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litos,他有着美丽的脸庞、爱他家人,甚至还有个女朋友,看上去明明就是个普通的少年;他犯下多起谋杀盗窃,或无心或有意,仿佛破坏是出于天性。
他做事只是出于直觉,为了满足那种体验。
他最开始去偷枪,并不是想要谋杀,而是因为地下室的一次射击让他迷上了开枪的快感。
他看到了心仪的耳环,就马上戴好,仔细端详,看到保险箱,就立刻去说服同伴要打开;尽管他们当时是在偷窃,但他总是任由内心的冲动去主导。
他观察着旅店熟睡着的落魄老人,将偷来的胸针别了一个在他胸前,也许是作为礼物,就像是他把偷来的项链送给女友那样,他觉得那会让他们开心。
他偷任何东西都不是为了变卖拿钱。
任何物品对于他的价值,只是对他当时的心理冲动满足的程度而已。
其实,影片中有些部分没看太懂。
随便谈谈一些感想吧。
卡洛斯和雷蒙不一样,他们虽然都偷窃,但方式甚至目的都是不同的。
他偷东西是为了愉乐,追求刺激,他有很强的能力,可以来去自如,比起钱什么的他更喜欢的是去享受偷盗过程吧。
雷蒙是小偷世家,他家纯粹靠偷窃为生。
所以他俩不一样。
至于为什么他们会合作,当然就是互利互惠。
雷蒙利用他的能力,获得更多不义之财。
卡洛斯则是为了追求刺激,也可能他只是喜欢和雷蒙在一起吧。
还有一处可能会有疑惑的地方,就是卡洛斯在雷蒙睡着的情况下撞车自杀。
(感觉卡洛斯是真的喜欢在别人睡着时杀人的)最后卡洛斯没死,但雷蒙死了。
我想了一会为什么他要那么做?
有两种答案,第一就是他想要杀死雷蒙。
第二就是他想要一同去死。
我更偏向后者,也许他本来想和雷蒙一块死的,奈何自己没死,雷蒙死了。
最后,他打开了那个红保险柜,就是以前雷蒙拒绝协助打开的那个。
但结果里面是空的,在结合报纸上关于脱毛猴子的那个新闻。
这样的剪辑好像在告诉人们:一切都很荒谬。
感觉这个是很有意思的设定。
不管是偷盗生活还是周围的一切可能对Carlitos来说都很荒谬,他早已心如死灰。
最后,就是关于结局。
我觉得他是故意告诉他妈妈他的藏身之处的,毕竟他那么聪明,而且还感觉到了异样,他也许是想要被抓住的,或者说他是求死,但其实他的心早就死了。
影片中还有一个镜头我很喜欢,就是卡洛斯独自坐在车厢里流泪的画面。
我想他流泪并不是因为悔恨,也并不是他对自己做的一切的忏悔。
而是或许他只是感到有些孤独吧,因为他的身边已经没有了任何人,尤其没有了雷蒙。
根据阿根廷最臭名昭著的重犯Robledo Puch的真实故事改编。
他犯案时年仅19岁,却在短短一年间犯下11项杀人罪、17项抢劫罪及1项强奸罪等,如此穷凶极恶的魔鬼,却拥有天使般的英俊外貌(7-9为真人照),获封为“死亡天使”及“暗黑天使”,电影片名也由此而来。
电影的表达有点混乱,什么都有一点,又什么都少一点,可能受限于真实人物,根据曾替Robledo Puch检查的心理医生表述,他的成长环境良好,家庭完整,没有经济负担,本身没有遇过不幸的事,身理与心理亦没有大毛病,变成恐怖人魔找不到诱因。
按美国精神病学家 Martha Stout 的论著,他属于毫无良知的人,做了坏事却不觉得罪恶,没有社会群体意识缺乏道德感,只以自我为中心而行动。
这样没有动机只有罪恶的人物挖掘什么呢,连他的罪恶都没什么可挖的。
还不如跳开真实人物的束缚,良知、社会、家庭、性向,随便突出一点都可以作出文章来。
PS.色调很美。
阿根廷罪犯Robledo Puch,是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因为太有名了,他本人甚至给著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发过邀约:拍一部我的传记片吧,一定能火!
邀约中,他还“钦点”了影片男主的扮演者,当年颜值仍在巅峰的小李子。
乍一听,是不是很狂?
Puch本人 资料照片事实上,Puch有狂的资本,不过并不是好的方面。
从19岁到入狱,他共犯下11起谋杀案、1起谋杀未遂案、17起抢劫案、1起强奸案、1起强奸未遂案,2起绑架案、2起盗窃案。
而更让他出名的,还有他帅气的面容。
当年被捕后,所有的报道都称呼他为“死亡天使”。
甚至有人觉得,从某些角度来看,他和年轻的小李子莱昂纳多还真有些相像。
Puch本人 资料照片这份特殊的邀约,昆汀拒绝了。
不过在2018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中,阿根廷导演易斯·奥特加,从他的角度为观众们带来了一部“Robledo Puch传记片”:《死亡天使》
海报影片一开始,17岁的卡利托原本只是一个处于青春期难于管教的孩子。
父母教育无法后,只能将他送进了感化院。
没想到,这一出于好心的决定,反而把卡利托推得更远。
在感化院里,卡利托认识了拉蒙。
海报不同于卡利托的小偷小摸,拉蒙出生犯罪世家,差不多的年龄,偷盗转卖枪支已经是轻车熟路。
成为好友后,拉蒙连同犯罪老爸联手将卡利托拉进了他们的行动。
原本只是想为日后东窗事发拉个垫背的,万万没想到,卡利托在犯罪方面颇有天赋。
第一次实战,他就几乎搬空了一家枪店。
海报就在卡利托越来越得心应手的时候,拉蒙不想再过担惊受怕的日子,抓住机会变身电视小明星。
拉蒙的选择,被卡利托视为背叛。
一次酒后,卡利托亲手撞死了拉蒙。
好友不在,卡利托变得更加疯狂、更加随意。
他只凭心情动手,想犯罪就犯罪,没有任何原因。
最终,警方敲响了卡利托家的大门……
剧照,高度模仿当年被捕场景说实话,改编自真实杀人狂故事的电影并不少见,比如曾获主流媒体奖项的《天生杀人狂》、《女魔头》。
但是相比之下,本片中卡利托的形象与人们固有印象中的杀人犯形象相去甚远。
他有和谐美满的家庭,本人没有丑陋的外表、也没有不合群、内向、阴暗等可能的心理缺陷。
之所以犯下如此多的的罪行,只是因为他无知。
剧照17岁的年纪,卡利托父母担心的是学习、性格、心理,怎么也没想过教育什么是“犯罪”。
加上拉蒙有心的误导,卡利托并不觉得犯罪是一件多么具有危害性的行为。
因为不懂,所以不怕。
没有生死的概念,事后更不会后悔。
剧照没有谁是天生的罪犯。
卡利托以为他是在追寻生而为人的自由,却不知道自由也有边界。
无知又无畏,这才是本片最让人细思极恐的地方。
因此,与其说这是一部传记片,不如说导演只是借了著名杀人犯的由头,向观众展示了他的所想而已。
从这一角度看,导演并不像一些人指责的那样“美化犯罪”。
剧照不过,作为一部电影,导演选择任何的主题都无可厚非。
但现实和人生,并不是电影。
现实中,Puch在犯下第一个案子时已经19岁,是一个理应有是非观的成年人。
因此,他必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相应的代价。
事实上,至1973年被捕至今,Puch一直在监狱服刑,他成为了阿根廷被判处最长监禁的人。
人生不是电影。
电影可以改编、美化甚至是重头再来,但是人生不行。
我们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對於玩世不恭的少年,一切好像都是一場夢。
遲鈍的無知好像幼稚般,讓人放下防備。
也許對於他來講,性向只是一種依靠,讓他在這場虛無的遊戲中不太孤獨。
他看起來是個孩子,手段兇殘,我認為他太過囂張,看起來他太貪心了,既遊走於法律之外,又想享受少年的不羈。
他難道不曾想過,這虛無的生活裡,每一粒子彈濺出的血漿都會讓虛無更接近現實嗎?
可能最後把他拉回生活的,是貫徹到底的孤獨感與恐懼吧。
他不懂生活要遵守規矩,雖然我也想當一個俠盜,但我卻經常失眠,無法進入美夢。
我也時常迷茫,對這未知的生活的最終意義充滿了好奇與疑問,希望我未曾來過這個世界。
Carlitos,他有着美丽的脸庞、爱他家人,甚至还有个女朋友,看上去明明就是个普通的少年;他犯下多起谋杀盗窃,或无心或有意,仿佛破坏是出于天性。
他做事只是出于直觉,为了满足那种体验。
他最开始去偷枪,并不是想要谋杀,而是因为地下室的一次射击让他迷上了开枪的快感。
他看到了心仪的耳环,就马上戴好,仔细端详,看到保险箱,就立刻去说服同伴要打开;尽管他们当时是在偷窃,但他总是任由内心的冲动去主导。
他观察着旅店熟睡着的落魄老人,将偷来的胸针别了一个在他胸前,也许是作为礼物,就像是他把偷来的项链送给女友那样,他觉得那会让他们开心。
他偷任何东西都不是为了变卖拿钱。
任何物品对于他的价值,只是对他当时的心理冲动 满足的程度而已。
他对内心那种渴望的放纵是他“犯罪”的根源。
在开过一次枪之后,他紧接着“用枪帮助一个人死去”,又将熟睡的人直接爆头,再后来开车谋杀了好友Ramon,最终用火焰将已经被他枪杀的miguel的脸烧焦。
而这已经在他最开始搭讪Ramon时,将火焰对准Ramon的后脑就已埋下伏笔。
在第一次与Ramon光顾珠宝店时,他被Ramon劝阻,没能打开那个巨大的保险箱;Ramon死后,他第二次前去,终于满足了他的冲动和好奇。
虽然里面什么都没有,但对他来说不重要,他想做的只是想打开它而已。
电影的最后,他想要见到他的妈妈,就打电话过去告知了自己位置,他不在乎可能会暴露的结果,他不去考虑结果,只要他可以听着广播起舞。
他也有爱,他会送女友礼物,会想要跟Ramon拥抱跳舞,想送给陌生人胸针。
但他其实什么都不在乎:任何规则、任何生死、任何后果他都不在乎,包括他自己。
所以他“欺骗”“盗窃”“谋杀”,因为他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满足内心那种纯粹的渴望。
“艺术家和逃犯才是在真正生活” 他的同伴并不相信保险箱里面什么都没有,任何普通人大概都不会相信有人要费那么大力去打开一个空箱子,正如他们不相信Carlitos那样的人可以被称作“天使”。
卡洛斯对拉蒙一见钟情,不知道为什么?
一见钟情可能就是这样,别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边已经有一场腥风血雨发生。
影片中有好几个情景,都以为他们两要发生点什么,氛围是恰到好处,但卡洛斯没有,他虽然疯狂自我,但非常聪明。
爱一个人就想占有,死亡是最终的占有,那真的是爱吗?
卡洛斯是爱拉蒙的吗?
不懂,越是仔细分析,越是不懂,突然想到朋友告诉我不要执着于一片一片玫瑰花瓣,要看整体。
我还需要时间去参透这句话。
成长确实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在父母眼里我们是健康快乐的小孩。
然而在青春的叛逆期,自己知道随时有可能被引向另一条未知的深处。
布宜诺斯艾利斯 这个地方也许会让你想起《春光乍泄》里的同性恋人何宝荣和黎耀辉。
阿根廷的街头,夜晚的旋转门,几个男人的烟头在夜里点燃暧昧....梦想在生活里就是等待,生活在梦想里就是坠落。
Carlitos是个17岁的青少年,他真挚和纯洁骗过了所有人,在父母眼里他是一个好孩子,在女友眼里他是一个浪漫的男朋友。
然而这种心想事成的生活并非他所愿,他沉浸在艺术的偷窃和犯罪,最后坠入了杀戮。
影片中Carlitos所有的犯罪和不理智行径似乎都源于青春的叛逆,所有的动机都不是为了利益,只是为了新奇、刺激、艺术、浪漫爱情。
这一切的堕落都是自我表达的方式,无论他走的多远,有多么可怕的行径最后都还要成为父母的孩子。
影片《死亡天使》获得第71届戛纳电影节 一种关注单元 一种关注大奖提名
Carlos,一个布宜诺斯艾利斯少年。
金色的卷发,白皙的皮肤,大大的眼睛,红润饱满的嘴唇,明亮迷人的笑容,拥有着一张令常人难以抗拒的面孔。
年轻女孩迷恋他。
半老徐娘对他感兴趣。
甚至连男人,对他也不由感叹:“你看起来像玛丽莲·梦露。
”啊,他是天使吗?
噢,不,他是魔鬼!
这张剧照出自阿根廷电影《El ángel》。
台译《天使怎么了》,港译《爱杀罪天使》,相较之下豆瓣翻译的《死亡天使》确实普通了些,此前好几部电影用过了,DC宇宙也有个人物叫死亡天使。
而且阿根廷也不止一位死亡天使。
该片导演是拍过《肮脏的圣人》的阿根廷人路易斯·奥特加,制片人是大名鼎鼎的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
《El ángel》去年入围了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单元,并被阿根廷选送去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故事主人公是Carlos,他的原型是阿根廷最臭名昭著的杀人犯、也是该国服刑最久的罪犯Carlos Eduardo Robledo Puch(以下简称Robledo Puch)。
从 1972 年刚满20岁被捕入狱以来,他迄今已经在铁窗内待了47年——阿根廷没有死刑,只能终身监禁。
Robledo Puch被喻为拥有天使外表的魔鬼,有“死亡天使”及“暗黑天使”的称号。
他曾数次要求假释,但都被法院以“对社会构成危险”为由拒绝。
1998年出生的阿根廷男孩洛伦佐·法罗第一次演电影,他的样貌和现实里的Robledo Puch,还真有几分相似。
电影开篇就是Carlos在街上走着走着,一转念就闲庭信步地潜入了一栋别墅。
他直接给自己定性:人各有命,而我生来是贼。
并自诩为上帝的密探。
Carlos随意翻找了几个抽屉,拿了一些财物,一点也没小偷该有的慌张神色,还打开主人的音响,随着音乐跳起舞来,顺便带走几张唱片。
在车库里还犹豫着是想偷跑车还是摩托车,最后把摩托车骑走了。
回到家后他父亲问起,他说是朋友借给他的,自然不可信,不过Carlos很会撒娇,父母也就不了了之。
而且从话里听得出来,这远不是第一遭了,而且Carlos曾被送去过教养所一段时间。
偷东西对Carlos来说就像天性,驾轻就熟,如果被别人碰到了,他会直接打招呼,就像他是主人一样。
Carlos认为“偷窃”本身比“拥有”更爽。
他偷了车,开着兜风逛了逛,然后没熄火留着钥匙就走了,还说“这可比真正有辆车爽多了”。
Carlos会把偷来的项链送给女朋友,哄她开心,说是母亲的私品。
Carlos在职校看上了一个20岁的男生Ramon,想与之接近,用的方式是拿喷枪烧他头发。
被暴揍了还朝他抛飞吻,然后是送他东西,偷来的打火机什么的。
Ramon带Carlos回家见父母,原来Ramon家是个贼窝,一家三口都是贼。
Carlos是第一次来的客人,Ramon的父亲不仅裤管露蛋还教Carlos玩枪。
Carlos开了一枪后觉得很爽,想多玩几枪,听Ramon父亲说子弹太贵,他的反应是“为什么我们不去抢枪店呢?
”然后Carlos和Ramon父子就真去了,偷了几袋子枪支弹药。
看上Carlos的胆量,Ramon父亲要把Carlos训练成赚大钱的工具。
看上Carlos的天真,Ramon对Carlos说世界属于不法之徒和艺术家。
看上Carlos的鲜嫩,Ramon母亲想跟Carlos共赴云雨,Carlos对她说:我喜欢你的丈夫。
尝到甜头后,Carlos和Ramon又去洗劫一个独居老富翁。
首次带枪作案的Carlos还不习惯,被老人开灯举动惊到,就下意识开枪打中了他。
Carlos还天真地问:你还好吗?
Carlos把老人的名画带回家,挂在自己床头。
杀了人,这不仅没吓到他,还让他从此变得更加无所畏惧。
母亲发现Carlos有枪,他拿起枪对准母亲的眉心,说:你觉得我会拿把真枪对着你吗?
女朋友发现Carlos有枪,他说:现在世道乱,我们不能手无寸铁,我是为了保护你。
Carlos和Ramon去洗劫珠宝店,Carlos做什么坏事似乎都不慌不忙,他还拿起店里的耳环试戴。
Ramon说他俩像是切·格瓦拉和菲尔德·卡斯特罗。
Carlos则把他俩视为艾薇塔和贝隆。
(阿根廷前第一夫人和总统,《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唱的就是艾薇塔)Carlos可能是双性恋吧,也可能他其实什么都无所谓,和姑娘恋爱、和帅哥搞基、和大叔暧昧、和大婶调情,反正一切都是人间游戏。
Ramon傍上其他出路,想去当明星,既赚钱又能洗白。
Ramon还在电视上公然说自己没有心上人。
Carlos觉得Ramon要抛下他了——Carlos微微湿了眼眶。
当遇到警察临检,没带身份证的Ramon被扣下,Carlos先是想拿巨款去贿赂警察实施营救,但临门一脚还是改主意了——这一切都很随性,一切都很云淡风轻。
Carlos把一袋子钱给了父亲,还说“虽然你是父亲,但我赚的钱比你多”。
父亲威胁Carlos要把赃款交给警察,Carlos也没在怕,最后父亲只是在院子里挖个坑把钱袋子埋了。
Carlos还是又去找了Ramon,发现捞他出来的仍是那个收藏家。
Carlos感觉到Ramon的心永远不会属于自己,他开车载着Ramon时,趁Ramon打盹,在隧道故意撞车。
Ramon死了,Carlos只是受伤。
Carlos和一个叫Miguel的人一起去开珠宝店保险箱,这是他跟Ramon在一起时未完成的事。
可是好不容易打开了,保险箱里面是空的。
Carlos一枪把Miguel爆头,还用燃气喷枪把Miguel的脸烧毁。
不过这起案子还是让他东窗事发被捕了。
父母听律师建议,想以精神病为由为Carlos辩护,Carlos拒绝装疯,母亲问:你觉得一个正常人会做出这样的事吗?
Carlos想了想,说:会。
这部影片像是在美化犯罪,把一个无恶不作的杀人魔拍成一个浪漫的坏男孩。
Carlos的犯罪动机显得太单纯了,不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不是扭曲变态的破坏欲,他的种种骇人听闻,更像是叛逆少年对自由的极度偏执。
Carlos像是走错了片场,明明是要拍犯罪片,却像在拍青春片。
但电影就是电影,从艺术的角度看,这部《死亡天使》非常地灵动和诗意,算是走出了杀人狂传记剧情片的新路子。
只能说,这非常的阿莫多瓦啊。
他的作品就经常震碎三观,而且能把美术、配乐和奇情玩到出神入化,你还记得《欲望法则》、《捆着我,绑着我》、《吾栖之肤》吗?
看得出来,本片监制对导演的影响(或者说干预?)应该是非常明显的。
例如,抢劫珠宝店得手后在酒店房间,Carlos把Ramon的浴巾揭开,把偷来的珠宝掩盖掉Ramon的下体,还朝那个部位吐烟。
这一幕,真是非常地阿莫多瓦啊。
例如,Carlos和Ramon去找一个同性恋艺术品收藏家寻求销赃,收藏家觊觎Ramon的肉体,把Ramon领进房间给他口交,看画面呈现,是实拍啊。
这尺度,真是非常地阿莫多瓦啊。
例如,镜头多次对着Carlos的脸拍大特写,还特写Carlos的眼睛和嘴唇。
这画风,真是非常地阿莫多瓦啊。
电影里说,Carlos要对11起谋杀案和42起抢劫案负责。
但据维基百科,Robledo Puch被指控11起谋杀、1起谋杀未遂,、17起抢劫,1起强奸,1起尝试强奸、1次性虐待、2起绑架还有2起盗窃案。
天使的面容,魔鬼的行径,Carlos的气质极具迷惑性,让两者之间产生了一种致幻的化学反应——他以为自己不过是玩闹一场,殊不知双手早已沾满鲜血。
Carlos之所以能屡屡作案成功,与他那张貌似人畜无害的脸不无关系,太会装无辜了。
心理学上有个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影片中一位犯罪学家在电视上说,Carlos是奇怪的样本,打破了把罪犯的天性和他们丑陋的外表相关联起来的理论。
当Carlos被抓后,竟有无数民众涌来,只为一睹他的风采。
瞧这女孩的眼神,分明写满了切慕。
一般来说,这种青少年罪犯,大多有个糟糕的原生家庭,或是童年受到过什么伤害,犯罪背后有挣扎的血泪成长史。
但Robledo Puch生于工人阶级家庭,虽不是大富大贵,但至少生活无忧且家人关系良好,片中的Carlos也说“我的父母都是正派人物”,据一名曾替Robledo Puch检查的心理医生所述,他的成长环境良好,家庭完整,没有经济负担,本身没有遇过不幸的事,身理与心理亦没有大毛病。
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魔鬼就是天生的。
在看守所里,Carlos吞了一个汤勺,借机成功越狱。
可是在外逃的列车上,第一次看到他哭了。
Carlos返回了Ramon家中,在人去楼空的空房子里过了一夜。
打电话给母亲,电话那一头的家中已被警察占据。
Carlos听出了母亲声音的异样,但还是告知了自己身处何处。
然后我们看到——
屋内,是Carlos打开收音机,随着“El Extrano Del Pelo Largo”的音乐起舞。
屋外,是荷枪实弹的警察把他团团包围了。
Carlos是觉得天堂太无聊了吧。
Carlos是觉得地狱会更自由吧。
荒诞、孤独、黑色喜剧、浪漫主义、自由是我的概括.皮肤的亮橙色透露出阳光及温柔内裤的白色象征着纯洁
路面的深青色,朴实、柔和、阴险、沉静汽车的淡黄色,愉快、尊贵皮肤的黄橙色 ,温暖、热情这个片段呈现出了安静、温暖恰意却又有所隐晦的氛围感.
我还喜欢他拿火烧保险柜的画面大片的橙红色带来热烈、紧张、危险的视觉感受.墨镜的黑色象征的他人物的神秘.火焰与影子的蓝青色透露出他即便是在偷盗保险柜也保持着优雅.
最后毛衣的红色,赋予着生命与活力环境的淡青蓝色有着亲切、乐观、以及磊落的视觉感受,烘托着不论是颜色还是人物的主角上.
受不了这种teenager……
美化恶魔
没那么好看吧,外表天使内心恶魔这种,总觉得外表不如拉扎罗天使,内心恶魔无非杀人放火,眼神不太到位,仅红唇瞩目。强行首尾呼应、欢快的配乐,以及同性的那些梗都不是啥新玩意,有点点科恩兄弟和阿莫多瓦的意思,但各方面来看都是平平。
精致动人面庞下是干枯的灵魂,令人咋舌的犯罪却也只是为了寻欢作乐,喷薄欲出的情欲隔着屏幕也能感到悸动,怎能教人不着迷?
把原型身上的传奇色彩展现得淋漓尽致。色调、配乐、叙事的迷离感和跳脱感,以及若有若无的同性暧昧情愫,而最最关键的,还是男主的妖孽长相。在丰润复古的美丽画质下,看美少年闲庭信步般的杀杀人,跳跳舞,犯罪与艺术之间几乎已经分不出界限。
犯罪之于他就是稀松平常的生活琐事而已。从一开始盗空门小偷小摸到后来愈加胆大妄为,他的眼神始终干净纯净。让人怀疑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去刻意犯罪呢?
长得太好看了。
同性恋,杀人犯,恶心。
无法欣赏男主的颜可能是阻碍我理解片子的唯一理由。毕竟前提是“天使无害容颜美男”做出的“惨无人道恶行”嘛。与拉美音画的热情不一致的审美可能也有份。然而也是,普通人怎么可能理解天生的犯罪者,仿佛生来基因不一致,没有社会良俗的“正常”意识。老来得子有风险。。
这题材呢 本来也没什么意义 但其实可以拍的好看 但也没有 变成无趣的青春片 把无精神疾病的人的犯罪行为和“自由”混为一谈可不算艺术家的态度 片子里有关“真正的自由”的探讨 也很肤浅 总而言之 不喜欢
98年的演员,这对果冻般的唇真的很欲,这谁顶得住,谁不想一亲芳泽。全片没有什么大尺度的镜头,两位男主角在一起的时候性张力全靠眼神流动。我还是更喜欢Neal Caffrey那一类的雅贼,喊打喊杀的还是有点不行,但是真实事件改编,摄影又那么美,还是值得一看的。
"The world belongs to outlaws and artists, Carlitos."
烈焰,红唇。性,手枪。不光是神选角,从主题上也与拉扎罗形成了奇妙对立,不在法律道德框架下的单纯,由同一束花枝开出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香港电影节第三场。真正的杀人如同踩死一只蚂蚁般简单轻松。轻描淡写的杀戮,容颜俊美、朱唇性感、双性倾向、天使脸庞的少年杀手,疯子般肆意亡命,飞扬蹁跹。年代感浓厚的曼妙拉美音乐裹挟浓郁的拉美风格由逐帧逐格倾泻而出,醉心流连。Chino Darín初看有如Lee Pace加Ludwig Trepte长相,眼神凌厉杀气放释,又撩逗情思,举手投足间散发出迎面之酷帅气息,令人窒息沉湎,神魂颠倒,我已然爱上他了!!!TvT(刚好今天他的另一部新片《海市蜃楼》在大陆那头点映,妙哉!)
正如美丽的天使,带来死亡的恶魔也是雌雄莫辩。
…………
boring af… 男主角这张脸到底哪里美到男女莫辨了啊请问,男二号也是蛮贱,故意吊着弯的直可以给我死了,可能就侧写当局氛围的部分有那么一点点点点意思
纸片人,从样貌衍生出的二元对立,认真的?
在这行将就木又斑驳陆离的蛋里,总需要一些倔强的眼神,不屈的力量,去挑战精英的睥睨,去对抗群氓的乌合,“去他妈的世界”谁都会说,“干他妈的世界”才是勇者。即便披上死亡的羽翼,也是为了飞得再高一些,去撬动,敲碎那外壳,回到真正的天堂。
3.5 说好的是真实事件改编的罪案片,没想到又是一出暧昧诱惑而虐心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爱情故事,天啦陷入了矛盾心理,若从史实角度来看,把卡洛斯的转变被捕等等都犯罪动机归结于爱得飞蛾扑火,显然不够令人信服,但若只当成一部爱情片倒是很有吸引力,两人从打架相识,到卡洛斯靠在拉蒙的肩头——在最靠近你的心脏的地方以无声的方式呼喊你能回来你能不能为我停留,这个隔壁呼唤名字一片里最虐到我的相似镜头,再一次虐得心颤,而拉蒙那句你看起来像梦露,会不会永远都会在卡洛斯的耳畔响起,直到这一曲摇曳的爱情探戈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