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一所初中“茶啊二中”,三班是一个“闹腾”的,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差班。
学生不听话,影片的开端是三班的三个学生逃课去网吧,被班主任石老师“抓”回来。
你追我逃,好不精彩。
还有石老师没收了王强的充值卡,王强尾随石老师来到存放的仓库,偷偷摸摸,像极了做坏事害怕被发现的我们。
王强与石老师互换身份以后,两人从对方的角度了解了彼此的生活。
很喜欢片中的这个桥段:王强和石老师互相努力,为了公开课,和学生们一起上课到深夜,回宿舍的路上,王强说“上课很累啊”,石老师说“听课也很累啊”,这是他们互相理解的开始,两个人都成长了。
在啼笑皆非中,影片也融入了温情的元素。
石老师放弃公开课,王强和同学们一起赶到现场,石老师出现的那一刹那,同学们和观众都很感动和开心。
的确,不管石老师有没有获得优秀教师的殊荣,在同学们心中,她就是最好的老师。
虽然三班的学生在别人眼中很差,但是石老师始终像护着孩子一样护着他们,即便校长再三强调用一班来上公开课,石老师始终都没有同意,这种对学生的爱真的很让人感动。
老师就算是再凶,也是无比热爱这些孩子的。
这是本片的亮点,也是引发共鸣的一点。
总体我觉得这部动画还是很不错的。
动画效果也很棒,当然也有进步的空间,继续加油吧。
最开始接触《茶啊二中》的契机,是吃饭的时候急需要找一个快乐的下饭剧,不要沉重的话题,悲伤的眼泪,只要快乐的多巴胺。
于是找了《茶啊二中》的泡面番。
于是开启了我持续的追剧热情,不到三天就看完了所有番,甚至意犹未尽的感觉,觉得时长太短了,完全不够看啊,所以当听说出了大电影之后第一时间就放到想看片单了,而这周也终于如愿以偿。
现在的青春校园片,都是帅哥美女,学霸学渣谈恋爱。
学霸必然高冷,要是女的话还得是个绿茶,学渣必然热血开朗。
感觉这类型的片子都和爱情片一样,人设固定,故事老套,脱离实际。
所以也成了兴趣索然的那堆类型。
之所以会被《茶啊二中》所吸引,就是那种普通的真实,接地气的欢乐。
真实的青春,现实的校园之所以会被所有经历过的人一再怀念,一再追忆,就是因为那无与伦比的时光对待所有人的温柔公平,即使是最平凡普通的人也会在那段时光中发出明耀如星的光芒。
还有记忆中的学霸不是高冷狂装酷炫的扑克脸,往往都是乐观开朗的小逗比,讲题的时候会威逼利诱的要奶茶,也会冒着星星眼的羡慕你抽中的小浣熊卡片。
吊车尾的也不总是调皮捣蛋,也有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会在桌子上悄悄刻上悲伤的诗句。
所有的这些人,不是以成绩划分的,十四五岁的少年总是会用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在那段时光中闪耀。
所以我喜欢《茶啊二中》,他就是普通的我们所拥有的不普通的闪耀青春最真实的模样。
《茶啊二中》的音乐一直很燃很热血,记得刚听到《有一天》的时候,我居然被这首歌感动哭了,过去如烟的人及与之相关的事情一一浮现脑际,那种单纯的快乐,一腔的热血又重新从记忆里活了过来。
大电影的这点同样出彩,不过《有一天》已经于我心中封神了,难以超越。
大电影的故事其实蛮俗套的,老师和学生身份的互换然后实现了最终的理解,这是条稳妥的路径,毕竟刚开始做电影,太过于精巧的故事框架必然要求文本的宏大与深刻,这就背离了《茶啊二中》简单纯粹的初心。
反而在这种稳妥的老梗之中,内容的创新和快乐的传递上才会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这点来看,《茶啊二中》的电影交了一份诚意满满的答卷。
笑料密集扎实,回忆杀满满。
不足便也由此产生了,会有流入只图一乐的苍白输出上。
往往中国动漫总是给人一种幼齿的感觉,也是源于如此。
如果从动漫的高要求来看,《茶啊二中》明显只是刚刚起步的阶段,远远看不到目标,虽然是电影但其实还是营养甚少的快乐多巴胺泡面番加长版。
不过对我来说,从泡面番走到电影的《茶啊二中》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之前三季所累积下来的好感,实在让我无法对他苛刻,这张电影票是我应付的,为了这纯粹的快乐!
………………………………………………………………………………………………………………………………………………………………………………………………………………………………………………………………………………………………………………………………………………………………………………………………………………………………………………因为关注的博主大连老湿王博文是这部电影石妙娜的配音而关注到了这部电影。
本来很期待中秋、国庆档的电影,没想到看了一圈儿没有一部感兴趣的,所以在平台翻到这部看。
还行吧,交换身体再换位思考的故事情节,挺常见的,故事也是上学时期经常会经历的。
这样的老师其实挺负责任的。
有笑点有泪点,可以看一下,三星多四星减。
和孩子看还行,意味着,通过电影的牵线搭桥作用,增加沟通话题,增进了亲子关系。
也就是说,电影一般,好在题材还行。
写的是80后-90后经历的事,大人能看。
写的是学校里老师同学们的事,孩子喜欢。
交集出现,皆大欢喜。
关键情节还是莫名其妙的身体互换,有点尴尬。
师生相互理解的方式很多,也许,这种方式简单粗暴,效果最好,且能够使戏剧效果最大化吧。
看完之后,感觉,还行吧。
闲来无事,窗外浓云遮日,白天需要开灯的日子一年里也没有几天,恹恹地坐在沙发上,手上的遥控漫无目的的在屏幕上上下移动,《茶阿二中》,点击开始吧。
“王八”和“追到会”燃起了我今日份的快乐🎉, 回忆被打开,少年时的我们,谁没有一份点燃的夏天呢。
跟着动漫,我听见了来自胸腔的大笑声,哈哈哈,这不就是我的寝室吗?
这不就是我的同学吗?
这不就是那时我们的脑回路吗?
动漫制作得很好,太逼真了。
故事虽然老套,但依旧感动到我。
这个没有阳光的下午,《茶阿二中》给到了我光,燃到了我。
爷青回了!
不老不老还未老去,时光荏苒,生命善待。
作为一个长春人,才看《茶啊二中》,我有罪。
我看的这场还是媒体观影见面会,没花钱。
我欠编导们一张电影票。
作为一个影评人,我知道影评创作要把自己从电影中抽离出来,用更加客观、冷静的视角来审视电影。
可这部电影我就没法儿把自己抽离出来,我也冷静不了。
影片的场景往那一放,我就燃了。
没办法,作为一个毕业于东北师大附中的土生土长的长春人,我这情绪的buff都叠满了。
对于长春观众来说,这部影片里的彩蛋太多,文化广场、南湖公园、54路有轨电车这些过于耳熟能详的就不用我多说。
说点儿外地人不大看得出来的。
影片一开始有一场追逐戏,王强他们几个逃课去网吧,被师太疯狂追赶。
这个过程中几个捣蛋鬼撞翻了居民楼阳台上摆放的一盆花。
这盆花大有来头——长春市花君子兰。
窗台上摆几盆君子兰,这是很多长春市民的生活习惯。
目测这盆君子兰,品相还是不错的,叶片宽、短、圆,颜色浅,株型挺拔,价格应该不低。
还是这场追逐戏,王强他们几个弄了一台倒骑驴疯狂逃窜,一边跑一边高喊:小回!
小回!!
大回!!!
大回、小回,这是长春人才懂的两个词。
上大学那会儿,我问省里其他地方来的同学,都表示没听过这俩词。
顾名思义,大回是左转弯,小回是右转弯。
仔细想想非常合理,左转弯要绕大弯,自然就是大回。
当然,影片的彩蛋也不止限于长春,比如师太一开口就是一股子海蛎子味儿。
《茶啊二中》的主创团队是有野心的,他们打算立足长春,放眼东北。
对于更广泛的观众来说,这部影片同样能够引发巨大共鸣——关于青春的回忆杀。
手上拿着小人雪糕,耳机里播放着周杰伦,路过街边《速度与激情》的海报,去网吧里联网打《传奇》……这正是20年前少年的一天。
还有热血中二的兄弟情谊、男女生间朦胧的情愫、永远被主科占用的体活课……这一切构成了那段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光。
那时的我们天真、直率、棱角分明,敢去做最大的梦,从不知天高地厚。
如今的我们,磨平了棱角,放弃了梦想,与社会达成了妥协,我们美其名曰为“成熟”。
其实每个人都渴望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但保持纯真,拒绝“成熟”,需要巨大的勇气。
为了守住最纯真的那颗心,你必须愿意承受身体上的痛苦,愿意承受工作上的挫折,敢于面对理想的破灭。
这当然不是一个“成熟”的选择,但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灵魂上的自由。
李红旗说,灵魂的自由是第一自由。
所以我很羡慕和敬佩创作《茶啊二中》的这群人,他们拒绝“成熟”,守住了自己的那份纯真,他们是一群勇敢、自由的人。
当然,代价也是巨大的。
在推出大电影之前,《茶啊二中》制作了4季网剧,全都免费放在网上,不要钱。
这意味着他们只有投入,没有回报。
如果不是《大圣归来》提振了中国动画市场,如果不是彩条屋伸出援手,这支团队可能在2015年就解散了。
接下来就是电影的制作,5年时间,2000人参与,他们只是想完成一个梦想——把来自长春的青春故事搬上银幕。
他们坚信,会有人愿意为这个梦想买单。
结果天有不测风云,因为疫情,本应在2021年上映的电影一再推迟。
手头上的钱越来越少,他们的工作室越来越小。
为了贴补家用,导演阎凯白天做动画,晚上去开网约车,一头秀发随风而逝,脑袋像王强一样光亮。
还有出品人邢原源,他在豆瓣上的头像非常帅气,如今却判若两人。
有人看到他现在的照片惊呼,这跟头像是一个人吗?
有网友解释说,工作压力太大导致体重大增。
身形的改变,一度让邢原源不敢出镜采访,去路演时也只是说自己是出品人,怕大家知道他是王强背后的男人而滤镜破碎脱粉。
付出了这么多,他们其实并不敢肯定电影一定能成。
票房能实现一个小目标,就已经是他们想象力的极限。
邢原源说,他们斗胆做了庆祝票房突破一亿的海报。
但是票房突破两亿这件事,他们没敢想。
结果票房直奔三亿而去,受宠若惊的主创们赶忙去补做一张两亿的海报,然后又斗胆去制作三亿的海报。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主创们终于确信,电影应该是成功了。
而成功的秘诀也很简单,不过就是承受身体的苦痛、承担工作上的挫折,面对可能的失败。
动画的制作也不难,不过就是不抛弃,不放弃,不迎合,不煽情。
说白了就是一根筋,就是彪。
或者换一种文雅的表达——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成功的秘诀就这么简单,却拦住了多少人的脚步。
所以你没法不敬佩这群追逐梦想的人。
而对于他们来说,不做动画,还能做什么呢?
对此我只想说,继续“茶啊冲”吧,理想主义者不会孤单。
不必煽情,长春和青春,已足够让观众动情。
更不要放弃,“成熟”的观众们需要在幼稚的动画片里偶尔年轻,偶尔热泪盈眶。
茶啊二中 50/100有想象力的校园动画片不算是很糟糕的电影,看了还是觉得好看的有趣的为什么会看这部电影,因为是看了很多片段,发现还是挺好看的让我比较差异的就是南北方学校的差异有些搞笑的情节,应该是在致敬周星驰剧情比较紧,结尾对我来说是比较好的至少没有浪费时间去再学一次unit9,而是直接学习了unit10生活这样的老师一定一定很少很少。
电影《茶啊二中》通过妙趣横生的情节,带我们回到了那个充满热情和挑战的青春时代。
讲述了班主任石妙娜和学生王强意外互换身体,共同体验对方生活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理解了对方的处境,还找回了青春的热情。
本文通过深入解析电影情节和主题,向我们展示了青春的美好,告诫我们无论身处何处,青春永不凋零。
让我们记住,那份热情,那份期待,永远属于我们。
在生活的河流中,总有一段波澜起伏的青春岁月,那是我们最珍贵的回忆。
近期上映的电影《茶啊二中》就以其妙趣横生的故事线,紧紧抓住了我们的心,引导我们一同回顾那个充满激情和希望的时代。
电影讲述了初三三班中最顽皮的“学渣”王强(邢原源配音)和他的“暴躁班主任”石妙娜(王博文配音)意外互换身体的故事。
一向被压迫的王强有了尝试当班主任的机会,而一直对学生们严格要求的石妙娜也有了体验学渣生活的机会。
他们的世界瞬间颠倒,生活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而在此过程中,他们逐渐理解了对方的处境,成长了许多。
一部描绘了青春的喜剧,用最轻松诙谐的方式带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耳熟能详的校园生活,而电影中的每一个桥段,每一句台词,都让我们仿佛能闻到那个年代的独特气息,能听到教室的欢笑声,体育场的喊号声,还有图书馆的寂静氛围。
曾经,我们曾经是那样热爱生活,无论是考试成绩好,还是失败沮丧,我们都对未来充满期待。
我们翘课去网吧玩游戏,我们挤在烧烤摊边分享彼此的梦想,我们在走廊里讨论着最新的音乐,我们在操场上竞争,也在教室里互相支持。
这一切都在电影中得到了细腻的再现。
更让我深刻的情节,是电影通过石妙娜和王强的身体交换,让我们深入到了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看到了教师的责任和学生的压力,看到了他们彼此之间的误解和理解,看到了他们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看到了他们的冲突和和解。
这就是青春,既有困惑和挣扎,也有欢笑和成长。
电影中的每一刻,都让我们想起了我们自己的那一段青春,那是我们最真实,最自由,最勇敢的时代。
我们曾经无所畏惧,我们曾经热血沸腾,我们曾经梦想照进现实。
电影《茶啊二中》就像一件闪闪发光的校服,将我们的记忆照亮,让我们重新找回了那份青春的热情。
当我们在生活的洪流中迷失方向时,当我们在压力的山岭下喘不过气来时,当我们在失望的阴霾中看不见前方时,让我们回头看看,看看我们曾经的青春,看看我们曾经的自己。
青春的我们,充满了力量和希望,充满了勇气和激情。
让我们再次穿上那件校服,让我们再次感受那份热情,让我们继续前行。
《茶啊二中》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寓言。
它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青春。
无论我们在哪里,无论我们变成什么样,青春永不凋零。
让我们记住,我们都曾经是那个身穿校服,满心期待,热血沸腾的少年,那个少年,那份青春,永远属于我们。
尾声电影《茶啊二中》向我们展示了青春的无尽可能性,让我们明白,不论身处何地,经历何事,青春的精神永不凋零。
青春是一段独特的旅程,充满了探索和挑战,也充满了欢笑和泪水。
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珍视那份属于我们的青春热情,勇敢地追求我们的梦想,坚定地信仰我们的理念,无悔地活出我们的自我。
因为青春就是我们的热血,我们的激情,我们的力量,永远属于我们,永远照亮我们的路。
第2137部2023年,动画喜剧奇幻电影《茶啊二中》说实话,之前一直没有关注过这个系列呢还以为是个很拉的国产动画,没想到评价挺好就来看看,那是 真没想到啊,哎呦不错哟!
完成度挺高,画风还可以接受,方言非常讨喜,剧本不错,叙事手法过硬,音乐虽然没有那么出彩,但是气氛烘托到位了,哈哈,最有意思的就是,看完,自己说话都变味儿了
别的就不多说了,经历过当年的中学生活的,都能笑开怀的说,还有魔兽世界的梗,还真挺怀念,虽然我是魔兽70后吧,(捂脸)上面也提了,故事虽然老套,但好在叙事过硬,看起来,可不难看,确实有一定功底了,毕竟不是什么新鲜题材了,也有些许的可能是怀旧加成吧。
那真的是令人怀念呢,我也有过很好的班主任呢。。
(被回忆无情的拍打)
总体来说还不错呢推荐看一看起码很欢乐。
我是占课的分界线---推荐指数:三星半,我们当年可能没有那么燃,但是很喜欢。
长春有一家茶啊冲饭店,长庆街与自由大路的交汇处有一座学校,叫做东北师大附中.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提起“附中”二字,每个人都知道是哪所学校,绝无它意. 许久没有在影院看国产电影,可是看到那么熟悉的校服,果断买了电影票.从放映的第一分钟开始,就被回忆狠狠击中:-冰淇淋胡同:每天中午都流连忘返的学校旁边一条小路. 吃关东煮、墨鱼丸,吃五元一份的盖浇饭,吃东北砂锅麻辣烫和土豆粉. 每天都要逛文具店,买许多本子和笔,在街道尽头的报刊亭,买体坛周报、看电影、当代歌坛、网球杂志,在礼品店给同学认真挑选预算内的礼品-伪满旧址,外表风格依旧的教学楼,校园里面的公告栏贴着各式各样通告. 隔壁就是体育场,入学军训,800米体测,和同学在晚间吃饭后,溜达一圈儿,回来买杯木子铁奶茶. 我喜欢的不是那时最流行的快客,而是4元一杯的波比咖啡奶茶(不要珍珠)-每天早晨都会在黑板右侧写好的课程表,提醒我们下一节课是什么. 其实老师从来不占用体育课,反而催我们积极参加,包括冬天寒冷的课间操. 在这里学会了乒乓球,甚至和很崇拜的历史老师对打过一局-人手一本的红蓝双色《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其实文曲星在小学就很流行了,不过在学校总是用厚厚词典更有感觉-附中每个年级校服的星星颜色是不一样的,红色、黄色、蓝色,初中部也是一样. 由于初中只上了两年,所以很幸运在初中/高中都赶上红色星星,那时执意觉得红色就是最好看的一款电影也是给城市的一封情书:-54路有轨电车,现在依然可以慢悠悠地坐到红旗街-桂林路的烧烤店和对面的花章Chapter Flora-文化广场的雕塑和白鸽-南湖公园的小桥与荷花-手里拿着大脚板雪糕的小男孩那些偷偷埋藏在画面里的心意,被我逐一惊喜捕捉,这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是我度过最美好年少时期的学校,可爱的老师与同学,清晰的回忆. 围观男生打篮球,去图书馆一口气借回许多阿加莎·克里斯蒂,看到入迷被班主任在后面敲窗户,上课时偷偷在桌堂里面翻体坛周报,轮流买一些有点儿贵的铜版纸杂志,用手机刷NBA比分板(在3G的时代),午饭时找一家有电视的牛排店,一起看场网球比赛,模拟考试之前紧急翻一翻《格言》《读者》背两则引用故事,然后再喝一小罐邦德咖啡,中午在桂林路市场逛到忘了时间,冲回校园时年级主任叉手在门口等着,一幅拿我们没办法的样子,晚课时买新鲜出炉的无骨香鸡柳、刷了辣酱的烤玉米、甜甜烤的糊一点儿的小蛋糕,每天带一兜零食(酸奶、水果、好丽友/乐天派)挂到椅子一角,互相分享,英语老师教我们唱最流行的歌曲,放经典歌舞片.那时的快乐好简单,那时的氛围好轻松,随时可以找到朋友很深入地聊体育、聊音乐、聊电影,每个人都是如此不同,有喜欢艾弗森的假小子、有校服里面穿吊带衫的女生、有读完整本《奥德赛》然后引发跟读热潮的男生、有发明一门精灵语言的指环王爱好者. 我们一起办班刊,一起背古诗,一起做Pre,一起毕业旅游.这部电影将我遥远的记忆清晰唤回,而我差一点忘了,那时的我们如此鲜活,充满了无尽的生命力和对世界的渴求,那时还没有形成stereotype,仍愿以天真的眼光看待一切,吸收一切. 什么都不躲,什么都不怕. 那时用自己的零花钱买20元一本/月的《网球》杂志,还觉得有点贵,后来上大学了可以随便买很多东西,可是再没有人与我一起聊这些了. 我还记得索德林在法网击败纳达尔时,朋友是多么激动地告诉我这个消息,而费德勒真的赢得了2009年的法网. 再后来,我已有能力去拥有我想要的一切,可是我也变成了一个成熟、稳定、聪明的大人. 哎. 多数时间的我为自己感到满意和骄傲,可在那小小角落里,让我轻轻地说一句,“年轻真好”.
非常勉强的三星,还是过于套路、过于保守,好在是接地气
子供向电影:关于学校和师生,关于青春和友谊,关于未来和人生,给学生画的饼。给中年的安慰剂(你一开始回忆,就开始老了)。又是男女互换的老戏码。
男的不适合当编剧,格局太小,刻板印象太严重。
当笑点还停留在无限度的夸张的倒错时,这部喜剧内核注定是过时的-神经性的,男性-女性的倒错(男性跳皮筋、女性打呼噜),大高个-儿童的倒错(宿舍长被打屁股),当刻板印象被加固式地融入到笑点中,一种讽刺性的歧视所指也冒犯了所有人,但观众不会这样代入,因为冒犯的永远是社会所规训的正常人,而不是刻板印象之外的他者。
3星半,夏日消暑小甜点,尤其适合东北上过初中的8090后。大碴子味儿满天飞。1.女主配音是当年红极一时的“大连老湿王博文”,原来在东北有一家动画公司默默坚持了这么多年,真牛。2.剧情和设定都非常简单不繁琐,当然你可以说互换灵魂太老套,但看动画时能找到当年在课堂上偷偷翻看《乌龙院》或是《阿衰》之类的单纯的快乐。3.“茶啊冲”是长春的旧名,从电影里能感受到主创对于家乡和学生时代的怀念。4.虽然最后还是不免俗的煽情了一下,但作为过来人还是挺感慨的,学生时代遇到一个喜欢的老师,连学习都变得没那么苦闷了。5.“第十单元”的出现升华了电影主题,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不管你几岁,都不要忘记心里的勇气。
本年度意外之喜,国产喜剧的希望!喜剧不止是堆砌浮夸潦草、隔靴搔痒的烂梗段子,喜剧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故事,题材,审美,乃至对于喜剧风格的独到理解,缺一不可。本片创作团队做了一个极好的示范,即,发挥出动画的优势为喜剧服务。以清奇的画风,超脱的想象力,带方言的配音,以及流畅跌宕的剧情来系统性搞笑,为喜剧电影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最后,还想表达一下一个很私人的观感,本片首先是喜剧,然后才是动画。推荐观看。
虽然确实已经造不出什么新梗来了,但就这身体互换和公开课两个老梗玩得竟然让我感觉有那么一丝丝感动。我一向不喜欢这个系列低俗且低幼的笑点,但偶尔能出现的感动点倒很适用于我,毕竟以校园生活实录为底色的衍生故事实在是很能让人共情。那么这一次,我就勉强给个三星好了。
这才是青春校园片,不要老是说爱情堕胎失恋买醉~青春还是有很多题材的。
没看过剧集版的我表示太惊喜了!画风看似不够精致,其实细节处随处可见用心!作为喜剧,节奏和笑点拿捏的都相当精准,后期的泪点也过度的自然而然、毫不矫情。我可太喜欢了!
还不错~挺温情的~
“男主角”跳皮筋那场戏整个影厅哄堂大笑,我也忍不住笑了,又很快想到曾经班上因为相同原因受到霸凌的同学,我感到无比羞愧。We should be.
雨天心情不好的时候,溜进影院,随便选了个片子,没想到疗效特别好专治不开心。有点二、有点虎、有点青春、有很多个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搞笑而又温馨,里面很多对话都让人忍俊不禁。俺们这嘎都是东北人,谁还没个莽撞少年的夏天。
故事是俗套的,但无负担笑点密集,我这场观众几乎从头笑到尾,看完特别解压。
就这片名还真是一直没啥兴趣,就不想开电脑直接开电视看看有啥看的,然后看到这个就随便打开了,没想竟然还挺不错的。虽然是蛮老套的身体交换,但是各种梗都能get到,还基本都能让人笑,看得还挺开心的。。。
2023.7.19天环百丽宫🎬今年看过的最好的国产喜剧。虽然剧情有点老套,但是能够感受到很满很满的诚意,太适合在电影院一起大笑了。配乐的歌词也好好!看完真的很难不让人浅浅怀念一下青春。
不是所有年龄层都适合,观感上很像小时候爱看的《七宝奇谋》之类儿童片,笑点都是可以预料的,现在看就感觉是我误入了。
最近的最佳喜剧,贡献了一晚上的笑点。
妈呀 羞羞的铁拳出动画版了
一,中国动画什么时候不用周星驰的梗,就是另一种超越了;二,中国的男学生什么时候对立面不是老师,不是同班女生也是一种超越了;三,目前中国还没有真正的作者动画。
带女儿去看的,常常出戏,本片最大的漏洞是,两人为什么会互换,后来怎么又不互换了,这是本片最大的立论之本,这个不需要好好交代一下吗?如果这个都搞不清楚,那么整个故事,不就是为了搞笑而搞笑嘛