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上班如上坟。
但相信派爷,上班如上刑的滋味,才叫酸爽。
最近一部岛国电影,敢看的,都是职场勇士。
开门见山,是每月的业绩总结大会。
全员安静如鸡,稍微出点声音,仿佛被公开处刑。
每个人都如此严肃,是因为,魔王即将到达。
这魔王多厉害?
咄咄逼人的样子,能把中年壮汉吓得当场呕吐。
可你别看这魔王神气。
接下来的情景,是集团二把手来公司视察。
大魔王忙着用甜甜圈献殷勤。
二把手忙着离开,让他动作快点。
他堂堂魔王着急忙慌,取了甜甜圈,狼狈地跑过来。
到了跟前,再陪上一张标准谄媚的脸。
可二把手只有一句“太慢了”。
把他手中的甜甜圈打翻在地,扬长而去。
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看到此番情景,此刻的你是不是已经抱紧了被子瑟瑟发抖?
别怕,这群领导,现在也有大麻烦了——《七个会议》(2019) 东京建电,一家有二十五万名员工的大型企业。
名气不小,可工作环境,大家已经见识了。
担心你体会不深刻,请跟随销售部的原岛万二课长再体验一把。
上个月该完成的订单,他没能领导手下的二课完成。
到了论功领锅的时间。
原岛很为难,不得不反映了一点客观情况:咱们的产品,不太给力。
呃,犯了工作中的大忌——只要你从工作中找客观原因,就是工作态度不积极的问题了。
毕竟,那些难倒你的客观原因,在另一个次元里生活的领导眼里,根本不算原因。
既然是手下工作态度有问题,领导便占据了道德高地。
义正言辞地向手下提出更严苛的要求。
在这个氛围下,原岛不得不换上了便秘时的表情,报出了一个能让领导暂时消气的销售额:2千台。
到底能不能卖出去,他心里还不清楚。
之前的工作指标,已经非常苛刻了。
可话都说出去了。
也是彻底骑虎难下了。
这情形,让派爷想起曾经推荐过的《凪的新生活》。
说日本文化里,特别注重“读空气(察言观色)”。
为了照顾一个氛围——当然主要是领导创造的氛围,一个人就得“聪明点”。
找不到源头的错误,你赶快领了。
不知道属于谁的工作,你赶快做了。
这份聪明,其实就是牺牲。
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消化掉并不合理的工作安排。
这点恐怕全世界的社畜都深有体会。
可领导又占据着虚假的道德高地,社畜们易守难攻,只能作罢。
而《七个会议》想说,这种职场文化,不仅是忍气吞声社畜的痛,还可能是公司的痛,整个社会的痛。
不合理的工作强度,有时候社畜加点班、费点心思是能完成。
可时间和精力在不合理的工作面前,真不是万能的。
假如领导让上天,员工还得私下里研发火箭不成?
到时候手下为了交差,又会怎么做呢?
所以,一味逢迎显然不行。
在魔王北川狂虐原岛时,就“坐”出来一位勇士,销售一课的八角民夫。
其勇猛在,会上公然睡觉。
把领导气走了,还对于原岛的悲惨遭遇冷嘲热讽。
他的课长坂户宣彦看不惯这样的手下。
散会后对他开启疯狂刁难、怼他模式。
八角呢,毫不退缩。
坚持说到点下班是员工的权利。
还要告坂户对他职场暴力。
说出大家之所想的勇士,大家理应喜欢啊。
可喜欢他,真的太有难度。
因为,很多看似合理的事情,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下就会显得不合理。
员工当然都想到点下班,可工作指标完不成,所有人都要喝西北风。
他所在的一课,在完成指标上是一直表现不错。
但和八角没什么关系。
他整天就是磨完洋工,到点下班,拖累其他同事来的。
更想不到的是,这家伙似乎和领导间有不可告人的交易。
批评他的坂户,真的被认定了职场暴力,被驱逐出了公司。
他个混混,留了下来。
坂户离开后,原岛当上了一课课长。
他也因此得知了八角身上的变化。
八角曾经也优秀过。
可在一个时间节点之后,业绩一落千丈,是骄傲了不成?
坂户离开后,本来毫无作为的八角却又有动作了。
东京建电使用的螺丝,本来是从一家叫做螺六的小工厂采购的。
但因为采购成本太高,坂户任职时,改成从大公司东名科技采购螺丝。
坂户一离开,八角就决定继续和之前的螺六工厂合作。
为此,公司每个月的成本增加了九十万日元。
会计部门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领导层。
可没想到领导层告诉会计部门不要插手。
一切都显得太诡异了!
工作指标定的高高的,让员工不得不大规模加班的东京建电。
怎么就愿意养一头危害公司的废物,还养得如此明目张胆?
明明认真工作,却依然没能完成工作指标的原岛,坐不住了。
开始了私下调查。
原来问题,就出现在螺丝上。
他冒险去了坂户采购螺丝的东名科技,拿到了螺丝样品。
然后对这些螺丝进行了测试。
结果证明,东名科技不同型号螺丝的耐受力。
基本上只达到了标准的一半。
原岛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尤其是,东京建电参与了很多高铁、飞机的制造。
螺丝不达标,意味着无数人的生命安全正在遭受威胁。
而八角其实早就知道这种情况。
公司的大部分领导也都知道。
他们当然也不想看到这种情况。
可和大多数轰然倒塌的公司一样,即便曾经发现了问题,也做不到壮士断臂。
因为,那会面临着巨额的赔偿。
也无法向其他员工交代。
他们弥补过错的方式,是设法赶走坂户。
再通过八角的工作,继续同良心的螺六作坊合作。
但这和巨大的错误相比,太过杯水车薪。
八角也深知这一点,因而纠结两难。
此刻面对原岛的调查,八角也知道小打小闹已经不够了。
他开始倒逼领导层,在合适的时机召开产品召回的发布会。
但领导拒绝了。
这激起了八角本就有的斗志。
他写了举报信,把问题捅到了公司最高层。
董事长听了,依然是拒绝。
并且让手下清除证据。
这时候,魔王北川也站出来了。
他把仅存的证据交给八角,让他将丑闻捅向整个社会。
故事进展到此处,简直热血。
它也应该让你想到了一部大热的日剧《半泽直树》。
其实,《七个会议》就是那部日剧的原班人马。
甚至,都把问题着眼点放在了螺丝上。
小小的螺丝,也关乎着性命。
半泽直树、八角民夫,都是背负着他人性命的人。
同不愿承认错误的制度死磕。
《七个会议》制度想遮掩丑闻。
但派爷更感兴趣的是问题的根源。
当初坂户为什么要和东名科技建立合作?
要怪上头的北川。
他要完成北川的指标,只有想方设法降低成本。
但北川能走到这一步,也要怪他上头的领导。
当初,他也是用下三滥的方式,才保住职位。
可上头的领头,还能再甩锅。
是集团的掌门人,塑造了如此粗暴的企业文化。
这位主公呢,同样可以再甩锅到社会。
社会文化下的企业文化,就只看成绩。
为了企业能够生存,就得不断地向手下施压。
资源匮乏的日本、一个个草创企业,都得依靠这种企业文化才能跻身强者之林。
可究其本质,这不是一个健康企业该有的成长方式。
再大的企业都不能忘了,组成一个集体的是一个个人。
是人,就不是万能的。
不了解,或者说不愿去了解一个员工所面临的客观问题,就去制定不合理的工作指标。
多让员工为公司牺牲点自我,是没什么。
但一直紧绷的弦,难免会有断的一天。
培育出一个个无所不用其极的“好员工”。
其实也是在培育一个个巨型炸弹。
所以派爷觉得,社畜口中的痛、社畜展现的弱。
比起一直被当成笑谈。
可能,更需要整个社会学着去认真聆听一次。
看到财务部科长吧,被调到东北支部,🍩女生为查出真相,开始跟踪那位不成器的销售员……。
前一个小时的内容,埋下很多伏笔,例会的各种黑色系,🔩,人员的各种调任及失联,过气家电被逼售卖等等问题,期待后续的发展。
我猜想,勾结情况还是有的,所以北田对八角各种容忍及满足,总之,还是静静的看完再说吧。
^_^
电影把自己定位为池井户润系列的娱乐片,应该说可以给出出一个及格的成绩,毕竟有那么多实力派大牌的出演,也差不到哪里去。
影片还是讨论日本(男)人最关心的问题——公司和社员。
看完电影,细想起来,个人觉得有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情节设置的不合理、不够细致之处1.主人公八角多年以前,因为卖高价商品给年老的“星野”夫妇,结果(直接/间接?
)导致老人之死。
感觉推销商品和老人的死之间的关系没有交代清楚。
八角的负罪感来自何处?这还是挺重要的啊。
2.梨田在二十年前的伪造螺丝强度的先例,导致了今天的再次伪造的事件的发生,即所谓的公司的“体质(体制性)”问题。
这样说并不是没有道理,可能也真的是根本的原因,但毕竟不是直接原因,放在电影稍显多余。
而且,主人公八角,从一个企业战士,变为一个企业负资产,究竟是因为以上的1.事件,还是2.事件?
还是因为两个?
这两个都没有交代得很清楚的问题纠缠在了一起,让人更觉得理不清,况且,这还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另外,经理部的新田,负责客服的佐野,虽然电影前半段还比较有戏份,特别是新田构成了很多重要情节,但后半段就完全没有他们的事情了。
电影本身长度有限,如此使用方法有点浪费,感觉至少要像坂户那样一直有存在感比较好。
这些可能是小说改编电影会产生的一些必然的问题吧。
就好像这个作品的名字《七个会议》,如果是小说的话,七段故事,读者还能把书翻回去,回看一下,数一数是哪七个;而作为电影,看到最后谁还能记住是七个会议,还是五个会议,还是九个会议呢。
问题二 “野村问题”作为能剧演员的野村万斋,出演电影总是有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能剧表演风格。
如果完全接受,大概不会在意,更何况喜欢这一风格的粉丝也大有人在。
不过,要是无法接受这一风格的话,这部电影估计就要频频出戏,看不下去了。
本人虽然说不上喜欢,但也就把这理解为的野村特色了,不过在电影中的突兀还是可以感受到的。
可以说,电影中几乎所有的角色都是“小说改编”的感觉,而只有野村的扮演的角色给人的是“漫画改编”的感觉。
即使是加入了香川照之,及川光博,桥爪功,这还是一部野村万斋的电影。
每一个潇洒的姿态,画面外的能剧般的高声大笑,特别是电影结尾时,野村撇开腿坐在椅子上的一阵字正腔圆的论述,都在说明这个问题。
问题三 可以笑吗如果本片想以剧情取胜,那么可能不用追求“笑果”。
不过,电影似乎还是挺想在某些桥段把观众逗笑的,可惜笑点不足,或者说力度不够,也有可能是因为片子的类型有点复杂,观众们不知道该不该在这个还稍显严肃的电影里寻找笑点吧。
以上,水平有限,匆匆写就,还请指正。
私以为,所谓好演员,首先演好自己,再进一步演好别人,达到演谁是谁的至臻化境。
在本剧中大家都演好了自己,各种的表情都很本色,能在全篇过程中不断看到各位自己在不同往期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但进一步的演好别人就全都没做到。
香川大叔还是一副大哥大嫂过年好的表情,狂言那位的脸型就直接出戏,狂言演多了看来真的会影响脸部表情。
其他几位也都是常客,尽管名字对不上,但都是那些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安排,所以无功无过3颗星好了,言归正传,记得上一次想谢谢影评还是好几年前的黑镜,同样也是觉得叙事能变化下我会更中意这里的话也同样忍不住想要是结尾这么改就完美了,3星变五星怎么改呢?
就是临近尾声,香川大叔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在办公室里交出唯一被遗漏的次品那段,要是实际上最后他给到狂言脸的是被掉包过的符合标准的产品,借此在狂言举报时候,比如在电视直播里当众测试,反倒测出了符合标准的数据,以此来反告狂言,彻底抹杀他,并且以此为契机翻转风评,最后得到北大路社长赏识,得以晋升替代掉梨田成为常务董事,走向人生巅峰。
其他人员还是照常各司其职。
这样的结局的话我会直接给5星。
好吧,阴暗也好,内心龌龊也好,一吐为快。
以上
不得不说,《七个会议》是我近期不经意间看到的,却也是不经意间让我看罢长吸了一口真气的唯一一部电影。
此前我并没种草过《半泽直树》,只知道自己远离都市归于乡野前曾经是个还算入流的企业文化从业者,但我确信的一点是,以我们当下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之间繁缛纠缠的关系,决然拍不出来《七个会议》,不是不能,而是不敢。
转念想想,除了日本人,谁还可以拍得出《七个会议》呢?
此时此刻,全球范围内我所能想到的只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川普,只是不巧的是,他当下正背着一个千夫所指的政客身份。
要知道早年《学徒》时期的川普比任何人都熟稔商场职场,更难得的是他还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文化商人,美式企业文化乃至社会文化之道法术尽在他的掌控,当然这柄以权术为名的双刃剑所赐予他的不仅仅是至高的名利,同时还把他硬生生推进了一个叫作白宫的牢笼,最终囚住了他华丽羽翼下的所想和所能……言归正传,古之权术,今之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
于地域资源而言的区区小国日本,其民族文化(代表了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所具有的高度一致性)的核心实质远比我们简单太多,就两个字,“菊”与“刀”。
菊寓皇权,刀表武士,菊有至高的节操和荣耀,长寿吉祥,贞洁不屈,所谓武士道精神,便是以军国皇权至上的忠勇、献身、耻感文化。
古有藩国,今有企业,菊以刀治,刀以菊荣,菊刀共命,一脉相承。
于是乎,无论企业层面还是社会层面,表象上的现代日本人既生性好斗,又温和谦逊,既穷兵黩武,又崇尚美感,既桀骜不驯,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又能屈能伸,既忠贞不渝,又心存叛逆,既勇敢无畏,又胆小怯懦,既保守专断,又敢于挑战,这是菊与刀之间与生俱来的内化矛盾,但也正是因于菊与刀紧密依存的小众民族特质,让日本得以最快速地倚靠他们简单有效、极致凝聚的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在世界上攻城拔寨,独树一帜。
曾几何时,我也帮助若干个不同量级的国内企业在它们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搭建过所谓的企业文化体系并推动其落地,甚至也曾力图让这些公司的企业文化体系指标能够更深触社会文化层面一些。
事与愿违,在个中规划与执行期间没有谁比我自己更清楚,中道所注入的文化体系终究是不可能有效落地继而改变企业发展大势运程的,它所能短时撼动的唯有高层和中层管理者阶段性治理的思路和格局,仅此而已。
很显然,我们并不具备日本大和民族那种深入骨髓的菊刀式的社会文化底蕴,我们的社会文化多元性太强,人口众多,民族众多,人文历史错综复杂,再加上很多行业本身的发展文化乱象重重,企业个体的治理尤其是一把手领导风格激进多变,体系制度文化又极不健全,这便导致了我们放眼所见的各家企业文化管理诉求天差地别,而最终又极难通过由外而内的企业文化调适知微见著,更莫谈对社会文化的纵深影响了。
《七个会议》以旋涡式的悬疑解案手法对企业文化导向的职场现象和问题针砭时弊,但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八角终章的自省式陈词,“在日本,公司内的常识要比社会上的常识来得重要,这一点已深深地嵌入了日本人的基因。
为了藩国不惜自己的生命,说得好听点,活得就像武士,古代是藩国,现代换成了公司,为了保住公司,人的一条命又怎能比得过公司的存亡呢?
西方人听了肯定会想,在这种公司辞职走人换个公司不就行了,但在日本,要是武士脱离了藩,那就意味着完蛋了,人生不容有此污点。
武士为了保卫自己身份的高洁,宁愿在藩里跪着走下去,哪怕行事无所不用其极。
忠诚这个词听起来不错,但反过来讲,你也享受到了庇护,这种相互依存、相依为命的关系是日本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我们这个毫无资源的区区岛国,能够跻身发达国家之列,这种企业文化功不可没。
它有利也有弊,但我能确定一点,我们要像小孩吵架那样坚持自己的立场,错的就是错的,人命高于一切,假如能做到这点,虽然无法彻底杜绝,但数据篡改隐瞒丑闻这类事件说不定会少那么一些……”对于日本能有此将企业层面上升到了社会层面的文化自省式电影,我们务须要礼拜尊敬,但就我们时下无比混沌的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关系结构来说,我们当真学不来,更不敢学,因为它极有可能对现有盘根错节的企业文化乃至社会文化系统造成冲击性的破坏,甚而导致社会运转秩序的崩裂。
与此同时,显然我们也不能只是每隔二十年,企盼着能有一个叫作马云的怪人现世,以他一己之力去打破那么一些介于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之间错综的桎梏。
此前我在给自己2010年第四本关于文化管理的书取名之时,之所以用了《交给你了》,其目的指向就在于现阶段我们需要从每一个我做起,其中有天赋有能力有勇气又有格局的人应当去效仿借鉴马云对企业文化、社会文化的理解和践行,至于不知何从学起的人,不妨加入到马云类人才的身边,去倾力成为他们践行过程中的助力。
换言之,我们需要自己新一代的创业者能够从一开始就将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从底层打通并形成体系,继而塑造成自己可接续的一把手文化领导风格,以及体系性的制度文化。
接下来,通过领导自身的文化魅力去吸引更多对企业和社会文化有同感力的人才,再通过制度让他们得以提升成长、价值实现,并完成文化向心力的二次输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极难,毕竟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企业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唯一的驱动力就是活着,好死不如赖活着那么活着,于是乎缺失了社会认同感的企业文化也便就此大量滋生了。
较之而言,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实质其实说白了就是在面对更高层面的组织使命时,如果无法完成,那么赖活不如好死,而我们的创业者、企业家最缺少亦最需要的正是武士道精神。
当然这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社会文化层面,我们亟需政府以及行业自律性组织可以提供出足够系统、足够长效的引导、约束和奖惩制度,及其相应的一套文化管理体系,方能真正意义地激发并保护创业者、企业家们的武士道精神,你说呢?
时隔五年又重温了一下《 七个会议(2019)》,现在因为和朋友一起创业所以对电影中企业中人们的不同选择和勇气行为有了更丰富的看法,(对我而言)真正伟大的电影就是直面真相,为你树立践行正确价值观的勇气!
——我们每个人都是组成这个世界的重要一员,不要因社会比较而妄自菲薄,我们的价值可以来源于能为他人提供什么。
数据造假、数据篡改,只有 0次 和 无数次;企业利润,金钱这种没有生命的通用交换服务介质,永远不能凌驾于社会大众的生命之上,这不是漂亮话,如果有的企业为富不仁,在飞机、高铁、轮船、地铁等基建上为了追逐利润提供残次品,造成事故大众伤亡,你还会觉得金钱至上吗。
关乎每一个人的原则问题,不可以娱乐至死解构,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忘记原则,道德底线,无论是做人,还是企业。
做一个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可以灵活,但不能失去底线。
真的好喜欢这部电影里面的一些角色哈哈,池井先生笔下作品里的角色总是这么有正能量!
半泽直树,八角民夫,佃航平,勇往直前,永不屈服!
—【 我看过的100部 ★★★★★ 电影!
—— 】2024:热辣滚烫2023:旺卡2023:三大队2023:深海2023:蜡笔小新 新次元!
超能力大决战2023:疯狂元素城2022:阿凡达2 水之道2022:第一次的灌篮高手2022:青春变形记2022:独行月球2022:奇迹·笨小孩(商业人物6)2021:雀斑公主2021:你好,李焕英2021:寻龙传说2021:蜡笔小新 谜团!
花之天下春日部学院2020:哆啦A梦 伴我同行22019:勇者斗恶龙 你的故事2019:飞驰人生2019:燃点(商业人物5)2019:白蛇 缘起2019:与我跳舞2019:七个会议(第 100部 ★★★★★ 满分电影!
——)2018:西虹市首富2018:我不是药神2018:蜘蛛侠 平行宇宙2018:龙珠超 布罗利2018:波西米亚狂想曲2017:帕丁顿熊22017:生化危机 复仇2017:马戏之王2016:游戏王 次元的黑暗面2016:早死早投胎之地狱摇滚篇2016:爱乐之城2016:造梦者(商业人物4)2015:山地自行车冒险2015:史努比 花生大电影2015:夏洛特烦恼2015:头脑特工队2015:垫底辣妹2015:凯蒂·派瑞 棱镜世界巡演2015:泰勒·斯威夫特 1989世界巡回演唱会2015:我是路人甲2014:魔法王国2014:爆裂鼓手2014:宇宙时空之旅2013:半泽直树2013:白日梦想家2013:中国合伙人(商业人物3)2013:乔布斯(商业人物2)2011:时间规划局2010:社交网络(商业人物1)2010:让子弹飞2010:长大成人2009:三傻大闹宝莱坞2009:鬼妈妈(Coraline)2009:守望者2008:摇滚之王2008:蝙蝠侠 黑暗骑士2008:好好先生2008:本杰明·巴顿奇事2008:入殓师2007:门徒2007:星尘2007:冒牌天神22007:爱情呼叫转移2006:V字仇杀队2006:武林外传2006:人生遥控器2006:士兵突击2006:录取通知2005:冰雪公主2005:查理和巧克力工厂2005:最终幻想7 圣子降临2005:喜马拉亚星2004:我,机器人2004:天下无贼2004:新警察故事2004:功夫2003:冒牌天神2003:摇滚校园2002:无间道2002:火影忍者2001:千与千寻2001:瘦身男女2001:暗战22001:少林足球2001:哈利·波特与魔法石2001:黑鹰坠落2001:迈克尔杰克逊 30周年演唱会2000:FLCL 特别的她1999:喜剧之王1999:我的邻居山田君1999:黑客帝国1998:楚门的世界1997:千钧一发1997:超时空接触1996:食神1995: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1995: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1992:逃学威龙2
日本人的职场角力和中国人的帝王权谋一样,总能拍得老道又佐之新意。
东京建电的故事其实在前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已落幕。
为什么呢?
因为疑局布置全在前二十多分钟、而一个认真观影的观众,几乎可以跟随“破案”铁三角同步开解疑题。
如果演员编剧导演能利用剩余时间将这个答案填充以细节,那这部片子将是合格的精彩;如果其后出现了新的包袱和意外并以不损害全片结构的方式圆满了自身,则可以说是超过的精彩;这部“职场悬疑”片,大概属于合格的精彩。
不谈后半部分的冗余感,就说说精彩的连环疑局。
销售部废物一课长原岛的出场就带出了魔鬼般的北川部长,可这样魔鬼严苛的人物竟然放过了打瞌睡的懒惰科长,你说奇怪不奇怪?
这个堕落的科长竟然还敢同销售部王牌对着干,而北川竟然支持了这个刺头站不住脚的职场暴力申诉,你说奇怪不奇怪?
刺头科长被甜甜圈女职员怀疑是占小便宜的甜甜圈小偷,可他真的是吗?
甜甜圈女职员在自白中透露自己真实的辞职理由不是结婚,而是对秘密恋情失望后的断舍离,所以同她发展出婚外恋的已婚男又是哪个?
办公室的秘密可不止这一个,同销售部对着干的财务部课长代理发现堕落科长有一桩奇高的招待费报销,堕落科长申报的这笔十万三千块款项是同螺六的利益交换吗?
螺丝供应商又为什么要从成本更低的前供应商转到这家螺六小厂?
…………通常来说,出场人物较多容易发生人物混淆,而这部片子在悬疑设置阶段就很好的秉持了三角叙事的接力原则,主视角人物分段接力,每一段疑局都只拉三个关联人物——自白者、串联人和下一个自白人,这样一轮后,破案铁三角就基本成型,后面只要联合解密即可。
的确,研究故事,日本的剧本是不可忽略的。
感觉,日本的密集人口与有限资源,的确逼迫着激烈的竞争,而竞争就像自然选择,始终能够筛选出很多优秀的作品。
《七个会议》虽然不能称得上经典,也算不上精彩的电影,但是绝对是叙事的一个经典教案。
其特点,可以名之为“漩涡式”。
我没有仔细去计算到底有没有七次会议那么多,也不需要花时间逐个罗列会议的内容,下面就从底部到最上面来展示这个“漩涡”。
漩涡之根,只是一个人物。
开始我们会误会,整部电影是东京建电下面两个营业部门的竞争戏。
但其实漩涡就是那特立独行的八角民夫。
我非常佩服这个日本演员,从一开始的吊儿郎当,接着泼皮无赖,接着阴险毒辣,接着深不可测,到最后正义凛然,全凭一个人一张脸。
一开始开会,公司高层在骂人,总公司特派高层还在后面监控,这样的情形之下,他居然打瞌睡。
这样一个老油条居然没有被炒鱿鱼。
而后部门领导开始给他小鞋穿,可是他居然针锋相对,毫无畏惧。
争执之下,他居然上诉,而且反而是部门领导被“踢走”。
这让接任的部门领导和一众同事都心中疑惑。
所以,我们一开始对这个讨厌的家伙,都觉得不可思议,日本即便有员工终身制的传统(据之前看的资料,现在日本也改变了,但估计原著还是在那个时代,员工有错,也只是“贬谪”到其他部门),但是这样的人,简直就是害群之马。
所以,我们看到的“矛盾”仅仅是:混日子的员工与业绩至上的公司之间的矛盾。
当然,漩涡一搅和,我们发现问题越来越大了。
因为责骂八角,回头居然被公司“贬谪”,离开了业绩辉煌的第一营业部。
似乎八角背后有靠山,尤其是高层对他开会打瞌睡一事,虽然恼怒,但是却又无可奈何。
甚至,从第二部门转任第一部门的部长,被高层骂到坐坏椅子摔倒时,他竟然眼睛锐利地盯得高层发毛。
于是乎,我们跟着“配角”部长(一开始我们肯定会把他当主角),窥探出一点秘密:八角有勾结高层,贪污舞弊的可能。
因为他居然在赶走部长之后,立刻放弃大公司生产的价格低廉的螺丝,而且跟一家小工厂购买价格贵得多的螺丝,而且居然还向供货商(那个小螺丝厂)提供10万元的招待费。
而当财务部门发现了问题,并且在会议上弹劾他时,不仅高层,而且社长都包庇他,而且反而责备财务部门不务正业,浪费时间。
这时我们看到的“矛盾”变成了:企业高层贪污舞弊,与奸诈小人沆瀣一气,公司利益与小集团私利的矛盾。
回头,部长找到大公司生产的螺丝,发现螺丝不合格,居然被八角跟踪赶上,指出了背后的原因,原来是公司高层以次充好,降低成本,伪造数据,提高产品竞争力。
通过之前那张断掉螺丝的椅子,他发现了端倪,而后发现公司为飞机、列车提供的座椅都有相应的问题。
所以现在公司希望先调查清楚情况,然后公开情况并启动回收。
之前的部长真正被贬谪的原因,就是因为参与其间。
但是,高层包括社长,出尔反尔,只是提出暗地里置换螺丝,而不答应公开,因为不仅涉及声誉,而且比如导致公司亏损甚至破产,这会让公司的母公司施诺大发雷霆的。
于是,八角就把事情捅到母公司施诺上去。
可是施诺的社长,最终也是打算继续掩盖。
很明显,我们看到的矛盾又变成了:坚持质量至上、顾客至上、信誉至上的好员工与只求利润,不择手段,只图业绩,飞黄腾达的公司高层的矛盾。
八角将公司的事情揭发到政府部门去,公司接受调查,大批涉事要人被贬谪,但是施诺社长依然高高在上。
而八角在接受母公司和政府讯问提出了更深层的问题:企业的文化,数十年都是“想要出业绩,就改数据;出了问题,掩盖到底”。
日本人传统的“藩国”“武士”理念,一方面讲忠诚是好,员工和企业抱团,对上司忠诚并且牺牲小我,唯命是从;另一面讲业绩是坏,大家都为了藩国,为了企业的利益,而忽略顾客的安全。
所以矛盾上升到:企业文化与企业责任的矛盾,传统文化与当代发展的矛盾。
诚然,在高强度的竞争之下,产品既要提高质量,又要降低价格才有竞争力。
为了业绩惊人,最好的方式就是降低价格又提升质量。
但是这又是非常困难的,要么是让下游的厂家毫无利润,难以生存;要么是偷工减料,篡改数据。
最容易的自然是篡改数据,造假骗人了。
我这两天深有体会,自己第一个西铁城光动能用了近十年还能走,但所谓能够放水100米的,中间也把杆锈掉了;第二个西铁城光动能光波表,才一年多,居然把杆又坏掉了,而且还因为电能不足中途罢工。
自己近十年前买的飞利浦剃须刀虽然不大利索,但是作为后备外出时用,到现在还能用;可是后来买的飞利浦S5000才两年多,电池就坏掉了。
很明显,这些价格不菲的产品,现在也开始出现质量问题了,而质量问题的根本就是其中的零部件不行。
管中窥豹,一叶知秋,西铁城、飞利浦背后的问题也应该是同样的根源。
而电影讲清楚这样一个问题,甚至升华到这样一个反思。
却由一个小人物进行漩涡式展开,其构思方式,值得赞叹与学习。
19.9.15 t{�'�
本片讲述了大型制造商东京建电公司因质量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内部斗争。
影片中,男主角八角民夫负责追查产品质量问题。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又一个责任人被他推至前台,但当他控诉对方的罪行时,得到的回应并不是愧疚和忏悔。
以宫野社长为代表的管理层觉得自己才是受害者:尽管自己也知道篡改检测数据是不对的,但为了销售指标、为了公司利益、为了个人的利益,自己别无选择。
抛开影片的故事背景,就只剩下“知”和“行”的冲突。
“知”和“行”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讨论范畴由来已久:“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
最有名的知行观点,当属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所提出的“知行合一”。
他认为“知”和“行”是同一件事: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如果那时有人问他“知道许多人生道理,为何却过不好这一生?
”他会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说得白话一些就是:“如果你做不到,那就说明你并不是真的‘知道’。
”自我若是软弱无力,再多的自由又有何用?
——埃里克·霍弗“知行合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更多的人还是把“知”和“行”当成两件事,就像剧中那些人一样,因为和这个“知”争夺“行”的还有另一个“知”。
两个“知”打架,产生了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用于描述一个人同一时间有着两种相矛盾的认知从而产生了内心冲突的状况。
这里的“认知”指的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型式,包含看法、情绪、信仰,以及行为等。
认知失调理论由费斯汀格1957年在《认知失调论》一书中首次提出。
该理论指出这种因冲突而引起的紧张不安会形成一种内在动机作用,促使个人放弃或改变其中一个认知,然后迁就另外一个认知,借此消除冲突,恢复调和一致的心态。
在这种内在动机作用下做出选择是一个决断过程。
产生内心冲突的原因是两种认知所代表的价值在个体心目中大致相近,但在作出选择之后,个体对两种认知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改变:人对被他选中的一方更加偏爱,对未选中的另一方更易于采取贬低的态度。
理解这一点并不难。
作出选择意味着放弃了未被选择一方的利处,接受了被选择一方的弊处。
个体对这一结果的认知与他对自身的评价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引发了失调感。
为了消除它,他可以采取行动改变原来的选择,但在很多情况下,所作选择是难于改变的,于是,他便采取重新评价各种事物的方式,收集新的信息缓解失调感。
这时,他更多地意识到被选择一方的优点和被拒绝一方的缺点,致使对双方的评价在态度上有了明显的区别。
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
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 卡勒德·胡赛尼 《追风筝的人》在东京建电公司,至上而下选择数据造假,也可以称为一种从众行为。
埃利奥特·阿伦森在《社会性动物》中给出了两种从众原因:别人的行为使他认识到自己最初的判断是错误的;他可能希望在团体中免受惩罚(如不被别人排挤和嘲笑),或者希望得到奖赏(如得到别人的喜爱或被别人接受)。
从以上两个原因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缺乏自信的人比那些自我评估较高的人更有可能遵从团体的压力。
20年前,北川诚选择听从于梨田董事弄虚作假;20年后,他一开始也还是选择将事情真相隐藏。
他也劝八角放弃追责,但八角说即使被当成傻子,他也要把自己知道的真相面对面讲给大家听,直到有人相信他所说的,因为他“不想再逃避了”。
八角的话深深触动了北川,他再一次强烈感受到了内心的冲突,而这一次他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对此,荀子早有所言:“天道有常,或因人势而迟,然终不误 。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米兰·昆德拉
原来期望很高,看完后却很失望。
完全可以不用颜艺来演绎的故事却偏偏充满各种面肌抽搐,指骨发白,似乎这种过度用力的表演才能体现人物内心的矛盾不安,似乎这种控制脸部肌肉跳动的能力才叫表演。
野村虽然比香川的颜艺用得没那么扭曲,但也是各种眯眼,狞笑。
那笑声绝对只能用猥琐来形容啊。
要不是看在阵容强大的面子上,打个2星也可以。
剧情逻辑上也还可以改进:其实什么沙发下遗留的最后一个螺栓成为最后的证据之类都是笑话,真的告发上去,所有正在用的螺母都将成为证据,不是唯一证据,而是千万个想抹杀都抹杀不了的证据啊。
最后借由野村之口说出了日本企业文化的特殊和积弊,把公司象征成以前的藩,员工则是誓死效忠而又受庇护的武士。
但这个剧里把董事长叫成主公,开个会叫御前会议也着实夸张得过了点吧。
哎,日本电影啊,总是在夸张颜艺和平淡写实两个极端之间游移。
这是半泽直树剧场版吧……
很少看到讲大公司内部腐败的片子,里面谈到的问题也很有代表性,从题材来说值得一看。不过演员的表演都太表面化了,人物刻画也是。另外:谁家销售会同时管采购啊 显然的conflict of interest 么
看表演风格,应当叫七个话剧,简单的剧情搭配用力的表演,实在无趣
平庸,重复。
没证据?卖出去的产品不都是证据?!
"醜聞不會從這世上消失,絕對不會。這世上篡改數據隱瞞問題的企業,全都一個德行,乾了第一次,就會幹無數次。人類是種愚蠢的動物,特別是日本,公司內的常識要比社會上的常識來的重要,感覺這一點已深深嵌入了日本人的基因。為了藩國,不惜自己的生命。說得好聽點,活得就像個武士。古代是藩國,現代換成了公司。為了保住公司,人的一條命又怎比得過公司的存亡呢?西方人聽了這話肯定會想,「這種公司趕緊辭職得了,換個公司不就行了?」但要是武士脫離了藩,那就意味著完蛋。忠誠這個詞聽起來不錯,但反過來講,你也享受到了庇護。這種相互依存、相依為命的關係,是日本獨樹一幟的企業文化。我們這個毫無資源的區區島國,能夠躋身發達國家行列,這種企業文化功不可沒。"
一颗螺丝钉引发的故事。培育一个个无所不用其极的“好员工”,其实也是在培育一个个巨型炸弹。
剧本上确实有不足,使得本片的看点就只剩下这些歌舞伎演员们的对手戏,但是这些演员们互飙演技的戏份看得实在是太过瘾了。野村万斋真是一个天才演员,他的气质以及角色往往都在整个氛围中显得极为另类,但他就是能把这份另类在最后诠释到让人折服
剧情老套,最后的独白和配乐也还行。日本人真是太喜欢反思了。日式的夸张式演技已经自成一派了吗?
情节过于单纯了,以电影来说略显单薄,有点舞台剧。其实哪儿用分析那么多,纵然各国文化不一样,放别的国家也就是另一种欺上瞒下,不过是赚起来没够儿而已。不过真是受不了啥主公、驾到、御前这套,放过去还行,现在不过就是金钱交易的关系而已真把自己当爸爸。剧里及川和他豆瓣照简直天差地别啊!冲着晴明多一星
★★★☆
日本电影的色彩很重;日本电影的色彩太重。过犹不及。香川照之的角色,分明前半是《半泽直树》,后半是《99.9刑事律师》……这种自我重复也挺无聊的。
故事引人入胜,从职场的小事开始,还能有点感同身受的意思,十分钟之后就立刻入戏了,节奏把握,剧情的衔接很完美,由此看来福泽能拍出能带一点悬疑色彩的半泽2不足为奇了。
最后的结语不错。野村万斋气质拔群。
3.5 越看越和《华丽一族》神似,一看导演,难怪啊!丝毫不掩饰的活生生的热血漫画式风格,不止表演,连设定都如此——人群里那个看上去最吊儿郎当最不负责任的家伙,往往是骨子里的好人,而且扭转战局的一定是他;扒皮日本民族性格的大戏,从企业文化到民族性格基因,不留情面,一黑到底,极有现实性,就是整体表现太“明”了点,批判力度还不够强硬;短评有人说香川像悲伤蛙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
“集体主义”(集団主義)的名词解释当年备考的时候背过很多遍,一般理解为它的优点是“人多力量大”,弊端是责任分散,难以追问。这部电影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社长在中途对部下说:这都是你们的责任,我是受害者…@八丁座
垃圾筒那里是不是找对了湿垃圾桶?
全程用力过猛,节奏平均有点不知在何处着眼。日剧味道严重。犹如赵宝刚拍了部电影。
要是雅人叔也来了 就齐了
模仿痕迹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