师宝刀未老,和其他演员继续在影视界给我们如此精彩难忘的佳作,加油!
金庸的江湖很大。
从华山到昆仑山,从蒙古到大理。
漠北江南,中原西域,万里江山,任我驰骋。
本山大叔的江湖很小。
从棋盘山到长白山,从通辽到四平。
基本就是辽吉蒙交界那一片,离本山大叔老家铁岭没多远。
我们普通人的活动范围也大致如此吧,偶尔出个远门,最后还是要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抗倭大义更像是这部剧的背景板,一个让故事发生的动机。
而师徒几人和蠢反派高大毛的日常才是这部剧的中心。
除了让我们会心一笑之外,又觉得温暖,从屏幕里能闻到人间一股烟火味儿,在如今这个浮华的时代是多么难得。
我想我们的古装剧里,帝王将相国仇家恨,这些“大”拍得足够多足够好了,可是把“小”拍得好拍得精彩的着实不多。
第21集和第22集太精彩了,把当下娱乐圈现状和直播现状说得太明白了,哈哈哈哈,笑喷了,哈哈哈哈哈!!!
反讽十足!!!!!
赵本山团队能把当下娱乐圈又臭又烂的风气用风趣轻松的表现出来,太搞笑了,赵老师团队这么多年的喜剧功底表演太搞笑了!!!
喜剧十足,就是让人笑!!!!
没有刻意煽情,就是笑,哈哈嗨
十年以来没怎么出过这样有品质的轻喜剧了,编剧在线,演技在线,旋律在线,人设在线。
不搞笑,也没情节没人物,第一集17分钟弃剧。
图一乐吧,要啥自行车啊。😭
古装版乡村爱情故事,炕头唠嗑风格,没啥内容内核,剧情推进缓慢且没什么剧情,不是我的菜。
大概是我的笑点太奇怪了,看了一集,总共笑了一次,铁头功嗑核桃。一星给运镜,一星给服道化。
武打和东北喜剧,都不是我的菜。看了几集,弃了
诚意是感受到了,剧情不是个人所好,本山大叔的戏份再多点儿应该能强点儿
6集弃,食之无味,永远都是老一套......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这很难评,太粗糙了,各个环节都粗糙,马大帅刘老根果然是国剧黄金时代,现在这个质量下降太严重了。
反正我爱看,这菜多硬啊!
2024-05-27— 2024-06-16:3.5全片看完不可否認的是《鄉村愛情》及其班底已經是東北的一種文化符號了,趙本山也是一大傳奇了。從客觀且樂觀角度來說,這部劇的確在很多層面上把二人轉等東北傳統藝術進行了宣傳和發展。故事層面上有三四集特別特別突出且好笑,其餘都是勉強合格的程度。我認為趙本山和他的徒弟們來演一部情境喜劇是十分正常且不錯的選擇。但是很大不滿在於,一部情境喜劇就是需要簡單的人物關係和簡單的故事,但是這部劇明顯步子邁得太大了,搞了什麼東廠的人出來真的沒必要且把劇情搞得亂七八糟,前半段動不動就出現那兩個公公真的很莫名其妙,到後面居然還有倭國人的事情?!真的大可不必好嗎!(願意給四星是為了鼓勵,但是還有一點是真的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看到趙本山復出!
13集弃 不爱看装疯卖傻
一直不太喜欢把小品手法大范围运用在影视剧里。
看着我就高兴!!!东北有咱个个的武侠!
东北武侠,冲着喜剧标签去的,但是动作戏居然一点不赖,比如长白山论剑又帅又搞笑,有许多当下热梗,比如直播打赏笑死了,整体下饭挺开心。
都怪我上一代不争气,回头不给他们烧纸了,哈哈哈
太难看了 老套又不好笑 没有一集能笑出来 下次不会再上当
前5min还行,写下来剧情之尴尬无聊,没话找话,我都要扣出三室一厅了
豆瓣就不能弄个负分???
冲着赵本山看的,本子无聊,喜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