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曾经读过泰戈尔的《吉檀迦利》,读过纪伯伦的《先知》,读过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一个人如果曾经思考故事与象征,文化与传承,传统与现代,教育与影响……那么她在看《一个小小船的男孩》时,注定会有不一样的眼光,不一样的感受。
就像这部电影的主角,那个叫小小船的男孩,曾经有过那样的奶奶,他的人生便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01 荒漠的家园,残缺的人生这里,最近的水域也在一千公里外。
连走南闯北的二手商人都没见过海。
几乎没有人见过船。
小男孩却被取名为sailboat。
因为他小时候刚会握笔时,竟然能画出一艘帆船,不曾见过的帆船。
小小船的家,是一座倾斜的木屋,用一根木棍支撑着。
小小船的父亲,一个五大三粗的光头,身上有大面积的刺青,脖子上脸上也有一些。
去学校接送孩子的时候,他会用创可贴盖住脸上的刺青。
他有一辆老爷车,缺了一个门。
他想要一匹马,却只能在图画里看,或者自己填色。
小小船的母亲,一个身材肥胖的女子,总是穿得严严实实,在家里做肉丸。
因为被人嘲笑身材像肉丸,不愿意走出家门、与人交往。
小小船的朋友皮提,不能眨眼睛,永远带着人工泪液。
他热爱足球,却从来不能上场,只能当茶水男孩。
即便是一头金发、活力充沛的宾老师,他的热情也显得过犹不及,学生们觉得他很无聊、很神经。
二手商人摆着三辆车、一艘船,除了小小船无人光临。
可以说,小小船身边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残缺的。
即使我们不了解。
因为这个炎热干旱的小镇,已经九年没有下过一滴雨。
这是所有人共有的残缺。
02 一把小吉他,一曲心灵歌直到有一天,小小船在旧物堆发现了一把小吉他(尤克里里)。
他去哪里都带着小吉他。
就像奶奶说的,一件事情发生了,导致另一些事情发生。
当他们去城里看望病重的奶奶时,她说,小小船,用你的小吉他为我写首歌吧!
一个抢他肉丸的橄榄球小男孩,剪断了他的琴弦。
但小小船的父亲教训了他,让他赔偿最好的琴弦,并且以后见到小小船必须露齿笑。
一个总是戴着耳机、用光盘播放器听音乐的小女孩接近了他,并把设备借给他播放小吉他教学光盘。
最后,小小船写出了那首歌。
小女孩听了,说歌词就像是我自己的回忆,旋律比著名乐手还好。
妈妈听了,走出自卑;爸爸听了,梦见骑马;宾老师听了,摘掉假发,勇敢追求独脚的姑娘……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听这首心灵之歌,治愈残缺的现实。
当小男孩在电台唱起这首歌,通过电波把它传遍小镇的那个下午,天空落下了雨水。
久旱的大地,终于迎来了一场甘霖。
03 一个秘密,一些象征这场干旱,何尝不是心田的饥渴;这场甘霖,又何尝不是每个心灵的渴盼!
电影没有说,他们是在美国,还是墨西哥?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处在墨西哥和美国的文化夹缝中,处在传统与现代的更迭中。
或许是墨西哥人移民在美国,又或许是美国殖民了墨西哥的地区。
从学校和师生来看,我推测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而且小小船说,“爸爸来这里,过平静的生活。
我喜欢这种平静的生活。
”也许他们在墨西哥,饱受战乱之苦,因而背井离乡来到美国。
然而,他们的房子,一直是歪的。
支撑房子的木棍,刷着绿白红——墨西哥国旗的颜色。
小小船的摇篮,也同样是这种颜色。
这座匪夷所思的房子,在父母第一次听完那首歌时,发生了更大的倾塌。
然后,由小小船操方向盘,用汽车把房子拉起,重新稳固。
很难说这不是一种象征:离开墨西哥的人们,在美国文化的冲击下,价值观倾斜、摇摆,又用墨西哥文化支撑着,勉力平衡;可是夹在两种文化之间非常辛苦,非常别扭;最后的解决办法,是从墨西哥文化中汲取心灵养分,治愈残缺。
他们的语言行为细节也证实了这一点。
一家人去看奶奶的时候,对话是这样的:爸爸:他们说你病得很重。
奶奶:我来自蒂华纳(墨西哥城市),疾病不能把我怎么样。
爸爸:但他们是医生。
奶奶:那些坏医生,都是从说人们病重开始的。
爸爸:嗯,我也不相信他们。
爸爸是个硬汉,教训起霸凌妻儿的人来也毫不手软,然而,他的价值观是摇摆的!
奶奶,则代表着墨西哥传统文化。
解决办法,是重建稳固的价值观。
这就是小小船的心灵之歌带来的力量。
小小船的心灵之歌又是怎么来的呢?
每次写歌,他都会安静下来。
有两样东西可以让他安静:想一个人;看帆船。
他想的人,当然是奶奶;而帆船,所有人都以为小小船画出了他见所未见的事物,其实是奶奶在他摇篮上方贴了一张照片,那是年轻的奶奶在海边与帆船的合影——奶奶不止代表传统文化,她同时也为小小船埋下了大海的种子。
这张照片的存在,无人知晓,甚至小小船也意识不到它的影响。
他只是接受这一切,成为这一切,写出这首歌。
他只是在讲这些故事时,总是说,奶奶曾经说过……04 一个孩子,一场游戏这首歌,是奶奶叫他写的。
小小船说:有时你为别人做了一件事情,也可能是为大家做了一件事。
但其实,那是为了特别的人做的事,只是,大家忘了。
尽管那么多人被他的歌治愈,那么多人来到房子旁边听他唱歌。
他没有忘记奶奶。
或许,奶奶也没有忘记这个约定。
昏迷了几天的奶奶听完这首歌,心电图变成了直线,安详地走了。
唱完了这首歌,小小船把小吉他留在奶奶身边。
他再没有唱过那首歌。
因为,他是孩子。
一个约定,完成了就放下了。
这就是为什么,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认为孩子是精神的最高级变形。
因为他们纯洁,真诚,创造。
而且,还以游戏心态对待自己的创造。
这一次是奶奶、帆船和音乐;也许,下一次是飞机……不过,电影里并没有那首歌。
导演处理成静音和耳鸣音。
或许是因为,道可道,非常道。
每个人的歌都不一样。
生活在浮躁自媒体声音中的我们,在传统与现代、华夏与西方各种价值观夹击中的我们,尤其需要寻找自己的那首歌,稳固自己的那所房子。
在一段段生命旅程中,面对一次次的开始和结束,做一个游戏的孩子。
本文首发于「儿童电影之光」,每周五更新,欢迎关注!
如童话般的故事,让人心醉。
小萨波最喜欢荒野里汽车销售中心摆放的那艘小船,终于买下了它。
小萨波如天籁般的歌声给小镇带来了生机、希望,唤醒了人们之间的爱与向往……《小王子》里的台词:“沙漠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某处藏着一口井。
”生活虽然充斥着各种磨难,但也正是因为有希望,生活才值得去生活。
六便士固然重要,但还是要给自己画一个月亮。
生活中有很多缺陷,有些能补好,有些永远补不好,有时还变成强项。
主人公小帆船生活在6年没有下雨的缺水的农庄里。
后来当收音机里响起给奶奶的歌时居然下起倾盆大雨。
浑身有纹身的,外表看起来像黑社会的爸爸,住着用一根木头顶住的倾斜的房子,开着没有后门的车,经营着没有马的农场,只能在家画马。
房子倾倒过,用车子拉回到倾斜的位置。
车子的后门儿子作为到电台唱歌的条件,用电台DJ的车门修好了。
吉他的线被同学扯坏了,爸爸找同学家长到吉他店修好了。
肥胖的妈妈一天到晚穿着紫色运动套装,顿顿做肉丸子,平时都不出门不敢见人。
整个镇子的人到家门口听歌品尝妈妈做的美味肉丸子。
最后终于穿了一套蓝色连衣裙。
整天踢球的朋友,因为不能眨眼睛,走几步就要滴眼水,所以不能踢足球比赛。
倾盆大雨时因为眼睛不怕水,一个人进了6个球。
没有头发带假发的老师,教生物课被蛇咬,老婆还缺一条腿。
路边卖汽车的,虽然慷慨激昂,捧场的就一个小主人公,还一直盯着看帆船。
结尾时拉来了一架破飞机,帆船卖给了小帆船。
小帆船为奶奶唱的歌,全世界的人都听到了,可小帆船到病床前唱的时候奶奶已经去世了。
给奶奶唱的那首歌,电影里的人都如痴如醉的听到了,可我们观众什么也没有听到。
电影主色调是黄色,白色,蓝色,少量红色点缀,就是没有绿色。
你的生活里缺什么?
A boy named Sailboat⛵️Sometimes when you think about someone,everything else goes to quiet.有时候当你想某个人时,整个世界都会安静下来。
学校里和学校外的人听到歌曲后说的话:That was the greatest song I’ve ever heard.I love that song.Sailboat, your song gave me a magnificent dream!What have you done, kid!Before Abulea’s song, the people at school were mostly quiet to me ,and then after abulea’s song, they were again quiet to me. I think they’re different ways of quiet.上次看到画面如此简单纯粹的电影,是安德森执导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布达佩斯大饭店》等。
而这部电影构图配色也很简洁鲜亮,色调上偏黄绿色,很温暖,在这干涸的沙漠里,却不显得炎热。
Sailboat是幸福的,初学吉他时有父母的支持;在学吉他时,一个小女生闯入他的生活,给予了无形的帮助;学成做好曲后,卖车船老板顺路捎他去城里找病重的奶奶。
这一切的促成也恰好是奶奶说“Sailboat, write a song for me.”Sailboat是极其简单纯真的小男孩,虽然居住处周围是一片沙漠,房子随时可以会坍塌,只能靠一根棍子支撑。
但他却看不见生活与环境的恶劣,而是朝自己的方向走着,创作出了天使般的治愈人心灵的歌曲。
尤其是最后一幕,整个城镇的人齐聚在他家屋前等着他弹奏,大雨倾下的那一瞬间,人们却在乐曲中欢呼雀跃尖叫,似乎有一大堆生活的苦楚恰好可以释放出来,也是,没几个成年人是舒坦的。
Sailboat的父母是可爱的,一股爱在他们俩之间流通。
父亲对于欺凌他儿子的小孩儿的做法也很是得当(视频中配的正是这一段)。
母亲十分真诚,尤其是制作肉丸子,端出来招待大家时。
这些都是纯粹的爱,正因为纯粹才会直击心灵吧。
成年后,安静是难能可贵的,甚至时常觉得奢侈。
而这部电影,却正好能给我带来片刻安宁,也能进入一些思索,外加有些东西在促使我。
影片故事情节很淡,演员演得也很淡。
这倒未必是演员的刻意处理,而是因为演员多是儿童,不存在演技高低的问题。
至于拍摄,也很淡,甚至可以说慵懒。
个别时候,摄影师连机位都懒得调整,身高不一的演员就会拍不到头顶或者只能拍到头顶。
但全片以小小帆的一首音乐贯穿:一首音乐似乎改变了镇上所有的人。
在这座原本荒凉的小镇上,小小船的音乐像是一盏黑暗的明灯,总是会给人一种治愈的力量,而小小船最终也如愿以偿的给奶奶弹奏了这首歌。
有时候生活或者需要一点奇迹...其实,童话世界的美我想并不是故事的美,而是故事中透出的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的美!
我对这部电影的关注点侧重于里面几个关键人物的内心。
影片一开始就通过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他周围的大人、同学,陌生人关注的世界——即每个人都在关注外部的事物,爸爸关注柱子(背负责任但自身缺乏安全感),妈妈关注爸爸在想什么(在意自己“胖胖的”外表,看不到自己身上优秀的特质),体育老师热情搞笑又无厘头(想要获得别人的关注和认可,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不敢为了爱情踏出那一步),同学不能闭眼睛(梦想着自己能够进入足球队),祖母是少有智慧的人,她更关注孩子的本身,也有一点播种者的意味(种下爱和希望)。
在影片播放到一半的时候,我能感受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像电影里描述的小社会一样:大部分人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向外寻求对于自我的认同,不论是工作、生活、家庭等等,仿佛想要依附于一件事、一个人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忘记了向内探索,对自我的探索。
而小男孩的设定是片中唯一一个带着纯粹的心灵去感受和接纳自我的存在,最初他只是带着想要创作一首歌送给祖母的这个愿望,一点点在努力前行,并没有被身边的人事所影响,也没有被环境所制约,最后用他纯粹真挚的歌声感染了身边的人,慢慢的,他收获了“成功”(其实他并不在意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他只想单纯的唱给祖母听),而听完他的歌曲,爸爸不在只关注柱子了,开始向内探索自己曾经的梦想,妈妈开始欣赏起自己的价值并逐渐勇敢的走出了家门,因为夫妻双方都开始寻找自我,开始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同时又包容和尊重对方,所以家庭里的氛围更温暖和谐了。
其实我觉得导演刻意让歌曲静音是在告诉我们,艺术的表达形式有很多种,不仅仅限定在音乐上,当一个人发自内心的热爱并做着一件事物的时候,他的热情和勇气(真实的自我)不仅点亮了自己,还能照亮周围的人。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被外界影响,会被社会主流价值观驱使着去做一些符合大众标准的事物(外在物质的追求),这些物质维度的东西其实非常容易内耗掉自身的热情和动力,会有攀比、会有分别心,并让人逐渐迷失自我,忘记看到自己本身存在的价值。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想要更好的爱别人,首先要学会的是正确的爱自己,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自己。
影片里还有一段比较打动我的是,小小船的父母虽然一开始是没有活出自我的,但是他们都对孩子给到了及时的回应,鼓励和支持孩子去成为他自己,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父母,所以小小船才能专心致志的做他自己喜爱的事物,最后影响到了他的父母,成功只是顺带的,因为他的力量是无限的!
愿我们此生都能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尊重自己,小男孩是人,大人也是人,人人都是平等的,本自具足,不是吗?
上周刚推送过一个古灵精怪的小男孩,这周又被另一个小男孩萌化了。
如果说乔乔是一个贼心大贼胆小的熊孩子,那么今天这位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正太。
他有一个很可爱的名字——小小船(Sailboat)。
《一个叫小小船的男孩》不算新片子,但至今看过的人不多。
上映两年半多,在豆瓣上标记过的不过179人。
有关导演和主演的介绍也是颇为冷清。
最有名的演员就是J·K·西蒙斯了,在本片中的戏份也不多。
这位《爆裂鼓手》里的暴躁教头,在这部影片里跑到沙漠开起了二手车车行,顺带卖船。
你没看错,他就是在沙漠里卖船
几位小演员甚至都没有被豆瓣页面录入。
但是影片的评价相当不错,值得推荐给大家。
临近年关,天寒霾重,工作扎堆,心情容易抑郁。
何以解忧?
看看这部电影吧。
这部影片是一部非常私人化的作品。
片头字幕:将此片献给Skye。
有关Skye,小官没找到任何信息。
出品方的名字就叫“小小船”。
从出品方的网站来看,这家公司应该是一家“一片公司”。
从前面提到J·K·西蒙斯在沙漠里卖船,就可以推测这部影片绝对不是写实的,或许称之为童话更合适一些。
除了沙漠行舟之外,充气的牛、倾斜的房子、没有车门的汽车、频繁从画外跳进来的足球等等,给片子增添了不少魔幻色彩。
影片故事情节很淡,演员演得也很淡。
这倒未必是演员的刻意处理,而是因为演员多是儿童,不存在演技高低的问题。
至于拍摄,也很淡,甚至可以说慵懒。
个别时候,摄影师连机位都懒得调整,身高不一的演员就会拍不到头顶或者只能拍到头顶。
倒也增添了不少欢乐色彩。
故事没有点明时间和地点。
从环境风貌和剧中人物推测,应该是在美国南方某处。
在一个9年没下一滴雨的偏远小镇,经济萧条,人也萎靡。
主人公小小船是墨西哥移民后代,和爸爸妈妈住在一个摇摇欲坠的木房子里。
房子歪斜着,靠一根柱子支撑;地板起伏不平,挪一下椅子都让人心惊。
虽然居住并成长于干旱地带,但主人公从小就会画船,所以取名叫小小船。
小小船身材瘦小,家境不好,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
他只有一个朋友,叫皮蒂,一个因为不会眨眼只能频繁滴眼药水的牙套男孩。
一天,小小船在垃圾场意外捡到了一把小吉他(其实是把尤克里里)。
爸爸和妈妈带小小船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奶奶,奶奶看到小小船的吉他,便请小小船作一首曲子,下次来的时候弹给她听。
小小船没有任何音乐基础,每天抱着小吉他自己摸索。
一天,一个顽皮的同学弄断了琴弦。
爸爸带小小船去讨公道,同学的父亲给小小船买了一套新琴弦,新琴弦附赠了一张吉他教学光盘。
借助这张光盘,小小船写出了一首曲子。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多好听呢,听过的人都哭了。
但影片从头到尾都没有呈现过这首曲子,我们只能通过想象去品味了。
这首曲子拯救了爸爸、妈妈、皮蒂、老师和小镇的所有人,以及这个小镇。
剧终。
看完影片后,小小船总让小官想起“小王子”。
他不能被当做是一个现实中的孩子,而是只能存在于想象中的爱与善的化身。
小小船最大的特点就是乐观。
周边环境的恶劣和家庭经济的拮据在他身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奶奶请小小船给自己作一首曲子,小小船一点作曲基础都没有,可他想到的是“我虽然不懂作曲,但皮蒂踢足球之前也不懂足球。
”人生中的事情,只有做过了才知道。
皮蒂天生不会眨眼睛,但因为家贫承担不起手术,只能靠滴眼液维持眼睛的湿润。
皮蒂说“等我能眨眼了,我就能参加足球队了。
”小小船:“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做到不眨眼。
”
皮蒂说“船肯定会花很多钱。
”小小船:“可是看和想又不用花钱。
”在一分为二看待问题时,小小船总是能够看到美好的一面。
看得到美好的人的心肯定是柔软的。
小小船对所有人的要求都不会拒绝,无论是谁想听他的歌他都不会吝啬。
即使是在着急去给奶奶弹琴的路上,他仍然接受主播的邀请去电台先弹上一首。
而他所要求的仅仅是让主播把车的后门换到爸爸的车上(主播的车和爸爸的车是同一款)。
心底柔软的人一定会遵守自己的承诺。
在小小船“成名”之后,他没有忘记这首曲子是写给奶奶的。
他毅然独自上路去弹琴给奶奶听,无论烈日炎炎,无论大雨倾盆。
人的童年会影响人的一生。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小王子》中飞行员说“可怕的不是长大,而是遗忘。
”小官相信我们所有人在童年的时候都是柔软的,都曾以梦为马,但问题是,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那些柔软和梦想都被遗忘掉了。
小小船的爸爸形象与内心有着强烈的反差。
身材高大、一脸横肉、满身纹身,宾老师形容他为“凶神恶煞”。
其实,爸爸是一个蛮善良的人。
每天开着没有后门的车送小小船上学,会穿的严严实实把纹身遮起来,脸上的纹身则用贴纸掩盖。
爸爸喜欢马,但在生活的压力之下无奈把爱好隐藏,只能偷偷画马。
听了小小船的音乐后,笑容回到了爸爸的脸上,马也回到了爸爸的梦中。
这里有个桥段:早起后爸爸开心地向家人描绘自己的梦,这时的镜头却可以摇向了依旧斑驳、不平的地板。
生活依然窘迫,但有了梦的窘迫却涂抹上一层温馨的色彩。
妈妈的容貌呢,说实话不咋样,另外身材也有些粗犷。
妈妈是个乐善好施的人,虽然全家年复一年地只有肉丸吃(影片里就没吃过其他东西),但对所有来听儿子弹琴的人都很大方。
不过也就是煮了足够多的肉丸给大家吃。
曾经,妈妈把肉丸给邮递员品尝,邮递员却嘲讽妈妈长得就像个大肉丸子。
从此,妈妈不愿意出门,不愿意见人。
听了小小船的音乐后,妈妈鼓起勇气,在有外人的时候走出了家门。
宾老师一贯虚张声势,实际上只是用来掩盖自己的身体缺陷和自卑。
听了小小船的音乐后,宾老师摘下了自己的发套,并且终于约了那个腿有残疾的姑娘。
酗酒、爱看拳击的同学爸爸也扔掉了拳击录像带。
校车司机的家人也再次团圆。
在小小船的音乐通过电波播放后,9年没有下雨的小镇下起了瓢泼大雨。
因为眼睛问题不能踢足球的皮蒂也终于得到了上场的机会,并且连入6球,那也是皮蒂整个足球生涯的唯一一场比赛。
总之,所有有过创伤的人们都在小小船的音乐中得到了疗愈,包括小镇。
关于小小船的这首曲子,影片始终没有直接呈现。
每当遇到小小船弹琴的时候,就采取了蜂鸣音加以消音。
音乐的效果都是通过听众的反应来间接实现的。
有遗憾,但是也理解。
毕竟这首曲子的效果如此神奇,估计不管请多么知名的作曲家都不会让所有观众满意,导演这样处理的方法其实和《荷马史诗》里对海伦的描写异曲同工。
《荷马史诗》长达一万五千行,但对海伦的描写不过百句,只是提到这个因美貌而挑起两国战争的女人让两国战士“历经磨难而毫无怨言”。
至于多美,自己想去吧。
黛安·克鲁格够美了吧。
在《特洛伊》中演海伦照样被骂
《小小船》的导演在这里处理得很聪明。
影片结局假不假?
假!
是不是太理想化了?
是!
但带着童话的眼光来看就不要较真了。
《小王子》里的台词:“沙漠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某处藏着一口井。
”生活虽然充斥着各种磨难,但也正是因为有希望,生活才值得去生活。
六便士固然重要,但还是要给自己画一个月亮。
小小船说了:“只去看和想又不要钱!
”作者 ▏雅宁编辑 ▏雅宁图片 ▏网络
陪着儿子一起看《一个叫小小船的男孩》,一开始的旋律竟然是跟儿子之前才学过的歌曲,孩子能跟着一起哼唱出来呢在饱受干旱困扰的小镇中,一个拉美裔家庭给他们唯一的儿子取名为“帆船”。
帆船给他的家人带来了新的爱和希望。
一天下午他带回了一把小吉他。
从这一刻起,帆船和他的吉他形影不离。
病重的祖母希望他为她写一首歌,帆船迎难而上,创作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歌曲。
sailboat与其说是完整的核心,不如说是一条贯穿整部电影的线索,是一个温柔的奇迹。
紧盯棍子的papa 执着做肉丸的mom还有无聊着与蛇作对的假发老师等等以及一群没有身份的普通人。
一首歌影响了sailboat周围人以及小镇寻常人的生活。
电影里塑造了很多人物,皆是有缺憾的普通人,在荒凉的小镇度过一生,sailboat就像是黑暗里的一盏明灯。
似乎总能在他们身上找到治愈的力量,色调也很暖,sailboat很可爱,但愿我的生活里也能出现一点这样的变数。
《一个叫小小船的男孩》是我最近看过最“单调”的电影,但同时,它也我最近看过最可爱动人的电影。
电影的主角是个名叫“小小船”(Sailboat)的拉美裔小男孩,有天,他捡到了一把尤克里里,重病垂危的奶奶告诉他,要用这把“小吉他”创作一首曲子,唱给她听。
小小船谱出曲子并弹奏它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这不是一部关于音乐的电影,也并非一个聚焦成长的故事。
它更像是纪录片——一卷由小小船记录下的怪异好玩又洒满阳光的录影带。
小小船身边那些古怪又平凡的亲友、伙伴依次出场,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有些魔幻又不失真实的世界:臭屁又爱逞英雄的直男老师每天都要在小朋友们面前表演斗蛇大法,但是每天都有不同的翻车方式:
啊啊啊啊,咬到了被咬的部位贴了创可贴,但是这次把蛇放进筒筒里依然翻车……
下一秒就被蛇喷脸了……可是后来,在听过小小船那首直击心灵的歌谣之后,我们才发现,老师原来是个秃头,他有个爱人,她只有一条腿。
姑娘断腿的缘由电影中未作详述,但应该是一段伤心的往事,老师哭着给姑娘打电话,请求她来跟自己一起听那首触动心灵的歌。
她来了,两个人,三只脚,紧紧贴在一起。
小小船最好的朋友皮蒂患有一种无法眨眼的病,因为家里太穷支付不起手术费用,只能随身携带人工泪液,每隔一会儿就要滴一下眼药水。
皮蒂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加入学校的“响尾蛇”球队,去踢一场比赛,为此他日复一日的练球,还把小小船家的房子踢塌了一次……
萌萌哒最后小小船弹唱的大雨中,作为替补的皮蒂终于获得机会上场。
暴雨让所有人都睁不开眼,他却像个小英雄一样勇往直前,拿下了全场最佳。
电影里的人物乍一看都有点无厘头,但细细看来又都能触及到人内心的柔软。
加之电影的视听语言营造出一种活泼明媚的基调,给整个故事蒙上了有趣的超现实色彩。
画面构图简洁、色彩鲜艳,配乐轻快流畅,与间杂的生动音效相得益彰。
场景切换时的剪辑,更是恍然给人一种在看古早动画片的错觉。
小演员质朴的表演和成年演员拿捏有度的“抖包袱”常常会带来猝不及防的笑点,即便是偶尔闪过尴尬甚至伤感的情节,也会因为小小船稚气的旁白而变得蠢萌可爱起来。
电影最早在2018纽波特海滩电影节展映,获得了当年的观众选择家庭片奖。
有些严苛的影评人对它大加批判,认为它“言之无物”“似乎想要用歪斜的房子传达隐喻,但实际上没人能读懂它”……不过,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本就像是小小船唱出的歌,观众就像电影里的那些成年人一样,听得懂也好、听不懂也罢,为它哭泣也好、痴迷也好,在小小船的眼里,都是不重要的。
歌曲,本来就是他写给那个特定的人的心声,其他人喜欢或不喜欢,只是顺带的事,他并不在乎。
2010年,导演纽金特和新婚妻子斯凯前往墨西哥东海岸一个小镇度蜜月。
由于预定酒店时的失误,他们未能正常入住。
在当地就餐时,一个当地家庭好心为他们提供了住宿,那家看起来很“坏”的男主人和可爱的女主人给二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纽金特后来萌生了拍一部电影的想法,想要展现记录那种“美好的、家的感觉——在很不怎么样的地方,却有很特别的事发生。
”可惜,婚后一年,斯凯被诊断出乳腺癌晚期。
纽金特陪伴妻子在美国银城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
斯凯爱上了这个城市,认为这里充满了魔力。
2015年,斯凯去世后,纽金特开始在银城选角,着手拍摄这部献给亡妻的电影。
纽金特把悲伤化作温柔注入电影里,正如一开篇,清新的豆沙绿背景中缓缓凸显出漂亮的花体字“献给斯凯”。
面对生活中的无奈与逝去,他选择以孩童般真挚的情感凝视世界:或许这房子歪斜破旧,或许这离别难以避免,但家和爱永存,我依然可以为你唱歌。
For Skye
些许夸张也许自己太现实
3.5
三星半。色彩和构图挺好。男一号和女一号两小无猜,但是男一号比较迟钝,更喜欢自己的兄弟。母亲因为有人称赞自己的肉丸而开朗(女一号第一个拿了肉丸,妥妥的优质儿媳啊!),橄榄球队同学因为父亲的警告而对自己露齿笑,人们因为听了这首歌而决定做重要的事。最后音乐能够收版税,挺好的。
《香水》的概念
剧情还好,里面的色彩很特别~
很温馨很治愈
有被温暖到。电影总是有人们的一些念想。要是真有这样一首歌就好。
一个早慧的男孩作了一首神曲给他奶奶,然后听到歌的人都震惊了,这大概是皇帝的新衣吧!任观众想象,反正我是凡人是想象不出来这首神曲了。这个电影前部分给我的感觉很像《玛丽与马克思》!
2023,标记第1020部
小朋友很可爱,爸爸长得凶神恶煞的,其实很用心的保护家人,还有妈妈的肉丸子
呵,虽然有点小感动,但是过于理想化,好歹你弹个吉他得像样点儿吧,就小手在上面胡乱的扫过,卖个萌就完了?述最美好最动听感人的歌曲,它只是一个意向,它并不真实存在
I like the scene that at dusk, a couple of people wait outside Sailboat's house to listen to his song for his grandmother. Sailboat's introvert mother always fries some spicy meatballs for those people.
里面几首民谣风的老歌好听,小男主也蛮可爱的
很可爱的一部片子,画面也很美。
就像童话一样,一首送给奶奶的歌
有点寓言式的故事,真正的意义都是奶奶曾经说过的话,小男孩弹吉他唱歌看上去就很治愈,可惜全场没听到原声,JK演的是上帝吗?
或许房子歪斜破旧,但我总还可以为你唱歌。
一般
没看谁拍的就看了,刚一看还以为是韦斯安德森,但几个镜头几段节奏,一些品味后马上高下立判,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就是剔除了韦斯安德森所有恶心的元素的电影,和这片导演一对比他就只能是一个欺负美盲多年的油腻美术生,拿小清新小确幸偷换概念那么多年也不过还是生产“干净油”“放心油”的油物。很遗憾看到才华方面如此相似又悬殊巨大的事情,很期待这位导演以后的发展。
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