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我李肆#热搜第一了!
李肆是《迎风的青春》的男主角,这是一部以90年代为背景的青春题材电视剧,讲述了程苗苗和程芽芽两兄妹在油田家庭中的成长故事。
剧中通过两代人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和青春的挑战。
自从开播以来,这部剧就好像热搜挂件一样,多次登上微博热搜。
平平无奇的一部青春剧为啥这么火?
网友们跟没见过世面似的!
主要是因为真实!
#谁家黛玉拿鸡毛掸子追着人跑#指的是程苗苗的妈叫贾代玉,脾气火爆,一言不合就拿着鸡毛掸子揍程苗苗。
除此之外,#程芽芽 暗爽哥##第一次见偷感这么重的青春剧#等也成为了网友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哎,本来周末打算休息不更新的,但看到《迎风的青春》马上完结了,总觉得应该贡献一篇。
目前,该剧更新至26集,其他的要加更礼,说白了就是花钱。
最新的热搜#还我李肆#实际上说的是最新的剧情里李肆去世了!
妈耶,这个编剧好疯啊,最后竟然是BE。
都说官配是程苗苗和小娃,我当时还不信呢!
觉得“竹马比不上天降”的定律一定会被打破的!
但没想到,编剧为了收场,竟然让竹马挂了。
说实话,这部剧是我这几年唯一一部认认真真追完的青春剧。
受够了饶雪漫、顾漫、辛夷坞的那种神经吧青春文学,同样是写80后的青春,她们非要让人家堕胎、车祸、失忆一条龙,初恋被劈腿或者莫名被甩,没有一部HE,全都是BE。
好像在她们的眼里,80后女人过得就很惨。
《迎风的青春》算是正常的,至少整体节奏还算正常,写的确确实实是那个年代的油田生活。
除了李肆挂了,我觉得都还行。
不过,网友们也替我骂过了,#迎风的青春 烂尾#也是在微博上讨论过几天的。
所以在这里,我就不说这部剧不好的地方了,单纯谈谈我喜欢的地方吧。
双线结构书写两代人的青春在青春的长河里,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迎风的青春》实际上写的是两代人的青春,两代人的成长。
每一集的开头都会回顾家长们青春的故事,然后与孩子们经历的故事指向同一个主题。
青春期的代玉因为想要离开油田,而与心上人私奔,但是没想到对方是一个怂包,不仅偷偷放了油,而且还向厂里告密。
代玉因为叛徒永远留在了油田,而女儿程苗苗为了整蛊弟弟程芽芽,意外中伤了竹马李肆,落下了“叛徒”的罪名。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而在这部剧中,大人不再是高高在上,只会指责孩子,而是也在跌跌撞撞地成长着。
胡悦一生都困在失败的婚姻里,二婚嫁给了老杨之后总是希望争口气,一直觉得自己被杨家看不起。
不仅老杨全家PUA她,她自己都在PUA自己。
反而小敏很成熟,她看到了两个人婚姻的本质,也受够了这样的婚姻和争吵,于是在看到妈妈离婚之后选择了真心的祝福。
80后的青春虽然懵懂,但也绝对精彩,虽然和父母那一辈的青春存在隔阂,但是他们遇到的事情却极其相似。
代玉和程鹏飞在年轻的时候也有梦想,但最终却败给了现实,比如代玉想走出油田,却不得不留下来。
而她的女儿程苗苗和儿子程芽芽的梦想也是走出油田。
有趣的是,迎接香港回归的那天,代玉在接受油田电视台采访的时候表示自己的儿女将来也要留在油田,为油田做贡献。
但是却遭到了儿女的拆台,代玉立刻改口“这俩不是亲生的”。
青春的样子究竟是怎样的?
吵吵闹闹、跌跌撞撞,大概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如此。
百态的妈,写的都是我妈让我能看下去的电视剧,大概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吧——共情。
高中生的父母究竟是怎样的?
剧中的三位主角,拥有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家庭。
但是每一种家庭,写的都是“我们”的家庭。
代玉是个没什么文化,却每天都抡着鸡毛掸子追着孩子打的典型妇女。
她拥有着稳定却收入微薄的蓝领工作,而丈夫老程却是体面的医生。
两个人巨大的文化悬殊并没有影响两个人的爱情。
程鹏飞的包容和智慧,让这个家特别和谐。
虽然鸡飞狗跳,但却是充满爱的。
程鹏飞喜欢鼓励孩子,在程芽芽小时候画粉红色的海洋的时候,他就带着孩子查资料,后来发现世界上真的存在粉红色的海洋。
而代玉却只会一味指责,每天都把“你怎么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挂在嘴边。
她的唯成绩论,神经敏感又紧张,不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典型父母吗?
李肆的父母则更是有趣,有钱还宠儿子的妈,在厂里当领导每天对儿子拳打脚踢的爸,而且李大海还是靠着老丈人上位的。
所以自卑敏感,却对家里人脾气火爆,唯独对老婆言听计从。
胡秋敏的妈妈胡悦更是典型的家庭妇女,她虽然有工作,但是挣得没有老杨多,而且又是重组家庭更是敏感。
她经常怀疑老杨外面有人,抓着证据就不放,对女儿也很苛刻,总是拿她和哥哥比,就是为了在婆婆家里争口气。
这样畸形又变态的爱,也折射出了那个年代女性的传统和低微的地位。
敢闯敢干的才是青春孙千、翟子路饰演高中生,一点不违和,他们把高中生的那种虎劲儿演出来了。
兜里身无分文,说走就走就敢去香港,他们可是连油田都没出去过的高中生啊!
但可惜,因为“一只马蜂”,他们无功而返。
他们的青春也是恣意张扬的,是仗义执言的。
当袁山青因为父亲是诈骗犯的事情被同学们排挤,程芽芽挺身而出,就只因为小时候袁山青救过自己。
程苗苗不计回报地帮助普通话不好、家境贫寒的新同学强小娃,哪怕遭到了李肆的吃醋、阴阳怪气,她也义无反顾地把强小娃拉入自己的小团体,让大家一同帮助强小娃融入集体,学好普通话,甚至带领强小娃参加了朗诵比赛。
他们的异性交往没有任何歪心思,就是单纯想交朋友,单纯团结友爱,他们的善良是难能可贵的,哪怕有很多阻挠,哪怕被大人们误会早恋,他们也可以振振有词地解释“我们是兄弟”!
不过,这部剧的剧情进展确实很慢,而且后面逐渐走向了狗血。
袁勇就是个戏剧化的人物,他就像个定时炸弹,袁山青的生活好不容易恢复了平静,他又突然出现要卖掉袁山青的妹妹小紫。
还有油田的洪水导致老杨瘫痪,本和老杨离婚的胡悦还承担着妻子的职责,照顾老杨。
这些都让剧情变得有些扑朔迷离,回归到了一种狗血伦理剧的写作方式,尤其是最后李肆死了,更是让观众看不懂了。
目前,该剧在豆瓣还没有开分,豆瓣上有6000多人评论,但是评论非常两极分化。
我给了四颗星,因为这的确是我喜欢看的青春剧。
追剧到现在有点不敢往后看了,如果最后是刀,我宁可逃避。
看了一集就惊呆了,油田职工97年住的房子真大啊,那个时候貌似还是分配房子吧,油田领导也就70大的房子。
感觉不像是油田子弟,更像是京圈部队大院。
然后画面里还出现了水上的钻井平台,我国貌似从08年才建成半潜式钻井平台,97年那个时候还是靠陆地上的磕头虫提油的吧。
王老师家身为油田家庭竟然可以生二胎,在那个时代难道不应该革职吗?
午休的时候看完了29集,哭了一整集,下午上班眼睛都是肿的。
对于这个故事的结局,我是接受的,不是只有大团圆大美满,才是好的结局,好的故事,人生能有多苦多痛,我们并不是都能理解都能接受的,但是,现实就摆在那里,谁都改变不了。
如果四哥不是这样的结局,大家会对这部剧有这么深的印象么?
弹幕里大家对于编剧的恶评,对于山青的恶评,确实是一吐为快了,也可能并没有真实的恶意,我最后只能选择了关闭弹幕。
对于李肆的离开,对于苗苗的独自一人,我也有意难平,但是这不影响我喜欢这部剧,它真实,哪这么多幸福美满,现实生活的话,袁山青可能都活不到见到芽芽一家,小娃也可能都改变不了自己的人生,一辈子活在渔船上,甚至遇不到爷爷,死在路边的襁褓里。
这让我哭的喘不上气的这一集,也是最有爱的一集,因为爱,大家互相隐瞒,演了一出戏,脸上带着微笑,攥着自己的心,忍住眼中的泪,只为这最后的时光,李肆配合表演,成全着所有的人所有的爱,最终选择了独自远航。
所有的孩子,突然间被迫长大,被迫面对人生的残酷,勇敢的彼此搀扶着,成了大人。
此外,杨松柏挣扎着却坐不起来,孩子一样的放声大哭,程鹏飞打断大家的询问,安慰着躺在病床上受伤的程芽芽,白露原谅了李大海,林秀没有与小紫相认,这些,都让我动容。
我好羡慕这几家人的感情,羡慕他们的亲情友情爱情,羡慕他们的底气,因为他们的善良,他们的勇气,我好喜欢他们每一个人。
这是一部很好看的剧。
开分了,竟然过6分了。
这个针儿我还真就叫上了。
故意的是吧?
故意恶心完观众又嘲笑观众是吧?
创作组是不是这么想的:我就恶心你们了?
你们这些屌丝观众怎么滴吧?
恶心你们,你们也得受着。
不信?
我买水军把评分推上去。
你们能怎样?
行,够嚣张!
…………这部剧就是编剧故意恶心观众的。
用开头几集引大家。
用青春,轻松,快乐的青春主角团来吸引大家。
让大家喜欢上苗苗,李嗣,胡子,芽芽。
看开心了吧?
上头了吧?
想追了吧?
嘿嘿,开始慢慢下毒了,开始慢慢喂屎了。
扔出一个袁山青。
让她一步步的吸收主角团的气运。
让她一步步取苗苗而代之。
先是芽芽,跟被她下了降头一样。
无脑帮她。
为她放弃原则,后面甚至想要为她顶罪。
后面又给苗苗爸妈下了降头。
芽芽因为她受刀伤,爸妈没怪罪。
芽芽显些顶罪,爸妈也不生气。
后面甚至干脆替袁山青养起妹妹。
为了更大程度的恶心大家。
编剧直接把李嗣写死,让苗苗永远困在青春,单身20年。
最后,曾经幸福,简单,热心,活泼的苗苗。
成了永失我爱的孤家寡人。
而恶毒女配袁山青,顶替了她,带着妹妹进了程家。
跟成家三口组成了新的五口之间,开心的吃着团圆饭。
所以,编剧是懂得怎么恶心观众的。
八九十年代时候的油田是确实有钱,油田职工各种待遇也是外面地方上很羡慕的,其实九十年代中后期差不多也就是顶峰了,之后逐步就开始走下坡路。
到了2010之后,国内几个大型油田社区都不可避免的衰落了,但是很多从小在油田长大的和接触过当年油田辉煌时期的,都在应该对那个时期的油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剧里油田子弟们富足的经济条件和面对外面非油田体系时候的自豪感,都是有点根据的,当然,能比较轻松的拿出百元大钞的孩子,也得是油田里效益较好单位且父母职位不错的家庭出来的,并不是油田所有单位所有工种的家庭都能达到这样的经济条件。
剧里的三对父母的人设都挺符合那个年代家长们的真实状态,有家庭和睦会教育孩子的,也有着急上火恨铁不成钢的,有忙于赚钱缺乏点细致耐心的,也有对孩子百依百顺溺爱一些的,有再婚家庭里略显尴尬的相处模式的,也有只图自己舒服不负责任的。
在我小时候成长的父母单位大院里,几乎都能找到这样的邻居叔叔阿姨们的原型,这点毫不夸张。
再加上田宇刘琳李乃文曾黎黄曼贾冰刘冠霖等实力派毋庸置疑的演技,感觉这些角色无比的生动鲜活。
相比于大放异彩的父母们角色,几个少年主角的人设就稍微有点,怎么说呢,也不能说不好,只是有点偏现代了一些。
这几个高一高二的孩子的人设,其心智的成熟程度远超那时候的普通孩子,就连生气吵架打架的时候都有种超越年龄的成熟。
90年代中后期的北方绝大部分地区,在那些比较好的高中,同学之间的学习氛围会比较浓厚,很少有人淘气捣蛋,但对学习以外的事情几乎都会被弱化到无视的状态。
比如诈骗嫌疑犯的女儿袁山青的事情,如果放在我上过的那个全国示范高中班里,大家基本都是不会关心的状态,就算某一位或几位同学的家人是诈骗直接受害人,但除他们之外的其他同学大概率会事不关己漠然处之,不会像剧里那些其他同学一样跟着起哄或者激动,当然,剧里班级上都是油田子弟,可能同学之间会有更深的参与感吧。
同时期不太好的高中也有所接触,那些学校的学生们心态会更成人化一些更活络一些,对成绩也没那么在意,家庭条件好的,不在乎成绩,家庭条件不好的,更不在乎成绩了。
所以他们反而有机会去接触更多非学习的事情,同学之间的情感也会更复杂和外露一些。
如果把袁山青的事情放在那样的环境中,可能比剧里油田中学会更激烈一些。
剧里几个高中孩子的人设情感状态,是介于以上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学校的,反而更接近当下后互联网时代的高中生的状态,也许是为了吸引年轻观众吧,但这样的安排也让真正在九十年代中后期上过高中的观众看起来,会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既现实又虚幻。
最后补充一点,其实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的高中生,以现在的审美看起来都有点土土的,甚至说绝大多数看着有点没太长开的样子,即便是大城市的,也没有现在这些高中生看着光鲜亮丽,但剧里这几个少年角色,看着都有点过于成熟和亮眼了,可能跟饰演者的年龄有点关系,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身上的气质就会跟青少年时候有本质的区别,发型衣着都掩盖不住的。
在袁山青包庇袁勇之前,我是打四星的。
这个情节出来后,直接降到一星了。
就像一道还可口的菜,厨子非往里放蟑螂。
你看着菜里的虾啊,鱼啊,肉啊,觉得还是很想吃的,但偏偏这菜里有蟑螂,你下不去嘴了。
袁山青这条线,已经变成了蟑螂!
为什么袁山青要包庇袁勇?
哦,父女亲情,血脉相连。
多么深刻的人性探讨?
多么体现人性的纠结与挣扎?
多么体现创作团队情感与内心的细腻和柔软?
屁!
都是伪善!
高高在上,隔岸观火。
泥占不到自己身上式的善,都是伪善。
他们希望袁山青保留着父女亲情,血脉羁绊。
他们希望看到袁山青的挣扎。
挣扎个屁。
在袁勇诈骗了那么多人,害了那么多人的情况下。
在罗政的奶奶死了的情况下。
在袁山青口口声声说袁勇犯罪跟她没关系,说她最想袁勇最抓,说不会包庇袁勇的情况下。
在他接受了那么多人的捐款和帮助,甚至连罗政都给她捐款的情况下。
她有什么资格挣扎纠结?
有什么资格谈父女亲情?
想谈?
想纠结?
想包庇?
离开学校,接受警察的调查,把大家的捐款还回去,把大家给她的帮助还回去。
再谈,再纠结,再包庇。
主创人员们,当你们不停给袁山青加戏,想在她身上看到情感纠结的时候。
那些被袁勇骗了的人在你们心里吗?
罗政在你们心里吗?
当袁山青选择包庇袁勇的时候。
她和那些被袁勇伤害过的人,和那些帮助过她的人,就占到了对立面。
谁是善谁是恶?
还是你们想让那些被坑的人,继续发扬风格,用牺牲自己利益和情感以及立场的方式,原谅你们自以为塑造的很好的“无助少女袁山青”?
你们把注意力和情感给了袁山青,却对真正被害的人视而不见。
这就是伪善!
这就是价值观混乱!
你们把原来正义阳光的芽芽,变成了见色起意的伪君子。
他要不是伪君子,为什么在袁山青阻止他报警的时候,妥协了?
他的正义呢?
他的善良呢?
他口口声声说的,无论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袁山青,都会选择帮助呢?
当袁勇出现的时候,真正需要帮助的难道不是那些被骗的人吗?
他不应该帮助他们抓住袁勇,让他受到法律制裁吗?
哦,美丽无助的少女,让他的善良抑制不住的喷发。
甲乙丙丁的受害者,勾不起他一点涟漪?
你们看看自己塑造的袁山青和芽芽,已经变成了个什么玩意?
一口气看了4集,感觉还不错,就是有些吵,感觉每一集的一半时间都在吵架,然后剪辑有些奇怪,比如爸爸对女儿哪里,莫名其妙的开始了谈理想吧啦吧啦,还有上一秒还在挂照片下一秒就推门进来去吃牛排,这两个情节加的有些突兀,有些观感上的奇怪,然后女主人设有点奇怪,不是很能理解他为什么要坑弟弟,难道就是因为偏心?
可是妈妈也有解释并没有偏心。。。
就先这样吧
果然是孙千,我可太喜欢她了!
还行!
翟子路在这部剧演技上来了啊!
还有好多熟人!
女主弟弟演技不错,但看着太不像弟弟了,比孙千看着大多了!
前几集剧情还是有些生涩,为了加大冲突,上了很多梗,一会儿像在看1997,一会儿像在看1988!至于说他们条件是不是太好了,这种厂矿条件本身就高出当地生活水平一大截,人就不是小镇做题家呀!
5集开始顺畅一些了!
现在的剧,总让人想起一些词,比如绥靖什么的!
这剧其实对女性挺恶毒的吧!
小芳多好的人儿啊!
偏要让她出各种洋相……这个剧对男人真是各种好,虽然他们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他们是有大义大爱的,再不济也是对所爱的女人真心,前期为了剧情冲突设置的奇葩人设后期都洗白了!
而女人嘛,虽然前期也有描写正面的,但总体是情绪的、没有逻辑的、不通情达理的、遇到问题只知道哭的……无论里面的哪个女性遇到问题,总是要找一个男性倾诉才能得到心理安慰!
这就像所有人在为“家和万事兴”做注解,一切都掩盖在这个前提下,男人偶尔出来说两句大义凛然的话,女人收起哭泣的脸笑着说你爸他挺好的!
看到24集,整体人物行为逻辑方向大致还在的应该只有男女主了,但真的坚持不下去了,又被剧透了李肆最后还死了!
什么鬼?!!!
孙千,期待你的下一部!
翟子路,去看山花烂漫时了!
我一直等着是医生搞错了,一直等着李大海反应过来揍他的,李肆这家伙真的烦人的,给他当爸真的血压高,但从头到尾都是好孩子呀!
我还等着被误诊大家会对他一阵嘲讽,但他毫不在意一付欠揍的贱模样呢!
就是二十九集他开船走了,我也以为三十集把逮回来了,但为什么你一下子给我刷到2017年了,那是他们的青春吗?
你是刷了我的青春
油某代在我理解是家里在油田系统工作的第几代人,在这个语境下我其实算是油断代——因为我已经不在中石化的胜利系统工作。
这个词某种程度上是计划经济和大建设、大国企时代的遗产 油田子弟这个词代表着一种光荣:他们为父辈祖辈为石油事业做出的贡献而骄傲。
油田子弟也代表着优质的生活条件:一个的职工的工资可以养活一家四口,如果夫妻二人是双职工可以说这个家庭是一个上等小康家庭;单位在过年过节提供各种米面粮油水果副食和那个年代很稀罕的物资,文体活动等精神建设也都拉不下;更会由一个或几个单位修建居民区(小区里都是油田系统的职工)以油田职工的收入水平可以很轻松地购买一套单位盖的房子,冬天油田小区地暖气烧得像春天一样暖和,还有单位办的医院(一般医疗水平都比较高),子女上的比地方学校教育水平更高地油田学校,职工退休后的退休金也非常可观。
我可以说有时油地关系的矛盾大都是后者造成的。
我外公最早也是鲁中地区农村招收的工人,六十年代带着家眷随着单位来到了东营,一直在油田的建设单位工作到退休,只可惜去世得比较早,外婆则是像很多当时的女性样是家属(当时的爷爷奶奶辈如果像剧中一样的双职工家庭少之又少,用今天的话真的可以说是人上人);爷爷则也是因为工作调动来到了东营地区的一个非油田单位,八十年代也被借调到油田单位工作过几年,但因为我奶奶比较拖后腿最后人事关系没有调动到油田,后来我爷爷单位改改也改没了,如果当时调到油田我家的家庭条件要比现在好太多。
我父亲则是上的油田的技校,最后毕业分到了油田,母亲和舅舅舅妈也是以差不多的方式进入了油田系统工作。
这是当时二级单位稠油厂(现在叫胜利石油化工总厂)的居民点电影院在当时这是标配,因为建厂较早污染比较严重加上离市区就十几公里这个居民点就算废置了,现在围绕着石化总厂已经形成了油田企业与地方企业共同发展的大型化工工业园区 这部片子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不真实的割裂感。
在我看来一部合格的电视剧最起码你要把故事讲清楚:剧情连贯,演员演技不说是影帝级别但起码你得能看,摄影剪辑,服化道什么的倒在其次了。
本片的剧本在我看来是勉勉强强刚刚及格,标准的青春剧,如果生活场景真实,服化道考究我倒是愿意给三星,如果演员演技很棒,群戏精彩我会忽略剧情为了情怀宁可打四星或五星,但很遗憾惜此片根本没有做到。
演员根本就是偶像剧演员,年轻演员是靓丽的,但是演技是尴尬的;服装不像是二十多年前的放到现在都可以说是时尚;居住环境到现在都不算差。
我上了九年油田系统的学校但是没有一家的校服像剧中一样,摄影和剪辑更像是MTV的手法加暖色滤镜。
如果上述的几点没有做到,那么情怀和主题会成为电视剧的卖点或者是加分项,但是我并不认为该片做到了。
片中的剧情与人物关系设置我更愿意看作是带着美好青春滤镜的童话故事,而且是很蹩脚的童话。
这是我初中毕业时的场景,我们2015年穿的时这个样式的校服 《漫长的季节》非常令我动容,它贵在一个真实,贵在贴近生活,再加上演员演技都在线甚至是超常发挥,剧本合理考究,所以它堪称神剧。
中最令我动容的是马队头几次来桦钢查案,警车轮胎被一个桦三代给偷了,王响去台球厅找他说他游手好闲他却说了这样一番话:厂里效益不行,不招工了,他没有事情干,也只能游手好闲。
《迎风的青春》说的是:坚守祖国的石油事业还是去大城市追求自己的梦想、“高中毕业仍然可以当采油工”我几乎是气得破口大笑,看到这些情节我觉得编剧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
就像剧中所说的一样,油田单位(现在的中石化单位)是铁饭碗,即使放在现在也是份收入客观且稳定的工作。
但我们九零后油三代面临的是《漫长的季节》里的困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化推进,大国企时代可以说是一去不复返。
而你看到油三代油四代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随着技术的越发成熟和输油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中石化不再需要那么多石油工人。
近几年胜利油田的校招正式工人数大概在五六百人左右,而分到二十几个二级单位后平均也就二十几个人,这同剧中那个年代的招工人数是天差地别的:我们这一代油田子女长大后会发现我们成为父母那样的油田职工不再容易,而我们进入社会体会了工作的不易后则会更加怀念曾经的那个年代。
我们这一代有很多中考被分流,高考考不上本科大学,大学学的也不是太容易就业的专业的同龄人比比皆是,他们选择不回东营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东营这座工业城市没有他们的就业就会。
石油工业部改革以后胜利油田分到了中石化系统,而最后一批高中学历就可以当正式工的政策几乎是卡在1997年前后,从那以后专科或者高中学历成为正式工变成了一件比较难得事情;等到零几年如果你是个本科学历,不限专业也可以当正式工;一零年代之后则开始限制专业学历等等。
等到了我本科毕业的时候,成为中石化胜利系统的正式工几乎变得跟考上经济发达地区的事业单位公务员一个难度,甚至更难。
我不愿意叫自己油三代或者叫自己油断代的原因是我已经不在中石化工作,而且这种现象我本科学习成绩还不错,六级五百多分,能考的证书都有:初级会计,证券从业,期货从业,就连税务师都过了两门。
只可惜我本专业学的是社会工作,即使有另外一个会计学的学位投简历时依然被中石化拒之门外,然后赶上疫情无法出国读研,会计专硕管理类金融类的研究生考试卷得无比,国内研究生我不出意外地落榜。
因为我爹妈单位不像剧里的三家一样好,2023年我必须在留学跟婚房间做出选择,毫无疑问我选了后者,然后我去了东营本地一家大型地炼干了财务,领导还不错,一年半领导给涨了两次工资,现在每月税后收入跟我爹差不多,但是各项福利如社保基数公积金等等差的中石化胜利系统不是一点半点。
请编剧带点脑子,不要想当然:过去你想为祖国献石油,OK没问题,五湖四海都欢迎;现在呢则是对不起,你专业不对口,不好意思,你不是研究生。。。。
即使是放在程苗苗这个高中毕业的年份高中毕业就成为油田正式工人的机会也是错过了,按剧里推算我舅妈跟程苗苗一般大,但我舅妈是当了十几年子女工之后因为工作认真并且考过了高级技师才给转成正式工的。
本剧最大的槽点就是程家是两个子女,编剧知不知道胜利油田是第一批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单位,可以说一有这个政策就施行了,我外公79年那会儿是中队的书记,还专门查过超生的问题。
我舅妈80年生的,他们那一代八零后除非是双胞胎,否则都是独生子女。
除非你不要公职,不想继续在胜利油田干下去,不然你何来的两个子女?此外姐弟俩算是公式化的欢喜冤家但演技尬的我不行,我父母那一代哪会像他们一样矫情做作,那一代的人都是二十出头就拿起焊枪,扛起管子就去工作了。
在服化道方面也很拉跨,也就个别的物件能称得上是那个年代的东西,服装和道具让我有种穿越感。
我第一次见到咖啡豆都是2014年,那时父亲单位有个加蓬的管线项目,然后回国的同事带回来的,带回来也不太会怎么做,虹吸壶,摩卡壶那时候搜遍全市都不一定买得到,我真正能每天喝上手冲咖啡都是2019年了。。。。。。
程家住的房子我觉得更像是石油大学的教职工宿舍,因为职工大部分是住50的两室一厅或者是60的三室两厅,而且根本没有那么大,即使是60的每个房间也就放得下一张床,一个柜子和一个小书桌罢了,按他们三家的平均水平我认为连管理局级别的领导都不一定达到。
我所希望的电视剧并不是这样的,我一般也不看青春偶像片,而油田的背景并不能让我回忆起什么或者产生什么共鸣,我,很失望。
我更希望我去石大附中和胜利二中的拍摄现场凑热闹时没有被拍到。
一颗都不想给。人设都崩塌了,程芽芽像是脑子里面都是袁山青,考古不考了,梦想就是和袁山青甜蜜蜜。以及袁山青演员本人霸凌还演了被霸凌者。xs谁啊!!!!
3/5
本来可以给5颗,最后两集一集减一颗😂
我几乎不看这种剧,较真来说也就是一部套了油田皮的青春偶像剧。因为拍摄的时候我去胜利二中凑了凑热闹,也想看看自个出没出镜,再者我就是在胜利油田长大的,祖辈父辈大都在胜利系统工作。从剧本身来说符合我对这种青春偶像剧的一贯评价:情节稀烂,剪辑拉胯,演技尴尬,不过就是俊男靓女的个人秀场。服化道也差不少事,总之很失望。
3星半,演技全在线但剧情不连贯,完结还有两集番外篇
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要为所谓“意难平”买单,其实就是烂尾,22集之后的剧情那叫一个离谱难看,yxh买的满天飞结局烂成🐶💩袁山青确实像那颗🐭💩坏了一锅粥,告诉我们普通npc远离圈子不好的人,不要妄想当救世主
2024年了还要给我看男主得癌去世的狗血结局吗😭
就你是吧……写死男主我也不想说什么了,程家鸠占鹊巢是怎么个事儿?苗苗和李肆真惨遇到你们这种编剧和导演,在你们这种神经笔下诞生出来简直恶心至极……现实已经够苦了,给观众们一点甜的也不行……不行就算了还非要掀桌子砸自己饭碗,发癫呢?本该属于男女主和他们的朋友的青春你全部给了那程家,想捧那个演员你直说呗,给她另开一部剧不好吗?这么喜欢被骂?
年度最歹毒电视剧。
还得是年轻人演高中生一点都不违和,孙千和翟子路身上散发的中二气质笑晕我了,看得我都想和他们一班
编剧写死男主时一定沾沾自喜:给观众一些震撼。好,我也给你一星震撼。
贾冰老师就是李大海本海吧,喜剧人的本色配上这小暴脾气,太贴合了
额,仅针对编剧哈。编剧是有什么给三个家庭安悲惨故事的kpi吗?胡子家老杨瘫痪,李肆得了肠癌,苗苗家被袁山青和阿紫吸血,妙啊。我真无语,我虽然哭的稀里哗啦撕心裂肺,但是编剧到底吃错了什么药啊!好无语啊!!!!!!!神金!!!!后面几集没有一个是合理的,硬搞剧情冲突是吗??!!!??!不过每个人的演技都已经驾轻就熟,生活剧真的最考验演技了,没想到每个人都演的很真实!
一部电影,一部电视,最触动的就是导演还原时代,演员还原生活,观众自然产生共情,这部剧不错……
胡秋敏和杨涛的经历简直是我本人,从来没有一个电视剧能这么精准地说出我的感受。
青春就是这样的,不光有欢乐和幸福,悲情和遗憾也不可或缺,只有经历了这些才会成长起来
我也是在这种地方长大的,很喜欢这种地方不大,几个家庭互相认识、其乐融融的感觉。
李肆不是不能死,但不能因为你需要就让他死,莫名其妙,尤其最后两集,大量重复镜头,剪辑混乱拖沓,剧情乱走,一直回忆杀。其次,我感觉不到女主喜欢李肆,一点铺垫没有,李肆死后直接断情绝爱,刻画的跟纯友情有区别吗,倒是给小娃一点心动暧昧,最后又莫名其妙也变友情了,编剧求你断更,前面和后面简直不是一个人。
我真无语了,什么破电视剧编剧是脑残吧,什么什么苗苗是女主,我看是袁是女主吧。我真无语,骂他,骂他,骂他,骂他,骂死他。这样整的我特意开会员,并且到处给朋友推荐,显得我很像一个小丑。
白瞎这些老戏骨了,以后这个编剧的作品的避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